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共5页。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相关资料,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并能根据自己的思考,用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 2.查阅资料或者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事例,比较异同,从而探寻出“以和为贵”的真谛。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和”的理念,提高对“和”的认识。评价任务:针对目标 1: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并认真阅读相关资料,理解“和”的含义,并通过自己的思考,用关键词说出“和”是什么?“和而不同”的意义。针对目标 2:学生能够列举出“以和为贵”的故事,并说出自己的感悟。创作出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针对目标 3:学生能从“以和为贵”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培养和“和”的理念,提高对“和”的认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婚礼上,我们常听说“和和美美”;在生意场上,我们常听说“和气生财”;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听说“家和万事兴”。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活动一:探“和”之义1、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什么是“和”?“和”就是和:平和,和谐,和睦,和美,温和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调和春和景明风和日暖和气致祥和衷共济一团和气和蔼可亲和颜悦色和睦相处和平共处心平气和礼之用,和为贵天时地利人和... ...“和”是温暖的阳光,驱散了家庭的阴霾,迎来了家庭的和睦;“和”是,,。“和”是温润的春雨,滋养了民族的凝聚力,润泽了中华大地;“和”是芬芳的花朵,馨香了人间,和谐了社会;“和”是动听的乐曲,美妙了世界,奏响了和平之歌。2、谈谈你对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理解。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他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孔子这种“和而不同”的为人处事方式,显示了孔子思想的深刻和智慧的高深。活动二:寻“和”之贵1、你知道哪些“和为贵”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六尺巷”的故事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老家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张英读完来信,随即写了一封信交给来人,命令快速带回老家。家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什么锦囊妙计。但打开来,只见到一首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一合计,明白了张英的苦心:多年邻居,毕竟要以和为贵。于是立即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谦让态度,尚书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了吴姓邻居,他们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争端很快平息了。于是,两家之间空出一条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由此得名。“六尺巷”的故事“和为贵”体现在:(1)互相谦让,能使邻里和睦。(2)心胸豁达,才能与人和睦相处。(3)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将相和”的故事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之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因而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局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局为重,便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和好,一起尽心尽力地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将相和”的故事“和为贵”体现在:只有胸怀宽广、以国家为重的人,才能做到不计自己的得失,忍让他人,以和为贵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2、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示例:•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奏响家庭平安之音,共享社会和谐之声。促进和平的人受人景仰,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嫌恶。 知书达理和为贵,礼仪相待邻里亲。自然充满绿色,家庭充满爱意,社会充满和谐。弘扬中华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和谐是社会最动人的风景。活动三:扬“和”之用1、从“以和为贵”思想中汲取智慧,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使我们的班级更和谐。坦诚真挚,宽厚仁慈;和睦共处,互帮互助。2、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关心集体,团结他人。尊重别人,不得歧视;乐于助人,不求回报。完善自我,提高修养;与人为善,方式恰当。3、选择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新闻事件为话题,组织一次时事讨论会。大家以“以和为贵”为理念,一起讨论问题,互相启发,共同受益。沙伊和解,中国做媒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这对中东地区的“宿敌”握手言和。然而这样一个促进中东地区和平的大事,不仅仅受到中东各国的欢迎,还受到联合国的嘉奖。中国关于俄乌战争的声明中方不愿意看到俄乌冲突长期持续下去,也不愿意看到冲突进一步升级。中方将继续坚持和平与对话的立场,与各方一道推进劝和促谈的工作。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中方将发表一份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淄博烧烤大火特火的原因淄博烧烤大火特火的原因,火的不是烧烤,火的是人间烟火,火的是政通人和,火的是好客山东!此外,淄博还是一个政通人和、社会和谐的城市。淄博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氛围也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和创业者前来发展。小结: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睦而温馨。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今天的活动,我们探寻了“和”文化的渊源,探究了“和而不同”的内涵,欣赏了古今中外的“和”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和”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让我们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自觉地融入创建和谐社会中去,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才!以和为贵小时候父母会认真叮嘱跟邻居要好好相处以和为贵长大后老师会谆谆教诲跟同学要团结友爱以和为贵再以后大自然在反复告诫跟万物要和谐共处应该以和为贵现在啊华夏文明在殷切期望国家不在大小互尊互信还是要以和为贵作业:写作训练通过这次活动,你对中国文化中的“和”一定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理解吧?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收获。链接材料:①“云‘君子和而不同’者,和,谓心不争也;不同,谓立志各异也。君子之人千万,千万其心和如一,而所习立之志业不同也。云‘小人同而不和’者,小人 为 恶 如 一 , 故 云 同 也 ; 好 斗 争 , 故 云 不 和 也 。” ——皇侃《论语集解义疏》译文:君子和而不同。所为和,是指心中不去比斗相争;所谓不同,是指每个人的志向都能不一样。天下君子千千万万,大家的心都是“和”的,像一个人一样,而所学、所立的志向不一样;至於说“小人同而不和”,是因为小人都干坏事,因此说是“同”;喜欢互相争斗,因此说是不和。皇侃认为,“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同”指的是小人“为恶一致”,“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②因为没有乖戾(乖张,不合情理)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相反,小人因为有阿比(对比)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③“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未有方体,故不同。然不同因乎义,而非执己之见,无伤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则有争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异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的。追求道义的人,各得其所,保持自己的独立;追求利益的人,他们的欲望是相同的,民众致力于这些,那么有争论之心所以同而不和。这就是君子小人的不同。④“(齐景)公曰:‘唯(梁丘)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 食 之 ? 若 琴 瑟 之 专 一 , 谁 能 听 之 ? 同 之 不 可 也 如 是 。’” ——《左传·昭公二十年》译文:景公对晏婴说:“只有梁后据同我的关系和好。”晏婴说:“你们之间只是‘同’,不是‘和’。”景公奇怪地问道:“难道‘和’与‘同’还有区别吗?”晏婴说:“区别很大......君主认为是正确的,其实含有不正确的成分,当臣下的就应该提出自己的意见,改正君主意见中不正确的部分,使合理的部分更完善;被君主否定的东西,也可能是正确的,臣下就应该陈述可以肯定的理由,帮助君主改正他的错误意见,这样做,国家的正治稳定,矛盾减少,......梁邱据这人,可不是这样,他对君主随声附和,君主认为是错的,他就说‘不对’。君主认为是正确的,他就连声说‘是’。这样,就好比在水里加水,毫无味道;好比曲调只有一个声音,谁会听它!可见,在政治上,不允许大家发表不同的意见,实行绝对的‘同’,完全是坏事。”⑤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尚书·尧典》译文:他能发扬才智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百官的善恶。百官的善恶辨明了,又使各诸侯国协调和顺。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译文: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发生,可以称之为“中”(心情平静无偏无倚),(喜怒哀乐的感情)发生了,但都能适中且有节度,可以称之为“和”。中,是天下间(万物)最大的本源;和,是天下最畅通之道。如果能做到中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万物才能孕育生长。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