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请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
1.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将考试号、姓名等内容填涂到答题卡上。
3.答案请直接填涂到答题卡上。
4.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的相关性。完成下面小题。
1. 太阳黑子( )
A. 出现在色球层B. 温度较周围高
C. 周期一定为11年D. 与耀斑活动同步
2. 根据图示,该地年降水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正相关B. 负相关C. 相关性D. 无关系
3. 黑子数量较多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有( )
A. 北极地区极光现象概率高B. 夜空中的流星现象增多
C. 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干扰D. 指南针指示方向较准确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A错误;黑子温度比周围温度低,显得暗一些,B错误;结合图示,黑子的活动周期大致为11年,某些时段活动周期也可能是10年,C错误;大多数太阳耀斑与黑子活动相关,黑子与耀斑活动同步,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图中可看到,黑子数与降水有相关性,有时呈正相关,有时呈负相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数量较多,表明太阳活动较强,太阳活动增强时,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产生磁暴和极光,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影响指南针指示方向,A正确CD错误;流星现象是流星体闯入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与太阳活动无关,B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
2024年9月,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国际研究在约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中新发现一枚萤火虫化石(下图),这为探寻生物发光的演化历史打开了新窗口。完成下面小题。
4. 该萤火虫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 前寒武纪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5. 该萤火虫生活的地质年代( )
A. 裸子植物繁盛B. 是铁矿成矿期
C. 三叶虫数量多D. 青藏高原形成
6. 1亿年以来的海陆变迁是( )
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①③②D. ②③①
【答案】4. C 5. A 6. B
【解析】
【4题详解】
“在约1亿年前的缅甸琥珀中新发现一枚萤火虫化石”,根据所学知识,距今约1亿年前为中生代(距今2.52亿~0.66亿年,为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该萤火虫生活在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被称作“裸子植物时代”,A正确;早古生代三叶虫数量多,铁矿成矿期为前寒武纪,青藏高原形成是在新生代,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由图可知,②图显示联合古陆开始解体,③图显示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故1亿年以来的海陆变迁是②①③,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①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②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日5时19分,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海域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35公里。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圈层( )
A. ③B. ④C. ⑤D. ⑥
8. 地震发生时,对震中附近海域作业船只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只有上下颠簸B.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只有左右摇晃D.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9. 关于图示圈层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圈层连续但不规则B. ③圈层是最活跃的圈层
C. 岩石圈包括④⑤圈层D. ⑥圈层压力和密度较大
【答案】7. C 8. A 9. D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海域发生6.1级地震,震源深度35公里,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洋地壳较薄,一般为5—10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海域,震源深度为35千米,因此地震的震源位于上地幔,读图可知,⑤为地幔,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地震发生后,在通过到海水时,传播速度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横波,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同时纵波在液态中传播速度也下降,纵波能到达海域作业船只,感觉到上下颠簸,横波消失,不会感觉到左右摇晃。 A 正确, BCD 错误。故选 A 。
【9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圈层为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A错误;③圈层是水圈,连续但不规则,B错误;④圈层为地壳,⑤为地幔,岩石圈包括④圈层全部和⑤圈层的顶部,C错误;⑥圈层是地核,压力和密度较大,D正确;故选D。
【点睛】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水汽是大气的重要成分之一。水汽( )
A. 作为凝结核,促进云雨的形成B. 适量可以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
C.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D. 影响呼吸系统,损害人体健康
11. 在图示大气层中,航空的理想空域是( )
A. ①层B. ②层C. ③层D. ④层
12. 关于图中大气垂直分层,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层厚度因纬度季节变化极小B. ②层风云雨雪现象常见
C. ③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D. ④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答案】10. B 11. B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水汽不是凝结核,大气中的尘埃、杂质能作为凝结核,A错误;空气中水汽适量,空气湿度适宜,可以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B正确;水汽能反射少量太阳辐射,但对地面温度影响不大,适量的水汽也不会损害人体健康,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且多晴天,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图中②为平流层,①为对流层,③④均为高层大气,①③④均不如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①为对流层,对流层厚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低纬度对流层厚度大,同一地区夏季对流层厚度大,A错误;②为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水汽、固体杂质极少,云雨几乎绝迹,多晴天,B错误;由图可知,③层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有所升高,C错误;④层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D正确。故选D。
【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砂田西瓜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4. 封闭阳台温度较高,主要是玻璃( )
A. 削弱①B. 增强②C. 阻挡③D. 增强④
15. 砂田铺设鹅卵石的作用( )
A. 白天增强②,夜晚减弱④B. 白天增强③,夜晚减弱③
C. 白天增强②,夜晚增强④D. 白天减弱①,白天增强③
【答案】13. C 14. C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图中③为地面辐射,C正确;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太阳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均与题意不符,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台玻璃进入阳台,而阳台内的地面辐射的热量被玻璃阻挡,散失较少,使得阳台温度较高,即玻璃阻挡了③,C正确;玻璃对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太阳辐射,④大气逆辐射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鹅卵石比热容小,白天接受太阳辐射后升温快升温幅度大,产生的地面辐射强,夜晚降温快降温幅度大,地面辐射弱,故砂田铺设鹅卵石,白天能增强③地面辐射,夜晚能减弱③,B正确;鹅卵石对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太阳辐射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和大气对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通过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图为“2023年10月9日6时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此时甲地的风向为( )
A. 西北风B. 东北风C. 偏东风D. 偏南风
17. 与甲地相比,此时乙地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 小、乙地地面摩擦力小B. 大、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C. 大、乙地地面摩擦力大D. 小、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答案】16. A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西北侧气压高,东南侧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由西北指向东南,垂直于等压线,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右偏,形成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甲相比,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D正确,B错误;摩擦力小会导致风大,摩擦力大,会导致风小,AC错误。故选D。
【点睛】风速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图为“不同纬度海区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示三个海区纬度由低到高的是( )
A. 甲乙丙B. 甲丙乙C. 乙丙甲D. 丙甲乙
19. 关于海水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 海水密度大引发气候异常B. 海水温度影响轮船吃水深度
C. 利用海水蒸发制取食用盐D. 可以利用海水盐度进行发电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表层海水温度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降低,由图可知,甲表层海水温度最高,乙表层水温最低,故甲纬度最低,乙纬度最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海水密度影响轮船吃水深度,对气候影响不大,海水温度对轮船吃水深度影响较小,AB错误;海水中还有多种盐类物质,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食用盐,C正确;利用海水盐度无法直接发电,利用盐度差可以发电,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变化,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及其时间变化。
洪水过程线是洪水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它能反映一次洪水水位从起涨至峰顶到回落的过程。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表示城市化后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1. 修建水库对水位过程线的影响有( )
①降低洪峰②增高洪峰③使洪峰出现时间推迟④使洪峰出现时间提前
A. ①③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由材料及图片可知,①曲线径流量小于平均洪水位,为自然状态下的地下径流过程线,A错;④曲线代表的流量峰值时间上最靠前,代表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城市化后硬化路面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快,D选项正确;③为自然状态下的洪水过程线,C选项错误;②曲线相对最为平缓,代表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修建水库可以对下游径流量起到削丰补枯的作用,流量曲线相对平缓,B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修建水库,雨季来临时可以进行蓄水,洪峰会降低,①正确,②错误;水库在雨季时进行蓄水,可以使下游洪峰的时间推迟,对下游的径流起到削丰补枯的作用,③正确,④错误。BCD选项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人类对水循环的不利影响有:(1)植被破坏削弱了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入渗过程,减小了土壤的库容,导致了水土流失及江河下游的季节性旱涝。(2)围湖造田以及排干沼泽、冬水田、低湿地等,使地表的蓄水、调洪、供水功能减弱,引起地区性的旱涝加剧。(3)兴建大型的截流、蓄水、引水、灌溉工程,同时,由此引起局部地下水位升降,可使流域不同部分盐渍化、沼泽化和干旱化同时出现。(4)过度开采地表和地下储水库,使江河干涸,地下水位出现“漏斗”、海水入侵等异常现象。
图为植被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上图中,与东海县的典型植被景观相似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3. 与丙相比,甲植被特征主要表现为( )
A. 以松、杉类植物主B. 冬枯夏荣,多一岁一枯荣
C. 大多数植物根系发达D. 种类单一,群落结构复杂
【答案】22. D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为东部季风区,典型植被为高大的乔木,与丁类似,D正确;甲为荒漠植被,乙为热带稀树草原,丙为草原,与东海县典型植被差异大,AB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甲为荒漠植被,丙为草原,与丙相比,甲植被更稀疏,耐旱,植物根系发达以获取水源,群落结构简单,多为多年生、耐旱的灌木,而非松、衫类植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荒漠植被是在极端大陆性干旱地区,由旱生或盐生灌木、半灌木或肉质植物所组成的植物群落。根据荒漠植物的不同生活型,可概要地分为小半灌木、灌木、半乔木三个主要荒漠植被类型。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4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生命宜居带”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生命宜居带”示意图。
材料二:在太阳系中,火星环境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研究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因此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表是金星、地球和火星物理性质统计表。
1日地距离为1天文单位。2质量和体积都以地球为1个单位。
(1)结合上图,分析“生命宜居带”与恒星质量的关系。
(2)结合上表,分析地球的哪些物理性质有利于地球生命的存在。
(3)在探索地外生命的过程中,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存在生命可能性最大的行星,结合图表说明原因。
(4)结合材料,分析金星表面大气平均温度远高于地球的原因。
【答案】(1)恒星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越远。
(2)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适宜;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表面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适宜的温度使地球表面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
(3)火星距离生命宜居带较近,表面温度与地球较接近;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温度的昼夜变化幅度较适宜等。
(4)金星较地球距离太阳近,温度高;金星大气层较厚,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厚重的大气层导致温室效应强,使得温度迅速上升。
【解析】
【分析】本题以生命宜居带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到“生命宜居带”与恒星质量的关系、太阳系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横坐标表示与恒星的距离,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阴影表示生命宜居带,读图可知,恒星的质量越大,“生命宜居带”距离其越远。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数据可知,与金星、火星相比,日地距离适中,获得的太阳辐射适量,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适宜;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吸引适宜厚度的大气层,最终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得地球上的昼夜和四季长度适中,地球表面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有了适宜的温度,能够使地球表面的水以液态形式存在,利于生命存在。
【小问3详解】
结合图示信息和表中数据,火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最接近,距日距离火星与地球也较接近,火星距离生命宜居带较近,表面温度与地球较接近;自转周期与地球接近,可推测火星的温度较适宜,温度的昼夜变化幅度也较适宜,可能存在生命。
【小问4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金星较地球距离太阳近,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过高;金星的大气层较厚,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厚重的大气层导致温室效应强,使得金星温度迅速上升,远高于地球。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热岛效应引发城郊之间形成的空气环流,被称为城市热岛环流。图左为“某城市近地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图右为“该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
(1)比较该城市市区与郊区的多年平均气温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在图右实线处用箭头绘出城郊之间气流的运动方向。
(3)简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
【答案】(1)差异:从市区向郊区递减(或者市区气温高,郊区低,只要有市区和郊区气温的对比都可)
原因:市中心高楼林立,水泥、柏油路面比热容小,升温快;市中心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等大量消耗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热;市区空气污染严重,空气中存在大量烟尘和各种污染物,城市上空易形成云雾,使得市区夜晚地面降温减缓;高大密集的城市建筑群,阻挡了较冷空气向城市的流动;市区内植被、水域面积少,对热岛效应的缓解有限。
(2) (3)增加城市绿地和水体面积;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分散城市功能;加强建筑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城市热岛效应为背景,涉及热岛效应的表现、热岛环流的气流方向、缓解热岛效应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从市区向郊区多年平均气温递减,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结合图示、所学知识和生活实践,市中心高楼林立,硬化地面多,水泥、柏油路面比热容小,接受太阳辐射后升温快升温幅度大;市中心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工具等大量消耗矿物燃料,废热排放多;另外,市区空气中存在大量烟尘和各种污染物,空气污染较严重,易形成云雾,大气逆辐射强,使得市区夜晚地面降温减缓,夜晚温度也较高;同时,城市建筑高大密集,风力小,阻挡了较冷空气向城市的流动;市区内植被、水域面积少,硬化地面多,热岛效应显著。
【小问2详解】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市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郊区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市区气压较低,郊区气压较高,气流由郊区流向市区。如图所示:
【小问3详解】
为了缓解该城市热岛效应提出合理建议应从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入手,城市热岛产生主要是因为城市排放的废热较多,因此缓解热岛效应的建议应从减少废热排放、增强废热的吸收和扩散等方面进行思考回答。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从而减少汽车排放的废热;合理规划城市,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分散城市功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如加强城区绿化,增加水体面积,从而增强吸收废热来缓解热岛效应;还可以建设通风廊道来扩散废热等。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海位于非洲东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0‰,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图1为大西洋洋流分布简图和红海地理位置图。
材料二:图2为红海沿岸代表地的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图。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可能形成世界性大渔场的是____,并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
(2)判读①洋流的性质,说明判断理由并简述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3)简述春季沿②洋流向北航行的船只可能遇到的困难。
(4)分析红海盐度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1) ①. 甲 ②.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
(2)寒流;①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降温减湿
(3)逆流航行速度慢,耗费燃料多;春季升温,冰川融化入海,航线沿途会遇到浮冰、冰山等,给航行安全造成威胁。
(4)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陆地径流注入少;海域较封闭。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西洋和红海为载体,涉及海水盐度、洋流性质及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甲处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扰动,将下沉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易于形成大渔场,乙丙丁均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不如甲形成渔场的条件优越。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①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比所流经海区水温低,因此为寒流;空气在寒流上空经过,会变得更稳定,不利于形成降水,故①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小问3详解】
②洋流自北向南流,向北航行的船只逆流航行,速度慢,耗费燃料多;春季气温回升,冰川和海冰融化,在海洋中容易形成浮冰和冰山,航线沿途可能会遇到浮冰、冰山等,影响航行安全。
【小问4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海地处副热带海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量少,纬度较低,海水温度高,蒸发量大,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周围为热带沙漠气候,多无流区域,陆地径流注入少;仅有曼德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狭窄水道分别与印度洋和地中海水域相通,海域较封闭,与外部水域水体交换少。因此红海形成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名称
与太阳的距离
质量
体积
自转周期
公转周期
表面大气
平均温度/℃
大气成分和特征
金星
0.72
0.82
0.86
243天
224.7天
464
大气层较厚,主要为二氧化碳
地球
1.00
1.00
1.00
23时37分
1.0年
15
氮气和氧气
火星
1.52
0.11
0.15
24时37分
1.9年
-65
二氧化碳和氮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