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期中考试答案教师版docx、2024年秋季期高一期中考试docx、期中考试答案学生版docx、答题卡玉林市2024年秋季期高一语文答题卡1docx、答题卡玉林市2024年秋季期高一语文答题卡1pdf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 C 【详解】A 项"文娱产品只要浸润了中华文化艺术,便能顺利'走出去'"错。浸润中华文化只是"走出去"的条件之一,还需要文化产品本身品质优秀,外加宣传等多种因素。 B 项"说明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有偶然性"错。原文"然而这一切的发生绝非偶然""山西为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准备了很久"可知,地方旅游业要发展不仅需要机遇,更需要文旅部门有前瞻性的眼光,做好充分准备。 D 项"表明山西文旅在数字时代文旅品牌创新之路上经验丰富"错。由原文可知"跟着悟空游山西"是山西文旅的一次创新性尝试。
3. A 【详解】材料一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的条件是:需跻身全球同类型文化内容产品的一流水平,具备文化底蕴和创新,满足国际受众的欣赏需求。 A 项汉服走出国门受到海外人群的青睐,符合材料一内容。 B 项是中国的入境政策变化,加强了外国游客对中国的了解。 C 项是中国考古新发现,证明了中华文化底蕴深厚。 D 项是中外文物保护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B 、 C 、 D 均不属于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的范畴。
4. ①游戏本身品质优秀:在视觉效果、游戏设计、角色技能、动作招式等方面表现出色。(1分)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加持:复刻了中国真实文化遗产,在角色、场景、剧情等多方面融入中国元素。(2分)
③充分的前期宣传和各地文旅后期的相关活动对游戏也有推广作用。(1分)
5. ①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鼓励新业态,提升文旅项目的体验性、互动性。
②文旅部门要有前瞻性,积极发掘本地传统文化遗产,开启数字时代文旅品牌创新之路。
③抓住机遇,统筹协调各部门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游客,并与其他旅游企业合作,推出多样化的线路产品,形成合力。(每点2分,答对3点6分)
6.D 【详解】D.“三次写到萧胜流泪,都只是缘于对奶奶的深切思念”有误。
第一次流泪,是在奶奶去世时,其原因应该是因失去奶奶而悲伤,表达了对奶奶的怀念。第二次流泪,是在穿蘑菇时,其原因是因为由这一情景而联想到奶奶,为想报答奶奶却做不到而悲伤。第三次流泪,是在吃黄油烙饼时,其原因是因为黄油烙饼而想到奶奶,理解了奶奶的良苦用心,因而怀念奶奶、感激奶奶。选项中“都只是缘于对奶奶的深切思念”理解太简单。故选D。
7. 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如流水账一般面面俱到”有误。小说先写了三岁的萧胜因父母老是在外地修水库和“大炼钢铁”,工作调来调去他只好被送到乡下奶奶家、与奶奶一起生活。其中写到了几件事,如写奶奶只吃半块饼子,都让给萧胜吃;写奶奶舍不得吃爸爸给她的黄油;写奶奶到食堂打饭越来越没精神等。这部分都是详写,并非“如流水账一般”。
故选C。
8. ①采用儿童视角,通过萧胜那一双童稚的眼睛展示着时代的沧桑变化,具有儿童思维的特征。②采用全知视角,客观灵活地展示萧胜的眼前世界和心理活动,表现亲人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9. ①使故事发展更连贯,黄油是爸爸送给奶奶,奶奶没吃又带回去,由妈妈做成烙饼。②更能表现奶奶节俭的特点,一直舍不得吃,把黄油攒下来。③含蓄表现主题,表达作者对苦难环境中至真亲情的讴歌。
10. 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苏辙性情沉静简洁,写文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不可掩饰,他高超的地方大致和哥哥苏轼相近。“沉静简洁”是苏辙的性格特点,“汪洋澹泊”是苏辙的文章风格,所以“辙性沉静简洁”后断句,排除CD;“其高处”作“殆与兄轼相迫”的主语,“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中间不断开,排除B。
故选A。
11. 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及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不同”错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意思是: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其中的“传”也指“古代解释经书的的著作”。故选D。
12. 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B.“人们很担心,委托苏辙写信劝说王安石”错误。苏辙写信劝说王安石是出于自己心意,并不是受众人委托。故选B。
13. (1)策论文章送达皇帝后,苏辙自认为一定会被黜免。考官司马光将他置于第三等,范镇感到为难。(得分点:“入”,送达、呈上1分;“辙自谓必见黜”为被动句,“见”,被1分;“难”,意动用法,对……感到为难、认为……很为难1分。)
(2)蚯蚓没有锋利的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黄泉,是因为它用心专一。(得分点:定语后置句1分;上、下:向上、向下,名作状1分;“一”,专一1分;)
14.① 在制举考试中向皇帝直言朝廷之事;
②向王安石竭力陈说不可派使者寻求财利;
③劝说司马光不要过分改变科举内容。
参考译文:
苏辙,字子由,十九岁时,和哥哥苏轼一同考中进士科,又一同参加制举的策论考试。宋仁宗年岁已高,苏辙想他或许会对勤于政事感到疲倦,于是详尽地论说为政的得失。而对宫禁朝廷的事,论述得尤为激切。策论文章送达皇帝后,苏辙自认为一定会被黜免。考官司马光将他置于第三等,范镇感到为难。考官胡宿认为对皇上不恭,要求黜落他。仁宗说:“本来是想用直言求取人才,却因直言而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宰相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任商州军事推官。过了三年,为大名推官。过一年,遭父丧。服丧后,神宗已即位二年,苏辙上书论政事,被召见于延和殿。当时王安石以宰相身份与陈升之管三司条例司,叫苏辙入三司条例司作为属员。
王安石拿《青苗书》出来让苏辙仔细说说意见,苏辙详尽地说了它的不足之处。河北转运判官王广廉上奏请求发给几千份度僧牒作为本钱,在陕西转运司私自实行青苗法,春天发放秋天收还,和王安石意见相合,于是青苗法实行。王安石派八位官员到四方各地,寻求尚未收取的财利。朝廷内外知道这些人一定会迎合王安石心意添加事情,都不敢说。苏辙写信给王安石,竭力陈说这件事不可行。王安石大怒,想要施加罪名给他。陈升之劝阻,任为河南推官。宣仁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想革除弊政。司马光因王安石私自设《诗经》《尚书新义》来考试天下士人,于是想改变科举,另立新的条例。苏辙说:“进士来年秋天考试,没有多少日子了,而议论没有及时决定。诗赋虽然是小技,但要讲究声律,用的功夫不浅。至于治经书,诵读和讲解,尤其不是轻易的事。总之,来年都还不能实行。请求来年的考试,一切还照旧,惟有经书的释义兼取注疏及各家议论,或提出应举者自己的见解,不专用王安石的学说。并罢去对律令释义的考试,使应举的人知道有定论,一心一意做学问,以待选拔考试,然后慢慢地议论元祐五年以后科举的条例,也不算晚。”司马光都不听。
苏辙性情沉静简洁,写文章气势宏大而淡泊,和他的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气终究不可掩饰,他高超的地方大致和哥哥苏轼相近。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都流传于世。
15. 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都饱含着诗人的同情”错。颔联“儿童锄麦罢”中“锄麦”应指播种麦子,所谓“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南方冬小麦播种季节一般在霜降前后。“儿童”应理解为年轻人,这联写年轻人播种麦子之后,邻里们举办赛神庙会祈雨回来,可知这里儿童的形象是积极向上的,没有寄予诗人的同情。杨万里《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两句写出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是对劳动的赞美,也没有同情。
16. (1)廉颇虽然老去,但仍有一颗力图收复中原的进取之心,词人用典,表白自己老当益壮,可堪北伐。
(2)本诗描写秋天霜降时分的景象,秋既是自然之景,又象征人生迟暮,但诗歌传递出的则是积极乐观的向上精神。如尾联直抒胸臆,写不要因为自然的盛衰而哀叹,有衰败自然会有“复燃”的时候。
17.(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示例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示例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8. ①如数家珍(津津乐道)②不可小觑 ③沾沾自喜
19. 我有许多大陆朋友,结缘的共同原因都是他们对台湾有一定的熟悉度,尤其对台湾的文化圈。
20. 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
根据原文第一段,第一层先讲述很多大陆人对台湾对文艺圈及其艺人、作家非常熟悉,然后写近年来大陆文化逐渐实现了文化复兴,而台湾对大陆的了解还是仅限于原有的认识。第二段写台湾原有的一些文化特质没有好好利用,现在以两岸隔绝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以致台湾文化影响力的将会完全消失。综合以上分析可概括为“台湾文化影响力在大陆正逐渐消失”。故选A。
21.①唯有依靠科技创新②没有拿下来的5%的关键核心技术③离不开优良的创新环境(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符酌情扣分)
22.原文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语意递进,程度加深,更能突出掌握关键技术的重要性;(2分)改句没有使用排比、反复修辞,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1分)
四、写作(60分)
一句瑞典格言说:"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不管你是否察觉,生命都一直在前进。人生并不售来回票,失去的便永远不再得到。我们将目光放在遥远的前方,导致许多事在你还不懂得珍惜之前已成旧事;有许多人,在你还来不及用心之前已成旧人。生命中大部分的美好事物都是短暂易逝的,享受它们、品尝它们,善待你周围的每一个人,然而我们总是明白得太晚。
关于"明白得太晚",你有怎样难忘的经历深切的感受、独到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请以"明白得太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一、 审题
文章能紧密围绕“明白得太晚”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深入剖析生命短暂与珍贵的感悟。
二、立意:
1、个人经历:通过自身真实或虚构经历,展现亲情、友情、师生情、梦想等方面的遗憾、反思或成长,体现主题深刻性。
2、社会现象:结合社会变迁、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反映“明白得太晚”的普遍性与深刻性。
3、生命感悟:通过对“明白得太晚”的剖析,进一步升华到对生命短暂与珍贵的感悟上。感慨时间流逝,呼吁珍惜当下,触动读者心灵,引发共鸣。
三、【补充说明】
1.没有标题扣2分。
2.字数等扣分:
(1)600字或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
(2)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400字或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200字或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5)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6)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内容无关,包括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
(8)完全空白的,评0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