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高一(上)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高一(上)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维萨里通过尸体解剖研究,揭示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B. 罗伯特·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并把观察到的“小室”命名为细胞
C. 细胞学说揭示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
D. 细胞学说的建立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
【答案】C
【分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揭示人体在组织器官水平的结构,A正确;
B、用显微镜观察木栓组织后发现并命名细胞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B正确;
C、细胞学说揭示了植物和动物的统一性,C错误;
D、细胞学说的建立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并为进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础,D正确。
故选C。
2. 生物学研究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下列研究与对应的科学方法不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分析】模型建构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详解】A、细胞学说的建立利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证明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A正确;
B、不同细胞器的密度不同,故可用差速离心法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B正确;
C、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形式,电镜照片不属于物理模型,C错误;
D、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属于假说的提出阶段,并未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D正确。
故选C。
3. 下列事实或证据,不支持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观点的是( )
A. 变形虫能够独立完成运动、摄食等生命活动
B. 缩手反射由一系列不同的细胞共同参与完成
C. 遗传与变异离不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D. 新冠病毒在条件适宜的空气中可生存长达5天
【答案】D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详解】A、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进行运动和分裂,因此能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不符合题意;
B、缩手反射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离不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不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在条件适宜的空气中可生存长达5天,说明脱离细胞结构也能存活一段时间,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某池塘中的一条草鱼②某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④草鱼的血细胞⑤草鱼血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⑥整个池塘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⑧草鱼的心脏⑨草鱼的血液⑩草鱼的循环系统
A. ④⑨⑧⑩①③⑦⑥B. ⑤④⑨⑧⑩①③②⑦⑥
C. ⑤④⑧⑨⑩①③②⑦D. ④⑨⑧⑩①②⑦⑥
【答案】A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①某池塘中的一条草鱼属于个体层次;
②某池塘中的全部鱼类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③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构成一个种群;
④草鱼的血细胞是细胞层次;
⑤草鱼血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⑥整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
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
⑧草鱼的心脏属于器官层次;
⑨草鱼的血液属于组织层次;
⑩草鱼的循环系统属于系统层次。
综上所述,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的组合是,③⑨⑥⑦②⑩④⑤,A正确, BCD均错误。
故选A。
5. 利用黑藻进行“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取材时应选择黑藻新鲜枝上的深绿色叶片,且制片时叶片应保持干燥
B. 黑藻事先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以便更好观察
C. 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黑藻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D.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相同
【答案】A
【分析】由于黑藻的幼嫩叶片中细胞质比幼根更丰富、更多,流动性更强,而且黑藻的幼嫩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细胞质颜色比较深,易于观察,所以用黑藻是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适宜材料。
【详解】A、应选择黑藻新鲜枝上一片幼嫩的小叶制作成装片,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A错误;
B、供观察用的黑藻,事先应放在适宜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以促进细胞质流动,以便更好观察,B正确;
C、叶绿体呈绿色, 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黑藻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C正确;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流动方向相同,D正确。
故选A。
6. 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关这些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各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B. 以上细胞中没有成形细胞核的是④⑤
C. 图示各细胞能体现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D. ⑤细胞含有叶绿体,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①为衣藻,是一种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②为草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③为变形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④为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⑤为蓝细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图示均为单细胞生物,无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A正确;
B、①衣藻,②草履虫,③变形虫三者都是真核生物,都具有核膜和染色体,④⑤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各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体现了统一性,C正确;
D、 ⑤为蓝细菌(蓝藻),不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其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D错误。
故选D。
7.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能找到,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B. 不同生物组织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 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水、糖类、脂质等
D.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答案】B
【分析】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详解】A、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正确;
B、不同生物组织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有差异,B错误;
C、细胞中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如水、糖类、脂质等,C正确;
D、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D正确。
故选B。
8. 某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组织颜色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欲检测其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该野果脂肪检测时先滴加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再滴加苏丹Ⅲ染液
B. 若用斐林试剂检测该野果的组织样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野果中含有葡萄糖
C. 进行蛋白质的检测时先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后再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
D. 还原糖检测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备长期使用
【答案】C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详解】A、对该野果脂肪检测时滴加苏丹Ⅲ染液对脂肪进行染色,再使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A错误;
B、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若向该野果的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野果中含有还原糖,但不一定是葡萄糖,B错误;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应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3-4滴,C正确;
D、斐林试剂应该现配现用,D错误。
故选C。
9. 农学著作《氾胜之书》提到收获的粮食要“曝使极燥”,降低粮食的含水量后才入仓储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子中的结合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
B. 种子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可能不同
C. 水是良好溶剂,在种子中的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D. “曝使极燥”使种子细胞丧失全部水分子,降低其代谢水平,便于储藏
【答案】C
【分析】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细胞代谢变旺盛,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减小,细胞代谢减弱,细胞抗逆性增强。
【详解】A、种子中的结合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A正确;
B、种子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可能不同,生长旺盛的时候,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高,反之,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较低,B正确;
C、水是良好溶剂,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C正确;
D、“曝使极燥”后,种子细胞的结合水不会丧失,自由水部分丧失,新陈代谢减慢,便于储存,D错误。
故选D。
10. 血浆中的铜95%存在于铜蓝蛋白中,该蛋白会影响铜和铁的代谢,同时还具有抑制膜脂质氧化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缺铜可能会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量减少
B. 大量元素铜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C. 若人体内铜蓝蛋白含量减少,可能会导致细胞膜功能异常
D. 铜参与维持铜蓝蛋白的空间结构,去铜后的铜蓝蛋白将失去功能
【答案】B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由题意可知,人体缺铜会影响铜蓝蛋白的合成,进而影响铜和铁的代谢,而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之一, 所以可能会导致血红蛋白的合成量减少,A正确;
B、铜是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也有重要作用,B错误;
C、铜蓝蛋白具有抑制膜脂质氧化的作用,若人体内铜蓝蛋白含量减少,可能会导致细胞膜功能异常,C正确;
D、铜参与维持铜蓝蛋白的空间结构,去铜后的铜蓝蛋白空间结构异常,将失去功能,D正确。
故选B。
11. 糖类和脂质都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含有多种糖类分子,它们都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B. 组成多糖的单糖因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而功能不同
C. 几丁质是一种多糖,能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
D. 植物细胞中的磷脂、固醇和脂肪都是由C、H、O构成的
【答案】C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糖原、几丁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细胞中的糖类多种多样,有些糖如五碳糖参与核苷酸的构成,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A错误;
B、多糖大都是由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多糖不同是由单糖的数目及排列方式决定,与顺序无关,B错误;
C、几丁质是一种多糖,能与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能用于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C正确;
D、磷脂是由C、H、O、N、P构成,而固醇和脂肪是由C,H、O构成的,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B. 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酯
C. 性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D. 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而分解供能
【答案】D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因此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A正确;
B、脂肪又叫甘油三酯,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形成的酯,B正确;
C、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类,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C正确;
D、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可以转化为糖类,但不能大量转化,D错误。
故选D。
13. 研究发现,番茄植株中的NRC蛋白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但多个NRC蛋白形成多聚体时无活性。关于NRC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NRC蛋白的N原子主要分布在氨基中
B. 多聚体解聚为NRC蛋白,可能增强番茄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C. 高温条件易引发番茄病虫害,可能与NRC蛋白构象改变有关
D. NRC蛋白的功能与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答案】A
【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其结构的多样性与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序有关,且与多肽链千变万化的空间结构有关。
【详解】A、NRC蛋白的N原子主要蕴含在“-CO-NH-”中,A错误;
B、据题可知,多个NRC蛋白形成多聚体时无活性。多聚体解聚为NRC蛋白,可能增强番茄对病虫害的抵抗力,B正确;
C、温度过高会影响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据此推测,高温条件可能通过改变NRC蛋白的构象而引发植物病害,C正确;
D、蛋白质分子的功能,即组成该蛋白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盘曲折叠的方式,D正确。
故选A。
14. 化合物b由1分子磷酸、1分子m和1分子a构成,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 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生物的遗传物质都以它为基本单位
C. 若m为胸腺嘧啶,则R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 HIV病毒含化合物m共8种
【答案】C
【分析】DNA的基本结构是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含氮碱基有A、T、C、G四种;RNA的基本结构是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含氮碱基有A、U、C、G四种;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5种碱基A、G、T、C、U,1种磷酸,2种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8种核苷酸。
【详解】A、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苷酸,A错误;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若b为脱氧核苷酸,则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以它为基本单位,病毒不一定,B错误;
C、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若m为胸腺嘧啶,则R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C正确;
D、HIV病毒是RNA病毒,只含有RNA,HIV病毒含化合物m共4种即A、U、G、C,D错误。
故选C。
15. 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入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同时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
B. 与熟鸡蛋相比,生鸡蛋的营养价值更高也更容易被消化
C. 口服核酸保健品有利于青少年的智力发育
D.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可用来衡量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答案】D
【分析】纤维素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高温使蛋白质变性时只破坏蛋白质空间结构,不破坏其肽键。
【详解】A、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人体中不含分解纤维素的酶,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A错误;
B、煮熟的鸡蛋更容易被消化,是因为高温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B错误;
C、核酸属于生物大分子,口服后会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再被吸收利用,一般口服核酸保健品对青少年智力发育没有太大作用,C错误;
D、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氨基酸, 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因此在评价各种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人们注重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D正确。
故选D。
16. 在分别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标记的人、小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当两种荧光分布均匀后继续观察,会发现荧光重新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成斑现象)。在细胞中加入阻断细胞骨架形成的药物,膜蛋白流动性大大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斑现象进一步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 在细胞中加入呼吸抑制剂会影响某些膜蛋白的功能
C. 膜蛋白与细胞内细胞骨架结合导致流动性增强
D. 降低实验温度,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混合均匀所用的时间可能会延长
【答案】C
【分析】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直接证明细胞膜上蛋白质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温度可以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A、两种荧光分布均匀后再观察,会发现荧光重新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成斑现象)这进 一步说明了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A正确;
B、由于某些膜蛋白参与物质的主动运输、胞吞、胞吐,这些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所以细胞中 加入呼吸抑制剂会影响某些膜蛋白的流动性,B正确;
C、由题可知,细胞中加入阻断细胞骨架形成的药物,膜蛋白流动性大大增加。所以膜蛋白与细胞骨架结合会导致膜蛋白流动性降低,C错误;
D、该实验中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人、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由于温度会影响物质的运动,所以 降低实验温度,蛋白质运动的慢,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混合均匀所需时间可能会延长,D正确。
故选C。
17. 下图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①②③为其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是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B. 图中②都是可以运动的,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C. ③是磷脂分子,其亲水端分布在膜内部,具有屏障作用
D. 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可沿细胞骨架移动到细胞膜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其中①是糖链,位于细胞膜的外侧;②是蛋白质,其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③是磷脂分子。
【详解】A、图中①是糖链,不是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A错误;
B、图中②是蛋白质,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在物质运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B错误;
C、③是磷脂分子,其疏水端分布在膜内部,具有屏障作用,亲水端分布在膜外部,C错误;
D、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密切相关,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可沿细胞骨架移动到细胞膜,D正确。
故选D。
18. 下图为细胞中某些结构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B. 乙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 丙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D. 丁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A
【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高尔基体,乙表示叶绿体,丙表示线粒体,丁是中心体,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甲表示高尔基体,乙表示叶绿体,丙表示线粒体,高尔基体是单层膜构成的细胞器,A错误;
B、乙表示叶绿体,叶绿体是真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
C、丙表示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场所,因此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正确;
D、丁是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正确。
故选A。
19. 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是真核细胞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可能会破坏细胞结构
D.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答案】B
【分析】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生物膜是细胞内包括细胞膜在内的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在真核细胞中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形成的结构体系称为生物膜系统,A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功能不同,其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同,B错误;
C、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可能会破坏细胞结构,C正确;
D、在分泌蛋白等形成过程中,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可通过囊泡实现上述过程,D正确。
故选B。
20. 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膜为双层膜,有利于核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B. 在细胞质合成的部分蛋白质,经核孔进入细胞核
C. 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代谢活动旺盛
D.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均在核内的染色质中
【答案】D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核膜为双层膜,其上有核孔,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结构,能够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隔开,有利于核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正确;
B、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在细胞质合成的部分蛋白质,经核孔进入细胞核,B正确;
C、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故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代谢活动旺盛,C正确;
D、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细胞质中,D错误。
故选D。
21. 实验发现,伞藻长出帽状体前将位于假根的细胞核取出,其帽状体不再形成。若晚些时候去除细胞核,则只有一小部分藻体长出完整的但非常小的帽状体,而大部分藻体不长伞帽或长得不完全;且去核的时间越晚,帽状体形成的概率就越大长得也越完全。下列哪项不是该实验的推论( )
A. 假根中的细胞核是控制伞藻帽状体能否形成的根本原因
B. 细胞核在特定时期合成某些物质并运往细胞质发挥作用
C. 去核时间越晚,伞柄中含有的与帽状体合成相关的物质越多
D. 伞藻发育任何阶段,细胞核均可产生控制伞帽发育的物质
【答案】D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生物性状主要由细胞核决定。
【详解】A、细胞核控制伞帽的形状,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帽状体属于伞藻的细胞质,细胞核控制帽状体的形状,说明细胞核在特定时期合成某些物质并运往细胞质发挥作用,B正确;
C、去核时间越晚,伞柄中含有的与帽状体合成相关的物质越多,帽状体形成的概率就越大长得也越完全,C正确。
D、只有在一定时期,细胞核才能产生这种物质。早期去核,因为还没有这种物质的产生,所以不能形成帽状体,而晚期去核,已经在核的控制下,部分地产生了这种物质,并贮存在细胞质里,这时尽管将核除去,仍能形成不完全的帽状体,D错误。
故选D。
22. 渗透吸水会使细胞膨胀甚至破裂,不同的细胞用不同的机制解决这种危机。下图表示高等动物、高等植物与原生生物细胞以三种不同的机制避免渗透膨胀,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可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 植物细胞达到渗透平衡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C. 将原生生物放在蒸馏水中,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加快
D. 三种细胞的细胞膜都能选择性地吸收和排出物质
【答案】B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动物细胞通过将细胞内的离子运输到细胞外而抵抗过度吸水而涨破。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较小,因为细胞壁的作用植物细胞不能过度吸水而涨破。原生生物通过形成收缩泡将细胞内的水分向外释放,从而抵抗过度吸水而涨破。
【详解】A、据图可知,动物细胞避免渗透膨胀需要将离子转运到细胞外,以减小细胞内液的渗透压,防止细胞渗透吸水涨破,该过程可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正确;
B、植物细胞在低浓度溶液中会发生吸水,但是由于细胞壁的支撑作用,吸水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平衡,但此时细胞外溶液浓度仍可能小于细胞液浓度,B错误;
C、原生动物生活在低渗溶液中,会通过收缩泡将多余的水排到细胞外,若将原生生物放在蒸馏水中,外界浓度更小,其收缩泡的伸缩频率加快,C正确;
D、动物细胞和原生动物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均为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而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原理是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半透膜都能选择性地吸收和排出物质,D正确。
故选B。
23.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 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会影响协助扩散的运输速率
C. 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的运输方式就是主动运输
D. 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影响被动运输
【答案】B
【分析】小分子、离子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不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是胞吐和胞吞,二者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A错误;
B、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运输的物质,其物质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因此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会影响协助扩散的运输速率,B正确;
C、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的运输方式不一定就是主动运输,例如:胞吞或胞吐也需要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
D、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物质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转运的蛋白协助,因此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会影响被动运输,D错误。
故选B。
24. 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素可以NO3-的形式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时间内作物甲和作物乙的根细胞吸收NO3-的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NO3-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NO3-吸收速率与O2浓度成正比关系
B. 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3-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载体已饱和
C. 作物甲和作物乙达到NO3-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根细胞消耗的O2更多
D. 农业生产中,可通过适时松土来促进农作物根对NO3-的吸收利用
【答案】A
【分析】(1)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的方式;(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扩散方式。
(2)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详解】A、由图可知,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作物吸收NO3-的速率也在增加,超过该范围后,氧气浓度的增加,作物吸收NO3-的速率就不再增加,说明NO3-的吸收不仅需要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所以是主动运输,但NO3-吸收速率与O2浓度不是正比关系,A错误;
B、O2浓度大于a时,作物乙吸收NO3-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不再是能量,而是载体蛋白,可能载体蛋白达到饱和,B正确;
C、作物甲和作物乙各自在NO3-最大吸收速率时,作物甲细胞的呼吸速率大于作物乙,是因为甲的NO3-最大吸收速率大于乙,说明甲需要能量多,消耗氧气多,C正确;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定期对作物松土,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促进农作物对NO3-的吸收利用,D正确。
故选A。
25. 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的所有活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
B. A→B段水从原生质体渗出,渗出的速率逐渐减慢
C. B点后原生质体相对体积不变是因为没有水分子流动
D. C点时乙二醇开始进入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增大
【答案】B
【分析】由图可知,某种植物细胞处于乙二醇溶液中,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质生质体体积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大;随后乙二醇溶液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植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无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A错误;
B、A→B段水从原生质体渗出,细胞中的水逐渐减少,蔗糖溶液下降,渗出的速率逐渐减慢,B正确;
C、B点后原生质体相对体积不变是因为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C错误;
D、C点之前乙二醇就已经开始进入细胞,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5题,共计50分)
26. 冬季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多发,肺炎可由病原体感染所引起。支原体是引起肺炎的常见病原体,是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支原体是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它与人体肺泡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
(2)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常因黏液栓堵住支气管,造成影像学上的“白肺”,这与某病毒导致的双肺弥散性病变产生的“白肺”是两个概念。导致这两种“白肺”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
(3)图3是图2虚线部分更换物镜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肺炎链球菌时的视野,若图3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图2视野使用的物镜应为_____(填放大倍数)。要从图2的视野变换到图3的视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
(4)肺炎治疗常用到抗菌药物,下表提供了3种抗菌药物以及抗菌机制,请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治疗支原体肺炎最不宜选择的药物是_____,原因是_____。
【答案】(1)①. 原核 ②. 核糖体 (2)有没有细胞结构
(3)①. 10x ②. 先移动装片
(4)①. 青霉素 ②.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而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
【分析】图一是支原体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二中有一行8个细胞,图三中有一行2个细胞。
(1)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人体肺泡细胞是真核细胞,它们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支原体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二者都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细胞结构,而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有没有细胞结构。
(3)图二能看到一行8个细胞,图三只能看到一行2个细胞,说明图三的放大倍数是图二的4倍。若图三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图二视野使用的物镜应为10×。要从图二的视野变换到图三的视野,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转动转换器,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因为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所以青霉素药物不能起作用,而支原体有核糖体,阿奇霉素药物可以作用于核糖体,阻碍蛋白质合成,抑制支原体效果更好,利福平也可以抑制支原体。
27. 图1为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其中x,y代表元素,A、B、C、D和E为生物大分子;图2为某物质的部分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2属于图1中_____(填字母)的部分结构,该部分由_____种氨基酸经过方式连接而成。
(2)若b为葡萄糖分子,则在动物细胞中B为_____,在植物细胞中B所起的作用有_____(答2点)。
(3)构成D的单体是_____,与D相比,E特有的化学组成有_____。
【答案】(1)①. A ②. 5##五
(2)①. 糖原 ②. 储存能量,参与植物细胞壁的组成
(3)①. 脱氧核苷酸 ②. 核糖和尿嘧啶
【分析】分析图1为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及元素,已知A、B、C、D和E为生物大分子,D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DNA,E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RNA,所以C是核酸,小分子c是核苷酸,核苷酸由C、H、O、N、P组成。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x是N,y是P,A是蛋白质,小分子a是氨基酸,糖类是由C、H、O组成,所以B是多糖,小分子b是葡萄糖。
(1)据题所知,图2为多肽链,是图1中A蛋白质的部分结构,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图2多肽中有5种R基,故它是由5种氨基酸连接而成。
(2)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B是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在动物细胞中B(多糖)为糖原,在植物细胞中B有可能为淀粉或纤维素,故B所起的作用有储存能量,参与植物细胞壁的组成。
(3)D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DNA,E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RNA,构成D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与D相比,E特有的化学组成有核糖和尿嘧啶。
28. 2017年9月,袁隆平院士宣布了“海水稻”培育成功。与普通水稻相比,海水稻具备更为优良的抗盐碱、抗病虫能力。下图是海水稻根细胞相关的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SOSI和NHX为膜上两种蛋白质
(1)据图分析,H+进入根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这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是_____。
(2)海水稻能将进入细胞内的某些盐离子集中储存于_____,避免根细胞发生_____,利于其在盐碱地正常生长。
(3)海水稻通过_____方式分泌出抗菌蛋白,该过程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答案】(1)①. 协助扩散 ②. 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
(2)①. 液泡 ②. 渗透失水
(3)①. 胞吐 ②. 需要
【分析】主动运输的特点:①消耗能量(来自于ATP水解或离子电化学势能),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逆浓度梯度进行。
协助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
自由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
(1)根据细胞膜外、细胞质基质pH可判断H+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
(2)结合题图,海水稻耐盐的作用机理是H+借助转运蛋白SOS1顺浓度梯度从细胞膜外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细胞膜外提供了动力;H+借助转运蛋白NHX顺浓度梯度从液泡内运输到细胞质基质形成的势能,为Na+从细胞质基质运输到液泡内提供了动力。将Na+储存于液泡中,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避免细胞渗透失水。
(3)抗菌蛋白是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细胞外,胞吐作用是指细胞内合成的生物分子(蛋白质和脂质等)和代谢物以分泌泡的形式与质膜融合而将内含物分泌到细胞表面或细胞外的过程,所以该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29.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可以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起到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某类型糖尿病患者的GLP-1分泌量减少,为探究其原因,科学家开展了系列研究。请回答以下问题:
(1)GLP-1最开始是在_____中合成,形成不具有活性的名为prGCG的蛋白质前体,再经过_____的加工与修饰,形成有活性的GLP-1。
(2)GLP-1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_的功能。
(3)研究者测定了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的prGCG蛋白含量,结果如图1。据图可知,糖尿病小鼠的prGCG蛋白_____(填“更多”或“更少”)在内质网中驻留。
(4)进一步研究发现,内质网中的Ng-B蛋白对prGCG蛋白的加工过程有影响,图2为含有Ng-B蛋白的小鼠(对照组)和去除Ng-B蛋白的小鼠(实验组)的GLP-1分泌量。据实验结果推测糖尿病患者Ng-B蛋白含量比健康人更_____(填“高”或“低”)。请结合图1和图2,推测糖尿病患者GLP-1分泌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①. 游离的核糖体 ②. 内质网、高尔基体
(2)信息交流 (3)更多
(4)①. 低 ②. GLP-1分泌量较低,导致prGCG蛋白的加工过程受影响,驻留在内质网中,从而减少GLP-1分泌量,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分析】由图1可知,糖尿病小鼠中内质网中的prGCG蛋白含量较正常小鼠高,由图2可知,实验组的GLP-1分泌量相对更高,说明Ng-B会抑制GLP-1分泌,糖尿病患者的GLP-1较低,推测糖尿病患者Ng-B蛋白含量比健康人更低。
(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本质是蛋白质,其最开始在游离的核糖体中合成,随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修饰后才具有活性。
(2)GLP-1作用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该过程需要其与特异性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3)由图1可知,糖尿病小鼠中内质网中的prGCG蛋白含量较正常小鼠高,说明糖尿病小鼠的prGCG蛋白更多在内质网中驻留。
(4)由图2可知,实验组的GLP-1分泌量相对更高,说明Ng-B会抑制GLP-1分泌,糖尿病患者的GLP-1较低,推测糖尿病患者Ng-B蛋白含量比健康人更低。糖尿病患者可能由于GLP-1分泌量较低,导致prGCG蛋白的加工过程受影响,驻留在内质网中,从而减少GLP-1分泌量,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30.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通常使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但该浓度下,实验操作时间较长,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较短。欲改进该实验,兴趣小组展开一系列的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来测定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结果如表1。据表可知该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当于_____(填浓度范围)的蔗糖溶液,判断依据是_____。
表1
(2)小组同学还统计了0.3g/mL、0.4g/mL、0.5g/mL的蔗糖溶液处理后,不同时间内质壁分离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并绘制了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可知,达到100%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最短的是质量浓度为_____的蔗糖溶液。
(3)小组同学进一步完成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结果如表2。
表2
①0.5g/mL蔗糖溶液浓度下,大部分细胞不能复原的原因是_____。
②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探究,小组同学建议用0.4g/mL的蔗糖溶液替换0.3g/mL的蔗糖溶液来改进实验,理由是_____。
【答案】(1)①. 0.2-0.3 ②. 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2g/mL时未发生质壁分离,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3g/mL时发生质壁分离
(2)0.5g/mL (3)①. 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②. 用0.4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用时间较短,且细胞全部复原所需时间短
【分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1)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2g/mL时未发生质壁分离,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3g/mL时发生质壁分离,所以该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应介于0.2-0.3之间。
(2)据图所知,在相同时间内0.5g/mL的蔗糖溶液后细胞质壁分离的比例高。
(3)0.5g/mL的蔗糖溶液处理后大部分细胞因失水过多死亡而不能复原。
结合图示可知,0.4g/mL的蔗糖溶液处理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所用时间较短,由表格可知,0.4g/mL的蔗糖溶液处理后,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所需时间短。
选项
研究
科学方法
A
细胞学说的建立
不完全归纳法
B
从细胞匀浆中依次分离出不同细胞器
差速离心法
C
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
建构物理模型
D
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提出假说
抗菌药物
抗菌机制
阿奇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青霉素
破坏病原体的细胞壁
利福平
抑制病原体的部分RNA的合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蔗糖溶液质量浓度(g/mL)
0.10
0.20
0.30
0.40
0.50
是否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
—
是
是
是
蔗糖溶液浓度(g/mL)
细胞全部复原所需时间(min)
0.3
12
0.4
8
0.5
大部分细胞不能复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联盟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生物膜系统的功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龙岩市非一级达标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pdf、高一生物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钟 总分,肿瘤细胞膜表面的PD-L1,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