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
    •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9分)
    【答案】1. C 2. C 3. B
    4. 破立结合,先破后立。增强了对两种幸福观的批判性,使作者的观点态度更加鲜明。
    5. 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部分观点基本一致。材料二中,“自由的发展”是指人要摆脱对资源、物质等贪欲的控制;“全面的发展”是指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这与材料一中的先秦诸子“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的幸福观一脉相承。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但其观点完全一致”错误。根据材料一可知,先秦诸子的言论所表达的观点不完全一致,如老子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而是心灵的顿悟与超越,“与天和者,谓之天乐”,二者强调幸福的角度不同,但追求精神快乐的本质是相同的。
    B.“说明了个人发展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错误。根据材料一“《礼记•大学》明确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发展放在‘平天下’这样一个宏阔的视野里来看待”可知,论证的是“将自身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福祉结合起来考量”,并没有说“要以‘平天下’为根本目标”。
    D.“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错误。根据材料二“这种物质享受幸福观比前一种幸福观更为流行,为更多的人所奉行”可知,原文只是说“后者更为流行”,没有说“危害大于前者”。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追求物质欲望满足的人”错误,扩大了范围。根据材料二“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必然会导致这样的恶性循环”可知,只有“把物质欲望的满足作为唯一追求”才会必然导致心理上的恶性循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此人的幸福观强调的是物质条件的满足,与作者提倡的“通过努力奋斗而获得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幸福观不符。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手法的能力。
    材料二在第一段首先提出了两种幸福观,“一种可谓之为资源占有幸福观”“一种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质欲望)的满足”。
    接着在第二段提出“资源占有幸福观和物质享受幸福观都是偏颇的幸福观,已经导致和可能导致人生与社会问题”的观点,并在第三段和第四段驳斥了这两种幸福观,认为“资源占有幸福观最大的问题是会导致人生异化,即将作为幸福条件的占有资源当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从而损害人生和社会”“物质享受幸福观的问题不在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在于仅局限于此而忽视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满足,这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最后一段在批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幸福观“显然,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状态就是人的幸福状态”。
    可见材料二运用了破立结合,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在批驳前两种幸福观的基础上,作者的观点更加鲜明突出,显得作者的幸福观更合理,更具有可信度。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从内容上来看,材料一引用先秦诸子对幸福的定义,他们认为“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才是幸福,从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志向和责任三方面探讨幸福内涵,论述了先秦诸子的幸福观在当今的重要启示意义。材料二批评的前两种观点无论是资源占有幸福观还是物质享受幸福观,都以占有“物质”“资源”为重点,这是与材料一观点相悖的幸福观,而作者认为的幸福观是“自由的发展”是指人要摆脱对资源、物质等贪欲的控制;“全面的发展”是指人格完善而高尚个性获得健康而丰富的发展,生活充满乐趣、充满创意和充满魅力。这与材料一中先秦诸子“不沉溺于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快乐”的幸福观一致,都强调只有精神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答案】6.B 7.D 8.①圣地亚哥是一名“失败”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没有钓到一条鱼;钓到一条大马林鱼之后,不断与鲨鱼搏斗,终免不了只剩下半条鱼。
    ②圣地亚哥是一名永不言败的硬汉。多次与鲨鱼搏斗,即使没有食物,手抽筋也不放弃。在茫茫大海上,凭借其坚强刚毅与大自然抗争,不向命运低头。
    9.①《老人与海》标题简洁、凝练。能简明扼要叙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表现永不言败的精神;
    ②内容真实可信,小说围绕圣地亚哥与鲨鱼的搏斗展开;
    ③语言通俗准确。面向社会大众,避免使用过多描写手法,没有华丽的词藻,叙述直截了当。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塑造了作者这一失败英雄的形象”错,塑造的不是作者的形象,而是圣地亚哥的形象。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大量人物对话”错误,文中主要是人物独白。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命运总是与人作对,人不管如何努力拼搏,终不免失败”。选文圣地亚哥的失败体现在,一连八十四天没有钓到一条鱼,“你试着用连续出海八十四天换来好运气,人家差一点儿就卖给你了”;好容易钓到一条大马林鱼之后,还要不断与鲨鱼搏斗,选文描写了他与两条加拉诺鲨搏斗的过程,尽管老人拼尽全力搏斗,却仍免不了只剩半条鱼,“他不想再看那条鱼。知道有一半都给毁了”。可见圣地亚哥是一名“失败”的渔夫。
    “尽管如此,人还是要苦苦斗,并尽量保持自己的尊严,他在肉体上可以被打垮,但在精神上永远是个强者”。选文描写了圣地亚哥与两条鲨鱼搏斗的过程,他没有食物,他的武器很简陋,“他卡住舵柄,系紧帆脚索,伸手到船尾下去拿棍子。这是从一支断桨上锯下来的桨柄,大约两英尺半长。手柄很短,只有用一只手紧握着才好发力,他用右手好好攥住,时松时紧,注视着两条鲨鱼过来”,他的手抽筋,还受了伤,觉得自己快要累死了,“他觉得说不定自己已经死了。他把双手合在一起,手掌相互摩挲着。这双手没有死,只要一张一合,就能感到活生生的疼痛。他的后背靠在船尾,他知道自己没有死,这是他的肩膀感觉到的”;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放弃,“‘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在茫茫大海上,他凭借其坚强刚毅与大自然抗争,不向命运低头。可见圣地亚哥是一名永不言败的硬汉。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体裁特征和写作手法的能力。
    “新闻体”小说顾名思义,指具备新闻的简洁、凝练,内容真实,语言通俗准确的小说形式。
    具体到选文,首先小说标题“老人与海”十分简洁凝练,交代了主人公“老人”和背景“海”,概括了小说主要内容,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故事,展现人类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永不言败的精神。
    内容方面,小说中关于大海、鲨鱼以及老人与鲨鱼搏斗的过程都很符合生活的真实,如写鲨鱼“张大嘴逼了上来”“其中一条在海面上兜圈子”等,展现了鲨鱼凶猛又狡猾的特点;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过程,“鲨鱼冲了上来,老人趁它合上嘴的时候给了它一下子。他把棍子举得高得不能再高了,结结实实地打在鲨鱼身上。这回他感觉打中了脑袋根部的骨头,接着又朝同一部位打了一下”,表现老人的毫不畏惧;老人的感受很真实,“他觉得说不定自己已经死了。他把双手合在一起,手掌相互摩挲着。这双手没有死,只要一张一合,就能感到活生生的疼痛。他的后背靠在船尾,他知道自己没有死,这是他的肩膀感觉到的”。总之,整个过程围绕圣地亚哥与鲨鱼的搏斗展开,描写真实可信。
    语言方面,通俗准确,没有华丽辞藻,如“鲨鱼从大鱼身上往下溜的时候”“另一条鲨鱼不断游进游出”,“溜”富有口语色彩,“游来游去”很质朴,适合大众阅读;文中没有使用过多描写手法,叙述直截了当,如“他卡住舵柄,系紧帆脚索,伸手到船尾下去拿棍子”“他一看见离他最近的一条张开嘴,咬住了大鱼银色的体侧,就高高举起棍子,重重地落下去,打在鲨鱼宽阔的脑袋顶上”,叙述简洁,直截了当,使得故事本身更有吸引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10.(3分)BEG
    11.(3分)D
    12.(3分)C
    13.(1)(5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所以”,因为;“内交”,结交;“要誉”,博取名誉;“乡党”,同乡,乡邻。以上各词各占1分。)
    (2)(5分)助长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把禾苗拔高,不仅没有益处,却又去伤害禾苗。 (“助”,助长;“……者也”,判断句式;“揠”,拔;“非徒”,不但。以上各词各占1分)
    14.(5分)
    (1)主张“人皆有不忍之心”,提出“四端”说——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3分)
    (2)靠平时不断积累来培养浩然之气,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2分)
    参考译文:
    (甲)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乙)
    公孙丑问:“请问夫子所擅长的是哪一方面?”
    孟子说:“我可以明辨是非善恶之言,我善于养护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浩然之气是何意?”
    孟子说:“难以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来说,可谓最广大而且最刚健,用正直之道而养护却不去妨害,那么,可以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来说,与道义相匹配;如果没有这种浩然之气,就会内心空虚而气不足。内心不要忘记,也不要揠苗助长。不要像宋国的某个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忧他家的禾苗生长太慢就去用手把禾苗拔高了的人,他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今天太劳累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赶到了田地之中去观看,禾苗却干枯了。天下不去揠苗助长的人很少见了。助长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把禾苗拔高,不仅没有益处,却又去伤害禾苗。”
    (公孙丑说:)“宰我、子贡擅长言谈辞令,冉牛、闵子、颜渊擅长阐述德行。孔子兼有这两方面的特长,(却还)说:‘我对于辞令,是不擅长的。’(老师既然说擅长识别言论,)那么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吧?”
    孟子说:“岂敢!怎么能这么说呢!当初子贡向孔子询问说:‘夫子已经可以说是圣人了吧?’孔子说:‘要说是圣人,那么,我能力不足,我只是学习的时候不满足,行教化的时候不敢说疲倦。’圣人,孔子尚且不敢自居。”
    15.(3分)A
    16.(6分)①“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意思是“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
    ②“自惭拙宦叨清贵”意为“惭愧自己不善为官叨扰了高官贵人”,“不休更拟觅何官”意为“不罢休的话还想寻得什么样的官来做呢”,体现白居易对“上书言河北军事不被采用”的愤懑。
    ③“怕素餐”,指“怕自己无功受禄,不劳而食”,体现了“自请去外地任职”的心理原因。
    ④颈联写道:我性格疏放哪里能够久久承奉皇上的恩德,命运不好本来就知道成事很艰难。体现白居易“被罢中书舍人”的内在原因。
    答出任意三点得6分。
    17.(6分) (1)岂曰无衣?与子同裳(2)小轩窗,正梳妆。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8.(6分)①其他部位也可能受到影响 ②肾结核是有一些早期信号的(肾结核是有一些早期症状的)③排尿次数都会明显增多(每空2分)
    19.(6分)所以,当泌尿系统感染久治不愈或者治好后又反复出现时,就需要格外警惕泌尿系统结核了。肾结核虽然病变在肾,但症状表现在膀胱。
    (把“而且”改为“或者”,得3分;把“因为……所以”改为“虽然……但”,得3分。)
    四、写作(60分)
    20.(60分)
    【审题立意】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根据材料中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快意自然,知行合一”这一表述,既可以从个人素质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方向立意,也可以从学习知识的多种途径方面立意,还可以从实践的重要性方面立意,总之,要强调山水研学之旅的意义和必要性及安全等方面的周密安排。
    【立意】①知行合一②于实践中寻真知③求学贵在探索④迈出脚下第一步⑤绝知此事要躬行
    ⑥于磨练中彰显风华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相关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高一语文试卷pdf、高一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有解析):

    这是一份[语文]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有解析),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