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第1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第2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学校:大悟一中;命题教师:万俊宏;审题学校:大悟一中
    考试时间:2024年11月19日下午14:30—17:05;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莫霍界面的深度可以反映地壳厚度。下图为湖北省莫霍界面的等深线分布(单位: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目前绘制该图的数据主要来源于( )
    A. 地下钻井探测B. 声呐探测C. 地震波波速测量D. 卫星拍摄
    2. 湖北省地壳厚度的总体特征是( )
    A. 西厚东薄B. 西北厚东南薄C. 北厚南薄D. 西南厚东北薄
    3. 关于图示地壳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宜昌周边地壳厚度变化大是因为海拔高B. 黄石地壳厚度小于武汉
    C. 恩施及周边地壳厚度较大是因为海拔高D. 襄阳的地壳厚度低于全球均值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该图为莫霍界面的等深线分布,涉及地壳的厚度,目前通过地震波波速测量,地震波在通过莫霍界面时速度突然发生明显变化,C正确;ABD均不能提供大范围的地壳厚度信息。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等深线分布可知,西部数值大,东部数值小,反映湖北省地壳厚度的总体特征是西厚东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通常情况下,在陆地上,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大,恩施及周边海拔较高,等深线数值大,地壳厚度较大,而宜昌周边等深线密集,说明地壳厚度变化大,说明地势起伏大,C正确,A错误;由图可知,黄石等深线在30.5—31,武汉30—30.5,黄石地壳厚度大于武汉,B错误;陆地地壳厚,海洋地壳薄,襄阳地壳厚度为34千米,高于全球平均值(约17千米),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判断,地壳与地幔的界面为莫霍面。
    位于重庆秀山的“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以特异埋藏的方式完好保存了大量4.36亿年前的远古鱼类。这不仅让大家有机会一睹数亿年前脊椎动物“远祖”的奇特面貌,也让研究人员有机会去研究一些过去未知的演化信息,填补了“从鱼到人”演化史上缺失的初始环节,改变了世界对于生命演化的传统认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中的远古鱼类最有可能生存于( )
    A. 寒武纪B. 志留纪C. 二叠纪D. 侏罗纪
    5. 推测“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形成时秀山的古地理环境为( )
    A. 湿热的陆地环境B. 冷干的陆地环境
    C. 冷凉的深海环境D. 温暖的浅海环境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远古鱼类距今约4.36亿年,根据地质年代表,结合生物进化规律,远古鱼类在晚古生代大量繁衍,寒武纪、志留纪为早古生代,侏罗纪为中生代,二叠纪为古生代最后一个纪,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该化石为远古鱼类,可推测古地理环境为水域,AB错误;结合选项,可能为温暖的浅海环境,根据重庆的地理位置和目前大洋的分布,可推测应该不是深海环境,D正确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历史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人类首份来自月球背面的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介绍,嫦娥六号采用了“半弹道跳跃式再入大气层”的方法返回,以形似“打水漂”的方式气动减速(如左图),最后平稳着陆。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嫦娥六号在月面取样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有( )
    ①强辐射②极端气温变化③恶劣雷暴天气④电磁信号干扰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7. 嫦娥六号返回器再入大气层后,穿越的大气层温度变化依次是( )
    A. 下降——上升——下降——上升B. 下降——上升——下降
    C. 上升——下降——上升——下降D. 上升——下降——上升
    8. 右图所示大气圈层中( )
    A. Ⅰ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B. Ⅱ层大气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C. Ⅲ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 Ⅳ层大气密度最大
    【答案】6. D 7. A 8.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教材知识,月球上无大气,直接接受来自宇宙空间的各种辐射,白天到达月面的太阳辐射强,温度很高,夜晚无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度很低,月球表面温度变化大,但并非气温变化,①正确②错误;月球上几乎无大气,故无雷暴天气,③错误;嫦娥六号在月面取样过程中,位于月球背对地球的一侧,需要与地球通信,电磁信号受干扰会影响通信,④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由图可知,嫦娥六号返回器再入大气层后,降落过程中会向下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右图中Ⅰ为对流层,Ⅱ为平流层,Ⅲ和Ⅳ为高层大气,结合图中温度变化可知,向下降落时在高层大气中气温先降低后升高,进入平流层后气温下降,进入对流层后气温上升,因此穿越的大气层温度变化依次是下降——上升——下降——上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Ⅱ为平流层,大气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B正确;Ⅲ和Ⅳ为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高层大气密度小,有若干电离层,Ⅰ为对流层,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花生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位于鄂北地区的大悟县是花生种植大县。当地农民常在春季花生播种后在地里铺上一层透明塑料薄膜。这种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花生播种时间比普通花生略早,其产量显著高于普通花生。下图为地膜花生种植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地膜花生比普通花生播种时间略早,主要原因是( )
    A. 地膜大量吸收太阳辐射B. 地膜削弱了地面长波辐射
    C. 地膜增强了大气逆辐射D. 地膜阻挡了太阳短波辐射
    10.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地膜花生产量显著高于普通花生,是因为( )
    A. 地膜抑制了蒸发B. 地膜增加了下渗
    C. 地膜减少了地表径流D. 地膜增加了降水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太阳辐射能穿过透明地膜,到达土壤,使土壤升温,地膜能减弱地面长波辐射热量的散失,使地温较高,故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地膜花生比普通花生播种时间可以提前,B正确;透明地膜能透过太阳辐射,不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也不会明显阻挡太阳辐射,AD错误;地膜内空气很少,大气逆辐射作用不大,C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地膜覆盖在土壤上,能抑制蒸发,减少水分散失,保持土壤湿度,促进花生生长,A正确;地膜覆盖在土壤上,降雨和灌溉时,地膜能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BC错误;地膜对降水的影响不大,不能增加降水,D错误。故选A。
    【点睛】地膜覆盖是一种有效的农业技术,它通过在地表覆盖一层薄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生长,并改善土壤结构,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0日14时(农历九月初八)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阴影部分为六级以上大风速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此时,成都和长春的风向分别为( )
    A. 东风、南风B. 东北风、东南风
    C. 东南风、西南风D. 西北风、东北风
    12. 与甲地大风速区相比,乙地风速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B. 地转偏向力较小
    C 气压较低D. 地表摩擦作用较大
    13. 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浪较高B. 呼和浩特城市风显著
    C. 东海迎来天文大潮D. 西宁出现强沙尘天气
    【答案】11. C 12. D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规律,成都西侧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指向西,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形成东南风;长春南侧气压高,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南指向北,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形成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乙地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面崎岖不平,地面摩擦力大,阻碍了空气流动,减小了风速,D正确;由图可知,图中乙地等压线密集,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A错误;地转偏向力只会影响风向,不会影响风速,B错误;气压高低不是影响风速大小的因素,气压差才影响风速,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图中可看出,台湾海峡处于大风区,可推测风大浪高,A正确;呼和浩特等压线密集,靠近大风区,背景风显著,城市风热力环流不显著,B错误;此时为农历初八,正值天文小潮,C错误;西宁海拔高,且有祁连山脉阻挡,出现强沙尘天气概率小,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包括摩擦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
    下图为世界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该大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
    A. 密度、温度、盐度B. 温度、盐度、密度
    C. 温度、密度、盐度D. 盐度、温度、密度
    15. 关于①②③所代表海水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随深度增大而减小出现“海中断崖”B. ②影响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
    C. ③有调节气候的作用D. 一般来说,表层海水①与③呈负相关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大洋表层的海水温度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①曲线代表海水温度;海水盐度大致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故②曲线代表海水盐度;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附近向两极方向逐渐增大,故③代表海水密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由上题已知,①为海水温度,影响鱼类的分布,故影响远洋捕捞和近海养殖,“海中断崖”现象是海水密度突然降低而产生的浮力急剧下降的现象,与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相关,跟③海水密度有关,AB错误;①海水温度能调节气候,③海水密度对气候影响不大,C错误;①海水温度与③海水密度呈负相关,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纬度、降水量和蒸发量、洋流、入海径流、结冰融冰、海域封闭程度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升空,在太空飞行近300天后,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于火星预选着陆区。“揽星九天”(下图)为首次火星探测工程的图形标识。该图案表现了太阳系各星体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以及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下表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均以地球为1)。
    (1)指出“揽星九天”工程标识图上,下列各字母分别代表的星体名称
    A____,C____,F____,K____。
    (2)图中未描绘出的小行星带位于____和____之间。(填字母)
    (3)图中能表现出太阳系各行星绕太阳公转的特征是____。
    (4)根据表格信息,分析火星上不具备生命存在的原因。
    (5)根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天问一号”探测器火星探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
    【答案】(1) ①. 水星 ②. 地球 ③. 土星 ④. 月球
    (2) ①. D ②. E
    (3)共面性 (4)质量体积小,不具备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距离太阳较远,温度相对较低。
    (5)火星表面大气层稀薄,风速大,着陆器安全着陆难度大;火星表面砾石遍布,着陆器平稳着陆难度大; 火星常发生沙尘暴对着陆器干扰大;距离地球远,飞行时间长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为材料,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存在生命的条件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在“揽星九天”标识中,A为水星,C为地球,F为土星,K为地球的卫星月球。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未描绘出的小行星带位于D火星和E木星之间。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在“揽星九天”标识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所有行星公转轨道都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共面性)。
    【小问4详解】
    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均以地球为1),读表格可知,火星的质量、体积小,引力小,难以吸附厚度适中的大气层,故其大气稀薄,不具备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与太阳距离相对较远,其温度相对较低,生命难以生存。
    【小问5详解】
    火星表面大气层稀薄,风速大,风力强劲,着陆器安全着陆难度大;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地表崎岖不平,着陆器平稳着陆难度大;火星上常有沙尘暴发生,对着陆器干扰大;火星距离地球遥远,探测器的飞行时间长等。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纽芬兰渔场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纽芬兰岛附近,早在16世纪,这里的鳕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纽芬兰渔场也被称为“北大西洋的金矿”。
    材料二:每年春季,大量源自极地地区的冰山抵达纽芬兰岛附近,吸引各地游客,让这里成为世界观赏冰山最佳地点之一。
    材料三:哈得孙湾是加拿大东北部的一个浅海湾,平均水深只有100米左右,与同纬度其他海域相比,哈得孙湾结冰时间较长,大部分时间海面封冻。
    材料四:左图为该地区局部示意图。右图为纽芬兰岛附近搁浅冰山的照片。
    (1)冰山抵达纽芬兰岛的主要动力是____(波浪、潮汐、洋流)。推测大量冰山对该地区表层海水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____。
    (2)从海水运动角度,说明纽芬兰渔场的形成原因。
    (3)分析与同纬度其他海域相比,哈得孙湾结冰时间较长的原因。
    【答案】(1) ①. 洋流 ②. 海水温度降低,盐度降低,密度增大。
    (2)寒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3)哈得孙湾深入陆地,水浅,且受陆地影响大,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注入哈得孙湾河流 多,海水盐度低,结冰期较长;冬季风力强劲,水温偏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纽芬兰渔场为背景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的温度、洋流和渔场形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地理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冰山由格陵兰岛大陆冰川崩裂下滑入海所至,随洋流由高纬方向向低纬方向漂移,故冰山抵达纽芬兰岛的主要动力是洋流,该洋流由高纬来,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更低,为寒流。寒流携带大量冰山对该地区表层海水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寒流与冰川使得海水温度降低,冰川融化使得盐度降低,海水温度与密度呈反比,海水密度增大。
    【小问2详解】
    纽芬兰渔场地处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寒流与暖流交汇,海水扰动会将海洋底部营养盐类带至表层,这些营养盐类为浮游生物提供食物来源,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又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故渔业资源丰富,进而形成纽芬兰渔场。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哈得孙湾是加拿大东北部内陆的近乎封闭的内陆浅海湾,冬季受陆地影响大,海水降温快,水温低,哈得孙湾相对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交换不畅,水流慢,水温低;有大量淡水汇入,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沿海地区低;温度低,盐度低,海水容易结冰,结冰时间长;所处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水温较低。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静风或微风时,城市中心区气温一般比周围的郊区高,因此把城市中心区称为“热岛”。城市热岛不仅使得人们的生活舒适感下降,还会产生中心城区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现象,即“城市热岛环流”,对城区大气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以此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并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建设海绵城市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很好的效果。左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右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
    (2)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3)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如何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1)城市释放的人为热多,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城市气温高,空气上升,郊区气低,空气下沉;高空空气由城市流向郊区,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
    (2)蒸发变大;下渗增大;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小。
    (3)水体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地面升温慢,地面辐射减弱,大气吸收的热量减少;吸收二氧化碳,大气温室效应减弱。
    【解析】
    【分析】本题以海绵城市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热力环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城市热岛环流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温度高于郊区气温;城市气温较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城市近地表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表面形成高压;高空空气由城市流向郊区,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
    【小问2详解】
    海绵城市建成后,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植被的拦蓄作用增加,城市储水量增加,蒸发变大,下渗增大,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小。
    【小问3详解】
    海绵城市使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城市储水量增加,水体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另外,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与太阳距离
    质量
    体积
    大气密度
    自转周期
    火星
    1.52
    0.11
    0.15
    0.01
    1.03

    相关试卷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A4: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A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地理]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docx、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