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上海市松江区2024-2025学年第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上海市松江区2024-2025学年第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1页
    上海市松江区2024-2025学年第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2页
    上海市松江区2024-2025学年第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松江区2024-2025学年第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区2024-2025学年第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默写。
    (1)潮平两岸阔,。(《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5)《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陈更曾对媒体坦言,自己虽是理工科学生,但一直热爱古典诗词,并以之为乐。这正如孔子所言:,。(《十二章》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本诗从体裁看是诗,作者是(人名)。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豪情。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写出了沧海壮阔宁静的景象。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写出了岛上春天盎然的生机。
    D.全诗写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表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精神。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孝公既用卫鞅①,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②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卫鞅:即商鞅,战国中期政治家。②徙:迁移。文中指搬运木头。
    4.【甲】文选自《》,是(朝代)的作品。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元方入门不顾 顾( ) (2)卒下令 卒( )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太丘舍去”的原因是友人过了中午还没来。
    B.[乙]文中商鞅立木是为了奖励能把它搬到北门的百姓。
    C.[甲]文中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他的方正和聪慧。
    D.[乙]文记叙商鞅立木的过程也体现了他的决心和智慧。
    8.两文都阐述了的重要性。[甲]文通过元方对“交友以信”的论述反衬出,[乙]文中商鞅对运木之人“”的举动体现了他的品质。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9.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xù( )
    10.联系全文,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11.阅读课文第④—⑥段,完成表格。
    12.结合加点词,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13.下列对第④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写小雪后的山色,表达了对小山的爱护与赞美之情。
    B.本段可分为三层,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的。
    C.本段按照山上、山尖、山腰、山坡的空间顺序进行描写的。
    D.“妙”字统领全段。各种色彩的交相辉映也是妙趣之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①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我的好朋友们已经厌倦了玩弹珠,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②一脸雀斑的小内德说道:“嗨!我们很久没去爬悬崖了。”“我们走吧!”有人附和着。我犹豫了,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活跃,但我从小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但在好朋友杰里的招呼下,我选择跟在他们后面跑。
    ③我们穿过公园,来到一块空地上。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虽然只有60英尺左右,但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④看到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我鼓起勇气,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 )滑一下,我( )会掉下去,撞上悬崖,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⑤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我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努力地、缓慢地向他们爬过去。“喂,等等我。”我哑着嗓子说。“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他们中的一个说道,其他人哄堂大笑。“但是我不能……我……”这句话刺激了他们,他们开始嘲笑我,然后继续向上爬,这样他们可以从崖顶绕道回家。最后,他们都离开了。
    ⑥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但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啜泣;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⑦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⑧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杰里和爸爸的喊声。
    ⑨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用手电筒照着我,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⑩“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⑪“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⑫“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⑬“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⑭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⑮“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⑯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⑰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⑱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⑲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有删改)
    14.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④段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也……
    B.虽然……但是……
    C.因为……所以……
    D.只要……就……
    15.文章第⑦—⑱段记叙了父亲指导我下悬崖的过程,请依次概括。
    (1)父亲平静地安慰我,“我”在悬崖上大哭和怒吼,内心充满恐惧和害怕。
    (2)
    (3)
    16.请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作用。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
    17.分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向阳中学七年级开展“阅读《朝花夕拾》,纪念鲁迅先生”的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写好主持词
    18.以下是启动仪式的主持词,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校的“阅读《朝花夕拾》,纪念鲁迅先生”的读书活动开始了。
    ①本次活动,我们将通过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式阅读鲁迅先生的这本散文集。
    ②除了读书交流,我们还将寻访先生工作和生活的足迹。
    ③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读懂鲁迅、走近鲁迅,践行先生的精神。
    ④《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也将随之开展。
    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①④②③
    D.③②④①
    活动二:走近《朝花夕拾》
    19.不少读者运用短语来表达对《朝花夕拾》全书的理解,如“慈爱与悲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等。请从下列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并结合具体篇目说说理由。
    ①人性的冷与暖 ②痛苦与觉醒 ③儿童的纯真与成人的冷峻
    短语:(填序号)理由: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0.题目: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慈善者以施与为幸福,善良者以助人为幸福,创新者以创造为幸福……不同的快乐观体现着不同的人生品味。
    生活中你从哪些人、哪些事中感受到幸福,请选择感受最深的事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中避免出现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风正一帆悬随君直到夜郎西遥怜故园菊不知何处吹芦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悬、遥、芦管”等字词容易写错。
    【答案】2.古体诗(或:乐府诗)曹操3.D
    【分析】《观沧海》是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描绘了壮丽的海景,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诗中通过“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了海水的浩渺和山岛的巍峨,表现出大自然的雄伟壮丽。接着,诗人通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将宇宙的运行与大海相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全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的壮志与情怀。
    【详解】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诗歌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和现代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工整,平仄有严格规定,押韵也有要求。绝句每首四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同样有平仄、押韵等格律要求,但相对律诗较为宽松。
    《观沧海》在格律上较为自由,是一首四言古体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摹写出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吐露出诗人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一揽天下、豪迈自信的胸怀;抒发了积极进取、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最后两句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B.“沧海壮阔宁静”说法错误。这两句写出了海水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的情景。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C.“春天盎然的生机”说法有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意思是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故写的是秋天之景;
    故选D。
    【答案】4.世说新语南朝5.顾:回头看卒:终于,最终6.和我相约同行,(却)舍弃我走了。7.B 8.诚信友人的不守信用辄予五十金言而有信
    【分析】这两篇文章分别出自《世说新语》和《史记》,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展现了诚信的重要性。《陈太丘与友期行》通过小元方对失约友人的机智应对,反映出古人对诚信和礼仪的重视。《商君立木》则通过商鞅以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展示了他在变法过程中对诚信的坚持和智慧。两篇文章都强调了诚信在社会交往和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古代社会对道德和信任的高度重视。
    【详解】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临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述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顾:回头看。
    (2)句意:事后就颁布了新法令。卒:终于,最终。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期,约定;委,舍弃;去:离开。
    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B.有误,结合“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可知,商鞅为了取信于民,方便推行新政。由此可见,商鞅立木是为了获得百姓的信任并推行新法。
    故选B。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在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故事围绕“期行”展开,陈太丘与友人约定日中出行,友人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就先走了。这里突出了要遵守约定时间的重要性,而元方后来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明确点明了“信”即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关键地位;在乙文关于商鞅变法的记载里,商鞅想要变法但怕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通过在国都南门立三丈之木,承诺能徙置北门者给予重金,最后兑现承诺,给了徙木之人五十金。这一系列举动都是为了向百姓证明自己是讲诚信的,从而让百姓相信即将推行的变法,可见也是在强调诚信的重要性。故第一空,两文都阐述了诚信的重要性。
    第二空,从事件发展来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按照约定的时间日中等待友人,友人未到,陈太丘才离去,这是正常的行为,因为友人已经违背了约定的时间,也就是不守信。接着,当友人到来后,得知陈太丘已走,不仅不反思自己的迟到问题,反而怒骂“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这里既表现出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未按时赴约是无信的行为,又在面对一个七岁孩子时“对子骂父”,这是非常无礼的举动。而元方条理清晰地指出友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通过元方正确的认知和指责以及对“交友以信”的论述,更加鲜明地反衬出友人的无信无礼。
    第三、四空,乙文中,“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商鞅为了推广新法,他先是下令在国都市南门立三丈之木,招募能将其搬运到北门的人,并承诺给予十金,民众一开始觉得奇怪,没人敢动。然后他又提高悬赏说能徙者予五十金,当有一人真的按照要求做了之后,商鞅立刻就给予了这个人五十金。这个“辄予五十金”的具体行为就是商鞅对运木之人践行诺言的举动。商鞅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民众相信自己,因为他深知变法要想顺利推行,必须先取得民众的信任。通过这种公开承诺并且毫不犹豫地兑现承诺的方式,向民众展示了自己说话算数,也就是“言而有信”的品质,这样民众才会相信他后续推行的变法举措。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秦孝公已经任用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改革政策,担心秦国人(官民)对自己产生非议。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答案】9.贮蓄10.本段把济南与北平、伦敦、热带做了对比(通过三组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结构上总领全文,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11.雪后矮松的秀美姿态对济南的热爱(赞美)(济南)城外的远山和村庄从河水到天上的整个空间12.“越……越……”“就凭……也……”这些词写出了“天、水藻、水”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水藻蓬勃的生机和水对水藻的怜惜。表现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13.C
    【分析】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文章以温暖、宁静的氛围为基调,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致的描写,将济南冬天的阳光、山色和水景刻画得如诗如画。作者通过对比北平和伦敦的冬天,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暖和晴朗,表达了对济南这片土地的深情和赞美。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一个理想的冬日境界。
    【详解】9.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贮蓄:zhùxù,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也指积存的钱。
    10.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对比突出的作用:作者在第①段中通过“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在热带的地方”把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作对比。北平的冬天刮大风,而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伦敦的冬天多雾且少见日光,济南的冬天却响晴;热带的日光永远那么毒,济南的冬天则是温晴的。通过这些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独特气候特征,让读者对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奠定情感基调:在描述对比的过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这种温晴天气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为全文奠定了温情、喜爱的感情基调,使读者在阅读后续内容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深厚情感。
    结构上总领全文,自然而然引出下文:第①段通过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后,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济南冬天山、水等具体景物的细致描写。正是因为济南有这样独特的气候条件,才使得冬天的山、水呈现出别样的风貌,所以第①段起到了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层次更加分明。
    1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和情感主旨把握。
    第一空,第④段“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山上青黑的矮松树尖上顶着白雪的形象,比作日本看护妇,既写出了矮松在雪后的独特形态,青黑与白色形成鲜明对比,又凸显出其小巧、别致且带有几分可爱的特点,通过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后矮松的秀美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雪景中小山及矮松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展现出济南冬天雪景的美妙和独特韵味。故可提炼特征:雪后矮松的秀美姿态;
    第三空,第⑤段“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中,结合前句“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可知,该句是把古老济南城外山坡上卧着小村庄且房顶上卧着雪的景象比喻成一张小水墨画。以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色调勾勒出山坡、小村庄、房顶积雪等元素,呈现出一种古朴、宁静、淡雅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这一乡村雪景的欣赏与赞叹之情,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独特景致的深深喜爱,也体现出济南冬天景色所具有的那种古朴、淡雅的艺术美感。故可提炼本体:(济南)城外的远山和村庄;
    第四空,第⑥段“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中,把济南冬天的天空以及河水所构成的整个空间景象,包括空中、半空中、天上以及澄清的河水等整个空间比喻成空灵的蓝水晶。整个空间从上到下都是清亮、蓝汪汪的,就像蓝水晶一样清澈透明、纯净无暇,给人一种空灵、澄澈的感觉,没有丝毫的杂质,展现出一种高度的纯净与通透之美。该句通过把济南冬天的这一整体景象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其清亮、空灵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天空和河水所构成的这一美妙景致的由衷喜爱与赞美之情,突出了济南冬天水天一色、纯净美好的独特魅力。故可提炼本体:从河水到天上的整个空间;
    第二空,这三个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独特景致的喜爱、赞赏、陶醉与惊叹之情,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济南冬天景色的美妙、独特与迷人之处。
    1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句话中,“越……越……”这一关联词的使用,从程度上强调了天晴与水藻变绿之间的递进关系,突出了天气晴朗时水藻愈发翠绿的特点,展现出济南冬天独特的气候环境下水藻的生机与活力;“就凭”一词,强调了水藻绿的精神所具有的影响力,赋予了水藻绿一种内在的品质和力量,仿佛这种绿色蕴含着某种能够抵御寒冷的特质,“也”字与“不忍得”相呼应,进一步加强了拟人化的效果,将水拟人化,赋予水以人的情感和不忍之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因水藻的绿而产生的怜惜之情,不舍得冻上,从而细腻地表现了济南冬天水的温暖、柔和以及富有情趣的特点,以及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3.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
    C.结合第④段中“山上的矮松”“山尖全白了”“山坡上”“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可知,是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进行描写的;
    故选C。
    【答案】14.D 15.父亲鼓励“我”每次移动一小步,我小心翼翼地尝试,逐渐有了信心。 “我”成功地迈出最后一步,父亲用强壮的臂弯迎接“我”,我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16.运用环境描写,渲染了寂静、黑暗的氛围;烘托出我长时间身处绝境,无人救助时紧张害怕的心理;为下文我在父亲到来时不敢下悬崖做铺垫。17.《走一步,再走一步》指在父亲的指导鼓励下,“我”不再关注前方艰险的道路,而是关注脚下每一步,最后爬下悬崖。题目点明文章主题:面对任何巨大的问题时,我们要化大为小,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这样就能突破难关。(写“鼓起勇气战胜困难”)标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分析】这篇文章通过一个孩子在悬崖上克服恐惧的经历,传达了面对困难时逐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作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发展,展现了主人公从恐惧到勇敢的心理变化。父亲的指导不仅帮助孩子安全下悬崖,也成为他日后面对挑战的精神支柱。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寓意深刻,象征着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逐步前进的重要性,激励读者勇敢面对挑战。
    【详解】14.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结合第④段中“滑一下”“会掉下去”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一种条件关系,只要滑一下这个条件成立,就会有掉下去的结果;
    A.“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
    B.“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
    C.“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
    D.“只要……就……”表示条件关系;
    故选D。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第⑬段“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第⑮段“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第⑯段“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再一次,我做到了”第⑰段“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可知,父亲用手电筒照亮,指导“我”迈脚下的第一步,而且只想接下来的这一步,不让“我”有机会想别的,“我”挪动身体小心翼翼尝试,逐渐有了信心。故可概括:父亲鼓励“我”每次移动一小步,“我”小心翼翼地尝试,逐渐有了信心。
    结合第⑱段“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可知,在父亲的指导下,“我”一步步移动,一次一步,最终安全下到悬崖底部,扑进父亲怀里,有了成就感。故可概括:“我”成功地迈出最后一步,父亲用强壮的臂弯迎接“我”,“我”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16.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此句是典型的环境描写。时间的缓慢流逝、影子的拉长以及太阳的西沉、夜幕的降临,这些景象都营造出一种紧寂静、黑暗、紧张、压抑且充满危险的氛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逐渐变暗,“我”被困在悬崖上的处境愈发显得危急和无助,将“我”内心的恐惧、绝望和孤立无援的情绪充分地烘托了出来;故环境描写,烘托了氛围;
    这种环境的变化在情节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天色越来越暗意味着“我”所处的状况越来越糟糕,如果不能尽快从悬崖上下来,危险系数将急剧增加。这样的描写使得情况变得更加紧迫,从而为后文父亲的出现以及他指导“我”下悬崖这一情节做了有力的铺垫。正是在这种危急时刻,父亲的引导显得尤为关键,凸显出父亲的帮助对于“我”摆脱困境的重要意义,也使得“我”从悬崖上下来这一情节更具紧张感和戏剧性。故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铺垫。
    17.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结合文章第⑦—⑱段内容可知,本文主要记叙了父亲指导“我”一步一步从悬崖上爬下来的过程,故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直接概括了文章核心情节,即“我”在悬崖上被困后,在父亲的指引下,一步一步从悬崖上爬下来。这个标题让读者在阅读前就对故事的大致走向有了初步的了解,能迅速抓住故事的主要线索。故起作用为:概括内容;
    结合尾段“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可知,该标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令人畏惧的困难情境,就像文中“我”面对陡峭的悬崖一样。而这个标题传达出一种应对策略,即把大目标或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每次只专注于当前的一小步,脚踏实地地去完成,最终就能实现目标、克服困难。故该标题蕴含哲理,点明文章主题。
    同时,标题本身设置了悬念。读者看到“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表述时,会好奇这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走一步,为什么要强调一步一步地走,这会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去阅读文章以寻找答案,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答案】18.C 19.示例一:①人性的冷与暖。如以衍太太为代表的自私冷漠的人,使鲁迅感受到人性的“冷”;藤野先生等人给予鲁迅的温暖关怀,使他体味到人性的“暖”。
    示例二:②痛苦与觉醒。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受到歧视,并看到中国人的麻木,这一切让他倍感痛苦。于是毅然觉醒,决定弃医从文,要从思想上拯救国民的落后。
    示例三:③儿童的纯真与成人的冷峻。《阿长与〈山海经〉》里,小鲁迅渴望得到一本《山海经》,当阿长给他买来时,他欣喜若狂。《父亲的病》中,父亲生病后,家人四处求医,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当时庸医误人的社会现实。
    【详解】18.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依据①句“本次活动,我们将通过精读、略读相结合的方式阅读鲁迅先生的这本散文集”可知,这是介绍了活动的主要方式,即通过精读和略读相结合的方式阅读《朝花夕拾》;接着,依据④句“《朝花夕拾》读书笔记交流活动也将随之开展”可知,提到了开展读书笔记交流活动,这是对阅读活动方式的具体延伸;依据②句“除了读书交流,我们还将寻访先生工作和生活的足迹”可知,“寻访鲁迅先生的足迹”是对阅读活动内容的进一步拓展;依据③句“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能读懂鲁迅、走近鲁迅,践行先生的精神”可知,这是表现出活动的期望和目标,即希望通过活动能更好地理解和接近鲁迅。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②③。
    故选C。
    19.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主题。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需要选择一个短语,然后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具体篇目进行分析,说明该短语如何体现书中的主题或情感。
    示例1:①人性的冷与暖。②例如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在课堂上被同学嘲笑,甚至在幻灯片上看到被侮辱的中国人形象,这些都让他感到一些日本学生对中国人的歧视和冷漠孤独和愤怒。这体现了人性的“冷”。然而,藤野先生不仅认真修改鲁迅的讲义,还对鲁迅的学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表现出他对学生的无私关爱和尊重。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和帮助则体现了人性的“暖”。这种对比,突显了人性中冷漠与温暖的两面,使读者感受到在困境中温暖的可贵。
    示例2:①痛苦与觉醒。②例如《二十四孝图》一文中,鲁迅提到“郭巨埋儿”的故事,讲述了郭巨为了孝顺母亲,竟然要活埋自己的儿子,以节省粮食供养母亲。这种极端的孝道行为被鲁迅批判为不合人性的虚伪和残酷。鲁迅通过对这一情节的反思,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荒谬,表现出他对传统孝道观念的质疑和反思。这种批判和反思体现了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性解放的追求。
    示例3:①儿童的纯真与成人的冷峻。②例如在《狗·猫·鼠》一文中,鲁迅通过回忆自己童年时对小动物的喜爱,表现出儿童时期的纯真和善良,反映了儿童世界的简单和美好。然而,随着成长,鲁迅逐渐意识到成人世界的复杂和冷酷,尤其是对猫的厌恶,象征着对成人社会中虚伪和不公的批判。这种对比揭示了儿童的纯真与成人的冷峻之间的冲突,体现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20.【答案】例文:
    这就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冬日里的暖阳,是久旱后的甘霖,是黑暗中的明灯。对我来说,幸福就是那一次雨中的温暖。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我没有带伞,被困在了学校的图书馆门口。看着周围的同学一个个被家长接走,我心中满是焦急与无助。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迹象,而我只能在这狭小的屋檐下等待雨势变小。
    就在我感到绝望的时候,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同学,你没带伞吗?我们一起走吧。”
    我转过头,看到一位穿着校服的学姐,她微笑着看着我,眼神中充满了善意。我有些犹豫,但看着那如注的大雨,还是点了点头。
    学姐撑开伞,那把伞不算大,但在我眼中却仿佛是一片无雨的天空。我们一起走进雨中,学姐尽量把伞往我这边倾斜,自己的半个身子却露在外面,被雨水淋湿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学姐,你把伞往那边挪一点吧,你都淋湿了。”学姐却笑着说:“没关系,我走得快,不会淋太久的。”
    一路上,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我心中的不安和焦虑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我们走过湿漉漉的街道,路过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树木,那雨声似乎也变得悦耳起来。
    到了学校门口,学姐把我送上公交车后才离开。我透过车窗看着她在雨中奔跑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感激。那把小小的雨伞,那温暖的笑容,那雨中的陪伴,在那个时刻,成为了我心中最幸福的存在。
    幸福有时候就是如此简单,它可能只是在你最无助的时候,一个陌生人伸出的援手,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它不需要惊天动地,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灵,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就像那一次雨中的邂逅,这就是幸福。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幸福”是核心词,整个题目引导我们去阐述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这”指代的是我们要描述的具体事件或情境,通过对它的叙述来展现幸福的内涵。题目中提到不同人对幸福有不同理解,提示我们要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思考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样子,是一种情感的满足、目标的达成还是其他。同时,体裁限定为记叙文,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可从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立意,如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带来的幸福,比如亲情、友情、陌生人之间的善意等。也可以是个人在追求兴趣爱好、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的幸福,展现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如在帮助他人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感受到幸福;或者在与家人温馨相处的时刻感受到亲情带来的幸福。
    2、选材构思。可选择家庭生活素材,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餐桌上的欢声笑语、温暖的氛围,父母关切的眼神、夹菜的动作等细节都可以体现家庭亲情带来的幸福。或者是在自己生病时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那种被关怀的温暖就是幸福。可选择校园生活素材,同学之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当自己遇到难题时,同学耐心讲解,两人共同攻克难题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就是幸福;也可以是班级在参加集体活动时,大家齐心协力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最终取得成功时的那种集体荣誉感带来的幸福。还可以选择社会生活,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老人感激的笑容让自己内心充满温暖,这是一种幸福;或者看到志愿者们为社区无私奉献,那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和谐画面也能体现幸福。行文开头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或直接抒情的方式引出主题。比如“幸福是什么?它或许是一种无形的感觉,却能在某个瞬间如暖流般涌上心头。那一次,我真正体会到了,这就是幸福。”或者“在生活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像璀璨的星星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幸福的滋味。”中间详细叙述体现幸福的事件。如果写家庭团圆饭,可以描述饭菜的香气、家人的表情和对话,突出那种温馨的氛围。若是写帮助他人的经历,则要重点刻画对方的困难、自己帮助的过程以及对方的反应,体现帮助他人后的满足感。结尾总结升华,再次点明“这就是幸福”,并适当延伸幸福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或意义。比如“在那一刻,我明白了幸福是如此简单,它就在这些平凡的瞬间里,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比喻句
    本体
    喻体
    特征
    作者情感
    第④段: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上的矮松
    日本看护妇


    第⑤段: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小水墨画
    济南城外雪后素雅的美景。
    第⑥段: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蓝水晶
    济南冬天的清亮、明丽

    相关试卷

    上海市松江区多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上海市松江区多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