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测试物理试卷,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截面为三角形的小积木悬挂在离地足够高处,一玩具枪的枪口与小积木上P点等高且相距为L。当玩具子弹以水平速度v从枪口向P点射出时,小积木恰好由静止释放,子弹从射出至击中积木所用时间为t。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于子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击中P点,t大于B.将击中P点,t等于
C.将击中P点上方,t大于D.将击中P点下方,t等于
2.不考虑空气阻力,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 )
A.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上B.速度为零,加速度向下
C.具有向上的速度和加速度D.具有向下的速度和加速度
3.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修订国际单位制”决议,正式更新包括国际标准质量单位“千克”在内的四项基本单位定义.若以F表示力,a表示加速度,x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m表示质量,借助国际单位制可知计算速度v的公式,下列正确的是
A.B.C.D.
4.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m/s,3s末速度为7m/s,则质点加速度的大小为( )
A.B.C.D.
5.如图所示,指纹采集装置中的半导体基板上有大量相同的小极板,外表面绝缘。当手指的指纹一面与绝缘表面接触时,由于指纹凸凹不平,凸点处与凹点处分别与半导体基板上的小极板形成一个个正对面积相同的电容器,若每个电容器的电压保持不变,则在指纹采集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指纹的凹点处与小极板距离远,电容大
B.指纹的凸点处与小极板距离近,电容小
C.手指挤压绝缘表面,电容器两极间的距离减小,电容器带电量减小
D.手指挤压绝缘表面,电容器两极间的距离减小,电容器带电量增大
二、多选题
6.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现将环从与定滑轮等高的A处由静止释放,当环沿直杆下滑距离也为d时(图中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环刚释放时轻绳中的张力等于2mg
B.环到达B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为
C.环在B处的速度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D.环减少的机械能大于重物增加的机械能
7.如图所示,实线为正电荷与接地的很大平板带电体电场的电场线,虚线为一以点电荷为中心的圆,a、b、c是圆与电场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虚线为该电场的一条等势线B.a点的强度大于b点的强度
C.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D.检验电荷-q在b点的电势能比c点的大
8.如图所示,较长的水平传送带向右传动,传动速度为,传送带与右侧光滑平台平面衔接良好,右侧平台上有一段弹簧,其右端固定在墙上,弹簧的自由端恰好到传送带右端,将质量的滑块轻轻放置在传送带的左端,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第一次压缩弹簧前在传送带上所留痕迹长为
B.滑块能从传送带左端离开传送带
C.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D.若第一次被压缩后弹簧每隔一定时间被压缩一次,则间隔时间是
三、实验题
9.某同学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同时测出实验中橡皮绳的劲度系数。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小球质量为m。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将小球放在木板上,木板左端抬高一个小角度,以平衡摩擦力。
(2)将原长为OM的橡皮绳一端固定在木板右端的O点,另一端通过力传感器连接小球,将小球拉至P点(M点左侧),测得OM的距离为ll,OP的距离为l2,力传感器示数为F,则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为 (用F、l1、l2表示)。
(3)将小球从P点由静止释放,在M点右侧放置一速度传感器,可测出传感器所在位置的速度v。将小球连上2根、3根…橡皮绳,重复操作过程,测出多组速度数值,如下表所示。
在坐标系中描点、连线,作出W-v2图像。
( )
(4)由图像可知,橡皮绳做功与小球获得的速度的关系为 。
10.如图甲中的器材被称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是 (选填“A”或“B”),其装置使用的电源是图乙中的 (选填“A”、“B”、“C”、“D”)
四、解答题
11.如图所示,质量小物块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定推力F的作用,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的时间速度达到。已知小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求:
(1)小物块加速度a的大小;
(2)小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定推力F。
12.如图甲所示,可视为质点的A、B两物体置于一静止长纸带上,纸带左端与A、A与B间距均为d=0.5 m,两物体与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1,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现以恒定的加速度a=2 m/s2向右水平拉动纸带,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
(1)A物体在纸带上的滑动时间;
(2)在图乙的坐标系中定性画出A、B两物体的vt图象;
(3)两物体A、B停在地面上的距离.
13.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到达道口时,道口处会亮出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0=36 km/h,停车线距道口拦木的距离s0=5 m,道口宽度s=26 m,汽车长l=15 m,列车的速度为v1=180 km/h,如图所示。把列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至少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
橡皮绳
1根
2根
3根
4根
5根
6根
做功
W
2 W
3 W
4 W
5 W
6 W
速度
1.01
1.41
1.73
2.00
2.24
2.45
速度平方
1.02
1.99
2.99
4.00
5.02
6.00
参考答案:
1.B
【详解】由题意知枪口与P点等高,子弹和小积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当子弹击中积木时子弹和积木运动时间相同,根据
可知下落高度相同,所以将击中P点;又由于初始状态子弹到P点的水平距离为L,子弹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有
故选B。
2.B
【详解】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这时仍旧受到重力作用,所以加速度向下,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v单位为m/s,x单位为m,a的单位为m/s2,F的单位是kg•m/s2; 单位为=m/s,故等号左右单位相同,故A正确;单位为=s,故B错误;的单位为≠m/s,故C错误;的单位为,故D错误;故选A.
4.C
【详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带入数据,可得
故选C。
5.D
【详解】AB.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可知,指纹的凹点处与小极板距离远,电容小,指纹的凸点处与小极板距离近,电容大,故AB错误;
CD.手指挤压绝缘表面,电容器两极间的距离减小,电容增大,而电压不变,由可知,电容器带电量增大,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AB
【详解】环刚开始释放时,重物在瞬间加速度为零,则绳子的张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即T=2mg,故A正确;环到达B时,绳子收缩的长度等于重物上升的高度,所以,故B正确;对B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在沿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等于重物的速度,有:vcs45°=v重物,所以,故C错误;环和重物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故D错误.
7.CD
【详解】A.虚线上各点的电场线与虚线不都是垂直的,则虚线不是该电场的一条等势线,选项A错误;
B.因b点的电场线较a点密集,则a点的强度小于b点的强度,选项B错误;
C.正电荷到a点间平均场强比正电荷到b点的平均场强小,则正电荷与a点间电势差小于正电荷与b点间电势差,可知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选项C正确;
D.通过画出过b点的等势线可知,b点的电势低于c点,则检验电荷-q在b点的电势能比c点的大,选项D正确。
8.AD
【分析】本题考查传送带上物体的运动、受力与能量变化。
【详解】A.滑块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
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
滑块与传送带间相对位移即痕迹之长
选项A正确;
B.滑块在传送带上先加速至与传送带共速后匀速离开传送带,压缩弹簧后,滑块再以与传送带相同的速度向左冲上传送带上,减速到零后,再反向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离开传送带压缩弹簧,如此重复,不可能从左端离开传送带,选项B错误;
C.弹簧最大弹性势能
选项C错误;
D.滑块减速和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单程时间相同,弹簧每隔一定时间被压缩一次,间隔时间
选项D正确。
故选AD。
【点睛】滑块在传送带上先加速至与传送带共速后匀速,两者相对位移即为“痕迹”之长;滑块离开传送带后压缩弹簧,根据能量守恒求出最大弹性势能;然后滑块返回传送带,先减速到零再反向加速至与传送带共速离开传送带压缩弹簧,此后重复上述过程,间隔一定时间弹簧被压缩一次,间隔时间即滑块在传送带上往返的时间。
9. 橡皮筋做功与小球获得的速度平方成正比或W∝v2
【详解】(2)[1] 根据胡克定律有:
F=k(l2-l1)
求得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为:
(3)[2] 做出W-v2图象,如图所示:
(4)[3] 由图象可知,W-v2图象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所以橡皮绳做功与小球获得的速度的关系为:橡皮绳做功与小球获得的速度平方成正比。
10. A B
【详解】[1] [2]图A是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6V低压交流电源工作,图B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220V交流电源;故图甲中的电磁打点计时器是A,其电源是图乙中的B。
11.(1);(2)18N
【详解】(1)由运动学公式可得,小物块加速度大小为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推力大小为
F=18N
12.(1)t1=1s
(2)如图所示:
(3)s=1.25m
【详解】试题分析:(1)两物体在纸带上滑动时有µ1mg=ma1,当物体A滑离纸带时at12/2-a1t12/2=d
由以上二式可得t1=1s
(2)如图所示.
(3)物体A离开纸带时的速度v1=a1t1
两物体在地面上运动时有µ2mg=ma2
物体A从开始运动到停在地面上过程中的总位移
S1=v12/2a1+ v22/2a2
当物体B滑离纸带时at22/2- a1t12/2=2d
物体B离开纸带时的速度v2=a1t2
物体A从开始运动到停止地面上过程的总位移
S2=v22/2a1+ v22/2a2
两物体AB最终停止时的间距s=s2+d-s1
由以上各式可得s=1.25m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A、B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规律,都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两物体在纸带上运动的加速度,抓住纸带和A物体的位移之差等于d求出A物体在纸带上的运动时间.(2)A、B都是先做匀加速后做匀减速运动,B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比A长,两物体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均相等,图线斜率相同.(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物体在纸带和地面上的加速度,通过物体离开纸带的速度,结合速度位移公式分别求出A、B的位移,从而得出两物体AB停在地面上的距离.
13.230 m
【详解】为确保汽车安全驶过道口,要求在列车驶过距离L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车尾必须能够通过道口。由题意知,汽车从越过停车线至车尾通过道口,汽车的位移
x=l+s0+s=15 m+5 m+26 m=46 m
汽车通过的时间
列车行驶的距离
L=v1t=230 m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A
C
D
AB
CD
A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当速度为零时,立即撤去恒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6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