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这种社会就是血缘社会。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血缘社会用生育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责人之子依旧责——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逼着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用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否定了空间的分离。以我们自己来说罢。我十岁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处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江苏吴江”。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血缘和地缘》)
    材料二:
    中国传统生活中的“亲不过三代”逐渐走向了当代社会的“亲不过二代”。中国的年轻世代。
    包括“90后”,特别是“00后”青年群体,已疏于与亲戚发生情感联系和日常交往,进而形成了日益普遍的青年“断亲”现象。“断亲”简单讲就是基本不走亲戚,而不是一种正式声明的断绝亲戚关系。
    传统中国社会以扩大家庭为主,亲缘关系较为紧密。传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生活质量较差,只能通过扩大家庭规模来抵御社会风险,因而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戚是最可靠和稳定的社会关系。但进入现代化、开放性、高流动性的社会后,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发生较大变化,以学缘而非血缘的同学关系、校友关系逐渐占据社会关系的重要方面。再加上现代社会中血缘亲朋因拆迁、借贷、财产继承、家庭攀比等造成的心态失衡,亲缘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超越“利益链接”的比重。因此,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重大变迁中,亲戚关系式微是一种客观社会事实。
    “内卷”环境加剧。“00后”的独生子女常年游走于各种课堂之中,他们从小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几乎从小就周旋于各奥培训班,休闲生活被极大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久而久之,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亲戚“不在场”或被网学所替代,致使“断亲”成为必然。
    市场经济与经济自主对传统社会相对紧密的亲戚关系冲击较大。随着经济实力与经济地位的上升,人们进行人情往来不再以血缘、家族为依据。国家先后推动的全民医保、社保,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以及大学内各种奖学金、困难补贴、勤工助学等,让很多家庭可以不再通过亲戚网络来获得生存和发展资料。银行推出的各种贷款工具的帮助,几乎每个核心家庭都能够在经济上实现自由独立,而不再需要依托亲戚网络的帮助。所以,青年世代的“断亲”交得自然而然。
    互联网世代的青年生活方式更加个人化。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走亲访友这种长辈所坚持的方式,他们已经逐渐放弃。互联网抢占了青年世代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
    (摘编自胡小武《青年“断亲”:何以发生?何去何从?》)
    1.(3分)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血缘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各人的社会地位。在这里,职业、身份、财富的继替都是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替。
    B.在血缘社会,我们用血缘的坐标把本身是混然的空间划分出了方向和位置,从而让“空间”二字具有了社会价值意义。
    C.“断亲”现象越来越普遍地发生在青年群体身上,他们“基本不走亲戚”,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学缘关系而非血缘关系。
    D.现代社会,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变化较大,加上亲缘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超越“利益链接”,导致亲戚关系式微。
    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域上的靠近能反映血缘的亲疏,说明血缘作为一种稳定的力量,把人与地的关系固定了,地缘只是血缘的投影。
    B.一个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就会有部分人离开家到外地生活,这可能与人口繁殖、原居住地的耕地不足有关。
    C.血缘社群就算出现了社群分裂,但分裂出的社群也会和家乡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还会借籍贯否定空间的分离。
    D.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当代青年获取资源方式多元,已无需像以前一样依赖血缘、家族关系来获得生存和发展资料。
    3.(3分)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如纽约唐人街、旧金山唐人街、温哥华唐人街、伦敦唐人街等等。
    B.北京四合院从功能上细分“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严格。
    C.李世民多次责备第五子李祐不守法度,李祐罔顾血亲之情而造反,最后失败被其父大义灭亲而赐死。
    D.广东省普宁市的大长陇村生活着4.5万人。村子里的人都姓“陈”。都有同一个祖先颍川陈氏。
    4.(4分)材料一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5.(6分)为探究青年群体中“断亲”现象的发生比例,胡小武教授利用寒假期间学生回乡过年的时机,开展了分为六个年龄组的随机问卷调查。请综合分析以下图表写出结论,并结合材料二分析概括原因。

    (本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风
    萧红
    老祖母几夜没有安睡,现在又是抖着她的小棉袄了!外面风声又起了:刷——刷——
    祖母变得那样可怜,小棉袄在手里总是那样拿着。窗纸也响了!是远村的狗吠。祖母灭了烛,睡了。她的小棉袄又放在被边,祖母几夜都是这样睡的。
    披着衣裳的五婶娘从里间走出来,用微而颤的声音说:“妈妈,远处许是来了马队,听,有马蹄响呢!”
    祖母的小棉袄又在手中颠倒了!她把袖子当了领来穿。她的腿早已不中用了。
    马蹄响近了,风声更恶,站在炮台上的男人们持着枪杆。不管哪一个房中都不敢点灯。在浩荡的天空下,南山坡口,游动着的马队蛇般地爬来了。二叔叔在炮台里想,灾难算是临头了,一定是来攻村子的。他跑向下房去,每个雇农给一支枪,雇农们欢喜着,他们想:“地主张二叔叔多么仁慈啊!把我们当作家人看待了!”
    往日地主苛待他们,就连他们最反对的减工资,现在也不恨了,都欢喜着提起枪跑进炮台去。尤其欢喜的是牧羊的那个童子——长青。他想,我有一支枪了,我也和地主的儿子们一样地拿着枪了。长青的衣裳太破,裤子上的一个小孔,在抢着上炮台时裂了个大洞。
    人马近了!长青在炮台的一角,把住他的枪。
    人马绕路去了,数不尽的马的尾巴渐渐消失在月夜中。老祖母欢喜地喊着孙儿们:“不要尽在冷风里,你们要进屋来暖暖,喝杯热茶。”
    地主和他们的儿子都转回屋去。长青仍蹲在炮台里,棉裤后身作了个大洞,他冷得几乎是不能耐,要想回房去睡。但是他想起了地主张二叔叔平常的训话:“为人要忠!你没看古来有忠臣孝子吗?”长青觉得这正是尽忠尽孝的时候,他捧着枪,做一个可佩服的模样。裤子在屁股间裂着一个大洞。
    长青家的柴门开了,又关了!篱笆上的积雪被振动落下来。
    这人是谁呢?头发蓬着,下垂的头遮盖住。穷困的妈妈听得外面有踏雪声,她想这是她的儿子吧!可是儿子十五天才可以回一次家,现在才十天。
    妈妈出去把儿子接进来。长青腿软得支不住自己的身子,躺在炕上,脸儿青青的流着鼻涕。妈妈不晓得是发生了什么事,心痛地急问:“儿呀!你又牧失了羊吗?主人打了你吗?”
    长青闭着眼睛摇头,妈妈又问:“那是发生了什么事?对妈妈说吧!”
    “妈妈!前夜你没听着马队走过吗?张二叔叔说那些人是万恶之极的,专来杀小户人家。我举着枪在炮台里站了半夜,冻生病了。”
    长青抽着鼻子哭。妈妈的心碎了,她想丈夫死去三年,家里从没买过一尺布,和一斤棉。她把儿子抱过来。豆油灯像在打寒战似的火苗哆嗦着。
    张老太太又在抖着她的小棉袄了!张二叔叔走过来,看着妈妈抖得怪可怜的,他安慰着:“妈妈!这算不了什么,我们的炮手都很能干呢!没有什么事!”
    张二叔叔同弟兄们坐在老太太的炕沿,老六开始说:“长青那孩子怕不行,可以给他结账,有病不能干活计的孩子有什么用?”
    张老太太说:“长青是我叫他来的,就算我们行善,给他碗饭吃,他那样贫寒,”老太太觉得困了似的,合起眼睛抽她的长烟袋。
    长青的妈妈——洗衣裳的婆子来打门,温声地说:“老太太,上次给我吃的咳嗽药再给我点吃吧!”
    张老太太也是温和着说:“给你这片吃了!今夜不会咳嗽的,再给你一片吧!”
    洗衣裳的婆子暗自感谢张老太太,退回那间靠近草棚的黑屋子去睡了!
    第二天天将黑的时候,在大院绳子上挂满了黑色的白色的,地主的小孩的衣裳。洗衣裳的婆子咳嗽着,她实不能再洗了!于是走到张老太太的房里。
    “张老太太,我真是废物呢!人穷又生病。”一面说一面咳嗽,“过几天我一定来把所有余下的衣服洗完。”
    张老太太扭着她不是心思的嘴角问:“我说老李,一定要回去吗?明天不能再洗一天吗?
    “老太太,我实在做不下去了!”长青妈说。
    “穷人的骨头想不到这样值钱!昨夜给你那药片,为着今夜你咳嗽来吃它。现在你可以回家去养着去了!把药片给我,那是很贵呢!不要白废了!”
    老李每月要来给张地主洗五次衣服,每次都是给她一些萝卜,或土豆,这次都没给。
    两天过后风声又紧了!×军真的要杀小户人家吗?怎么都潜进破落村户去?李婆子家也曾住过那样的人。
    长青真的结了账!背着自己的小行李走在风雪的路上,好像一个流浪的、丧失了家的小狗,一进家屋他就哭着。吃饭妈妈是没有米的,他越想越没路可走,用哀惨的声音呼着他的妈妈:“妈妈,我们吊死在爹爹坟前的树上吧!”
    可是这次出乎意料的,妈妈没有哭,只是说:“孩子,不要胡说,我们有办法的。”
    奇怪,怎么妈妈会变了呢?怎么变得和男人一样有主意呢?
    前村消息传来,整个前村的人和×军混成一团了!张二叔叔放探出去。回来报告是这样:“村民安静着,鸡犬不惊的不知在做些什么。”
    张二叔叔问:“你们看见些什么呢?”
    “我们是站在山坡往下看的,没有马槽,那些恶棍们和家人一样在院心搭着炉,自己做饭。”
    全家的人挤在老祖母的门里门外,好像窒息了似的。关闭的大门外面有重车轮轴的声音。可不是吗,敌人来了!方才吓得像木雕一般的张老太太也扭走起来。
    张二叔叔和一群小地主们捧着枪不放,希望马队可以绕道过去。马队比上次的马匹更多。使张二叔叔纳闷的是,后半部的马队也夹杂着爬犁小车!并且车上也像有妇女们坐着。更近了!张二叔叔是千真万真看见了,李三,刘福,小秃……一些熟识的佃农。张二叔叔气得要动起他地主的怒来大骂。
    兵们从东墙回转来,把张二叔叔的房舍包围了!开了枪。
    这不是夜,没有风,这是光明的朝阳下,张二叔叔第一个倒地。在他一秒钟清明的时候,他看见了长青和他的妈——李婆子也坐在爬犁上,在挥动着拳头。
    一九三三年八月二七日
    (有删改)
    6.(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开头提到的“刷——刷——”的风声,渲染了环境氛围,也有象征意味,暗示着革命风暴的到来。
    B.长青坚信地主张二叔叔平常的训话,认定“为人要忠”,因此哪怕“脸儿青青的流着鼻涕”,他也坚持值守炮台。
    C.张家老六提议要给生病的长青“结账”,张老太太却可怜他家境贫寒,要行善赏他碗饭吃,可见张老太太心地善良。
    D.长青最终还是被“结账”回到家中,他哀惨地要到爹爹坟前吊死,表明他的生活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
    7.(3分)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次提到张老太太手中抖动的“小棉袄”,既暗示了她封建土财主的身份,又刻画了她的心虚与慌乱。
    B.小说虽然对革命和革命军队着墨不多,但平淡的叙写中仍能够反映出强烈的阶级矛盾和底层民众的逐渐觉醒。
    C.小说描写炮台驻扎的场景时,多次写到长青棉裤后身的大洞,表现了他的贫穷状况,也为后文写他生病做铺垫。
    D.张二叔叔说革命军是“万恶之极”的,但革命军驻扎的村庄鸡犬不惊,这反映了张二叔叔家不了解真实情况。
    8.(4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以“夜风”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9.(6分)鲁迅在《生死场》的序言中评价:“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本文中的“李婆子”是同时代底层妇女的一位代表,她的“明丽和新鲜”之处体现在哪?请简要分析,并谈谈李婆子这一人物在小说主旨表现上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
    (本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媚笔泉记
    姚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淙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附】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0.(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②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B.①翼乎临于溪右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①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西循崖可二里”与“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中的“可”字含义不同。
    B.“日暮半阴,山风卒起”与“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中的“卒”字含义相同。
    C.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著《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D.晦,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类似的词有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
    12.(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B.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C.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D.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13.(8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桐城西北连绵的山峦,山崖忽合,地势险峭,难以行走,接着点出“曲流”,表现了山水的态势,悄然引出后文要写的媚笔泉。
    B.第二段“积雨始霁”等五句写的是龙溪十余里间的景色,正值阳春三月,花草树木映着阳光,溪水潺潺在山间流淌,声色俱佳,令人神往。
    C.文章写左学冲筑室未成时就邀客宴饮,强调了他特别重视宴饮活动的个性;而这种雅兴乃因媚笔泉而生,这增强了媚笔泉引人入胜的魅力。
    D.《登泰山记》写日出:太阳纯红如丹砂,下面有红光荡漾,托其冉冉上升。富有动感,如在目前。寥寥数语,就把日出景象写得气势磅礴。
    14.(3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湓浦早冬
    白居易
    浔阳孟冬月,草木未全衰。
    只抵长安陌,凉风八月时。
    日西湓水曲,独行吟旧诗。
    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但作城中想,何异曲江池①。
    【注释】①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著名游览胜地。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孟冬月”即农历的十月,指每年冬季的第一个月,本诗的开篇就直接呼应诗题中“早冬”二字。
    B.诗人虽然身处湓浦,却联想到此时凉风习习的长安城中,应如八月时节一般凉爽宜人,产生了无尽的怀想。
    C.诗人先以“未全衰”勾勒草木之状,后以“始”“稍”状写蓼花、蒲叶初衰,点面结合写出了湓浦的早冬景象。
    D.全诗语言平易浅近,写景多用白描手法,清新自然,与后来他在杭州任上作的《钱塘湖春行》一诗风格相近。
    16.(6分)本诗与《琵琶行》均作于贬谪江州期间,诗中表达的情感与之有何相近和相异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7.(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当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权贵的时候,许多有志之士往往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 , ”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3)“鹿”音同“禄”,世人常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与超脱情怀,如“ , ”。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许多科考英雄骤得大名之后寂寂无闻不同,苏东坡的一生极其精彩。在苏东坡的朋友圈里,帝王、将相、僧道、田夫、野老、丐妓……无论与谁交往,他都 ① 。这种为人处世的所谓“不成熟”,让他虽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人,却也收获了一大批朋友。宦海浮沉中,苏东坡不断遭受贬谪,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黄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常州。在这丰富的履历里,苏东坡放下文人士大夫的身段,修堤坝、兴文教、为各地特色农产品“代言”,把豪迈的诗词写在了这片大地上。今天,苏东坡深受国人喜爱,甚至被网友称为“顶流男神”。人们爱苏东坡,除了他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书画俱有的才华,还因为他创造了一种令人神往的文化人格。苏东坡一生秉持为民请命、兼济苍生的家国情怀。朝堂上,他直陈得失,丝毫不计个人之利害;贬谪中,他并不 ② ,力求造福一方百姓。纵览苏东坡的一生,他名头大,官位大,人生起伏更大,但他让生活在苦难中开出花来,处处闪耀出超然物外、达观豁达的人格魅力。这种文化人格的力量,让“苏东坡”成为千载永流传的文化符号。
    18.(2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4分)文中在评述苏东坡时,使用了“代言”“顶流男神”等词语,请简述其含义并分析表达效果。
    20.(5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删去,并不影响语意完整,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搭子”,方言里原指“一起打牌的人”。如今年轻人中流行的“搭子社交”,反映了一种新型的社交关系模式。【甲】______?可以理解为具有相同爱好的几人组成的兴趣小组,在特定场景下的精准社交。如“饭搭子”主打吃饭陪伴,“运动搭子”便于组队健身,“考研搭子”互相监督等。【乙】______?因相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等特性,恰巧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对兴趣爱好的追求打破了传统血缘、地缘、业缘关系的局限性;不同的“搭子”满足了当代青年多样化的陪伴需求;人们因兴趣集结,自由平等地交流:这便是年轻人向往的社交状态。【丙】______?搭子社交的升温离不开技术的助推。互联网时代,个体只需将自己的爱好、需求或目的发布在社交媒体上,便可以通过算法推荐搭建桥梁,实现精准匹配。
    但是,①虽然是精准匹配的搭子,也有可能不达预期。②“搭子社交”里彼此之间的低情感投入和强目的性,必然带来低质量社交和更深的孤独感。③而且不能忽视的是,这种独特的社交方式是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较大的生活压力之下“被迫”产生的,④社会应想方设法解决当代年轻人面临的生活压力,⑤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交观。
    21.(6分)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问题,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3分)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六、作文(共60分)
    23.(本题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歌德在《浪游者之夜歌》中说,“一切的峰顶/沉静/一切的树尖/全不见/丝儿风影/小鸟们在林间无声/等着吧/俄顷/你也要安静。”
    以上材料对我们的人生有着怎样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整本书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