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第1页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第2页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 翻译, 文言文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斯是陋室/唯命是从
    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
    D.可以调素琴/蒙辞以军中多务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就”;A项中的“是”分别是“动词,表判断”“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B项中的“之”分别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往”;D项中的“以”分别是“连词,来,用来”“介词,用,拿”。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2.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答案】D
    【解析】【分析】例句和D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B项中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中的“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3.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答案】C
    【解析】【分析】例句中“而”表承接连词,与之用法相同的是C选项。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说”这种文体侧重于议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
    5.读《陋室铭》,本文在写作方法方法典型的特点是( )
    A.借景抒情B.借物抒情C.运用象征D.动静结合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文题中“陋室”是具体的“物”,文中作者也着重描写了这个“物”,而作者是借以表达自己的生活情趣,所以本文的写法方法是“借物抒情”。
    【点评】学习古文,不仅要在文言语言上学习,还要学习一些写作方法,借鉴运用。
    6.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D.《爱莲说》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课文的理解把握能力。
    A“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愿望和决心”对课文理解不正确。明显拔高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答题时要仔细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要细心体会选项词语的表述是否得当。
    二、填空题
    7.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 、风度气质、 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 、 、 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 和 ,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1)生长环境;体形香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正衬;反衬
    【解析】【分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莲的生长环境,“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写莲的体形香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莲花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从“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说菊花是隐逸者,牡丹是富贵者,莲花是君子。
    (3)这篇短文作者通过描写莲,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对趋炎附势,追名追利的庸俗世风的鄙弃,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而菊花比喻隐逸者,属于正衬。牡丹比喻富贵者,属于反衬。
    故答案为:⑴生长环境;体形香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⑶正衬 反衬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概括能力。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此题比较容易,只要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就能很顺利地找到答案。
    ⑶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
    8.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 ”立意,以“ ”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 的节操和 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 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 、 、 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答案】(1)陋室不陋;惟吾德馨;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2)类比;惟吾德馨
    (3)环境;往来人物;室中生活
    【解析】【分析】课文分析: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了伏笔。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
    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 《陋室铭》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以“惟吾德馨”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高洁傲岸的情怀。
    (2) 《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惟吾德馨”一句为全文之“睛”。
    (3) 《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环境、往来人物、室中生活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故答案为:⑴陋室不陋;惟吾德馨;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⑵类比;惟吾德馨
    ⑶环境;往来人物;室中生活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再仔细分析文章内容与表现文章主旨的关系即可知道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
    ⑶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②出淤泥而不染
    ③濯清涟而不妖
    ④香远益清
    ⑤亭亭净植
    ⑥宜乎众矣
    【答案】仅,只;沾染;洗涤;更(更加);竖立;当然
    【解析】【分析】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①“晋陶渊明独爱菊”独:仅,只。②“出淤泥而不染 ”染:沾染。③“濯清涟而不妖 ”濯 :洗涤。④“香远益清 ”益:更(更加)。⑤“亭亭净植”植:竖立。⑥“宜乎众矣”宜 :当然。
    【点评】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0.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往来无白丁
    ⑥可以调素琴
    【答案】出名;大儒,学识渊博的人;官府的公文;使……受到扰乱;平民。文中指没有学问的人;弹奏
    【解析】【分析】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出名。②“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③“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 :官府的公文。④“无丝竹之乱耳 ”乱耳:使……受到扰乱。⑤“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文中指没有学问的人。⑥“可以调素琴”调 :弹奏。
    【点评】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1.读《陋室铭》,用课文原名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③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④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解析】【分析】本题不是一般性的默写,是理解性的默写。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提示,梳理文章内容,写出相关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字。
    【点评】此类默写是强化学生对文章语句的理解背诵,学习时要多加训练。
    12.读《爱莲说》,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②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 , 。
    ③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 !
    【答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析】【分析】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掌握情况。
    三、 翻译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案】(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3)唉!对于菊花的爱好,从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解析】【分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水:水上。陆:地上。之:此处为助词,……的。者:此处为助词,……的。②予:我。者也:是……。③噫:语气词,唉。闻:听到。④同:像。予:我。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由于)主人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3)没有(嘈杂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解析】【分析】根据原文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关键字的意义,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学习时要掌握翻译方法,多加练习。
    四、 文言文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5.下列加点词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B.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C.往来无白丁射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D.可以调素琴 素:白色的
    16.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B.文章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中“上阶”、“入帘”,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苔”、“草” 的神态。
    D.“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性情的高雅,也从侧面写出作者看不起没有功名的人。
    17.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选自《凿璧借光》
    【答案】15.D
    16.D
    17.①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②匡衡就到别人(他)家去做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
    【解析】【点评】⑴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
    ⑵根据题干要求,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和理解进行分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⑶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积累。“素”的意思应该是不加装饰的。
    16.没有作者看不起没有功名的意思,所以D项理解有误。
    17.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要注意丝竹、案牍、偿的翻译。
    18.阅读《爱莲说》,完成各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只)
    B.濯清涟而不妖(这里指清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C.香远益清(好) 陶后鲜有闻(听说)
    D.亭亭净植(竖立) 宜乎众矣(应当)
    (2)《爱莲说》一文赞美了莲如君子的很多优秀品质,下面选项中与文中表现的君子品质不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
    A.勤勉上进坚韧不拔B.刚正不阿不随世俗
    C.正直谦逊美名远扬D.庄重严肃受人敬重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C
    (2)A
    (3)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之世知音少的慨叹,讽刺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解析】【分析】(1)ABD理解正确。C香远益清(更加) 。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刚正不阿不随世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比喻君子正直谦逊美名远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庄重严肃受人敬重。故BCD正确。A理解不正确。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意思是: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这篇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把莲花比作是君子,把牡丹比作是富贵者,这里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实是慨叹当今像我一样喜爱莲花的人很少,但喜爱牡丹的人却很多。从而讽刺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故答案为:⑴C
    ⑵A
    ⑶ 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之世知音少的慨叹,讽刺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描写人物所使用的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行分析;还可以从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方面分析,更要抓住文章中抒情和议论语句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⑶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方法是:①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②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③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
    苏 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泽及鸟兽
    ②以书属辙曰
    ③辄能语其要
    ④疾时文之诡异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文 忠 惊 喜 以 为 异 人 欲 以 冠 多 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答案】(1)恩泽,恩惠;同“嘱”,嘱托;总是;厌恶,憎恨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3)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属”属于通假字,“疾”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再根据句意及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句。这句话的大意是: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讣:死讯。闻:传播。贤:贤者。愚:愚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
    故答案为:⑴恩泽,恩惠;同“嘱”,嘱托;总是;厌恶,憎恨
    ⑵ 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⑶ 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附参考译文】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
    家兄苏子瞻,贬官居住在海南岛。四年春正月,当今天子登基,施恩天下,恩泽遍及鸟兽。夏六月,家兄受命渡海向北返回。第二年,乘船到淮、浙之地。秋七月,因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几百个太学生,相继到慧林寺院施饭给僧人。唉!当世文豪殒没,年轻人还敬慕谁呢?家兄刚得病时,写信嘱托我说:“如果我死了,把我葬在嵩山下,你替我写墓志铭。”我拿着信哭着说:“我哪忍心替我兄长写墓志铭!”
    家兄十岁时,父亲到外地宦游,母亲亲自教授他诗书。他听到古今盛衰的历史,总能说出其中的要义。家兄也发奋努力,有用世之志。母亲高兴地说:“我有个好儿子。”等到成人,他通晓经史,每天能写几千字的文章。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厌恶当时浮华不实的文风,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梅圣俞当时参与这件事,得到家兄写的《论刑赏》,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又惊又喜,认为他是奇才,打算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
    五、语言表达
    20.吟诵古典诗歌,脑海中会呈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即“诗中有画”。请从下面描写荷花的诗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要求:①紧扣诗句;②语言表达简明、生动;③运用一种修辞;④50字左右。
    (1)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杨公远《月下看白莲》)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答案】(1)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一闪一闪。
    (2)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片片荷叶中,仿佛只有一种颜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解析】【分析】(1)。在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找准诗句中出现的意象,然后给意象加上合适的修饰语,最后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连词成句即可。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十里荷花、月亮,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2)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荷叶、荷花、采莲少女,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故答案为:⑴ 看那月光下的十里荷塘,绿波荡漾,一朵朵月色一般明净的荷花,宛如星星般在碧波中一闪一闪。
    ⑵ 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片片荷叶中,仿佛只有一种颜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
    【点评】⑴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⑵此题考查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相关试卷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 填空题, 翻译,文言文阅读,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选题,综合题,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月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