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多版本多地区)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湖南专用,第1~5章)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湖南专用,第1~5章)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湖南专用1docx、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第15章考试版A4docx、八年物理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第15章考试版A3docx、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湖南专用docx、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湖南专用pdf、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湖南专用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测试范围:第1~5章,人教新版2024八年级上册。
4.难度系数:0.7。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物理量大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1mm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cm
C.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5m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2m
【答案】D
【解析】解:A.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mm,故A错误;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cm,故B错误;
C.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2m,故C错误;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2m,故D正确。
2.如图所示,是用频闪相机拍摄的甲、乙球的运动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曝光一次。甲、乙两球分别从a点竖直下落至b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球的运动时间为0.08s
C.甲球与乙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1
D.甲球与乙球的平均速度之比为4:3
【答案】D
【解析】解:A、观察图片可以看出,在每个0.02s中,甲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可判断甲球从a点竖直下落至b点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由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曝光一次,则甲球的运动时间为t甲=3×0.02s=0.06s,故B错误;
C、乙球的运动时间为t乙=4×0.02s=0.08s,则甲球与乙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t甲:t乙=0.06s:0.08s=3:4,故C错误;
D、设从a点到b点的距离为s,甲球的平均速度为v甲==,乙球的平均速度为v乙==,
甲球与乙球的平均速度之比为v甲:v乙=:=4:3,故D正确。
3.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时间的单位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声与光的传播都不需要介质
D.在常温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一样快
【答案】D
【解析】解:A.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长度的单位,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都不需要介质,故C错误;
D.在常温空气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一样快,故D正确。
4.中华的古诗词意境优美,博大精深,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烛泪”的形成是晶体的熔化过程
【答案】A
【解析】解;A、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
B、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烛泪的形成是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故D错误。
5.如图甲是2023年11月8日出现的月食现象,图中的光现象成因与此相同的是( )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D
【解析】解:月食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树荫下光斑和皮影戏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杯弓蛇影和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6.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成清晰完整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位置成像性质和投影仪原理相同
B.若只把蜡烛向右移动,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必须把光屏向左移
C.若在图中蜡烛和凸透镜间放一块近视镜片,要使光屏上像再清晰,必须把光屏向右移
D.若把图中凸透镜换成平面镜,当光屏移到70 cm刻度处时光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
【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此原理制成,故A错误;
B.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若只把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变小,像距会变大,要使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必须把光屏向右移,故B错误;
C.若在图中蜡烛和凸透镜间放一块近视镜片,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要使光屏上像再清晰,必须把光屏向右移,故C正确;
D.若把图中凸透镜换成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看不到像,故D错误。
7.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晶体
B.甲物质的熔点比乙物质的熔点高
C.第6min时,甲物质处于固态
D.温度为80℃时,乙物质一定处于液态
【答案】A
【解析】解:A、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由图像可知,甲物质是晶体,乙是非晶体,故A正确;
B、乙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乙物质是非晶体,不能比较甲物质的熔点与乙物质的熔点高低,故B错误;
C、甲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第8分钟熔化结束,第6min时甲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温度为80℃时,乙物质是非晶体,不能根据温度确定状态,故D错误。
8.下列语句中加横线部分描绘的运动情景,选取山为参照物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B.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C.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答案】D
【解析】解:A、“两岸青山相对出”是相对于船来说的,以船为参照物,故A错误;
B、“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的,故B错误;
C、“看山恰似走来迎”选择的参照物是自己或者船与船上静止不动的物体,故C错误;
D、“轻舟已过万重山”,舟的运动应是相对于山;故诗人选取的参照物为山及两边的岸,故D正确。
9.如图所示,现在有很多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装置,小区外面的人进入小区时需将脸部对准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脸是光源
B.摄像头的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C.进行人脸识别时人脸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D.人脸部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实像
【答案】D
【解析】解:A.人脸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D、摄像头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进行人脸识别时人脸应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BC错误。
10.如图甲所示,一束阳光照射到三棱镜后出现的情况。好奇的小明将阳光改成红光仍然沿原来的方向照射到三棱镜上(如图乙),在光屏上a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点处
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点上方
C.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D.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答案】D
【解析】解:不同色光经三棱镜折射时的偏折能力不同,紫光的偏折能力比红光要强;
AB、在本实验中,保持入射光位置及方向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则紫光偏折能力强,其光斑会在a的下方,故AB错误;
CD、如果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会落在a点更偏下的位置,相反,如果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则向上移动,仍可落在a点处,故C错误,D正确。
11.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答案】D
【解析】解: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12.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摔碎成大小不同的两块镜片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关于两块镜片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B.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C.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D.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答案】A
【解析】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且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大小相同。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13.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2.80 cm,如果夏天使用皮卷尺测量羽毛球场的长度时拉得过紧,则测量结果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者“不变”)
【答案】2.80;偏小。
【解析】解: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8.8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8.80cm﹣6.00cm=2.80cm;
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羽毛球场的长度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
14.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提到:“天将雨,琴弦缓”。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琴声的音调变 低 ,琴声通过 空气 传至人耳。
【答案】低;空气。
【解析】解:环境潮湿时,琴弦振动变慢,频率变低,则琴声的音调变低;琴声是通过空气传至人耳的。
15.用一块平面镜将室外的阳光照射到室内,这是光的 反射 现象;如图所示,把一块平面镜斜插在水中,将装置放在从窗口射入的阳光下,让镜面对着阳光,在对面的白色墙壁上看到一个彩色的光斑,说明白光是由 各种色光 混合而成的。
【答案】反射;各种色光。
【解析】解:用一块平面镜将室外的阳光照射到室内,光的方向发生变化,属于光的反射。
让太阳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调节水面高度和镜面角度,相当于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6.小明身高1.7m,距离平面镜3m,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是 1.7 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 m。当他向平面镜缓慢走近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1.7;3;不变。
【解析】解: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有关,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是1.7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当某人身高1.7m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像距离平面镜也是3m;因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人的大小与像的大小一样,所以当他向平面镜缓慢走近时,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作图每问2分,填空每空2分,共28分。
17.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画出其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解: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
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
18.如图所示,请画出由烛焰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两条光线。
【答案】
【解析】解: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19.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
(1)图甲中温度计示数为 95 ℃。
(2)加热4分钟后,水开始沸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分析图像可得: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保持不变 。
(3)通过分析图像中的数据还可以发现,水面上方的大气压 低于 标准大气压。
【答案】(1)95;(2)保持不变;(3)低于。
【解析】解:(1)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该次温度计的示数为95℃;
(2)加热4分钟后,水开始沸腾,由图像可知,水沸腾后,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由图像可以看出,本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所以做实验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20.某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先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ON,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 显示光路 。(选填“显示光路”或“降低温度”)
(2)红色激光ON的作用是为了显示 法线 的位置。
(3)缓慢转动圆台,可以看到三束光相互重合,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
(4)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该同学在玻璃罩内装入了量角器,多次改变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AO与ON的夹角、OB与ON的夹角。该同学所探究的问题是:光在反射时,反射角与 入射角 是否有关。
【答案】(1)显示光路;(2)法线;(3)在同一平面内;(4)入射角。
【解析】解:(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是为了清晰的显示出光传播的路径,便于完成实验研究;
(2)法线是指始终垂直于某平面的直线,是为了方便研究光的反射规律而假想出来的,红色激光ON的作用是为了显示法线的位置;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缓慢转动圆台,可以看到三束光相互重合,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光在反射时,反射角与等于入射角,实验中可多次改变入射角,观察反射角的变化,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21.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A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线处,将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如图乙所示,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仅将光屏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移动;
(4)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透镜向 下 移动。
【答案】(1)A;不变;(2)照相机;(3)远离;(4)下。
【解析】解:(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这个像光屏接收不到,人眼只能与A同一侧,才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即看到像;
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大小不变,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的大小也不变;
(2)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实像),且物距u大于像距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图乙中,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合适的位置放一个近视眼镜,且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因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光线经凹透镜后会推迟会聚,清晰的像将成在光屏的右侧,所以为了使光屏上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右移动(远离凸透镜);
(4)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而变短,因为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所以,为了使烛焰的像再次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四、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第22题9分,第23题9分,共18分。
22.上海虹桥开往南京南站的G1876高铁运行时刻表,请根据它提供的信息求:
(1)高铁由上海虹桥开往南京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
(2)某大桥全长3600m,若高铁以50m/s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求出高铁上乘客经过大桥的时间是多少s?
(3)若第(2)问中高铁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是64s,则该高铁车身长多少m?
【答案】(1)高铁由上海虹桥开往南京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0km/h;
(2)高铁上乘客经过大桥的时间是72s;
(3)该高铁车身长400m。
【解析】解:(1)高铁由上海虹桥开往南京南站所用的时间为:
t=7:30﹣06:00=1h30min=1.5h,
平均速度为:
v===200km/h;
(2)由得,高铁上乘客经过大桥的时间为:
t′===72s;
(3)高铁全部在桥上行驶的距离为:
s″=vt″=50m/s×64s=3200m
高铁车身的长度为:
s车=s′﹣s″=3600m﹣3200m=400m
答:(1)高铁由上海虹桥开往南京南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0km/h;
(2)高铁上乘客经过大桥的时间是72s;
(3)该高铁车身长400m。
23.东非原油管道(EACOP)将建在乌干达西部的油田和坦桑尼亚的坦噶港之间,项目全长近1500公里,总量26万吨直缝埋弧钢管,是世界上最长的加热原油管道项目,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的重要能源项目。其中有一钢管长1360m,在一端敲一次,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这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3.728s,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1360m需要的时间是多少?
(2)声音在1360m长的钢管中的传播时间是多少?
(3)声音通过钢管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答案】(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1360m需要的时间是4s;
(2)声音在1360m长的钢管中的传播时间是0.272s;
(3)声音通过钢管的传播速度是5000m/s。
【解析】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1360m需要的时间是:;
(2)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1360m长的钢管中的传播时间是:t2=t1﹣△t=4s﹣3.728s=0.272s;
(3)声音通过钢管的传播速度为:。
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1360m需要的时间是4s;
(2)声音在1360m长的钢管中的传播时间是0.272s;
(3)声音通过钢管的传播速度是5000m/s。
站名
上海虹桥
苏州
常州
南京南站
到达时间
……
……
7:30
发车时间
06:00
……
……
里程/km
0
……
……
3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长沙专用,第1~5章)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湖南长沙专用docx、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第15章考试版A4docx、八年物理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第15章考试版A3docx、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湖南长沙专用docx、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湖南长沙专用pdf、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湖南长沙专用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山西专用,第1~6章第1节)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八年级上物理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人教版2024山西专用docx、八年级上物理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测试范围第1章第6章第1节人教版2024docx、八年级上物理第三次月考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第1章第6章第1节人教版2024docx、八年级上物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人教版2024A4版docx、八年级上物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人教版2024A4版pdf、八年级上物理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人教版2024山西专用docx、八年级上物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人教版2024A3版docx、八年级上物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人教版2024A3版pdf等8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长沙专用,第1~5章)2024+2025学年初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zip,文件包含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湖南长沙专用docx、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第15章考试版A4docx、八年物理第三次月考卷测试范围第15章考试版A3docx、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湖南长沙专用docx、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答题卡A4版湖南长沙专用pdf、八年级物理第三次月考卷参考答案湖南长沙专用docx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