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广大附中、铁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广大附中、铁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A4,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小青柑,又称“柑普茶”,选用新会陈皮和勐海普洱茶,具有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的功效。柑果中含有的生物碱“辛弗林”能促进血管收缩与脂肪的氧化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促进小青柑果实品质提高,研究的生命系统层次是生态系统
B. 小青柑中富含N、S、K、Mg等大量元素
C. 小青柑中的营养物质以碳链为骨架
D. 辛弗林在人体内可能会与小青柑中其他物质发生拮抗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
(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详解】A、促进小青柑果实品质提高,需要研究小青柑与其他生物以及环境条件等关系,研究的生命系统层次是生态系统,A正确;
B、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小青柑中富含N、S、K、Mg等大量元素,B正确;
C、小青柑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其中无机物不含碳元素,不以碳链为骨架,C错误;
D、小青柑具有降低血压、调节血脂的功效,而“辛弗林”能促进血管收缩(会导致血压升高)与脂肪的氧化分解(导致血脂升高),故辛弗林在人体内可能会与小青柑中其他物质发生拮抗,D正确。
故选C。
2. 细胞内ATP、NADPH耗尽会导致骨关节炎发生。研究者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来调节动物细胞内的ATP和NADPH浓度。因此,将小鼠的细胞膜包裹的类囊体注射到关节炎小鼠的关节部位,使类囊体成功进入软骨细胞内,发现小鼠的退行性关节软骨细胞恢复到年轻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类囊体中有相关合成ATP和NADPH的酶
B. 实验组需在对小鼠无创伤的光照下进行实验
C. 类囊体被小鼠细胞膜包裹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D. 注射类囊体的实验鼠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干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可产生ATP和NADPH,而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因此类囊体中有相关合成ATP和NADPH的酶,A正确;
B、由于类囊体薄膜需要在光下才能产生ATP和NADPH,因此实验组需在对小鼠无创伤的光照下进行实验,B正确;
C、小鼠细胞膜上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不会被小鼠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发生免疫反应,因此类囊体被小鼠细胞膜包裹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
D、注射类囊体的实验鼠只能在光下产生ATP和NADPH,并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生产者,仍属于消费者,D错误。
故选D。
3. 安徽怀远县是中国石榴之乡,榴花似火,果实营养丰富,果皮可以入药。下图是石榴树在不同温度和光强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变化情况,光合速率以干重增加速率(mg/单位叶面积∙h)表示。其他条件均为最适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25℃条件下,1klx光强度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B. 5klx光强度时15℃和25℃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相等
C. 15℃条件下,P点以后石榴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D. 25℃条件下,石榴黑暗处理1h后再在12klx光强度下照射1h,则实验期间干重积累量约为10mg/单位叶面积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图中可以看出,15℃条件下,植物呼吸速率为2mg/单位叶面积•h,25℃条件下,植物呼吸速率,4mg/单位叶面积•h。15℃条件下,光照强度为1klx时达到光补偿点;25℃条件下,光照强度为2klx时达到光补偿点;
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A、25℃条件下,1klx光强度时叶肉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A错误;
B、5klx时,由于在两种温度下,植物的呼吸作用不同,所以二者光合速率不等,B错误;
C、从图中看出,15℃条件下,P点以后石榴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大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温度,C错误;
D、25℃条件下,石榴黑暗处理1h后(呼吸作用4),在12klx光强度下照射1h(净光合作用12),则实验期间干重积累量14-4=10 mg/单位叶面积,D正确。
故选D。
4. BtPMAT1为植物中特有的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可对植物产生的一种防御性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从而消除这种化合物的毒性。研究发现烟粉虱基因组中也存在高度类似BtPMAT1基因的序列,使植物防御性化合物对烟粉虱失效。通过转基因技术使番茄产生能特异性抑制烟粉虱中BtPMAT1表达的RNA分子,烟粉虱食用该转基因番茄后会死亡。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烟粉虱基因组中存在BtPMAT1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转基因番茄自身产生的该防御性化合物显著增多
C. 转基因番茄可有效抵御烟粉虱侵害
D. 大量种植转基因番茄可使烟粉虱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BtPMAT1基因对于消除植物的有毒物质有重要作用,烟粉虱基因组中含有类似的基因而可以抵御植物产生的毒性物质,因此培育的转基因番茄能产生能特异性抑制烟粉虱中BtPMAT1表达的RNA分子,使得取食该番茄的烟粉虱死亡,从而达到了抵御烟粉虱侵害的作用。
【详解】A、粉虱基因组中也存在高度类似BtPMAT1基因的序列,使植物防御性化合物对烟粉虱失效,这种烟粉虱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因此烟粉虱基因组中存在BtPMAT1基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转基因番茄产生了一种抑制虱中BtPMAT1表达的RNA分子,其自身产生的该防御性化合物没有影响,其含量不会改变,B错误;
C、烟粉虱食用转基因番茄而死亡,因此转基因番茄可有效抵御烟粉虱侵害,C正确;
D、烟粉虱食用该转基因番茄后会死亡,大量种植转基因番茄对烟粉虱起到了选择作用,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
故选B。
【点睛】
5. 下图表示某动物细胞进行分裂的部分过程。请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来自雌性动物的卵巢
B. 图中RNR排列在一起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C. 有“偏向”的染色体分离不利于遗传多样性
D. 染色体的分离与细胞骨架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从图中看出MⅡ细胞是不均等分裂的,所以该动物是雌性,则该细胞来自雌性动物的卵巢,A正确;
B、图中一条染色体上含有重组的非重组的姐妹染色单体,所以RNR排列在一起的原因是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B正确;
C、有“偏向”的染色体分离造成了重组的染色体形成了卵细胞,参与受精作用,增加了遗传多样性,C错误;
D、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的分离与细胞骨架有关,D正确。
故选C。
6. 某同学参加运动比赛后汗流浃背,满脸通红,休息片刻后补充矿物质饮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骨骼肌持续收缩使体温升高,出汗有利于减少机体的产热量
B. 运动后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并通过辐射、对流等方式散热
C. 运动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分泌减少
D. 饮料中的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等作为能源物质为细胞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温平衡的原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温度升高时,温度感受器感受到温度的变化,相应的效应器以及激素发挥作用。产热器官有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的主要是皮肤。
【详解】A、骨骼肌收缩,细胞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多,但通过机体排汗等增加散热量的方式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相对稳定,A错误;
B、运动使机体产热量增加,温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增加散热量,同时通过辐射、对流等方式散热,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维持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B正确;
C、运动时,由于机体产热量增加,汗腺分泌量增加导致机体内环境渗透压上升,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抗利尿激素、醛固酮分泌量增加,C错误;
D、无机盐不能作为细胞的能源物质,D错误。
故选B。
7.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免疫细胞,它可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
B. 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防御和免疫监视功能
C. 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巨噬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D. 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细胞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图中树突状细胞可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详解】A、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细胞,其吞噬的病毒、细菌、自身变异的细胞的降解都需要溶酶体参与,由此可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应较高,A错误;
B、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加工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说明其具有防御功能,能摄取、处理自身变异的细胞,说明其具有监视功能,B正确;
C、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这些细胞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C正确;
D、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正确。
故选A。
8. 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伴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和运动功能减退。图1为该病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2为部分成员相关基因酶切电泳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Ⅲ2致病基因的来源是Ⅰ2→Ⅱ3→Ⅲ2
C. Ⅲ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为携带者的概率是1/2
D. 可通过基因检测等产前诊断进行该病的筛查
【答案】C
【解析】
【分析】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是伴X隐性遗传病,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必为患者。
【详解】A、根据图解,双亲正常,儿子患病,推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结合题意可判断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Ⅲ2的父亲正常,则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Ⅱ3,Ⅱ3是携带者,则致病基因来自Ⅰ2,所以Ⅲ2的来源是Ⅰ2→Ⅱ3→Ⅲ2,B正确;
C、Ⅲ3可能是携带者,也可能正常,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孩子为携带者的概率是1/2×1/4=1/8,C错误;
D、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是基因突变引起的伴性遗传病,所以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等产前诊断进行该病的筛查,D正确。
故选C。
9. 为研究马铃薯贮藏时间与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测定了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图1),以及20℃条件下 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贮藏第60天时,10℃下马铃薯块茎发芽率最高
B. 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赤霉素脱落酸比值高促进发芽
C. 降低温度或喷洒赤霉素均可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
D. 20℃下贮藏120天后,赤霉素促进马铃薯芽生长的作用大于生长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可知,随贮藏时间延长,马铃薯块茎的发芽率逐渐升高,温度越低,发芽时间越晚,完全发芽所需时间越长。分析图2可知,在20℃条件下,随贮藏时间延长,生长素相对含量升高,赤霉素相对含量先升高再略微降低,脱落酸相对含量不断降低。
【详解】A、从图1中可知,贮藏第60天时,20℃下马铃薯块茎发芽率最高,A错误;
B、赤霉素能抵消脱落酸对马铃薯发芽的抑制作用,解除休眠,促进发芽。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赤霉素/脱落酸比值高则会促进发芽,B正确;
C、赤霉素能够打破休眠,促进发芽,故喷洒赤霉素会缩短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C错误;
D、从图2中只能看出20℃下贮藏120天后,赤霉素的相对含量比生长素低,无法比较两种激素促进马铃薯芽生长的作用大小,D错误。
故选B。
10. “筛选”是生物技术与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倍体育种时,需对F1的花药进行筛选后才可继续进行组织培养
B. 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时,需从分子水平及个体水平进行筛选
C. 胚胎移植前,需对通过体外受精或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进行质量筛选
D. 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从分子水平筛选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两次筛选:
①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 ;
②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胚胎移植前,需对通过体外受精或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进行质量筛选,此时胚胎应发育到桑葚胚或囊胚阶段。
【详解】A、单倍体育种时,F1的花药不需要筛选直接进行组织培养,之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后,再进行筛选,A错误;
B、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时,在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从分子水平上鉴定目的基因(Bt基因)是否成功导入、稳定存在和表达,还需要通过采摘抗虫棉的叶片饲喂棉铃虫来从个体水平上确定Bt基因是否赋予了棉花抗虫特性和评估其抗性程度,从而筛选出有较好抗虫特性的转基因抗虫棉。所以,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时,需从分子水平及个体水平进行筛选,B正确;
C、胚胎移植前,需对通过体外受精或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进行质量筛选,挑取质量好,活性强的胚胎进行培养或保存,可以提高胚胎移植成功的概率,C正确;
D、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在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后,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上述筛选过程中涉及的抗体检测属于分子水平的筛选,所以,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从分子水平筛选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正确。
故选A。
11. 研究发现剧烈运动造成的肌肉损伤会导致神经生长因子(NGF)大量分泌,使神经元动作电位阈值(又叫临界值,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降低,痛觉敏感性增强。该过程中NGF的作用可能是( )
A. 作为酶作用于细胞膜上相关受体,从而激活胞内信号通路
B. 加快胞内离子通道蛋白合成,增加膜上离子通道蛋白数量
C. 使膜上相关离子通道开放阈值升高,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
D. 抑制引起疼痛的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以及与受体的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干“肌肉损伤会导致神经生长因子(NGF)大量分泌,使神经元动作电位阈值(又叫临界值,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降低,痛觉敏感性增强”可知,NGF的作用可能是使膜上相关离子通道开放阈值降低,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
【详解】A、酶起催化作用,不能激活细胞膜上的受体,A错误;
B、加快胞内离子通道蛋白合成,增加膜上离子通道蛋白数量,使膜上相关离子通道开放阈值降低,B正确;
C、由题干知,NGF会使痛觉敏感性增强,因而其作用可能是使膜上相关离子通道开放阈值降低,提高神经元的兴奋性,C错误;
D、由题干“肌肉损伤会导致神经生长因子(NGF)大量分泌,使神经元动作电位阈值(又叫临界值,指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降低,痛觉敏感性增强”可知,NGF的作用不能抑制引起疼痛的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以及与受体的结合,D错误。
故选B。
12. 某草原群落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兔→狐”,其中兔摄入的能量去向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⑦代表能量值,字母A~C代表能量类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既没有流向分解者也未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部分
B. 兔和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⑤/②)×100%表示
C. ①代表草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部分
D. 狐的能量去向与兔的不同是缺少了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表示摄入能量,②表示同化能量,③表示粪便中的能量,④表示呼吸散失的能量,⑤表示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⑥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⑦表示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
【详解】A、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没有流向分解者、未流向下一营养级的部分、也未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A正确;
B、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②表示兔同化能量,而⑤表示被狐摄入的能量,不是狐同化的能量,所以不能用(⑤/②)×100%代表兔和狐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①表示兔摄入能量,是植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植物总光合作用的量-呼吸作用的量=净光合作用的量(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部分),故①代表草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部分,C正确;
D、狐在该食物链中属于最高营养级,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去向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⑤表示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故狐的能量去向与兔的不同是缺少了⑤,D正确。
故选B。
13. 在野生水稻中存在大量具有抗性的基因,某野生稻甲的4、8号染色体上分别具有纯合的抗稻飞虱基因A和抗冻基因B,栽培稻乙的染色体上控制这两个性状的基因均发生丢失现象。选择一定数量的甲、乙品种的水稻杂交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抗稻飞虱的个体占3/4,不抗冻个体占1/6.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因抗性基因存在于不同的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甲、乙品种水稻杂交,F1只有一种表型,F2中具有抗性的水稻占15/24
C. F2抗稻飞虱水稻中稳定遗传的比例占1/3,比能稳定遗传的抗冻水稻的比例低
D. F2中不抗冻个体占1/6的原因是含b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出现部分致死
【答案】B
【解析】
【分析】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甲是纯合子AABB,乙的染色体上控制这两个性状的基因发生丢失变成aabb。
【详解】A、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AABB×aabb→AaBb,F1只有一种表型,F2中抗稻飞虱的个体A_占3/4,F2中不抗稻飞虱的个体aa占1/4,不抗冻个体占1/6,抗冻个体占5/6,具有抗性的包括抗稻飞虱不抗冻+抗冻不抗稻飞虱+抗冻抗稻飞虱=3/4×1/6+5/6×1/4+3/4×5/6=23/24,B错误;
C、F2抗稻飞虱中能稳定遗传的AA占1/3,由于bb占1/6可推知含b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出现部分致死,若含b基因的精子出现部分致死卵细胞正常,F1(Bb)产生的雌配子为1/2B,1-1/2=1/2b,F1(Bb)产生的雄配子b为1/6除以1/2等于1/3,雄配子B为1-1/3=2/3,F2抗冻水稻BB=2/3×1/2=1/3;Bb=2/3×1/2+1/3×1/2=1/2能稳定遗传的的比例为(1/3)/(1/3+1/2)=2/5,故F2抗稻飞虱水稻中稳定遗传的比例占1/3,比能稳定遗传的抗冻水稻的比例低,C正确;
D、正常情况下抗冻和抗稻飞虱基因应该一致,猜测F2中不抗冻个体占1/6的原因是含b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出现部分致死,D正确。
故选B
14. 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量的高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M代表细胞鲜重中排前四位的四种元素含量,则a~d分别是N、O、H、C
B. 如果M代表1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所含能量,则该条食物链是a→c→d→b
C. 如果M代表一个群落中四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则b是优势物种
D. 如果M代表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则恢复力稳定性高低排序是b>d>c>a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数量越多,竞争力越强;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详解】A、细胞鲜重中含量排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O、C、H、N,则a~d是N、O、H、C,A正确;
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如果M代表1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所含能量,则该条食物链是b→d→c→a,B错误;
C、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仅仅数量最多,不一定就是优势物种,还需要考虑其在群落中的作用,C错误;
D、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越高,则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越复杂,一旦遭到破坏后就越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高低排序是a>c>d>b,D错误。
故选A。
15. 生物学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合适的实验材料、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达成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氧组为对照组,无氧组为实验组
②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时,搅拌不充分会导致35S组沉淀物放射性升高
③菠菜叶肉细胞可作为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材料
④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高尔基体中的放射性强度先减小后增大
⑤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减法原理
⑥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法与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⑦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推算出了DNA呈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⑧“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60℃恒温灭菌的土壤是实验组
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A. 2项B. 3项C. 4项D. 5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详解】①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运用了对比试验,有氧组和无氧组都是实验组,两者相互对比,①错误;
②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时,搅拌不充分会导致部分噬菌体外壳附着在大肠杆菌表面,35S噬菌体外壳随大肠杆菌一起沉淀,导致35S组沉淀物放射性升高,②正确;
③菠菜叶肉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不能作为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材料,③错误;
④高尔基体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此后通过囊泡传递给细胞膜,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高尔基体中的放射性强度先增大减小后减小,④错误;
⑤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增设了不同条件,属于加法原理,⑤错误;
⑥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法与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⑥正确;
⑦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推算出了DNA呈螺旋结构,⑦错误;
⑧“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60℃恒温灭菌的土壤是实验组,不灭菌的是对照组,⑧正确;
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⑨错误。
故选B。
16. Cre-lxP系统能实现特定基因的敲除(如图1)。把几种荧光蛋白基因和Cre酶能识别并切割的序列(lxP1和lxP2)串在一起,构建表达载体T(如图2)。部分荧光蛋白基因会被Cre酶随机“剪掉”,且两个lxP1之间或两个lxP2之间的基因,最多会被Cre酶敲除一次,剩下的部分得以表达,随机呈现不同的颜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构建表达载体T时用到的工具包括限制酶、DNA连接酶
B. 若小鼠细胞含一个表达载体T(不含Cre酶),其肌肉组织细胞呈无色
C. 若小鼠细胞含一个表达载体T(含Cre酶),其脑组织细胞只能呈红色或黄色
D. 若小鼠细胞含两个表达载体T(含Cre酶),其脑组织细胞可能出现两种颜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DNA连接酶、运载体。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详解】A、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过程中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两种工具酶处理,A正确;
B、据图可知,小鼠有编码红、黄、蓝荧光蛋白的基因,前端有脑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肌肉细胞不会表达颜色基因,故若小鼠细胞含一个表达载体T(不含Cre酶),其肌肉组织细胞呈无色,B正确;
C、1xP1、1xP2位置如图2黑白三角符号所示,两个lxP1和两个lxP2之 间的基因最多会被Cre酶敲除一次,将含Cre酶的病毒注入小鼠体内,Cre酶表达情况不同,识别的lxP不同,则有可能未敲除荧光蛋白基因,此时为红色(同不含Cre酶时),也有可能敲除两个lxP1之间的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此时为黄色,也有可能敲除两个1xP2之间的红色和黄色荧光蛋白基因,此时为蓝色,因而不同脑细胞会差异表达红色、黄色或蓝色荧光蛋白基因,C错误;
D、小鼠脑组织细胞内有2个相同表达载体T(含Cre酶),Cre酶对每个DNA片段随机剪切,因而细胞的颜色由细胞内两种荧光蛋白的颜色叠加而成,故其脑组织细胞可能出现两种颜色,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共60分)
17. 光照过强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探究强光下植物的自我保护机制。
(1)光反应主要发生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上,其上分布有光反应的单位——光系统Ⅱ(PsⅡ),在此处水光解后产生________。D1蛋白可与叶绿素分子结合形成PSⅡ的核心结构,但D1极易受到光损伤。
(2)CLH基因编码降解叶绿素的C酶,科研人员利用强光照射野生型拟南芥(WT)和CLH基因缺失突变体(clh)的幼叶,并统计幼叶存活率,结果见表。由表可知C酶可____________幼叶存活率。
(3)检测强光处理不同时长下WT和clh突变体叶片的光合速率(图1),说明C酶的作用在强光条件下被激活,并且主要在幼叶中发挥作用,得出这一推论的依据是_______。进一步检测显示CLH基因在幼叶中高表达,为上述推论补充了证据。
(4)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存在PSⅡ修复循环途径,该途径首先降解受损的D1,再以新合成的D1替代原有D1,从而恢复PSⅡ的活性。
①测定强光处理前后WT和clh突变体幼叶中D1蛋白的含量,发现相比野生型,clh突变体幼叶的D1含量明显升高。这一结果不能充分说明C酶参与了D1蛋白的降解,请说明理由________。
②FH酶是直接降解D1的酶,fh突变体中该酶活性降低。后续实验证明,强光处理时,C酶通过降解结合在D1上的叶绿素,促进FH酶对D1的降解,进而加速PSII的修复循环。若对以下各植株进行强光处理,并以幼叶白化面积反映PSⅡ的损伤程度,请将以下各植株幼叶白化面积由小到大依次排序____________(填选项)
A.野生型
B.fh突变体
C.超表达CLH的fh突变体
D.fh和clh双突变体
【答案】(1)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O2、H+
(2)提高 (3)A、C组光合强度无显著差异,但D组光合强度低于B组,且幼叶的差距比老叶更大。
(4) ①. 无法排除C酶抑制D1合成的可能 ②. A、C、B、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包括叶绿素含量、酶的含量及活性等。
【小问1详解】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分布有与光合色素,是进行光反应的场所;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可以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将水光解产生O2、H+,H+与NADP+结合生成NADPH;二是将ADP和Pi生成ATP。
【小问2详解】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CLH基因缺失突变体(clh)的幼叶存活率低于对照组,说明C酶可以提高幼叶存活率,可能原因是CLH基因缺失,不能表达C酶,拟南芥的强光下自我保护能力下降,幼叶存活率下降。
【小问3详解】
分析图1曲线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CLH基因、叶片类型,图中结果显示A、C组光合作用强度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但D组光合作用强度低于B组,且幼叶的差距比老叶更大,说明强光下C酶的作用被激活,并且主要在幼叶中发挥作用。
【小问4详解】
①相比野生型,clh突变体幼叶的D1含量明显升高,说明C酶与D1的含量有关,可能影响D1酶降解,也可能影响D1酶的合成,故这一结果不能充分说明C酶参与了D1蛋白的降解。
②fh突变体缺乏FH酶,不能降解D1,不能充分修复PSII,强光处理时,C酶通过降解结合在D1上的叶绿素,促进FH酶对D1的降解,加速PSII的修复循环。野生型、fh突变体、超表达CLH的fh突变体、fh和clh双突变体四种植株中,突变体的C酶、FH正常表达,修复能力最强,白化面积最小;超表达CLH的fh突变体的C酶含量最高,但缺乏FH酶,对D1的降解不足,再其次为fh突变体,能合成与野生型植株等量的C酶,但缺乏FH酶,不能降解D1,最后为fh和clh双突变体,缺乏C酶和FH酶,对PSII系统的修复能力最弱,白化面积最大,故白化面积由小到大依次排序为A、C、B、D。
18. 果蝇灰身(M)对黑身(m)为显性,:长翅(N)对短翅(n)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将基因型为MmNn的雌雄果蝇多次重复杂交,发现F1中灰身长翅:灰身短翅:黑身长翅:黑身短翅=7:1:3:1。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M和m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对于F1中性状及比例的出现,第一小组提出基因型为________的雄配子致死,若基因型为MmNn的雄性果蝇与黑身短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后代将不会出现_______果蝇。
(2)若第一小组假设成立,题干F1中灰身长翅的基因型为_______,其中纯合子占______。
(3)第二小组对第一小组的结论作了相关分析和评价:
①他们认为第一小组所用的探究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认为第小组应再设计一组对照 实验以排除雌性配 子致死可能性,请写出相应实验设计和结果。
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②. Mn ③. 灰身短翅 ④. MMNN、MmNN、MmNn、MMNn ⑤. 1/7 ⑥. 假说一演绎法 ⑦. 取基因型为MmNn的雌性果蝇与黑身短翅雄性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 ⑧. 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的果蝇,且比例接近1 ∶1 ∶1 ∶1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可知:两对等位基因M与m、N与n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MmNn的雌雄果蝇多次重复杂交,理论上F1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灰身长翅(M_N_):灰身短翅(M_nn):黑身长翅(mmN_):黑身短翅(mmnn)=9:3:3:1,而实际上该比值为灰身长翅:灰身短翅:黑身长翅:黑身短翅=7:1:3:1,说明基因型为Mn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详解】(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等位基因M和m的根本区别是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由题文描述可知:两对等位基因M与m、N与n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MmNn的雌雄果蝇分别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雌配子(MN、Mn、mN、mn)和四种比值相等的雄配子(MN、Mn、mN、mn)。将基因型为MmNn的雌雄果蝇多次重复杂交,所得F1中的灰身长翅与灰身短翅个体的数量比均较理论值(9:3)减少了2份,说明基因型为Mn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若基因型为Mn的雄配子致死,则基因型为MmNn的雄性果蝇与基因型为mmnn的黑身短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后代将不会出现基因型为Mmnn的灰身短翅果蝇。
(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若基因型为Mn的雄配子致死,则题干F1中灰身长翅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MMNN:MMNn:MmNN:MmNn=1:1:2:3,其中纯合子(MMNN)占1/7。
(3)第一小组所用的探究方法为假说一演绎法。若要证明假说(基因型为Mn的雄配子致死)的正确性,需要排除“基因型为Mn的雌配子致死”的可能性,因此第一小组应再设计的一组“对照”实验为:将基因型为MmNn的雌性果蝇与基因型为mmnn的黑身短翅雄性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子代表现型。如果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的果蝇,且比例接近1:1:1:1,则可排除“基因型为Mn的雌配子致死”。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结合题意呈现的F1的性状分离比(7:1:3:1)与该性状分离比的理论值(9:3:3:1)的差异判断出致死类型。
19. 土壤中存在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物,它们关系十分复杂。
(1)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生态小组调查了不同放牧程度下,土壤食物网中所包含的生物类群数量和食物链的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放牧会增加土壤中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其原因是______。
(2)线虫可以细菌为食,真菌可产生菌丝陷阱包裹并杀死线虫。富含尿素的土壤中能检测出较多的菌丝陷阱,研究者推测尿素可诱导菌丝陷阱的形成。为研究尿素诱导菌丝陷阱形成的机制,研究者利用尿素及其分解产物氨分别处理野生型真菌和尿素分解酶基因功能丧失的真菌突变体,检测菌丝陷阱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结合上述信息,推测________,从而诱导菌丝陷阱的产生。
(3)线虫产生蛔甙作为_______信号以调节自身生长发育和行为。尿素氨真菌可感应该信号,从而形成菌丝陷阱,由此可见,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4)土壤中细菌的精氨酸酶(可催化尿素产生的酶)表达量与线虫取食频率成正比。综合上述信息,通过分析细菌、真菌和线虫之间的关系,解释线虫数量相对稳定的机制_____。
(5)自然界中不乏类似于上述土壤微生物与线虫间的关系。下列事例与上述机制最相似的是 。
A. 食草昆虫啃食植物叶片后,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肉食性昆虫
B. 白蚁在巢穴中通过排出粪便供养细菌,从而抑制寄生真菌的生存和传播
C. 虫媒传粉的植物,花朵中蜜腺分泌含糖量较高的蜜露吸引昆虫来进行传粉
【答案】(1) ①. 生物群落##群落 ②. 放牧会导致更多的残枝败叶和粪便进入土壤被微生物利用,细菌数目增多,从而使食细菌线虫数目增多
(2)真菌利用尿素分解酶将尿素分解为氨
(3) ①. 化学 ②. 调节种间关系
(4)线虫对细菌的捕食增加时,细菌表达的精氨酸酶量增加,催化合成更多的尿素,真菌利用尿素分解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且线虫分泌蛔甙增加,两者共同诱导真菌形成更多菌丝陷阱,包裹并杀死线虫,反馈调节线虫数量,故线虫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5)A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个体方面: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种群方面: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群落与生态系统方面: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其研究内容包括群落的边界和范围、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生态位、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
【小问1详解】
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故细菌、真菌和线虫等生活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由于放牧会导致更多的残枝败叶和粪便进入土壤被微生物利用,细菌数目增多,从而使食细菌线虫数目增多,因此放牧会增加土壤中食细菌线虫的数量。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利用尿素处理尿素分解酶基因功能丧失的真菌突变体,无菌丝陷阱的产生,用氨处理尿素分解酶基因功能丧失的真菌突变体,有菌丝陷阱产生,说明真菌利用尿素分解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从而诱导菌丝陷阱的产生。
【小问3详解】
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线虫产生的蛔甙是化学信号,真菌可感应该信号,从而形成菌丝陷阱,由此可见,信息可以调节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小问4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土壤中细菌的精氨酸酶(可催化尿素产生的酶)表达量与线虫取食频率成正比,线虫对细菌的捕食增加时,细菌表达的精氨酸酶量增加,催化合成更多的尿素,真菌利用尿素分解酶将尿素分解为氨;且线虫分泌蛔甙增加,两者共同诱导真菌形成更多菌丝陷阱,包裹并杀死线虫,反馈调节线虫数量,故线虫数量能维持相对稳定。
【小问5详解】
线虫对土壤中细菌的捕食增加时,细菌合成更多的尿素,被真菌分解为氨,线虫分泌蛔甙增加,诱导真菌形成更多菌丝陷阱,反馈调节线虫数量。而自然界中食草昆虫啃食植物叶片后,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肉食性昆虫,从而调节食草昆虫的数量,二者机制最为相似,A符合题意。
故选A。
20. 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我国已将糖尿病防治纳入健康中国专项行动。研究发现机体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血糖平衡,部分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GK:葡萄糖激酶;GLP-1R: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SGLT2: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激酶(GK)感知其变化,引起___________的某个区域兴奋并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促进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肠道L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______结合,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肾脏中肾小管上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参与葡萄糖的____,从而调节机体血糖浓度。
(3)若以SGLT2作为糖尿病治疗靶点,应选择______(填“SGLT2抑制剂”或“SGLT2激活剂”),达到降低血糖效果。恰当选取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供选择材料:健康大鼠,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模型的诱导剂),柠檬酸钠缓冲液(STZ的溶剂),SGLT2激活剂,SGLT2抑制剂,常规饲料等。实验思路: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
【答案】(1) ①. 下丘脑 ②.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为甘油三酯等
(2) ①. 胰岛B细胞表面的GLP-1R ②. 重吸收
(3) ①. SGLT2抑制剂 ②. 实验思路:将多只健康大鼠随机均分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组用柠檬酸钠缓冲液,乙、丙组用等量STZ溶液处理,甲、乙组饲喂常规饲料,丙组饲喂常规饲料并用SGLT2抑制剂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浓度。 ③. 预期结果及结论:乙组血糖浓度高于甲组,推测糖尿病模型构建成功;丙组血糖浓度低于乙组,推测SGLT2抑制剂具有降低血糖效果。
【解析】
【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小问1详解】
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激酶(GK)感知其变化,引起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并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为甘油三酯等,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小问2详解】
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据图可知,肠道L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GLP-1R(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图示肾脏中肾小管上的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参与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调节机体血糖浓度。
【小问3详解】
分析题意,SGLT2为Na+-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SGLT2的功能,则葡萄糖不能被重吸收,随尿液排出,从而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若以SGLT2作为糖尿病治疗靶点,应选择SGLT2抑制剂达到降低血糖效果;实验目的是验证SGLT2抑制剂的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SGLT2抑制剂的有无和小鼠的类型,因变量是糖尿病治疗效果,由于实验中用柠檬酸钠缓冲液作为STZ的溶剂,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可知,对照组应用柠檬酸钠缓冲液,具体思路如下:将多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甲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用柠檬酸钠缓冲液和STZ溶液处理,检测血糖浓度来评估糖尿病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将构建好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分为乙组和丙组,甲、乙组饲喂常规饲料,丙组饲喂常规饲料并用SGLT2抑制剂进行处理。饲养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浓度。由于本实验是验证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期是一致的,故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乙组血糖浓度高于甲组,推测糖尿病模型构建成功;丙组血糖浓度低于乙组,推测SGLT2抑制剂具有降低血糖效果。
21. 我国科研团队为研究水稻某高产基因(OsDREB1C)的表达对其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图1为OsDREB1C基因过表达水稻(OE)构建的过程,图2为OsDREB1C基因敲除突变水稻(KO)构建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为保证过程Ⅰ获得的OsDREB1C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需在目的基因上游添加限制酶_______的识别序列;农杆菌转化愈伤组织时,用含________的选择培养基筛选,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OsDREB1C基因过表达水稻(OE)。
(2)图2中,sgRNA是根据________序列设计的向导RNA,能准确引导Cas9蛋白切割靶基因的_____________,从而达到定向敲除靶基因的目的。
(3)科研人员将OE、KO以及野生型(WT)三组水稻进行一系列实验,定期测量相关数据,记录于下表:
注:“+”的数目代表程度或数量变化。
①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三组水稻中OsDREB1C基因的转录水平。采集样本,由总RNA通过_______形成的c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②为研究OsDREB1C基因对N吸收、运输和利用率的影响,将三组幼苗进行低氮培养。实验前,三组幼苗均需进行氮饥饿处理,其目的是______。据表中数据,OsDREB1C基因表达量与植株N的吸收、运输呈______(填“正”或“负”)相关,这些N为水稻的暗反应所需______(填物质)的合成提供原料。
(4)进一步研究发现,OE水稻通过OsDREB1C基因的过表达,使其实现光合效率高效、氮肥高效及早熟的三重效果,由此看出基因和性状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
【答案】(1) ①. BamH I ②. 潮霉素
(2) ①. OsDREB1C基因 ②. 磷酸二酯键
(3) ①. 逆转录##反转录 ②. 为了消耗水稻自身的氮元素,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③. 正 ④. NADPH、ATP、酶
(4)一个基因(或一对基因)可以控制多个性状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图1中,过程|获得OSDREB1C基因为逆转录。由于目的基因“必须添加在T-DNA区段,并且位于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不能用Ndel切,因为可把质粒切为两段,不能用Xhl切,因为下游添加相应限制酶“后,会把潮霉素抗性基因“切掉,若上游为Smal限制酶,则无法找到下游的限制酶。因此为保证获得的OSDREB1C基因与载体正确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需在目的基因上游添加限制酶BamHl,下游添加Smal限制酶;农杆菌转化愈伤组织时,若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则潮霉素抗性基因表达,故用含潮霉素的选择培养基选,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OSDREB1C基因过表达水稻(OE)。
【小问2详解】
SgRNA能引导Cas9蛋白定点切割靶基因的磷酸二酯键,因此SgRNA是根据OSDREB1C基因序列设计的向导RNA。
【小问3详解】
①若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三组水稻中OSDREB1C基因的转录水平,可由总RNA通过逆转录形成的C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②为了消耗水稻自身的氮元素,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前三组幼苗均需进行氮饥饿处理;由表格信息可知,OS-DREB1C基因表达量与植株N的吸收、运输呈正相关;吸收的N可用来合成NADPH、ATP、酶等物质,从而提高了产量。
【小问4详解】
叶片种类/存活率/%/光照时间/h
0
24
48
72
96
WT幼叶
100
100
85
48
0
clh幼叶
100
88
60
22
0
放牧程度
细菌
真菌
植物寄生线虫
食细菌线虫
食真菌线虫
杂食-捕食性线虫
食物链数量
禁牧
25
1
10
2
3
8
704
轻度放牧
33
1
8
4
5
3
625
中度放牧
36
1
8
5
3
4
605
重度放牧
380
1
7
6
2
5
604
组别
OsDREB1C基因表达情况
N吸收、运输和利用率
光合碳同化速率
抽穗、开花
产量
OE
+++
+++
+++
更早
++++++
KO
-
+
+
迟
+
WT
+
++
++
早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广州外国语、广大附中、铁一中学等三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生物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广大附中、铁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广大附中、铁一中学等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