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2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2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共8页。
课题名称
《孔雀东南飞》
三维目标
1、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2、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3、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4、体会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理解赋比兴的运用。
重点目标
目标1.2
难点目标
目标3.4
导入示标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铸成“血泪沈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这样一个爱情悲剧。
目标三导
学做思一: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导学:
1、分节读课文,注意字音。
2、分节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导做:语法现象归纳
1、找出全诗当中出现的“相”、“自”、“见”字,尝试解释。
A、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大致可分三类:
1)代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
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⑤誓天不相负(代“你”)③不得便相许(代“你”)③登即相许和(代“亲事”)③蹑履相逢迎(代“他”)@怅然遥相望(代“他”)③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 副词,表示互相,彼此。如:
①久久莫相忘②叶叶相交通③仰头相向鸣
3)名词,相貌。如:儿已薄禄相
B、本诗中“自”字出现多次,按“自”字除作“自己”讲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用。本诗中用“自”的处数较多,可作如下解释:
①我自不驱卿(本) ②本自无教训(本是)
③自可断来信(即) ④葳蕤自生光(自然)
⑤自名秦罗敷(其) ⑥自名为鸳鸯(其)
⑦好自相扶将(亲自) ⑧物物各自异(助词,无义)
C、见
①府吏见丁宁、君既若见录(副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今有熟语“见教”——指教我,见谅”——原谅我,“见告”——告诉我。)②风吹草低见牛羊(同“现”)③渐见愁煎迫(被。又如“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通假现象:
终老不复取 通“娶”。(还必相迎取的“取”则不是通假)
箱帘六七十 通“奁”,镜匣。
谓言无誓违 似应作“愆”,愆违,过失。
府吏见丁宁 也写做“叮咛”,嘱咐。
摧藏马悲哀 同“脏”,脏腑。
蒲苇纫如丝 通“韧”,柔软而结实。
3、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 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另一词作陪衬。这种用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
①“昼夜勤作息”(偏在“作”)②“勤心养公姥”(偏在“姥”)③“我有亲父兄”(偏在“兄”)④“逼迫有弟兄”(偏在“兄”)
4、古今异义词
①汝岂得自由(古:自作主张 今:自由自在)
②可怜体无比 (古:可爱。今:值得同情)
③千万不复全(古:无论如何 今:一定)
④处分适兄意(古:处置 今:处罚决定)
⑤叶叶相交通 (古:连接。今:邮电运输业)
5、一词多义
何乃太区区 (愚拙) 感君区区怀 (真情挚意) (区区现指数量少或不重要)
谢家来贵门 (辞别) 多谢后世人 (告诉)
会不相从许 (应当) 于今无会因 (相会、见面)
始适还家门 (出嫁) 处分适兄意(适合、依照) 适得府君书(刚才)
大人故嫌迟(仍旧) 故遣来贵门 (所以,连词)
6、必须掌握的实词及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①妾不堪驱使。堪:禁得起,忍受。(不堪一击)
②徒留无所施。徒:白白地,空地。(徒有虚名)
③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楚楚可怜)
④勿复重纷纭。纷纭:本义是杂乱,这里名作动,添麻烦。(头绪纷纭,众说纷纭)
⑤念母劳家里。念,记挂。(念念不忘)
⑥却与小姑别。却:退出来(望而却步)
⑦便言多令才 (令:美好,敬辞。令名、令尊)
⑧否泰如天地 (否;坏运气。泰,好运气。否极泰来)
⑨络绎如浮云。络绎,接连不断。(络绎不绝)
⑩赍钱三百万。赍,赠送。(赍赏)
⑾踯躅青骢马。踯躅,本义是徘徊不前,这里是缓缓地走。(踯躅不前)
易错的字音:槌床、纤纤、拊掌、便言、舫、青骢马、.
导思:古汉语通假字、词类活用的规律你能总结出多少?
(二)梳理情节
导学:、用现代汉语复述这个爱情故事。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导做:1、利用小序弄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结局、作诗的缘由。序中的“遣”、“逼”两字集中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就是围绕这两个字来展开情节的。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情节。
2、概述内容。给每一部分拟出四字标题。
兰芝遣归(1-2)开端——夫妻誓别(3-12)发展——兰芝抗婚(被逼改嫁)(13-21)进一步发展——双双殉情(22-31)高潮——鸳鸯和鸣(32)结局
也可以是两字标题,如:自遣——誓别——抗婚——殉情——化鸟
全诗按仲卿、兰芝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线索来叙述的。
学做思二:探究艺术特色:比兴营造,铺陈恣肆
导学:比兴和铺陈的概念
导做:看课件出示的例子,明确比兴和铺陈的作用
点拨:1、明确比兴的作用。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明确:(1)提摄全篇,引起下文(借鸟起兴,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2)汉人常以鸿鹄徘徊来喻夫妻别离,渲染了离愁别绪,奠定了全诗深沉悲哀的基调。
——比兴
2、铺陈的酣畅淋漓。
铺陈是一种表现手段,也就是详细地叙述。也就是诗经中的“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汉代后这种手法更加细腻淋漓,本文就结合夸张、排比手法,渲染某种氛围或情态。
(1)两次罗列刘兰芝的成长过程。(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评析)
明确:能让人感受到兰芝自幼受到良好的教养,多才多艺;印证“女行无偏斜”的真实性;对焦母的蛮横无理给予批判。
此处可比照《诗经》中复沓事例,体会诗歌中重而有异的特点。
(2)遣归前的精心打扮。
朗读,读出服饰美、体态美、风度美。
明确:突出其外表的美丽,表现她虽受屈辱、遭遇不幸却镇定自若、不甘示弱的倔强性格;同时,也是对扼杀“精妙世无双”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有力谴责。(此处可以引导学生揣测兰芝的心态,“被遣”是在封建社会中是对妇女的极大侮辱,而面对这巨大的心理打击,兰芝一大早就起来精心梳妆打扮,揣摩其中原因,一方面她是要把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现给仲卿,让他记住自己,如同他们婚姻生活的一个纪念,一方面她不愿意向焦母示弱,精心打扮自己,似乎在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诗里写她打扮时“事事四五通”,多少透露了她内心的杂乱情绪。)
(3)太守府的迎娶场面。
明确:写出太守家的奢华和对婚事的重视,既显示了兰芝的美丽,又表现了兰芝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同时,又与下文“生人作死别”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以乐写哀”,反衬兰芝的痛苦孤独,增加了故事的悲剧气氛。
学做思三:探究人物形象
1、设疑:人们常说,文学即人学,通常,我们如何去分析掌握一篇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回答,从学生自身写作经验感悟引导,明确可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上联系人物所处环境通过比照、置换等手段加以分析(基本方法)。
2、诗歌描写刘兰芝运用了哪些描写?主要运用的是什么描写手段?
明确:外貌、动作,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即人物的对话。
3、学生阅读诗歌描写刘兰芝的对话部分,注意通过对比刘兰芝对仲卿、焦母、小姑、哥哥、母亲等不同人物所说的不同内容和不同语气来感悟刘兰芝的性格特点。(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
明确:
①刘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的生活经历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自述生活经历,表明一方面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可比对后文刘母的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强调和加深。它再次反映了兰芝婆婆的专横无理,当然也表现了母亲的关心和爱护。)
②从兰芝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她那决不忍辱苟且的刚强性格,我们还可以从“君家妇难为”和“徒留无所施”等直白中,看出她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可比对仲卿向焦母求情的对话,通过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并表现了兰芝和仲卿的夫妻恩爱。)
③和婆婆告别: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表面上是谦虚,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
④与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因为她看着小姑长大,现在一旦离别,不觉悲从中来,这泪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的悲愤。
⑤与仲卿告别的对话,它再次强调了夫妻感情深厚,相互眷恋,他们的分别是情非得已,是被逼迫,这就为后面他俩的殉情做好了铺垫。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学生可能提及的疑问:“何言复来还”与后面“不久望君来”态度不同,兰芝了解仲卿的性格以及自己的处境,其性格的刚强面决定了此前对仲卿的表白,但毕竟爱着仲卿也深知仲卿对她的情意,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抱着一点希望,这是在当时离别这一具体情境中必然会产生的,是二人深情的体现。)
⑥与阿母、兄长的对话针对的是对求婚的同一件事情,但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
4、再读诗歌中描写兰芝外貌、动作的诗句,学生感悟。
明确:外貌――面容皎好,身材苗条,堪称有沉鱼落雁闭花羞月之貌。疑难点:写兰芝严状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和坚强,也带着一种恋恋不舍的离情。,“事事四五通”多少透露了她内心的杂乱情绪。
动作:“手巾掩口啼”-不欲人知,其痛何如,包括勉作女红,万般哀愁,无人倾诉。“举手拍马鞍”-伤心至极不由自主的动作……由学生感悟分析。
5、设疑:太守迎娶的豪华排场与塑造刘兰芝形象有何作用?(学生了解反衬手法的运用)
明确:①显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
②形成太守家的喜和刘、焦的悲对照,强化悲剧性;
③反衬兰芝的痛苦、孤独和凄凉
归纳总结:刘兰芝——勤劳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很有教养,这不光表现在她会弹箜篌、诵诗书,而且也表现在她对焦母谦逊有礼、不卑不亢的态度上;善良和友爱,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对仲卿爱情专一,惜别时留下箱笼,分手时蒲苇为喻直至发出“黄泉下相见”的铮铮誓约,表现了她的倔强、坚贞、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等可贵品格;她遇事有主见,不同意仲卿“复来还”的幻想,慨然允诺太守家的求婚,这都表明了她对封建势力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透彻的了解。
6、另一位主人公焦仲卿,由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最后汇总意见归纳。
仲卿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己又在太守府里作吏,虽然职阶卑微,但在严格的门阀社会里已经具有被“品”的资格,所以他母亲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将来还要凭借靠山飞黄腾达。很显然,他是笼子里长大的金丝鸟,养成了拘谨懦弱的个性,一个比较善良的白面书生。作者基本上肯定他的斗争,但描写时却又紧紧地扣住了他的特点──人物经历和性格上的特点。仲卿是深爱妻子的,当他知道母亲要驱逐兰芝的时候,先是婉“启”,继是“跪告”,等到母亲“槌床便大怒”,他就“默无声”的退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里,对着兰芝“哽咽不能语”,说什么“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一面劝兰芝低声下气,暂回娘家,约定将来再去接她,但他其实只有一点幻想的期待,并无什么实际办法。兰芝被逼将嫁,他声言要独个儿自杀,甚至还把这个计划去告诉自己的母亲;兰芝死后,以他爱兰芝之深,终于以身殉情,作者写他在“庭树下”“徘徊”了一阵,然后上吊,活活地画出了这个怯弱的书生的性格和面貌。
引导关于诗歌末尾两人殉情行为不同的探讨:
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决绝。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的。
归纳:焦仲卿——忠于爱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但是却不敢直接反抗破坏他爱情和幸福的母亲,违心地送走兰芝,但他又深爱着兰芝,所以寄希望于“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当团圆之梦破灭之后,敢于违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挂东南枝”,跟兰芝一样,是充满了叛逆精神的。
7、焦母:专横无理;
刘兄:见利忘义、趋炎附势
——封建家长制的代表,封建礼教的化身。
(注意引导:这首叙事长诗震撼我们心灵的,并不是作者对该事件的任何理性认识的结论,而是一个简单、普通但也更伟大、更普遍的东西,即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正是在焦仲卿夫妻的死亡里,我们感到了灵魂的震动,小序中的“时人伤之”的话便体现了作者记叙这件悲剧故事的原初动机。这种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恰恰是对于文学艺术最为重要的东西。人类历史绵延无穷,社会思想波涛起伏,理性思想不断变化,生活知识有广有狭,生活方式代代不同,但人对自我生命的关怀则应是始终如一的。没有对人类生命的这种伟大的关系,再先进、再伟大的理性信条都会枯黄、萎落、凋谢、腐烂。而有了这种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一切理性的限制都会在灵魂的大震动里簌簌剥落,而露出人的生命活力的本体的光辉来。正是因为如此,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曹雪芹、鲁迅这些过去时代的伟大作家的作品才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带着自身的不同局限,大踏步地跨进了当代的世界,跨进了我们当代人的心灵,并以不同的形式为我们所理解、所同情、所接受。而一些在当代理性信条上建立起来的作品,却有可能迅速地从我们的心灵中退回去,退到我们的心灵看不见的历史的阴影里去。
《孔雀东南飞》是在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中产生的,因此,它能够走进我们当代人的心灵。 也就是说,《孔雀东南飞》的主题首先是一个人生的主题,是人的生与死的主题,是人的命运的主题。作者在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中,记录了、再造了焦仲卿夫妻的悲剧故事。这,就是一切。当这个悲剧故事被再造成功之后,当它可以在中国的历史上穿行的时候,它的各种信息也就可以向人们传递了。不论作者在当时是怎样具体看待这个故事的,不论焦仲卿夫妻本身的思想高度如何,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可能以自我的理性标准重建它的主题意义。)
达标检测
探讨诗歌的主题
反思总结
1.知识建构
2.能力提高
3.课堂体验
课后练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2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课前预习任务检测,课中学习任务一,课中学习任务二,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2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温悲剧,导入解题,检查预习,整体把握,质疑探讨,研读课文,分析形象,把握主题,深入体会,个性解读,拓展延伸,提升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2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下九 六合 鸡鸣,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 留待作遗施,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意动用法 戒之慎勿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