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大同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1节。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 下列关于草履虫与白细胞生活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草履虫生活的环境是内环境
B. 白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淋巴液
C. 草履虫不能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所需的物质
D. 白细胞能直接将代谢废物排放到外界环境中
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细胞都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 血浆蛋白、胰岛素和乙酰胆碱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 内环境单位体积溶液中的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高
D.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消化、泌尿、呼吸和循环等系统参与
3. 在长跑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挥汗如雨,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于大量消耗葡萄糖,血糖浓度会大幅度降低
B. 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
C. 骨骼肌收缩产热增多会导致体温明显上升
D. 大量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和尿量减少
4.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脊髓不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组成部分
B. 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C.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入神经
D. 神经元的数量多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
5. 某养猪场给猪投放饲料的同时播放音乐,提高了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猪进食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加强
B. 猪进食过程中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
C. 当单独播放音乐,猪也分泌唾液,则音乐转化为条件刺激
D. 音乐与唾液分泌形成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6. 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氧化氮(NO)主要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合成,存在于神经元等细胞中,是一种可向突触前膜逆向传递信息的气体分子,其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O和谷氨酸在突触间隙中均以扩散方式转运
B. 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过程受NO的负反馈调节谷氨酸
C. 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Na+通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
D. L-精氨酸作为神经递质也参与突触间信息的传递
7. 科学家常以动物为实验材料研究激素的分泌与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沃泰默切除了通向狗小肠的神经,再向小肠注入稀盐酸,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他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反射
B. 班廷和贝斯特将从结扎胰管的狗身上制成的胰腺提取液注入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体内,可使病狗的血糖恢复正常
C. 公鸡被摘除睾丸后雄性性特征明显消失,将睾丸重新移植回去,公鸡的特征又会逐步恢复,此实验仅运用了“加法原理”
D. 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生殖器官萎缩,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8. 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其中神经垂体不分泌激素,下丘脑分泌的某些激素可以储存在神经垂体中,由神经垂体释放,腺垂体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的调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垂体门脉血管中的激素定向运输至腺垂体
B. 激素A可能是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 下丘脑对神经垂体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
D. 神经垂体激素不存在负反馈调节,而腺垂体激素则有﹒
9. 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短时记忆可能与大脑皮层下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B. 情绪是人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C. 阿尔茨海默病是由于患者脑内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造成的
D. 某患者听觉正常,但是听不懂别人的话,可能是大脑左半球的S区病变
10. 课间,甲同学没有尿意,乙同学有尿意,乙邀约甲陪同其去上厕所,二人都去厕所排了一次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产生尿意表明兴奋最终传导至脊髓的神经中枢
B. 大脑皮层控制排尿过程说明自主神经系统是完全自主的
C. 甲同学的排尿过程存在分级调节,乙同学的排尿过程不存在分级调节
D. 尿液刺激尿道的感受器,进一步加强排尿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
11. 如图为人体钾代谢途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Na+—K+泵向细胞内转运K+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 人体主要靠抗利尿激素调节Na+和K+等无机盐离子的平衡
C. 尿毒症患者排钾功能出现障碍,容易出现高血钾症
D. 血清中钾含量过低会影响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的大小
12. 若病原体侵入到细胞内部,机体需要依靠细胞免疫过程来“作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靶细胞膜某些分子发生的变化
B. 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往往只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C. 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形成记忆T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
D记忆细胞若没有机会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它们都会一直存活
13. 人体内的免疫功能异常会引发免疫失调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过敏反应时,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体内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
B. 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有关
C. 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不与他人共用牙刷是预防该病的措施之一
D. 应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受者白细胞对移植器官细胞上HLA的攻击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滴入酸或碱需要使用相同的滴管
B. 需要检测自来水和肝匀浆的起始pH
C. 实验过程中,肝匀浆的pH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不明显
D. 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滴加物质的种类
15. 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B的结构包含神经节,属于传入神经
B. 甲表示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乙表示大脑皮层
C. 若M受损,刺激A处,则个体既不会缩手,也不感到疼痛
D. 若D受损,刺激A处,则个体不会缩手,但会感到疼痛
16. 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为抑制性递质。如图表示某毒品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对神经冲动传递的影响示意图(箭头粗表示转运速率快)和5-羟色胺的作用机制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通过多巴胺转运体回收的多巴胺可以在突触前膜内重新包装形成突触小泡
B. 突触小体接收到兴奋信号后钙离子内流,通过胞吐释放5-羟色胺到突触间隙
C. 该毒品减少了突触前膜上多巴胺转运体的数量,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增多
D. 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Cl-内流,导致突触后膜难以产生动作电位
17. 如图表示胰岛素与肝脏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产生的一系列信号变化及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会出现胰岛素含量高而血糖浓度较低情况
B. 人体内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过程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的参与
C.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其效应包括增加肝细胞膜上GLUT4蛋白的数量
D. 若①②③过程的效应均能降低细胞内葡萄糖含量,则②可表示转化成为肝糖原
18. 为了检测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实验能够证明生长素发生了极性运输
B. 一段时间后胚芽鞘乙可能向右弯曲生长
C. 给予胚芽鞘甲单侧光照,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
D. 给予胚芽鞘乙单侧光照,影响其弯曲生长的方向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 图1表示检测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实验装置,图2为该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过程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测量的电位与图2中点对应__________(填字母),主要是由___________离子的跨膜运输形成的,其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
(2)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神经细胞受到一定刺激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离子通道迅速打开,使刺激部位发生电位逆转,与相邻区域产生局部电流,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____,这与兴奋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_的。并非任何刺激都能触发神经细胞发生动作电位,把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的最小值称为阈电位,若某神经细胞的阈电位为-65mV,则该细胞相较于与图1所示神经纤维更__________(填“易”或“难”)兴奋。
(3)若将两电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表面,两电极之间连接一电流表,若在两电极中点位置给予一个可产生动作电位的刺激,电流表指针_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偏转,理由是___________。
20. 某甲状腺癌男性患者,手术切除了甲状腺。医生要求他常年服用一定量的药物“优甲乐”。手术一年后检测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基酸T3和游离甲状腺素T4)的含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状腺激素功能是________(答出2点即可)。以上各项指标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从激素调节的特点分析,原因是_________。
(2)该患者检测指标中偏离正常值是_________激素的含量值,为了让该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理论上分析其服用的“优甲乐”药量应该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
(3)现有甲乙丙三人甲状腺均正常,甲为健康人,乙和丙的甲状腺激素都低于正常值,医生分别给甲乙丙三人注射适量的TRH,测定注射前和注射后的TSH浓度,结果如下,据此可以推测乙体内甲状腺激素低是由于_________出现病变,丙体内甲状腺激素低是由于__________出现病变。
21. 2023年10月2日,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德鲁·魏斯曼(Drew Weissman)两人因对mRNA疫苗的贡献而获得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现对于快速开发出有效的mRNA疫苗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至关重要。利用mRNA制作的新冠疫苗使用脂质纳米粒(一种脂滴)将mRNA送入细胞。这种mRNA含有病毒用来编码刺突蛋白(S蛋白,新冠病毒用来进入细胞的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的免疫活性物质有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S蛋白能够与人体免疫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对外来的抗原进行摄取和加工处理的细胞统称为____________。
(2)新冠病毒初次进入人体,在引发___________(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过程中,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___分泌抗体与病毒结合。
(3)注射的mRNA疫苗进入人体后,在细胞内释放出其中的mRNA,mRNA可以翻译合成___________,当注射了mRNA疫苗的人体再次接触新冠病毒时,体内的___________可以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效应,最终消灭外来病毒。
22. 生长素是在研究植物向光性过程中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科学家们设计了许多非常巧妙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用琼脂片隔开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云母片隔开的胚芽鞘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长。鲍森·詹森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
(2)拜尔的实验是在黑暗中进行的,其目的是___________。通过拜尔的实验,可以推测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分为a、b、c三组,进行了相关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侧芽增加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此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__________。若改变c组外施生长素的浓度,侧芽增加的长度也可能为3.4mm,原因是__________。
23. 人眼长时间暴露于蓝光中会造成光化学损伤,引发干眼症、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疾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位于视网膜最内层,长时间蓝光暴露易引起RGC细胞凋亡造成视网膜损伤。图1表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参与的视觉形成过程。细胞内miR-22-3P(一种微小RNA)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作用。miR-22-3P通过影响大鼠视网膜组织内PTEN/Akt/Nrf2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已有研究表明,PTEN可以使细胞停止分裂并进入程序性死亡,Nrf2和活化Akt蛋白(AKT转化为P-Akt)会促进细胞增殖并避免凋亡。研究人员选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蓝光暴露组,检测两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内miR-22-3P(图2),PTEN、Nrf2、Akt及p-Akt蛋白(图3)的表达情况以研究miR-22-3P的作用机理。回答下列问题:
(1)感光细胞接收的光量与瞳孔的开放程度有关,自主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____神经兴奋导致瞳孔缩小。感光细胞兴奋形成动作电位,此时膜内为______________电位。
(2)双极细胞向神经节细胞传递兴奋的过程中,双极细胞释放_________作用于神经节细胞上的__________,最终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此过程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结合图3结果分析,蓝光暴露使p-Akt/Akt蛋白表达比值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据图2和图3实验结果推测,蓝光暴露引起RGC细胞凋亡造成视网膜损伤的分子机理是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1节。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题答案】
【答案】AD
【15题答案】
【答案】BC
【16题答案】
【答案】ABD
【17题答案】
【答案】BCD
【18题答案】
【答案】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题答案】
【答案】(1) ①. a ②. 钾(K+) ③. 协助扩散
(2) ①. 钠(Na+) ②. 由未兴奋区(域)向兴奋区(域) ③. 相反 ④. 易
(3) ①. 不发生 ②. 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并且传导速度相同,会同时到达两侧的电极,不产生电位差
【20题答案】
【答案】20. ①.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②.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21. ①. 促甲状腺 ②. 减少 ③. 减少优甲乐(甲状腺激素)浓度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减少对TRH和TSH分泌的抑制作用,使其含量升高至正常范围
22. ①. 下丘脑 ②. 垂体
【21题答案】
【答案】(1) ①. 抗体、溶菌酶和细胞因子 ②. 受体 ③. 抗原呈递细胞(APC)
(2) ①. 体液免疫 ②. 浆细胞
(3) ①. S蛋白 ②. 记忆B细胞
【22题答案】
【答案】(1) ①. 单侧光使尖端的生长素横向运输而分布不均,背光侧生长素多并通过琼脂块向下传递,使尖端下面一段背光侧生长的快 ②. 不能 ③.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2) ①. 排除光照对生长素在尖端的分布产生的影响 ②.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或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3) ①. 探究顶端优势的产生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关系(或侧芽增长与顶芽产生生长素的关系) ②. 当改变后的外施的生长素浓度与原保留顶芽产生的浓度一致时(或作用效果一样时),其对侧芽的抑制作用相同,使侧芽增加的长度为3.4mm
【23题答案】
【答案】(1) ①. 副交感 ②. 正
(2) ①. 神经递质 ②. 特异性受体 ③. 不属于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促甲状腺激素
0.021
成人:0.27-4.2
mlU/L
孕早期:0.05-5.17
孕中期:0.39-5.22.
孕晚期:0.6-6.84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5.36
成人:3.1-6.8
pml/A
孕早期:3.8-6.0
孕中期:3.2-5.5
孕晚期:3.1-5.0
游离甲状腺素
21.33
成人:12-22
pml/l
孕早期:12.1-19.6
孕中期:9.6-17.0
孕晚期:8.4-15.6
组别
侧芽增加的长度(mm)
a.保留顶芽
3.4
b.去除顶芽
16
c.去除顶芽,外施生长素
1.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范围,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氧化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pdf,共8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检测试题pdf,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