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关于人体中糖原、糖原合成酶和脂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糖原和脂肪都可分解供能
B. 糖原合成酶能将脂肪合成为糖原
C. 三者都含有的大量元素是C、H、O、N
D. 三者彻底水解产物都是CO2和H2O
【答案】A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组成元素是C、H、O。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3、糖原合成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
【详解】A、糖原是多糖的一种,主要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可以通过糖解作用等过程分解为葡萄糖,进而通过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而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进入血液,脂肪酸被其他组织细胞利用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A正确;
B、酶具有专一性,糖原合成酶无法将脂肪合成为糖原,B错误;
C、糖原、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糖原合成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水是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不是水解产物,D错误。
故选A。
2. 图中①~⑥表示人体细胞的不同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代表的细胞器的膜与③不能直接交换
B. ②⑤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都能精确地平均分配
C. ⑥形成的囊泡都沿着细胞骨架运输到细胞质膜
D. 核仁与④中RNA的合成、加工以及④的形成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代表内质网,②代表中心体,③代表细胞膜,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线粒体,⑥代表高尔基体。
【详解】A、①是内质网,③是细胞膜,内质网可以与细胞膜直接相连,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
B、②是中心体,⑤是线粒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能精确地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而线粒体是随机分配的,B错误;
C、⑥是高尔基体,加工成熟的蛋白质可通过形成的囊泡沿着细胞骨架运输到细胞质膜成为分泌蛋白,也会运输到溶酶体形成水解酶,C错误;
D、核仁与④(核糖体)中rRNA的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叙述,合理的是( )
A. 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把扦插枝条全部浸泡在溶液中
B. 检测还原糖时,向2mL甘蔗汁中加入1mL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2min
C.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时,用镊子撕取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D. 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时,将气体通入添加浓硫酸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时,用镊子撕取菠菜叶的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细胞。
【详解】A、 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扦插枝条的处理有两种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如果是用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如果是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沾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A错误;
B、 检测还原糖时,向2mL甘蔗汁中加入1mL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2min,若甘蔗汁中含有还原糖,则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若没有,则无颜色变化,B正确;
C、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时,用镊子撕取菠菜叶的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细胞,表皮细胞无叶绿体,C错误;
D、 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时,可将气体通入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不添加浓硫酸,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
故选B。
4.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施莱登和施旺创建了细胞学说,并指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 罗伯特森发现细胞质膜“暗—明—暗”三条带,并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C. 沃森和克里克使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 斯塔尔等人借助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主要创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流动镶嵌模型是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详解】A、 施莱登和施旺创建了细胞学说,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由魏尔肖提出的,A错误;
B、 罗伯特森发现细胞质膜“暗 - 明 - 暗”三条带,提出的是蛋白质 - 脂质 - 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是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B错误;
C、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采用的是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而不是“假说 - 演绎法”,C错误;
D、 斯塔尔等人借助密度梯度离心等技术,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D正确。
故选D。
5. 图示酶促反应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与底物结合时构象发生变化,产物与酶脱离后酶构象恢复
B. 酶是具有专一性的生物大分子,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生化反应
C. 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后,ATP通过磷酰基转移为反应提供活化能
D. 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咀嚼后服用有助于酶充分与底物结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A、据图可知,酶与底物结合时构象发生变化,酶促反应结束后,酶的结构恢复到原状,A正确;
B、酶是具有专一性的生物大分子,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生化反应,B错误;
C、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后,不需要ATP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C错误;
D、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消化酶的化学本质大多是蛋白质,咀嚼后服用,酶会被分解,所以不利于酶充分与底物结合,D错误。
故选A。
6. 有关“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滴加KNO3溶液时不能在载物台上操作,以防止KNO3溶液污染载物台和镜头
B.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因此可以只用低倍镜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C. 撕取的表皮如果稍带叶肉细胞应重新撕取,因为显微镜只能观察单层细胞的标本
D. 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能使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迅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答案】B
【解析】
【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会增大;再用清水处理,会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细胞液浓度会减小。
【详解】A、滴加KNO3溶液时可以在载物台上操作,以方便观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A错误;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有中央大液泡,因此可以只用低倍镜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B正确;
C、用镊子撕取的表皮,若带有少量的叶肉细胞仍可用于实验,但应避免细胞间的重叠,C错误;
D、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浓度过高,会使洋葱鳞片叶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错误。
故选B。
7. 洋葱根尖分生区可用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解离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中联会的染色体相互分离开来
B. 苯酚品红溶液或甲紫溶液都是酸性染料,可以把染色体染成红色
C. 将染色后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央,可以用吸水纸吸去浮色
D. 高倍镜下观察到分生区细胞都呈正方形,细胞中有少量的溶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 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而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联会现象,A错误;
B、苯酚品红溶液或甲紫溶液都是碱性染料,可以把染色体染成深色,不是酸性染料,B错误;
C、 将染色后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央,用吸水纸吸去染色液留下的浮色,C正确;
D、 高倍镜下观察到分生区细胞都呈正方形,溶酶体是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一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及发现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断,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B. 艾弗里利用“减法原理”,通过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并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D. 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每条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加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减法原理是与常态相比,人为的去除某种影响因素。
【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只是表明了S型细菌中有某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他并没有指出这种转化因子就是DNA,A错误;
B、艾弗里是在体外进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而不是在小鼠体内进行的,并且他通过化学分离提纯技术,利用“减法原理”分别去除各种物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同时由于噬菌体的DNA进入大肠杆菌后能指导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也能证明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但在DNA分子中,是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互补配对,而不是每条链中相邻的碱基,D错误。
故选C。
9. 原核生物环状DNA的复制有多种类型,图示θ型复制过程。DNA聚合酶Ⅰ从片段1的5′端移除RNA引物,然后将脱氧核苷酸逐个添加到片段2的3′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双链解旋时氢键断裂,该过程不消耗能量
B. 该DNA分子在复制前后的端粒数量分别为2个、4个
C. 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分别由5′→3′和3′→5′的方向延伸
D. DNA聚合酶Ⅰ既能催化DNA子链延伸,又有核酸外切酶的活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复制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模板、原料、能量等。
【详解】A、 DNA双链解旋时氢键断裂,该过程需要解旋酶的作用,解旋酶水解ATP获取能量用于解开氢键,所以该过程消耗能量,A错误;
B、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结构,原核生物的环状DNA没有端粒结构,B错误;
C、 DNA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都是由5'到3',C错误;
D、 根据题意“DNA聚合酶Ⅰ从片段1的5'端移除RNA引物,然后将脱氧核苷酸逐个添加到片段2的3'端”,可知DNA聚合酶Ⅰ既能催化DNA子链延伸(添加脱氧核苷酸),又有核酸外切酶的活性(移除RNA引物),D正确。
10.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发现“micr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的两位科学家。图1、2分别表示中心法则和micrRNA的作用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都能发生①②③过程,不能发生④⑤过程
B. 图1中⑤过程涉及5种碱基和5种碱基配对方式
C. micrRNA与mRNA结合可能抑制③过程或使mRNA降解
D. 减少micrRNA在体内产生能促进基因表达而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②③过程分别为DNA复制、转录、翻译,④是RNA的自我复制,⑤是逆转录。
【详解】A、 ①②③过程分别为DNA复制、转录、翻译,不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DNA复制,如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①过程,④⑤过程为RNA的复制和逆转录,正常细胞中一般不发生,但被RNA病毒侵染时可能会发生,A错误;
B、 ⑤过程为逆转录,涉及到5种碱基(A、U、C、G、T),碱基配对方式为A - T、U - A、C - G、G - C共4种,B错误;
C、 由图2可知,micrRNA与mRNA结合后,可能抑制③翻译过程或者使mRNA降解,C正确;
D、减少micrRNA在体内产生能抑制基因表达,因为它可通过抑制翻译或使mRNA降解来调控基因表达,不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D错误。
故选C。
11. 基因型为BbVv的雌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分别为BV∶Bv∶bV∶bv=42∶8∶8∶42、BV∶bv=1∶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B、b和V、v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基因型为BbVv的雌雄果蝇杂交,精卵的结合方式有8种
C. 基因型为BbVv的雌果蝇测交后代的不同性状的比例为1∶1∶1∶1
D. 基因型为BbVv的雄果蝇产生BV和bv配子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互换而发生重组。
【详解】A、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BbVv的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分别为BV:bv=1: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BbVv的雌果蝇能产生4种配子,雄果蝇能产生2种配子,所以精卵的结合方式有8种,B正确;
C、基因型为BbVv的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为BV:Bv:bV:bv=42:8:8:42,与基因型为bbvv的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为bv,进行测交,后代的不同性状的比例为42:8:8:42,C错误;
D、基因型为BbVv的雄果蝇产生BV和bv配子过程中发生基因的分离,D错误。
故选B。
12. 图示下丘脑与垂体的功能状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的摄入量主要依赖于体液调节,该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
B. 激素甲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神经垂体细胞合成、加工和释放
C.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泌的醛固酮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结合
D.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参与的体温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
【答案】D
【解析】
【分析】下丘脑是体温调节、血糖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详解】A、 水的摄入量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而不是体液调节,A错误。
B、 激素甲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神经垂体细胞释放,但激素甲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加工的,B错误;
C、 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而不是“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皮质轴”分泌的,其受体位于细胞内,C错误;
D、 “下丘脑 - 垂体 - 甲状腺轴”参与的体温调节中,既有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等神经调节,又有甲状腺激素分泌等体液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D正确。
故选D。
13. 利用枪乌贼离体神经等材料进行实验,得到图示结果。甲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乙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c点膜外钠离子浓度大于膜内浓度
B. 甲图和乙图中动作电位分别向右、向左传导
C. 图乙中A点的兴奋传到突触前膜处经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
D. 图乙中③⑤之间Na+通过离子通道协助扩散,逐渐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甲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膜电位,由a到b再到c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Na+内流,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由c到d再到e表示恢复静息电位,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图乙横坐标为位置,纵坐标为膜电位,⑤处为静息电位,即将产生动作电位,由⑤到④再到③动作电位产生并逐渐达到最大值,Na+内流,由③到②再到①逐渐恢复静息电位,机制为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以及钠钾泵工作吸钾排钠。
【详解】A、图甲中的c点位于动作电位的峰值,钠离子内流,但是膜外钠离子浓度仍大于膜内浓度,A正确;
B、由乙图⑤处方即将产生动作电位和①处恢复静息电位,可判断神经冲动沿轴突向右传导,B错误;
C、突触前膜处发生电位变化(电信号)后,引起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故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C正确;
D、图乙中③⑤之间为动作逐渐产生,机制为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为协助扩散,D正确。
故选B。
14.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群落交错区内会出现物种数目和种群密度增大的边缘效应
B. 群落演替就是群落的外貌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C. 采用样方法测定物种丰富度时,重点测定的是物种的个体数量
D. 地形的变化导致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这种镶嵌分布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有机体构成,但仍是一个具有一定成分和外貌比较一致的组合体。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群不是杂乱无章地散布,而是有序协调的生活在一起。
【详解】A、在两个或多个群落间的过渡区域(群落交错区)内往往会出现物种数目和一些物种的种群密度增大的趋势,这叫边缘效应,A正确;
B、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B错误;
C、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是群落的一个特征,采用样方法测定物种丰富度时,重点测定的是物种种类而非物种的个体数量,C错误;
D、地形的变化导致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种群,这种镶嵌分布是群落的水平结构,D错误。
故选A。
15. 人类基因D编码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d基因不编码蛋白质)。基因型DD或Dd为Rh阳性(Rh+),基因型dd为Rh阴性(Rh-)。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D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的人接受Rh+人的血液后,才会产生该抗体。当Rh-的母亲怀有Rh+的胎儿时,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母体产生抗RhD的抗体,如果此抗体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会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溶血。一位孕妇(初次怀孕)及其丈夫的基因型分别是dd、DD.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RhD抗体、RhD蛋白(或红细胞)都可能透过胎盘
B. 该孕妇、丈夫和胎儿分别为Rh-、Rh+、Rh+
C. 该孕妇和胎儿的RhD不相容,一定会发生新生儿溶血
D. 该孕妇分娩后很短时间内接受RhD蛋白抗体注射可预防二胎Rh溶血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题意可知:第一胎一般无临床症状,是因为第一胎胎儿红细胞或RhD蛋白进入母体是少量的,并且大多数是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期进入母体的,此时母体产生的抗体较少,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系统的就更少了,所以不易发生新生儿溶血;但当这位母亲第二次怀孕时,胎儿的红细胞或RhD蛋白再次进入母体,引起二次免疫,母体会产生更多的RhD抗体,此时的抗体也更容易进入胎儿循环系统,也就更容易导致新生儿溶血。
【详解】A、在妊娠末期或分娩时母体产生抗RhD的抗体能进入胎儿循环系统,说明RhD抗体能透过胎盘,同时胎儿红细胞表面的RhD蛋白(或红细胞)也可能透过胎盘进入母体,从而使母体产生抗体,A正确;
B、孕妇基因型为dd,为Rh-,丈夫基因型为DD,为Rh+,胎儿基因型为Dd,为Rh+,B正确;
C、虽然孕妇和胎儿的RhD不相容,但初次怀孕时,母体还未产生抗RhD的抗体,所以不一定会发生新生儿溶血,C错误;
D、该孕妇分娩后很短时间内接受RhD蛋白抗体注射,这样可以使母体中的RhD抗原被抗体结合,避免母体产生抗RhD的抗体,从而可预防二胎Rh溶血,D正确。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每题3分,共计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6. 水淹胁迫实验发现,玉米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乙醇和乳酸。乙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是植物细胞中无氧呼吸的关键酶,其催化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已知1ml葡萄糖分解成酒精或乳酸,总放能分别约为225.94kJ、196.65kJ。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氧呼吸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ATP
B.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有热能释放,两种途径释放热能值相同
C. 因为没有O2参与反应,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利用NADH
D. 玉米体细胞有ADH基因和LDH基因,其选择性表达可提供生存优势
【答案】BC
【解析】
【分析】无氧呼吸全过程:
(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
(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
【详解】A、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未释放的能量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A正确;
B、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热能释放;分析题意可知,1ml葡萄糖分解成酒精或乳酸,总放能分别约为225.94kJ、196.65kJ,由此可知无氧呼吸的两种途径释放热能的值不相同,B错误;
C、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中NADH促进丙酮酸还原成酒精或乳酸,C错误;
D、玉米体细胞有ADH基因和LDH基因,其选择性表达产生不同的酶,使细胞进行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可为其提供生存优势,D正确。
故选BC。
17. 纳米脂质颗粒(LNP)递送mRNA疫苗,在树突状细胞中合成、呈递抗原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HC-Ⅰ类肽和MHC-Ⅱ类肽分别负责呈递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B. 用LNP递送mRNA疫苗,可防止mRNA在内环境中被RNA酶降解
C. MHC-Ⅰ类肽和MHC-Ⅱ类肽是细胞质膜上的糖被,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
D. MHC-Ⅰ类肽加工和转运需要蛋白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图示分析,纳米脂质颗粒(LNP)递送mRNA疫苗进入树突状细胞,在细胞内翻译形成抗原肽,抗原肽可以分别和MHC-Ⅰ类肽和MHC-Ⅱ类肽结合,然后分别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
【详解】A、据图所示,mRNA疫苗进入树突状细胞后,在细胞内翻译出抗原蛋白,其中一部分在细胞内与MHC-Ⅰ类肽结合,将抗原呈递给细胞毒性T细胞;另一部分离开树突状细胞,再与MHC-Ⅱ类肽结合,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即MHC-Ⅰ类肽和MHC-Ⅱ类肽分别负责呈递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A正确;
B、mRNA疫苗需要进入树突状细胞内才能翻译出抗原成分,用LNP递送mRNA疫苗,可防止mRNA在内环境中被RNA酶降解,B正确;
C、糖被是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的多糖分子,而MHC-Ⅰ类肽和MHC-Ⅱ类肽化学本质是多肽,C错误;
D、据图所示,MHC-Ⅰ类肽加工和转运需要蛋白酶体,此外抗原(蛋白质)的加工运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器参与,因此MHC-Ⅰ类肽加工和转运需要蛋白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参与,D正确。
故选ABD。
18. 某种肾上腺一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正常基因(B)含一个限制酶酶切位点,突变基因(b)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图1某家系Ⅲ1和Ⅲ2为同卵双生姐妹,图2为相关基因酶切后的电泳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LD致病基因的传递总是和性别相关联
B. II3为ALD患者,基因型为XbXb
C. Ⅲ1和Ⅲ2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D. b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的DNA片段中
【答案】B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LD是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则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种长度的DNA片段。所以结合图2可知,正常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310bp和118bp的两种DNA片段,而基因突变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93bp和118bp的三种DNA片段,这说明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长度为310(217+93)bp的DNA片段中。
【详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总是和性别相关联,A正确;
B、Ⅱ3为ALD患者,其父亲正常,则其基因型为XBXb,B错误;
C、Ⅲ1和Ⅲ2为同卵双生姐妹,她们可能都是杂合子,但只有Ⅲ1患病,Ⅲ1与该病有关的多数细胞含B基因的X染色体固缩失活,固缩的染色体无法解旋转录,X染色体上的相关基因甲基化、组蛋白氨基酸去乙酰化或甲基化,Ⅲ1也可能是因为基因突变患病,C错误。
D、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2种长度的DNA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则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种长度的DNA片段,结合图2电泳结果310=217+93可知,正常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310bp和118bp的两种DNA片段,而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93bp和118bp的三种DNA片段,故b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310bp的DNA片段中,D正确。
故选BC。
19. 脱落酸(ABA)在植物适应逆境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某课题组选用强抗旱性油菜品种青杂4号、浙油杂1号和弱抗旱性油菜品种新游25、农家自用22号,研究干旱胁迫下不同油菜品种的响应机制,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本实验用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油菜品种
B. ABA与气孔保卫细胞的受体结合后,使得保卫细胞失水导致气孔关闭
C. 在干旱胁迫下,强抗旱性油菜品种比弱抗旱性油菜品种ABA含量更高
D. 油菜从开花到种子成熟,起决定作用的是ABA和IAA等激素的绝对含量
【答案】ACD
【解析】
【分析】ABA(脱落酸)和IAA(吲哚乙酸,即生长素)都是植物激素,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ABA的作用:调节种子休眠与萌发;抑制生长;促进落花落果; 参与植物应对外界环境胁迫;调控根系生长:ABA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形态建成,特别是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2、IAA的作用: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促进维管束分化;促进根的伸长;维持顶端优势;促进果实或种子的发育。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验用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实验中设置了不同的油菜品种,所以自变量是不同油菜品种及是否使用PEG溶液,A错误;
B、ABA与气孔保卫细胞的受体结合后,会使保卫细胞失水从而导致气孔关闭,这是ABA在植物应对干旱时的一种作用机制,B正确;
C、根据实验结果图,在干旱胁迫下,强抗旱性油菜品种(青杂4号、浙油杂1号)的ABA含量比弱抗旱性油菜品种(新游25、农家自用22号)更低,C错误;
D、油菜从开花到种子成熟,起决定作用的不是ABA和IAA等激素的绝对含量,而是激素的相对含量,D错误。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20. 小球藻是单细胞真核生物,图1为小球藻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H2O光解产生电子、______,电子的最终受体是______。叶绿体中ATP合成的直接驱动力是______。
(2)Rubisc催化CO2和C5反应生成______。Rubisc也能催化O2和C5反应,植物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并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因此,某一光照强度下,小球藻达到光补偿点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______。
(3)小球藻线粒体中O2被利用的场所是______,其从产生到被有氧呼吸利用至少穿过__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4)纸层析实验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______(填写名称)。图2所示的色素______为叶绿素(用图中字母表示)。
(5)在一定条件下,测定样液中小球藻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建立叶绿素含量与小球藻密度的相关曲线,用于估算水体中小球藻密度。请完成下表:
【答案】(1) ①. O2和H+ ②. NADP+ ③. H+的电化学势梯度
(2) ①. C3 ②. 细胞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
(3) ①. (线粒体)内膜 ②. 5
(4) ①. 胡萝卜素 ②. B、C
(5) ①. 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②. 无水乙醇 ③. 665和649
【解析】
【分析】分析图1:运输到类囊体膜外侧的H+可与水光解产生的电子、NADP+结合形成NADPH;H+还能通过转运蛋白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回到类囊体腔内。水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腔内,该过程产生大量的H+,H+顺浓度梯度被ATP合成酶由类囊体膜内侧运输到类囊体膜外侧,该过程进行的同时驱动ATP合成酶催化ATP的合成。
【小问1详解】
H2O光解产生电子、O2和H+,电子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后传递给NADP+,得到两个电子和一个氢离子形成NADPH。因此电子的最终受体是NADP+。H+通过ATP合成酶从类囊体膜内侧运至膜外侧,这一过程发生的能量转化是H+的(电化学)势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所以叶绿体中ATP合成的直接驱动力是H+的电化学势梯度。
【小问2详解】
Rubisc是催化C5与CO2反应形成C3的酶,而C5与CO2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光补偿点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这意味着植物在此时既不积累也不消耗有机物,净光合作用强度为零。Rubisc也能催化O2和C5反应,植物细胞依赖光照,吸收O2并释放CO2的过程称为光呼吸。因此,某一光照强度下,小球藻达到光补偿点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光呼吸速率。
【小问3详解】
小球藻线粒体中O2被利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叶绿体产生的O2是在类囊体薄膜,所以它的路径是:穿过类囊体膜一层,穿过叶绿体膜两层、再进入线粒体被利用穿过两层膜,一共是5层磷脂双分子层。
【小问4详解】
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胡萝卜素。这是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因此扩散速度最快。分析图2波长短的是蓝紫光,波长长的是红光,A只在蓝紫光区域有吸收峰值,因而A是类胡梦卜素,B和C在红光和蓝紫光区域都有吸收峰值,且B在蓝紫光区域的吸收峰值更高,因而B是叶绿素b,C是叶绿素a。
【小问5详解】
①用血细胞计数板制片时,应该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待小球藻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②提取叶绿素时加入无水乙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从而将其提取出来。叶绿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或丙酮。通过加入无水乙醇,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被溶解,形成色素液,进而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和处理。
③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叶绿素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特性。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可见光区域有不同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5nm和649nm。通过测量这些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叶绿素的含量。
21. 二倍体芍药(2n=10)与四倍体芍药(4n=20)杂交获得性状优良的新品种,但育性较低。芍药的MADS2基因与花的外瓣和内瓣有关,图1为MADS2基因编码链部分碱基序列(数字对应的字母表示氨基酸)。图2和图3分别为二倍体芍药和新品种芍药减数分裂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芍药MADS2基因控制MADS2蛋白合成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引导进入内质网的信号肽序列,据此推断MADS2蛋白______(从“是”“不是”中选填)分泌蛋白。芍药外瓣和内瓣花型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MADS2基因转录的mRNA序列包括一个666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结合图1推断,MADS2基因编码______个氨基酸。绝大多数氨基酸都有多个密码子,这对生物体生存发展的意义是______。
(2)取芍药的______(从“雌蕊”“花药”“花粉”中选填)捣碎,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2小时,目的是______。然后冲洗2次,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______,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图2在分裂过程中的排序应为______。
(3)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新品种芍药的花粉母细胞中有______个染色体组。据图3分析,导致其雄配子育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有______。
A. 图①两条染色体残臂相接而成的“染色体桥”断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 图②中落后的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丢失,从而导致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少
C. 图③减Ⅱ后期有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未能分离,形成部分异常的花粉
D. 图④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不同步,导致传粉时有些花粉未成熟
(4)三倍体正常联会的染色体能正常分离,未联会的染色体随机分向细胞的某一极。研究表明,新品种芍药虽然育性低但并非完全不育,利用其有限的可育配子杂交是培育多倍体的重要途径,而有功能、能受精的配子只有两种,即含1个染色体组或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则理论上新品种芍药产生可育配子的概率是______。
【答案】(1) ①. 不是 ②.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③. 221 ④. 增加容错率
(2) ①. 花药 ②. 固定细胞 ③. 形态、数目和位置 ④. ⑤③①②④
(3)BCD (4)1/16
【解析】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减数第二次分裂:
①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
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芍药MADS2基因控制MADS2蛋白合成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引导进入内质网的信号肽序列,说明MADS2蛋白的合成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因此MADS2蛋白不是分泌蛋白;芍药外瓣和内瓣花型不同的根本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MADS2基因转录的mRNA序列包括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一共666个碱基,因此MADS2基因编码(666-3)/3=221个氨基酸,因为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绝大多数氨基酸都有多个密码子,这对生物体生存发展的意义是可以增加容错率;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若要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则需要将花药置于载玻片上捣碎,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2小时,目的是固定细胞;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所处的分裂时期时,通常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来做判断,故可知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位置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由图2可知,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⑤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是⑤③①②④;
【小问3详解】
题意显示,新品种是二倍体芍药与四倍体芍药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故新品种芍药的花粉母细胞中具有3个染色体组。据图3分析可知,导致其雄配子育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有:
A、图①两条染色体残臂相接而成的“染色体桥”断裂,这会使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或结构变异,A错误;
B、图②中落后的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丢失,从而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少,雄配子育性降低,B正确;
C、图③减Ⅱ后期有的子细胞的染色体相互靠近未能分离,最终形成三个雄配子,不是正常的生殖细胞,无法产生种子,使雄配子育性降低,C错误;
D、图④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不同步,导致授粉时有些花粉未成熟,影响花粉正常授精,从而导致雄配子育性降低,D正确。
故选BCD。
【小问4详解】
由题意可知,有功能、能受精的配子只有两种,即含1个染色体组或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即来自二倍体(2n=10)芍药的1个染色体组或来自四倍体芍药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符合条件,来自于二倍体芍药的5条染色体的全部到一极,这样产生的配子有一个染色组或2个染色体组是可育的,比例为2×1/2×1/2×1/2×1/2×1/2=1/16。因此理论上新品种芍药产生可育配子的概率是1/16。
22.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到6倍,而合并有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神经组织损伤更严重、梗死(TTC染色斑块)面积更大。肠促胰岛素是由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物质,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对糖尿病、脑卒中等有明显的疗效。请回答下列问题:
(1)肠促胰岛素主要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其中GIP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如果口服肠促胰岛素,其______(从“能”“不能”中选填)调节血糖浓度,原因是______。
(2)人脑的NTS神经元也能产生GLP-1,脑内GLP-1调节血糖代谢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_(从“交感”“副交感”中选填)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岛______细胞。
(3)将72只______的体重、月龄、性别等基本相同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Sham组)、模型组(Saline组,合并有糖尿病的脑缺血损伤大鼠)、DA3-CH干预组(DA3组)、利拉鲁肽干预组(Lir组),在相同环境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图1实验结果说明______。
(4)图2为蛋白质凝胶电泳后抗体杂交、显色后的条带。Actin(肌动蛋白)分子量为42kDa,在物种之间高度保守,可作为蛋白质表达水平的______。NEUN在人体正常神经细胞中稳定表达,可用来判断神经细胞是否存活。促存活的Bcl和促凋亡的Bax可调控细胞凋亡,据电泳结果可知,DA3-CH和利拉鲁肽都可以______(从“促进”“抑制”中选填)神经细胞凋亡。
(5)高血糖会使大量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腔内蓄积,引起内质网应激。实验发现DA3-CH和利拉鲁肽可以减弱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的内质网应激强度。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测DA3-CH和利拉鲁肽对干预组大鼠,发挥作用的机理是______。
【答案】(1) ①. 胞吐 ②. 不能 ③. 肠促胰岛素被消化,失去生物活性
(2) ①. 副交感 ②. B
(3) ①. 生长发育良好 ②. DA3-CH和利拉鲁肽可以减少梗死面积,DA3-CH的神经保护作用强于利拉鲁肽
(4) ①. 参照物 ②. 抑制
(5)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少细胞凋亡
【解析】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②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
【小问1详解】
GIP为大分子物质,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吐,肠促胰岛素是大分子物质,如果口服肠促胰岛素,肠促胰岛素被消化,失去生物活性,不能调节血糖浓度。
【小问2详解】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调节血糖代谢,由题意“肠促胰岛素是由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多肽类物质,可促进胰岛素分泌”可知,脑内GLP-1调节血糖代谢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岛B细胞。
【小问3详解】
大鼠的情况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故选取72只生长发育良好的体重、月龄、性别等基本相同的大鼠。由图1可知,与模型组(Saline组,合并有糖尿病的脑缺血损伤大鼠)相比,DA3-CH和利拉鲁肽组,TTC染色斑块明显减少,说明DA3-CH和利拉鲁肽可以减少梗死面积,DA3-CH的神经保护作用强于利拉鲁肽。
【小问4详解】
Actin(肌动蛋白)分子量为42kDa,在物种之间高度保守,可作为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参照物,与模型组相比,在Bcl组和Bax中,DA3-CH干预组(DA3组)、利拉鲁肽干预组(Lir组)条带明显增粗,这说明A3-CH和利拉鲁肽都可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小问5详解】
内质网应激是由于高血糖使大量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腔内蓄积引起的。而 DA3 - CH 和利拉鲁肽可以减弱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的内质网应激强度。推测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可能是:DA3 - CH 和利拉鲁肽能够减少未折叠蛋白或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腔内的蓄积,从而减弱内质网应激强度,减少细胞凋亡。
23. “跑道养鱼”是一种工厂化循环流水槽养殖系统,“跑道”前段是推水增氧装置,中段是流水养殖区,末段为除污装置。“跑道”外围设置池塘水质净化系统,建立稻—蟹综合养殖模式,放养滤食性鱼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稻田田埂上某种蜘蛛的种群密度时,最宜采用的取样方法是______。稻田中稗草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水稻的关系等,称为稗草的______。稻田放养河蟹可以促进水稻生长的原因有______。
(2)图1为“跑道养鱼”示意图,该养殖系统中藻类的作用是______。保持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补水和排水、______进行调控。
(3)图2为花白鲢养殖区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该图没有显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研究人员通过检测发现,成年鳙鱼体内15N含量更高,这体现的生态学原理是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氧化塘中的厌氧微生物可为水稻提供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B. 水稻收获后种群数量维持在K/2,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产量
C. 流水槽中的斑点叉尾鮰和草鱼间能量单向流动、信息双向传递
D. “跑道养鱼”系统引来游客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1) ①. 等距取样法 ②. 生态位 ③. 河蟹可以松动田泥,捕食杂草、害虫,排泄物肥田等
(2) ①. 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等元素、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吸收水体中CO2、为鱼虾提供天然饵料 ②. 水泵控制水的流量
(3) ①.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②. 生物富集
(4)AB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小问1详解】
因为稻田田境为狭长地带,所以用样方法调查稻田田境上某种蜘蛛的种群密度时,最宜采用等距取样法。稗草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水稻的关系等,称为稗草的生态位。稻田放养河蟹可以促进水稻生长的原因是河蟹可以松动田泥,捕食杂草、害虫,排泄物肥田等。
【小问2详解】
在“跑道养鱼”养殖系统中,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和磷等元素、进行光合作用产生O2吸收水体中CO2、为鱼虾提供天然饵料。保持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补水和排水、水泵控制水的流量进行调控。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2中展示的生物都是消费者,所以没有显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由于15N具有生物富集现象,即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¹N等有害物质越多,成年鳙鱼体内15N含量更高,这体现了生物富集原理。
【小问4详解】
A、 氧化塘中的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可为水稻提供生长所需的无机物,而非有机物,A错误;
B、 水稻是季节性作物,水稻收获后就被收割。错误;
C、 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的,而流水槽中的斑点叉尾鮰和草鱼间是分开的,无形成食物链(网)、也无信息传递,C错误;
D、 “跑道养鱼”系统引来游客观赏,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故选ABC。
24. 鹌鹑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现有栗羽、黄羽和白羽三个纯系品种。已知三种羽色与Z染色体上的基因B/b和Y/y有关,B/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有色基因B对白化基因b为显性,栗羽基因Y对黄羽基因y为显性。为探究羽色遗传的特点,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②亲本中黄羽雄性的基因型为______。实验③和实验______互为正反交实验,由实验结果出现栗羽雄性,可推测亲本中白羽雌性的基因型为______。
(2)研究人员从栗羽纯系中得到一种黑羽纯系突变体,杂交得到下表结果(表中F2均为雏鸟统计结果)。
分析F2实验结果,根据______(填写表型及比例),可推测黑羽性状的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______,可推测黑羽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F2羽色类型符合______(从“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中选填)的遗传特点。
(3)若控制黑羽性状的等位基因为H/h,H/h与Z染色体上的B/b和Y/y基因存在相互作用,栗羽纯系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则黑羽和不完全黑羽的出现是在______基因存在的条件下,h基因影响______基因功能的结果。黑羽雌性的基因型为______。
(4)若让纯合黑羽雄性与黄羽雌性杂交,F1相互交配,F2中产生黑羽的概率为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以黑羽雌性和白羽雄性杂交,可直接选择后代羽色为______的雏鸟饲养,作为蛋用鹌鹑。
【答案】(1) ①. ZByZBy ②. ④ ③. ZbYW
(2) ①. 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 ②. 每一(羽色)性状的雌雄比例相同 ③. 不完全显性
(3) ①. B ②. Y ③. hhZBYW
(4)3/16 (5)白羽
【解析】
【分析】鹌鹑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
【小问1详解】
已知三种羽色与Z染色体上的基因B/b和Y/y有关,B/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有色基因B对白化基因b为显性,栗羽基因Y对黄羽基因y为显性。且亲本栗羽、黄羽和白羽为三个纯系品种,则②中亲本栗羽♀的基因型为ZBYW,黄羽♂的基因型为ZByZBy。实验③是白羽♀×黄羽♂,与实验④黄羽♀×白羽♂,二者为正反交实验,实验③中黄羽♂基因型为ZByZBy,与白羽♀杂交,后代出现了栗羽♂,说明亲本白羽♀基因型为ZbYW,子代栗羽♂基因型为ZByZbY。
【小问2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亲本为纯合黑羽与栗羽进行正反交,子一代无论雌雄均为不完全黑羽,且子二代中无论雌雄均为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与性别无关,因此可判断黑羽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于子二代羽色分离比1∶2∶1是3∶1的变式,说明该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由于不完全显性导致杂合子表现为不完全黑羽。
【小问3详解】
由于B/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因此黑羽与不完全黑羽出现是在B基因存在的条件下,h基因影响Y基因功能的结果。已知栗羽纯系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则黑羽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即黑羽雌性的基因型为hhZBYW。
【小问4详解】
若让纯合黑羽雄性(hhZBYZBY)与黄羽雌性(HHZByW)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HhZBYZBy、HhZBYW,子二代表现黑羽(hhZBYZBY、hhZBYZBy、hhZBYW)概率为1/4×3/4=3/16。
【小问5详解】
以黑羽雌性(hhZBYW)和白羽雄性(hhZb-Zb-)杂交,子代基因型为hhZBYZb-(黑羽雄性)、bbZb-W(白羽雌性),因此可直接选择后代羽色为白羽的雏鸟进行培养,作为蛋用鹌鹑。实验目的
简要操作步骤
测定样液小球藻数量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后,待小球藻全部①______,开始计数
浓缩小球藻
取3mL藻液于无菌离心管中离心,去掉上清液
提取叶绿素
加入5mL②______重新悬浮藻饼,用锡箔纸包裹,4℃避光存放过夜
建立相关曲线
用分光光度计分别在波长③______(从“665和649”“446和470”中选填)nm下测定叶绿素吸光度值,计算叶绿素含量,绘制曲线
组别
①
②
③
④
P
栗羽♀×白羽♂
栗羽♀×黄羽♂
白羽♀×黄羽♂
黄羽♀×白羽♂
↓
↓
↓
↓
F1
白羽♀∶栗羽♂
黄羽♀∶栗羽♂
黄羽♀∶栗羽♂
白羽♀∶栗羽♂
1∶1
1∶1
1∶1
1∶1
组别
⑤
P
黑羽♀(♂)×栗羽♂(♀)
↓
F1
不完全黑羽♀♂
↓互交
F2
栗羽♀∶栗羽♂∶不完全黑羽♀∶不完全黑羽♂∶黑羽♀∶黑羽♂
1 ∶ 1∶ 2 ∶ 2 ∶ 1 ∶ 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docx、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