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科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江南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科学试题,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为了解滨江区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以及“美好教育”近视防控措施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D.收集事实与证据
2.元曲《天净沙·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B.都能自由活动
C.都能进行捕食活动D.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测液体温度
B.滴加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测硬币直径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米=2.8×1000=2800毫米
B.3.4千米=3.4×10000毫米=34000毫米
C.4.5升=4.5升×1000毫升=4500毫升
D.2.6厘米=2.6×0.01米=0.026米
5.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6.下列关于教室内的相关估测值,合理的是( )
A.教室的高度约为8m
B.罐装可乐的容积约为330mL
C.教室内最高气温约为60℃
D.普通初中生一只脚的面积约为100cm2
7.下列有关事实①胡克通过显微镜发现细胞;②施旺和施莱登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构成;③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按照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下列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
8.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疟疾是由单细胞生物疟原虫而引起的一种疾病。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细胞的某个结构,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入疟原虫细胞,使疟原虫细胞死亡。青蒿素破坏疟原虫细胞的结构应该是( )
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核
9.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他们选择两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左、右侧触角,另一只蚂蚁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
B.实验时应把剪掉触角的蚂蚁放在离蚂蚁窝较近的地方
C.若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
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10.近日浙江省江山市科研人员在景区发现一新种植物,命名为须女景天。其茎纤细,叶片扁平,花中的花药成红褐色。该植物应属于( )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D.被子植物
11.小滨制作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中的①是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选用平面镜对光
B.图乙是给洋葱叶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可用碘液或红墨水
C.若要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图丙中的镜头组合②和③
D.若要把图丁中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12.某科学兴趣小组前往动物园参观,①老虎、②蛇、③金鱼、④鹦鹉这四种动物在他们的参观路线(如图)中,它们的“出场”顺序依次是( )
A.③→①→④→②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D.①→②→③→④
13.如图的溪石斑鱼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以刮食附生于溪流岩石上的藻类为生,兼食某些昆虫及水栖幼虫。其在二歧分类表中的位置是( )
A.甲B.乙C.丙D.丁
14.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6℃,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60℃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那么,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它的示数为( )
A.90℃B.94℃C.96℃D.98℃
15.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小滨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测量结果”汇总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是( )
A.AB.BC.CD.D
16.小滨用量筒量取溶液,先仰视凹液面中央最低处,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小滨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大于9毫升B.小于9毫升C.等于9毫升D.无法确定
17.生物分类单位的等级与其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及种类数量的关系是( )
A.等级大,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少
B.等级小,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多
C.等级小,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少
D.等级大,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多
18.小滨对野外考察的下列四种植物分类,并制作二歧分类检索表如图所示。则植物P为( )
A.郁金香B.蕨菜C.黑松D.海带
19.伊犁鼠兔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如图甲)。它与雪兔、塔里木兔都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都属于兔形目,分类关系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雪兔和伊犁鼠兔是同一个属
B.塔里木兔和雪兔是同一个属
C.雪兔和伊犁鼠兔是同一个科
D.塔里木兔和伊犁鼠兔是同一个科
20.如图Ⅰ、Ⅱ、Ⅲ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格中符合如图逻辑关系的是( )
A.AB.BC.CD.D
二、填空题
21.小滨同学学习了长度测量做了下列两个实验: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图甲铅笔的长度是 cm。
用如图乙方法测得的硬币直径为 mm。
图甲 图乙
2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描写了大量的动物,比如:“岂其食鱼,必河之鲤”——鲤鱼;“我龟既厌,不我告犹”——龟;“鸿雁于飞,肃肃其羽”——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鹿。
(1)上述四种动物中,除 (填动物名称)外,其他三种动物的呼吸器官相同,均用肺进行呼吸;除 (填动物名称)外,其他三种动物生殖方式都是卵生。
(2)《诗经》中也描述了大量的植物,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和“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中提到的植物分属两大不同的植物类群,这两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松能够生长得高大挺拔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填细胞结构名称)
23.鱼类家族要举行趣味运动会。一大早,①鲫鱼、②鳄鱼、③章鱼、④娃娃鱼、⑤鲤鱼、⑥甲鱼、⑦鲈鱼纷纷赶来。运动会组委会在赛前对报名选手进行了严格的审查。上述动物中不具备参赛资格的是 (填序号),判断依据之一是它们不像鱼类那样终生用 呼吸。
24.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100mL(设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50mL的液体,对量筒而言,所装液体的液面将 0.5h,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0.5h。(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如图鸟类学名杜鹃鸟;映山红学名杜鹃。甲、乙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 (填“甲”或“乙”);图中细胞核以外,细胞膜以内的半透明胶状物质称为 。(填写结构名称)
(2)杜鹃花可以用作泡茶,茶水呈红色,使茶水变色的物质来自于 (填写字母);
(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填写结构名称)
26.下列分别是①藏羚羊、②家鸽、③蝗虫、④鲤鱼、⑤眼镜蛇、⑥青蛙、⑦蜗牛7种动物,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②适应飞翔的结构特点有 (写出一点即可)。
(2)③是一类农业害虫。下列关于③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B.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有骨骼
C.体表包着一层坚韧的外骨骼D.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3)将上述动物①②④⑤⑥分为一类,③⑦分为另一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27.洋葱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小滨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取用的是 (填“内表皮”或“外表皮”)。
(2)如图乙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
A.②③④①B.④③②①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3)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丙变为视野丁,请选择出正确操作步骤并排序(填序号) 。
①向上移动玻片②向下移动玻片③调节粗准焦螺旋④调节细准焦螺旋⑤转动转换器
(4)小滨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
A.装片没有压紧B.反光镜位置改变
C.转换器发生偏转D.光圈大小变化
三、实验探究题
28.学习完动、植物细胞结构后,七年级同学分组制作了动、植物细胞模型。
【方案讨论】制作要求:细胞重要结构齐全,位置、形状、大小比例适当。
【材料准备】不同颜色的轻黏土、塑料薄膜、线、透明保鲜袋、核桃、卡纸。
【制作模型】
(1)A组应使用 (填“卡纸”或“塑料薄膜”)围成一个封闭的轮廓,模拟细胞膜。B组的核桃模拟的是细胞核,其功能为 。
(2)【交流与讨论】由制作过程判断,制作植物细胞模型的小组是 (填“A组”或“B组”)。
(3)【评价反思】老师从材料的选取以及模型的准确性、美观性等角度评价了两个小组制作的模型,B组有一处明显不足之处,请指出并提出修改方案: 。
29.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提出的问题是各种污染物能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吗?
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
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实验设置如下表所示。(青蛙受精卵随机分组)
(1)实验①中,A应是 ;实验③中,B应是 ,原因是为了控制除环境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2)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3)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
(4)实验中选取100颗青蛙受精卵的目的是 。
30.利用多枚放大镜、光盘、平面镜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和放大镜A、B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针对“简易显微镜”的评价表如下。
甲 乙
(1)放大镜A相当于图乙中的 (填结构名称)。
(2)以下是小滨观察的4张临时装片的物像图片,发现A装片的观察效果不好,是制作装片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
(3)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放片后该进行如何操作获得较清晰物像 。
(4)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显微镜“指标一”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一”达到合格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 。
31.如图1所示,小滨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质量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步骤如下:
图1
图2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
B.记录水的体积V1
C.用细线拴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
D.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
E.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 (填步骤前的序号)。
(2)用题目所给的字母写出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 ,计算得木块体积= cm3。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小滨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32.以下为小滨进行“温度计发展史”的项目化学习的部分片段,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温度计发展史,请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气体温度计:如图甲,一根一端带玻璃泡的细玻璃管,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密封一定质量的空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管中水柱液面将 (选填“上升”或者“下降”)。
(2)液体温度计:如图乙是小滨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固体温度计: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
33.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滨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滨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
小滨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四、解答题
34.如图甲所示是小滨用三角板测某课本纸张的厚度,想知道一张纸的厚度,于是他测得未压紧的课本总厚度为L,用总厚度L除以总页数n,即可求出一张纸的厚度。回答:
(1)请指出他的错误之处有哪些?____。
A.没有压紧纸张;
B.用总厚度L除以总页数n;
C.课本封面纸张厚度比内页更厚,没有除去封面测量。
(2)如果他正确地测出了课本总厚度为9.0mm,总页码为180,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mm?
(3)小滨测一条厚薄均匀纸带方法如图乙所示: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纸带环绕了n圈,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铅笔的直径D1和圆环的直径D2。求出纸带的厚度 。(用图中字母表示)
(4)小滨用测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如下:先测一块木板的厚度L1,再把一张纸贴在木板上测出总厚度L2,这两个厚度之差L2-L1,就是一张纸的厚度。请评价一下这种方法可行吗?说明理由。
35.小滨同学打乒乓球的时候,发现不同情况下,乒乓球弹起的高度不同。针对这一现象,小滨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①:乒乓球自由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可能与下落高度有关。
猜想②:乒乓球自由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可能与乒乓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③:乒乓球自由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可能与地面的材质有关。
请你帮助小滨同学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③: 。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为了解滨江区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以及“美好教育”近视防控措施的开展和实施效果,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D.收集事实与证据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一收集事实与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解答】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检查视力这个过程属于探究环节中的收集事实与证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元曲《天净沙·秋思》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句中“树、鸦、马”三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都能进行生长和繁殖B.都能自由活动
C.都能进行捕食活动D.都能遗传,不会发生变异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A.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属于树、鸦、马等生物的共同特征,故A正确;
B.鸦、马能运动,树不能运动,故B错误。
C.树通过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鸦、马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故C错误。
D.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树、鸦、马”都能遗传,也会发生变异,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测液体温度
B.滴加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测硬币直径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结合图中的实验仪器和操作过程,根据实验操作规范可逐一做出判断。
【解答】A.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不能将温度计靠在烧杯壁底部,故A错误;
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故B错误;
C.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C错误;
D.图中借助两个三角板加一把刻度尺,可以准确测量硬币的直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米=2.8×1000=2800毫米
B.3.4千米=3.4×10000毫米=34000毫米
C.4.5升=4.5升×1000毫升=4500毫升
D.2.6厘米=2.6×0.01米=0.026米
【答案】D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进行单位换算时,结果=数值×进率。
【解答】A.换算过程中没有写单位,正确过程为:2.8米=2.8×1000毫米=2800毫米,故A错误;
B.换算过程中,进率错误,正确过程为:3.4千米=3.4×1000000毫米=3400000毫米,故B错误;
C.换算过程中的单位是错误的,正确过程为:4.5升=4.5×1000毫升=4500毫升,故C错误;
D.换算过程、单位及换算结果都是正确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科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如果发生意外也要冷静处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知识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解答】A.被酒精灯火焰烫伤,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将化学试剂冲洗干净,再采取其它的措施,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要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实验时将水银温度计不小心打碎,应立即报告老师,由老师及时处理,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下列关于教室内的相关估测值,合理的是( )
A.教室的高度约为8m
B.罐装可乐的容积约为330mL
C.教室内最高气温约为60℃
D.普通初中生一只脚的面积约为100cm2
【答案】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体积、温度和面积的认识判断。
【解答】A.教室的高度约为3m,故A错误;
B.一罐普通的可乐易拉罐的容积约为330毫升,故B正确;
C.教室内最高气温约为35℃,故C错误;
D.普通初中生一只脚的面积约为120cm2,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下列有关事实①胡克通过显微镜发现细胞;②施旺和施莱登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细胞构成;③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按照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下列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
【答案】A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解析】【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①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他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②18世纪,施莱登和施旺受到德国科学家的启发,决议证明两大有机界最本质的联系,建立了细胞学说; ③1858年,德国魏尔啸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则“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③。
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8.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疟疾是由单细胞生物疟原虫而引起的一种疾病。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细胞的某个结构,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入疟原虫细胞,使疟原虫细胞死亡。青蒿素破坏疟原虫细胞的结构应该是( )
A.细胞壁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核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疟原虫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据此解答。
【解答】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青蒿素能治疗疟疾,是因为它可破坏疟原虫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膜,从而阻断营养物质进 出,使疟原虫使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最终死亡。
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9.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他们选择两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左、右侧触角,另一只蚂蚁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实验的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
B.实验时应把剪掉触角的蚂蚁放在离蚂蚁窝较近的地方
C.若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
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选择两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左右侧触角,另一只蚂蚁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A.由于本实验是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A正确;
B.两只蚂蚁到窝的距离远近不同,没有控制变量,所以没有可比性,故B错误;
C.如果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说明蚂蚁不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故C正确;
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着偶然性,故D正确。
故选B。
10.近日浙江省江山市科研人员在景区发现一新种植物,命名为须女景天。其茎纤细,叶片扁平,花中的花药成红褐色。该植物应属于( )
A.藻类植物B.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D.被子植物
【答案】D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答】须女景天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它属于被子植物,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11.小滨制作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中的①是反光镜,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应选用平面镜对光
B.图乙是给洋葱叶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可用碘液或红墨水
C.若要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应选择图丙中的镜头组合②和③
D.若要把图丁中观察到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是: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调焦、观察、收放和整理;
(2)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解答】A.凹面反光镜使光线汇聚,因此观察时,光线较弱,可选用图甲中①反光镜的凹面,故A错误;
B.图乙是给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染色,所用的液体是碘液或红墨水,染色的主要目的是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故B正确;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①和④的组合,故C错误;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丁中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玻片标本要往右下方移动,物像会移到视野中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2.某科学兴趣小组前往动物园参观,①老虎、②蛇、③金鱼、④鹦鹉这四种动物在他们的参观路线(如图)中,它们的“出场”顺序依次是( )
A.③→①→④→②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解答】题中①老虎属于哺乳动物、②蛇属于爬行动物、③金鱼属于鱼类、④鹦鹉属于鸟类,兴趣小组的参观路线如图中的“出场”顺序依次是鱼类③金鱼;爬行类②蛇;鸟类④鹦鹉;哺乳类①老虎,即③→②→④→①。因此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如图的溪石斑鱼喜栖息于石砾底质、水清流急之河溪中,以刮食附生于溪流岩石上的藻类为生,兼食某些昆虫及水栖幼虫。其在二歧分类表中的位置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解答】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因此,溪石斑在二歧分类表中的位置是甲。
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14.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6℃,当冰熔化后,水温升高到60℃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那么,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它的示数为( )
A.90℃B.94℃C.96℃D.98℃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先求出温度计上的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然后根据物体的实际温度和显示温度的关系,求出实际温度和温度计示数。
【解答】(1)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6℃,水温升高到60℃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和真实温度相等,中间是54个格,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60℃-0℃60-6=109℃;
(2)当用该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时,温度计示数=100÷109℃+6℃=96℃
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15.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小滨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测量结果”汇总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是( )
A.AB.BC.CD.D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液体体积测量、累积法测量铜丝直径、体温测量和长度测量的认识判断。
【解答】A.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大,故A不合题意;
B.累积法测量铜丝直径时,其余步骤正确,但未紧密缠绕,就会使测量的长度偏大,从而使测量的直径偏大,故B不合题意;
C.发热病人体温较高,用测过发烧病人的体温计,未甩几下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会偏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吸水后膨胀的木质米尺,它的刻度间距变大,则测量课桌长度时偏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小滨用量筒量取溶液,先仰视凹液面中央最低处,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小滨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大于9毫升B.小于9毫升C.等于9毫升D.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和液柱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仰视容易将示数读小,俯视容易将示数读大。
【解答】仰视读数小,但量取到的实际液体体积偏大;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实际大于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将剩余液体的体积读大,剩余液体的体积就是小于9毫升的,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大于9毫升。
故答案为:A。
17.生物分类单位的等级与其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及种类数量的关系是( )
A.等级大,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少
B.等级小,共同特征少,种类数量多
C.等级小,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少
D.等级大,共同特征多,种类数量多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可以从生物的分类单位大小方面来解答。
【解答】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18.小滨对野外考察的下列四种植物分类,并制作二歧分类检索表如图所示。则植物P为( )
A.郁金香B.蕨菜C.黑松D.海带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由二歧分类检索表可知,P是无种子,有根、茎、叶的分化。
【解答】A.郁金香属于被子植物,有种子,A不符合题意;
B.蕨菜属于蕨类植物,无种子,有根、茎、叶的分化,B符合题意;
C.黑松属于裸子植物,有种子,C不符合题意;
D.海带属于藻类,无种子,无根、茎、叶的分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伊犁鼠兔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如图甲)。它与雪兔、塔里木兔都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都属于兔形目,分类关系如图乙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雪兔和伊犁鼠兔是同一个属
B.塔里木兔和雪兔是同一个属
C.雪兔和伊犁鼠兔是同一个科
D.塔里木兔和伊犁鼠兔是同一个科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AC.雪兔和塔里木兔是同一个属(兔属),雪兔和伊犁鼠兔是同一个目(兔形目),故AC错误;
B.结合题图可知,塔里木兔和雪兔是同一个属,都属于兔属,故B正确;
D.塔里木兔和伊犁鼠兔是同一个目,兔形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0.如图Ⅰ、Ⅱ、Ⅲ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格中符合如图逻辑关系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图中Ⅰ包含Ⅱ和Ⅲ,Ⅱ和Ⅲ是并列关系。
【解答】A.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不符合图示;
B.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B符合图示;
C.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藻类和苔藓类属于孢子植物,C不符合图示;
D.鱼类和两栖动物是并列关系,但是鱼类和两栖动物的体温都不恒定,属于变温动物,D不符合图示。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21.小滨同学学习了长度测量做了下列两个实验: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图甲铅笔的长度是 cm。
用如图乙方法测得的硬币直径为 mm。
图甲 图乙
【答案】3.60;14.8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从第一个硬币的圆心到第六个硬币的圆心长度为7.40cm,即5个硬币的直径和为7.40cm,据此求出硬币的直径。
【解答】图甲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铅笔左端与10.00cm对齐,右端与13.6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13.60cm-10.00cm=3.60cm。
图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起始端从零开始,右端对的刻度是7.40cm,即5个硬币直径的长度之和为7.40cm,所以硬币的直径D=7.40cm5=1.48cm。
故答案为:3.60;1.48。
2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描写了大量的动物,比如:“岂其食鱼,必河之鲤”——鲤鱼;“我龟既厌,不我告犹”——龟;“鸿雁于飞,肃肃其羽”——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鹿。
(1)上述四种动物中,除 (填动物名称)外,其他三种动物的呼吸器官相同,均用肺进行呼吸;除 (填动物名称)外,其他三种动物生殖方式都是卵生。
(2)《诗经》中也描述了大量的植物,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和“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中提到的植物分属两大不同的植物类群,这两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松能够生长得高大挺拔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填细胞结构名称)
【答案】(1)鲤鱼;鹿
(2)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细胞壁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常见的脊椎动物;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1)根据常见动物的呼吸器官及生殖方式进行解答;
(2)根据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区别及细胞壁的作用进行解答。
【解答】(1)鲤鱼属于鱼,靠鳃呼吸,生殖方式是卵生;龟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生殖方式是卵生;雁属于鸟类,用肺呼吸,生殖方式是卵生;鹿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生殖方式是胎生;因此除鲤鱼之外,其他三种动物均用肺呼吸;除鹿之外,其他三种动物生殖方式都是卵生;
(2)桃靠种子繁殖,种子之外有果皮包被,而松也靠种子繁殖,种子之外无果皮包被,因此区分这两种植物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松能够生长得高大挺拔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细胞壁。
故答案为:(1)鲤鱼;鹿;(2)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细胞壁。
23.鱼类家族要举行趣味运动会。一大早,①鲫鱼、②鳄鱼、③章鱼、④娃娃鱼、⑤鲤鱼、⑥甲鱼、⑦鲈鱼纷纷赶来。运动会组委会在赛前对报名选手进行了严格的审查。上述动物中不具备参赛资格的是 (填序号),判断依据之一是它们不像鱼类那样终生用 呼吸。
【答案】②③④⑥;鳃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根据鱼类的呼吸方式进行解答。
【解答】①鲫鱼、⑤鲤鱼、⑦鲈鱼它们都是终生靠鳃呼吸的,而②鳄鱼、⑥甲鱼属于爬行动物,靠肺呼吸,④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幼体阶段靠鳃呼吸,成体阶段靠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③章鱼属于软体动物,靠鳃丝呼吸,因此它们不属于鱼类,没有参赛资格。
故答案为:②③④⑥;鳃。
24.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100mL(设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50mL的液体,对量筒而言,所装液体的液面将 0.5h,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0.5h。(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等于;大于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与量杯都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它们的最大不同在于:量筒是圆柱形,而量杯是下细上粗的敞口形状,表现在刻度上,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而量杯的刻度则是“下疏上密”的。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量筒是圆柱形,而量杯是敞口的,所以当在量程为100mL的量筒和量杯中分别倒入50mL液体时,对量筒而言,所装液体的液面将等于0.5h,而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大于0.5h。
故答案为:等于;大于。
25.如图鸟类学名杜鹃鸟;映山红学名杜鹃。甲、乙是这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是 (填“甲”或“乙”);图中细胞核以外,细胞膜以内的半透明胶状物质称为 。(填写结构名称)
(2)杜鹃花可以用作泡茶,茶水呈红色,使茶水变色的物质来自于 (填写字母);
(3)杜鹃鸟会偷偷地把卵产到别种鸟的巢中,让其他鸟类去帮它孵卵育雏,雏鸟长成仍是杜鹃鸟。这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控制这种现象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填写结构名称)
【答案】(1)乙;细胞质
(2)D
(3)细胞核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E细胞质、F叶绿体。
【解答】(1)杜鹃鸟属于动物,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图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甲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乙图是杜鹃鸟的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中细胞核以外,细胞膜以内的半透明胶状物质称为细胞质;
(2)细杜鹃花可以用作泡茶,茶水呈红色,使茶水变色的物质来自于D液泡;
(3)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
故答案为:(1)乙;细胞质;(2)D;(3)细胞核。
26.下列分别是①藏羚羊、②家鸽、③蝗虫、④鲤鱼、⑤眼镜蛇、⑥青蛙、⑦蜗牛7种动物,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②适应飞翔的结构特点有 (写出一点即可)。
(2)③是一类农业害虫。下列关于③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B.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有骨骼
C.体表包着一层坚韧的外骨骼D.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3)将上述动物①②④⑤⑥分为一类,③⑦分为另一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答案】(1)骨骼中空/前肢特化为翼/身体流线型等
(2)B
(3)有无脊椎骨(脊柱)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图中①羚羊属于哺乳动物,②家鸽属于鸟类,③蝗虫属于节肢动物,④属于鱼类,⑤蛇属于爬行动物,⑥青蛙属于两栖动物,⑦蜗牛属于软体动物。
【解答】(1)②家鸽属于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发达的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在一起,胸骨突出,附着着发达的胸肌,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但直肠很短,粪便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飞行时的体重,利于飞行,因此家鸽适应飞翔的结构特点有:骨骼中空/前肢特化为翼/身体流线型等;
(2)③蝗虫属于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包着一层坚韧的外骨骼,保护身体,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用于运动;
故选:B;
(3)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①②④⑤⑥为脊椎动物,③⑦⑧为无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骨骼中空/前肢特化为翼/身体流线型等;(2)B;(3)有无脊椎骨(脊柱)。
27.洋葱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为研究生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小滨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取用的是 (填“内表皮”或“外表皮”)。
(2)如图乙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
A.②③④①B.④③②①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3)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丙变为视野丁,请选择出正确操作步骤并排序(填序号) 。
①向上移动玻片②向下移动玻片③调节粗准焦螺旋④调节细准焦螺旋⑤转动转换器
(4)小滨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
A.装片没有压紧B.反光镜位置改变
C.转换器发生偏转D.光圈大小变化
【答案】(1)内表皮
(2)D
(3)②⑤④
(4)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其步骤为:擦、滴、撕、展、染。
【解答】(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取用的是内表皮;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为:③滴清水;④撕表皮细胞;②展平;①盖上盖玻片;
(3)用显微镜观察管状叶的下表皮时若要使视野丙变为视野丁,需要②向下移动玻片,⑤转动转换器,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4)小滨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后,迅速把显微镜移到同组同学面前。结果同学只观察到一个圆形的白亮视野。导致这一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装片没有压紧,在移动显微镜时,装片也发生了移动,故选A。
故答案为:(1)内表皮;(2)③④②①;(3)②⑤④;(4)A。
三、实验探究题
28.学习完动、植物细胞结构后,七年级同学分组制作了动、植物细胞模型。
【方案讨论】制作要求:细胞重要结构齐全,位置、形状、大小比例适当。
【材料准备】不同颜色的轻黏土、塑料薄膜、线、透明保鲜袋、核桃、卡纸。
【制作模型】
(1)A组应使用 (填“卡纸”或“塑料薄膜”)围成一个封闭的轮廓,模拟细胞膜。B组的核桃模拟的是细胞核,其功能为 。
(2)【交流与讨论】由制作过程判断,制作植物细胞模型的小组是 (填“A组”或“B组”)。
(3)【评价反思】老师从材料的选取以及模型的准确性、美观性等角度评价了两个小组制作的模型,B组有一处明显不足之处,请指出并提出修改方案: 。
【答案】(1)塑料薄膜;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B组
(3)B组同学没有细胞膜结构,应在第①步卡纸做成的轮廓内,贴着卡纸粘贴一圈裁剪好的塑料薄膜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
【解答】【制作模型】细胞膜很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因此选用塑料薄膜模拟细胞膜;细胞核的功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交流与讨论】(1)B组用卡纸模拟细胞壁,用装上水的透明保鲜袋模拟液泡,用核桃模拟细胞核,用绿色轻黏土团成的小椭球体模拟叶绿体,用褐色轻黏土团成的小椭球体模拟线粒体。该模型中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结构,为植物细胞模型;
【评价反思】模型制作要求细胞的重要结构齐全,位置、形状、大小比例适当。B组缺少细胞膜,因此第1步中,在卡纸做成的轮廓内,需要贴着卡纸粘贴一圈剪裁好的塑料薄膜来模拟细胞膜。
故答案为:【制作模型】塑料薄膜;【交流与讨论】B组;(2)细胞核;【评价反思】B组同学没有细胞膜结构,应在第①步卡纸做成的轮廓内,贴着卡纸粘贴一圈裁剪好的塑料薄膜。
29.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了“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提出的问题是各种污染物能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吗?
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
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实验设置如下表所示。(青蛙受精卵随机分组)
(1)实验①中,A应是 ;实验③中,B应是 ,原因是为了控制除环境外的其他条件相同。
(2)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3)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
(4)实验中选取100颗青蛙受精卵的目的是 。
【答案】(1)清水;100
(2)被孵化的青蛙受精卵数量/孵化率/蝌蚪数量
(3)实验组①青蛙受精卵孵化率最高
(4)避免实验偶然性,获得普遍规律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根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进行解答。
【解答】(1)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在探究“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实验时,唯一变量是否含有污染物,其它条件都相同且适宜.表中2组清水和化肥、3组清水和洗涤剂.因此1组中,A应是清水;实验组3中,B应是100,原因是实验材料的数量应该是相等的,才能保证有唯一变量;
(2)在相同的适宜的环境中孵化,观察并记录被孵化的青蛙受精卵数量/孵化率/蝌蚪数量;
(3)实验组①青蛙受精卵孵化率最高能够支持上述假设;
(4)实验中选取100颗青蛙受精卵的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获得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1)清水;100;(2)被孵化的青蛙受精卵数量/孵化率/蝌蚪数量;(3)实验组①青蛙受精卵孵化率最高;(4)避免实验偶然性,获得普遍规律。
30.利用多枚放大镜、光盘、平面镜和升降支架等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和放大镜A、B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针对“简易显微镜”的评价表如下。
甲 乙
(1)放大镜A相当于图乙中的 (填结构名称)。
(2)以下是小滨观察的4张临时装片的物像图片,发现A装片的观察效果不好,是制作装片的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
(3)利用“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放片后该进行如何操作获得较清晰物像 。
(4)根据评价表,该简易显微镜“指标一”被评为“待改进”。为使该模型的“指标一”达到合格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 。
【答案】(1)目镜
(2)盖盖玻片
(3)描述中只要涉及到放大镜A、B、光盘和升降支架的上下移动即可,不可移动平面镜
(4)加凹面镜/可以更换放大镜AB/增加压片夹/增加光圈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图乙中①是目镜,②是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是物镜,⑤是反光镜
(1)放大镜A远离放置玻片的位置,相当于目镜,即图乙中的①,放大镜B靠近放置玻片的位置,相当于物镜;
(2)图甲中有边缘较深的透明圆圈,是气泡,是由于盖盖玻片不当引起的;
(3)显微镜对光后观察需要调节镜筒升降,找到清晰的物像,相当于调节平面镜进行对光,调节支架的高度,找到物像最清晰的位置,最终获得较清晰的物像;
(4)简易显微镜中缺少镜筒,转换器,压片夹等结构,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聚光,应换成反光镜。
【解答】(1)放大镜A远离放置玻片的位置,相当于目镜;
(2)图甲中有边缘较深的透明圆圈,是有气泡,观察效果不好,是由于盖盖玻片不当引起的;
(3)显微镜对光后观察需要调节镜筒升降,找到清晰的物像,相当于调节平面镜进行对光,调节支架的高度,找到物像最清晰的位置,描述中只要涉及到放大镜A、B、光盘和升降支架的上下移动即可,不可移动平面镜;
(4)简易显微镜中缺少镜筒,转换器,压片夹等结构,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聚光,应加凹面镜/可以更换放大镜AB/增加压片夹/增加光圈等。
故答案为:(1)目镜;(2)盖盖玻片;(3)描述中只要涉及到放大镜A、B、光盘和升降支架的上下移动即可,不可移动平面镜;(4)加凹面镜/可以更换放大镜AB/增加压片夹/增加光圈等。
31.如图1所示,小滨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质量的铁块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步骤如下:
图1
图2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
B.记录水的体积V1
C.用细线拴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浸没,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
D.取出铁块,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
E.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以上步骤中多余的是 (填步骤前的序号)。
(2)用题目所给的字母写出木块体积的公式:即V= ,计算得木块体积= cm3。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小滨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答案】(1)B
(2)V3-V2;10
(3)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2)要测不规则木块的体积,因为蜡块不能沉入水底,所以在使用助沉法测出它与铁块浸没后的总体积后,应减去铁块的体积;
(3)由于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石块上会沾有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偏大。
【解答】(1)(2)图中量筒的量程为0-100mL,分度值为5mL,
因为V2表示的水加铁块的体积,示数为70mL,V3表示的是水加铁块再加木块的体积示数为80mL,所以V=V3-V2=80mL-70mL=10mL=10cm3,
因为没有必要测量水的体积,所以步骤B多余;
(3)由于将矿石从烧杯中拿出时,石块上会沾有水,所以测得的体积偏大。
故答案为:①B;②V3-V2;10;③偏大。
32.以下为小滨进行“温度计发展史”的项目化学习的部分片段,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温度计发展史,请完成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气体温度计:如图甲,一根一端带玻璃泡的细玻璃管,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密封一定质量的空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管中水柱液面将 (选填“上升”或者“下降”)。
(2)液体温度计:如图乙是小滨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固体温度计: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
【答案】(1)下降
(2)增大玻璃泡/使玻璃管更细/换热胀冷缩更明显液体
(3)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通过气体体积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判断液柱液面的变化情况;据以上分析解答;
(2)温度计要越精确,其细管截面积要越小,当温度变化比较小时,液面有明显的上升,据以上分析解答;
(3)通过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判断谁的体积变化大,从而得出谁的膨胀程度大,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1)气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若环境温度升高,玻璃泡内空气受热膨胀,使玻璃管内的页面下降;
(2)小滨设计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要使液柱移动明显,可以增大玻璃泡或使玻璃管更细或换热胀冷缩更明显液体,当温度变化比较小时,液面也会有明显的变化;
(3)由于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气温升高铜片体积变化更大,铜片会向铁片部分弯曲,所以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
故答案为:(1)下降;(2)增大玻璃泡/使玻璃管更细/换热胀冷缩更明显液体;(3)B。
33.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滨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滨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
小滨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随意拉开橡胶球
(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小球拉开角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振动更弱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分析】此实验是把玻璃板振动的强弱转换成了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利用了转换的思想方法,这样通过观察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就可以比较单层和双层玻璃板的振动强弱。
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解答】(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是造成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的主要原因;
(2)当玻璃板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这是转换的研究方法;
(3)同样的撞击下,单层玻璃后的玻璃球比双层玻璃后的玻璃球运动的距离远;所以结论是:小球拉开角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振动更弱;
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双层玻璃。
故答案为:(1)随意拉开橡胶球;(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3)小球拉开角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振动更弱。
四、解答题
34.如图甲所示是小滨用三角板测某课本纸张的厚度,想知道一张纸的厚度,于是他测得未压紧的课本总厚度为L,用总厚度L除以总页数n,即可求出一张纸的厚度。回答:
(1)请指出他的错误之处有哪些?____。
A.没有压紧纸张;
B.用总厚度L除以总页数n;
C.课本封面纸张厚度比内页更厚,没有除去封面测量。
(2)如果他正确地测出了课本总厚度为9.0mm,总页码为180,则一张纸的厚度为 mm?
(3)小滨测一条厚薄均匀纸带方法如图乙所示: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纸带环绕了n圈,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铅笔的直径D1和圆环的直径D2。求出纸带的厚度 。(用图中字母表示)
(4)小滨用测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如下:先测一块木板的厚度L1,再把一张纸贴在木板上测出总厚度L2,这两个厚度之差L2-L1,就是一张纸的厚度。请评价一下这种方法可行吗?说明理由。
【答案】(1)A;B;C
(2)0.1
(3)(D2-D1)/2n
(4)不可行,一张纸的厚度太薄,小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在测量比较小的长度时,常常使用累积法进行测量以减小误差。
【解答】(1)A.不压紧中间会有空隙,这种是可以避免的,故A正确;
B.总厚度里面有封面的厚度,故B正确;
C.刻度尺没有与待测物体的边平齐放置,故C正确;
D.课本封面纸张厚度比内页更厚,没有除去封面测量的话,结果会偏大,故D错误;
(2)一张纸的厚度:d1=9mm180×12=0.1mm。
(3)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直径差的二分之一,即:一张纸的厚度:d2=D2-D12n。
(4)不可行,因为一张纸的厚度远远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两者之差仅为一张纸的厚度,无法测出。
故答案为:(1)ABC;(2)0.1;(3)d2=D2-D12n。(4)不可行,一张纸的厚度太薄,小于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35.小滨同学打乒乓球的时候,发现不同情况下,乒乓球弹起的高度不同。针对这一现象,小滨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①:乒乓球自由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可能与下落高度有关。
猜想②:乒乓球自由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可能与乒乓球的型号有关。
猜想③:乒乓球自由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可能与地面的材质有关。
请你帮助小滨同学设计实验,验证猜想③: 。
【答案】控制无关变量下落高度和兵乓球型号相同,改变自变量地面材质,观察因变量乒乓球弹起的高度,使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或自由下落.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分析】实验探究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获取证据与数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采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时,应控制一个条件不同,其他的条件都是相同的。
【解答】猜想3是乒乓球自由下落后弹起的高度可能与地面的材质有关,因此设计实验进应控制地面的材质不同,其他的条件都是相同的,因此控制无关变量下落高度和兵乓球型号相同,改变自变量地面材质,观察因变量乒乓球弹起的高度,使小球由静止开始释放或自由下落。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被酒精灯火焰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
B
被化学试剂灼伤
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C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用嘴巴向火焰吹气来灭火
D
实验时将水银温度计不小心打碎
立即报告老师,由老师及时处理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B
累积法测量铜丝直径时,其余步骤正确,但未紧密缠绕
偏小
C
用测过发烧病人的体温计,未甩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
偏小
D
用吸水后膨胀的木质米尺测量课桌长度
偏小
选项
Ⅰ
Ⅱ
Ⅲ
A
界
门
纲
B
脊椎动物
爬行类
哺乳类
C
种子植物
藻类
苔藓类
D
恒温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组别
A组
B组
部分材料制作步骤
①用____(填“卡纸”或“塑料薄膜”)围成一个封闭的轮廓,模拟细胞膜;
②将核桃放入轮廓中间;
①用剪裁成细条的卡纸围成一个封闭的轮廓,贴在垫板上;
②用透明保鲜袋装入水,扎紧口,放在轮廓的一侧;
③将核桃放进轮廓中间;
④用绿色的轻黏土团成小的椭球体,均匀分布在轮廓中
实验组别
青蛙受精卵数量
模拟环境
①
100
A
②
100
清水和化肥
③
B
清水和洗涤剂
“简易显微镜”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效果明显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但不效果明显
不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被酒精灯火焰烫伤
用大量冷水冲洗
B
被化学试剂灼伤
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C
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
用嘴巴向火焰吹气来灭火
D
实验时将水银温度计不小心打碎
立即报告老师,由老师及时处理
选项
错误操作
测量结果
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
B
累积法测量铜丝直径时,其余步骤正确,但未紧密缠绕
偏小
C
用测过发烧病人的体温计,未甩直接测正常人的体温
偏小
D
用吸水后膨胀的木质米尺测量课桌长度
偏小
选项
Ⅰ
Ⅱ
Ⅲ
A
界
门
纲
B
脊椎动物
爬行类
哺乳类
C
种子植物
藻类
苔藓类
D
恒温动物
鱼类
两栖类
组别
A组
B组
部分材料制作步骤
①用____(填“卡纸”或“塑料薄膜”)围成一个封闭的轮廓,模拟细胞膜;
②将核桃放入轮廓中间;
①用剪裁成细条的卡纸围成一个封闭的轮廓,贴在垫板上;
②用透明保鲜袋装入水,扎紧口,放在轮廓的一侧;
③将核桃放进轮廓中间;
④用绿色的轻黏土团成小的椭球体,均匀分布在轮廓中
实验组别
青蛙受精卵数量
模拟环境
①
100
A
②
100
清水和化肥
③
B
清水和洗涤剂
“简易显微镜”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设计合理,有创意,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效果明显
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但不效果明显
不能通过该设备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科学pdf、202411七年级科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考试卷,共10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中科学试题,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分析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