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意象可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自然意象以自然景物为象,包括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阴晴等。社会意象以社会现象为象,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和人类生活景象,以及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曲折反映的神仙鬼怪的景象等。诗歌中的意象是使用语言来表现的。这种语言不同于一般性的语言,可称之为意象性的语言。意象性语言是一种具有形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象征性、拟喻性的语言。诗歌中,明月、江水、青松、翠竹、晚照、晴空、来鸿、去燕、宿鸟鸣虫、三尺剑、六钧弓、清暑殿、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等,都是意象性的语言或意象。在这里,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意象是语言的内涵。
诗人写诗,常运用意象性的语言,构建某种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凫雁满回塘”等都离不开意象,尤其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把六种形象性的词语(鸡声、茅店、月、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并列在一起,这些词语描述的形象,已不再只是事物的客观物象,而是融入了作者凄凉悲怆体验的意象了。诗人正是利用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一种“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的意境。
(摘编自张得良《诗得意象自生光——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浅谈》)
材料二:
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并不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杜甫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功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中引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中,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露在字里行间。《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
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粘不滞,显得飘逸。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意象包括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是社会意象的一部分。
B.诗人写诗常运用意象性的语言构建某种意境,诗中的物象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C.李白和杜甫不同的诗歌风格是由二人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决定的。
D.杜甫的一些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记游诗,可以作为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把六种意象并列在一起,表达一种凄凉悲怆的情感。
B.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材料二认为这一观点不十分确切,但从中可以看出二人风格不同。
C.杜甫夸赞画家王宰“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实际上是在夸自己的诗写得好。
D.在意象虚实的处理上,古风(其十九)和《悲陈陶》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
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通过枫叶、荻花等意象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表达诗人的离愁别绪。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将女词人丧夫亡国之后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无限哀愁抒写了出来。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现了周瑜儒雅风流的气度,表达了词人对周瑜的景仰之情。
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李白诗歌在意象运用上的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登高》体现了杜甫诗歌的哪些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后一次巡逻
王曦
二班长要退伍了。退伍就要下山,离开高原。他得去跟他的山告个别。
这是一个雷后的早晨,二班在操场集合完毕,只等连长一声令下,便可以出发,前往实控线附近的山口例行巡逻,二班长知道,这应该是最后一次了
队伍出发了。作战靴踩在厚厚的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把满满一山谷的寂静踩了个碎。副营长扭头看一眼身后的二班长,说:“守平,今天是你们班?”二班长愣了一下,赶紧答“是”。副营长说了声“好”,回过头,又轻轻地说了一声“很好”。二班长希望副营长再说点什么,可副营长不再吭声,迈步向前走了。二班长只好跟上去,踏着副营长踏出的脚印,低头默默揣测。
二班长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喜欢把什么事都搁心里琢磨,嘴一闭,就成了石头。这点跟副营长很像。没办法,二班长就是他带出来的兵嘛。十多年前,二班长来到这个驻扎在云端的连队时,副营长是他的排长。那时的二班长还是个高高瘦瘦的新兵,穿上松松垮垮的军装,山风一吹,活像个立在麦地里的稻草人。二班长一直待在这个连队,历经了三任连长,四任指导员。连长说,这石头可真够硬的,什么事都憋在心里,这怎么行,老憋着会出问题的。指导员说你可把心搁肚子里去吧,咱这石头外硬内软,外冷内热,是块和田玉,温的,通透着呢。
队伍沿着流经连队门前的河,溯流向山里走。十二个人,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河不大,是季节性的,还没入冬就结了冰,断流了。一断就是半年。
今天的队伍走得有点闷。带头的副营长不说话,大家都不好说话。副营长东瞅瞅西看看,很激动,像是初来乍到一样。
有什么好看的?这条路线他走了少说也上百遍了,以前没见他这么兴奋过。难道是专门来送自己的?肯定不是,二班长觉得自己还没那么重的分量。他为什么又来跟队巡逻?没听说有什么特别情况。还有他那句“很好”,是什么意思?这一个又一个问题困扰着二班长,他反复琢磨,没琢磨明白。心里装的事情多了,二班长脚下就有些重,有些粘,他计划的告别巡逻,被副营长搅乱了。
二班长听到细微的声音:5201、5201。出发后不久,这个声音便时不时从背后传到他耳朵里。二班长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那个列兵,二班长很满意,就像看成熟的麦子。二班长家里是农村的,他喜欢庄稼,上高原后,就更喜欢了。
53……37,53……37,身后又传来列兵的声音,这次是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二班长连忙回头看,这一看他就有些生气。
“护目镜戴上!怎么回事?说你几次了!”二班长训斥列兵。
正在仰望雪山的列兵戴上护目镜,心里却是不大乐意。列兵上高原刚满两个月,这是第二次跟队巡逻。当作战地图上那些烂熟于心的黑色三角变成了眼前一座座活生生的雪山时,他才真正知道,每廆山都是唯一的,每座山都是有生命的,没有谁能征服一座山。他要好好观察这些山,要为每座山都写一首诗。
二班长喜欢这个比他小了快十岁的兵。这个小孩能吃苦,爱学习,会写东西,是连里的宣传骨干,
最重要的是,他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比方说前两天,列兵找二班长说,想向连里建议买架无人机。二班长问咱又不是空军,配无人机干什么用?列兵说不是打仗的那种无人机,是小型的,网上就有得卖,能高空拍照。二班长这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二班长说恐怕连里不会批。列兵说试试呗。一试,连长当场就批了。连长也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一年来,二班长跟连长的脚步跟得有些吃力。
队伍拉着手翻过积雪过膝的山脊,开进一片开阔的高原戈壁。他们要穿过戈壁,去对面的雪山。雪山看似近在眼前,其实还很远,要走三个多小时才能到。
副营长接着说:“守平,听说今年你要走了。”
二班长愣了一下,舔舔嘴唇,咕哝出一个短促的音节:“嗯。”
副营长抬头望向前方,像是在自言自语:“当年的老家伙一个个都走了,咱们早晚都有下山的一天,今年我也要走了。”
二班长现在真的明白了,原来这次巡逻,副营长也是来告别的。
队伍在这里休整。二班长走到连长跟前,叫列兵过来。列兵蹦跳着跑过来,像只雪地里觅食的藏羚羊。二班长说:“程志,不是跟你说过吗,不要猛冲猛跑。”列兵双手撑住膝盖,边大口喘气边答“是”。二班长说:“程志,报告当前位置。”列兵有些为难地看着自己的班长。二班长说,“你一路上嘟囔什么呢?”列兵立即明白了,赶紧回答:“当前位于5585峰和5621峰之间。”二班长骄傲地看看连长。连长黑着脸,没什么表情。二班长让列兵走开。二班长说:“是个不错的兵吧?”连长说:“还行。”二班长说:“他现在是我们班的活地图,才两个月,资料已经背得滚瓜烂熟。”连长说:“不错。”二班长问:“能留在山上吗?”连长看了二班长一眼说:“石头你今天话还真多,他自己不想走,谁还能撵他不成。”二班长笑了,放心地走去副营长那边。
列兵觉得班长今天有点怪。班长不守规矩,摘掉了护目镜和防寒面罩。班长还脱了手套抓一把雪往嘴里塞。班长不再是冷冷的班长。班长笑了,有些羞涩,有些傻气,憨憨的,像一块开花的石头。
再次上路,队伍仍旧那么走着,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高原寂静无声。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深深的脚印。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副营长话很多,队伍出发时副营长跟二班长交流频繁,字字句句皆有情,如一声“好”和“很好”都饱含着情感。
B.列兵是第二次跟队巡逻,他有新奇的体验,当他看到作战地图上熟悉的山呈现在眼前时,他想为每座山写一首诗。
C.列兵作为新一代士兵,能吃苦,爱学习,并且很有想法,他想买架无人机的建议得到了连长的支持。
D.当二班长询问连长列兵能否留在山上的时候,连长说他话多,用“谁还能撵他不成”来表达对列兵的认可。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巡逻途中作战靴踩在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运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突出了山谷的寂静。
B.“高高瘦瘦”“松松垮垮”等叠词和“麦地里的稻草人”的比喻,写出了二班长当年的样子。
C.“53……37”承接前面的“5201”,一起为后文“当前位于5585峰和5621峰之间”的回答做了
铺垫。
D.文章结尾与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形成呼应,“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展现出队伍的训练有素和军人风范。
8.文中二班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小说多次写到“雪”,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兵者,诡道也。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
材料二:
李靖遂陈图萧铣十策。有诏拜靖行军总管,兼摄李孝恭行军长史。武德四年,大阅兵夔州。时秋潦,涛濑涨恶。铣以靖未能下,不设备。诸将亦请江平乃进,靖曰:“兵机事,以速为神。今士始集,铣不及知,若乘水傅垒,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禽也。”孝恭从之,舟师叩夷陵,铣将文士弘以卒数万屯清江,孝恭欲击之,靖曰:“不可。士弘健将,下皆勇士,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宜驻南岸,待其气衰,乃取之。”孝恭不听,留靖守屯,自往与战,大败还。贼委舟散掠,靖视其乱,纵兵击破之,取四百馀艘,溺死者万人。即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超江陵,薄城而营,破其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士四千。孝恭军继进,铣大惧,檄召江南兵,不及到,明日降。靖入其都,号令静严,军无私焉。
太宗践祚。突厥部种离畔,帝方图进取,以兵部尚书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劲骑三千繇马邑趋恶阳岭。颉利可汗大惊,曰:“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于是帐部数恐。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夜袭定襄,破之,可汗脱身遁碛口。帝曰:“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喋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颉利走保铁山,遣使者谢罪,请举国内附。以靖为定襄道总管往迎之,又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抚,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遇候罗,皆俘以从。去其牙帐七里乃觉,部众震溃,斩万馀级。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禽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公谨曰A上B已C与约D降E行人F在G彼H奈何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劳,使……疲劳,与成语“不劳而获”的“劳”意思不同。
B.畔,同“叛”,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亲戚畔之”的“畔”意思相同。
C.举,全,与《琵琶行》“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的“举”意思相同。
D.去,距,与《短歌行》“去日苦多”的“去”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用兵打仗是一种千变万化,出其不意之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对付敌人。
B.李靖南征萧铣时,秋汛猛涨。流急道险,萧铣认为李靖不能下江攻来,李靖却选择进兵。
C.唐军进攻夷陵时在清江口受阻,李孝恭不听从李靖意见,亲率部队主动攻击文士弘部,结果大败而归。
D.太宗即位后,突厥叛离唐王朝。李靖率三千骑兵、孤军深人,奔袭恶阳岭,擒获了颉利可汗。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新失荆门,悉锐拒我,此救败之师,不可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材料二中李靖行军打仗的事迹,体现了材料一中《孙子兵法》的哪些理念?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这时辛弃疾被叶衡(叶丞相)推荐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到南宋已十二年。叶衡是主战派,对辛弃疾极为赏识。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
B.“联翩”一句描绘出一幅叠嶂奔驰、万马回旋的开阔图景,画面感极强。
C.“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
D.“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而变白。
16.请结合全词分析“拍手笑沙鸥”中“笑”的妙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校园小作者培训会上,杨老师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例,引导同学们通过描写平常的动物来展现农村充满生机的画面。
(2)小刚特别喜欢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点明全诗主旨,令人拍手称快。
(3)有些人离家在外,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季节轮转,冬去春来。若用乡村漫步的方式来观察春天,能感受到别样的美好。乡村漫步衍生自城市漫步。在城市漫步时,人们表面上风轻云淡,实则在深度丈量城市的细节、生活的肌理、历史的 ① 。乡村漫步也有同样的文化趣味,可以让人领略别样风景,不过是将视角从城市转向了乡村,因而和一般的乡村旅游有所区别。
当乡村漫步遇上热气腾腾的节日,可谓“妙哉”。在乡村漫步时扑下身子、留心观察,就算在熟悉的家乡,往往也能“温故而知新”。自在松弛的状态叠加浓浓的烟火气,构成了独特又鲜活的生活景致,能唤起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与热爱。
乡村漫步的路不是一条轨道,而是一片旷野。回到家乡,主动融入乡土乡俗,内心便能获得更强的 ② ,暂时摆脱紧张、忙碌的焦灼。在独特的方言中,感受村民生活哲学的一鳞半爪;去赶大集、凑热闹,领略这片土地的“风物人间”;在原汁原味的习俗中,发现大同中的小异,获得更多地方性知识……从故土中汲取的力量,总能治愈那些难以名状的不安,丰盈人们的精神世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从词语使用和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很多人看东西的时候,总觉得眼前有黑影飘, A ?这很可能是眼底视网膜的问题,或者是玻璃体出了问题,还可能是黄斑病变。
玻璃体就是眼睛中心的胶冻样物质。人在年轻时,它是一个半固态的形态。 B ,它会逐渐出现液化,像水一样会流动。在这个过程中,它会出现浑浊的现象,像一盆水里有漂浮物。当眼睛动一动时,它也跟着飘,但眼底没有问题的话,一般不用担心。不过, C ,视网膜上也会伴随出现一些裂孔或者变性区。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专家建议前往医院进行散瞳检查,避免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一般来说,当患者出现视物变形,①大概率是黄斑出了问题。②黄斑并非不是眼底出现了新的病变,也不是长了一个斑,③它是眼底一个部位的名称。④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⑤前面有两个镜头——角膜和晶状体,⑥光线进入眼内聚焦才能成像,⑦焦点位置就是黄斑。⑧这个部位非常敏感。⑨如果这个部位出现问题,聚焦时焦点不清晰了,⑩看东西就会变形甚至模糊。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第二段的内容,用一个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玻璃体病变的现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选手张博恒在体操个人全能决赛前志在冲金,不料在首项比赛中失误,非名第二十名。虽然他一路猛追,但最终摘银,与金牌失之交臂。我们从他脸上看到难以掩饰的遗憾,也从他的表现中看到不放弃的坚强意志。是的,向前看,不一定是成功,也可以是成长。
关于“成功与成长”,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萃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二次月考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C 【解析】“不同的诗歌风格是由二人不同的思想和性格决定的”错,根据原文“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可知,形成一人诗歌风格不同的决定性原因除了思想,性格的不同之外,还有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
2.C 【解析】“实际上是在夸自己的诗写得好”错。原文中“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是材料二作者的观点,不是杜甫的观点。
3.A 【解析】由原文“在这里,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意象是语言的内涵”“诗人写诗,常运用意象性的语言,构建某种意境,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可知,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诗人通过运用意象性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A项“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并没有出现意象性的语言来表达作者情感,所以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的论据使用。
4.①李白诗歌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不太注重生活细节,而是借助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串联起表而看来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具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②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意象不粘不滞,显得飘逸。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5.①该诗把急风,高天,猿鸣,落木,长江等多种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了沉郁悲凉的意境,表达诗人内心的忧虑、愁苦之情。②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波澜。③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人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在深人的刻画中见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6.A 【解析】“副营长话很多,队伍出发时副营长跟二班长交流频繁”错误。原文是“二班长是个少言赛语的人……这点跟副营长很像”。队伍出发时副营长跟二班长交流不多,只是简单问候。
7.A 【解析】“以静衬动的手法”错误,巡逻途中作战靴踩在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山谷的寂静。
8.①坚守边疆,守卫边界,不畏艰难。②少言寡语,内心温柔通透,质朴单纯。③对小战士关心爱护。④热爱边防岗位,离开高原时内心充满不舍。
(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9.①交代了环境特征。士兵巡逻的高原雪山,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2)营造了诗意的意境。借助高山雪原苍茫深邃的高山和大雪,营造了边防战士所处的诗意的环境氛围。(3)强化了主题。大雪和高山说明了边防自然环境恶劣,但官兵却无限留恋,形成对照,更有力地表达了官兵忠于职守、心系祖国的崇高情怀。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10.AEH (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句意:公谨说:“皇上已和突厥约好受降,我们的使臣还在那里,怎么办呢?”
“公谨曰”后应断开,提示说话人开始发言,选A:“上”作主语,“约降”作谓语,表达皇上已经和对方约定投隆·其后E处断开:“行人在彼”主谓宾结构完整,前后断开,选H:故选AEH。
11.C 【解析】“举酒欲饮无管弦”中的“举”意思是“举起”,二者意思不同。
12.D 【解析】“擒获了颉利可汗”错。由后文可知,擒获利可汗的人是张宝相。
13.(1)用兵的情理重在出兵迅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预料不到的道路,攻打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评分参考:“主”,注重,重在:“虞”,预料:“戒”,警戒,戒备。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刚刚失去了荆门,用全部的精锐士兵与我们对抗,这是挽救危败的军队,锐不可当。
(评分参考:“新”,刚刚:“悉锐”,全部的精锐:“拒”,抵抗。关健点各1分,句意1分)
14.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平定萧铣时,乘秋汛大水不加防备,立即进兵。②乱而取之。攻打文士弘,看其抢掠散乱,纵兵击破。③兵贵神速,快追猛打。率轻兵五千,直趋江陵。(或率劲骑三千,直袭颉利可汗帐部。)④精于谋略,巧于用间。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康苏密来降。(或乘唐使前往慰抚突厥部,谋定突袭消灭。)⑤强而避之。李孝恭想要进攻文士时,李靖劝止,认为待其士气衰微时才可进攻。
(评分参考:答出任意一点给1分,答出3点给3分,言之成理即可)
15.A 【解析】“有攀附丞相之意”不当。开头词人借由青山,烟雨向他吐露内心的情怀,暗示自己虽有才却不得施展,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16.①“笑”字是嘲笑,玩笑等意思(表达揶揄的,意思接近即可),沙鸥通体皆白,词人拍手大笑,调侃雪白的沙鸥一身都是愁绪。“笑”字表现了诗人看到白色沙鸥之后的动作或神态。②作者借物抒情,白色的鸟并没有愁,报国无门的自己才是真正的愁绪满怀,这番大笑也只是极尽所能的自我开解罢了。③用诙谐的语调表达自己难以谈化的愁绪,笔调愈轻快,愁思愈是浓重。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
17.
(1)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2)安能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18.①脉搏 ②归属感
(评分参考:每处1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
19.(1)词语使用:①“扑下”写出了乡村漫步时人和乡村紧密融合的状态;②“留心”强调“观察”的专注程度;③“就算”,表示让步,强调乡村漫步会有新的收获。
(2)修辞手法:引用,以名句“温故而知新”生动地写出就算漫步在熟悉的家乡也会有新的收获。
(评分参考:词语使用每个要点1分;修辞手法2分,其中正确指出修辞手法1分,分析效果1分)
20.示例: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B随着年龄增长
C有些人眼前出现移动黑影时
(评分参考: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符酌情扣分)
21.示例:因为玻璃体半固态的形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液化,并会在液化的过程中出现浑浊的现象,所以眼睛转动时人就会出现眼前有黑影飘的问题。(评分参考:内容2分,正确使用因果关系1分)
22.②将“并非不是”修改为“并非”或“并不是”。⑩将“变形甚至模糊”修改为“模糊甚至变形”。
(评分参考:每指出一处并修改正确得2分,只正确指出但修改不正确的不得分)
23.【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则材料取材于巴黎奥运会的赛事热点事件,新闻榜样人物,对考生具有价值引领作用。材料可为三个层次,体操运动员张博恒志在冲金,但发挥失误,与金牌失之交臂,这是第一层次。我们从他脸上看到遗憾,也看到不放弃的坚强意志,这是第二层次。“是的,向前看,不一定是成功,也可以是成长”,第三层次的评论文字是对前述内容的总结概括,是引导考生聚焦“成功与成长”话题,形成二元思辨的关键。
在材料的引导下,考生要重新审视,界定“成功”与“成长”的内涵,围绕二者的关系进行讨论,看到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成功重结果,成长重过程:成功是客观的,有周定标准的,也带有功利色彩:而成长是主观的,没有功利色彩;成功是用他人评价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成长是对人生的自我定义,成长与成功二者不同,但又有深度的联系:成长建立在希求成功的坚定意志的基础上,是成功的条件。失败是成功的反义词也可以是成长的同义词。我们常常要经历很多失败才能收获成功,这些失败可以让我们获得成长。我们要有不惧失败的精神,才能收获意志的锤炼,新知的习得,身心的强健和本领的增强,最终收获成长。
成长是一个人不断取得成功的加油站,成功是成长的结果体现。如果一个人的成功是和成长相连的,是通过不断努力面取得的,那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成功会比较长久。持续不断的成功必然和成长相关。如果一个人勤奋工作,努力学习,每天进步一点点,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么他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未来更多的成功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复制。当然,强调成长的价值并不意味着放弃成功的追求或抛弃成功的信念与努力。结合社会现实,浮躁和功利的时代,成功容易成为最高价值追求,但对于青年来说一味地追求成功是对人生价值的窄化。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成长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累积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立意:
1.秉成功之念,索成长之道
2.成功诚可贵,成长亦足惜
3.厚积成长之力,薄发成功之金
4.功成于外,长成于内
5.于成败境中,看成长芳华
学生根据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写作,只要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即可的情给分。答案中的立意仅供参考。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用兵的情理最重要的是要出兵迅速,突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想不到的道路,攻打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
用兵打仗是一种是千变万化、出其不意之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敌人。敌人贪心就用小利来引诱他上当;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雄厚就要谨慎防备;敌人强大就暂时避开其锋芒;敌人容易冲动发怒,就设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千方百计让他骄纵,使其丧失警惕;敌人安逸就设法骚抚他,使他疲劳不堪;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他,让他分裂。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进攻,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凡此种种,是军事家用兵取胜的奥妙,是无法事先规定刻板传授的。
材料二:
李靖于是上奏平定萧铣的十条计策。皇帝下令授予李靖行军总管的官职,兼任李孝恭行军长史。武德四年,在夔州大阅兵。当时正是秋天发大水,水势暴涨凶恶。萧铣认为李靖不能下水攻来,所以没做准备。李靖麾下将领也认为最好等到水势平复再行出兵比较合适。李靖说:兵贵神速,现在将士刚刚集结,萧铣还来不及得知,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疾雷炸响来不及掩住耳朵。即使他们知道了我们的行动,匆忙征调军队,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被我们俘虏。”孝恭听从了李靖的建议。率领水军进攻夷陵,萧铣的将军文士弘率领数万士兵驻扎在清江,孝恭想要进攻,李靖曰:“不可以。文士弘是猛将,手下都是勇士,现在刚刚失去了荆门,用全部的精锐士兵与我们对抗,这是挽救危败的军队,锐不可当。应该驻扎在南岸,等待他们士气衰微,就可以攻破他们的军队了。”李孝恭没有听从李靖的意见,留下李靖守营,自己亲率部队前往与文士弘作战。果然被击败了,只好退回守南岸。贼人下船分散抢夺军用物资,李靖看到他们军内混乱,趁机出兵击败了萧铁的部队,缴获了四百余艘大船,贼众有万人被淹死。李靖立刻率领五千轻装的部队作为先锋军,奔向江陵,逼近城池扎营。大败萧铣的将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士四千人。孝恭的军队继续进攻,萧铣很是害怕,急征江南军队来抵挡,但都来不及赶到,第二天授降。李靖进入他的都城,军队号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抢掠的现象。
太宗登基即位。突厥内各部叛离,皇帝正谋划进军攻打,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从繇马邑直奔恶阳岭,颉利可汗非常惊怕,说,”唐军如果不是全国军队都来了,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到此呢?”于是在军帐中多次自相惊扰,李靖通过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颉利可汗和他心腹将领的关系,颉利可汗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贞观四年,)李靖夜晚袭击定襄,打败了突厥,颉利可汗只身逃去了碛口。唐太宗说:“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越过沙漠去攻打匈奴,然而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他的功劳尚且可以记载于史册,青史留名。李靖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在敌人的阵地踏着血过地(指冒死冲锋),最后攻克了定襄,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足以洗刷我渭水之役的耻辱了!”
颉利退守铁山,派遣使者来请罪,请求举国归附。唐太宗派李靖任定襄道总管前去迎接,又派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前去抚慰。李靖对副将张公谨说:“皇上诏令使臣到达,突厥必然安心自得,如果选派一万骑兵携带二十天粮饷,从白道袭击,一定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张公谨说:“皇上已和突厥约好受降,我们的使臣还在那里,怎么办呢?"李靖说:“机不可失,这就是韩信能破齐的原因。像唐俭之流何足可惜啊!”李请督催大军快速前进,中途遇到突厥的巡逻兵,将他们全部俘获并让他们跟从。距离实厥牙帐七里处才被发觉,突厥部众震惊溃散。唐军斩杀一万多人。颉利可汗逃跑,被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活捉而献给朝廷。于是,唐军为朝廷开拓了从阴山向北直到大漠的大片疆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答案pdf、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pdf,共11页。
这是一份2024平凉静宁县文萃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