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七年级(上)(五四学制)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七年级(上)(五四学制)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等内容填写准确,并在答题卡规定位置粘贴条形码.
2.本试题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3.请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或其它位置不得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写.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中国虽大,一点也不能少;地图虽小,一处也不能错。读图1和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疆域辽阔主要体现在( )
①东西跨经度广,时间差异大②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
③陆上国界线较长,邻国众多④海陆兼备,对外交通较便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图2标注了我国地图容易错绘和漏绘的地方,其中数字①②③④对应的地区依次是( )
A. 藏南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岛、钓鱼岛
B.青海省北部、曾母暗沙、台湾岛、东海诸岛
C. 澳门特别行政区、钓鱼岛、台湾岛、海南岛
D. 新疆南部、香港特别行政区、海南岛、台湾岛
【答案】1. A 2. A
【解析】
【1题详解】
我国疆域辽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东西跨经度广,导致时间差异大。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会有所差异。我国东西跨经度大约60度,这使得我国东部和西部的日出日落时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早看到日出,晚看到日落,①正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导致气候差异大。我国南北跨纬度大约49度,从北到南依次经历了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不同的气候区,气候类型多样,差异显著,②正确;我国陆界线长达2.2万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这使得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和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③正确;海陆兼备,对外交通较便利,是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并不是我国疆域辽阔主要体现,④错误,排除BCD。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疆域可知,①对应的是藏南地区;②对应的是南海诸岛;③对应的是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④对应的地区是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2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出现负增长。左图为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部分数据统计图,右图为近十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 B. 东部地区
C. 西部地区 D. 中部地区
4. 近十年中国人口变化趋势是( )
A. 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B. 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C. 2012年人口数量最多
D. 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5. 2021年,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并有配套支持措施,主要目的是( )
A. 缓解人口老龄化 B. 缓解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C. 平衡人口性别比 D. 缓解独生子女教育难题
【答案】3. B 4. B 5. A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为东部地区占39.93%,该地区人口比重大的主要人文原因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农业比较发达,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图可知,2011年至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但人口自然增长率仍为正值,故人口数量在此期间仍然不断增长,就是增长的慢了,到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数量有所下降,A错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B正确;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的时候人口数量最多即2021-2022年之间,C错误;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慢,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家庭和社会抚养压力大,2021年5月31日,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A正确;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缓慢,B错误;三孩政策不能平衡人口性别比,C错误;三孩政策跟缓解独生子女教育难问题无关,D错误;故选A。
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下图中信息搭配正确的是( )
A. ①—新—蒙古族—手鼓舞 B. ②—滇—傣族—孔雀舞
C. ③—内蒙古—维吾尔族—摔跤 D. ④—辽—回族—跳板
【答案】B
【解析】图①是新疆维吾尔族的手鼓舞;图②是云南傣族的孔雀舞;图③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的摔跤;图④是吉林朝鲜族的跳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地理老师讲“我国的地势特征”时绘制的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我国地势的显著特征是( )
A. 西高东低,大致呈斜坡状 B. 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
C. 高原山地为主,山区面积广 D. 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8. 我国的地势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
①大河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联系
②三级阶梯地势都很平坦,耕地资源都很丰富
③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
④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正确、A错误;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山区面积广大,平原面积较小,为地形特征,不是地势特征,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导致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因此许多大河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①正确;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地势并不平坦,耕地占比较小,②错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丰富的降水,利于农业发展,③正确;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④正确。综上所述,C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排除ABD。故选C。
分析降水量分布状况是认识区域差异的重要内容。下图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和四地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我国年降水量( )
A. 随纬度升高而逐渐增加
B. 沿北纬40°线自东向西递增
C. 沿东经120°线自北向南递减
D.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0. 四地中( )
A. 甲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大 B. 乙地雨季最长
C. 丙地7月降水量最大 D. 丁地年降水量最大
11. 乙地为( )
A. 乌鲁木齐 B. 北京 C. 武汉 D. 广州
【答案】9. D 10. D 11. B
【解析】
【9题详解】
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读图可知,我国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选D。
【10题详解】
四地中,甲地是乌鲁木齐,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降水季节变化较小,A错误。乙地是北京,雨季最长的是丁地广州,B错误。丙地6月降水量最大,C错误。丁地广州年降水量最大,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是北京,B正确。乌鲁木齐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武汉和广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年等降水量线和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 )
A. 大部分地区在400mm以下 B. 东南部降水量最多
C. 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D. 甲地小于50mm
13. 内蒙古自治区景观自东向西大致为( )
A. 荒漠——草原——森林 B. 荒漠——森林——草原
C. 森林——草原——荒漠 D. 森林——荒漠——草原
14. 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 地形 C. 海陆位置 D. 河流
【答案】12. A 13. C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在400mm以下,A正确;东北部降水量最多,B错误;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C错误;甲地降水量大于50mm,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景观从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主要是由于海陆因素造成的,C正确;故选C。
【14题详解】
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逐渐减弱,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主要是由于海陆因素造成的,C正确;故选C。
下表为我国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代表珠江的是( )
A.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结冰期最长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7. 丁河的长度较长,但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却很小,主要原因是( )
A. 含沙量大 B. 有结冰期
C. 降水较少,蒸发量大 D. 流量不稳定
【答案】15. B 16. A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珠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无结冰期,该河流比长江的流量小。由图可知,图中乙代表珠江,B正确;甲有冰期,含沙量小,是黑龙江,A错误;我国第一长河是长江,丙是长江,C错误;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有冰期,含沙量大,丁是黄河,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甲是黑龙江,乙是珠江,丙是长江,丁是黄河。河流的结冰期与其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河流的结冰期就越长。四条河流中黑龙江的纬度最高,结冰期最长,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7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丁黄河长度较长,但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小,原因是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C正确;含沙量大、有结冰期、流量不稳定不是黄河径流小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白鹤滩水电站,是我国仅次于三峡的第二大水电站,下闸蓄水后可减少三峡入库洪水量,为长江中下游防洪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为长江水系主要水电站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长江的( )
A. 源头 B. 上游 C. 中游 D. 下游
19. 这里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
①落差大,水流急②降水多,水量大③当地用电量大,需求大④汛期集中在夏季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0. 作为中国水利工程的新“国家名片”,白鹤滩水电站的主要作用是( )
①航运②灌溉③发电④防洪⑤养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答案】18. B 19. A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由图可知,长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线是宜昌,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长江的上游,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白鹤滩水电站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①正确;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水量大,②正确;这里水能丰富与当地需求和汛期发生的时间关系不大,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该地水能丰富,白鹤滩水电站可以用于发电,③正确;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电站可以调节径流,起到防洪的作用,④正确;该地地势落差大,航运和灌溉价值不大,①错误;养殖不是白鹤滩水电站的主要作用,⑤错误。故ABD错误。故选C。
2023年7月底,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河北、北京等地发生持续强降雨,引发多起地质灾害险情,多处道路中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持续强降雨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
A. 台风 B. 滑坡 C. 寒潮 D. 洪涝
22. 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流经区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 朝河流下游方向迅速跑到地势低的地方
B. 垂直于河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
C. 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
D. 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答案】21. B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自然灾害大致可以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持续强降雨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正确;台风、寒潮、洪涝属于气象灾害,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题详解】
泥石流一般沿着河谷从高处往低处快速流动,发生泥石流时应该快速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即向垂直于河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B正确;朝河流下游方向跑到地势低的地方、沿山谷向山顶奔跑、原地不动都是错误的逃生方法,十分危险,ACD错误。故选B。
“引汉济渭”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等城市给水量的调水工程。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反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 )
A. 西多东少 B. 夏秋多冬春少 C. 南多北少 D. 年际变化大
24. 关于“引汉济渭”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解决山西省水资源短缺问题 B. 改变了渭河流域的气候特征
C. 减少了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D. 缓解西安等城市的缺水问题
25. 为缓解地区用水紧张问题,除实施引汉济渭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综合防治,保护水资源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③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④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23. C 24. D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引汉济渭工程是将南方地区的汉江水引入北方地区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等城市给水量的调水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背景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分布南多北少的特点,C正确;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A错误;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是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图中并未反映此特征,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引汉济渭”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等城市给水量的调水工程,可以缓解陕西省水资源短缺现象,与山西省无直接关联,D正确,A错误;“引汉济渭”工程无法改变渭河流域的气候特征,B错误;“引汉济渭”工程将汉江的水引入渭河,主要是为了解决关中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并不能直接减少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为缓解地区用水紧张问题,除实施引汉济渭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综合防治,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C①②④正确;深层地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甚至可能引发地质灾害,这一措施并不可取,③错误,排除ABD。故选C。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
26. 绝色公路至美画卷213国道是世界级风景之路,全程4136千米,下图为213国道示意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正误。对213国道的说法,正确的写“正确”,错误的写“错误”
①国道呈南北走向,北起内蒙古自治区策克,南至云南省磨憨。____
②国道自北向南大致穿过我国地势三级阶梯。____
③沿途可以看到支离破碎、沟壑从横的黄土高原。____
④沿线地势起伏大,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大。____
(2)策克—若尔盖段,沿途沙漠、草原、雪山等美景不断,途经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两地区农业部门以____为主。分析该段沙漠广布的原因____。
若尔益—沐川段,途经成都,流经成都的岷江附近建有多座水电站,该地区水电资源丰富。2022年夏季,该地区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状况。表1为该地区多年平均夏季气温和降水量,表2为该地区2022年夏季气温和降水量。
表1
表2
(3)从气候影响发电量和用电需求等方面,分析该地区2022年夏季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主要原因。
(4)分析213国道成为世界级风景之路的原因。
【答案】(1)①正确 ②错误 ③错误 ④正确
(2)畜牧业 该段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较远,再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暖湿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
(3)该地区以水电为主:2022年夏季降水偏少,河流水量减小,发电量减少:夏季气温偏高,居民用电需求量增加。
(4)213国道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明显:沿途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景观差异明显;途经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民俗风情多样。
【解析】
【小问1详解】
213国道呈南北走向,北起内蒙古自治区策克,南至云南省磨憨,①正确;213国道自北向南大致穿过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②错误;读图可知213国道自北向南经过的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③错误;沿线地势起伏大,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大,④正确。
【小问2详解】
策克—若尔盖段途经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两地区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该段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较远,再加上高大山脉的阻挡,暖湿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
【小问3详解】
读表1可知该地区多年平均6月夏季气温是24.6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是27.7摄氏度。8月是27.6摄氏度,而表2中2022年6月气温25.5摄氏度,7月29.4摄氏度,8月32.5摄氏度,2022年夏季气温比以往偏高;表1中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84.5毫米,7月降水量168.3毫米,8月139.1毫米;2022年6月178.7毫米,7月91.3毫米,8月40.9毫米,与以往相比2022年降水量大大减小;夏季高温,用电需求增加,但降水量较少,因此水流流量小,发电量下降,导致供需不平衡,出现电力供应紧张问题。
【小问4详解】
213国道起点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策克,终点为云南省的磨憨,全程跨越多个地理环境迥异的地区。从荒漠戈壁的大西北到千藤百绕、古树参天的热带季雨林地区,这种巨大的地理变化为旅途增添了无限的风景。沿途经过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例如,青藏高原的地势高耸,景色壮丽;而云贵高原则以其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著称。此外,213国道沿途还经过多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如若尔盖草原、九寨沟、黄龙景区等,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交织,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27. 太行山脉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1中用“____”画出太行山脉并将下列信息补充完整。
①____②____③____
陉(xíng),是指狭窄的通道,军都陉是“太行入陉”最北的一条,古代商道和现代交通线路的修建均以此为重要依托,太行山脉东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邯郸、安阳等)的大走廊。
(2)图中军都陉主要沿____(地形部位)延伸,沿线地势特点____。
(3)分析太行山东侧山麓地区“盛产”古都的自然原因。
太行山是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多年来河北省持续实施生态工程,太行山森林覆盖率由1994年的11%提高到现在的32%。
(4)简要说明太行山脉森林覆盖率提高对图中相关河流的影响。
【答案】(1)
山西省 华北平原 第三级阶梯
(2)山谷 西北高东南低
(3)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4)降低河流含沙量: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减小:改善沿岸生态环境.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太行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之一,该山脉以西是我国的①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第二阶梯,该山脉以东是我国的河北省,地处②华北平原,位于③第三阶梯。太行山脉在图中的位置如下图: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军都陉所处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出,故为山谷。由图中等高线可知,沿线地势特点为西北高东南低。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太行山东侧山麓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较多,水资源丰富,水源充足;西侧山脉形成天然屏障有利于防御;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自然环境优越,因此太行山东侧山麓地区“盛产”古都。
【小问4详解】
太行山脉森林覆盖率提高对图中相关河流的影响有:①有助于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这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从而降低河流含沙量;②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减小;③改善沿岸生态环境;④净化空气;⑤调节气候;⑥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28. 习总书记指出:“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某校兴趣小组开展黄河相关的主题学习,下图为黄河流域略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小组:黄河上游水量变化
(1)黄河流经____、____和半湿润区,跨越地势____级阶梯,在____和____(上游/中游/下游)河段有凌汛现象。
(2)青藏高原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为黄河上游提供充足的水源,试分析兰州至河口河段水量明显减少的原因。
第二小组:黄河中下游生态环境问题
(3)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了黄河下游地区的环境,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请根据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完成框图的填写。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4)“治黄百难,唯沙为首”。请列举黄土高原区治理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答案】(1)干旱 半干旱 三(或一、二、三) 上游 下游
(2)自然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无支流汇入;社会经济原因:沿途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上游修建水电站拦截大量水源
(3)疏松 含沙量 减慢(减小) 地上河
(4)生物措施: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修建水利工程
【解析】
【小问1详解】
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黄河流经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跨越地势三级阶梯。在上游和中游河段,即从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河口镇的上游河段,以及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花园口的中游河段,由于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在冬春季节封冻早,解冻迟,容易形成冰坝,引起凌汛现象。
【小问2详解】
黄河兰州至河口河段水量明显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自然原因方面,该河段降水量较少,同时蒸发量较大,导致水资源的自然补给不足。此外,由于该河段没有较大支流的汇入,进一步限制了水量的增加。社会经济原因方面,黄河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大量抽取河水用于灌溉、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加剧了水资源的消耗。同时,上游地区为了发电、防洪等目的修建了多个水电站,这些水电站拦截了大量水源,减少了下游的自然流量。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黄河兰州至河口河段水量的明显减少。
【小问3详解】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土质①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且植被破坏严重;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上过度放牧、滥砍滥伐、毁林毁草、陡坡开荒、开矿、修路等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泥沙与雨水一同汇入黄河,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的②含沙量增大,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当这些泥沙随河流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时,由于流速③减慢,泥沙逐渐沉积,导致河床逐年抬高,形成④“地上河”。
【小问4详解】
治黄百难,唯沙为首。针对黄土高原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方面,主要包括植树造林、种草、封山育林等。这些措施可以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工程措施方面,主要包括修建梯田、打坝淤地、修筑沟头防护工程、修建水利工程等。修建梯田可以改变地形坡度,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修建淤地坝可以拦截泥沙,防止河道淤积,提高河道泄洪能力;沟道整治则可以通过疏浚河道、修建堤防及水利工程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
29. “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图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例中甲为____,乙为____,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____和____(填地形类型)区。
(2)从地形角度分析我国耕地面积小的原因。
陕西榆林由“沙漠之城”转变为“绿色之城”,成为首个沙区森林城市,下图为陕西榆林地区2010年、2021年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图。
(3)总结榆林地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成功经验。
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0.3%.2017年我国海水稻(耐盐碱水稻)研制成功并大面积推广。
(4)简述海水稻大面积推广的意义。
【答案】(1)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水田) 林地 平原 丘陵(高原、盆地)
(2)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山区面积广,平原面积狭小
(3)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切实保护耕地
(4)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解析】
【小问1详解】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读图可知,图例中甲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水田,乙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丘陵地区。
【小问2详解】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其中,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山区地势崎岖,面积广,平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
【小问3详解】
由图表可以看出,榆林地区2010-2021年间耕地比重由24.01%减小为21.90%,草地比重由27.51%增加至36.42%,林(果)地比重由33.23%增加至34.40%,表明该地区在土地利用中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耕则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切实保护耕地;生态环境得到了好转。
【小问4详解】
海水稻大面积推广的意义在于,它能够有效利用我国广阔的盐碱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海水稻的推广还可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河流
长度(km)
有无结冰期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亿m3)
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
甲
3420
有
2709
0.16
乙
2214
无
3360
0.249
丙
6300
无
9600
0.54
丁
5464
有
574
35
6月
7月
8月
气温/℃
24.6
27.7
27.6
降水量/毫米
184.5
168.3
139.1
6月
7月
8月
气温/℃
25.5
29.4
32.5
降水量/毫米
178.7
91.3
40.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招远市七年级(上)(五四学制)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1卷两部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我国美食丰富的原因, 该图反映出我国的, 该剖面线经过的区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七年级(上)期中地理(五四学制)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读图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地势的显著特征是,我国年降水量,四地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