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合肥市地处安徽省中部,境内有丘陵岗地、低山残丘、低洼平原三种地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下表示意2011~2021年合肥市粮食播种面积与产出状况及棉花产量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1. 2011~2021年合肥市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不同步,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农业结构调整B. 机械化水平低
    C. 农业投资下降D. 种粮收益较低
    2. 从2011~2021年合肥市棉花产量的变化可知( )
    A. 棉花消费重心已转移B. 气候变化改变自然禀赋
    C. 当地城镇化发展迅速D. 纺织服装产业逐渐衰落
    3. 为提高粮食产量,合肥市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 控制城市人口数量B.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C. 提高粮食平均价格D. 大力开垦宜农荒地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据表可知,2011~2021年合肥市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增加,而粮食产量持续降低,最可能是因为种粮收益低,使得很多农户把重心转向经济收入更高的其他工作,从而对粮食作物的管理较粗放,导致粮食产量降低。因此合肥市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不同步,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种粮收益较低,而与农业结构调整、机械化水平低、农业投资下降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据表可知,合肥市十来年间棉花产量急剧下降,可能是因为棉花种植面积减少,且机械化水平低,导致棉花成本提高,棉农收益减少,再加上合肥市(省会城市)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提高速度快,部分农业用地被侵占,C正确;棉花消费重心也没有发生转移,消费重心依然是在东部地区,A错误;2011~2021年合肥市气候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纺织服装产业也没有逐渐衰落,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用科技力量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可以提高粮食产量,B正确;控制城市人口数量和提高粮食平均价格并不能提高粮食产量,AC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可知,2011~2021年合肥市粮食播种面积在增加,粮食产量却在降低,因此大力开垦宜农荒地不是提高粮食产量最合理的措施,D错误。故选B。
    塔霍河和塞古拉河是西班牙境内两大河流,塔霍河径流量丰沛,而塞古拉河流域发展农业潜力大,但缺水严重。1969年,西班牙开始实施塔霍河调水工程,建设了总长286km的输水通道,穿过山岭和多个河谷,历时6年完成,投资3亿美元将塔霍河源头70%的水量调往塞古拉河流域。西班牙的人口密度较低,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的大城市。下图示意西班牙水系。完成下面小题。
    4. 人为原因导致塞古拉河流域缺水严重,主要体现在( )
    A. 地处背风坡B. 用水需求量大
    C. 夏季降水少D. 水资源浪费严重
    5. 塔霍河调水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 )
    A. 沿线水污染严重B. 投入资金多
    C. 水源泥沙含量大D. 需逐级提水
    6. 塔霍河调水工程运行后给该河入海口处带来的影响是( )
    A. 土壤出现盐溃化B. 水生生物繁盛
    C. 入海径流量稳定D. 海水不易倒灌
    【答案】4. B 5. D 6. A
    【解析】
    【4题详解】
    据材料分析可知,塞古拉河流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工农业发达,沿海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分布较多,故塞古拉河流域缺水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用水需求量大,B正确;地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属于自然原因,不属于人为原因,AC错误;材料信息并无体现塞古拉河流域缺有水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塔霍河调水工程起始阶段的塔霍河和塞古拉河流域地势起伏较大,而调水工程的中间部分地形平坦且地势较低,塔霍河调水工程从中间位置到塞古拉河流域需逐级提水,才能把水调到塞古拉河,故塔霍河调水工程最大的难题是需逐级提水,D正确;沿线人口较少,且水源地位于河流上游山区,水质较好,水源泥沙含量少,AC错误;西班牙经济发达,资金充足,B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塔霍河调水工程使得塔霍河入海口处的入海径流量减少,河流流速减缓,河流携带泥沙量减少,造成河口三角洲萎缩,沿海地区海水易入侵和倒灌,土壤出现盐溃化,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面积缩小,影响生物多样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将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的创新增长均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产业划分为高创新产业、中创新产业和低创新产业,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不同制造业的创新指数增长均值及产业类型划分。制造业创新能力的空间转移在长江经济带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而这种分异现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7.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 )
    A. 行业间创新发展差距大B. 高、低创新产业间差距小
    C. 中创新产业的数量偏多D. 整体的创新结构稳定性强
    8. 影响制造业创新能力空间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
    ①经济基础②劳动力数量
    ③生态环境④基础设施水平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9. 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可通过( )
    A. 做好中下游承接创新水平较低产业转移的准备
    B. 提升上游地区创新资源,促进国际合作的开展
    C. 促进高创新水平的制造业向下游沿海地区转移
    D. 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区域流动
    【答案】7. A 8. B 9. D
    【解析】
    【7题详解】
    依据材料和图示,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低中高端产业的种类有巨大差异,A正确,排除B;中创新产业数量最少,排除C;整体结构出现两头较大,中间较小的结构,并不稳定,排除D。故选A。
    【8题详解】
    影响制造业创新能力空间转移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经济基础、劳动力水平、政策、交通、基础设施等,①④正确;制造业创新能力更多考虑的是劳动力的素质而不是数量,生态环境对其空间转移影响不大,②③错误;排除ACD,故选B。
    【9题详解】
    促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可以采取上游提供能源和原料,接受相对低端产业,中游大力发展中创新产业,出海口发展高创新产业,实现流域内产业阶梯布局,整体间区域流动,D正确。较低产业应该向上游地区转移,排除A;下游地区的经济基础和交通信息都较上游地区好,应该较强下游地区的创新资源整合,排除B;整个长江经济带需要区域联动发展,而不能只是发展下游沿海地区,排除C;故选D。
    下图示意1960~2018年我国某河入海流量和悬沙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约悬移质沙量)年际变化统计(悬沙通量部分年份缺失),其中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入海流量分别以531m³/s和364m³/s为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据图可知,1960~2018年该河( )
    A. 入海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小B. 1967年的悬沙通量最小
    C. 流量与悬沙通量大致呈负相关D. 平水年出现的频率最高
    11. 影响该河悬沙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气温差B. 河流落差
    C. 降水量D. 土壤疏松度
    12. 推测导致2008年后该河悬沙通量变化趋势主要原因是( )
    A. 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B. 河沙采挖日益泛滥
    C. 下游地上悬河风险大D. 河流两岸堤坝破损
    【答案】10. D 11. C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1960~2018年该河入海流量介于364m³/s与531m³/s之间的年份最多,说明平水年出现频率最高,D正确;该河入海流量年际变化较大,A错误;1988年前后悬沙通量最小,B错误;入海流量与悬沙通量大致呈正相关,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河是外流河,流量年际变化较大,说明其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且据图可知入海流量与悬沙通量大致呈正相关,而河流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大小,故影响该河悬沙通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降水量,C正确,气温差与悬沙通量关系不大,A错误;河流落差、土壤疏松度不是影响悬沙通量的直接因素,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2008年后该河悬沙通量大致呈减小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人们环保意识增强,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了水土流失,使得该河的悬沙通量减小,A正确;河沙采挖日益泛滥、河流两岸堤坝破损会加大该河悬沙通量,BD错误;2008年后该河悬沙通量大致呈减小趋势,下游地上悬河风险减弱,C错误。故选A。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常受到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天气变化特征。下图示意我国2023年夏初某日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且甲天气系统势力不断增强。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时刻新疆( )
    A. 多阴雨天气,风力较小B. 偏北风为主,天气晴朗
    C. 风沙活动强,气温升高D. 降温明显,多雨雪天气
    14. 甲、丙天气系统交汇处的黄河下游地区易形成( )
    A. 准静止锋B. 冷锋
    C. 暖锋D. 气旋
    15. 受乙、丙天气系统影响( )
    A. 江苏沿海降水丰沛B. 江西大风升温
    C. 山东连续阴雨天气D. 上海低温少雨
    【答案】13. C 14. B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时刻新疆位于甲高压中心西北,天气晴朗,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主要是由东南指向西北,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结合摩擦力可知新疆此时主要吹偏南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的偏暖性风),受其影响气温升高,且等压线较密集,风力较大,风沙活动强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据材料及图分析可知甲为高压、丙为低压,且甲天气系统势力不断增强,黄河下游地区的偏北风强盛,以冷气团占主动,所以甲、丙天气系统交汇处的黄河下游地区易形成冷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乙锋线位于低压槽处,气流辐合上升,江苏沿海受该锋线和气旋影响,降水丰沛,而山东距该锋线较远,不受该锋线影响,降水较少,A正确,C错误;江西位于该锋线附近,吹偏北风,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B错误;上海受气旋影响会出现多雨天气,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韦雷博村是一个坐落在印度尼西亚东部弗洛雷斯岛芒加莱地区的偏僻村落,位于海拔1200m的高原上,只能步行前往,被称为“云端上的村庄”,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201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巴鲁扬屋是韦雷博村的传统房屋,形状类似锥形,由5层楼组成,具有储存种子、居住和日常生活、给祖先供奉祭品、储存食物和物品、为旱季保留粮食等功能,下图示意韦雷博村位置和巴鲁扬屋景观。

    (1)简析韦雷博村村落选址的合理性。
    (2)分别指出巴鲁扬屋第1、2层的主要功能,并说明判断理由。
    (3)目前韦雷博村仍保留有其文化传统,说明原因。
    【答案】(1)地处高原,地形相对平坦;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降水相对较少,洪涝灾害威胁较小。
    (2)第1层主要功能是为旱季保留粮食,第一层紧贴地面,雨季时降水多不能存放物品,旱季时干燥可保留粮食;第2层主要功能是储存种子,该层空间较大利于存放种子,远离地面可防虫防潮。
    (3)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较少,文化传统受外来文化影响小;以农耕为主,利于农业文明延续;当地传统文化知名度高,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需保护传承。
    【解析】
    【小问1详解】
    古代聚落的选址的合理性表现在当地地处热带高原(1200m的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候相对凉爽;高原内部地形相对平坦,有利于聚落的建设;当地海拔高,降水相对较少,洪涝灾害威胁较小。
    【小问2详解】
    第一层紧贴地面,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大,雨季时降水多,不利于存放任何物品,而旱季时地表干燥,降水少,可临时存放粮食;第二层空间最大,而当地的产业活动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种子是最关键的生产资料,远离地面可防虫防潮,利于大量种子的保存。
    【小问3详解】
    能保留文化传统一是说明当地的文化传统易于延续,二是说明当地受外界影响少,三是说明当地的文化传统有一定价值,应该得以保存和延续。据题干信息材料可知当地以农耕为主,农耕文明相对单一,利于农业文明延续;当地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较少,文化传统受外来文化影响小;201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当地传统文化知名度高,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需保护传承。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帕隆藏布是雅鲁藏布江水量最大的支流,呈东南—西北走向,到通麦镇附近有易贡藏布汇入,两条河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且相对流淌,后转向南流汇入雅鲁藏布江。帕隆藏布大峡谷深3555m,是世界第三大峡谷,318国道从中穿过。下图示意易贡—帕隆藏布流域分布。
    (1)判断导致易贡藏布、帕隆藏布两条河在一条直线上且相对流淌的地质构造并解释原因。
    (2)图示区域纬度较低,却分布大量冰川,请说明理由
    (3)简述图示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对图示318国道通麦路段的影响。
    【答案】(1)该区域属于断层构造,判断理由:该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印度板块向东北方向挤压亚欧板块,形成了东南—西北走向的断层构造。
    (2)该区域海拔很高,气温较低,有大量冰川的分布。
    (3)图示区域西北和东南地势高,通麦地势最低,地势起伏大,道路条件差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
    【解析】
    【小问1详解】
    致易贡藏布、帕隆藏布两条河在一条直线上且相对流淌的地质构造是断层线构造,判断理由是:两条河流的都是呈东南—西北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印度板块向东北方向挤压亚欧板块,形成了东南—西北走向的断层构造,因断层线上岩层破碎,流水下切强度大,形成峡谷地貌。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虽然纬度较低,但是海拔很高,附近有好多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山,有大量冰川的分布。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形地势特征是西北和东南地势高,通麦附近地势最低,地势起伏大,导致318国道通麦路段只能沿河分布,附近有著名的“通麦天险”,位于林芝市巴宜区和波密县之间,全长14公里,由于道路条件差、周围山体疏松、脆弱,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因此,该处成为川藏线最难走的一段路。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樟树喜光喜温,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酸性到中性沙质壤土、轻黏壤土或冲积土中生长较好,树干高大挺拔,树冠荫及一方,生命力旺盛,树龄可达千年以上,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樟树是江西省省树,全省“无村不樟,无樟不村”,古樟树占据了江西省古树名木的半壁江山,是江西第一树。樟树木质坚硬,纹理美观,馥郁芬芳,是制作家具、雕刻、造船的材料。近些年来,江西省樟树科技和产业齐飞,实现了从制箱到闻香的华丽升级。下图示意江西省地理位置及樟树的主要用途。
    (1)分析樟树能成为江西第一树的自然原因。
    (2)说明樟树的重要价值。
    (3)指出让江西省樟树产业实现华丽升级的产业,并为其实现樟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适合樟树生长;以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可种植范围广,数量多;多红壤、黄棕壤等,土壤条件适宜;河网密布,土层深厚、肥沃等。
    (2)樟树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价值大;樟树不仅可以作为木材使用,还可以入药、食用等,经济价值高;“无村不樟,无樟不村”,樟树美化居民生活环境,融入居民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
    (3)产业:制香及相关产业。
    献计献策: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樟树新品种和樟树相关的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利用樟树资源,扩大樟树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深挖樟树文化,做大做强樟树文化的品牌,扩大影响力;樟树资源开发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樟树能成为江西第一树,说明樟树不仅数量多、分布广,根据材料信息,樟树的生长习性喜光喜温,江西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低,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充足的水热条件适合樟树的生长;对土壤要求为深厚、湿润肥沃的酸性到中性砂质壤土、轻黏壤土或冲积土,江西省土壤为酸性红壤,黄棕壤,结合图示信息,区域内有多条河流以及鄱阳湖等,河湖众多,河网密布,土层深厚,湿润肥沃,满足樟树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樟树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图中显示,江西省地形多山地、丘陵,盆地、谷地分布面积广大,可种植樟树的区域范围广,樟树数量多,所以樟树能成为江西第一树。
    【小问2详解】
    结合樟树的主要用途图可总结出樟树具有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及审美和文化价值。樟树作为一种树木森林,可以吸附空气中灰尘和有毒气体,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美化环境,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环境价值高;樟树可以作为木材使用,用来制作家具,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提取香料、食用等,经济价值高;樟树是江西省省树,全省“无村不樟,无樟不村”,美化、绿化香化环境,融入居民生活,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江西樟树科技和产业齐飞的目标,实现了从制箱到闻香的华丽升级”可知,让江西省樟树产业实现华丽升级的产业制香及相关产业。未来可以依托省樟树研究所,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培育优良品种,研发樟树新品种和樟树相关的新产品,提高产品的品质;同时,大力发展以樟树为原料的相关产业,可以延长樟树产业链,发展深加工工业,提取香料等,从而提高附加值。同时,古树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还可以利用古树资源发展旅游业,做大做强樟树文化的品牌;同时樟树在开发过程中会存在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环境问题,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项目
    时间
    粮食播种面积
    (万公顷)
    粮食产量
    (万吨)
    人均粮食产量
    (千克)
    棉花产量
    (万吨)
    2011年
    47.52
    321.34
    427.3
    3.55
    2019年
    52.33
    301.19
    367.8
    0.9
    2021年
    52.71
    294.13
    310.7
    0.25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上)10月开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上)10月开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8页。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