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第1页
    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第2页
    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第3页
    还剩5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下列生物分类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11
    (《分子与细胞》模块结业)
    说明:本试卷满分 100 分,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 1 页至第 11 页,第Ⅱ卷为第 11 页至第 12 页。试题答案请用 2B 铅笔或 0.5mm 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 (共 7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35 小题,1-15 每小题 1 分,16-35 每小题 2 分,共 5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各个不同的结构层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B. 草履虫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C. 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 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不属于生命系统
    2.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后会出现发烧、头痛、皮疹等症状。84 消毒液、75%酒精等家用消毒剂可杀死猴痘病毒(一种含包膜的 DNA 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猴痘病毒在体外可存活数月,说明病毒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B. 猴痘病毒无细胞核结构,其遗传物质 DNA 存在于拟核区
    C. 猴痘病毒的化学组成中含有核酸、磷脂、蛋白质等
    D. 75%酒精杀死猴痘病毒的原理是酒精破坏肽键
    3.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归纳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施莱登和施旺通过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的结合提出各自相应理论
    B. 施莱登通过完全归纳法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
    C. 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但可能存在例外
    D. 植物和动物都由细胞构成,反映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4. 通常需要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选用 10×的目镜和 40×的物镜组合观察,则物像的面积是实物的 400 倍
    B. 各种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C. 若视野中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也为逆时针流动
    D. 草履虫、鱼和芦苇的生命活动均依赖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
    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千余年后“绿如蓝”的太湖蓝细菌暴发,造成蓝细菌大面积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化工行业污染,这一现象称作“水华”。下列对“水华”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体中有机养料含量太高,造成富营养化
    B. 会造成水体中溶氧量降低,水生动物等大量死亡
    C. 主要是蓝细菌以细胞群体形式大量繁殖而导致的
    D. 其起因及后果与海洋中的“赤潮”现象极为相似
    6. 下列生物分类错误的是
    ①颤蓝细菌②酵母菌③变形虫④小球藻⑤水绵 ⑥HIV⑦大肠杆菌⑧甲型H1N1流感病毒⑨肺炎双球菌
    A. 无核糖体的生物是⑥⑧
    B. 具有核膜的生物只有③④⑤
    C. 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的生物是①⑦⑨
    D.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①④⑤
    7.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蓝细菌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 和 RNA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③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储存遗传信息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 D 都属于固醇
    ⑤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 C、O、H、N 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
    ⑥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⑦土壤缺氮不会直接影响植物体内脱氧核糖、纤维素和磷脂的合成
    A. 二B. 三C. 四D. 五
    8. 如图是活细胞中三种元素含量或三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扇形图代表化合物的含量,则甲、乙分别代表水和蛋白质
    B. 若扇形图代表元素的含量,则甲、乙、丙分别代表C、O、H 三种元素
    C. 玉米细胞(干重)中 O 元素比例高,主要原因是玉米细胞中糖类较多
    D. 组成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化学元素在含量上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9. 下列有关水的特性与水的生理功能相互对应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极性分子决定其是细胞内良好溶剂,许多物质可以溶解其中
    B. 水分子间弱吸引力氢键决定其具有流动性,是物质运输所必需
    C. 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为细胞创造舒适的液体环境
    D. 水在低温下结冰,利于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度过不利环境条件
    10. 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农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B. 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可以说明有些无机盐可以参与构成细胞内的化合物
    C. 血液中 Ca 2+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说明无机盐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D. 人体内 Na +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升高,最终引起肌肉酸痛、无力等
    11. 叶绿素 a 是由谷氨酸分子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合成的。其结构中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叶绿素 a 分子与催化其合成的酶共有的元素是 C、H、O、N
    B. 叶绿素 a 的元素组成说明无机盐能构成复杂的化合物
    C. 尾部对于叶绿素 a 分子在生物膜上的固定起重要作用
    D. 叶片变黄一定是光照不足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造成的
    12. 甘薯含糖量高,其甜度主要由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可溶性糖类的含量决定。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品种的甘薯中麦芽糖和蔗糖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利用斐林试剂来检测甘薯中可溶性糖的总量
    B. 储藏45天后,烟薯比普薯中蔗糖含量变化更明显
    C. 甘薯在贮藏过程中麦芽糖含量下降可能与淀粉酶活性增强有关
    D. 甘薯中的可溶性糖均可通过消化道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被吸收
    13. 油料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干重会先增加,导致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C
    B. 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甜味逐渐变淡是因为大量可溶性糖氧化分解供能
    C. 萌发过程中干重含量一定降低,可能是因为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了有机物
    D. 与淀粉种子相比,播种时油料种子因需氧气多而适宜浅播
    14. 图为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①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其水解产物为氨基酸
    B. 若②为脂肪,则其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
    C. 若③为蓝细菌的遗传物质,则其不能和蛋白质组成复合物
    D. 若④为糖原,则其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肌肉和肝脏中
    15.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原、淀粉、纤维素和脂肪均可作为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B. 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血糖低时二者可分解产生葡萄糖补充血糖
    C. 脂肪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D. 食草动物仅利用自身消化器官就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来获取能量
    16.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的某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R基:—H)分别位于第8、20、23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多肽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位于第1位
    B. 用特殊水解酶水解甘氨酸两侧的肽键,产生水的数量为6
    C. 用于鉴定该多肽的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D. 用肽酶水解甘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3个氧原子
    17. 血红蛋白(HbA)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并运输氧。每个血红蛋白分子由1 个珠蛋白和 4 个血红素(血红素中心为 1 个铁原子)组成。每个珠蛋白有 4 条肽链,即 2 条α链、2 条β链,每条α链由 141 个氨基酸构成,每条β链由 146 个氨基酸构成。每条α链含有丙氨酸 5 个,分别位于第 26、71、72、99、141 位。肽酶 E 专门水解丙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血红蛋白形成过程中需至少脱去 570 个水分子
    B. 血红蛋白分子中与肽键直接相连的原子是 H 和 O
    C. 肽酶 E 完全作用于 1 条α链后,产生的多肽中氢原子数比α链多 10 个
    D. 高温加热会使血红蛋白变性,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后不会出现紫色
    18. apCIII 蛋白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一种关键调节因子,研究表明可以通过降低 apCIII 的水平来消除高脂肪饮食的有害影响。研究人员将出生 8 周的小鼠分成两组,进行高脂肪饮食研究:第一组小鼠在高脂肪饮食 10 周后,接受 ASO 疗法来降低其机体中 apCIII 的水平;第二组小鼠在高脂肪饮食时直接接受 ASO 疗法。第一组所有的小鼠高脂肪饮食 10 周后,都变得肥胖且发生了肝脏脂肪变性,然而在 ASO 疗法后,继续进行高脂肪饮食,其脂肪水平和肝脏等均能恢复正常;第二组小鼠未出现肥胖及肝脏脂肪变性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脂肪一般只在糖代谢发生障碍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B. apCIII 在核糖体中合成,apCIII 的基本组成单位的区别在于 R 基的不同
    C. ASO 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机体脂肪酶的活性从而增加了肝脏的脂肪清除能力
    D. 本实验还需设计对照组,应为取与实验组数量相等、出生 8 周的小鼠,给以高脂饮食
    19. 下列关于脂肪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水解的终产物只包括甘油、脂肪酸和磷酸
    B. 植物种子中储存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
    C. 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组成的酯
    D. 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大量转化为脂肪
    20. 细胞内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功能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 1 中生物大分子甲除可行使图示功能外,还具有运输、免疫等功能
    B. 若物质丁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则与戊相比,丁特有的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胸腺嘧啶(T)
    C. 图 2 所示的核苷酸的名称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该核苷酸是组成 DNA 的基本单位之一
    D. 生物大分子甲、乙、丙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21. 下列关于细胞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丙酮从鸡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大于细胞表面积的 2 倍
    B. 精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来传递信息
    C. 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D. 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会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被靶细胞识别
    22. 脑啡肽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镇静、提高痛阈从而调节人体对痛感觉。对它进行研究,可有利于人类进行非麻醉型镇痛。图 1 为脑啡肽的结构简式(不包括指示用的箭头、虚线和数字编号)。脑啡肽经释放后,会作用在一些特殊的脑神经细胞上,这些脑神经的某个结构接受到脑啡肽刺激后,会进行一系列生理过程,从而达到镇痛作用(如图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脑啡肽是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连接而成,图中表示肽键的是③
    B. 通过结构简式可知,脑啡肽是由 4 种不同的氨基酸形成的五肽
    C. 材料中的“某个结构”实际上是质膜,图中的某种离子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
    D. “某个结构”的基本骨架是①,而在其上有②,②的作用是保护和识别外界信息
    23. 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细胞中的胆固醇可以来源于血浆。人体血浆中含有的某种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以外的组织细胞(靶细胞)中,以满足这些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错误的是( )

    A. 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相比,LDL 膜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只有单层磷脂分子
    B. LDL 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与其结构中的载脂蛋白 B 与靶细胞膜上的 LDL 受体结合直接相关
    C. 当细胞内胆固醇过多,细胞可通过促进乙酰 CA 合成胆固醇等途径调节胆固醇含量
    D.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维持膜的流动性有重要作用
    24. 已知生物毒素a是由蛋白质b经过糖链修饰的糖蛋白,通过胞吞进入细胞,专一性地抑制人核糖体的功能。为研究a 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某小组取生物毒素a、蛋白质b和c(由a经高温加热处理获得,糖链不变)三种蛋白样品,分别加入三组等量的某种癌细胞(X)培养物中,适当培养后,检测X 细胞内样品蛋白的含量和X 细胞活力(初始细胞活力为100%),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糖链修饰可能发生在内质网中
    B. 根据图1可知,糖蛋白进入细胞几乎不受蛋白质b变性的影响
    C. 生物毒素a组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量少于蛋白质b组细胞的
    D. 生物毒素a能显著抑制X细胞的活力,主要依赖糖链和蛋白质b
    25. 研究证实,细胞器互作网络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例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NAFLD 的发病机理与脂滴异常增多密切相关,脂滴是一种具有脂质的细胞器。肝细胞中线粒体与内质网及脂滴间通过膜接触位点实现连接,部分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膜接触位点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能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内质网与脂滴间也存在膜接触位点,可以控制脂滴中脂质的水平
    C. 线粒体与溶酶体、内质网等多种细胞器相互作用,可保护肝细胞免于脂中毒
    D. 肝脏中,脂滴与溶酶体融合,其内脂肪酶能催化脂肪分解,其产物不能参与能量代谢
    26.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蛋白质外壳外存在一层病毒包膜,该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上的糖蛋白S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是其侵入细胞的基础,研究还发现吸烟会引起肺部细胞ACE2含量显著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包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符合流动镶嵌模型
    B. 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S与受体ACE2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如果设计一种蛋白药物,识别并紧密结合糖蛋白S,则可能干扰新冠病毒的感染
    D. 与不抽烟的人群相比,抽烟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更高
    27. P 物质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脑神经释放的 P 物质能够使人产生痛觉。而脑啡肽作用于脑神经后能够抑制 P 物质的释放,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要观察线粒体内膜等结构,需要用到的工具是电子显微镜
    B. 脑神经细胞和发菜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脑神经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发菜没有
    C. 脑啡肽作用于神经细胞后只影响 P 物质的释放,可能的原因是脑啡肽会影响内质网的功能
    D. P 物质的释放过程中,高尔基体起到交通枢纽的作用
    28. 图 A 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 B~D 是图 A 中部分结构的放大,下列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结构①~⑮中不应该出现的是③和⑬
    B. 图 B、图 C 所示细胞器内膜比外膜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
    C. 图 D 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⑭上,其上储存着遗传信息
    D. 要获得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所采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29. 下图表示动物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加工、分拣和运输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细胞结构,COPⅠ和 COPⅡ代表两种囊泡。图中经乙加工的蛋白质进入丙后某些蛋白质上形成 M6P 标志,能被丙膜上的 M6P 受体识别经膜包裹形成囊泡,转化为溶酶体,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示的各种膜结构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 若定位在乙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丙中,则COPⅠ可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C.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D. 若 M6P 受体合成受限,带有 M6P 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30. 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Cfilin-l 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质,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Cfilin-1 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B. 控制 Cfilin-1 合成的基因功能异常导致细胞核变形
    C. 细胞核形态和功能的维持与细胞骨架有关
    D. Cfilin-1 缺失会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
    31. 某同学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变形虫进行了如下核移植实验,其中 A 组用含 32P 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培养液培养,B 组用不含 32P 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培养液培养。一定时间后,将两组变形虫进行核质分离,并交叉进行核移植,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放射性标记的 RNA)。下列错误的是( )
    A. 由图中 A1 细胞可推测 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
    B. 该实验能直接证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C. 若 A1 培养时间过长,A2、A3 细胞中会出现放射性
    D. 若换用 32P 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放射性标记会集中出现在细胞核、线粒体中
    32. 用同一打孔器在一白萝卜上打出若干萝卜条,切成相同长度,均分为三组,分别置于等体积的Ⅰ、Ⅱ、Ⅲ三种溶液中一段时间,c 点时将三组实验的萝卜条同时放回相应溶液的低浓度溶液中一段时间。实验期间持续观察萝卜条体积的变化,并计算相对体积,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观测指标是萝卜条的体积变化
    B. 随着萝卜条体积减小的同时,萝卜细胞的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
    C. 初始Ⅰ溶液浓度小于Ⅱ溶液,Ⅰ溶液和Ⅱ溶液中的溶质都能进入细胞
    D. bc 段Ⅱ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液的浓度,Ⅲ溶液中的细胞已死亡
    33. 某同学在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过程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A、B表示相关结构或液体,C为相邻两个细胞之间的通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A为原生质体,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B. 若结构A紫色逐渐加深,则该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 结构C可以表示胞间连丝,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D. 随着溶液B浓度的增大,结构A的浓度也会增加
    34. 图甲、乙分别表示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的两种协助扩散方式,其中通道介导的扩散比载体介导的快100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B. 水分子更多的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C. 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载体蛋白不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D. 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只有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35. 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l/L的乳酸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图甲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层
    B. 若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乳酸的跨膜运输会受到影响
    C. 若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
    D. 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选错不得分)
    36. 科学家研究发现,必需氨基酸摄入不足是造成营养不良人群患上脂肪肝的原因。当必需氨基酸匮乏时,肝细胞中的E3泛素连接酶Ubrl(蛋白类)会失活,不能催化脂滴保护蛋白Plin2的泛素化降解(某蛋白连接上泛素后即可被降解),从而造成脂肪肝。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必需氨基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其分子式为C5H11O2NS
    B. 据材料可知,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
    C. 当必需氨基酸供应充足时,Plin2的含量降低
    D. 必需氨基酸可以由非必需氨基酸转化而来
    37. 下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以及部分化合物的种类和作用图示,图中Ⅰ和Ⅱ 代表两大类化合物,Ⅲ~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方框面积大小代表相对含量多少,A~F 表示部分Ⅶ中不同种类的具体物质。下列错误的是( )

    A. 图中Ⅰ、Ⅳ依次代表无机化合物、蛋白质
    B. 与 F 相比,等质量的脂肪释放的能量多
    C. 含磷的Ⅴ缺乏,植株就会特别矮小,根系发育差
    D. 图中组成 B 的单体一定是葡萄糖
    38. 如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 5 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标志结构,下列错误的是( )
    A. Ⅰ、Ⅲ代表的细胞类型共同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线粒体
    B. 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Ⅱ、Ⅲ、Ⅳ,它们光合作用的场所完全不相同
    C. 与Ⅴ主要化学组成相似的细胞器有核糖体、染色体
    D. 活细胞中细胞质都在不断流动着,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
    39. 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结束时b 液体的渗透压等于 a 液体的渗透压
    B. 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吸水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会一直下降
    C. 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 c 结构的是③④⑤
    D. 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40. 图1是显微镜下观察到某一时刻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一种渗透作用装置。图3是另一种渗透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这两个装置所用的半透膜都不能让蔗糖分子通过,但可以让葡萄糖分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图1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则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B. 图2中,若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则平衡后A 侧液面与B侧液面一样高
    C. 图3中,若每次平衡后都将产生的水柱h移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h将会越来越小
    D. 图3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Ma>MA,达到平衡后Ma>M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0 分)
    41. 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图 1,各氨基酸残基用 3 个字母缩写表示。图 2 为核苷酸链,图 3 表示某种核苷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这个碳原子还分别与一个氢原子、一个侧链基团(R)相连接。两种激素体现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是 ________。
    (2)催产素由 ______(元素)构成。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氧来自 ________。
    (3)加压素中含有 ______个肽键,两种激素生理功能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
    (4)图 2 中 _______(用图中称号 1、2、3、4 回答)构成一个核苷酸,该核苷酸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 图 3 所示的核苷酸是组成 _________的基本单位之—。
    (5)图 2 表示一段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链,其储存的遗传信息是指 _______。
    42. 2013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甲图表示细胞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填名称),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填序号)。
    (2)真核细胞中由核膜、_____、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 _______系统。
    (3)甲图中囊泡 X 由 _______(填名称)经“出芽”形成,到达 ________(填名称)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它们之间能够发生融合的原因是 __________(答出两点)。
    (4)若甲图中囊泡 Y 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 ____________。
    (5)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其原因是囊泡上的 ________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B 特异性结合。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____________的功能。
    43. 研究发现,水分子存在两种跨膜运输机制。膜蛋白 A 是一种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而HgCl2对膜蛋白 A 的功能有抑制作用。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的吸水方式,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思路:
    ①根据实验要求分组如下,请写出甲、乙组内容,其中甲组为对照组。
    甲组:一定量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 _________(填试剂)。
    乙组:等量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 ____________(填试剂)。
    ②将甲、乙两组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 _________,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 _________引流,重复多次,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
    ③统计一段时间后视野中破裂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并比较大小。
    (2)实验结果及结论分析:
    若甲组和乙组视野中破裂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 ____________,说明水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自由扩散;若甲组视野中破裂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明显 ____________乙组,说明水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是协助扩散。
    (3)水分子能通过膜蛋白 A 的原理是 ____,水分子两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有 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山东省实验中学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
    高一生物试题
    2024.11
    (《分子与细胞》模块结业)
    说明:本试卷满分 100 分,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 1 页至第 11 页,第Ⅱ卷为第 11 页至第 12 页。试题答案请用 2B 铅笔或 0.5mm 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 (共 7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35 小题,1-15 每小题 1 分,16-35 每小题 2 分,共 5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各个不同的结构层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B. 草履虫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C. 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 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不属于生命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进行划分,可以依次分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胞是最小的生命系统。
    【详解】A、细胞是最小、最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
    B、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一个个体只含有一个细胞,所以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B正确;
    C、植物没有系统层次,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C正确;
    D、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属于生命系统,D错误。
    故选D。
    2.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后会出现发烧、头痛、皮疹等症状。84 消毒液、75%酒精等家用消毒剂可杀死猴痘病毒(一种含包膜的 DNA 病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猴痘病毒在体外可存活数月,说明病毒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B. 猴痘病毒无细胞核结构,其遗传物质 DNA 存在于拟核区
    C. 猴痘病毒的化学组成中含有核酸、磷脂、蛋白质等
    D. 75%酒精杀死猴痘病毒的原理是酒精破坏肽键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病毒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包膜中含有脂质。
    【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A错误;
    B、猴痘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核及拟核,B错误;
    C、猴痘病毒是一种含有包膜的DNA病毒,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包膜中还含有脂质,C正确;
    D、75%酒精可以杀死猴痘病毒的原因是酒精破坏了病毒蛋白的空间结构,但未破坏蛋白质的肽键,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归纳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施莱登和施旺通过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的结合提出各自相应理论
    B. 施莱登通过完全归纳法得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这一结论
    C. 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但可能存在例外
    D. 植物和动物都由细胞构成,反映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后来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内容包括: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详解】A、施莱登和施旺通过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提出各自相应理论,最后得出了细胞学说,A正确;
    B、施莱登通过对植物花粉、胚珠、柱头组织的观察,发现这些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且这些细胞都有细胞核,得出结论: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细胞都有细胞核,为不完全归纳法,B错误;
    C、不完全归纳法因其本身具有局限性,得出的结论是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但可能存在例外,C正确;
    D、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B。
    4. 通常需要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选用 10×的目镜和 40×的物镜组合观察,则物像的面积是实物的 400 倍
    B. 各种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C. 若视野中观察到细胞质为逆时针流动,则实际也为逆时针流动
    D. 草履虫、鱼和芦苇的生命活动均依赖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
    【答案】C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原理: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2)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显微镜成像特点: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移动规律:向偏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
    【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若选用10×的目镜和40×的物镜组合观察,则物像的面积是实物的400×400=160000倍,A错误;
    B、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B错误;
    C、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是旋转180度后看到的物像,若视野中观察到细胞质为逆时针流动,则实际也为逆时针流动,C正确;
    D、鱼和芦苇的生命活动均依赖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而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其各项生命活动,D错误。
    故选C。
    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千余年后“绿如蓝”的太湖蓝细菌暴发,造成蓝细菌大面积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化工行业污染,这一现象称作“水华”。下列对“水华”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体中有机养料含量太高,造成富营养化
    B. 会造成水体中溶氧量降低,水生动物等大量死亡
    C. 主要是蓝细菌以细胞群体形式大量繁殖而导致的
    D. 其起因及后果与海洋中的“赤潮”现象极为相似
    【答案】A
    【解析】
    【分析】水华发生在淡水中,水域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缺氧,水质恶化,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而赤潮发生在海洋中,与水华现象类似。
    【详解】A、水华是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等无机营养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蓝细菌、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A错误;
    B、水华现象,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B正确;
    C、水华主要是蓝藻以细胞群体形式大量繁殖而导致的,C正确;
    D、赤潮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藻类、原生动物或更小的细菌,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突然性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与水华现象相似,D正确。
    故选A。
    6. 下列生物分类错误的是
    ①颤蓝细菌②酵母菌③变形虫④小球藻⑤水绵 ⑥HIV⑦大肠杆菌⑧甲型H1N1流感病毒⑨肺炎双球菌
    A. 无核糖体的生物是⑥⑧
    B. 具有核膜的生物只有③④⑤
    C. 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的生物是①⑦⑨
    D.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是①④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颤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②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③变形虫属于真核生物;④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藻类植物;⑤水绵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多细胞藻类;⑥HIV属于病毒;⑦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类生物;⑧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病毒;⑨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类生物。
    【详解】A、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病毒无核糖体,⑥⑧为病毒,A正确;
    B、真核生物有核膜,②③④⑤都是真核生物,B错误;
    C、原核生物有核糖体,但无染色体,①⑦⑨为原核生物,C正确;
    D、蓝细菌和绿藻能进行光合作用,①属于蓝细菌,④⑤属于绿藻,D正确;
    答案:B。
    【点睛】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7.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蓝细菌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 和 RNA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③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储存遗传信息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 D 都属于固醇
    ⑤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 C、O、H、N 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
    ⑥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⑦土壤缺氮不会直接影响植物体内脱氧核糖、纤维素和磷脂的合成
    A. 二B. 三C. 四D. 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详解】①硝化细菌和颤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①正确;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揭示细胞的多样性,②错误;
    ③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细胞质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有分布,DNA可储存遗传信息,因此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可储存遗传信息,③正确;
    ④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磷脂属于脂质,不属于固醇,④错误;
    ⑤无论是鲜重还是干重,组成细胞的元素中C、O、H、N这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这四种元素被称为基本元素,⑤正确;
    ⑥等质量的脂肪比糖类含能量多,但却不是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而是主要的储能物质,生物体利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⑥正确;
    ⑦脱氧核糖和纤维素只含C、H、O,不含N,但是磷脂含有N,因此土壤缺氮会影响磷脂的合成,⑦错误。
    综上分析,①③⑤⑥正确,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 如图是活细胞中三种元素含量或三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扇形图代表化合物的含量,则甲、乙分别代表水和蛋白质
    B. 若扇形图代表元素的含量,则甲、乙、丙分别代表C、O、H 三种元素
    C. 玉米细胞(干重)中 O 元素比例高,主要原因是玉米细胞中糖类较多
    D. 组成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化学元素在含量上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元素组成来看,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而组成细胞的元素和组成无机自然界的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二者又有差异性。
    【详解】A、活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次是蛋白质,因此若扇形图代表活细胞内化合物的含量,则甲、乙分别代表水和蛋白质,A正确;
    B、在活细胞中,O的含量最多,其次是C、H,因此若扇形图代表活细胞内元素的含量,则甲、乙、丙分别代表O、C、H三种元素,B错误;
    C、玉米中糖类较多,此类化合物通常由C、H、O组成,其中的多糖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在玉米细胞(干重)中氧元素比例高,C正确;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D正确。
    故选B。
    9. 下列有关水的特性与水的生理功能相互对应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极性分子决定其是细胞内良好溶剂,许多物质可以溶解其中
    B. 水分子间弱吸引力氢键决定其具有流动性,是物质运输所必需
    C. 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为细胞创造舒适的液体环境
    D. 水在低温下结冰,利于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度过不利环境条件
    【答案】D
    【解析】
    【分析】1、水的特性:水是极性分子;水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从而可以调节温度变化。
    2、夏天,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含量高;冬天,细胞代谢缓慢,结合水含量高。
    【详解】A、水是极性分子,凡是有极性的分子或离子都易溶于水中,因此水的极性的特征决定了水是良好的溶剂,A正确;
    B、水分子间的弱吸引力氢键可以不断地断裂,又不断地形成,这决定了其具有流动性,是物质运输所必需的,B正确;
    C、水具有较高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变化小,有利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可以为细胞创造舒适的液体环境,C正确;
    D、自由水在低温下结冰,冰晶会破坏细胞的结构,因此冬天植物细胞的结合水含量高利于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度过不利环境条件,D错误;
    故选D。
    10. 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农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B. 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可以说明有些无机盐可以参与构成细胞内的化合物
    C. 血液中 Ca 2+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说明无机盐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D. 人体内 Na +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升高,最终引起肌肉酸痛、无力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将农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将作物秸秆燃烧后剩余的灰烬主要是无机盐,A错误;
    B、铁是组成血红素的元素之一,动物体缺铁会导致贫血,可以说明有些无机盐可以参与构成细胞内的化合物,B正确;
    C、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说明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C错误;
    D、由于Na+内流,会产生动作电位,所以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无力等,D错误。
    故选B。
    11. 叶绿素 a 是由谷氨酸分子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合成的。其结构中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叶绿素 a 分子与催化其合成的酶共有的元素是 C、H、O、N
    B. 叶绿素 a 的元素组成说明无机盐能构成复杂的化合物
    C. 尾部对于叶绿素 a 分子在生物膜上的固定起重要作用
    D. 叶片变黄一定是光照不足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造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2、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对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详解】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化学元素组成都含有C、H、O、N,如图叶绿素a分子也含有C、H、O、N元素,即叶绿素 a 分子与催化其合成的酶共有的元素是 C、H、O、N,A正确;
    B、如图叶绿素a中含有Mg,Mg属于无机盐,说明无机盐能构成复杂的化合物,B正确;
    C、叶绿素a的尾部具有亲脂性,而生物膜的基本骨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故叶绿素a的尾部有利于固定在类囊体膜上,C正确;
    D、叶片变黄不一定是叶绿素合成减少,也有可能是温度下降,胡萝卜素合成增加导致,还有可能是叶绿素降解加快或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合成增加等原因,D错误。
    故选D。
    12. 甘薯含糖量高,其甜度主要由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可溶性糖类的含量决定。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品种的甘薯中麦芽糖和蔗糖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以利用斐林试剂来检测甘薯中可溶性糖的总量
    B. 储藏45天后,烟薯比普薯中蔗糖含量变化更明显
    C. 甘薯在贮藏过程中麦芽糖含量下降可能与淀粉酶活性增强有关
    D. 甘薯中的可溶性糖均可通过消化道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被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等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由2个单糖脱水缩合形成的糖称为二糖,多糖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详解】A、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在水浴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但甘薯中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A错误;
    B、据图可知,储藏45天后,烟薯中蔗糖含量明显升高后降低,烟薯比普薯中蔗糖含量变化更明显,B正确;
    C、淀粉酶活性增强会导致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增多,C错误;
    D、人体细胞表面没有运输蔗糖和麦芽糖的转运蛋白,二糖需水解成单糖后才会被细胞吸收,D错误。
    故选B。
    13. 油料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干重会先增加,导致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C
    B. 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甜味逐渐变淡是因为大量可溶性糖氧化分解供能
    C. 萌发过程中干重含量一定降低,可能是因为种子萌发过程中消耗了有机物
    D. 与淀粉种子相比,播种时油料种子因需氧气多而适宜浅播
    【答案】D
    【解析】
    【分析】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迅速增加,而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油料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含量迅速减少,而糖类增多。
    【详解】A、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大量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糖类的氧元素含量高于脂肪,所以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A错误;
    B、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甜味逐渐变淡是因为大量可溶性糖转变为脂肪,B错误;
    C、油料种子萌发的初期由于脂肪水解形成可溶性糖的过程中氧增加,因此萌发初期干重先增加,后又因为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导致干重减少,C错误;
    D、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H多,含氧少,氧化分解时脂肪消耗的氧更多,因此与淀粉种子相比,播种时油料种子因需氧气多而适宜浅播,D正确。
    故选D。
    14. 图为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①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其水解产物为氨基酸
    B. 若②为脂肪,则其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
    C. 若③为蓝细菌的遗传物质,则其不能和蛋白质组成复合物
    D. 若④为糖原,则其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肌肉和肝脏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可能是蛋白质;②、④的组成元素C、H、O、可能是糖类和脂肪;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③可能是磷脂、ATP或核酸。
    【详解】A、若①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且元素组成为C、H、O、N,因而①可能是蛋白质,蛋白质初步水解的产物是多肽,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A正确;
    B、②的组成元素是C、H、O,若②为脂肪,则在动物体内,其主要存在于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具有保温和缓冲机械压力的作用,B正确;
    C、若③为蓝细菌的遗传物质,则为DNA,其不能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但其可以和蛋白质结合为复合物(如DNA复制过程中,可育相关酶结合在一起),C错误;
    D、若④为糖原,则其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肌肉和肝脏中,分别是肌糖原和肝糖原,D正确。
    故选C。
    15.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重要的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原、淀粉、纤维素和脂肪均可作为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B. 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血糖低时二者可分解产生葡萄糖补充血糖
    C. 脂肪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D. 食草动物仅利用自身消化器官就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来获取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纤维素不能作为细胞中的储能物质,A错误;
    B、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血糖低时肝糖原可分解产生葡萄糖补充血糖,肌糖原不可以,B错误;
    C、脂肪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另外脂肪还具有保温的作用,C正确;
    D、食草动物自身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仅借助自身的消化器官无法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需借助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分解纤维素,D错误。
    故选C。
    16.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的某多肽链,其中有3个甘氨酸(R基:—H)分别位于第8、20、23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多肽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位于第1位
    B. 用特殊水解酶水解甘氨酸两侧的肽键,产生水的数量为6
    C. 用于鉴定该多肽的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D. 用肽酶水解甘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3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详解】A、图示为一条多肽链,该多肽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位于第1位或第30位)和一个游离的氨基(位于第30位或第1位),A错误;
    B、用特殊水解酶水解3个甘氨酸两侧的肽键,要断裂6个肽键,需要消耗6分子水,B错误;
    C、用于鉴定该多肽的试剂为双缩脲试剂,应先将A液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摇匀后再加B液,C错误;
    D、用肽酶水解3个甘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形成的产物是3条多肽链,要断裂3个肽键,消耗3分子水,所以形成的产物比原多肽多3个氧原子,D正确。
    故选D。
    17. 血红蛋白(HbA)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并运输氧。每个血红蛋白分子由1 个珠蛋白和 4 个血红素(血红素中心为 1 个铁原子)组成。每个珠蛋白有 4 条肽链,即 2 条α链、2 条β链,每条α链由 141 个氨基酸构成,每条β链由 146 个氨基酸构成。每条α链含有丙氨酸 5 个,分别位于第 26、71、72、99、141 位。肽酶 E 专门水解丙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血红蛋白形成过程中需至少脱去 570 个水分子
    B. 血红蛋白分子中与肽键直接相连的原子是 H 和 O
    C. 肽酶 E 完全作用于 1 条α链后,产生多肽中氢原子数比α链多 10 个
    D. 高温加热会使血红蛋白变性,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后不会出现紫色
    【答案】A
    【解析】
    【分析】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详解】A、每个血红蛋白分子由1个珠蛋白和4个血红素(血红素中心为1个铁原子)组成。每个珠蛋白有4条肽链,即2条α链、2条β链,每条α链由141个氨基酸构成,每条β链由146个氨基酸构成。由于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因此在血红蛋白形成过程中需至少脱去(141-1)×2+(146-1)×2=570个水分子,A正确;
    B、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脱水缩合时,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脱去一个H,另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脱去-OH,通过形成肽键连接在一起,因此与肽键直接相连的原子是C和N,B错误;
    C、肽酶E专门水解丙氨酸氨基端的肽键,每条α链含有丙氨酸5个,分别位于第26、71、72、99、141位,因此肽酶E完全作用于1条α链后,会断裂5个肽键,需要5分子水,会形成4条肽链和两个丙氨酸,多肽中H+丙氨酸中的H×2=1条α链中的H+5个水中的H,丙氨酸的R基是-CH3,因此丙氨酸含有7个H,即多肽中H+7×2=1条α链中的H+5×2,因此产生的多肽中氢原子数比α链中少4个,C错误;
    D、高温加热会使血红蛋白变性,但肽键没有断裂,故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后仍会出现紫色,D错误。
    故选A。
    18. apCIII 蛋白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一种关键调节因子,研究表明可以通过降低 apCIII 的水平来消除高脂肪饮食的有害影响。研究人员将出生 8 周的小鼠分成两组,进行高脂肪饮食研究:第一组小鼠在高脂肪饮食 10 周后,接受 ASO 疗法来降低其机体中 apCIII 的水平;第二组小鼠在高脂肪饮食时直接接受 ASO 疗法。第一组所有的小鼠高脂肪饮食 10 周后,都变得肥胖且发生了肝脏脂肪变性,然而在 ASO 疗法后,继续进行高脂肪饮食,其脂肪水平和肝脏等均能恢复正常;第二组小鼠未出现肥胖及肝脏脂肪变性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脂肪一般只在糖代谢发生障碍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B. apCIII 在核糖体中合成,apCIII 的基本组成单位的区别在于 R 基的不同
    C. ASO 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机体脂肪酶的活性从而增加了肝脏的脂肪清除能力
    D. 本实验还需设计对照组,应为取与实验组数量相等、出生 8 周的小鼠,给以高脂饮食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糖类和脂肪可以相互转化,但二者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正确;
    B、由题意可知,apCIII 的本质是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B正确;
    C、由题可知ASO疗法可降低其机体中apCⅢ的水平,又因为在ASO疗法后,继续进行高脂肪饮食,其脂肪水平和肝脏等均能恢复正常,说明脂肪等可在ASO疗法后被分解,而脂肪酶的作用是催化脂肪分解,故ASO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apCⅢ的水平,提高机体脂肪酶的活性,进而增加了肝脏的脂肪清除能力,C正确;
    D、实验过程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故对照组应取与实验组数量相等、出生8周的小鼠,实验组为高脂饮食,则对照组应给以正常饮食,D错误。
    故选D。
    19. 下列关于脂肪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脂水解的终产物只包括甘油、脂肪酸和磷酸
    B. 植物种子中储存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
    C. 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组成的酯
    D. 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大量转化为脂肪
    【答案】A
    【解析】
    【分析】1、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发生反应而形成的酯;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熔点较高,容易凝固,后者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
    2、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OH)不是与脂肪酸结合成酯,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
    【详解】A、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及其衍生物组成,故水解终产物包括甘油、脂肪酸和磷酸及其衍生物,A错误;
    B、植物种子中储存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因此熔点较低,室温下呈液态,B正确;
    C、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组成的酯,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C正确;
    D、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只有在糖类供能障碍时,才能转变成糖类,且量少,D正确。
    故选A。
    20. 细胞内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功能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 1 中生物大分子甲除可行使图示功能外,还具有运输、免疫等功能
    B. 若物质丁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则与戊相比,丁特有的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胸腺嘧啶(T)
    C. 图 2 所示的核苷酸的名称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该核苷酸是组成 DNA 的基本单位之一
    D. 生物大分子甲、乙、丙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甲具有多种功能、是蛋白质,I是氨基酸,X为N元素;乙的组成元素为C、H、O,乙为生物大分子,是多糖,Ⅱ是单糖;丁和戊为核酸DNA和RNA,丙是核酸,III是核苷酸,X为N元素、Y是P元素;图2的五碳糖是核糖,该图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详解】A、图 1 中生物大分子甲除可行使图示功能外,还具有运输、免疫等功能,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A正确;
    B、若物质丁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则为DNA,因此,戊为RNA,则丁与戊相比,丁特有的组成成分是脱氧核糖、胸腺嘧啶(T),戊特有的组成成分是核糖、尿嘧啶U,B正确;
    C、图 2 所示的核苷酸中五碳糖是核糖,因而,其名称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 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C错误;
    D、组成生物大分子甲、乙、丙的单体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因此,生物大分子甲、乙、丙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D正确。
    故选C。
    21. 下列关于细胞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丙酮从鸡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大于细胞表面积的 2 倍
    B. 精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来传递信息
    C. 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能通过细胞膜
    D. 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会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被靶细胞识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1)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他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若是如此,细胞膜的复杂功能将难以实现,就连细胞的生长、变形虫的变形运动这样的现象都不好解释。
    (2)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细胞器膜。
    (3)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①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③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详解】A、若用丙酮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但鸡的红细胞不只有细胞膜这一种膜结构,因此用丙酮提取鸡红细胞膜得到的单层磷脂面积大于细胞表面积的2被,A正确;
    B、精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来传递信息,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
    C、由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疏水的,因此水分子不容易通过细胞膜,但由于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因而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另外水分子还可通过专门的通道蛋白进出细胞,C错误;
    D、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会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能被靶细胞识别,因为靶细胞上有其作用的受体,D正确。
    故选C。
    22. 脑啡肽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镇静、提高痛阈从而调节人体对痛的感觉。对它进行研究,可有利于人类进行非麻醉型镇痛。图 1 为脑啡肽的结构简式(不包括指示用的箭头、虚线和数字编号)。脑啡肽经释放后,会作用在一些特殊的脑神经细胞上,这些脑神经的某个结构接受到脑啡肽刺激后,会进行一系列生理过程,从而达到镇痛作用(如图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脑啡肽是由氨基酸经脱水缩合连接而成,图中表示肽键的是③
    B. 通过结构简式可知,脑啡肽是由 4 种不同的氨基酸形成的五肽
    C. 材料中的“某个结构”实际上是质膜,图中的某种离子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
    D. “某个结构”的基本骨架是①,而在其上有②,②的作用是保护和识别外界信息
    【答案】C
    【解析】
    【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题图分析:图1为脑啡肽的结构简式,该化合物含有4个肽键,是由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R基中无氨基和羧基;质膜上的受体蛋白可以识别脑啡肽,故由图2可知,材料中的“某个结构”实际上是质膜。
    【详解】A、脑啡肽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图中③表示肽键,A正确;
    B、氨基酸的种类是由R基决定的,根据图示可知,图中含有5个氨基酸,但R基只有4种,因此脑啡肽是由4种不同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五肽,B正确;
    C、由图2可知,材料中的“某个结构”实际上是质膜,图中的某种离子运输时是顺浓度梯度进行、通过通道蛋白来运输的,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如图结构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则“某个结构”的基本骨架是①磷脂双分子层,其上的糖蛋白②具有识别外界信息作用和保护作用,D正确。
    故选C。
    23. 胆固醇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脂质,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胆固醇的来源及调节过程。细胞中的胆固醇可以来源于血浆。人体血浆中含有的某种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主要功能是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以外的组织细胞(靶细胞)中,以满足这些细胞对胆固醇的需要。错误的是( )

    A. 与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相比,LDL 膜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只有单层磷脂分子
    B. LDL 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与其结构中的载脂蛋白 B 与靶细胞膜上的 LDL 受体结合直接相关
    C. 当细胞内胆固醇过多,细胞可通过促进乙酰 CA 合成胆固醇等途径调节胆固醇含量
    D.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维持膜的流动性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胆固醇: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内质网:单层膜细胞器,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详解】A、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LDL内包裹的是不溶于水的胆固醇(属于脂质),因此根据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失水,可知LDL膜结构应只有单层磷脂分子,A正确;
    B、LDL中的载脂蛋白B与靶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特异性结合,使得LDL能够将包裹的胆固醇准确转运至靶细胞中,B正确;
    C、由图可知,“过多的胆固醇”指向三个方向,表示当细胞内胆固醇过多时,细胞可通过抑制LDL受体基因表达、抑制乙酰CA还原酶的活性,促进胆固醇的储存等途径,使游离胆固醇的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C错误;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胆固醇还可能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强膜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24. 已知生物毒素a是由蛋白质b经过糖链修饰的糖蛋白,通过胞吞进入细胞,专一性地抑制人核糖体的功能。为研究a 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某小组取生物毒素a、蛋白质b和c(由a经高温加热处理获得,糖链不变)三种蛋白样品,分别加入三组等量的某种癌细胞(X)培养物中,适当培养后,检测X 细胞内样品蛋白的含量和X 细胞活力(初始细胞活力为100%),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糖链修饰可能发生在内质网中
    B. 根据图1可知,糖蛋白进入细胞几乎不受蛋白质b变性的影响
    C. 生物毒素a组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量少于蛋白质b组细胞的
    D. 生物毒素a能显著抑制X细胞的活力,主要依赖糖链和蛋白质b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细胞内样品蛋白含量a和c随样品蛋白浓度增大而增加,b含量无明显变化;图2中细胞活力随样品蛋白a浓度增大而降低直至失活,样品蛋白b和c处理组无明显变化。
    【详解】A、蛋白质的加工主要在内质网中进行的,所以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糖链修饰可能发生在内质网中,A正确;
    B、根据图1可知,细胞内样品蛋白含量b基本不变,说明糖蛋白进入细胞几乎不受蛋白质b变性的影响,B正确;
    C、图2中,a组细胞活力降低,b组细胞活力基本不变,则生物毒素a组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量少于蛋白质b组细胞的,C正确;
    D、a和c都含有糖链,根据实验和图2可知,a能正常发挥抑制X细胞活力的作用,但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的c不能,说明a抑制X细胞活力主要是由蛋白b的空间结构决定的,D错误。
    故选D。
    25. 研究证实,细胞器互作网络的紊乱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例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NAFLD 的发病机理与脂滴异常增多密切相关,脂滴是一种具有脂质的细胞器。肝细胞中线粒体与内质网及脂滴间通过膜接触位点实现连接,部分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膜接触位点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能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内质网与脂滴间也存在膜接触位点,可以控制脂滴中脂质的水平
    C. 线粒体与溶酶体、内质网等多种细胞器相互作用,可保护肝细胞免于脂中毒
    D. 肝脏中,脂滴与溶酶体融合,其内脂肪酶能催化脂肪分解,其产物不能参与能量代谢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肝细胞中线粒体与内质网及脂滴间通过膜接触位点实现连接,说明膜接触位点具有识别功能,因此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能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
    B、由图可知,内质网形成的脂质可储存在脂滴中,脂质可在内质网和脂滴间相互转移,因此推测内质网与脂滴间也存在膜接触位点,可以控制脂滴中脂质的水平,B正确;
    C、依据图形信息可知, 线粒体与溶酶体、内质网等多种细胞器通过膜接触位点实现连接,被溶酶体分解的产物可通过该结构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使脂滴减少,可保护肝细胞免于脂中毒,C正确;
    D、肝脏中,脂滴与溶酶体融合,其内脂肪酶能催化脂肪分解,其产物可通过膜接触位点进入线粒体参与能量代谢,D错误。
    故选D。
    26.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蛋白质外壳外存在一层病毒包膜,该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上的糖蛋白S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是其侵入细胞的基础,研究还发现吸烟会引起肺部细胞ACE2含量显著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包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符合流动镶嵌模型
    B. 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S与受体ACE2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如果设计一种蛋白药物,识别并紧密结合糖蛋白S,则可能干扰新冠病毒的感染
    D. 与不抽烟的人群相比,抽烟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更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细胞内才能表现生命活动。
    2、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为胞吞,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A、据题意可知,新冠病毒蛋白质外壳外存在一层病毒包膜,该包膜来源于宿主细胞膜,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结构符合流动镶嵌模型,说明包膜的主要成分也为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也符合流动镶嵌模型,A正确;
    B、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结合过程不能体现细胞膜可以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药物蛋白与蛋白S结合,使人肺部细胞ACE2受体减少与蛋白S结合的概率,可能干扰病毒的感染,C正确;
    D、据题意可知,吸烟会引起肺部细胞ACE2基因表达显著增加,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数量增多,而且包膜上的糖蛋白S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ACE2结合是其侵入细胞的基础,因此与不抽烟的人群相比,抽烟人群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更高,D正确。
    故选B。
    27. P 物质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脑神经释放的 P 物质能够使人产生痛觉。而脑啡肽作用于脑神经后能够抑制 P 物质的释放,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要观察线粒体内膜等结构,需要用到的工具是电子显微镜
    B. 脑神经细胞和发菜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脑神经细胞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而发菜没有
    C. 脑啡肽作用于神经细胞后只影响 P 物质的释放,可能的原因是脑啡肽会影响内质网的功能
    D. P 物质的释放过程中,高尔基体起到交通枢纽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线粒体内膜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A正确;
    B、脑神经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发菜是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相比最显著的区别是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B正确;
    C、P物质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由脑神经释放,属于分泌蛋白,内质网可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高尔基体参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分泌,根据脑啡肽作用于脑神经后能够抑制P物质的释放,因此推测脑啡肽会影响高尔基体的功能,C错误;
    D、P物质属于分泌蛋白,其释放过程属于胞吐,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中高尔基体起到交通枢纽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28. 图 A 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 B~D 是图 A 中部分结构的放大,下列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结构①~⑮中不应该出现的是③和⑬
    B. 图 B、图 C 所示细胞器内膜比外膜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
    C. 图 D 中,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⑭上,其上储存着遗传信息
    D. 要获得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所采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A左侧是动物细胞,右侧是植物细胞,图B是线粒体,图C是叶绿体,图D是细胞核。
    【详解】A、图A左半部分细胞没有细胞壁,是动物细胞,不应该由③叶绿体,右侧是高等植物细胞,不应该含有⑬中心体,A正确;
    B、图B是线粒体,线粒体内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因此内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外膜上多,图C是叶绿体结构,由于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不在叶绿体的内膜上进行,因此内膜上蛋白质含量并不比外膜显著增加,B错误;
    C、图D是细胞核,⑭染色质是DNA的主要载体,DNA可储存遗传信息,因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⑭上,其上储存着遗传信息,C正确;
    D、由于不同的细胞器比重不同,因此分离细胞器用差速离心法,D正确。
    故选B。
    29. 下图表示动物细胞内某些蛋白质的加工、分拣和运输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细胞结构,COPⅠ和 COPⅡ代表两种囊泡。图中经乙加工的蛋白质进入丙后某些蛋白质上形成 M6P 标志,能被丙膜上的 M6P 受体识别经膜包裹形成囊泡,转化为溶酶体,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示的各种膜结构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 若定位在乙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丙中,则COPⅠ可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
    C.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D. 若 M6P 受体合成受限,带有 M6P 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细胞核,乙表示内质网,丙表示高尔基体;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能吞噬并杀死进入细胞的病菌。
    【详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核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因此图示的各种膜结构都属于生物膜系统,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甲为核膜,乙为内质网,丙为高尔基体,根据箭头方向可知,COPⅡ囊泡负责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运输“货物”,而COPⅠ囊泡是从高尔基体运向内质网,因此,若定位在内质网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掺入到高尔基体中,则图中的COPⅠ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B正确;
    C、由图可知,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含有多种水解酶的囊泡,其水解酶的合成过程类似分泌蛋白的合成,因此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经乙加工的蛋白质进入丙后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能被丙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膜包裹形成囊泡,转化为溶酶体,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因此若M6P受体合成受限,带有M6P标志的蛋白不能被M6p受体识别,则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不会积累在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D。
    30. 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Cfilin-l 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质,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Cfilin-1 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B. 控制 Cfilin-1 合成的基因功能异常导致细胞核变形
    C. 细胞核形态和功能的维持与细胞骨架有关
    D. Cfilin-1 缺失会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 、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肌动蛋白不能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 Cfilin -1的介导,A错误;
    B、控制 Cfilin-1 合成的基因功能异常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B正确;
    C、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C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由此可见,细胞核形态和功能的维持与细胞骨架有关,C正确;
    D、Cfilin-1缺失会导致染色质功能异常,染色质上含有控制细胞代谢的DNA,从而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D正确。
    故选A。
    31. 某同学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变形虫进行了如下核移植实验,其中 A 组用含 32P 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培养液培养,B 组用不含 32P 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培养液培养。一定时间后,将两组变形虫进行核质分离,并交叉进行核移植,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放射性标记的 RNA)。下列错误的是( )
    A. 由图中 A1 细胞可推测 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
    B. 该实验能直接证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C. 若 A1 培养时间过长,A2、A3 细胞中会出现放射性
    D. 若换用 32P 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放射性标记会集中出现在细胞核、线粒体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
    【详解】A、含32P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图中含有放射性标记的RNA首先出现在A1细胞的细胞核,因此说明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A正确;
    B、该核移植实验说明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中,但不能证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B错误;
    C、由核移植实验过程中B3分析可知,细胞核内的放射性会转移到细胞质中,因此当培养时间过长时,A1细胞核中合成的RNA可能会进入细胞质中,从而造成A2、A3细胞中出现放射性RNA,C正确;
    D、含32P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用于合成DNA,而DNA分布在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因此若换用32P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液,放射性标记会集中出现在细胞核、线粒体中,D正确。
    故选B。
    32. 用同一打孔器在一白萝卜上打出若干萝卜条,切成相同长度,均分为三组,分别置于等体积的Ⅰ、Ⅱ、Ⅲ三种溶液中一段时间,c 点时将三组实验的萝卜条同时放回相应溶液的低浓度溶液中一段时间。实验期间持续观察萝卜条体积的变化,并计算相对体积,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观测指标是萝卜条的体积变化
    B. 随着萝卜条体积减小同时,萝卜细胞的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
    C. 初始Ⅰ溶液浓度小于Ⅱ溶液,Ⅰ溶液和Ⅱ溶液中的溶质都能进入细胞
    D. bc 段Ⅱ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的浓度,Ⅲ溶液中的细胞已死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中Ⅰ溶液内的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复原,说明开始时的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且溶质能进入细胞;Ⅱ溶液内的细胞也发生了质壁分离,但需要将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才能复原,说明开始时的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但溶质不能进入细胞;Ⅲ溶液中的细胞只发生了质壁分离,置于低渗溶液中也没有发生复原,说明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了。
    【详解】A、自变量是人为改变的量,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溶液的种类和浓度等,观测指标是萝卜条的体积变化,A正确;
    B、萝卜条体积减小是细胞失水所致,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故细胞失水过程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B正确;
    C、Ⅰ溶液内的细胞在b点开始自动复原,说明Ⅰ溶液中的溶质能进入细胞,将细胞置于Ⅰ溶液和Ⅱ溶液内的初始阶段,细胞的相对体积变化一致,说明细胞失水一样多,故初始Ⅰ溶液浓度小于Ⅱ溶液,而Ⅱ溶液内的细胞需要在c点置于低渗溶液中才能复原,说明Ⅱ溶液中的溶质不能进入细胞,C错误;
    D、由图可知,至b点时,Ⅱ溶液的萝卜条体积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在b点时,Ⅱ溶液的渗透压等于细胞液的渗透压(即bc段Ⅱ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液的浓度),否则萝卜条会继续失水;Ⅲ溶液中的细胞放入低浓度溶液中,萝卜条体积无变化,说明细胞因失水过多已死亡,D正确。
    故选C。
    33. 某同学在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过程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A、B表示相关结构或液体,C为相邻两个细胞之间的通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A为原生质体,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B. 若结构A紫色逐渐加深,则该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C. 结构C可以表示胞间连丝,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D. 随着溶液B浓度的增大,结构A的浓度也会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结构A为原生质体,B是外界溶液,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及原因: 条件:(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质壁分离产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详解】A、结构A为原生质体,其中的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了原生质层,其伸缩性大于细胞壁,A正确;
    B、结构A紫色逐渐加深时细胞因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增强,B错误;
    C、结构C是细胞间的通道,可以表示胞间连丝,可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C正确;
    D、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溶液B为外界溶液,随着溶液B浓度的增大,细胞渗透失水量增多,结构A的浓度也会增加,D正确。
    故选B。
    34. 图甲、乙分别表示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的两种协助扩散方式,其中通道介导的扩散比载体介导的快100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B. 水分子更多的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
    C. 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载体蛋白不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D. 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只有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甲、乙两图物质跨膜运输特点是由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都属于易化(协助)扩散。
    【详解】A、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二者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A正确;
    B、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更多的是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出细胞,B错误;
    C、协助扩散为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由图甲可知,载体蛋白转运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C错误;
    D、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有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转运蛋白的数量,D错误。
    故选A。
    35. 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l/L的乳酸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图甲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层
    B. 若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乳酸的跨膜运输会受到影响
    C. 若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
    D. 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乙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图丙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
    【详解】A、磷脂分子有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因此在水中呈两层排列,A正确;
    B、从图乙可知乳酸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当细胞处在无氧环境时,细胞产生的能量没有变化,B错误;
    C、若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在单位体积的1ml/L的葡萄糖溶液和1ml/L的乳酸溶液中,溶质分子数相等,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C正确;
    D、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信号分子①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②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正确。
    故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选错不得分)
    36. 科学家研究发现,必需氨基酸摄入不足是造成营养不良人群患上脂肪肝的原因。当必需氨基酸匮乏时,肝细胞中的E3泛素连接酶Ubrl(蛋白类)会失活,不能催化脂滴保护蛋白Plin2的泛素化降解(某蛋白连接上泛素后即可被降解),从而造成脂肪肝。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必需氨基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其分子式为C5H11O2NS
    B. 据材料可知,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
    C. 当必需氨基酸供应充足时,Plin2的含量降低
    D. 必需氨基酸可以由非必需氨基酸转化而来
    【答案】ABC
    【解析】
    【分析】1、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其中有8种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它们是 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这些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因此,被称为必需氨基酸。经常食用奶制品、肉类、蛋类和大豆制品,人 体一般就不会缺乏必需氨基酸。另外13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叫作非必需氨基酸。
    2、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 (-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 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
    【详解】A、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分子式为C2H4O2N+R,若某必需氨基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其分子式为C5H11O2NS,A正确;
    B、题干信息:肝细胞中的E3泛素连接酶Ubrl(蛋白类)会失活,不能催化脂滴保护蛋白Plin2的泛素化降解,可知,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B正确;
    C、当必需氨基酸供应充足时,肝细胞中的E3泛素连接酶就不会失活,从而催化脂滴保护蛋白Plin2的泛素化降解,因此Plin2的含量应该降低,C正确;
    D、必需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被称为必需氨基酸;故必需氨基酸不能来自非必需氨基酸的转化,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D错误。
    故选ABC。
    37. 下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以及部分化合物的种类和作用图示,图中Ⅰ和Ⅱ 代表两大类化合物,Ⅲ~Ⅷ代表不同的化合物,方框面积大小代表相对含量多少,A~F 表示部分Ⅶ中不同种类的具体物质。下列错误的是( )

    A. 图中Ⅰ、Ⅳ依次代表无机化合物、蛋白质
    B. 与 F 相比,等质量的脂肪释放的能量多
    C. 含磷的Ⅴ缺乏,植株就会特别矮小,根系发育差
    D. 图中组成 B 的单体一定是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Ⅰ为无机物,Ⅱ为有机物,Ⅲ为水,Ⅴ为无机盐,Ⅳ为蛋白质,Ⅵ为脂质或核酸,Ⅶ为糖类。A-H依次为二糖、多糖、葡萄糖、蔗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几丁质)。
    【详解】A、图中Ⅰ、Ⅳ依次代表无机化合物、蛋白质,因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A正确;
    B、与 F糖类 相比,等质量的脂肪释放的能量多,因为脂肪中含有的H多,O少,B正确;
    C、含磷的Ⅴ缺乏,植株就会特别矮小,根系发育差,因为P参与了细胞中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如磷脂、核酸中均含有P元素,C正确;
    D、B是多糖,常见的多糖为纤维素、淀粉和糖原,另外几丁质也属于多糖,组成几丁质的单体不是葡萄糖,而是乙酰葡萄糖胺,D错误。
    故选D。
    38. 如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 5 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标志结构,下列错误的是( )
    A. Ⅰ、Ⅲ代表的细胞类型共同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线粒体
    B. 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有Ⅱ、Ⅲ、Ⅳ,它们光合作用的场所完全不相同
    C. 与Ⅴ主要化学组成相似的细胞器有核糖体、染色体
    D. 活细胞中细胞质都在不断流动着,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
    【答案】BC
    【解析】
    【分析】Ⅰ细胞不含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Ⅱ细胞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结构,属于高等植物细胞;Ⅲ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Ⅳ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蓝细菌的一部分,属于原核生物;Ⅴ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详解】A、Ⅰ细胞不含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Ⅲ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Ⅰ、Ⅲ代表的细胞类型共同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线粒体,A正确;
    B、图中Ⅱ和Ⅲ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都在叶绿体,Ⅳ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其没有叶绿体,因此Ⅱ、Ⅲ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相同,与Ⅳ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不同,B错误;
    C、Ⅴ是病毒,含一种核酸DNA或RNA,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但染色体不是细胞器,C错误;
    D、细胞质不断流动的意义是:为细胞内物质运输创造条件,保障生命活动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BC。
    39. 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结束时b 液体的渗透压等于 a 液体的渗透压
    B. 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会一直下降
    C. 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 c 结构的是③④⑤
    D. 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AD
    【解析】
    【分析】质壁分离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题图分析,图甲是研究渗透吸水的渗透装置,图乙曲线是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质壁分离或正在质壁分离复原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详解】A、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水分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即实验结束时b 液体的渗透压大于 a 液体的渗透压,A错误;
    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液面在逐渐上升,且上升幅度逐渐减小直至不再上升,说明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会一直下降,B正确;
    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原生质层,对应于图丙中的原生质层,包括③④⑤,C正确;
    D、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可能正在质壁分离或正在质壁分离复原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AD。
    40. 图1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一种渗透作用装置。图3是另一种渗透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这两个装置所用的半透膜都不能让蔗糖分子通过,但可以让葡萄糖分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图1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则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B. 图2中,若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则平衡后A 侧液面与B侧液面一样高
    C. 图3中,若每次平衡后都将产生的水柱h移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h将会越来越小
    D. 图3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Ma>MA,达到平衡后Ma>MA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为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图2和3中半透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
    【详解】A、若图1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由于不知道该细胞是正在继续发生质壁分离还是复原,还是达到了动态平衡,因此不能确定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细胞液浓度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都有可能,A错误;
    B、图2中,若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由于葡萄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则液面会出现左侧先升高,然后右侧液面升高,最后两侧液面相平,B正确;
    C、图3中,若每次平衡后都将产生的水柱h移走,则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会逐渐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h将会越来越小,C正确;
    D、图3中开始时漏斗内液面上升,可推测Ma>MA,但由于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由于浓度差和液柱压力的作用相等,水分进出平衡,因此MA小于Ma,D正确。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30 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30 分)
    41. 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图 1,各氨基酸残基用 3 个字母缩写表示。图 2 为核苷酸链,图 3 表示某种核苷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这个碳原子还分别与一个氢原子、一个侧链基团(R)相连接。两种激素体现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是 ________。
    (2)催产素由 ______(元素)构成。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氧来自 ________。
    (3)加压素中含有 ______个肽键,两种激素生理功能不同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
    (4)图 2 中 _______(用图中称号 1、2、3、4 回答)构成一个核苷酸,该核苷酸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 图 3 所示的核苷酸是组成 _________的基本单位之—。
    (5)图 2 表示一段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链,其储存的遗传信息是指 _______。
    【答案】(1) ①. 至少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②. 调节
    (2) ①. C、H、O、N、S ②. 羧基
    (3) ①. 8##八 ②. 两种激素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区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4) ①. 1、2、3 ②.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③. RNA
    (5)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解析】
    【分析】氨基酸的数目-肽键数=肽链数;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可形成肽键也可能形成二硫键,二者均会导致蛋白质分子质量减少。
    【小问1详解】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共同特点是:具有中心碳原子,碳原子连接一个氨基和羧基,这个碳原子还分别与一个氢原子、一个侧链基团(R)相连接。根据题意,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因此两种激素体现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是调控。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催产素由C、H、O、N、S构成,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催产素和加压素都是由9个氨基酸以水缩合是方式连接形成的链肽,因此加压素中含有8个肽键,两种激素生理功能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两种激素的空间结构不同,具体表现在氨基酸层面和肽链层面,即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区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小问4详解】
    分析图2,其中1磷酸,2脱氧核糖和3碱基(胞嘧啶)构成一个核苷酸;T是DNA分子特有的碱基,该核苷酸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图 3 所示的核苷酸中含有核糖,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小问5详解】
    图2中含有碱基T,为脱氧核糖核酸单链,属于DNA片段。其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42. 2013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甲图表示细胞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图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填名称),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 ______(填序号)。
    (2)真核细胞中由核膜、_____、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 _______系统。
    (3)甲图中囊泡 X 由 _______(填名称)经“出芽”形成,到达 ________(填名称)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它们之间能够发生融合的原因是 __________(答出两点)。
    (4)若甲图中囊泡 Y 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 ____________。
    (5)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其原因是囊泡上的 ________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B 特异性结合。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____________的功能。
    【答案】(1) ①. 细胞质基质 ②. ①
    (2) ①. 细胞器膜 ②. 生物膜
    (3) ①. 内质网 ②. 高尔基体 ③. 囊泡膜和高尔基体膜的成分均为磷脂(脂质)和蛋白质 ,且这些生物膜均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溶酶体 (5) ①. 蛋白质A ②.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信息交流)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题图分析: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其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表示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
    【小问1详解】
    由于很多细胞代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因此,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是①细胞核,因为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
    【小问2详解】
    生物膜系统是由核膜、细胞器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因此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原核细胞不具有。
    【小问3详解】
    甲图中囊泡X由③内质网经“出芽”形成,到达④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它们之间能够发生融合的原因是囊膜的主要成分和细胞膜相同,均为脂质和蛋白质,而且生物膜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也是囊泡可以与高尔基体膜发生融合的原因。
    【小问4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囊泡 Y 是高尔基体形成,若囊泡 Y 内“货物”为水解酶,则结构⑤是溶酶体,因为溶酶体中有多种水解酶。
    【小问5详解】
    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 A 与细胞膜上的蛋白 B 特异性结合,此过程说明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43. 研究发现,水分子存在两种跨膜运输机制。膜蛋白 A 是一种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而HgCl2对膜蛋白 A 的功能有抑制作用。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的吸水方式,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思路:
    ①根据实验要求分组如下,请写出甲、乙组内容,其中甲组为对照组。
    甲组:一定量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 _________(填试剂)。
    乙组:等量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 ____________(填试剂)。
    ②将甲、乙两组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 _________,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 _________引流,重复多次,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
    ③统计一段时间后视野中破裂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并比较大小。
    (2)实验结果及结论分析:
    若甲组和乙组视野中破裂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 ____________,说明水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自由扩散;若甲组视野中破裂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明显 ____________乙组,说明水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是协助扩散。
    (3)水分子能通过膜蛋白 A 的原理是 ____,水分子两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有 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1) ①. 适量的生理盐水 ②. 等量的HgCl2溶液 ③. 蒸馏水 ④. 吸水纸
    (2) ①. 基本相同 ②. 大于
    (3) ①. 膜蛋白A是一种水通道蛋白,水可通过膜蛋白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②. 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解析】
    【分析】探究实验遵循的一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探究实验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只能存在一个变量,这样两组所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说明结果是由这一变量引起的。
    【小问1详解】
    ①该实验自变量为是否加入HgCl2溶液,根据题目可知,甲组为对照组,故甲组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乙组加入等量的HgCl2溶液;
    ②将甲、乙两组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蒸馏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重复多次,使水分子被细胞充分吸收,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
    ③统计一段时间后视野中破裂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并比较大小。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膜蛋白A是一种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而HgCl2对膜蛋白A的功能有抑制作用”,若甲组和乙组视野中破裂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基本相同,说明膜蛋白A被抑制不影响水分的吸收,即水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自由扩散;若甲组视野中破裂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明显大于乙组,说明甲组吸收水分多,即水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是协助扩散。
    【小问3详解】
    膜蛋白A是一种水通道蛋白,可允许水分子通过,即水分子借助膜蛋白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水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两种运输方式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而自由扩散不需要。故两种跨膜运输方式的共同点有: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相关试卷

    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5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图为人体伪环境示意图, 抗利尿激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5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下列生物分类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长沙长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5长沙长郡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