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应对寒潮的合理措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0分)
1. 下列关于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南北跨纬度近60度,大部分位于热带和寒带
B. 我国最北端位于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C.我国主要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
D. 我国最南端位于海南省的曾母暗沙群岛
【答案】D
【解析】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跨寒带,故A错误。我国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北端在黑龙江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故B错误。我国全部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故C错误。我国最南端位于海南省的曾母暗沙群岛,故D正确。故选D。
2. 全国青少年地理夏令营开营的第一项活动是介绍自己的家乡,小丽说:“又是东来,又是北,紧邻俄罗斯……”。阿里说:“我们那里终年炎热,长夏无冬,北与内海相邻……”。小明说:“我来自中国第一大岛,海峡两岸一家亲……”。小玲说:“我们总是最后送走一天的星斗……”。请根据四位同学的描述,选出正确的选项( )
A. 小丽来自内蒙古自治区 B. 阿里来自台湾省
C. 小明来自海南省 D. 小玲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小丽来自我国最北和最东的省-黑龙江省;
阿里来自海南省,终年炎热,长夏无冬;
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小明来自台湾省;
我国最西端的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小玲的故乡;
故D符合题意,选D。
3. 读中国2010年和202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数据反映出我国( )
A. 劳动人口比重增加 B. 老龄人口比重上升
C. 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 人口总数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图示中15~59岁人口为劳动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为老龄人口,显然,从第六次人口普查到第七次人口普查,劳动力人口比重减少,老龄人口比重上升,故A错误,B正确;从年龄结构图无法看出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错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数大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D错误。故选:B。
4. 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少数民族共有56个少数民族 B. 少数民族区域中没有汉族人口分布
C. 有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D. 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西南地区
【答案】C
【解析】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余55个是少数民族,A错误;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也有汉族人口分布,B错误;有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C正确;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主要在西南、东北、西北地区,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D错误。故选C。
5. 从上海一直延伸到西藏樟木友谊桥的318国道,被称作是“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这条景观长廊呈带状分布,涉及范围广,几乎融合了中国所有的自然及人文景观。下图示意318国道,沿着这条公路自东向西,经过的地形区是( )
A. 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断山脉—青藏高原
B. 青藏高原—巫山—四川盆地—横断山脉—长江中下游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青藏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四川盆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
【答案】D
【解析】上海、杭州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向西经宜昌、重庆之间的巫山进入成都所在的四川盆地,从四川盆地经横断山脉到达樟木友谊桥所在的青藏高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日渐明晰。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利的是( )
A. 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B. 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C. 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 不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
【答案】B
【解析】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总的来说,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的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但是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不利于交通运输业和耕作业的发展,且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B符合题意,排除ACD,选B。
7. 暴雨可能在山区或丘陵地区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
A. 台风 B. 滑坡、泥石流 C. 地震 D. 伏旱
【答案】B
【解析】暴雨可能诱发很多的自然灾害,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等。台风会引起暴雨,暴雨不会引起地震和伏旱,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今冬以来最强寒潮天气正在影响我国”,2022年11月27日中国天气网发布全国“冰冻线”(最低气温0℃线)进程图,看你家何时被“冰冻”。下图示意全国冰冻线(最低气温0℃线)进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8. 最低气温0℃线推进到山东全省以南的时间是( )
A. 11月28日 B. 11月29日 C. 11月30日 D. 12月1日
9. 影响此次我国冰冻线推进过程的因素是( )
A. 海陆因素 B. 地形地势 C. 纬度因素 D. 冬季风
10. 应对寒潮的合理措施是( )
①及时添衣保暖②行车注意防滑③停止高空作业④开窗通风换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8. C 9. D 10. A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最低气温0℃线推进到山东全省以南的时间是11月30日,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9题详解】
影响此次我国冰冻线推进过程的因素是从西北地区吹来的冬季风,D符合题意;与海陆因素、地形地势、纬度因素无关,排除ABC。故选D。
【10题详解】
应对寒潮的合理措施是及时添衣保暖,行车注意防滑,停止高空作业等,①②③正确;开窗通风换气不符合,排除④。故选A。
11. 下图为“候鸟老人”漫画,图中“候鸟老人”现象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冬季南北温差小 B. 夏季南北温差大
C. 冬季南北温差大 D. 夏季普遍较凉爽
【答案】C
【解析】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将近50度。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短夜长,得到的太阳光热自然比南方要少;加之冬季风频频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南下过程中,受到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所以,我国冬季南方气温较高,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出现了“候鸟老人”。故选C。
12. 有关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地区均为内流河
B. 外流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C. 长江是我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D. 珠江自西向东流入印度洋
【答案】C
【解析】西北地区大多是内流河,但该地区的额尔齐斯河为外流河,故A错误;外流河的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故B错误;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故C正确;珠江注入太平洋,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区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 地处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 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D. 地形平坦,水量丰富
14. 径流量是指某一时段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量。图中金沙江及其中下游河段径流量最大的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水能丰富的条件是河流地势落差大,流速快,河流径流量大,地壳活跃与地势落差大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该区域地处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是水能丰富的原因之一,B正确;热量充足与水能丰富无关,C错误;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水能不丰富,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图示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7月份为夏季,降水多,因此径流量增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罗布泊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关于罗布泊所在地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塔里木盆地 B. 干旱地区 C. 准噶尔盆地 D. 暖温带
16. 博斯腾湖的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积雪厚度 B. 降水强度 C. 地形 D. 气温
【答案】15. C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罗布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东南部,位于天山山脉以南的塔里木盆地,该地属于干旱地区,位于暖温带,C错误,ABD正确。结合题意,故选C。
【16题详解】
由于博斯腾湖的水源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气温高低影响到冰雪融水量的多少,因此影响博斯腾湖面积变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气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 中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自救自护常识。当洪涝灾害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若时间充足,要有序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
②若无法撤离,应尽量躲在墙角、卫生间等狭小地带
③若无法转移,应爬上屋顶、大树等高处等待救援
④若长时间洪水浸泡造成皮肤红肿、损伤者应及时就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当洪涝灾害发生时,做法正确的是:若时间充足,要有序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若无法转移,应爬上屋顶、大树等高处等待救援;若长时间洪水浸泡造成皮肤红肿、损伤者应及时就医,D①③④正确;躲在墙角、卫生间等狭小地带是应对地震的措施,不是应对洪涝灾害的措施,②错误;排除ABC。故选D。
18. 读图,下列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潮影响大
B. ②地区夏季多受台风侵扰
C. ③地区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D. ④地春季洪涝灾害最严重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我国冬季风主要来自西伯利亚、蒙古等地,①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潮影响大,A正确。②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夏季多受台风侵扰,B正确。③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多滑坡、泥石流灾害,C正确。④地区位于华北平原,春季旱灾最为严重,D错误。故选D。
2022年6月1日17时,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读图(本次地震所在省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9. 本次地震发生地( )
A. 位于30.37°N,102.94°W
B. 是温带季风气候
C. 所在省区的简称是贵或黔
D. 所在省区有“紫色盆地”
20. 龙门山地震带位于青藏高原边缘,是我国地震灾害多发区,此次地震的根本原因是( )
A.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 B.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
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 D.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由图可知,本次地震发生地经纬度是(30.37°N,102.94°E),A错误;本次地震发生地位于四川省,简称川或蜀,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贵或黔是贵州省的简称,BC错误;本次地震发生地位于四川省,四川省中东部位于四川盆地,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龙门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地震灾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 自然资源部部长说:自然资源是我们和我们子孙后代共同拥有的,这说明( )
A. 非可再生资源有不能再生的特点,但是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
C. 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不断上升
D. 自然资源储量大,够我们祖祖辈辈使用
【答案】B
【解析】非可再生资源有不能再生的特点,可再生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A错误;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B正确; 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减少,C错误;自然资源虽然储量大,但要合理利用,并注意保护和培育,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D错误。故选B。
22. 如图是我国2004﹣2020年能源消费占比构成图。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查,保障供给②应取消海外进口,实现自给自足
③应发展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④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采取措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考虑,开源主要是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加强勘探,开辟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加强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等;节流主要是充分挖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提高能源利用率等,因此,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查,保障供给;应发展可再生能源,丰富能源类型;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正确,①③④正确;应加强能源进口途径,保障能源输入,②错误。故选D。
东营市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所在村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绘制了该村土地利用类型统计图(如图)。据此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从1980年到2022年,该村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是( )
A. 大量林地成为建设用地 B. 大量耕地成为建设用地
C. 大量草地成为建设用地 D. 大量建设用地成为林地
24. 目前,该村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建设用地
【答案】23. B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从1980年到2020年,耕地由原来的75%变为2%,建设用地由原来的17%变为84%,耕地占比减少,大量耕地变为建设用地,B正确;林地由3%变为6%,所以林地面积在扩大,A错误;图中没有草地变化数据,无法判断,C错误;建设用地面积在变大,所以不存在大量建设用地变成林地,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由图可知,2022年建设用地占比84%,是该村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排除ABC,故选D。
25. 上海和嘉兴是中国共产党梦想启航的地方。读“红色足迹”示意图,从延安到西柏坡,“红色足迹”由( )
A. 高原走向平原 B. 黑土地走向黄土地
C. 农耕区走向牧区 D. 湿润区走向干旱区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延安到西柏坡,从黄土高原到华北平原,A正确;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共同被称为黄土地,B错误;从延安到西柏坡,都位于农耕区,C错误;从延安到西柏坡,都位于半湿润区,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阅读“边疆行路线图”和有关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推出专题片《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和边行走边观察的方式,顺时针勾绘出一幅从广西到辽宁的美丽画卷,反映我国边疆的风土人情。
(1)《边疆行》摄制组从广西防城港出发,基本沿我国陆上疆界到达辽宁丹东,其行程大约是( )
A. 5000千米 B. 10000千米 C. 20000千米 D. 40000千米
(2)《边疆行》路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中,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是____,跨经度最广的是____。(均填数字代号)
(3)①省区的简称是____,②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甲国是____(邻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蒙古、俄罗斯等8个国家接壤,请简述邻国众多的地理位置对新疆发展的重要影响____。
(4)途中摄制组经过了一个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区是____。(省区名称)
(5)每年七、八月份举行那达慕大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____。(省区简称)
(6)《边疆行》摄制组采访了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
(7)图中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该线体现出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为____简述原因____。(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1)C
(2)⑤ ④
(3)云 滇 拉萨 蒙古 便于对外交流和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4)辽宁省 (5)内蒙古
(6)壮族 (7)东多西少 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口稀少。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已知我国陆上疆界线长约2.2万千米,故《边疆行》摄制组从广西防城港出发,基本沿我国陆上疆界到达辽宁丹东,其行程大约是20000千米。ABD错误,C正确。故选C。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边疆行》路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中,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是位置最东面的⑤黑龙江省;跨经度最广的是④内蒙古自治区。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①省区为云南省,简称是云或滇;②省区为西藏自治区,行政中心是拉萨;甲国是蒙古国。邻国众多的地理位置对新疆发展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便于对外交流和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途中摄制组经过了一个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区是辽宁省,该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小问5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每年七、八月份举行那达慕大会的少数民族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④内蒙古自治区,其简称为内蒙古。
【小问6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小问7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为黑河—腾冲一线,该线体现出的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为东多西少,导致该现象出现的社会经济原因是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人口稀少。
27. 根据图1(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2(中国五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完成下列问题。
(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图1中____气候和____气候的分界线重合。
(2)五道梁属于____气候,该气候全年气温偏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为____。
(3)北京的气候类型是____,从图2中可以看出,北京和吐鲁番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____(北京/吐鲁番),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植被景观变化明显请简析影响沿途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
(4)图1中箭头所示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该季风在我国主要在____(冬季/夏季)盛行,从低纬地区吹向高纬地区,从____(陆地/海洋)吹向____(陆地/海洋),因此该季风比较温暖且____(干燥/湿润),____的季风气候特点,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5)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是因为( )
A. 国土广大 B. 平原面积辽 C. 地形复杂多样 D. 气候复杂多样
【答案】(1)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2)高原高山 地势
(3)温带季风气候 北京 从北京到乌鲁木齐,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4)夏季 海洋 陆地 湿润 雨热同期 (5)D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示信息,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图1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重合,也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小问2详解】
五道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属于高原高山气候,该气候全年气温偏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原因为地势高,气温低。
【小问3详解】
依据图示信息:北京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和吐鲁番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北京。北京距海近,海洋水汽易于到达,乌鲁木齐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从北京到乌鲁木齐,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因此植被景观变化明显。
【小问4详解】
图1中箭头所示为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该季风在我国主要在夏季盛行,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风由海洋吹响陆地,从低纬地区吹向高纬地区,因此该季风比较温暖且湿润,夏季表现出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小问5详解】
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是因为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为多种动植物找到了合适的生存生长环境,与国土广大、平原面积辽和地形复杂多样关系不大。故选D。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瞭望》杂志报道称:自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材料二: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由于航运价值高,被称为“黄金水道”。2022年7月以来,长江水位低,出现“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长江全流域持续晴热高温天气,降水偏少,导致流域内主要河湖来水明显偏少。长江干支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较常年同期偏低4.5~6米,均为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值。受水位持续下降的影响,有些货船受水位限制,货船需要减载才能满足通航条件,提高了运输成本;水位持续走低,中小型水库蓄水不足,水力发电能力断崖式下降,供电紧张,沿江地区农业灌溉水源不足,造成减产,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材料三:“黄河(图1)和长江(图2)示意图”
(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备受关注,河流含沙量大,黄河从甲____(填地形区)带走大量泥沙,水土流失严重,下游进入乙____(填地形区)使下游地区成为举世闻名的____,暴雨季节,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分析黄河河流变清的主要人为原因____。
(2)长江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____;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之为“____”。
(3)请你结合图2,说明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理由。____。
(4)请你结合材料二,简述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水位偏低的主要原因,并举例说明其影响。____。
(5)从人类活动方面简析长江流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____。
(6)说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除防洪之外的其他综合效益____、____。
【答案】(1)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地上河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以及水库建设等水治理工程的推进
(2)大气降水 水能宝库
(3)长江是我国通航里程最长、货运量最大的河流,该河流航运价值高
(4)长江全流域持续晴热高温天气,降水偏少,导致流域内主要河湖来水明显偏少。 影响:航运不便、水能减少、灌溉水源不足、居民用水困难等。
(5)上中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以及中下游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调蓄能力。
(6)发电 供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黄河中游流经甲所示的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下游进入乙所示的华北平原,流速减缓,泥沙大量沉积下来,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黄河河流变清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以及水库建设等水治理工程的推进,这些措施共同减少了水土流失,降低了黄河的含沙量,从而改善了黄河水质。
【小问2详解】
长江流域以外流区为主,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长江的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上游,有“水能宝库”之称,可利用水资源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长江上游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小问3详解】
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理由是:长江是我国通航里程最长、货运量最大的河流,该河流航运价值高。
【小问4详解】
据题干中的信息可得,长江流域水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7月以来,长江全流域持续晴热高温天气,降水偏少,导致流域内主要河湖来水明显偏少,长江水位持续退落,其影响是:过低的水位影响沿江地区的航运、水能开发、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源不足。
【小问5详解】
长江流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人类活动原因包括:上中游地区过度开发和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道,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填湖造地等行为减少了湖泊面积,削弱了湖泊的调蓄洪水功能,使得洪水峰值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小问6详解】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发电效益极为突出。其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820万千瓦,是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之一。三峡水库不仅具有巨大的防洪库容,还能够在枯水期通过科学调度,为下游地区提供必要的补水。
29.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核能、可燃冰等新兴能源崭露头脚。核能的开发主要通过铀等重元素的裂变,1千克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500吨优质煤;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能源界的能量棒,100升天然气能让汽车跑300公里,同体积的可燃冰则能跑5万公里。
材料二: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布公告,提出要确保粮食安全,必须长期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图1)。
材料三: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2)。
(1)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核能和可燃冰均属于_______资源,据材料信息可知二者与普通能源相比,其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
(2)我国颁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_______亩耕地红线,我们要在确保现有基本耕地的同时,开源与节流并举,对此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________。
A合理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B.综合治理土地污染
C.东南丘陵大力开垦梯田 D.复垦废弃土地
(3)写出图例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A______ B________。在农业用地中,林地和_______的90%都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分布在山区的主要是________地。
(4)在青藏和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_______为主,近年来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劣,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重现当年“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好景象?_______________。
【答案】(1)非可再生 能够产生巨大能量(意思对即得分)
(2)18亿 C
(3)草地 林地 耕地 林
(4)草地 退耕还草、禁止土地不合理利用、植树种草(意思对即得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类,核能和可燃冰均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据材料信息可知,二者与普通能源相比,其优点在于核能和可燃冰都能够产生巨大能量。
【小问2详解】
我国颁布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我们要在确保现有基本耕地的同时,开源与节流并举。为了保护耕地,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合理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综合治理土地污染,复垦废弃土地,ABD可行,但不符合题意;东南丘陵大力开垦梯田,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C不可行,符合题意。故选C。
【小问3详解】
据图和已学知识可知,A代表草地,B代表林地,C代表旱地,D代表水田。在农业用地中,林地和耕地的90%都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分布在山区的主要是林地。
【小问4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青藏和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可以发展畜牧业,但是近年来由于开垦荒地,造成土壤沙化,生态环境恶劣,我们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草、禁止土地不合理利用、控制合理的载畜量、植树种草等方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七年级(上)10月月考 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多校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