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衢州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衢州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衢州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答题要求,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胆固醇B. 尿酸C. 呼吸酶D. 神经递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
①小肠吸收在血浆、淋巴中运输的物质:水、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A、胆固醇能够位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不符合题意;
B、尿酸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成分,B不符合题意;
C、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C符合题意;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其充满组织液)中,因此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成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是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蛋白质
B. 雄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男性机体代谢率
C. 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部位相同
D. 肾上腺素可与靶细胞内受体结合影响靶细胞代谢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不同激素,化学组成不同,如胰岛素是蛋白质,性激素主要是类固醇。
【详解】A、激素的化学本质不都是蛋白质,比如性激素属于脂质,故合成激素的原料不一定是氨基酸,A错误;
B、雄性激素也能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故雄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男性的机体代谢率,B正确;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的,C错误;
D、肾上腺素可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影响靶细胞代谢,D错误;
故选B。
3. 蓝莓富含维生素、花青素、抗氧化剂、钙、钾、铁等物质,具有保护视力、增进记忆、减缓衰老等功效。下列有关蓝莓果肉细胞中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莓多汁,蓝莓果肉细胞中水均以自由水形式存在
B. 钙、钾、铁属于大量元素,在细胞中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C. 蓝莓中的花青素通常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是一种脂溶性色素
D. 蓝莓含有的抗氧化剂能够帮助身体清除自由基,因而能够减缓衰老
【答案】D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C是最基本的元素,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的比较是C、O、N、H。
【详解】A、细胞中的水分为两类: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含量约95%左右,是细胞内的主要存在形式,A错误;
B、铁属于微量元素,B错误;
C、蓝莓中的花青素通常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是一种水溶性色素,C错误;
D、蓝莓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天然花青素是最有效的抗氧化剂,具有防止功能失调、改善记忆等作用,能够帮助身体清除自由基,因而能够减缓衰老,D正确。
故选D。
4. Ca2+泵亦称为Ca2+-ATP酶,能催化质膜内侧的ATP水解,释放能量,驱动胞内Ca2+泵出细胞,维持细胞内游离Ca2+的低浓度状态。下图为Ca2+运输的能量供应机制,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TP分子中含有三个磷酸基团和2个高能磷酸键
B. 图示中Ca2+泵具有催化ATP水解和运输Ca2+的功能
C. 据图可知,Ca2+泵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转运
D. Ca2+泵运输Ca2+时需与Ca2+结合,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Ca2+泵亦称为Ca2+-ATP酶,它能催化质膜内侧的ATP水解,释放出能量,体现Ca2+泵具有催化功能,驱动细胞内的Ca2+泵出细胞,以维持细胞内游离Ca2+的低浓度状态,体现Ca2+泵的运输功能。
【详解】A、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含有三个磷酸基团和2个高能磷酸键,A正确。
B、Ca2+泵出细胞,需要Ca2+泵的参与,体现了Ca2+泵的运输功能,而且能为ATP水解提供能量,体现了Ca2+泵的催化功能,即Ca2+泵具有催化ATP水解和运输Ca2+的功能,B正确;
C、由图可知,Ca2+泵出细胞需要Ca2+泵来转运,还需要消耗能量,因此Ca2+泵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转运,C正确;
D、载体蛋白在转运物质时,依靠的是空间结构的改变,Ca2+泵运输Ca2+时需与Ca2+结合,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D错误。
故选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细胞焦亡又称细胞炎性坏死,是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依赖于Gasdermin家族蛋白形成质膜膜孔的可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表现为细胞不断胀大直至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内容物的释放而引发炎症反应。相比于细胞凋亡,细胞焦亡发生的更快,并会伴随着大量促炎症因子的释放。
5. 下列关于细胞焦亡、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焦亡与细胞凋亡都可产生炎症反应
B. 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是通过细胞坏死实现的
C. 细胞自噬是指将自身受损的细胞进行吞噬消化的过程
D. 细胞焦亡时细胞膜破裂可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引发组织水肿
6. 研究发现,病原体侵入细胞后,经过一系列过程最终导致该细胞炎症性坏死,病原体被释放,该过程属于细胞焦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通过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来检测细胞焦亡
B. 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中不会出现细胞坏死
C. 细胞焦亡释放的病原体可使该机体的B淋巴细胞致敏
D. 细胞焦亡可能在抗癌治疗中也有应用前景
【答案】5. D 6. B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5题详解】
A、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不会引发炎症反应;而细胞焦亡会产生炎症反应,A错误;
B、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而不是细胞坏死,细胞坏死是一种非正常的、被动的死亡过程,B错误;
C、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内的溶酶体对自身受损的细胞器或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等进行吞噬消化的过程,不是对自身细胞的吞噬消化,C错误;
D、细胞焦亡时细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会使组织液中的溶质增多,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D。
【6题详解】
A、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往往与细胞的生理过程相关,细胞焦亡作为一种特定的细胞过程,可通过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来检测,A正确;
B、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中,细胞焦亡最终会导致细胞炎症性坏死,所以会出现细胞坏死,B错误;
C、细胞焦亡释放的病原体可作为抗原,使机体的B淋巴细胞致敏,C正确;
D、由于细胞焦亡有其特殊的细胞死亡机制,在抗癌治疗中可能通过诱导癌细胞焦亡来达到治疗目的,有应用前景,D正确。
故选B。
7. 食物热效应(TEF)是指机体的能量代谢因进食而额外增加的现象。如在摄食过程中夹菜、咀嚼等动作以及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都需要额外消耗能量。研究发现TEF只能增加体热的外散,而不能增加可利用的能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呼吸是有机物彻底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B. 人体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基质
C. 彻底咀嚼食物可能是预防超重和肥胖的有效策略之一
D. 人体细胞因代谢增强而多消耗的物质中,能量去向是转化成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详解】A、人体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A错误;
B、人体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细胞溶胶是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的场所,人体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B错误;
C、因为食物热效应(TEF)在摄食过程中咀嚼等动作以及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都需要额外消耗能量,且TEF只能增加体热的外散,而不能增加可利用的能量,所以彻底咀嚼食物可能会增加能量的额外消耗,是预防超重和肥胖的有效策略之一,C正确;
D、根据题意,食物热效应只能增加体热的外散,所以人体细胞因代谢增强而多消耗的物质中,能量去向主要是转化成热能,而不是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D错误。
故选C。
8. 图中X、Y、Z表示小岛上蜥蜴进化过程的基本环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岛上的所有蜥蜴组成一个种群
B. 图中X指外来物种导致蜥蜴原种发生了基因突变
C. 图中Y指通过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
D 图中Z指通过异地物种形成蜥蜴新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干中的“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从图中分析可知,X、Y、Z分别表示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也叫突变),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详解】A、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单位,该小岛上的蜥蜴是由蜥蜴新种产生的,所以这些蜥蜴不属于同一物种,因此不能组成一个种群,A错误;
B、图中X指蜥蜴原种随机产生的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B错误;
C、Y表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C正确;
D、Z表示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9. 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种细胞均具有生物膜系统
B. 甲、乙细胞中存在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
C. 图乙细胞中核糖体从左到右翻译出多条相同的肽链
D. 乙细胞的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进入细胞质穿过0层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1、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有且仅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2、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3、一个mRNA分子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短时间内合成大量蛋白质,可提高翻译的效率。
【详解】A、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只有细胞膜,不具备生物膜系统;真核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A错误;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甲(原核细胞)、乙(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B正确;
C、乙细胞中左侧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更短,右侧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更长,所以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到右,即图乙细胞中核糖体从左到右翻译出多条相同的肽链,C正确;
D、乙细胞中转录形成的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参与翻译过程,穿过0层膜,D正确。
故选A。
10. 遗传印记是指同一基因由于亲代的性别不同传递给子女时其表达可能不相同,从而产生不同表型的现象。研究发现,遗传印记的分子机理与对应基因启动子区域中胞嘧啶甲基化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甲基化是引起基因突变的常见方式
B. 在DNA的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 启动子区域中胞嘧啶甲基化会影响D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
D. 推测在遗传印记中,卵子和精子对同一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可能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如甲基化会抑制基因的表达。
【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A错误;
B、在DNA的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B错误;
C、启动子区域中胞嘧啶甲基化会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C错误;
D、遗传印记是指同一基因由于亲代的性别不同传递给子女时其表达可能不相同,因此甲基化程度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D。
11. 甲状腺激素合成后会储存在甲状腺滤泡中,按需释放到内环境。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机体会产生针对甲状腺细胞和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抗体,引起甲状腺细胞和甲状腺滤泡细胞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细胞合成的含碘的蛋白质
B. 患者早期可能因为甲状腺滤泡细胞受损而出现甲减的症状
C. 患者后期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偏高
D. 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出现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过强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下丘脑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调节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当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时,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降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产生。
【详解】A、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不是蛋白质,A错误;
B、甲状腺滤泡细胞受损,可能会导致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出现甲亢症状,B错误;
C、患者后期甲状腺细胞受损,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反馈调节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C正确;
D、由题意可知,桥本甲状腺炎是体液免疫功能异常,产生针对甲状腺细胞和甲状腺滤泡的抗体,D错误。
故选C。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抑郁症是一类以抑郁心境为主要特点的情感障碍。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的5-HT、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缺乏有关,由此建立了抑郁症发生的“单胺类递质学说”。下图为5-HT合成、释放、作用、回收及灭活的过程。
12. 结合上述材料,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 )
A. 5-HT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B. 5-HT从突触前膜扩散到间隙后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C. 5-HT发挥作用可通过转运载体被吸收回突触后神经元
D. 阻断5-HT与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可能引发抑郁症的产生
13. 某研究者提出了假设: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下列不能支持此观点的现象是( )
A. 抑制5-HT的释放会导致实验动物出现抑郁症表现
B. 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单胺氧化酶的含量和活性较高
C. 部分抑郁症患者5-HT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基本不变
D. 症状改善的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5-HT含量逐步提高
【答案】12. D 13. C
【解析】
【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信号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12题详解】
A、抑郁症体现情绪失落、沮丧,对事物失去兴趣。依题意,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的5-HT缺乏有关。说明当突触间隙缺乏5-HT时,神经难以兴奋。据此推断,5-HT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A错误;
B、5-HT存在突触小泡中,神经兴奋时,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B错误;
C、据图可知,突触前膜上有5-HT转运载体,5-HT发挥作用后可通过转运载体被吸收回突触前神经元,C错误;
D、5-HT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阻断5-HT与后膜上受体的结合,突触后膜难以兴奋,可能引发抑郁症的产生,D正确。
故选D。
【13题详解】
A、抑制5-HT的释放,突触间隙5-HT的含量下降,若实验动物出现抑郁症表现,则说明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A不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单胺氧化酶会使5-HT转换成5-羟吲哚乙酸,导致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若抑郁症患者体内的单胺氧化酶的含量和活性较高,则说明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B不符合题意;
C、部分抑郁症患者5-HT受体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基本不变,这并不能说明抑郁症的发生与突触间隙的5-HT的含量下降有关,C符合题意;
D、推测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故症状改善的抑郁症患者究融间隙中5-HT含量逐步提高,D正确。
故选C。
14. 某兴趣小组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开展探究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实验。将8对果蝇放入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瓶中,用双层纱布封口,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果蝇作实验材料的优点是培养简单、繁殖力强、易于计数
B. 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时计数果蝇数量并适时添加营养物质
C. 该实验过程中没有设置对照组,但是存在前后自身对照
D. 实验中若果蝇密度过大不易直接观察计数时可用乙醚麻醉后再计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自然界,当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条件适宜的新分布地时,初始阶段一般会出现较快增长,但是,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死亡率升高至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详解】A、因果蝇易饲养,繁殖快,在室温下10多天就繁殖一代,一只雌果蝇一生能产生几百个后代,个体容易观察计数,所以生物学家常用它作实验材料,A正确;
B、本实验探究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资源空间有限,故不需添加营养物质,B错误;
C、本实验实验前后形成自身对照,无需单独设置对照组,C正确;
D、若果蝇密度过大,可以用适宜浓度乙醚进行麻醉,以利于计数,但要注意不能将果蝇麻醉致死,D正确。
故选B。
15. 赤霉素(GA)在拟南芥下胚轴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该过程受到水杨酸(SA)的影响。用GA与SA处理野生型拟南芥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下胚轴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影响下胚轴生长方面,这两种物质相互协同
B. GA和SA是植物体内产生的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
C. GA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分裂和伸长来促进下胚轴生长
D. SA可能抑制GA介导的拟南芥下胚轴生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赤霉素、生长激素等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详解】A、由图可知,GA相比对照组,可以促进下胚轴生长,而SA抑制下胚轴生长,因此二者在影响下胚轴生长方面,两种物质相互拮抗,A错误;
B、赤霉素(GA)和水杨酸(SA)是植物体内产生的植物激素,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B正确;
C、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促进下胚轴生长,C正确;
D、由图可知,GA相比对照组,可以促进下胚轴生长,而SA抑制下胚轴生长,且GA+SA的结果比单独的GA处理组低,可知,SA抑制GA介导的拟南芥下胚轴生长,D正确。
故选A。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2024年3月15日,四川雅江县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导致黄喉雉鹑、雪豹等大批标志性物种以及大量珍贵植被受损。山火有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火灾后植被恢复重建对保护城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6.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火灾初期强度较弱的地表火对森林可能是有利的
B. 山火中的地下火、地表火和树冠火与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关
C. 火灾中的火光和高温给黄喉雉鹑传递了物理信息使一部分黄喉雉鹑逃生
D. 火灾发生后群落中不存在有生存力的种子或孢子等繁殖体
17. 如图为某地火灾后优势物种高度、物种丰富度、植物甲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森林火灾后植被重建属于初生演替
B. 据图可判断该群落演替的顶极群落不可能是森林
C. 演替中优势种的高度的增加有利于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D. 0-30年甲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30年后甲种群密度下降可能是不适应环境
【答案】16. D 17. C
【解析】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这种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通常呈现镶嵌分布,影响因素有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16题详解】
A、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火灾初期,强度较弱的地表火对森林是有利的,因为能烧掉枯枝落叶,促进物质循环,A正确;
B、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包括不同高度的植被层次,地表火、地下火和树冠火分别发生在这些不同的层次,因此与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紧密相关,正确;
C、火光和高温是物理信息,能够引起动物的警觉,促使它们采取逃避行为,C正确;
D、火灾虽然会破坏植被,但通常不会完全消灭所有种子或孢子。许多植物种类具有耐火性或能够在火灾后迅速再生,这是因为它们的种子或繁殖体能够在火灾中存活下来,D错误。
故选D。
【17题详解】
A、火灾后,该地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其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顶极群落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稳定状态。根据图示分析可知,优势物种高度都在逐渐增加趋于稳定,据此可推断该群落演替的顶极群落可能是森林,B错误;
C、随着优势物种高度的增加,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因而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C正确;
D、根据图示分析可知,0-30年甲种群的种群密度快速增加,表明其年龄结构是增长型,30年后植物甲的种群密度下降是由于植物甲获得阳光较少造成的,不在成为优势种,并非不再适宜该地环境,D错误。
故选C。
18. 研究者开展了相关免疫学研究。实验①:将感染了狂犬病毒的兔神经组织制成匀浆,每天取一部分注射给健康家兔。被注射的家兔会发病,但随着匀浆放置时间的延长,发病的反应越来越弱。实验②:给注射了过期匀浆但没有发病的家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家兔也不发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着匀浆放置时间的延长,被注射的家兔可能不发病
B. 过期和新鲜病兔神经组织匀浆中抗原的种类不相同
C. 实验②家兔存活的原因是体内含有记忆细胞和抗体
D. 实验②中家兔不发病,但发生了免疫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原体表面含有多种抗原,当病原体灭活或减毒后进入机体可引起免疫反应。
【详解】A、根据实验①,随着匀浆放置时间的延长,发病的反应越来越弱,所以随着匀浆放置时间的延长,被注射的家兔可能不发病,A正确;
B、实验②中给注射了过期匀浆但没有发病的家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家兔也不发病,说明过期和新鲜病兔神经组织匀浆中存在相同的抗原,B错误;
C、实验②家兔存活的原因是之前注射过期匀浆时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和抗体,当再次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抗体发挥作用,所以家兔不发病,C正确;
D、实验②中家兔不发病,但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时,会发生免疫反应,只是由于之前产生的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作用而不发病,D正确。
故选B。
19. 将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一个基因型为AaBbCc的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形成如下图所示的一个细胞,图中仅标明部分基因。不考虑图示以外的其它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的核DNA分子数为6个,含2套核遗传信息
B. 形成该细胞的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C. 该细胞分裂形成精细胞基因型为BbC、Aac两种
D. 若该细胞是经一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形成的,则细胞内含32P的核DNA分子有4个或5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
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8个核DNA分子,A错误;
B、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说明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和基因位置可判断,细胞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产生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ccab和abCCBB,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Aca、Acb、aCB、bCB,C错误;
D、细胞中的DNA被32P全部标记,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经一次有丝分裂后,细胞中的DNA都是一条链被标记,经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复制后,该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染色单体的核DNA分子中含有32P标记,共4个;图中细胞发生了易位,易位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中,一条为32P标记的,一条未被标记,则易位后,两条染色单体都被32P标记,故该细胞的核DNA分子中含32P的有4个或5个,D正确。
故选D。
20. 为探究从传统中药厚朴中提取出的厚朴酚对小鼠神经元兴奋性修复的作用,科研人员用厚朴酚对认知障碍模型鼠进行治疗,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厚朴酚处理模型鼠可加快神经元Na+通道的开放速度
B. 图中正常鼠的静息电位是指膜内侧比外侧低66mV
C. 与正常小鼠相比,模型小鼠神经元细胞内外Na+浓度差较低
D. 厚朴酚可通过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提高神经元的敏感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1、静息时,K离子外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离子通道开放,Na离子内流,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2、从图可知模型组鼠静息电位增大而动作电位减小;厚朴酚组与模型组相比静息电位减小而动作电位有所增大。
【详解】A、从图中没有信息表明产生动作电位时间缩小,所以厚朴酚处理模型鼠可加快神经元Na+通道的开放速度的结论不可信,A错误;
B、由于神经元静息时是内负外正的电位,因此静息电位数值是将膜外侧作为参照,定义为0mV,所以空白组(正常鼠)神经细胞外侧比内侧低66mV,B正确;
C、从图中可以看出,模型鼠的动作电位幅度低于正常鼠,说明钠离子内流减少,因而推测,与正常小鼠相比,模型小鼠神经元细胞内外Na+浓度差较低,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厚朴酚处理后,模型鼠的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说明厚朴酚可通过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提高神经元的敏感性,D正确。
故选A。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
21.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西部,以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为主,是中国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中水草、芦苇、游鱼、白鹭和各种微生物等共同构成了一个______。湿地气候适宜、食物丰富、天敌很少,其中的青鱼种群数量将呈______增长。研究人员欲调查该湿地内的青鱼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方法。若首捕的98条青鱼标记后放回原地,一段时间后重捕了66条;且调查中因机械挤压造成已捕获的13条标记个体中有2条死亡,则估算值和实际值相比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
(2)湿地的湖泊中有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等,湖泊堤岸边有杨、柳等不同的树种生长,这反映了群落的______结构。这样的分布是群落中物种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的结果,可以使物种的________重叠较少,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资源。
(3)在研究湿地公园群落时,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______。经开发改造后的湿地群落发生较大变化,迁徙过路的珍稀鸟类的停留期明显延长,作为鸟类迁徙通道的觅食地,影响各种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性因素是______。
(4)当地政府利用湿地独特的物种组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开发生态旅游,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又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用以维护湿地群落,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
【答案】(1) ①. 群落 ②. 逻辑斯谛增长 ③. 标志重捕法 ④. 基本不变
(2) ①. 垂直和水平 ②. 相互适应 ③. 生态位
(3) ①. 物种组成 ②. 食物
(4)方向和速度
【解析】
【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结构特征会随时间而变化,如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不同时空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群落。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小问1详解】
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就是群落,故湿地中水草、芦苇、游鱼、白鹭和各种微生物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逻辑斯谛增长是指在空间有限、资源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其增长曲线很像英文字母S,因而又称“S”形增长。依题意,湿地气候适宜、食物丰富、天敌很少,故其中的青鱼种群数量将呈逻辑斯谛增长。青鱼的活动能力强,欲调查该湿地内的青鱼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依题意,重捕过程中因机械挤压造成已捕获的13条标记个体中有2条死亡,此时死亡个体不影响重捕总数计数及标志数计数,故估算值和实际值相比基本不变。
【小问2详解】
在垂直方向上,群落中不同生物体现的明显的分层现象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上,在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依题意,湖泊中有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等,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湖泊中和湖泊堤岸边分布不同植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综合以上分析,湿地的植被分布情况反映了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这样的分布是群落中物种间及生物与环境间相互适应的结果,可以使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少,利于充分利用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资源。
【小问3详解】
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研究湿地公园群落时,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依题意,该湿地是鸟类迁徙通道的觅食地,故影响各种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性因素是食物。
【小问4详解】
当地政府利用湿地独特的物种组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开发生态旅游,又利用旅游增加的收入维护湿地群落,说明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22. 污水处理过程会排放大量CO2,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1%~2%。微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具有净化水体及固定CO2的能力。微藻固碳的部分机制如图1所示,甲、乙表示物质,其中甲是微藻固碳途径中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蛋白1和蛋白2是促进无机碳运输的两种蛋白。研究人员以斜生栅藻、绿球藻和普通小球藻为试验对象,探讨微藻对CO2的固定速率,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1)微藻叶绿体中含有多种光合色素,它们的作用是_______,参与光合作用的______过程。藻池中的微藻可以大量吸收氮、磷等元素作为光合作用过程中_______(填物质)的组成元素,所以与传统的污水处理相比,藻池可以更有效去除污染物从而净化水体。
(2)分析图1可知,甲所催化的反应过程名称是______,催化产生的产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可以还原为______。微藻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于______(填场所)。微藻为适应水体中低CO2浓度的条件,进化出一套可以浓缩CO2的机制,以提高细胞内CO2浓度,这些CO2主要以______形式浓缩。
(3)据图2可知,三种微藻中平均固碳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研究发现三种微藻中,普通小球藻的繁殖速度最快,结合曲线分析普通小球藻固碳速率在第三天出现拐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 ①. 吸收、转化光能 ②. 光反应 ③. ATP、NADPH
(2) ①. CO2的固定 ②. 三碳糖 ③. 细胞外和线粒体 ④. HCO3-
(3) ①. 普通小球藻 ②. 微藻繁殖快密度大;藻液透光率低,整体光合作用变弱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1、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还原型辅酶Ⅱ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提供能量促使ADP与Pi反应形成ATP。
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特定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三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又形成五碳化合物。
【小问1详解】
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ATP、NADPH的组成元素为C、H、O、N、P,因此藻池中的微藻可以大量吸收氮、磷等元素作为光合作用过程中的ATP、NADPH组成元素。
【小问2详解】
由图 1 可知,甲所催化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C5(乙)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这个过程是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催化产生的产物经过一系列变化可以还原为三碳糖。微藻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来源于外界环境(水体)和微藻细胞自身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即微藻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来源的场所是细胞外和线粒体。由图可知,微藻为从水体中吸收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主要以HCO3-形式浓缩。
【小问3详解】
据图 2 可知,普通小球藻在整个时间段内的固碳速率平均值高于绿球藻和斜生栅藻,所以三种微藻中平均固碳能力最强的是普通小球藻。普通小球藻繁殖快密度大,藻液透光率低,整体光合作用变弱,因此普通小球藻固碳速率在第三天出现拐点。
23. 研究小组认为植物种子的萌发、生长发育与光信号密切相关。以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进行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的相关实验。研究发现红光条件下种子中的赤霉素含量逐渐增加、远红光下则相反;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如图甲所示。研究还发现,高低作物的间作模式会导致“荫蔽胁迫”,低位作物主要通过光敏色素B(phyB,色素-蛋白质复合体,能接受光信号)感知该环境中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的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图乙为光调控下的幼苗下胚轴伸长的反应机制部分示意图,其中phyB存在非活化(Pr)和活化(Pfr)两种形式。结合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同波长光照下,大豆种子细胞内的光敏色素可感知不同的信号刺激,据图甲、乙分析可知,______光可激活光敏色素,进而促进种子萌发;相比红光处理组,外施赤霉素的种子萌发响应时间更______。若外施脱落酸,会使大豆种子萌发率______,原因是______。
(2)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质复合体。不同的光照条件会改变光敏色素的______,从而导致其类型发生改变。正常光照环境下,R/FR较高,phyB主要以活化形式存在,其可进入细胞核,通过______(填“促进”或“抑制”)PIFs与基因BZR1、ARF6结合,以调控其______,调节幼苗下胚轴的伸长。
(3)自然光被植物滤过后,其中R/FR的值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发生荫蔽胁迫时,低位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主要以______形式存在,此形式的光敏色素可______(填“减弱”或“增强”)对PIFs的抑制作用,有利于多种激素共同响应荫蔽胁迫,导致了萌发后生长阶段的下胚轴、叶柄及茎秆的过度伸长,这有利于植物______,从而适应“荫蔽胁迫”环境。据此分析,高低作物间作模式下低位作物产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4)图乙中四种激素在调控下胚轴和茎杆伸长方面表现为______作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有激素调节,还有______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答案】(1) ①. 红 ②. 长 ③. 下降 ④. 脱落酸与赤霉素相互拮抗,抑制种子萌发
(2) ①. 结构 ②. 抑制 ③. 表达
(3) ①. 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色素)吸收红光,几乎不吸收远红光 ②. 非活化 ③. 减弱 ④. 吸收更多的光照 ⑤. 更多的物质和能量供给下胚轴、叶柄及茎秆生长,影响了叶片、生殖器官的生长和发育
(4) ①. 协同 ②. 基因/基因表达
【解析】
【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人们发现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2、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
【小问1详解】
在不同波长光照下,大豆种子细胞内的光敏色素可感知不同的信号刺激,据图甲、乙分析可知,红光可激活光敏色素,进而促进种子萌发,由甲图可知,相比红光处理组,外施赤霉素的种子萌发响应时间更长,若外施脱落酸,会使大豆种子萌发率下降,因为脱落酸与赤霉素相互拮抗,抑制种子萌发
【小问2详解】
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质复合体。不同的光照条件会改变光敏色素的结构,从而导致其类型发生改变。光敏色素B(phyB)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结合题干信息,PIFs是一种调控基因转录的蛋白质,PIFs与BZR1、ARF6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促进基因的转录,从而增加BZR1蛋白与ARF6蛋白的合成量,促进下胚轴的伸长。正常光照下,R/FR增高,非活化Pr转化为活化Pfr,phyB主要以活化形式存在,其可进入细胞核,通过抑制PIFs与基因BZR1、ARF6结合,以调控其表达,调节幼苗下胚轴的伸长。
【小问3详解】
自然光被植物滤过后,其中R/FR的值会下降,原因是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色素)吸收红光,几乎不吸收远红光,荫蔽胁迫下,R/FR降低,Pfr转化为Pr,phyB主要以非活化(Pr)形式存在,Pfr的减少减弱了对PIFs的抑制作用,导致下胚轴过度伸长。例如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下胚轴、叶柄和茎秆的过度伸长,有利于大豆植株在“胁迫”下捕获光能,获得更多光照,而正是由于植物将更多的能量供给下胚轴、叶柄及茎秆的生长,影响了叶片面积、分枝数以及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而导致大豆的产量降低。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图乙中四种激素在调控下胚轴和茎杆伸长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除了有激素调节,还有基因/基因表达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24. 某种鼠的毛色有黄色与灰色之分,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尾形的弯曲与正常由另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已知控制其中一种性状的某种基因纯合时,受精卵不能完成胚胎发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从鼠群中选择表型相同的雌、雄鼠若干并随机交配,所得F1的表型及数量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实验数据可判断毛色性状中的黄色对灰色为______,控制尾形的基因(T/t)位于______染色体上,B和T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
(2)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基因型是______,亲本雌鼠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
(3)在F1中T的基因频率为______。若让F1中所有的黄毛弯曲尾鼠随机交配获得F2,则在F2雌鼠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以灰毛正常尾雌鼠和黄毛弯曲尾雄鼠为亲本,杂交产生子代的过程_____。
【答案】(1) ①. 完全显性 ②. X ③. 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同
(2) ①. BB ②. BbXTXT:BbXTXt=1:2
(3) ①. 7/9 ②. 5/18
(4)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可知:F1雌雄性中黄毛:灰毛都是2:1,说明是常染色体遗传,且黄色是显性性状,显性纯合致死;F1雌性中只有尾弯曲,F1雄性中尾弯曲:正常=2:1,说明尾正常是隐性性状,且位于X染色体上。
【小问1详解】
由表格可知:F1雌雄性中黄毛:灰毛都是2:1,说明是常染色体遗传,且黄色对灰色是显性性状;F1雌性中只有尾弯曲,F1雄性中尾弯曲:正常=2:1,说明尾正常是隐性性状,且位于X染色体上;B和T基因的根本区别是基因的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序列不同。
【小问2详解】
由 F1 中黄毛和灰毛比例为2:1可知,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纯合致死,因此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基因型是BB;由亲本表现型相同还可以确定亲本雄性控制尾的形态的基因型为XTY,且F1雌性中只有尾弯曲,F1雄性中尾弯曲:正常=2:1,可知亲本雌性控制尾形态的基因型有XTXT和XTXt,由F1比例可推断XTXT:XTXt=1:2,综上所述,亲本雌性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BbXTXT:BbXTXt=1:2。
【小问3详解】
亲本雌鼠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BbXTXT:BbXTXt=1:2 ,产生的雌配子2/3XT、1/3Xt,亲本的雄鼠基因型为XTY,产生的雄配子为1/2XT、1/2Y,因此F1为1/3XTXT、1/6XTXt、1/3XTY、1/6XtY,故在F1中T的基因频率为(1/3×2+1/6×1+1/3×1)/ (1/3×2+1/6×2+1/3×1+1/6×1)=7/9;若让F1中所有的黄毛弯曲尾鼠基因型为2/3BbXTXT,1/3BbXTXt,BbXTY,随机交配获得F2,则F2雌鼠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1/3bb×5/6XTXT=5/18。
【小问4详解】
如图为表示灰毛正常尾雌鼠(基因型为bbXtXt)和黄毛弯曲尾雄鼠(基因型为BbXTY)为亲本杂交产生子一代的过程的遗传图解:。
25.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由垂体和下丘脑细胞分泌的多肽,现已发现的FGF有20多种,如bFGF、FGF-13、FGF-1,其中bFGF是一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增强造血功能、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等多种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bFGF在细胞中合成的场所是______。在组织形成过程中,bFGF能够促进血管生成,新生成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______。bFGF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生成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加强骨髓造血功能。若要通过细胞培养实验来确定bFGF对造血干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影响,宜采用的检测指标是______。
(2)研究表明,给正常小鼠注射组胺会出现痒觉抓挠反应,抓挠反应形成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若小鼠缺乏FGF-13,会直接抑制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形成,据此可推测,FGF-13能参与调控______离子进入神经细胞。
(3)一直以来,研究人员认为FGF-1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最新研究发现FGF1对脂肪细胞有如下图所示的调节作用,据图可知,FGF-1降血糖的机制可能是______。
(4)研究发现bFGF能促进横断的坐骨神经发生一定程度的修复。为验证bFGF对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根据所给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材料用具:40只生理状况相似且健康的雌性大鼠、bFGF溶液、医用神经生长因子(NGF)溶液、生理盐水、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等。
①完善实验思路:
Ⅰ、制备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取30只生理状况相似且健康的雌性大鼠,麻醉后游离并切断坐骨神经,后续进行手术缝合。
Ⅱ、分组处理:将模型鼠随机均分为3组,编号A、B、C.A组大鼠每日在手术部位肌肉注射适量生理盐水,B组大鼠每日在手术部位肌肉注射等量的bFGF溶液,C组大鼠每日在手术部位肌肉注射_______;另取_______编号为D组,每日在相同部位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Ⅲ、将各组大鼠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游离大鼠坐骨神经,在神经修复部位两侧约1.5cm放置电极,测量神经传导速度,统计分析实验数据。
②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设计一个坐标,并用柱形图预测实验结果)
③分析与讨论: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度有所区别,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本身的______(写出一点即可)等有关;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刺激强度逐步增大,能产生动作电位的______会增加,所以导致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幅值(峰值)也会逐步增大。
【答案】(1) ①. 核糖体 ②. 组织液和血浆 ③. 细胞的种类和数量/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
(2) ①. 反射弧 ②. Na+
(3)与脂肪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PED-4,抑制脂肪分解,减少脂肪酸的生成,减少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4) ①. 等量的NGF溶液 ②. 10只生理状况相似且健康的雌性大鼠 ③.
bFGF 对横断的坐骨神经修复效果示意图 ④. 直径大小(粗细)、髓鞘有无、髓鞘厚度等 ⑤. 神经纤维的数量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的产生原因是K+通道开放,K+外流,使神经纤维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的产生原因是Na+通道开放,Na+内流,使神经纤维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小问1详解】
由题意可知,bFGF是一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其本质是多肽(或蛋白质),在细胞中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bFGF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生成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加强骨髓造血功能。若要通过细胞培养实验来确定bFGF对造血干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影响,宜采用的检测指标是细胞的种类和数量/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
【小问2详解】
抓挠反应形成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离子进入神经细胞有关,如果缺乏FGF - 13会直接抑制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形成,据此可推测,FGF - 13能参与调控Na+离子进入神经细胞;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FGF-1与脂肪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PED-4,抑制脂肪分解,减少脂肪酸的生成,减少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同时FGF-1可以激活FED-3,FED-3被激活后会促进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降低血糖;
【小问4详解】
①已知研究发现bFGF能促进横断的坐骨神经发生一定程度的修复。为验证bFGF对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需设置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溶液治疗和用医用神经生长因子(NGF)溶液治疗的组别相互对照,同时需要设置一组健康正常的大鼠作为空白对照,另外还需要设置一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用生理盐水处理的组做对照,因此将30只坐骨神经损伤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并编号A、B、C,A组大鼠每日在手术部位肌肉注射适量生理盐水,B组大鼠每日在手术部位肌肉注射等量bFGF溶液,C组大鼠每日在手术部位肌肉注射等量NGF溶液;另取10只生理状况相似且健康雌性大鼠每日在相同部位肌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编号为D组;
②由于bFGF能促进横断的坐骨神经发生一定程度的修复,且bFGF对损伤的坐骨神经也有修复作用,因此B和C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大于A组,但均小于D组,故实验结果为:;
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本身的直径大小(粗细)、髓鞘有无、髓鞘的厚度等有关。坐骨神经是由多个相同的神经元轴突构成的,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电刺激强度逐步增大,产生动作电位的神经纤维数量会增加,所以会导致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幅值(峰值)也会逐步增大。
黄毛弯曲尾
黄毛正常尾
灰毛弯曲尾
灰毛正常尾
雌鼠
303
0
151
0
雄鼠
205
102
103
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嘉兴八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衢州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衢州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衢州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宁波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