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强化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强化考试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B解析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日本福岛核电站废水中具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其中主要成分,经大约30年的时间有半数发生衰变,同时生成新核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衰变的本质是核外电子的跃迁
B.衰变产物中的新核X的比结合能比大
C.衰变时,衰变产物中的新核X比多一个中子
D.随着未衰变原子核数量的减少,的半衰期也会变短
2.一小车沿直线运动,从t=0开始由静止匀加速至t=t1时刻,此后做匀减速运动,到 t=t2时刻速度降为0。在下列小车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3.反卫星技术是目前在军事航天领域的一项非常敏感且先进的技术,攻击卫星可在较近距离通过发射高能激光等武器对目标卫星进行损毁。如图所示,攻击卫星进攻前在较低的圆形轨道运行,目标卫星在较高的圆形轨道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标卫星在较高的圆形轨道运行的线速度大于
B.攻击卫星的加速度大于目标卫星的加速度
C.攻击卫星运行的周期大于目标卫星运行的周期
D.在相同时间内,目标卫星通过的弧长大于攻击卫星通过的弧长
4.质量为m的物体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力F拉着绳的中点O,使OA段绳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如图所示。设绳OA段拉力的大小为FT,若保持O点位置不变,则当力F的方向沿顺时针缓慢旋转至竖直方向的过程中( )
A.F先变大后变小,FT逐渐变小
B.F先变大后变小,FT逐渐变大
C.F先变小后变大,FT逐渐变小
D.F先变小后变大,FT逐渐变大
5.下列光线在空气和半圆形玻璃砖中传播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玻璃的折射率为1.5)( )
A.图乙、丙、丁 B.图乙、丁
C.图乙、丙 D.图甲、丙
6.如图所示,真空中有区域Ⅰ和Ⅱ,区域Ⅰ中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等腰直角三角形CGF区域(区域Ⅱ)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图中A、C、O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O与GF垂直,且与电场和磁场方向均垂直。A点处的粒子源持续将比荷一定但速率不同的粒子射入区域Ⅰ中,只有沿直线AC运动的粒子才能进入区域Ⅱ。若区域Ⅰ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区域Ⅱ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则粒子从CF的中点射出,它们在区域Ⅱ中运动的时间为t0。若改变电场或磁场强弱,能进入区域Ⅱ中的粒子在区域Ⅱ中运动的时间为t,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及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仅将区域Ⅰ中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2B1,则 t>t0
B.若仅将区域Ⅰ中电场强度大小变为2E,则t>t0
C.若仅将区域Ⅱ中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34B2,则t=t02
D.若仅将区域Ⅱ中磁感应强度大小变为24B2,则t=2t0
7. (多选)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x轴上的P点沿与x轴成60°的方向射入第一象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并恰好垂直于y轴的N点(图中未画出)射出第一象限。已知OP=a,则( )
A.粒子带负电荷
B.粒子速度大小为qBam
C.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a
D.N与O点相距 3a
8.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图像,波速大小为v=10 m/s,波沿水平正方向传播,此时波恰好传到I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E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
B.当t=5.1 s时,x=10 m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处
C.质点B、H在振动过程中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同
D.质点A、E、I振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总是相同
9.如图所示的变压器,输入电压为220 V,可输出12 V、18 V、30 V电压,匝数为n1的原线圈中电压随时间变化为u=Umcs 100πt。单匝线圈绕过铁芯连接交流电压表,电压表的示数为0.1 V。将阻值为12 Ω的电阻R接在BC两端时,功率为12 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1为2200匝,Um为2202 V
B.BC间线圈匝数为120匝,流过R的电流为1.4 A
C.若将R接在AB两端,R两端的电压为18 V,频率为100 Hz
D.若将R接在AC两端,流过R的电流为2.5 A,周期为0.02 s
10.(多选)如图所示,正三角形三个顶点固定三个等量电荷,其中A、B带正电,C带负电,O、M、N为AB边的四等分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B.M、N两点电势相同
C.负电荷在M点电势能比在O点时要小
D.负电荷在N点电势能比在O点时要大
11.(多选)如图所示,载有防疫物资的无人驾驶小车,在水平MN段以恒定功率200 W、速度5 m/s匀速行驶,在斜坡PQ段以恒定功率570 W、速度2 m/s匀速行驶。已知小车总质量为50 kg,MN=PQ=20 m,PQ段的倾角为30°,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从M到N,小车牵引力大小为40 N
B.从M到N,小车克服摩擦力做功800 J
C.从P到Q,小车重力势能增加1×104 J
D.从P到Q,小车克服摩擦力做功700 J
12. 如图甲所示是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g取9.80 m/s2)
(1)选出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频率为50 Hz的交变电流。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OA=12.41 cm,OB=18.90 cm,OC=27.06 cm,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点,重锤的质量为1.00 kg。甲同学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比开始下落时减少了________ J;此时重锤的速度vB=________ m/s,此时重锤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________ J。(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利用他自己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然后以h为横轴、以12v2为纵轴作出如图丙所示的图线。图线的斜率近似等于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19.6 B.9.8 C.4.90
图线未过原点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某实验小组测量一新材料制成的粗细均匀金属丝的电阻率,金属丝的长度已知。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其直径为________ mm。
(2)用多用电表粗测金属丝的阻值。当用电阻“×1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进行一系列正确操作后,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Ω。
(3)为了精确地测量金属丝的电阻Rx阻值,实验室提供了下列器材:
A.电流表A1(量程500 μA,内阻1 kΩ);
B.电流表A2(量程0.3 A,内阻约0.1 Ω);
C.滑动变阻器R1(0~5 Ω,额定电流1.0 A);
D.滑动变阻器R2(0~1 Ω,额定电流1.0 A);
E.电阻箱R(阻值范围为0~9 999.9 Ω);
F.电源(电动势3.0 V,内阻约0.2 Ω);
G.开关S、导线若干。
①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丙所示。由于没有电压表,需要把电流表A1串联电阻箱R改为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则电阻箱的阻值调为______ Ω。图丙中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选填“R1”或“R2”)。
②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流表A1、A2的值I1、I2,数据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方格纸上作出I1-I2图像,并由图像求出Rx=________ Ω,进而可以求出金属丝的电阻率。(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③关于本实验的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用I1-I2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求出金属丝阻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C.需要将得到的几组电表示数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D.为减小读数时的误差,电表读数时应多估读几位数
14,负压救护车利用技术手段,使负压舱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所以空气只能由舱外流向舱内,而且负压还能将舱内的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某负压救护车负压舱没有启动时,设舱内的大气压强为p0、温度为T0、体积为V0,启动负压舱后,要求负压舱外和舱内的压强差为p01 000。
(1)若不启动负压舱,舱内气体与外界没有循环交换,负压舱内温度升高到54T0时,求舱内气体压强;
(2)若启动负压舱,舱内温度始终保持T0不变,为达到要求的负压值,求需要抽出压强为p0状态下气体的体积。
15.如图所示,固定在同一绝缘水平面内的两平行长直金属导轨,间距为 1 m,其左侧用导线接有两个阻值均为1 Ω的电阻,整个装置处在磁感应强度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1 T的匀强磁场中。一质量为1 kg的金属杆MN垂直于导轨放置,已知杆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 Ω,杆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对杆施加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10 N的拉力,杆从静止开始沿导轨运动,杆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则当杆的速度大小为3 m/s时,
(1).通过杆MN的电流大小及方向;
(2).杆MN的加速度大小;
(3).杆MN两端的电压;
(4).杆MN产生的电功率;
16.如图所示,一块质量的长木板A静止放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左端放置一个质量的物块B。在物块B的上方高处有一悬挂点O,通过轻绳悬挂质量的小球C,小球C静止时与物块B等高且恰好无相互作用力接触。现将小球C拉至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处由静止释放,小球C下摆至最低点时与物块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C不与A接触),同时轻绳被刀片割断。已知物块B与长木板A间的动摩擦因数,物块B不会从A上滑离,取重力加速度大小,物块B、小球C均可看成质点,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球C与物块B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2)长木板A的最小长度。
宁远一中高三10月份强化考试物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原子核衰变的本质是中子释放电子转化为质子,A错误;衰变产物中的新核相对更稳定,比结合能更大,B正确;根据衰变的特点,衰变产物中的新核X比少一个中子,C错误;半衰期不会随原子核数量的减少而变短,D错误。
2.D解析:选项中图像皆为x-t图像,x-t图像中图线各点切线斜率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由题意可知,小车初速度为0,0~t1时间内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公式v=at,可知小车速度增大,所以图像斜率增大,t1~t2时间内小车做匀减速运动,图像斜率减小,t=t2时刻速度降为0,故D正确。
3.B解析A.当卫星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时所得的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7.9km/s,第一宇宙速度卫星最大环绕速度,则目标卫星在较高的圆形轨道运行的线速度小于,A错;
B.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解得由攻击卫星的轨道半径小于目标卫星的轨道半径,则攻击卫星的加速度大于目标卫星的加速度,故B正确;
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解得由攻击卫星的轨道半径小于目标卫星的轨道半径,则攻击卫星运行的周期小于目标卫星运行的周期,故C错误;
D.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解得由攻击卫星的轨道半径小于目标卫星的轨道半径,则攻击卫星线速度大于目标卫星的线速度,弧长为综上可得,在相同时间内,目标卫星通过的弧长小于攻击卫星通过的弧长,故D错误。
4.C [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保持O点位置不变,则当力F的方向沿顺时针缓慢旋转至竖直方向的过程中,由图可知F先减小后增大,FT一直减小,故选项C正确。]
5.答案B
6. D [分析可知,题干中粒子在叠加场中沿直线AC运动,则粒子在叠加场中受力平衡,有qv0B1=qE,得v0=EB1,粒子在区域Ⅱ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R0=mv0qB2=mEqB1B2,又粒子从CF中点射出,设CO=d,则R0=d2,设粒子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为θ,则t0=θmqB2=πm2qB2。若仅将B1变为2B1,则R1=R02,粒子仍从CF边射出,粒子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不变,周期不变,所以t1=t0,A错误;若仅将E变为2E,则v2=2v0,R2=2R0,则粒子恰好从F点射出,同上可知t2=t0,B错误;若仅将B2变为34B2,则R3=43R0=23d,则粒子从OF边射出,设粒子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为α,则sin α=32,所以α=π3,则t3=839t0,C错误;若仅将B2变为24B2,则R4=42R0=2d,则粒子从OF边射出,设粒子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为β,则sin β=22,所以β=π4,t4=2t0,D正确。]
7. AD [由左手定则知粒子带负电,A正确;粒子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mv2r,r sin 60°=a,联立解得r=233a,v=23qBa3m,故B、C错误,N点到O点距离NO=r+r cs 60°=3a,D正确。]
8. AD [由图像信息以及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可知,E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A正确;由波形图可知,波长λ=4 m,则周期T=λv=410 s=0.4 s,波传到x=10 m的质点的时间t1=xv=10-810 s=0.2 s,t=5.1 s时,x=10 m的质点已经振动Δt=5.1 s-0.2 s=1214T,所以此时处于波谷处,故B错误;质点B、H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半波长,振动情况完全相反,所以质点B、F在振动过程中位移方向不同,故C错误;质点A、E、I平衡位置间的距离分别为一个波长,所以振动情况相同,加速度相同,故D正确。]
9. AD [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变压规律有Un1=0.1 V1,代入U=220 V得n1=2 200,Um=2U=2202 V,A正确;由功率与电压的关系得UBC=PR=12 V,根据理想变压器的变压规律有Un1=UBCnBC,代入数据解得nBC=120,由欧姆定律得I=UBCR=1 A,B错误;由以上分析结合题意可知UAB=18 V,UAC=30 V,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故f=ω2π=50 Hz,C错误;由欧姆定律得I′=UACR=2.5 A,周期T=1f=0.02 s,AD正确。]
10. BC [根据电场强度叠加以及对称性可知,M、N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同,但是方向不同,选项A错误;因在A、B处的正电荷在M、N两点的合电势相等,在C点的负电荷在M、N两点的电势也相等,则M、N两点电势相等,选项B正确;负电荷从M到O,因A、B两电荷的合力对负电荷的库仑力从O指向M,则该力对负电荷做负功,C点的负电荷也对该负电荷做负功,可知三个电荷对该负电荷的合力对其做负功,则该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即负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比在O点小,同理可知负电荷在N点的电势能比在O点小,选项C正确,D错误。]
11. ABD [小车从M到N,依题意有P1=Fv1=200 W,代入数据解得F=40 N,故A正确;依题意,小车从M到N,因匀速行驶,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1=F=40 N,则摩擦力做功为W1=-40×20 J =-800 J,则小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800 J,故B正确;依题意,从P到Q,重力势能增加量为ΔEp=mg×Δh=500×20×sin 30° J=5 000 J,故C错误;依题意,小车从P到Q,摩擦力为f2,有f2+mgsin 30°=P2v2,摩擦力做功为W2=-f2s2,s2=20 m, 联立解得W2=-700 J,则小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700 J,故D正确。]
12. [解析] (1)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ΔEp=mg·OB=1.00×9.80×18.90×10-2 J≈1.85 J;重锤的速度vB=OC-OA4T=27.06-12.41×10-24×0.02 m/s≈1.83 m/s,此时重锤的动能增加量ΔEk=12mvB2=12×1.00×1.832 J≈1.67 J。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2mv2=mgh,可得12v2=gh,由此可知图线的斜率近似等于重力加速度g,故B项正确。由题图丙可知,h=0时,重锤的速度不等于零,原因是该同学做实验时先释放了纸带,然后才合上打点计时器的开关。
[答案] (1)1.85 1.83 1.67 (2)B 先释放了纸带,然后才合上打点计时器的开关
13. [解析] (1)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规则可知d=1.5 mm+20.0×0.01 mm=1.700 mm。
(2)由题意,当用“×10”挡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说明被测电阻很小,应该换用低倍率电阻挡,即“×1”挡,由题图乙可知读数为6.0 Ω。
(3)①当电流表A1满偏时,两端电压为Ug=Igr1=0.5 V,因此需要把电阻箱的阻值调为R=U-UgIg=5 000 Ω。由于滑动变阻器R1和R2的最大阻值都小于待测金属丝的阻值,则用分压式接法。R2的最大值为1 Ω,电源电动势为3.0 V,电路中的电流将超过1 A,超过滑动变阻器R2的额定电流,因此选择R1。
②根据表格中数据作出I1-I2图像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由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有I1(r1+R)=(I2-I1)Rx,整理得I1=Rxr1+R+RxI2,根据图像的斜率可得Rxr1+R+Rx=0.218×103×10-6 A0.190 A,解得Rx≈6.9 Ω。
③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于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A错误;用I1-I2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求出金属丝阻值可以减小偶然误差,B正确;得到几组电表示数后,应先分别用对应电表示数求出待测电阻,再求电阻的平均值,或者根据几组电表示数作出对应图像,以减小误差,C错误;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没有意义,不可以减小误差,D错误。故选B。
[答案] (1)1.700(1.698~1.702均可) (2)6.0 (3)①5 000 R1 ②见解析图 6.9(6.6~7.2均可) ③B
14. [解析] (1)由于舱内气体与外界没有循环交换,设负压舱内温度升高后压强为p1,该过程为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可得p0T0=p154T0,解得p1=54p0。
(2)启动负压舱,设舱内气体体积变为V0+ΔV,压强为p2,由负压舱特点可得p2=p0-p01 000,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0V0=p2(V0+ΔV)
设抽出气体在压强p0状态下的体积为V1,由玻意耳定律可得p2ΔV=p0V1
联立解得V1=V01 000。
[答案] (1)54p0 (2)V01 000
15,MN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1×1×3 V=3 V,感应电流I=Er+R·RR+R=31+1×11+1 A=2 A,对金属杆,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BIL-μmg=ma,代入数据解得a=5 m/s2,流过MN的电流大小为2 A,由右手定则可知,电流方向从M到N,故B错误;MN两端的电压U=IR外=2×1×11+1 V=1 V,故C正确;杆MN产生的电功率P=I2r=22×1 W=4 W,]
16. 【答案】(1);(2)0.32m
【详解】(1)小球C由静止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
解得
小球C与物块B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2)假设长木板A与B、C达到共同速度,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解得
设此过程长木板A的长度为x,由功能关系有
解得
即长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0.32m。
I1/(×103 μA)
0.121
0.165
0.218
0.266
0.306
I2/A
0.100
0.150
0.190
0.230
0.28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物理试题,文件包含物理试卷25一中2pdf、物理答案25一中2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物理试题,文件包含湖南省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物理试题pdf、湖南省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物理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物理试题,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