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上海市洋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上海市洋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第1页
    上海市洋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第2页
    上海市洋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洋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洋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按要求填空。
    写出描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词句 , 。(《沁园春·长沙》)
    2、鹰击长空, 。(《沁园春·长沙》)
    3、 ,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沁园春·长沙》)
    4、指点江山, 。(《沁园春·长沙》)
    5、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 。(曹操《短歌行》)
    6、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7、月明星稀, 。(曹操《短歌行》)
    8、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
    二、名著阅读
    9、阅读《红楼梦》节选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垒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1) 下列关于十二钗在大观园的住宅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林黛玉——潇湘馆
    B. 薛宝钗——蘅芜苑
    C. 李纨——稻香村
    D. 贾探春——紫菱洲
    (2) 下列关于十二钗的判词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 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B. 贾惜春——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C. 史湘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D. 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3)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探春的形象特点。
    (4) 脂砚斋评价探春“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至流散也”。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及原著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0、阅读下文, 完成下面小题。
    粮食
    学群
    ①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 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②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 篡改的东西。
    ③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 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 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④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⑤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最后的晚餐。
    ⑥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 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
    ⑦“猪娃子耶,回来哟!”
    ⑧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⑨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磁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⑩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 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
    ⑪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
    ⑫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 那时候,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
    ⑬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 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
    (选自《教文》, 2013年第10期,有删节)
    (1) 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 综观全文,简析第②段中加点词“篡改”的内涵。
    (3) 为第③段中加点字标注读音。
    分 蘖
    (4) 下列对于“养猪送猪”的细节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描写手法,如为猪挠痒梳毛、垫麻袋的动作描写,“于心不忍”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人们对猪的感情。
    B. 呼唤“猪娃子”的语言描写,猪肥膘晃荡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人们参与粮食生产的完整过程。
    C. 关注细节,进行描写,细腻逼真,突出了农业时代人们与粮食的密切联系,粮食之于人们的重要性。
    D. “养猪送猪”的细节描写,突出了人们对粮食地珍重,与后文大机器时代人们对粮食的态度形成对比。
    (5) 阅读全文,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评析本文的思想意义。
    四、古代诗歌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万里扁舟
    张孝祥
    万里扁舟,五年三至,故人相见忧堪喜,山阴乘兴②不须回,毗耶问疾难为对③。
    不药身轻,高谈心会,匆匆我又成归计。他时江海肯相寻,绿蓑青鹊④看清贵。
    【注】
    ①乾道五年(1169)春,张孝祥在荆州思怀长沙故人,作此词。
    ②山阴乘兴:这里指访友。
    ③《维摩经》记载:维摩诘居士住毗耶城,释迦牟尼于该地说法时,维摩诘称病不去。释迦派文殊前往问疾。文殊问维摩诘:“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诘默然不对。文殊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
    ④青蒻:青色的箬笠。
    (1) 从字数上看,这首词属于 。
    (2)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万里扁舟”实写。以空间距离的远,突出与友人相见不易。
    B. “喜”“忧”看似矛盾,但是写出了词人与友人相逢后内心的感受。
    C. “不药身轻”词人虽然重病在身,但由于故人相会,身心顿觉轻松。
    D. 下片前三句写词人和友人短暂相聚后分离,之后还有很多官事去做。
    (3)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12、阅读下文, 完成下面小题。
    半野园图记
    清·刘大魁
    ①半野园囗,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 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误日: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 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②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围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意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③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紧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纤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己。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腹(juān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橻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 可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相国既 没
    ② 楼阁之高 迥
    ③ 西子湖之 胜甲于天下
    ④ 间至富贵之家
    (2) 第①段中的方框处可以填入的虚词是( )
    A. 乎
    B. 者
    C. 哉
    D. 矣
    (3) 对第②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庚戌年的春天,作者的朋友杭君一家许多人来到京师,暂时住在半野园里。
    B. 作者与杭君交好,多次来杭君家做客,因此认识半园的大概情况。
    C. 在此居住的杭君的同乡陈君,快要到粤西任职了,但是不能忘怀这个园子
    D. 陈君命令擅长画画的人为这个园子做图,作者主动写文章来记录下这个园子。
    (4)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
    B. 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
    C. 画线句的“得志”的思想内容具有绝对的积极意义。
    D. 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纯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
    (5) 依次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六、作文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作文。
    你是我的
    半截的诗
    半截用心爱着
    半截用肉体埋着
    你是我的
    半截的诗
    不许别人更改一个字
    海子的《半截的诗》表明你对我极其重要,我会一直守护你,关爱你。以“你是我的半截诗”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夹叙夹议。
    1 、【答案】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解析】
    2 、【答案】 鱼翔浅底;
    【解析】
    3 、【答案】 怅寥廓;
    【解析】
    4 、【答案】 激昂文字;
    【解析】
    5 、【答案】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解析】
    6 、【答案】 契阔谈䜩;
    【解析】
    7 、【答案】 乌鹊南飞;
    【解析】
    8 、【答案】 鼓瑟吹笙;
    【解析】
    9 、【答案】 (1) D;
    (2) C;
    (3) 能干有才、志向高远、志趣高雅、大气阔朗、时运不济。
    ;
    (4) 探春聪敏有才华,见识高远,又有理家才能。抄检大观园时打王善保家的及说的一番话,看出她的魄力和胆识,对于家族兴亡,有忧患,有责任感。主持理家,能兴利除宿弊,开源节流,公平处事,才干突出。所以她要不远嫁,主理贾府内务,应该可以使贾府保有根基,即使遇到磨难,也能维持生活,不至于家败人亡。所以脂砚斋的评价很恰当。
    ;
    【解析】
    10 、【答案】 (1)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篇点题,引出主题:通过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吃饭了吗?”引出文章的主题——粮食,强调了粮食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那些种粮食的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问候,更是一种对生命必需品的关切。
    2. 对比城乡差异,凸显主题:作者指出在乡下,这种问候方式依然存在,而在城市中则被认为是“土”的,这种对比突出了城乡对于粮食态度的差异,暗示了城市人可能因为与粮食生产过程的脱节而忽视了粮食的重要性。
    3. 奠定情感基调:通过描述乡下人对这种问候方式的坚持,展现了他们对粮食的尊重和珍惜,为全文奠定了一个充满敬意和感恩的情感基调,预示了后文将深入探讨粮食与人类生活、文化、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
    4.引起读者兴趣: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候语为切入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激发读者对粮食背后故事的好奇心,促使读者继续阅读,深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综上所述,第①段不仅巧妙地引出了文章的主题,还通过对比和情感铺垫,为全文奠定了基础,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文章结构和内容展开的重要开端。
    ;
    (2) 既包括了对粮食生产过程的扭曲,也涵盖了对粮食价值和消费态度的破坏,反映了作者对现代工业农业时代对粮食本质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
    (3) niè;
    (4) B;
    (5) ①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②可以从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等角度来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
    ;
    【解析】
    11 、【答案】 (1) 中调;
    (2) B;
    (3) ①与友人相聚时的喜悦之情。访问友人乘兴而去,流连忘返。故人相会一处,虽生病但不用服药也身心轻松,愉快地进行者高深而高尚的文流。②对友人深切的眷恋之情。美好的相聚时光对词人来说总是那么短暂,不禁感叹每次匆匆聚首又匆匆告别。③意欲归隐之情。词的结尾词人写自己内心已厌倦了世俗生活,有一天将会披着蓑衣,戴着斗笠,从尘世中隐退,以一种蔑视权贵的心态立于世间。
    ;
    【解析】
    12 、【答案】 (1)
    ① 去世
    ② 迥异,不同
    ③ 盛景
    ④ 偶尔
    ;
    (2) B;
    (3) D;
    (4) C;
    (5) 1. 半野园的现状与历史:文章开篇介绍了半野园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它是已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的别墅,尽管陈公去世后,园子已易主,但其花木繁盛、楼阁高迥的美景依旧,仿佛陈公在世时一般。
    2. 友人杭君的寓居与陈君的留恋:庚戌之春,作者的朋友杭君大宗来到京师,寓居于半野园中,作者也因此得以了解半野园的概貌。同时,杭君的同乡陈君也居住于此,但不久陈君将赴粤西为官,因对半野园的留恋,他请画工绘制了半野园的图,并通过杭君请求作者作记。
    3.对陈君情感与为官态度的思考:作者进一步分析,天下山水之美多集中在东南,而京师繁华却也让人有故土之感。陈君来自风景如画的杭州,却对半野园如此留恋,这反映出他为官的态度可能与一般俗吏不同。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士人应有之志的思考,即在贫贱时能安于简陋,不慕富贵,一旦得志,不应以权势剥削百姓,而应学习陈公的为官之道,追求事业而非个人享乐。
    综上所述,全文通过描述半野园的美景和陈君的留恋,引出对士人志向和为官之道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士人应有之志的期望和对陈君为官态度的正面评价。
    ;
    【解析】 (1)
    13 、【答案】 暂无
    ;
    【解析】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一(上)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0页。

    2024~2025学年上海浦东新区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10月)[原题+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上海浦东新区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10月)[原题+解析],共16页。

    上海市洋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洋泾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