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
    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0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学校组织寒假实践活动“年逢辰龙”,请你参加班级分组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 第一小组同学搜集了与“龙”这个文化符号相关的材料,请阅读并完成各题。
    在古代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动物,蛇身、鳄首、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颚下有珠。宋代罗愿在《尔雅翼》中也记载,龙具有各种动物的特征。
    其实龙最初只是一个图腾。没有人真正目睹过龙,但人们却听闻过许多灵异的传说,比如龙能隐能显,又能兴云致雨,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于是,人们内心生发了对龙的兴味和崇拜,龙遂演变成神圣的象征。
    神话中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皆龙身人首,被称为“龙祖”;炎帝是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是其母与蛟龙所生,相貌“隆准而龙颜”,醉卧之时,有人“见其上常有龙此类说法在历史上屡见不鲜。于是,龙后来成为皇权的象征,皇帝又称真龙天子,皇宫使用的器物也多以龙为装饰。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的造型也在不断变化。汉代瓦当上的行龙,隋代赵州桥石栏板上的双龙,唐代铜镜背面的云龙,元代高足杯上的云龙,明代金冠上的升龙,清代皇帝玉玺上的蟠龙,当代的各式祥龙……不同时代龙的造型显示出不同的风采汉代雄健豪放,隋唐雄壮圆润,元代成熟稳健,明清繁复华丽,而当代的祥龙总是仰头挺胸、瞠目振鳞,尽显 (xuān)昂之态。
    龙的形象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具有出类拔 (cuì)不同凡响的文化象征,文人们也以龙创出许多成语,如龙凤呈祥、攀龙附凤、生龙活虎等。
    (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横线处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潜渊(qián) 兴味(xīng) 出类拔萃 宣昂
    B. 潜渊(qiǎn) 兴味(xīng) 出类拔粹 宣昂
    C. 潜渊(qián) 兴味(xìng) 出类拔萃 轩昂
    D. 潜渊(qiǎn) 兴味(xìng) 出类拔粹 轩昂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隆”的解释为:①山中央高起的地方,引申为“高”“升高”。②盛、隆盛,引申为“兴盛”“使兴隆”。“准”的解释为:①一种测量水平的仪器。②标准、准则。③鼻子。 根据词典的解释和文段语境,你推断“隆准而龙颜”中“隆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在文段方框中依次填入标点符号,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4)根据语法规则,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应为______________。
    2. 第二小组的同学围绕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装饰品灯笼进行了探究,请阅读同学们整理的材料,完成各题。
    每逢春节,人们都会挂起象征团圆的红灯笼,表达对生活“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望。由于“灯”的字音和“丁”相近,所以灯笼也意味着人丁兴旺;孩子启蒙入学时,父母会为孩子精制一盏灯笼,由启蒙老师亲手点亮, ① ,称为“开灯”;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志士们会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所以灯笼又 ② 。
    扎灯笼的材料很简单,就是苇篾。秋天割下芦苇除去叶鞘,挑选后切成半米和一米两种规格的小段,再用破篾工具将苇子分出几段苇篾,由于破好的苇子缺少水分,还要在水中浸泡,待到苇篾泡得柔软时,才可以扎灯笼骨架。再经过整形、糊纸、画图、做灯笼架、插蜡烛等多道工序,才完成一件手扎灯笼。
    人们常常把对美好生活的祈望写在灯笼上。比较传统的有“福”“吉祥” “太平盛世” “连年有余” 等。当然,门庭、卧房等处的灯笼上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对联、格言。
    灯笼因其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 ,在世界各地展现着独特的魅力。
    (1)在文段横线处中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具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②象征前途一片光明
    A.①② B.②①
    (2)请根据文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概括扎灯笼的操作工序。
    ①割芦苇——②去叶鞘——③_______——④切苇段——⑤破苇子——⑥______——⑦扎骨架
    (3)同学们想在灯笼上写一副对联表达新春祝福,下面是三副打乱顺序的对联,请运用对联知识,任选一副,将字母填写在横线上。
    上联:_____ 下联:_____
    【答案】1. ①. C ②. 高鼻梁 ③. A ④. 龙是图腾
    2. ①. B ②. 挑芦苇 ③. 泡苇子 ④. A ⑤. F或DB或EC
    【解析】
    【1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潜渊——qián yuān ,潜伏深渊之中;
    兴味——xìng wèi,指趣味;兴趣;兴致;
    (xuān)昂——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也指身材高大;
    出类拔(cuì)——出类拔萃,比喻超过聚在一起的同类人或物,多用于形容才德超出众人之上的人;
    故选C。
    (2)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结合前后文可知,“隆准而龙颜”是形容刘邦的相貌,意思是“高鼻梁并且上额突起”。因此“准”应是“鼻子”的意思;“隆”应是“高”的意思。因此,“隆准”意为高鼻子。这里是说刘邦具有帝王之相。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阅读语段内容可知,“见其上常有龙”是引用,因此应用下引号,而“《史记》中记载汉高祖刘邦是其母与蛟龙所生,相貌‘隆准而龙颜’,醉卧之时,有人‘见其上常有龙’”是一句完整的话,因此结尾应用句号,且句号因在下引号外,所以第一空应填下引号和句号,且句号再下引号外;“不同时代龙的造型显示出不同的风采”是一句总结性的话语,而“汉代雄健豪放,隋唐雄壮圆润,元代成熟稳健,明清繁复华丽”是分说,因此第一空应该填冒号,在这里冒号起到引起下文的分说的作用;文中“出类拔萃”和“不同凡响”都是用来形容龙的形象的,因此两者之间是并列关系,因此第三空应该用顿号;
    故选A。
    (4)本题考查句子成分。
    “其实”表示承接上文的转折,可以删去;“龙”是主语,要保留;“最初”表示时间的状语,可以删去,“只”是副词,要删去;“是”是动词,做谓语,要保留;“一个”是量词修饰“图腾”也可以删去,“图腾”是名词,做宾语,要保留;因此该句的主干为“龙是图腾”。
    【2题详解】
    (1)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阅读语段,由“孩子启蒙入学时”可知,此时父母精制灯笼寓意孩子的前途一片光明,因此第一空应填②句;由“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志士们会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可知,此时的灯笼承载着传递民族文化的作用,因此第二空应填①句;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
    阅读语段,由“秋天割下芦苇除去叶鞘”可知,扎灯笼要先割芦苇,去叶鞘;由“挑选后切成半米和一米两种规格小段”可知,接着要挑苇子,切苇段;由“再用破篾工具将苇子分出几段苇篾”可知,然后要破苇子;由“由于破好的苇子缺少水分,还要在水中浸泡”可知,要泡苇子;由“待到苇篾泡得柔软时,才可以扎灯笼骨架”可知,最后才能扎骨架。
    (3)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换言之,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结合对联平仄的要求,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仄起平收。
    A.“龙腾盛世千家喜”结构为:主谓短语+主谓短语;
    B.“百鸟啼转万树花”结构为: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C.“一杯春酒祝和谐”结构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D.“九龙飞舞千秋雪”结构为:主谓短语+偏正短语;
    E.“万福新联歌盛世”结构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F.“春满神州万物荣”结构为:主谓短语+主谓短语;
    故AF或DB或EC可组为对联。结合平仄要求可知,喜(xǐ)是仄声,A为上联;雪(xuě)是仄声,D为上联;世(shì)是仄声,E为上联。
    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
    (一)(共5分)
    3. 默写。
    (1)此中有真意,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4)对于战乱中身处异乡的人们而言,家书的珍贵不言而喻,正如《春望》一诗中所说:“_____ ,______。”(杜甫《春望》)
    【答案】 ①. 欲辨已忘言 ②. 东风不与周郎便 ③. 塞上燕脂凝夜紫 ④. 烽火连三月 ⑤. 家书抵万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辨、塞、燕、凝、夜、紫、烽。
    (二)(共6分)
    阅读《渔家傲》,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 这首词开篇用“接”“连”两字,把四垂天幕、①_______ 和破晓时弥漫的雾气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②_________的意境;而“转”“③______”两字,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船在风浪中航行的情形,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又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下片中,词人先以“嗟”“④_____”二字传达出对日暮途远、空有才华的叹息和不满,后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以大鹏自比,使梦幻与现实融为一体。
    5. 下面是一幅“九万里风鹏正举”的书法作品,同学们认为这幅作品很好地展现了作者在词作结尾处想要表达的情感,请结合书体特点简要分析。
    【答案】4. ①. 波涛翻滚的云(云朵般的波涛) ②. 壮美奇幻(迷蒙、浪漫、神奇、梦幻) ③. 舞 ④. 谩
    5. 答案示例:图中的书法作品笔画连绵,生动流畅,自如奔放,很符合作者在词作结尾处所表达的自己想像大鹏那样高飞远举,追求理想生活的情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意为: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
    开头两句写梦中所见景象。词人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词人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转”“舞”二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既生动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也传神地写出了词人魂魄的昂扬飞动,又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其中的“嗟”“谩”二字,生动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写作遭逢瓶颈、难有惊人之句的深沉叹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和书法字体辨析。
    审图可知,该书法字体是草书,跌宕落笔,运转龙蛇,纵横洒脱,一气呵成。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意思是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载着我的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九万里风鹏正举”此句想象丰富,意境辽阔,词人以《庄子》中的鲲鹏形象,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此句借《史记·封禅书》的三山传说,抒发了词人的凌云壮志、奋发精神和高超理想。
    该书法字体和作者在词作结尾处想要表达的情感相得益彰,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三)(共8分)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 下列选项与例①中的“且”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_______(填字母),与例②中的“之”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_______(填字母)。
    例①:且焉至土石
    A.不义而富且贵 B.年且九十
    C.天子且至 D.且秦灭韩亡魏
    例②:跳往助之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水陆草木之花
    C.已而之细柳军 D.实是欲界之仙都
    7.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
    理解:愚公妻子的语气充满嘲讽,她从“质疑”的角度提出问题,她认为愚公年老体弱,甚至还会面临连土石都不知道放在哪里的问题,移山是不可能成功的。
    【乙】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气力,连山上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理解:这句话把“甚矣”提前,强调愚公不聪明。智叟的语气中充满轻视、讥笑,他认为愚公不可能完成移山的任务,更不理解愚公的坚定执着。
    【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面对智叟的轻视嘲笑,愚公用反问的语气,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和山只会越挖越少的事实。这是对人力和自然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令人信服,智叟也哑口无言。
    8. 阅读文章和【链接材料】,结合内容说说愚公对待移山和鲁公对待修园分别是什么态度。
    【链接材料】
    鲁公治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①治:修建。②或:有的人。③颠踬(zhì):被东西绊倒。④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⑤寝:停止。
    【答案】6. ①. D ②. A
    7. 甲 8. 答案示例:愚公面对移山的态度非常坚定(持之以恒、迎难而上、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面对山高、运输土石的路途遥远且自己年龄大的困难)面对家人的质疑和智叟的轻视,愚公的态度始终如一。鲁公面对修园的态度是犹豫的(优柔寡断、不坚定),面对修园会遇到的困难,鲁公一味听从他人片面的意见,无法下定决心,导致最终修园失败。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例①中“且”,意思是况且;
    A.和;
    B.将近;
    C.将要;
    D.况且;
    故选D。
    例②中“之”,这里是代词,代指愚公;
    A.代词,代指元方;
    B.助词,的;
    C.到,往;
    D.助词,的;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
    甲:“应该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挖平大山”表述有误。正确理解是: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真实的想法。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故选甲。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文中“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虽我之死,有子存,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以看出愚公面对移山态度非常坚定,坚持不懈,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由材料中“公遂止”“公复止”“又欲行”“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可以看出鲁公面对修园的态度是犹豫的,因为一点困难就放弃修园,意志不坚定。
    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万尺,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用发愁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能决断,(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三、名著阅读(4分)
    9. 鲁迅先生在评价法布尔的《昆虫记》时曾说:“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
    【答案】答案示例:法布尔在描述蝉的蜕变过程中,称蝉是在表演一种奇特的体操,并用一连串的动词来描绘蝉的蜕皮过程,读这样的文字,蝉仿佛就在自己眼前蜕皮,自己是在看特殊运动员在做奇特的体操表演,特别生动形象,读来兴趣盎然。同时也了解了蝉是如何蜕皮的,增加了知识,有趣又有益。
    【解析】
    【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昆虫记》的“有趣”重在一些情节让我们感到充满情趣,从而对科学产生兴趣;《昆虫记》的“有益”则多指这本书给了我们知识上的收获和思想上的启示。解答时,结合文中具体的某种昆虫,进行叙述,注意语句通顺和字数要求。
    示例:在法布尔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这些小昆虫在他笔下有了感情,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读这本书,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另外,法布尔观察动物时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有益的。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一)(共8分)
    阅读三则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的古代皇家园林,其前身为清漪园。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集传统造园艺术之精粹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颐和园巧借周围万寿山、昆明湖的山水环境,尽显高远开阔。园内建筑几乎包罗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全部形制,如殿、舫、楼、阁、亭、廊、牌楼等,集官式建筑之大成,富丽恢宏,又被称作“皇家园林博物馆”。园内景观精巧别致,彩绘、雕刻等细节也展示了皇家园林的华贵之美。园内的建筑、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湖面艺术地融为一体,在自然之美中,完美彰显出中国皇家园林恢弘富丽的气势,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材料二】
    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畅春园是康熙皇帝为自己在京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御园”,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而成。畅春园中的建筑风格朴素,灰瓦覆顶,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丘平冈,不用珍贵湖石。园内有大量明代遗留的古树、古藤,又种植了腊梅、丁香、玉兰、牡丹、桃、杏、葡萄等常见花木,林间散布麋鹿、白鹤、孔雀、竹鸡,景色清幽。畅春园这种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影响了在其之后落成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乾隆扩建之前)等皇家宫苑。
    【材料三】
    静宜园是清代一座以山地为基址的行宫御苑,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静宜园以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山林野趣,由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组成。内垣接近山麓,为园内主要建筑荟萃之地,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如宫殿、园林庭院等,都能依山就势而建,成为天然风景的点缀。外垣占地最广,地势开阔而高峻,因自然山景构建了人工小园林建筑,既装点了开阔的山林景观,又为游人提供了欣赏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处。别垣内有见心斋和昭庙两处较大的建筑群,见心斋的厅堂依山而建,庭院内以曲廊环抱半圆形水池,别垣的其他景点也都巧妙地分散于山野丘壑之间。
    10. 阅读三则材料和资料卡,判断颐和园、畅春园和静宜园在“三山五园”绿道示意图上的位置,并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名称。
    “三山五园”绿道示意图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
    11. 请你说说【材料一】中所提到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在【材料三】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12. 三则材料中的园林在设计上都借助周围山水环境,形成自然之趣。同时,颐和园、畅春园和静宜园在设计上各自侧重突出的特色又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答案】10. ①. A颐和园 ②. B畅春园 ③. C静宜园
    11. 示例:材料三中静宜园中的内垣、外垣和别垣中人工的建筑和景观都能与自然完美融合。比如内垣的各类建筑或景观都能依山就势而建,与天然风景巧妙融合;外垣的人工小园林建筑能因山景而建,成为山林的点缀;别垣中人工小景点巧妙分散于山野丘壑之间,都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特点。
    12. ①. 气势恢弘富丽 ②. 追求自然朴素(朴素不施彩绘) ③. 具有山林野趣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材料一“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的古代皇家园林,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结合图中A处有“万寿山”,判断为颐和园,
    根据材料二“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结合图中B处有“圆明园”,判断为畅春园,
    材料三“静宜园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结合图中C处有“香山,判断为静宜园。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理解和分析。
    根据“‘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在【材料三】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的提示,找到【材料三】“静宜园以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山林野趣,由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组成。内垣接近山麓,为园内主要建筑荟萃之地,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如宫殿、园林庭院等,都能依山就势而建,成为天然风景的点缀。外垣占地最广,地势开阔而高峻,因自然山景构建了人工小园林建筑,既装点了开阔的山林景观,又为游人提供了欣赏自然风光的绝佳之处。别垣内有见心斋和昭庙两处较大的建筑群,见心斋的厅堂依山而建,庭院内以曲廊环抱半圆形水池,别垣的其他景点也都巧妙地分散于山野丘壑之间”可知,这段文字介绍了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内垣接近山麓,宫殿、园林庭院等,都能依山就势,成为天然风景的点缀;外垣人工小园林建筑成为欣赏自然风光之最佳处;别垣景点分散于山野丘壑之间。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提炼与概括。
    根据材料一“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可得出颐和园的特点:气势恢弘富丽;
    根据材料二“畅春园以园林景观为主,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可得出畅春园的特点:追求自然朴素(朴素不施彩绘);
    根据材料三“这座以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山林野趣”,可得出静宜园的特点:具有山林野趣。
    (二)(共11分)
    阅读《跟着父亲读古诗》,完成各题。
    跟着父亲读古诗
    潘向黎
    ①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让我开始背诵古诗。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
    ②再然后,应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在我当时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完全不明白,杜少府,肯定是姓杜名少府了,但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是换油人吗?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到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
    ③大概是我十一岁那年吧,父亲到外地出差,给我带了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就是一张张书法的黑白照片。其实很简陋,但是我爱不释手,天天拿着看,翻来覆去地看。其中有一张是我没有背过的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记得是用一种“奇怪”的字体写的,后来知道是隶书。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这个杜牧到底想说什么。但是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自己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当时母亲在我对面批改学生的作业,我没有打扰她,而是一个人安静地体会那种无声无息从天而降的幸福。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什么要人上进的意思?还是理解错了?在反复的思量中,我终于明白了: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了。诗不一定是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甲】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更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
    ④【乙】十二岁时,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从父亲的书架上很方便地可以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学问大家。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面对竖排书那种奇异的说不清来由的肃然起敬的感觉。
    ⑤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作了各种记号,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比如《乐府诗选》中,在第18页的《猛虎行》的注释部分,父亲在“双起单承”四字的旁边用红笔划了双线,于是我第一次读这首诗就知道了古诗中的这种手法。《白头吟》有“沟水东西流”之句。我顿住了:水怎能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流呢?正觉得不好理解,看到父亲批注“‘东西’是偏义复词,偏用东字的意义”这一句。哦哦,原来如此!《子夜歌》中有“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父亲在“期”字旁边注一“棋”字,还用一个拉长的箭头标到上句的“空局”处,使我更明确地理解了“‘期’与‘棋’同音双关”的注释——眼前是一个空局,就是“未有棋”,同音双关成“未有期”,思念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写来多么婉转,又自然又含蓄。当时的我,还远远不能说出“蕴藉”“风调”,但是已经模糊感受到了一种匠心独具与浑然无痕。
    ⑥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划圈。若是句子好,先划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让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顿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地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你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
    ⑦于是我只能用也在书上点点划划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我喜欢的诗,有时和父亲不一样,比如我在28页的《西门行》的“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四句上重重地划了线,加了圈。父亲却说:“好是好,不过三个圈太多了,两个圈还差不多。”父亲大概觉得最好的诗是不能这样说穿道破,直截了当的。而我觉得:一说说到了底,多么痛快!也难怪,我读这些诗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加上八十年代万象更新、充满希望的时代氛围,明明是无边无际的忧愁和苦闷,我也读成了明快铿锵。
    ⑧【丙】有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给我五分钟。”父亲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一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说的好像比我当年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的老师,而且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啊!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了。
    ⑨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13. 文章回忆了“我”不同时期读古诗的经历和认识。学龄前,“我”背诵诗词,很多地方都不明白;十一岁那年,“我”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到上海后,“我”读书上的评点批注,③___________ ;再后来,“我”④_____________,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14. 文中【甲】【乙】【丙】三处画线句中都有大词小用的现象,请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分析其妙处。
    15. 本文的标题是“跟着父亲读古诗”,有同学觉得标题不大恰当,认为父亲对“我”学古诗的影响较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3. ①. 读唐诗书法书签 ②. 能从审美的角度感受作品(能读出诗词中的画面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③. 感受诗人的匠心(能理解古诗中运用的手法) ④. 赞赏父亲的评阅、自己为诗词写评注、质疑反对父亲的观点(三者写出其一即可)
    14. 示例一:我选择【甲】,其中“赦免”一词属于大词小用,这个词常用在免于处罚重大的罪责,在这里写“我” 对于不用再执着于古诗包含的人生道理,可以畅快随意地阅读单纯有美感的古诗这件事,生动地写出“我”读诗有了新的认识,感到无比的轻松和喜悦的感受。
    示例二:我选择【乙】,其中“海阔天空”一词属于大词小用,这个词常用于形容比较宏大的情境,在这里写“我” 搬到上海后,可以更方便自由地阅读大量古诗词,生动地写出“我”心理上的满足感。
    示例三:我选择【丙】,其中“破釜沉舟”一词属于大词小用,这个词常用于比较重大紧急的场景,在这里写“我”之前不敢打扰父亲,但是有了自己的见解后急于表达和终于鼓足勇气和父亲交流的心理,活灵活现表现出孩子的童真。
    15. 示例:我认为父亲对我学古诗的影响是很大的。小时候父亲让我背诵诗词,我积累了大量诗词;后来又给我买唐诗书法书签,我慢慢悟出了诗画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后来父亲又允许我自由选择他做过评点的诗词,教会了我理解诗词的手法和匠心;最后父亲肯定了我对于诗词的不同观点,并打算带我拜访名师,让我收获自信与成就感。父亲对我学习古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用这个题目很适合。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1)(2)根据题干“十一岁那年”的提示,找到③段“父亲到外地出差,给我带了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就是一张张书法的黑白照片。其实很简陋,但是我爱不释手,天天拿着看,翻来覆去地看”“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自己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可概括为:读唐诗书法书签;能从审美的角度感受作品(能读出诗词中的画面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3)根据题干“到上海后,‘我’读书上的评点批注”的提示,找到⑤段“当时的我,还远远不能说出‘蕴藉’‘风调’,但是已经模糊感受到了一种匠心独具与浑然无痕”可概括为:感受诗人的匠心(能理解古诗中运用的手法);
    (4)根据题干“再后来,‘我’ ,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的提示,找到⑥段“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地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你的三个圈”、⑦段“于是我只能用也在书上点点划划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我喜欢的诗,有时和父亲不一样,……父亲大概觉得最好的诗是不能这样说穿道破,直截了当的”可概括为:赞赏父亲的评阅、自己为诗词写评注、质疑反对父亲的观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甲】【乙】【丙】三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分析大词小用妙处即可。
    【甲】③段画线句“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更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中的“赦免”本意是:国家颁布命令减轻或免去对罪犯所判处的刑罚。这里写“我” 对于不用再执着于古诗包含的人生道理,可以畅快随意地阅读单纯有美感的古诗这件事。属于大词小用,生动地写出“我”读诗有了新的认识,感到无比的轻松和喜悦的感受。
    【乙】④段画线句“十二岁时,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一下子海阔天空了”中的“海阔天空”本意是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后常用“海阔天空”比喻想象或说话等无拘无束或漫无边际。这里写“我” 搬到上海后,可以更方便自由地阅读大量古诗词。属于大词小用,生动地写出“我”心理上的满足感。
    【丙】⑧段画线句“有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地对他说”中的“破釜沉舟”本意是: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后比喻下定决心彻底干一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里写“我”之前不敢打扰父亲,但是有了自己的见解后急于表达和终于鼓足勇气和父亲交流的心理。属于大词小用,生动地写出了“我”的童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标题理解。
    读文可知,第一、二段记叙的是我小时候,父亲就让我背诵了大量的诗词,虽然我不明白其中的内容,却由此有了最初的积累。第三段记叙的是父亲给我买了很多的唐诗书法书签,从这些书签当中,我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明白了采用诗画结合的手法,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第六、七、八段记叙的是我从父亲的书上看到了他做过的标记与评点,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品评诗词,从而产生自己的见解。第九段记叙的是我对于一首诗产生了与父亲不同的见解,父亲决定带我去拜会他的老师。从这些事件当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我接触古诗,然后爱上古诗,最后从古诗当中得出自己的见解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所以这个题目是合适的。
    (三)(4分)
    16. 阅读《雪莲花》,完成小题。
    雪莲花
    吴聪先
    ①雪域高原的春天是美的。天空湛蓝,云彩恬淡,举头似乎能透至根;大地绿韵,星花摇曳,低头似乎能触至魂。大美,还数雪莲花。她鹤立于群山之巅,绽放于厚雪之隅。它洁白无瑕的花瓣与皑皑白雪相依偎,在阳光的照耀下,圣洁飘逸,好似哈达在苍穹舞动祝福。
    ②初踏西藏,雪莲花的诱惑让人难以忘怀。她生长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悬崖峭壁上,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她决意与纯净的雪山为伍,默默守望盛开。
    ③自古以来,西藏百姓从白云、雪山、乳汁、糌粑等认识了白色,形成了以白为基调且为至尊的审美理念。白色的雪山、冰雪意味着力量、智慧、博大,给人敬畏之意,进而白色也象征着纯洁、正义、善良。生长于白皙之域的雪莲花,自然成为西藏的“天之骄子”。一千多年前,唐代边塞诗人曾经这样吟唱:“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
    ④在西藏时间长了,会时时被这种境界所熏染,震撼。
    ⑤一次下乡到离大峡谷最近的一个村庄,沿途峡谷幽深空灵,杳无人迹,瀑布跌宕,植物繁密如织。左边的天空暗云翻滚,雨雾弥漫,宛如冥界;右边的天空却艳阳升腾,灼热笼罩,似如炉盆。旷垠的沙丘不着边际,时有牲畜、野兽的残骸散落。我们三天风餐露宿,是眼前的村景消除了身心的疲惫。村中双人合抱的核桃树丛,果硕叶茂,缠绕小村;黄酥酥的青稞遍满田野,把“选美中国”首峰的南迦巴瓦峰囊括怀中。土石夯筑的房屋,透出悠久藏文化醉人的气息;沟渠清水畅流,映出雪山、林卡、牦牛、羊群的倩影。进村没有平整的路面可寻,拖拉机、发电设施等“庞壮”之器,要耗很大的气力,方能引入村庄。
    ⑥在西藏,言语中谈到十八军这个字眼,军人会蓦然举手敬礼,普通人也露出敬仰的神情。1949年2月,中原解放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以中原一纵队20旅为主组建了第十八军。1950年3月4日,在四川乐山举行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后,十八军挥师西进。据一位老战士介绍:当时入藏,是既战斗,又修路。这条路沿线陡壁峭崖,沟壑纵横,海拔入云,终年积雪。比如折多山、雀儿山,海拔分别为4298米、5050米。这些高山峻岭太多了,通俗点说,就是在玉帝头上“动土”。当时没像样的施工设备,路完全是一锤锤敲、一锨锨铲出来的。一位战友,用绳系悬在空中作业,不慎坠入深涧,与青山绿水共存。有的战士体能负荷过大,又缺氧,干着干着就窒息过去了,成为钢铸的丰碑立于山巅。若遇到敌情,即刻又投入战斗。我循着英雄路走了一趟,陡峭的山体、高挂的窄道,令人眩晕气短。为了这条入藏大动脉,平均每公里倒下了一位战士。我仿佛看到两千多公里的川藏线上十八军将士气吞山河的壮举。翠绿的高山松是他们的身躯,晶莹的白雪是他们的心灵,蜿蜒的路径是他们的血脉。十八军的后代,传承着父辈的精神,至今活跃在西藏各个领域。
    ⑦我在西藏工作时,遇到一位县农牧局的技术员,他曾在内地就学,问他为什么还回西藏,他说:“与生俱来的情感割舍不了,我的魂、灵都在西藏。我的孩子正在广东的一所大学读书,毕业了我也会叫他回藏工作。”献终生还要献子孙,这就是十八军的军魂。
    ⑧一位在藏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同志,组织上在家乡为他妥当安排了单位、房子、子女就业,可他回来后不适应,说:“见不到雪山,听不到雅鲁藏布江流淌的声响,心里难受。”又携妻带子返回西藏。
    ⑨在边防哨所,我遇到一位刚入伍的四川籍年轻战士,稚嫩的脸蛋,笑容可掬。可高原缺氧,使其嘴唇发紫。攀谈中方知,他家中条件尚好,就他一个男孩,家人不让他从军,尤其是来西藏。可他钟情雪域。一年后,他在一次边境巡逻中,无常的雪崩夺去了他的青春年华。我采了许多花草前往凭吊,墓碑周围盛开的雪莲花,晶莹剔透,展示了他的品格。
    ⑩有人问我,到西藏就能看到雪莲花吗?我说,能啊!来自于祖国四面八方进藏的同志,立志高原,淳朴奉献,不就是一朵朵美丽的雪莲花吗?他们与高山的雪莲花,融会成雪域西藏不朽的圣洁花海。
    本文与《白杨礼赞》都使用了象征的手法,文章结尾提到:来自祖国四面八方进藏的同志,就是一朵朵美丽的雪莲花。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些进藏的同志与雪莲花有何相似之处。
    【答案】答案示例:雪莲花生长在雪域高原之上,生长环境恶劣;进藏的同志们在西藏的高原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十分恶劣。雪莲花圣洁而纯净,与皑皑白雪相依偎,象征着纯朴善良的圣洁品质;进藏的同志们扎根西藏、建设西藏,默默奉献的精神,也有着如雪莲花般纯洁、善良的美好品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②段“初踏西藏,雪莲花的诱惑让人难以忘怀。她生长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悬崖峭壁上,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她决意与纯净的雪山为伍,默默守望盛开”可知,雪莲花生长在雪域高原之上,生长环境恶劣;结合⑥段“当时入藏,是既战斗,又修路。……有的战士体能负荷过大,又缺氧,干着干着就窒息过去了,成为钢铸的丰碑立于山巅。若遇到敌情,即刻又投入战斗。我循着英雄路走了一趟,陡峭的山体、高挂的窄道,令人眩晕气短”可知,进藏的同志们在西藏的高原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十分恶劣。
    根据①段“雪莲花。她鹤立于群山之巅,绽放于厚雪之隅。它洁白无瑕的花瓣与皑皑白雪相依偎,在阳光的照耀下,圣洁飘逸,好似哈达在苍穹舞动祝福”可知,雪莲花圣洁而纯净,与皑皑白雪相依偎,象征着纯朴善良的圣洁品质;结合⑦段“献终生还要献子孙,这就是十八军的军魂”、⑧段“……又携妻带子返回西藏”和⑨段“一年后,他在一次边境巡逻中,无常的雪崩夺去了他的青春年华。我采了许多花草前往凭吊,墓碑周围盛开的雪莲花,晶莹剔透,展示了他的品格”可知,进藏的同志们扎根西藏、建设西藏,默默奉献的精神,也有着如雪莲花般纯洁、善良的美好品质。
    五、写作(40分)
    17. 请以“劳动·收获”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例文:
    劳动·收获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财富叫做劳动。它不存于银行,不依赖于政府,而是深深根植在每个人的汗水和努力中。今天,我想分享一个关于劳动与收获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村庄的每一个季节。
    春天,大地苏醒,万物复苏。我们的村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男人们忙着耕地、播种,妇女们则忙着施肥、浇水。孩子们虽然还小,但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天早晨,太阳还没升起,我们就已经在地里劳作。虽然疲惫,但看着那些嫩绿的幼苗在土壤中挺立,我们心中充满了希望。
    夏天,阳光炽烈,大地沸腾。这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每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我们就拿起镰刀和篮子,走向金黄的麦田。割麦、捆扎、搬运……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我们亲手完成。虽然汗水浸湿了衣服,但看着那一袋袋满满的粮食,我们心中充满了满足。
    秋天,硕果累累,收获的季节再次来临。男人们忙着收割稻谷,妇女们则忙着采摘果实。孩子们也不甘示弱,帮助家人搬运稻谷和果实。在这个季节里,每一颗果实、每一粒稻谷都是我们劳动的见证。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那份通过辛勤努力换来的自豪和成就感。
    冬天,大地沉寂,但我们劳动并未停止。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忙着为来年的耕种做准备。修理农具、清理田地、储存粮食……虽然没有了夏日的喧嚣和秋天的丰收,但我们的心中依然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这就是我们村庄的劳动与收获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仅属于我一个人,而是属于每一个辛勤耕耘、热爱大地的农民。每一次劳动都带给我们不同的收获和感悟,让我们深刻地理解到:只有通过辛勤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很容易忘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当我们看到那些通过辛勤努力而获得丰收的人们时,我们不禁要感叹:劳动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它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更让我们体验到生活的真谛和价值。
    我想告诉每一个人: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的身份是什么,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和汗水,你都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满足。让我们一起珍惜劳动的价值,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一、审题立意。“劳动·收获”这个题目限制了文章的内容必须与“劳动”有关,可以是有关劳动的故事,可以是一次劳动的经历与体验,也可以是劳动中获得的感悟与启示。“收获”表明了在劳动这个过程中有所得,表明通过劳动获得了成长与快乐等,懂得了道理,给人以积极的影响。“收获”可以是具体收获的内容,也可以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如身体的愉悦,交流的快乐,劳动技能的提高等。
    二、选材构思。从题干“写一篇记叙文”这一要求看,本文必须写成记叙文,写事为主。选材上,可以选择自己的一次劳动经历来写。如跟着父辈去田里劳作,体会了一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幸福感来自自己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懂得了爱惜粮食的道理。又如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创建文明城市的清扫马路的志愿活动,在看到丢弃的废纸、烟头、塑料袋等杂物之后,为自己曾经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乱丢垃圾的行为而感到惭愧,获得了成长,懂得了珍惜。也可以是完成学校布置的给妈妈炒个菜的劳动作业,经过买菜、洗菜、切菜、炒菜的一系列体验后,收获了第一次成功炒菜的喜悦,理解了妈妈的不容易。
    资料卡
    三山五园”是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山是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是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和颐和园。该地区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的生态环境, 现已成为北京的一张金名片。

    相关试卷

    [语文]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语文]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构思选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