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名著阅读交流, 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满分150分,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根据情境,补写古诗文名句。
(1)张桂梅校长扎根云南贫困山区的奉献精神正如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所写的“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
(2)曹操《观沧海》中描绘出水波荡漾、海岛耸立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朋友身处逆境之时,我们可以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他只要坚定信心,定能冲破险阻,实现理想。
(4)古人常以早晚天气的变化来表现山水之美,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气象万千”。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
【答案】 ①.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 水何澹澹 ③. 山岛竦峙 ④.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⑤.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⑥. 朝晖夕阴 ⑦. 海内存知己 ⑧. 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澹、竦峙、晖”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如今,人们常常能够见到( )的书展,其实在古代,人们也有机会与“书展”邂逅。
家中藏书丰富的古人,每年都会定期“晒书”或“曝书”。所谓“晒书”或“曝书”,就是将藏书从屋子里搬出来晒一晒,避免书籍不受潮或虫蛀。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mèi) ① 的日子,大家都将自家所藏书籍搬出来晒一晒,并相互翻阅学习,这是不是与现在的“书展”有些( )呢?
晒书活动最早记载可追 ② (sù)至西周。到了宋代,“曝书会”极其受重视,甚至还出现了由官府主办的“馆阁曝书会”,相当于宋代国家图书馆所举办的大型书展。不过,国家图书馆的藏书( ),非一日可以晒完,所以这项工程往往 ③ (yán)续几个月。在“曝书会”期间,皇帝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召集臣僚,一起前往“曝书会”现场进行观赏。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各式各样 大同小异 数不胜数B. 各式各样 大同小异 层出不穷
C. 包罗万象 半斤八两 层出不穷D. 包罗万象 半斤八两 数不胜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晒书”或“曝书”,即将藏书从屋子里搬出来晒一晒,防止书籍不受潮或虫蛀。
B. 所谓“晒书”或“曝书”,就是将藏书从屋子里搬出来晒一晒,避免书籍受潮或被虫蛀。
C. 所谓“晒书”或“曝书”,即将藏书从屋子里搬出来哂一晒,防止书籍受潮或不虫蛀。
D. “哂书”或“曝书”,就是将藏书从屋子里搬出来晒—晒,防止书籍不受潮或不虫蛀。
【答案】(1)①媚②溯③延 (2)A (3)B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明媚:拼音是míngmèi,多用于形容天气晴朗,春风和煦的场景,描述天气;也用于形容女子容貌明媚鲜亮,神态靓丽,喜人眼球。注意“媚”与“楣”的不同。
追溯:拼音是zhuī sù,意思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注意“溯”与“塑”的不同。
延续:拼音是yán xù,多意思是照原来的样子持续下去。注意“延”与“廷”的不同。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①处:“各式各样”指多种多样。“包罗万象”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句中修饰的是“书展”,“各式各样”更符合语境;
②处:“大同小异”大体相同,略有差异。“半斤八两”比喻不分上下。根据句中“大家都将自家所藏书籍搬出来晒一晒,并相互翻阅学习”,可知“大同小异”更符合语境;
③处:“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 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句中说的的是“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数不胜数”更符合语境;
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防止”“避免”本身已经含有否定的意思,后面必须用肯定;
A.“防止”后面“不受潮”是否定,所以不正确;
C.“防止”后面“不虫蛀”是否定,所以不正确;
D.“防止”后面“不受潮或不虫蛀”都是否定,所以不正确;
故选B。
3. 名著阅读交流。
阅读名著时,我们往往会通过一些专题探究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请你以《水浒传》为例,写一段简要的话,分享你在做“为小说人物立传”或“章回体小说艺术特色”专题探究时的成功经验与获益(至少两点)。
【答案】示例:我读完《水浒传》后,做了章回体小说艺术特色专题探究:(1)章回体小说讲究故事的曲折性和完整性—我在巩固阅读阶段,整理了重要的“英雄故事”,并进行了链状梳理,这样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及故事情节就清晰可见了;(2)章回体小说保留了很多口头文学的形式与特点,因此我在巩固阅读阶段,做了《水浒传》语言归类赏析,这样对小说的语言把握就更深入透彻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示例一:“为小说人物立传”
鲁智深,本名鲁达,绰号花和尚,是《水浒传》中一位极具个性的英雄人物。在小说中,他多次以智慧化解危机,展现出心思细腻,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例如,在拳打镇关西中,他把金老父子打发走后,掇条板凳在店里坐了两个时辰,恐小二去拦截他们;林冲发配沧州,鲁智深没有在店里救他,而是先埋伏在野猪林,装作俗人,一路跟随,最后出手相救。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勇猛,更显示了他的机智和细心。这种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使得鲁智深成为《水浒传》中最具魅力的角色之一。
示例二:“章回体小说艺术特色”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形式,其故事情节曲折完整,井然有序,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首先,章回体小说采用分章回叙事的方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层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其次,章回体小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刻画,使得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最后,章回体小说还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语言简练明快,富有节奏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
二、阅读(67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其四)①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②,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③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④,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于暮春时节来西湖游玩作此词。西湖: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水和诸水汇流处。②濛濛:形容细雨迷蒙的情景。③笙歌:此处指笙管伴奏的歌筵。④帘栊:窗帘和窗棂,也泛指门窗的帘子。
4. 词作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5. 请根据词作内容,联系写作背景,说说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4. 描写了落花、飞絮、垂柳、春风等景物。描绘出一幅落红凌乱满地、杨花漫天飞舞,柳条斜拂于春风中的恬静清幽的暮春图景。
5. 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流连眷恋之情及词人在游人散去后闲适恬淡的心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意境。
由“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可知,上片描写了落花、飞絮、垂柳、春风等景物;
“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意为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意为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表达出词人对春天的流连眷恋之情;
“群芳过后西湖好”,“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游人散尽,,双燕才在细雨中翩然归来,清静之中又增添了空灵、欢愉的意趣。结合注释“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于暮春时节来西湖游玩作此词”可知,繁华喧闹消失后,虽觉有些空虚,但更使词人获得了宁静、闲适的心情。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后作舍人②,又得一张,乃张越琴也。后作学士,又得一琴,则雷琴也。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也,若有心自释,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
[注]①夷陵:地名。②舍人:官名。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B. 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C. 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D. 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7. 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作学士,又得一琴,则雷琴也。
(2)若有心自释,无弦可也。
9. 本文提到的“乐”和《醉翁亭记》中的“乐”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6. A 7. (1)大概是 (2)越,更加 (3)③
8. (1)(我)后来做学士(的时候),又得到一张琴,就是雷琴。
(2)如果能用心去自我宽解,就是没有琴弦也可以啊。
9. 本文提到的“乐”是内心清静,悠闲自在,脱尘超俗的乐。《醉翁亭记》中的“乐”是乐观豁达,随遇而安,与百姓同乐的“乐”。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意思是:每天就在眼前,没有尘俗的事累人,琴虽然不够好,心情却悠闲自在。“日在目前”“无复俗累”两个句子句意完整,可断开,“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这两个句子构成转折关系,中间可断开。据此断句为: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1)“盖竹柏影也”的意思是: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盖:大概是。据此推测“盖常琴也”的意思是:大概是是张平常的琴。盖:大概是。
(2)成语“每况愈下”的意思是:情况越来越坏。愈:越,更加。据此推测“而意愈不乐”的意思是:但是心情越不高兴。愈:越,更加。
(3)“及做舍人、学士”的意思是:等到做了舍人、学士。及:至,到。选词典第③个义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1)后:后来;作:担任;又:再次;得:得到;一琴:一张琴;则:就是;雷琴:一种珍贵的琴。
(2)若:如果;心:心情,情感;自释:自我释放;无:没有;弦:琴弦;可也:也可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文中“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每天就在眼前,没有尘俗的事累人,琴虽然不够好,心情却悠闲自在;“若有心自释,无弦可也”如果心情愉快,没有弦也可以啊!由此可知,本文中提到的“乐”是没有被俗事所累,悠闲自在,心情愉快,脱尘超俗的乐。
《醉翁亭记》中的“乐”不仅有欣赏自然美景之乐,与众宾客的宴饮欢聚之乐,更有能够与民同乐,感受到作为地方长官的满足和快乐。这种“乐”是欧阳修豁达乐观、与民同乐的“乐”,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价值追求。
【点睛】参考译文:我做夷陵县令的时候,从河南刘几那儿得到一张琴,大概是是张平常的琴。后来做舍人时,又得到一张琴,是张越琴。后来做学士时,又得到一张琴,是雷琴。官做得越大,琴越高级,但是心情越不高兴。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每天就在眼前,没有尘俗的事累人,琴虽然不够好,心情却悠闲自在。等到做了舍人、学士,每天奔走于尘世俗务之间,被名声利益侵扰,再也没有清雅的思绪,琴虽好,心情却昏乱芜杂,哪里会有乐趣?这才知道在人不在琴,如果心情愉快,没有弦也可以啊!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深林人不知
杨占厂
①善南河是一条大河,东流入海时如飘带绕过大半座天齐山。在山河之间,蕴藏了一片面积六千多亩的弧形森林:月牙林场。
②从1984年开始,日常守护林场的是一个姓邵的青年,到了2003年,他已成了邵老汉,周围村子的人都尊称他为“邵爷”。
③除了背部有两处碗口大的伤疤,邵爷算得上英武挺拔,但他一生未娶妻,住在林边的木屋里,自己种粮栽菜。政府给他的月工资,除了沽酒和吃穿用度,其余的他都存在乡民政杨助理那里。
④在邵爷看来,他平常也确实不需要花什么钱。森林就是宝藏,啥都有。所以,邵爷常常自语:“哪是我守着林子,是林子养了我哩。”
⑤每天,邵爷都带着大黑狗猛豹去巡林子。邵爷手持长棍,猛豹吐着舌头。巡林,既是防止有人盗伐林木,盗捕野生鸟兽,也是防止林区着火。
⑥盗伐、盗捕行为在刚开始几年有过。但这些人面对怒目金刚似的邵爷和狂吠不停的猛豹,都乖乖逃走了。时间长了,再没有人打过这片森林的坏心思。至于火情,邵爷好像有特异功能,别看这林子有六千多亩,可哪处只要有一点异动,邵爷和猛豹都能及时赶到。
⑦村里人都不知道邵爷从哪儿来,为什么不娶,只知道这是一个好人。邵爷的小木屋容留过很多干活时遭遇大雨的农人、迷路的路人;每逢秋天,邵爷把一大袋榛子、干木耳送到村部去,让大伙尝鲜;邵爷还用土方法为几个被毒蛇咬伤了的村民及时止血……
⑧直到2003年盛夏的那一天。
⑨朝阳刚刚从天齐山露出脸来,把大海、河流、土地、森林都镀上了一层金。民政杨助理骑着自行车向林场边的小木屋疾驰,引得村民们纷纷跟随前往。
⑩只见杨助理把一张纸递给邵爷。邵爷久久凝望着那张纸,手颤抖着,颤着颤着,就把眼眶里积满的泪给晃了出来,眼泪在满是沟壑的脸上纵横流淌。
⑪到场的村民看清了,那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可是这跟眼前这个50多岁的老汉有什么关系呢?
⑫第二天,村民们讶异地发现,那个木屋已经没有炊烟升起,邵爷带着猛豹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
⑬过了几天,杨助理把一张皱巴巴的存折交到了村小学校长的手里,郑重地说:“这是邵卫民同志捐赠的,作为村民子弟的奖学金!”
⑭大家这才知道,邵爷是有名字的——邵卫民。
⑮在杨助理的口中,一个隐藏了19年的秘密渐渐清晰:1984年初,老山,位于中越边境中国一侧,一队侦察兵快速穿插,获得重要情报返回途中,与大量敌军在山间密林里狭路相逢。顿时,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连长邵卫民带着五名战士且战且退。敌军的一颗手榴弹让邵卫民后背重伤,血流不止,他喝令其他战士立刻突围,自己留下进行火力掩护。但战友们坚决不肯,认为连长更能准确表述情报内容,便迅速分散,吸引敌军注意力。邵卫民来不及多想,在密林中依靠标识奔至临时营地,将情报传回上级……
⑯后来,在医院治疗数月的邵卫民得知,那五名战友—“大壮”“小苏北”“高个”“高原红”“秀才”,全都壮烈牺牲。
⑰邵卫民在暗自痛哭多日之后回过神来,他一一打听清楚了:山东的“大壮”家里只有母亲;河南的“高个”父母都年过60;云南的“高原红”、江苏的“小苏北”、浙江的“秀才”不但成了家,还有了孩子,其中“小苏北”的儿子刚满月。
⑱“我的命是他们给的,他们的娘是我的娘,他们的娃也是我的娃。”邵卫民终于下定了决心。
⑲邵爷每个月的工资由杨助理分别寄给“大壮”“高个”的母亲,寄给“高原红”“小苏北""秀才”的孩子们。那三个孩子在最近几年陆续考上了大学,2003年夏天的这一封录取通知书是“小苏北”家的,也是最后一封。
⑳通知书复印件送到林边小屋的那天,邵爷,不,邵卫民同志,一次次地对杨助理说,更像是对着自己,对着河海山林,对着19年前那几张熟悉的面孔说:“我……我,完成任务了!”
(选自《金山》2023年第4期,有删改)
10.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邵爷“背部有两处碗口大的伤疤”,暗示邵爷曾经有过不平凡的经历。
B. “怒目金刚似的邵爷”这一描写,表明邵爷长得凶神恶煞,让偷猎者感到害怕。
C. 第⑦段中邵爷每年秋天送山货到村部,照应了上文“森林就是宝藏”的内容。
D. 第②段先称“邵爷”,又改称“邵卫民同志”,表达出对邵爷崇敬之情。
11. 邵爷在守山护林之余,还做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12. 小说两处设置悬念,请简要概括其内容并简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13. 请结合文章内容,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
14. 小说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0. B 11. ①及时帮助村民,并将山里的特产送给村部。②资助牺牲战友的家人。
12. ①悬念:邵爷背部有两处碗口大的伤疤,终生未娶,且把工资都存在乡民政杨助理那里。作用:吸引读者对邵爷身世及过往经历的兴趣;为后文邵爷每个月的工资由杨助理分别寄给战友的家人们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②悬念:邵爷收到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且看后泪流满面。作用:引发读者对于录取通知书与邵爷之间关系的猜想;照应后文“2003年夏天的这一封录取通知书是6小苏北,家的,也是最后一封”,凸显了邵爷重情义、敢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13. 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久久凝望”表明看得认真专注,“手颤抖着”,眼泪“纵横流淌”写出邵爷激动、喜悦的心理,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邵爷完成对战友的“承诺”后的反应,表现出邵爷对战友的深情。
14. “深林人不知”既指邵爷守护的月牙林场位置偏远,少有人去;又指邵爷曾经的战斗经历与资助战友家人的事迹不为人知,从侧面表现出邵爷低调谦虚的精神品质。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B.怒目金刚形容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面目像金刚一样威猛可畏。这里说邵爷长得威猛让人生畏,“凶神恶煞”形容不正确;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第⑦段“邵爷的小木屋容留过很多干活时遭遇大雨的农人、迷路的路人;每逢秋天,邵爷把一大袋榛子、干木耳送到村部去,让大伙尝鲜;邵爷还用土方法为几个被毒蛇咬伤了的村民及时止血……”可知,邵爷及时帮助村民,并将山里的特产送给村部。
根据第⑩段“邵爷每个月的工资由杨助理分别寄给‘大壮’‘高个’的母亲,寄给‘高原红’‘小苏北’‘秀才’的孩子们”可知,邵爷资助牺牲战友的家人。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悬念手法分析。
第③段“除了背部有两处碗口大的伤疤,邵爷算得上英武挺拔,但他一生未娶妻,住在林边的木屋里,自己种粮栽菜。政府给他的月工资,除了沽酒和吃穿用度,其余的他都在乡民政杨助理那里”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对邵爷身世及过往经历的兴趣,以及好奇钱为什么放在杨助理,为下文邵爷的事件做铺垫。
第⑩段“只见杨助理把一张纸递给邵爷。邵爷久久凝望着那张纸,手颤抖着,颤着颤着,就把眼眶里积满的泪给晃了出来,眼泪在满是沟壑的脸上纵横流淌”和第⑪段“到场的村民看清了,那是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复印件”设置悬念,以一张录取通知书,引发读者的无限猜想,照应第⑲段“2003年夏天的这一封录取通知书是‘小苏北’家的,也是最后一封”,凸显了邵爷重情义、敢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根据第⑩段“邵爷久久凝望着那张纸,手颤抖着,颤着颤着,就把眼眶里积满的泪给晃了出来,眼泪在满是沟壑的脸上纵横流淌”可知,“手颤抖着”“晃了出来”“纵横流淌”是动作描写,写出邵爷激动、喜悦的心理;“久久凝望”是神态描写,写出邵爷激动、喜悦的心理,是对邵爷完成对战友的“承诺”后的激动心情,突出了邵爷对战友的深情和多年来的担当。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根据第①段“善南河是一条大河,东流入海时如飘带绕过大半座天齐山。在山河之间,蕴藏了一片面积六千多亩的弧形森林:月牙林场”可知,描写了山河深处的林场,与题目相呼应,“深林人不知”体现了邵爷守护的月牙林场位置偏远,少有人去。
根据第⑦段“村里人都不知道邵爷从哪儿来,为什么不娶,只知道这是一个好人”可知,“深林人不知”体现邵爷曾经的战斗经历与资助战友家人的事迹不为人知,但是个好人,表现出邵爷低调谦虚的精神品质。
(四)(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法布尔做过一个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花盆的边缘,使它们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不远处撒了它们最喜欢吃的松叶。结果,没有一条毛毛虫去吃松叶,它们一条跟着一条,绕着花盆一圈圈地爬,最终精疲力竭而死。
②法布尔在总结那次实验的时候,曾经写下这样一句话:“在那么多的毛毛虫里,倘若有一条不盲从,它们就能够改变命运,告别死亡。”毛毛虫的失误在于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只知道盲目地跟从其他毛毛虫,从而陷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这种因为盲目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毛毛虫效应”。
③其实,人在有些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呢?可能有很多人会忍不住嘲笑那些毛毛虫的愚蠢,但是,在人类社会中,每天都在上演着像毛毛虫那样盲目跟从别人或者被习惯左右的事情。
④我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人想做一套新西服,于是将旧西服拿给裁缝照着做。几天之后,新西服就做好了。这个裁缝的手艺很好,仿制得几乎完全一样。可翻到后面,那人却发现有一处被挖掉以后重新补上的痕迹。他感到很疑惑,就问裁缝这么做的原因,裁缝答道:“我这全是照着你给我的样式去做的啊!”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旧西服后面有一块补丁。
⑤爱默生有这样一句名言:“模仿等于自杀。”此种毛毛虫似的完全模仿,不但会令人养成惰性,而且会抹杀人的创造能力,进而影响潜能的发挥。
⑥一位大艺术家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实在是智者之语。学习,免不了要模仿,模仿或许是必不可少的学艺阶段,但若止于模仿,就变成了盲从。
⑦成绩卓著的人,擅长从模仿中汲取精华,绝不生硬地模仿,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模仿只能用来拓展自己的思路,增强自己的鉴别力。
⑧当你置身汹涌澎湃的盲从激流之中时,便丧失了自我,一味地模仿,只会让你迷失真我,沦为被盲从激流所控制的提线木偶。因此,你必须选择自己做主,不盲从或过度模仿他人,这样你才会更快地走向成功!
(选自叶舟《毛毛虫效应》,有删改)
材料二:
模仿、创新的演进。如下图。
(1)创新/模仿的简单二分 (2)创新/模仿的累积模式
15.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先通过实验现象引出话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 材料一第③段用设问承上启下,由“毛毛虫效应”过渡到对人类的盲从问题的分析。
C. 材料一综合运用事实材料、道理材料等,证明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材料二中图(2)的“累积模式”可看作是材料一中“不盲从或过度模仿”的行动指南。
16. 材料二是人们“模仿与创新”的演进过程,请结合材料一中的相关观点,用简要的语言说明这一过程。
17.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简要点评下面两位同学“手工大赛”作品,表明你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甲同学:制作的“大黄蜂”车模能以假乱真,连细节都一模一样。
乙同学:将晾干后的红柚皮,裁剪成花瓣状,再捏出花蕊和有层次感的花瓣。
【答案】15. B 16. 最初,模仿和创新简单地被一分为二,两者互不相干;后来,人们从纯模仿开始,通过社会学习在模仿中越来越多地加入创新,直到实现纯创新。(意思对即可)
17. 示例:乙同学的作品更有创意。以假乱真的“大黄蜂”车模只是生硬模仿的产物,作品没有体现作者的创新;而用红柚皮做的花瓣更有创意,是充分发挥了自我创造力的作品。(观点明确,结合材料内容论述合理即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设问”表述有误。依据“其实,人在有些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呢?”和语境可知,这是采用反问的修辞,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依据“但是,在人类社会中,每天都在上演着像毛毛虫那样盲目跟从别人或者被习惯左右的事情”可知,作者由“毛毛虫效应”过渡到对人类的盲从问题的分析。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依据创新/模仿的简单二分累积模式图形可知,最初,模仿和创新简单地被纯模仿和纯创新两种一分为二的模式,且两者互不相干;后来,人们从纯模仿开始,通过社会学习这种方式,在纯模仿基础上越来越多地加入创新,直到实现完全创新。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甲同学创新性不强。其制作的“大黄蜂”车模,只是从一种形式变成另外一种形式。
乙同学的作品更有创意。其先将红柚皮变成了“花瓣状”形式,在进一步变成“花蕊和有层次感的花瓣”,在形态上创意性强,充分发挥了乙同学的创造力。
(五)(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要设置课间十分钟,这是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周期的,我们无法长久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上。研究显示,儿童保持注意力稳定的时间短,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持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②所以,设置课间十分钟让孩子们起来动一动、换换脑子,让孩子不将注意力长久集中在某一件事上,这是由孩子的认知特点决定的。同时设置课间十分钟也能避免让孩子因久坐导致的健康问题风险,因此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另外,课间跟同学聊天、游戏,进行一些同伴交往,享受生活的乐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意义重大。
(选自“澎湃新闻”2023年11月20日,有删改)
材料二:
①网友关于课间十分钟美好回忆的摘选:
◆冯灿灿@中山20岁
②记忆最深的应该是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在月圆的那天,我们班历史老师在前门和我们说:“今天满月啊,谁要去看月亮?”然后他就带着我们差不多整个班的同学跑到对面五楼,在走廊的栏杆上我们像小鸟一样一人占着一个位置,抬头看同一个月亮。
◆柚子@云南昭通33岁
③小时候,我们在课间会玩各种各样的自制玩具,比如弹弓、纸牌、鸡毛毽……那会儿丝毫不觉得只有十分钟,感觉短短的十分钟,上了厕所,买了零食,玩了游戏,一直到上课都还在窃窃私语:“下个课间我一定要赢过你!”
◆海东青@盱眙26岁
④我是在村里上的小学,我所在的那栋楼窗外能看到一棵大大的松树。有一年冬天,松树上落了好多雪,层层叠叠真好看。有一个男生突然爬到了树上,他在松树枝桠上坐着,一圈学生围着他看,这个景象我至今记忆难忘。
(选自《人民教育·如何让课间十分钟“活起来”?》,有删改)
材料三:
18.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间十分钟的设置,是由孩子的认知特点、健康需求等多方面决定的。
B. 从对家长的受访调查可知,“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在小学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C. 从各地网友对课间十分钟的回忆内容中可以看出,课间玩耍的确存在安全隐患。
D. 儿童保持注意力稳定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小学生更应有课间休息的时间。
19. 今年,“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这一话题在互联网冲上热搜,随即这一问题被各级教育部门所重视,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其被重视的原因。
20. 学校准备开展“活力课间”活动,倡导同学们走出教室,享受课余生活。小建同学认为这个活动没有必要,课间时间不如拿来多做两道数学题。请你结合材料,劝说小建参与到“活力课间”活动中来。
【答案】18. C 19. ①课间十分钟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不可少的;②学生时代的课间活动的美好经历能成为人们人生的宝贵财富;③当前,中小学“安静的十分钟”现象普遍。
20. 示例:小建你好,课间十分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无法长久集中在某件事情上,所以课间做数学题,效率不高。不如在课间起来走一走,与同学聊天、游戏,这些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课间十分钟的经历也能给我们的人生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你说对吗?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
C. 根据材料二第②段“然后他就带着我们差不多整个班的同学跑到对面五楼,在走廊的栏杆上我们像小鸟一样一人占着一个位置,抬头看同一个月亮”,第③段“小时候,我们在课间会玩各种各样的自制玩具,比如弹弓、纸牌、鸡毛毽”,第④段“有一年冬天,松树上落了好多雪,层层叠叠真好看。有一个男生突然爬到了树上,他在松树枝桠上坐着,一圈学生围着他看,这个景象我至今记忆难忘”可知,网友们在课间的时候赏月、做玩具、玩雪,并不能体现出课间玩耍存在安全隐患,故本项错误;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
①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另外,课间跟同学聊天、游戏,进行一些同伴交往,享受生活的乐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意义重大”可知,课间十分钟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不可少的;
②根据材料二第②段“然后他就带着我们差不多整个班的同学跑到对面五楼,在走廊的栏杆上我们像小鸟一样一人占着一个位置,抬头看同一个月亮”,第③段“小时候,我们在课间会玩各种各样的自制玩具,比如弹弓、纸牌、鸡毛毽”,第④段“有一年冬天,松树上落了好多雪,层层叠叠真好看。有一个男生突然爬到了树上,他在松树枝桠上坐着,一圈学生围着他看,这个景象我至今记忆难忘”可知,学生时代的课间活动的美好经历能成为人们人生的宝贵财富;
③根据材料三“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调查可知,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的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由此看出,中小学“安静的十分钟”现象普遍。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另外,课间跟同学聊天、游戏,进行一些同伴交往,享受生活的乐趣,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意义重大”可知,课间十分钟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很重要。
根据材料二第②段“然后他就带着我们差不多整个班的同学跑到对面五楼,在走廊的栏杆上我们像小鸟一样一人占着一个位置,抬头看同一个月亮”,第③段“小时候,我们在课间会玩各种各样的自制玩具,比如弹弓、纸牌、鸡毛毽”,第④段“有一年冬天,松树上落了好多雪,层层叠叠真好看。有一个男生突然爬到了树上,他在松树枝桠上坐着,一圈学生围着他看,这个景象我至今记忆难忘”可知,课间十分钟可以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综上所述,对小建进行劝导。
示例:小建你好,高效的学习状态离不开适当的放松,应该劳逸结合,利用课间时间放松一下身心,感受一下除了学习以外其他有意义的事情,使自己的校园生活更加美好。
三、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丹桂花虽然迟开,却被诗人称颂为“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它们惊艳地绽放在时间尽头,却带来更绚烂的色彩,人亦如此。人生的花期也许不会在我们预计之时来临,但并不会缺席。迟开的花美在战胜困境的自我突破;美在经历挫折时的持之以恒;美在寂寂幽谷中的暗吐芳香……我们都期待努力过后的繁花似锦,若事与愿违,仍存希冀,沐光而行,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迟开的花更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定文意;不要套作、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迟开的花更美
古人云:“鱼乐水,花喜风”,花朵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把自己的美丽慷慨的分享给环境,传递着大自然的博爱与祝福。而迟开的花朵更绚烂,它们经过时间的风吹雨打,它们把自己的日常状态变成了一件更加美丽的杰作,它们沉淀思想给观众以视觉的感受,它们就像是生活中最极具魅力的艺术品。
在一个本不起眼的地方,一朵迟开的花朵独领风骚,引来无数羡慕与赞叹的目光,空气中弥漫的清香,再一次勾起了我的回忆……
小学时的我,不善言谈,除了两个好朋友外,“独来独往”是我的一贯风格。没有显眼的一技之长,没有擅长的琴棋书画,也没有出类拔萃的学习成绩,在班中的我显得极其渺小。每当看到获奖同学高兴地走上领奖台,听到从广播中传出得声声祝贺词,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不是滋味,不只是羡慕还是嫉妒。
那时我对踢毽子颇感兴趣,心中暗暗打算:学校不是每个学期都有“冬季三项”吗?我可以从现在练起,下个学期一定可以参加的!
从那时起,无论节假日我都会早早起床,坐在院子里“疏通筋骨”,拿起毽子来练。不知哪儿来的精气儿神,非要每天踢满五百个才可罢休,直至精疲力竭,大喘吁吁后才会坐下休息会儿。但待体力恢复得差不多后,又起身“魔鬼训练”。不知何时,毽子好像已在我脚上“安营扎寨”了下来,“安分”地与我配合。一次,妈妈还在做晚饭,趁着无聊之际,又不由自主地来到院子踢了起来,“203个,204个,205个……”正踢得起劲儿,屋里传来:“吃饭啦!”但如果停下的话就功亏一篑了,反正也不饿,踢毽子“更重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再次突破了我的记录。我连蹦带跳地进了屋,爸妈都已吃好了,坐在一旁的爸爸,用调侃的语气说:“真是废寝忘食啊,下次比赛的冠军一定非你莫属了!”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又到了比赛,我信心满满地在比赛中大展拳脚,而结果也正如我所期望的。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汪峰的一曲《怒放的生命》滋润着我,使我尽情地绽放出那朵迟开的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立意。本题要求以“迟开的花更美”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材料“人亦如此。人生的花期也许不会在我们预计之时来临,但并不会缺席。迟开的花美在战胜困境的自我突破;美在经历挫折时的持之以恒;美在寂寂幽谷中的暗吐芳香……”和“若事与愿违,仍存希冀,沐光而行,终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可知,文章以花朵的开放为比喻,探讨人生中面对困境和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和坚持努力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出即使是迟开的花朵,也能绽放出最美丽的光芒。一个人努力过后,虽然暂时还未成功,却仍然怀有希望,一路前行,终将会收获满满。
其次,构思选材。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文章可以这样构思,开头部分:介绍丹桂迟开的寓意,引出人生中的“迟开”时刻,暗示后文的主题。接着举出自己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件事例,比如写自己在一群人中间默默无闻,感到很自卑,也想要展现自己的美,在阅读中爱上了写作,经过日日夜夜的练习,投出去的稿子都如石沉大海,不过自己并不气馁,相信付出总有回报,静下来心去阅读经典作品,不断去观察周围世界,并且随时积累一些好想法,文章进行修改打磨,终于有一篇文章在校报中发表了,自己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迟来的花”。其他诸如歌唱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等都是不错的题材,文章要学会用波澜曲折的情节作为载体,在细节中抒情,在叙事中说理。注意细节的安排,这类作文最好以朴实的文字加以表现,从小事中反映大情感,大道理,写出事件的回环曲折,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盖常琴也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1)盖:
而意愈不乐
根据成语推断词义
每况愈下
(2)愈:
及做舍人、学士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及:①追上,赶上;②涉及,推及;③至,到(《古代汉语词典》
(3)及:
(只填序号)
相关试卷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资料整理,研究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