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滕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山东省滕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1页
    山东省滕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2页
    山东省滕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滕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滕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共45分)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30分,每个题目只有一个选项最佳,多选、错选不得分)
    1.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A. 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 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 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
    【详解】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温差大(外界环境)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A正确;
    B、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高原反应,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B正确;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是自身因素导致的,C错误;
    D、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D正确。
    故选C。
    2. 当面临高考、中考等大型考试时,同学们常常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考试发挥,但当人体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焦虑状态时,常会导致心律失常、胸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A.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
    B.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
    C.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加快
    D. 过度紧张、焦虑会使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变慢导致食欲不振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跳加快,A正确;
    B、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消化腺分泌减少导致消化不良,B错误;
    C、过度紧张、焦虑会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胃肠蠕动减少,C错误;
    D、过度紧张、焦虑等条件下,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交感神经兴奋,D错误。
    故选A。
    3. 体温调节、身体平衡、水平衡、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A. 脊髓、小脑、脑干、下丘脑、大脑、大脑
    B. 脑干、小脑、下丘脑、下丘脑、脊髓、大脑
    C. 下丘脑、小脑、小脑、大脑、脊髓、大脑
    D. 下丘脑、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大脑
    【答案】D
    【解析】
    【分析】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和语言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腰段是调节下肢躯体运动和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
    【详解】体温调节、身体平衡、水平衡、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下丘脑、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大脑。D正确。
    故选D。
    4. 针刺手指,人会快速拾手避开,并有刺痛感,下图①~⑤表示完成该反射的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刺激①处手会抬起,属于非条件反射
    B. 看到钉子害怕被刺而抬手,属于条件反射
    C. 电激④处能完成抬手反射,但不会产生刺痛感
    D. 若有刺痛感却无抬手避险动作发生,则④处可能受损
    【答案】C
    【解析】
    【分析】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分析图中可知,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有神经节,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
    【详解】A、刺激①感受器处手会抬起,神经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看到钉子害怕被刺而抬手,该过程有完整的反射弧,有大脑皮层的参与,这一反射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
    C、电激④处,由于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而不能倒过来传递,故不能产生痛觉,④所支配的肌肉产生兴奋而发生收缩,C错误;
    D、若有刺疼感,说明③未损失,无抬手避险动作发生,可能是④处受损,也可能是⑤受损,D正确。
    故选C。
    5. 让宠物狗不再随“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是创建良好卫生环境的基本要求。宠物狗的主人可在宠物狗将要排便的时候,对其排便的地点进行固定,在其排便前后进行语言或动作刺激,并可饲喂食物进行“鼓励”,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建立上述反射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是一种条件刺激
    B. 只进行语言或动作的刺激,不喂食,该条件反射可能会减弱甚至消失
    C. 若条件反射消退,则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可能会转变为产生抑制效应的信号
    D. 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条件反射必须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详解】A、在建立上述反射的过程中,语言或动作是无关刺激,转化成了条件刺激条件,A正确;
    B、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将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需要伴随非条件刺激,喂食属于非条件刺激,不喂食,该条件反射可能会减弱甚至消失,B正确;
    C、条件反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效应的信号,C正确;
    D、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D错误。
    故选D。
    6. 下图是两种突触的模式图。若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则突触后膜上Na+通道打开,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原来的-70mV变成+30mV,如图1所示;如果神经递质是甘氨酸,则突触后膜上Cl-通道打开,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原来的-70mV变成-85mV,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1中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由负变正
    B. 图2中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与Cl-通道蛋白的作用相同
    C. 正常生理条件下,乙酰胆碱在作用之后会被分解
    D. 图1和图2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图1中乙酰胆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图2中甘氨酸会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抑制。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图1中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错误;
    B、图2中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与Cl-通道蛋白作用不同,受体与甘氨酸结合,使Cl-通道打开,Cl-内流,B错误;
    C、正常生理条件下,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被相应的酶催化分解),C正确;
    D、图1和图2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为胞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
    故选C。
    7. 下图是与人体内尿液形成与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图中①②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可以进行
    B. 若损伤①②,则不能产生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
    C. 若损伤②③,则不能产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D. 若损伤③④,则不能产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和②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传入神经,⑤表示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脏。
    【详解】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故没有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排尿反射依然可以进行,A正确;
    B、若损伤①②,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不能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则不能产生尿意,且大脑皮层不能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控制,因此能完成排尿反射,但不能受意识支配,B正确;
    C、若损伤②就意味着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失去了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但可以产生尿意,若损伤③,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排尿反射,C错误;
    D、若损伤④(传入神经),兴奋不能到达脊髓的低级中枢,更无法到达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则不能产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D正确。
    故选C。
    8. 阿尔茨海默症发病前常表现为记忆力轻度受损,学习和保存新知识的能力下降,注意力、执行能力、语言能力和视空间能力等认知能力出现轻度受损,但不影响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谷氨酸受体拮抗剂。乙酰胆碱酯酶能降解乙酰胆碱,谷氨酸受体激活导致 Ca2+内流并触发下游信号转导,产生兴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部神经可能释放较多谷氨酸
    B. 患者使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能阻止谷氨酸进入突触后膜
    C. 患者感觉性记忆受损与突触数目减少无关
    D. 患者形象思维能力受损可能与大脑皮层右半球受损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要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说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部神经释放较多的谷氨酸,A正确;
    B、细胞膜上的谷氨酸受体接受谷氨酸的刺激以后发挥作用,并没有进入细胞内,所以谷氨酸受体拮抗剂不能阻止谷氨酸进入突触后膜,B错误;
    C、感觉性记忆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故患者感觉性记忆受损与突触数目减少无关,C正确;
    D、大多数人的大脑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右半球负责形象思维,所以患者形象思维能力受损可能与大脑皮层右半球受损有关,D正确。
    故选B。
    9.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①②③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反应是:①可引起低血糖,甚至昏迷;②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③使细胞代谢加快,体内产热量增加。据此判断激素①②③的名称依次是()
    A.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使血糖降低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特别是骨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
    【详解】①激素引起血糖降低,是胰岛素的作用,因此①激素是胰岛素;②激素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是生长激素的作用,因此②激素是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因此③激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 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由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对机体钙浓度的调节至关重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细胞上的钙敏感受体无法精确感受机体血钙浓度变化,使PTH分泌异常,最终导致病人高钙血症、情绪异常、骨流失等症状。近日,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甲状旁腺中CaSR表达下降,PTH高水平分泌,并利用特定的技术调节甲状旁腺细胞,抑制PTH的分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状旁腺激素在体内运输的过程中会有组织液、血浆的参与
    B. 血钙浓度的变化可作为甲状旁腺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的信号
    C. 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对血钙浓度的影响,可选择摘除甲状腺的动物为实验组
    D. 通过特定技术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有效调节骨骼重塑的过程,改善骨流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钙浓度降低引起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促进小肠将钙吸收如血液、肾脏钙重吸收、骨将钙释放如血液;血钙浓度上升引起甲状腺分泌降钙素,促进肾脏排出钙、促进骨吸收钙。
    【详解】A、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后先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各处,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甲状旁腺细胞上存在钙敏感受体,因此血钙浓度的变化是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信号,B正确;
    C、若探究甲状旁腺激素的功能,可以摘除甲状旁腺细胞的动物为实验组,但是不能摘除甲状腺,C错误;
    D、如果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高水平的分泌,可避免骨流失,利于骨骼的重建,D正确。
    故选C。
    11. 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的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种信息分子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 四种信息分子的受体均分布在细胞膜表面
    C. 四种信息分子中最可能由垂体合成的是B和C
    D. 四种信息分子都一定要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三幅图分别为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其中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信息分子B是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与分泌、垂体释放的;信息分子C是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与分泌的;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
    【详解】A、据图可知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B是抗利尿激素,C是促甲状腺激素,D是甲状腺激素,其中A、D不属于蛋白质,A错误;
    B、信息分子D是甲状腺激素,其受体分布在细胞内,B错误;
    C、信息分子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的,C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的,C错误;
    D、四种信息分子都一定要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D正确。
    故选D。
    12. 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对睡眠质量有较大影响。除了被褥的厚薄等因素外,睡姿对温度的保持也有积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正常情况下,不管是何种睡姿,人体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 睡眠时,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来提供热量
    C. 寒冷环境下睡眠时,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适度增加
    D. “蜷缩型”和“伸展型”睡姿分别有利于增加产热、增加散热
    【答案】D
    【解析】
    【分析】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在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运动时,骨骼肌成为主要的产热器官。
    【详解】A、正常情况下,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
    B、睡眠时属于安静状态,人体主要是通过肝脏、脑等器官的活动来提供能量,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因此在寒冷环境下睡觉时,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适度增加,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C正确;
    D、“蜷缩型”和“伸展型”睡姿分别有利于减少散热和增加散热,D错误。
    故选D。
    13. 尿崩症可分为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肾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引起的肾源性尿崩症,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醛固酮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质内受体结合形成醛固酮—受体复合物,再穿过核膜调节基因表达,生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增加K+的排出和Na+、水的重吸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可对部分尿崩症患者进行治疗
    B. 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造成Na+重吸收障碍
    C. 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调节水盐代谢的激素
    D. 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和K+的重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肾上腺包括皮质和髓质两部分,髓质可以分泌肾上腺素,该激素可以提高机体的代谢速率,进而增加产热;皮质可以分泌糖皮质激素(例如皮质醇)和盐皮质激素(例如醛固酮),二者参与机体有机物代谢和水盐平衡调节。
    【详解】A、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可对由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尿崩症患者进行治疗,A正确;
    B、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导致相关基因表达无法进行,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合成量减少,从而减少Na+重吸收,B正确;
    C、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其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Na+重吸收,进而调节水盐代谢,C正确;
    D、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排出K+,D错误。
    故选D。
    14.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
    B. 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监控和清除功能
    C. 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提呈抗原功能
    D. 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树突细胞的功能是摄取、处理病原体使之暴露出特有的抗原,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详解】A、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细胞,其吞噬的病毒、细菌、自身变异的细胞的降解都需要溶酶体参与,由此可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高(或正常),A错误;
    B、树突状细胞能摄取、处理病毒及细菌等病原体,说明其具有防御功能;能摄取、处理自身变异的细胞,说明其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B正确;
    C、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C正确;
    D、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D正确。
    故选A。
    15. 科研发现,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下图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图示免疫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则血液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B. 若图中免疫细胞换成甲状腺细胞,则图中激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或胰岛素
    C. 若图中免疫细胞换成胰岛A细胞,则图中神经末梢可能属于交感神经末梢
    D. 图中的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属于信号分子,二者均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示过程有神经细胞、免疫细胞和激素参与。免疫活性物质有细胞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详解】A、若图示免疫细胞为辅助性T细胞,则其可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A正确;
    B、若图中免疫细胞换成甲状腺细胞,则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或胰岛素等,B正确;
    C、若图中免疫细胞换成胰岛A细胞,则支配胰岛A细胞神经末梢属于交感神经末梢,C正确;
    D、图中的激素和神经递质都属于信号分子,其中激素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运输即可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D。
    16. 下图为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参与免疫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h细胞和Tc细胞均在骨髓中产生和成熟
    B. 图中能分裂的细胞为Tc细胞和记忆T细胞
    C. Th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c细胞,提供活化信号
    D. 活化的Tc细胞在病原体消灭后功能受到抑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1、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它们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菌)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脾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详解】A、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在胸腺中成熟,A错误;
    B、图中能分裂的细胞为Tc细胞、Th细胞和记忆T细胞,B错误;
    C、Th细胞依靠细胞因子将抗原呈递给Tc细胞,C错误;
    D、活化的Tc细胞在病原体密切接触,将病原体消灭后功能受到抑制,D正确。
    故选D。
    17. 乙肝病毒(HBV)感染迄今仍然是全球范围内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HBV感染肝细胞后无明显的干扰素应答,被普遍认为是“隐匿病毒”,因此适时的接种疫苗是目前抵抗乙肝病毒侵染的最好办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干扰素是浆细胞产生的一种抗体,与病毒结合后被分解,不能重复利用
    B. 干扰素是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的信号之一,可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
    C. 若两次注射疫苗的时间间隔过近,二次注射的疫苗则能引起更强的免疫反应
    D. 被HBV侵染的肝细胞的裂解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有关,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到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
    【详解】A、干扰素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可增强其他免疫细胞的免疫作用,A错误;
    B、干扰素是B淋巴细胞分裂、分化的信号之一,但B细胞不能分泌抗体,而是浆细胞分泌抗体,B错误;
    C、若两次注射疫苗的时间间隔过近,二次注射的疫苗可能不能起作用,因为注射的疫苗被初次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中和,C错误;
    D、被HBV侵染的肝细胞的裂解与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有关,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对于机体是有利的,D正确。
    故选D。
    18. 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表现为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能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酶IDO,IDO能导致T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A属于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病
    B. 树突状细胞作为APC,可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
    C. RA患者的T细胞中IDO基因表达导致T细胞凋亡
    D. 可通过使用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详解】A、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的树突状细胞不能分辨“自己”和“非己”,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从而引起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紊乱的现象,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
    B、树突状细胞将自身的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错误;
    C、RA患者的树突状细胞产生的酶IDO导致T细胞凋亡,树突状细胞不是T细胞,C错误;
    D、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的表面,可通过使用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D正确。
    故选D。
    19. 研究人员对生理状况相同的水稻的根用不同强度的单侧光照射相同时间后,生长状况如图1所示,黑暗、弱光,强光条件下测得的α分别为0°、17.5°、35.5°。已知光照不会影响生长素的合成,研究人员测定不同处理后根尖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由图1结果可知,水稻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
    B. 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下降仅与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有关
    C. 与弱光相比,强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更大
    D. 水稻根在单侧光照射后的生长状况可能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是探究单侧光对根生长的影响,黑暗组为对照组,弱光和强光组为实验组。分析图2可知,黑暗条件下,根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含量相同,弱光和强光条件下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且向光侧生长素的减少量大于背光侧生长素的增加量,强光条件下的差异略大于弱光条件下。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黑暗、弱光,强光条件下测得的α分别为0°、17.5°、35.5°,这一结果体现了根具有背光生长的特性,A正确;
    B、分析图2可知,黑暗条件下两侧生长素的总量为700ng·g-1,而弱光、强光条件下生长素的总量分别为539.8ng·g-1(138.2+401.6)、506.6ng·g-1(92.2+414.4),推测单侧光可能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弱光、强光条件下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分别为401.6ng·g-1、414.4ng·g-1,均大于黑暗条件下的一侧生长素含量350ng·g-1,故推知单侧光引起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部分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故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下降与两方面有关(单侧光可能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单侧光引起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错误;
    C、根据弯曲角度可知,与弱光相比,强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更大,C正确;
    D、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生长素作用的发挥,因器官种类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和茎相比,对生长素更敏感的是根,即水稻根在单侧光照射后的生长状况可能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有关,D正确。
    故选B。
    20. 下图1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以增加棉花产量
    B. 将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①表现为背地生长,与根部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 若图1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c,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c~e范围
    D. 据图2可知,生长素既抑制植物生长,也能促进其生长,且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1中①为顶芽,②为侧芽;图2表示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详解】A、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因此,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抑制,以增加产量,A正确;
    B、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更快,芽背地生长;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近地侧生长反而受抑制,根向地生长,因此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不同,B错误;
    C、图1中棉花芽的生长体现了顶端优势,①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②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因此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e~f范围,C错误;
    D、由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呈正相关,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反而下降,D错误。
    故选A。
    二、选择题(每个3分,共15分,每个题目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得1分)
    21. 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脑脊液不属于细胞外液
    B. 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单向的
    C. 脑脊液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2PO4–等离子有关
    D. 通常脑脊液的渗透压和温度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AB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以区别于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因为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氧气,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也都是通过细胞外液才能排出体外。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
    【详解】A、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脑脊液是脑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脑脊液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B错误;
    C、内环境的pH之所以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含有很多缓冲对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 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等,因此脑脊液pH的维持与其所含有的HCO3–、H2PO4–等离子有关,C正确;
    D、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因此通常脑脊液的渗透压和温度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故选AB。
    22. 利用某海洋动物离体神经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得到下图结果。图中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其中字母代表相关过程。乙、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过程(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数字代表相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d、②、③中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B. 过程b、②、⑦主要发生Na+的内流
    C. 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浓度低于细胞膜内侧
    D. 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中的a处虚线将下移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当某一位点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2、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乙、图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乙、丙为不同位点的传导过程。
    【详解】A、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K+外流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过程d、②、③中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动作电位产生时,Na+内流,所以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④、⑦,B错误;
    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动作电位的峰值),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但整个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浓度仍高于细胞膜内侧,C错误;
    D、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细胞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增大,内流的钠离子数量增加,c将上移;但a处是静息电位,大小受K+浓度影响,甲中的a处虚线将不变,D错误。
    故选BCD。
    23. 抑郁症是由高级神经活动产生重度消极情绪得不到缓解而形成的。一种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活动正常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5-羟色胺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B.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抑制ATP水解来阻止回收5-羟色胺
    C. 抑郁症患者体内某些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比正常人的多
    D. 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
    【答案】B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电信号)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5-羟色胺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属于胞吐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抑制突触前膜重吸收5-羟色胺具有选择性,因此这种抑制剂作用于突触前膜具有特异性,应是与突触前膜重吸收5-羟色胺有关的受体结合,若是抑制ATP水解,阻止重吸收的能量供应,则会影响神经元多种耗能的生命活动,B错误;
    C、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从而治疗抑郁症患者,说明抑郁症患者体内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含量比正常人少,C错误;
    D、5-羟色胺的合成和分泌发生障碍,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D正确。
    故选BC。
    24. 人体的骨髓中含大量造血干细胞,将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提取出来后,移植到患者体内,可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一两周内,捐献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使成千上万的患者重燃生命的希望。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可产生正常的血细胞
    B.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属于抗原
    C. 移植后可能引起患者的排异反应,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 捐献造血干细胞一般不会影响志愿者的健康
    【答案】C
    【解析】
    【分析】骨髓中含有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能分裂分化成各种血细胞,可以治疗多种血液病,同时骨髓也是免疫器官是B细胞成熟的场所,故也能治疗多种免疫系统引起的疾病。
    【详解】A、志愿者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经过分裂分化形成正常的血细胞,A正确;
    B、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移植的器官都属于抗原 ,会引起免疫反应,B正确;
    C、移植后可能引起患者的排异反应,是特异性免疫,C错误;
    D、捐献造血干细胞一般不会影响志愿者的健康 ,D正确。
    故选C。
    25. 关于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有三种解释:①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②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③抑制生长的物质在向光侧与背光侧分布不均匀。为探究上述解释的合理性,某兴趣小组把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测得琼脂块内的生长素含量分别为a、b、c、d。已知生长素的合成与光照无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若①正确,则c>d>a=b
    B. 若②正确,则c=a=b>d
    C. 若③正确,则c>d=a=b
    D. 若a+b=c+d,则仅③正确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植物的向光生长主要受生长素调控;生长素是尖端产生的,可以向下运输;植物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位置;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哪侧长得快,则向对侧弯曲。
    【详解】A、若①正确,即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在单侧光刺激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进而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进而促进生长快,则此时图示中生长素含量关系为c>a=b>d,A错误;
    B、若②正确,即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因而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低于背光侧,进而表现为背光侧生长快表现为向光生长,则c=a=b>d,B正确;
    C、若③正确,即抑制生长的物质在向光侧分布较多,而背光侧分布较少,因而表现为向光弯曲,则c=d=a=b,C错误;
    D、若a+b=c+d,则说明光下生长素没有被分解,则①③正确,D错误。
    故选ACD。
    第II卷(共55分)
    三、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55分)
    26. 运动神经元病(MND)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甲是MND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图乙中曲线I表示正常人体内该处神经纤维受适宜刺激后,膜内Na'含量变化,曲线Ⅱ表示膜电位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判断,谷氨酸是______(填“兴奋”或“抑制”)型神经递质。图中③过程与膜的____有关。
    (2)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______。
    (3)MM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使得C点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神经细胞内渗透压______,最终水肿破裂。
    (4)乙图中,AB段Na+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CD段形成原因是______。
    (5)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非蛋白神经毒素。为探究河豚毒素对神经纤维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了实验:将分离得到的神经纤维分为A、B两组,A组使用生理盐水处理,B组使用等量溶于生理盐水的河豚毒素溶液处理,然后用微电极分别刺激神经纤维,测得膜两侧的电位差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丙所示。下列叙述合理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①对照组的设置是为了排除生理盐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该实验中的神经元被微电极刺激后产生兴奋是因为Na+内流,此时细胞外Na+浓度小于细胞内Na+浓度
    ③河豚毒素可能会作用于Na+通道,抑制Na+内流,从而抑制神经纤维的兴奋④在医学上,河豚海素可作为镇定剂或麻醉剂,但是需要严格控制好使用剂量
    【答案】(1) ①. 兴奋 ②. 流动性
    (2)识别谷氨酸、运输Na+
    (3) ①. 上移 ②. 升高
    (4) ①. 协助扩散 ②. K+外流
    (5)①③④
    【解析】
    【分析】突触的结构: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
    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主要原因是K+的大量外流。
    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主要原因是Na+的大量内流。
    【小问1详解】
    据甲图判断,谷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能引起钠离子内流,所以谷氨酸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图中③过程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为胞吐,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NMDA的作用有识别谷氨酸、运输Na+。
    【小问3详解】
    MMD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C点表示动作电位的峰值,与Na+内流的多少有关,故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使得C点上移,Na+内流增加,神经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最终水肿破裂。
    【小问4详解】
    乙图中,AB段Na+通过钠离子通道顺浓度梯度运输,则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CD段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是K+外流引起的。
    【小问5详解】
    ①本实验设置A组对照,是为了排除生理盐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①正确;
    ②神经元被微电极刺激后产生兴奋是因为Na+内流,此时细胞外Na+浓度仍大于细胞内Na+浓度,②错误;
    ③河豚毒素抑制了神经兴奋的传导,所以可能会影响Na+内流,从而抑制神经纤维的兴奋,③正确;
    ④河豚毒素可抑制兴奋产生,因此可作为镇定剂或麻醉剂,但是需要严格控制好使用剂量,④正确。
    故选①③④。
    27. 树突状细胞(简称DC)属于识别病原体侵入的第二道防线,未成熟的DC能够结合抗原发挥吞噬作用,在感染或炎症反应时,被激活的DC开始由非淋巴器官到二级淋巴器官的移位,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请结合下面的免疫调节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B、E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的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的两个信号,一个信号来自抗原的直接刺激,另外一个信号来自_____________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的变化。
    (4)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C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____病。
    (5)G细胞的数量若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会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答案】(1) ①. 浆细胞 ②. 细胞毒性T细胞
    (2)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3)辅助性T细胞 (4)自身免疫
    (5)减少
    【解析】
    【分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是机体通过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来消灭抗原的;细胞免疫是机体通过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去攻击被感染的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被吞噬、消灭的。人的免疫机能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过强过弱都会引起免疫异常,过强则易发生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等,过弱则使人免疫力低下而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而患病。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C为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为浆细胞,故B细胞为浆细胞;E细胞能与F靶细胞密切接触,故E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能识别和密接接触靶细胞使其裂解。
    【小问2详解】
    E为细胞毒性T细胞,其功能主要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小问3详解】
    图中A细胞为B细胞,B细胞的的增殖分化需要的两个信号,一个信号来自抗原的直接刺激,另外一个信号来自辅助性T细胞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的变化。
    【小问4详解】
    若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则该免疫过程产生的物质C可攻击心脏瓣膜,使人患上风湿性心脏病,意味着机体免疫系统过强,将机体正常结构当成不正常的成分去攻击,使得机体患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小问5详解】
    根据题意,图中G是DC细胞,DC细胞可激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所以G细胞数量若减少,免疫能力降低,会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28. 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某同学用放射性同位素14C标记IAA和ABA开展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AB为茎尖切段,琼脂块①和②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_______(填序号);琼脂块③和④中均出现了较强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的运输______(填“是”或“不是”)极性运输,若先用某种抑制剂(不破坏IAA,不影响细胞呼吸)处理茎尖切段,再重复上述实验,结果琼脂块①和②中放射性强度相近,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_______。
    (2)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__________和果实等处。
    (3)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在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中加入IAA溶液可显著降解IAA,但提取液经加热处理并冷却后,不再降解1AA,说明黄豆芽伸长胚轴中含有___________,研究已证实光也有降解IAA的作用。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_______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
    (4)在自然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① ②. 不是 ③. 抑制剂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抑制剂抑制了运输 IAA载体的功能)
    (2)发育中的种子 (3) ①. IAA氧化(降解)酶 ②. 有利
    (4)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高温条件下脱落酸降解,大雨天气给在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要的水分,所以种子就会不适时地萌发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琼脂块①上方的茎尖切段是正放的,而琼脂块②上方的茎尖切段是倒放的,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琼脂块①中出现较强放射性。
    【小问1详解】
    由于生长素在茎尖切段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①中有生长素,出现放射性;③④中均出现放射性,说明ABA在茎尖既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也可倒过来运输,不是极性运输;由于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而抑制剂不破坏 IAA、不影响细胞呼吸,所以其作用机理是与运输IAA的载体结合,从而阻碍生长素的运输。
    【小问2详解】
    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小问3详解】
    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所以黄豆芽伸长胚轴的提取液中的IAA氧化(降解)酶在沸水浴处理冷却后,失去了活性,因而不再降解 IAA;由于适宜的激素水平是植物正常生长的保证,所以这两条IAA降解途径,对于种子破土出芽后的健壮生长有利,以避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幼苗生长。
    【小问4详解】
    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高温条件下脱落酸降解,大雨天气给在穗上的种子提供了萌发所需要的水分,种子就会不适时地萌发,故小麦、玉米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
    29. 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长期持续的压力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紊乱。请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当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时,支配肾上腺的神经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并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产生短期压力效应。在此过程中,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_____。
    (2)人的情绪是由激发情绪的刺激传到大脑的情绪中枢后而产生。5-羟色胺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升高会影响到5-羟色胺的信号传递(见图2所示)。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的___________通道打开,使该离子内流,从而引起_______________,随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以____________的方式释放5-羟色胺。发挥作用的5-羟色胺很快被突触前膜回收,这种机制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糖皮质激素对递质5-羟色胺分泌的影响,科学家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如下表: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并结合(1)(2)解释持续“情绪压力”引起长期心境低落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电信号(或神经冲动、局部电流) ②. 效应器
    (2) ①. Ca2+ ②. 突触小泡的囊泡蛋白簇与突触前膜上的突触前膜蛋白簇结合 ③. 胞吐 ④. 防止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
    (3)情绪压力持续作用于内分泌系统,使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突触小泡膜上的囊泡蛋白簇减少,使5-羟色胺不能正常释放,导致长期情绪低落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1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的调节过程,情绪压力导致下丘脑分泌激素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激素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引起长期压力效应。另一方面,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支配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引起短期压力效应。
    图2钙离子内流,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5-羟色胺,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使钠离子内流,突触后膜兴奋;发挥作用后,5-羟色胺可被突触前膜上的5-羟色胺载体运输回到突触前膜内。
    【小问1详解】
    据图1可知,当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时,支配肾上腺的神经兴奋,兴奋以电信号(或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并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产生短期压力效应,该过程是一个神经调节的过程,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此过程中,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小问2详解】
    据图2可知,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使钙离子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小泡的囊泡蛋白簇与突触前膜上的突触前膜蛋白簇结合,随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以胞吐方式释放5-羟色胺。发挥作用后的5-羟色胺很快被突触前膜回收,可防止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
    【小问3详解】
    据实验结果可知,长期情绪低落大鼠神经细胞内突触小泡中5-羟色胺的量正常,而神经细胞内突触小泡蛋白分子mRNA含量低;服用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大鼠,神经细胞内突触小泡蛋白分子mRNA含量恢复正常。说明糖皮质激素升高,可导致突触小泡膜上的囊泡蛋白簇减少,使5-羟色胺不能正常释放。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持续“情绪压力”引起长期心境低落的机理是:情绪压力持续作用于内分泌系统,使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突触小泡膜上的囊泡蛋白簇减少,使5-羟色胺不能正常释放,导致长期情绪低落。
    组别
    神经细胞内突触小泡中5-羟色胺的量
    神经细胞内突触小泡蛋白分子mRNA含量
    正常大鼠
    正常
    正常
    长期情绪低落大鼠
    正常

    服用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大鼠
    正常
    正常

    相关试卷

    天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遵义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贵州省遵义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