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次氯酸,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I 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29题。第I 卷为选择题,共22小题,2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7小题,52分。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P—31,S—32,Cl—35.5,K—39,Ca—40,Fe—56,Cu—64,Zn—65,Ag—108,I—127,Ba—137
    第I卷(共28分)
    一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葡萄酿酒B. 食物腐烂
    C. 瓷碗打破D. 钢铁生锈
    【答案】C
    【解析】
    【详解】A、葡萄酿酒的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食物腐烂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瓷碗打破只是瓷碗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是物理变化,故C选项符合题意;
    D、钢铁生锈的过程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经科学检测证实,在冬虫夏草中含有丰富的“镁”,这里的“镁”是指( )
    A. 原子B. 元素C. 单质D. 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这里所指的“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取用固体药品 D. 称量氯化钠固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错误;
    C、取用固体药品,瓶塞应倒放,防止瓶塞被污染或桌面被污染,错误;
    D、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错误。
    故选A。
    4.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氯化镁B. 液氮C. 水D. 金刚石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镁是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液氮是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5. 今年春天,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天气。沙尘天气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是( )
    A. 二氧化碳B. 稀有气体
    C. 氮气D. 可吸入颗粒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空气质量日报表可知:目前记入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可吸入固体颗粒和臭氧;答案:D。
    6. 次氯酸(HClO)是城市生活用水的新型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B. +2C. +3D. -1
    【答案】A
    【解析】
    【详解】HCl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1)+x+(-2)=0,解得x=+1。故选A 。
    7. 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B.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选项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被填充在灯管中,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选项说法正确;
    C、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选项说法错误;
    D、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 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措施与该主题相符的是( )
    A. 随意丟弃废弃塑料B. 工厂废气直接排放
    C. 积极植树造林D. 就地焚烧垃圾
    【答案】C
    【解析】
    【详解】A、随意丟弃废弃塑料,会造成土壤污染,不符合题意;
    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C、积极植树造林,能改善空气质量,防沙固土,符合题意;
    D、就地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B. 酒精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升高——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氧气可压缩贮存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D.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微观解释正确;
    B、酒精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升高,是因为酒精的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选项微观解释不正确;
    C、氧气可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增大压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微观解释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微观解释正确。
    故选B。
    10.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B.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 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 溶液中的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且保持静止不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溶液中各组分保持稳定,不会分离,这是溶液的稳定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子在不断运动着,溶液中的溶质、溶剂都是一直保持运动的状态,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纯净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D、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故选A。
    12. 如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 ”表示( )

    A. 氢气B. 氢原子C. 氧气D. 氧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根据图示中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构成,说明“” 表示的是氢原子,故选择B。
    13.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H”可以表示氢元素,也表示氢气这种物质
    B. “Mg2+”中数字“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 “5SO2”中的数字“5”表示5个二氧化硫分子
    D. “CO2”中的数字“2”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H”可以表示氢元素,还表示一个氢原子,氢气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元素符号不能该种物质,氢气这种物质符号表示为:H2,不符合题意;
    B、离子符号右上角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Mg2+:中数字“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不符合题意;
    C、化学式前加上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5SO2:表示五个二氧化硫分子,符合题意;
    D、化学式中的角数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CO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 守恒观:1L氢气与1L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L水
    C. 能量观: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D. 转化观: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A、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不是氯化钠分子,错误;
    B、质量守恒定律只包括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错误;
    D、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正确。
    故选D。
    15.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提取的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是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青蒿素由42个原子构成
    C. 青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
    D.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由元素组成,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1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因此1个青蒿素分子由42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青蒿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5):(1×22)=90:11,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5+1×22+16×5=28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6. 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2MPa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B. 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 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 将水升温或加压可以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隔
    【答案】D
    【解析】
    【详解】A、超临界水和普通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但物质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错误;
    B、超临界水和普通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错误;
    C、超临界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D、将水升温或加压可以改变水分子间的间隔,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 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B. 将蜡烛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蜡烛会立即燃烧起来
    C. 动植物呼吸和燃料燃烧过程中都发生了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变化
    D. 自然界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形成持续、稳定的氧循环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放入氧气的集气瓶中,只有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后,才能燃烧起来,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动植物呼吸属于缓慢氧化,因此动植物呼吸和燃料燃烧过程中都发生了有氧气参与的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自然界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形成持续、稳定的氧循环,保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8.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每个分子由2个不同的原子构成,则该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图中含有2种不同的分子,一种分子表示一种物质,则图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图中含有3种不同的分子,一种分子表示一种物质,则图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每个分子由2个相同的原子构成,则该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 阳离子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 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B、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但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例如质子也带正电,但不是阳离子,错误;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KMnO4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错误;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电灯发光是电能转化热能和光能,此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A。
    20. 数字化实验可以使实验更加准确。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的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点时容器内氮气的体积分数为94%
    B. 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a点c点,该选项判断不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氧气含量减少21%-3%=18%,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而不是质量分数,该选项判断不正确;
    D、红磷熄灭后,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需要达到一定浓度,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1. 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的温度较高,实验中集气瓶内放少量细沙的目的是防止反应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集气瓶底炸裂可能是集气瓶底未放水或沙子,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B、在过滤操作中,若滤纸破损,液体从破损处流下,则会导致滤液浑浊,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
    C、铜粉与氧气加热时生成氧化铜,用铜粉加热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铜粉的量不足,氧气就不能被完全耗尽,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
    D、磷与氧气反应产生五氧化二磷,反应后质量减少可能是反应生成的白烟没有完全收集,一部分消失在空气中,该反应是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选CD。
    22.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火炬使用的燃料是“零碳甲醇”。甲醇的某生产过程是:用捕集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甲醇易溶于水;1个标准大气压下,甲醇的沸点是64.7℃,水的沸点是1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质X为铁的氧化物,已知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8:64,物质X为氧化铁
    B. 在“制氢”过程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C. 在“制醇”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 在“分离”过程中,加热甲醇和水的液态混合物,先转化为气态的物质是甲醇
    【答案】CD
    【解析】
    【详解】A、设物质X的化学式为FexOy,根据物质X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8:64,则有x:y=:=3:4,因此物质X为四氧化三铁,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B、在“制氢”过程中,铁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物质X和氢气,反应前在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氢气是单质,在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0,因此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
    C、在“制醇”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故C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甲醇的沸点是64.7℃,水的沸点是100℃”可知,在“分离”过程中,加热甲醇和水的液态混合物,沸点低的物质先汽化,先转化为气态的物质是甲醇,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第Ⅱ卷(共52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52分)
    【感悟实际应用,形成化学观念】
    23.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_____;
    (3)氢氧化铜______;
    (4)亚铁离子______;
    (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2N (2)O (3)Cu(OH)2 (4)Fe2+ (5)
    【解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表示为:O;
    (3)氢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氢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H)2;
    (4)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1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亚铁离子表示为:Fe2+;
    (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净化水。“圆梦”学习小组制作的净水器如图1所示,其中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_。将河水经过该净水器处理得到的水是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应用水。水常用作溶剂,把少量的①面粉②豆油③蔗糖,分别投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形成溶液的是______(填序号)。
    (3)探究水。“圆梦”学习小组为探究水的组成,用图2所示装置,实验前在甲、乙两玻璃管中注满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①实验过程中,乙玻璃管中液面的位置应在______(选填“a”“b”或“c”)处。
    ②断开电源后,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乙玻璃管尖嘴口处,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③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①. 过滤 ②. 混合物
    (2)③
    (3)①. a ②. 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③. 氢元素和氧元素 ④.
    【解析】(1)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将河水经过该净水器处理得到的水中仍存在水和可溶性杂质等,是由不同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①面粉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②豆油与水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能形成溶液;
    ③蔗糖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
    故填③;
    (3)①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实验过程中,乙玻璃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其中气体体积是甲管气体体积的一半,液面的位置应在a处;
    ②乙玻璃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其中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断开电源后,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乙玻璃管尖嘴口处,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③水通电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认识化学规律,发展科学思维】
    25. 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CHCOOH)也;今有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用二氧化碳和甲烷(CH4)制取醋酸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填化学用语)。
    (2)新方法制取醋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600g醋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答案】(1)CO2
    (2)①. ②. 化合
    (3)240
    【解析】(1)二氧化碳由醋酸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二氧化碳分子可用二氧化碳的化学式表示,表示为:CO2;
    (2)新方法制取醋酸的反应是用二氧化碳与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醋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600g醋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
    26.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之间的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
    (2)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他主持测定了铕等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图2为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3)图3为某些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______(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②图3中与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③由铝和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1)分子
    (2)①. 63 ②. 152.0
    (3)①. 失去 ②. S ③. AlCl3
    【解析】(1)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合成新的分子,则①表示的是分子,②表示的是原子,故填:分子;
    (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铕的原子序数为63,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3;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故填:63;152.0;
    (3)①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填:失去;
    ②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图3中与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硫元素,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S;
    ③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在化合物中显+3价,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则铝和氯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故填:AlCl3。
    【养成科学态度,具有责任担当】
    27. 农业配制无士栽培营养液,一般先配制成浓缩贮备液后,再用大量水稀释后使用。项目学习小组欲在实验室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硝酸钾营养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水的体积为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mL)。
    (2)如图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填名称)
    (3)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硝酸钾固体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
    B. 烧杯内有水
    C. 量取水的体积时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
    D. 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
    (4)在炎热的夏天从冰箱拿出一瓶硝酸钾浓缩贮备液,溶液状态如图甲,一段时间后溶液状态变成如图乙(不考虑水的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图甲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 图乙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 溶液从甲状态变成乙状态,溶液质量不变
    D. 溶液从甲状态变成乙状态,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5)若要把配制好的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硝酸钾溶液稀释成4%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多少克?(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①. 16 ②. 84
    (2)玻璃棒
    (3)C
    (4)AD
    (5)解: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x。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为300g。
    【解析】(1)配制硝酸钾质量分数为16%的营养液100g,则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100g×16%=16g,需要水的质量为100g-16g=84g,水的密度为1g/mL,则需要水的体积为84mL;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的仪器有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故填:玻璃棒;
    (3)A.硝酸钾固体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杂质,硝酸钾的有效成分不足,会导致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故A错误;
    B.烧杯内有水,水的量偏多,会导致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低,故B错误;
    C.用量筒取水的体积时采用俯视的方法读数,量取水的量偏少,会导致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高,故C正确;
    D.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配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4)A、根据图示,甲中有没有溶解的硝酸钾固体,则图甲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室温下,乙中没有剩余的固体,则溶液乙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从甲状态变成乙状态,多余的硝酸钾固体溶解完全,溶液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从甲状态变成乙状态,多余的硝酸钾固体溶解完全,溶质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5)见答案。
    【经历科学探究,增强实践能力】
    28.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必备能力。“追梦”学习小组走进实验室制取气体。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装置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______的性质。用装置C收集一瓶氧气,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4)学习小组的同学称量了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①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②若不考虑实验误差,固液残留物中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与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装置序号),理由是______。
    (6)某同学欲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进行下列实验:室温下,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铁和二氧化锰粉末。现象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分析获得的一条结论是______。
    【答案】(1)水槽
    (2)①. B ②.
    (3)①. 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满
    (4)①. 0.8 ②. 2
    (5)①. A ②.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6)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比氧化铁更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或氧化铁也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水槽;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属于固、液混合不加热型,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用装置C收集一瓶氧气,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满;
    (4)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34g+2g-35.2g=0.8g;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用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若不考虑实验误差,固液残留物中固体的质量为2g;
    (5)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一般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与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理由是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6)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分析获得的一条结论是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比氧化铁更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或氧化铁也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9. 天然气是一种常用的家庭燃料。某同学在帮妈妈做饭时,对天然气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产生浓厚兴趣。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展开如下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是①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小,③极难溶于水,④具有可燃性,燃烧时火焰明亮并呈蓝色。甲烷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1)以上信息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提出问题】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产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2)根据甲烷的元素组成,推测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一定含______元素的物质。做出这一推测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收集证据】
    (3)点燃纯净的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______,用手触摸烧杯壁有发烫的感觉。将烧杯迅速翻转,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获得结论】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4)点燃甲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表达与交流】家庭使用天然气时,要注意用气安全。
    (5)为了及时发现天然气泄露,可在燃气中添加乙硫醇作加臭剂。乙硫醇是最臭的物质之一,空气中仅含五百亿分之一时,其臭味就可嗅到。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人们闻到臭味的原因是______。
    (6)为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应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安装位置应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
    【答案】(1)①②③
    (2)①. 氢##H ②. 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水雾
    (4)
    (5)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6)上方
    【解析】(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以上信息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①②③;
    (2)根据甲烷的元素组成,推测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一定含氢(H),元素的物质。做出这一推测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生成物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3)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点燃纯净的甲烷,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4)点燃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人们闻到臭味的原因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臭味分子运动到人的鼻腔中,产生臭味;
    (6)天然气的密度小于空气,为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应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安装位置应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上方。
    实验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除去水中的泥沙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异常情况
    集气瓶底炸裂
    滤液浑浊
    测定结果偏大
    反应后质量减少
    选项
    A.可能是集气瓶底未放水或沙子
    B.可能是滤纸破损
    C.可能是铜粉的量不足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催化剂
    现象
    试管①
    MnO2
    产生大量气泡
    试管②
    Fe2O3
    产生少量气泡
    试管③
    /
    产生极少量气泡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九年级(上)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本试题共有29道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酒后驾驶,害人害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学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