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日冕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携带采集自月球背面的月壤样品返回地球家园,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据此完成1-3题。
1.“嫦娥六号”自45km高空返回地面过程中的气温变化是( )
A.不断下降B.不断上升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2.月背探测比月球正面探测难度大,主要是因为月球背面( )
A.气温极低B.缺乏光照C.航天通讯难度大D.距离地球较遥远
3.此次从月背挖回来的“土”可能( )
A.有机质含量较高B.水分含量较高C.含多种矿物元素D.含多种微生物
2022年10月26日,美国宇航局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用一颗太阳观测卫星捕捉到了太阳“露出笑脸”。据研究,太阳上出现的该“微笑”其实主要是三个黑色斑块组成的日冕洞,是太阳风高速喷发的地方,其速度可达其他部位太阳风风速的三倍。据此完成4-5题。
4.太阳观测卫星所捕捉到的“笑脸”所呈现的黑色斑块区域( )
A.多见极光现象B.常发生沙尘暴C.黑子数量集中D.能量释放巨大
5.日冕层( )
A.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B.亮度最高,所以不能直视
C.厚度在太阳大气层中最薄D.黑暗部分是太阳黑子活动
读火山景观图(左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右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厚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7.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
A.①与②交界处B.②圈层内部
C.②与③交界处D.③与④交界处
下图示意我国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萨平均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B.拉萨平均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
C.拉萨日照时数春季最高
D.拉萨5-7月太阳辐射量最丰富
9.拉萨8月份与1月份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高度B.日照时数C.天气状况D.植被覆盖
地质历史上的元古宙(距今25亿年-5.41亿年)时期,低等原核生物——蓝细菌大爆发。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黏附在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来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下图示意在安徽宿州发现的元古宙的叠层石。据此完成10-12题。
10.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下列生物出现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鱼类——哺乳动物—恐龙
B.原核生物—三叶虫——鱼类—两栖动物
C.原核生物—无脊椎动物——鸟类——恐龙
D.原核生物——三叶虫—恐龙——两栖动物
11.下列地质事件中,与叠层石的形成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
A.三叶虫空前繁盛B.联合古陆解体
C.被子植物出现D.重要的成矿期
12.科学家能通过研究叠层石或其他地层化石,来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是因为( )
A.不同演化阶段由于沉积环境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地层
B.不同时代的地层一定不会出现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C.一个地方的地层自上而下按照时间排序越来越新
D.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的生物化石
冷泉是以甲烷等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流体在海底的渗漏活动,并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科学家称海底“冷泉”为深海底部的“生命绿洲”。“海马”冷泉是我国首次在南海北部发现的具有世界级规模的冷泉系统。据此完成13-14题。
13.“冷泉”成为深海底部的“生命绿洲”的条件是( )
A.寒冷高压环境B.氧气含量充足
C.丰富的有机质D.光合作用显著
14.能正确反映“海马”冷泉区海水温度垂直变化的是( )
A.B.
C.D.
刺旋花的花是典型的“喇叭花”,其植株缩成半圆形的刺球(如下图)。刺旋花遍体都是刺,大大影响了其适口性,马、牛都不吃它,骆驼四季吃其当年枝条。据此完成15-16题。
15.刺旋花的生长特性是( )
A.耐旱耐高温B.耐涝耐盐碱C.喜光喜肥D.喜湿耐贫瘠
16.刺旋花的植株缩成半圆形刺球的主要目的有( )
①减少水分蒸腾②增强抗风能力③降低其适口性④利于花粉传播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地层里的化石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不同年代的地层含有不同的化石,它们是研究地理环境的依据和突破口。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a地层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原始海洋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平头鸭嘴龙类化石,且含有煤层,e地层中发现大型哺乳动物化石。
材料二 平头鸭嘴龙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喜食多汁的灌木和水草。它的前肢短小,高悬于空中,用来抓食树上的枝叶,适宜在湖沼水域或岸边生活。在山东诸城发现一具鸭嘴龙化石,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一具鸭嘴龙化石。下图为平头鸭嘴龙复原图。
(1)指出图中形成时间最早的地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
(2)推测平头鸭嘴龙生活时期的生存环境特征。(6分)
(3)通过b地层和d地层的研究,推测当地的海陆变迁,并说明推测理由。(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图甲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简图,图丙为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图丁是图甲中A层的某地。
(1)读图甲,“高处不胜寒”所描述的是哪一层,并解释说明其原因。(4分)
(2)图甲中,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层(填字母),该层的大气特征有哪些。(4分)
(3)图乙箭头中,①为______,②为______,③为______,④为______。(4分)
(4)图丙中的热力环流状况如果出现在深秋时节,从大气热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则A、B中易出现大雾天气的是______,并分析其原因。(6分)
(5)图丁中,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2024年8月20日,辽宁葫芦岛市建昌县遭遇强降雨,全县停工停产,通信、交通中断,建昌县城积水严重。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请依次指出①至④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4分)
①______;③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图中属于海陆间大循环的是______(填字母)。(1分)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此次建昌县城积水严重的原因。(4分)
(4)作为当地一名有担当的中学生,针对县城易积水的问题,请为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
1.D【解析】“嫦娥六号”自45km高空返回地面过程中,穿越了平流层和对流层,气温的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C【解析】月背探测比月球正面探测难度大,主要是因为地球通信信号难以传到月球背面,影响探测器与控制中心的联系,C正确;月球正面和背面都会经历昼夜更替现象,气温和光照条件差异不大,A、B错误;相对地月距离,月球正面和背面距地球的远近差异较小,D错误。故选C。
3.C【解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生物和水,不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因此月壤中不会含有有机质、水分、微生物,A、B、D错误;由于月球表面经历了长期的陨石撞击和太阳风等自然作用,月壤中可能含有多种矿物元素,C正确。故选C。
4.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其实主要是三个黑色斑块组成的日冕洞,是太阳风高速喷发的地方,其速度可达其他部位太阳风风速的三倍”可知,“笑脸”所呈现的黑色斑块区域是位于日冕层上的日冕洞,是太阳风高速喷发的地方,能量释放巨大,D正确;极光和沙尘暴是地球上的现象,A、B错误;黑子位于光球层,C错误。故选D。
5.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冕层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A正确;太阳大气层中亮度最高的是光球层,B错误;太阳大气层中厚度最薄的是光球层,日冕层最厚,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黑暗部分是日冕洞,发生在日冕层,而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D错误。故选A。
6.C【解析】①圈层为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km,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A错误;②圈层为地幔,横波可以通过,B错误;③圈层为外核,横波无法通过,由此推断,外核可能为液态构成,C正确;④圈层为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D错误。故选C。
7.C【解析】地震波向下传播时,在莫霍界面处速度明显加快,莫霍面位于图中①②交界处,但地震波在古登堡面(②③交界处)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传播速度变化快于莫霍面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D【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我国拉萨地区年均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时数并不完全呈正相关或负相关,A、B错误;日照时数并非在春季时最高,C错误;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拉萨地区5—7月太阳辐射量最丰富,D正确。故选D。
9.A【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拉萨地区1月份和8月份的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原因是8月份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较强,A正确;日照时数、天气状况以及植被覆盖影响较小,B、C、D错误。故选A。
10.B【解析】冥古宙时期,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迹象;太古宙时期,出现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生物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早古生代早期,海洋面积远大于现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温暖的海水中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随海洋面积缩小,一些鱼类进化成适应陆地生存的两栖类;晚期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一些两栖类进化成更适应干燥环境的爬行动物。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大繁盛,因此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1.D【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叠层石形成于元古宙(前寒武纪包括了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元古宙之后依次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三叶虫出现在古生代,A错误;联合古陆在中生代开始解体,B错误;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末,在新生代最为繁盛,C错误;前寒武纪是重要成矿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D正确。故选D。
12.A【解析】不同演化阶段由于沉积环境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地层,A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但由于海陆变迁,不同时代的地层可能会出现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B错误;一个地方的地层自上而下按照时间排序越来越老,C错误;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的生物化石,D错误。故选A。
13.C【解析】由材料可知,冷泉是以甲烷等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流体在海底的渗漏活动,并产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为周围生命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有机物质,促进海底生物在此集聚,C正确;高冷高压环境不利于生物生长,排除A;海洋海底地区氧气含量少,光合作用弱,B、D错误。故选C。
14.D【解析】海水垂直方向变化规律是从海面到海底,总体上温度下降,A和B海水温度均为下高上低,A、B错误;“海马”冷泉区位于我国南海海域,属热带海域,海水表层温度在20℃以上,C表层温度较低,C错误,D正确。故选D。
15.A【解析】读图并联系材料“刺旋花遍体都是刺”“骆驼四季吃其当年枝条”可知,叶片退化成刺可以减少蒸腾,以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再结合被骆驼食用,可推测出刺旋花生长在干旱地区,故其生长特性是耐旱耐高温,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6.A【解析】刺旋花的植株缩成半圆形可以减小受光面积,从而减少其水分蒸腾,①正确;根据材料“刺旋花遍体都是刺,大大影响了其适口性,马、牛都不吃它”可知,缩成刺球可以降低其适口性,③正确;缩成半圆形的刺球既不能增强抗风性,同时也阻挡了花粉向外散布,不利于花粉传播,②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7.(1)a。(1分)依据:所在地层最靠下(或含有的化石最低级)。(2分,其他答案合理均可给分)
(2)气候温暖湿润,林草茂密;(2分)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2分)地势低平,湖沼面积广。(2分)
(3)经抬升作用,由海洋变为陆地。(2分)
理由:b时期,该地生存着原始海洋鱼类,说明当时是海洋;(2分)d时期,该地生存着爬行动物鸭嘴龙,说明当时是陆地。(2分)
【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图中a地层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平头鸭嘴龙类化石,且含有煤层,e地层中发现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出现在早古生代;鱼类繁盛于晚古生代,晚古生代中期,鱼类演化为两栖类动物;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也称为恐龙的时代,新生代是大型哺乳动物时代;由于从a到e生物等级越来越高,三叶虫生活的时代最早,等级最低,所以形成最早的地层是a层。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平头鸭嘴龙生活在中生代晚期,结合所学知识,中生代时期,地球的气候温暖湿润,且从材料也可得出平头鸭嘴龙喜食多汁的灌木和水草,适宜在湖沼水域或岸边生活,因此平头鸭嘴龙生存环境是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平,湖沼众多,林草茂密。第(3)题,由材料可知,b地层含有大量原始海洋鱼类化石,说明当时是海洋环境;d地层含有大量爬行动物平头鸭嘴龙类化石,说明当时是陆地。因此通过b地层和d地层的研究,可知当地经过地壳抬升作用,由海洋变为陆地。
18.(1)对流层。(2分)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所以“高处不胜寒”。(2分)
(2)B(1分)特征: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1分)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1分)天气晴朗,适宜高空飞行。(1分)
(3)地面反射(1分)地面辐射(1分)大气逆辐射(1分)太阳辐射(1分)
(4)A(1分)原因:A地盛行下沉气流,为晴朗天气,夜晚由于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雾;(2分)且下沉气流水汽不易扩散,所以多大雾;(2分)而B点受热盛行上升气流,空气容易扩散,不易形成雾。(1分)
(5)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1分)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1分)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1分)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1分)加大了空气流动,从而增强穿堂风。
【解析】第(1)题,“高处不胜寒”所描述的是对流层,由图甲可知,A层位于地表以上、12km以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对流层,该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主要原因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近,得到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离地面远,得到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层位于对流层顶以上部分,为平流层。平流层的特征为:随海拔升高,气温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适宜高空飞行。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地面反射,是指被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③为大气逆辐射,大部分被地面吸收;④为太阳辐射。第(4)题,根据图示分析可知,近地面A对应高压,B对应低压,A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夜晚由于大气逆辐射弱,保温差,气温低,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雾;且下沉气流雾气不易扩散;而B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扩散,不易形成雾,且多阴雨天气,大气逆辐射强,夜晚气温较高,水汽不易凝结成雾。第(5)题,夏季气温升高,石子和林地比热容不同,屋前石子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形成低压;屋后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形成高压,不同地表使屋前屋后的温差增大,加强了屋前屋后的气压差,加大了空气流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
19.(1)水汽输送(1分)蒸发(蒸腾)(1分)地表径流(1分)地下径流(1分)
(2)A(1分)
(3)短时间降雨量大;地面硬化多,下渗减少;绿地、水域少,蓄水能力弱,地表径流剧增。(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4)合理规划并完善县城排水设施;铺设渗水砖;建设下凹式绿地;扩大绿地、湿地面积(建屋顶花园或雨水花园)。(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第(1)题,结合水循环示意图,①至④依次为水汽输送、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第(2)题,结合图示信息,A为海陆间大循环,B为海上内循环,C为陆上内循环。第(3)题,水循环对积水的影响主要从降水、下渗、地表径流角度分析。从降水环节分析,短时间降水强度大;从下渗环节分析,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水分难以下渗;从地表径流环节分析,绿地、水域减少,蓄水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剧增,最终县城积水严重。第(4)题,针对县城易积水的问题,应合理规划并完善县城排水设施;铺设渗水砖;建设下凹式绿地;扩大绿地、湿地面积(建屋顶花园或雨水花园)提高水的存续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镇康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小龙所说的气体是,影响该海域盐度的主导因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长水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答案docx、地理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镇康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地理答案pdf、地理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