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高一(上)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2×1023, 下列图示的实验或操作正确的,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2.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14题,共42分]、非选择题[第15题~第18题,共58分]两部分。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选择题(共42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为碳酸钠。按照物质类别分类,碳酸钠属于
A. 酸B. 碱C. 盐D. 氧化物
【答案】C
【解析】碳酸钠属于盐类,故答案选C。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焰色试验B. 钢铁腐蚀C. 汽油挥发D. 锻压金属
【答案】B
【解析】A.焰色试验为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属于物理变化,A与题意不符;
B.钢铁腐蚀为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的化合物,为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
C.汽油挥发时,分子未发生改变,为物理变化,C与题意不符;
D.锻压金属使金属外形发生改变,为物理变化,D与题意不符;
答案为B。
3. 次氯酸钠可用于脱除氨氮,反应原理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结构示意图为
B. 是电解质
C. 的电离方程式:
D. 该反应的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A.Na+的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
B.NH3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
C.NaClO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ClO=Na++ClO-,C正确;
D.该反应产物中有单质生成,不属于复分解反应,D错误;
故答案选C。
4. 1931年美国科学家在液氢中发现氘原子,可表示为或D;氘气在军事、热核实验和光纤制造上均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中含有1个中子
B. 与互为同位素
C. 与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D. 18gD2O中所含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答案】D
【解析】A.的质子数为1、质量数为2,则中子数为2-1=1,故A正确;
B.与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B正确;
C.与是氢元素的不同核素形成的氢气,两者的摩尔质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故C正确;
D.18gD2O中所含电子数约为×10×6.02×1023 ml—1=9×6.02×1023,故D错误;
故选D。
5. 关于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B. 将Fe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即可得到Fe(OH)3胶体
C. 明矾溶于水能形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 通过过滤方式分离胶体和悬浊液
【答案】D
【解析】A.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A错误;
B.将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煮沸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时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将FeCl3溶液滴加到NaOH溶液中得到的是Fe(OH)3沉淀,B错误;
C.明矾溶于水能形成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于自来水净化,但是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
D.悬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不会透过滤纸,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可透过滤纸,可以通过过滤方式分离胶体和悬浊液,D正确;
故选D。
6. 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Cl2能溶于水,可用于与H2反应制HCl
B. 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C. 明矾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 ClO2具有吸附性,可用作自来水新型杀菌消毒剂
【答案】B
【解析】A.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和氢气反应生成HCl,则可用于氯气与H2反应制HCl,A错误;
B.由于Al2O3具有较高的熔点,可用作耐高温材料,B正确;
C.明矾中铝离子水解可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等,可用作净水剂,与易溶于水无关,C错误;
D.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作自来水新型杀菌消毒剂,D错误;
故选B。
7. 下列图示的实验或操作正确的
A. 用装置①制备蒸馏水B. 装置②是萃取振荡时放气
C. 用装置③检测氯水的pHD. 用装置④检验K元素
【答案】A
【解析】A.该装置为蒸馏装置,可以制备蒸馏水,A正确;
B.振荡时分液漏斗下口倾斜向上,堵住上口的塞子,打开旋塞放气,图中操作不合理,B错误;
C.氯水中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其pH值,C错误;
D.钾元素的焰色为紫色,需要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错误;
故选A。
8.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A
B. 14gN2和N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 0.1ml·L-1Na2SO4溶液含有0.1NA个
D. 0.1 mlCl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答案】B
【解析】A.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A错误;
B.N2和N4均只含有氮原子,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所以含有的原子数为NA,B正确;
C.溶液的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硫酸根离子数目,C错误;
D.Cl2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进行不完全,0.1 mlCl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0.1NA,D错误;
故选B。
9. 反应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可用于制备Cl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2O2是氧化剂
B. NaClO3发生还原反应
C. H2O2发生氧化反应
D. 每生成1mlO2,反应中转移2ml电子
【答案】A
【解析】在反应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中,其中中的1个氯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中的+4价,被还原,作氧化剂,为还原产物;中的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中的0价,被氧化,作还原剂,为氧化产物;按照该反应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时,整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ml,据此分析解答。A.是还原剂,A错误;
B.被还原,作氧化剂,B正确;
C.中的氧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
D.根据反应方程式,每生成1mlO2,反应中转移2ml电子,D正确;
故选A
10.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饱和NaCl溶液电解生成氯气,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和铁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气氯化铁,A正确
B.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B错误;
C.氧化铝和水不反应,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C错误;
D.次氯酸光照生成氧气和氯化氢,D错误;
故选A。
11. 为探究氯水在光照条件下的分解反应,某同学用强光照射盛有新制氯水的密闭广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数据,得到如下三张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可以表示强光照射过程中,氯水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B. 图乙可以表示强光照射过程中,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的变化趋势
C. 图丙可以表示强光照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D. 氯水在光照过程中可能出现
【答案】B
【解析】A.强光照射过程中,由于HClO光照分解生成HCl,氯水的pH应随时间的增长逐渐减小,故A错误;
B.强光照射过程中,由于HClO光照分解生成O2,O2的体积分数应随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大,故B正确;
C.强光照射过程中,由于HClO光照分解生成HCl,c(Cl-)应随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大,故C错误;
D.溶液中只存在一种阳离子,同时存在Cl-、ClO-、OH-等多种阴离子,根据电荷守恒知c(H+)>c(Cl-),故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或Ag+,A不正确;
B.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至少一种,B不正确;
C.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生成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即产生了NH3,则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正确;
D.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CuCl2),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褐色的烟,某金属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红色的烟,该金属不一定是铜,D不正确;
故选C
1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产生无色气体,说明氯水中有H+
B. 新制氯水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溶液中有Cl2的存在
C.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先变红后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D. 将氯水加到含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褪去,可能是氯水中H+将OH-中和所致
【答案】C
【解析】A.向新制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表明溶液中含有比碳酸酸性更强的酸(盐酸),从而说明溶液中有H+存在,A正确;
B.新制氯水中,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表明只有一部分溶解的氯气与水反应,大部分仍以Cl2分子形式存在,B正确;
C.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先变红后褪色,变红是因为新制氯水呈酸性;由于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微粒,不能说明Cl2具有漂白性,事实上是HClO具有漂白性,C错误;
D.将氯水加到含酚酞NaOH溶液中,红色褪去,可能是氯水中H+将OH-中和所致溶液显中性,D正确;
故选C。
14. 镁铝碱式碳酸盐是一种新型无机阻燃剂。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准确称取26.95 g样品进行灼烧至恒重,生成CO2 1.12L(标准状况)。分析测得残留物中MgO为12.00g,Al2O3为5.10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样品中
C. 镁铝碱式碳酸盐化学式为
D. 样品中结晶水质量为0.45g
【答案】C
【解析】
【分析】CO2为1.12L(标准状况)、MgO为12.00g、Al2O3为5.10g,n(CO2)==0.05ml,n(MgO)==0.3ml,n(Al2O3)==0.05ml,则n()=0.05ml,n(Mg2+)=0.3ml,n(Al3+)=0.1ml,依据电荷守恒,可求出n(OH-)=0.8ml,再依据质量守恒,可求出m(H2O)=26.95g-0.05ml×60g/ml-0.3ml×24g/ml-0.1ml×27g/ml-0.8ml×17g/ml=0.45g,n(H2O)==0.025ml。a:b:c:d:x=0.3:0.1:0.8:0.05:0.025=12:4:32:2:1,从而得出镁铝碱式碳酸盐的化学式为Mg12Al4(OH)32(CO3)2•H2O。A.由分析可知,,A正确;
B.n(Al2O3)==0.05ml,则n(Al3+)=0.05ml×2=0.10ml,B错误;
C.由分析可知,镁铝碱式碳酸盐的化学式为Mg12Al4(OH)32(CO3)2•H2O,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样品中结晶水的质量为0.45g,D正确;
故选C。
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 物质的分类、原子结构的探索、化学反应的研究在化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1)有以下物质 ①铜;②干冰;③NaCl溶液;④BaSO4固体;⑤熔融KNO3;⑥酒精。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序号)。
(2)有A、B两种元素,已知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元素电子比A元素电子多5个电子,A、B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 。
(3)工业上可用浓氨水检查氯气管道泄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8NH3+3Cl2=6NH4Cl+N2。
①用双线桥表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②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4)LiH可作为野外供氢剂,向其中加水即可制取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H + H2O=LiOH +H2↑,反应中生成1mlH2时转移1ml电子。
①LiH中的氢显负一价,请写出H-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②写出LiH和重水(D2O)反应时生成氢气的化学式:_______。
【答案】(1) ①. ④⑤ ②. ①③⑤
(2)Mg3N2 (3) ①. ②. Cl2 ③. 3∶2
(4) ①.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铜是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干冰是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
③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可以导电;
④BaSO4固体是电解质,未电离不会导电;
⑤熔融的KNO3是电解质且能导电;
⑥酒精是非电解质;
则属于电解质的是④⑤;能导电的是①③⑤;
【小问2详解】
核外电子总数B比A多5个,则A原子L层肯定没排满,如B的L层已排满,则A的L层只有5个电子,A为N元素,B共有2+5+5=12个电子,应为Mg元素,N和Mg可以形成Mg3N2;
【小问3详解】
①在3Cl2+8NH3=6NH4Cl+N2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Cl元素由0价降低到-1价,电子转移总数为6e−,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用双线桥表示为;
②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则Cl2为氧化剂,3 ml Cl2参与反应,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作氧化剂;N元素失去电子被氧化,则N2为氧化产物,由反应可知,8 ml NH3反应只有2 ml N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得到1 ml N2,则作还原剂的NH3只有2 ml,因此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故答案为3∶2;
【小问4详解】
中的氢显负一价,说明H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即H原子核外有2 个电子, 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②写出和重水反应生成和,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l2、Br2、I2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进行探究。
(1)为探究Cl2、Br2、I2单质氧化性的强弱,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Ⅰ:将少量氯水加入NaBr溶液中,加入少量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且下层呈橙红色;
实验Ⅱ:将少量氯水加入KI溶液中,加入少量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且下层呈紫红色;
实验Ⅲ: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加入少量CCl4,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且下层呈紫红色。
①实验Ⅰ中主要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以上实验现象说明Cl2、Br2、I2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
③已知氧化性:、还原性:,尝试写出向FeCl2中通入Cl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为探究Cl2与碱反应的性质,按题图1所示进行实验:向装有一瓶Cl2的集气瓶中添加适量的蒸馏水迅速塞好瓶塞,振荡,然后利用注射器滴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利用注射器滴加稀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的压强从第一次振荡开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①从导致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从导致压强迅速降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后导致压强快速增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①. ②. >> ③.
(2) ①. 氯气可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降低 ②. ③. 酸性条件下能与反应生成氯气,或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解析】
【分析】(1)探究卤素单质氧化性的强弱,根据氯能置换出溴,四氯化碳能萃取水中的溴;氯能置换出碘,四氯化碳能萃取水中的碘;溴能置换出碘,四氯化碳能萃取水中的碘;证明氧化性:>>;
(2)装有一瓶Cl2的集气瓶中添加适量的蒸馏水,即0→t1的反应为,导致压强降低;
的反应为,导致压强进一步降低;
的反应为,导致压强变大。
【小问1详解】
①少量氯水加入NaBr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Cl2能置换出Br2和I2,Br2能置换I2,说明氧化性:氯气大于溴单质,溴单质大于碘单质,即氧化性:>>;
③氧化性:,向FeCl2中通入Cl2,Fe2+被氧化为Fe3+,Cl2被还原为Cl-,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由分析可知,导致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氯气可溶于水,导致瓶内压强降低;从导致压强迅速降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后导致压强快速增大的可能原因是酸性条件下能与反应生成氯气,或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17. 某小组用高锰酸钾法测定绿矾中FeSO4•7H2O含量。
步骤1:配制100 mL 0.10 ml·L-1KMnO4溶液。
(1)需用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_______。
(2)计算并称量_______g KMnO4固体。
(3)称量后,以下操作步骤的顺序为_______。
(4)若出现如下情况,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有_______(填字母)。
A. 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B. 溶解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C. 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 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
步骤2:绿矾中FeSO4•7H2O含量测定。
(5)准确称取绿矾样品3.60g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加入稀硫酸,滴加配制好的高锰酸钾溶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20.00mL。列式计算该样品中FeSO4•7H2O的含量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已知:Mr(FeSO4•7H2O)=278;高锰酸钾与硫酸亚铁反应的方程式为:。
【答案】(1)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1.580或1.58
(3)CDEBA (4)C
(5)
【解析】
【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
【小问1详解】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电子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器、1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小问2详解】
配制100mL0.1ml•L-1的KMnO4溶液,需要使用100mL的容量瓶,则需称量0.1L×0.1ml•L-1×158g/ml=1.58gKMnO4固体;
【小问3详解】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故称量后,以下操作步骤的顺序为CDEBA;
【小问4详解】
A.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不影响溶液的浓度,A错误;
B.溶解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造成溶质损失,浓度偏低,B错误;
C.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所加蒸馏水偏少,浓度偏高,C正确;
D.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则水加多了,浓度偏低,D错误;
故选C;
【小问5详解】
由已知可得关系式,则该样品中FeSO47H2O的含量为。
18.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安全消毒剂,有强氧化性,在空气中体积分数超过10%时易爆炸;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沸点为11℃,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与碱反应,湿润的具有漂白性。两种制备ClO2的方法如下:
(1)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流程如题下图。
①粗盐精制:试剂X是_______(填化学式);操作A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还有_______;操作A后加适量HCl至酸性的目的是_______
②电解微酸性NaCl溶液制得NaClO3.反应Ⅱ的电解方程式是_______。
③ClO2的制取。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Y溶液可循环利用,Y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④该方法制得的ClO2中含有Cl2,为验证ClO2具有漂白性,从所提供的试剂中,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由该混合气体验证ClO2具有漂白性的实验方案:_______(须用试剂:NaOH溶液、NaClO2固体、湿润的有色布条)。
(2)工业上利用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还原氯酸钠(NaClO3)制取ClO2。利用下图装置模拟工业制备ClO2。向三颈烧瓶中加入NaClO3溶液、浓H2SO4并通入空气,调节恒温器至60℃,通过固体加料器缓慢匀速加入硫铁矿。
①装置A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
②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装置D中检测到含氯微粒有Cl-、和,若不考虑其他反应,装置D溶液可吸收_______mlClO2。
【答案】(1) ①. Na2CO3 ②. 漏斗 ③. 除去 ④. ⑤. NaCl ⑥. 将混合气体通入NaClO2固体中充分反应后,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最后通入NaOH溶液中,若布条褪色,则ClO2具有漂白性
(2) ①. 稀释ClO2,防止爆炸 ②. 冷凝、收集液态ClO2 ③. 0.2
【解析】
【分析】粗盐水中含有CaCl2、MgCl2,加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碳酸钙沉淀,过滤,滤液加适量盐酸至酸性,除去氢氧化钠、碳酸钠,电解微酸性NaCl溶液制得NaClO3和氢气,NaClO3溶液加盐酸生成ClO2、Cl2、NaCl。
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中二硫化亚铁与氯酸钠、浓硫酸共热反应制备二氧化氯,装置B用于冷凝收集二氧化氯,装置C中盛有的水用于吸收挥发出的易溶于水的二氧化氯,装置D中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挥发出的二氧化氯,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1详解】
①粗盐水中含有CaCl2、MgCl2,加入氢氧化钠、试剂X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碳酸钙沉淀,可知试剂X是Na2CO3;操作A为过滤,需要的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故答案为:漏斗;由分析可知,操作A后加适量HCl至酸性的目的是除去;
②根据流程图,反应Ⅱ电解微酸性NaCl溶液制得NaClO3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
③由分析可知,,NaClO3溶液加盐酸生成ClO2、Cl2、NaCl,则Y的化学式为NaCl;
④验证混合气体中的漂白性需要先把氯气除去,故先把气体通入固体中充分反应后,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最后利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尾气,故实验方案将混合气体通入固体中充分反应后,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中,最后通入NaOH溶液中,若布条褪色,则具有漂白性;
【小问2详解】
①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常温下ClO2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遇热不稳定易分解发生爆炸。所以通入空气,可稀释ClO2,防止爆炸,而且可将ClO2带出,便于在B装置中收集;
②由分析可知,装置B的作用是:冷凝、收集液态ClO2;
③根据生成物中、和的组成特点,发现Na与Cl原子之间的比值都是1:1,说明整个反应中,钠原子和氯原子是1:1的关系,装置D中的物质的量是0.2ml,则氯原子的物质的量是0.2ml,则ClO2的物质的量是0.2ml。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
某金属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该金属一定是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长泾中学高一(上)化学期中卷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8LH2O的分子数约为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陈洋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年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S-32, 对下列图示的解释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