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盛唐是唐王朝步入①dǐng_盛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诗歌也实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唐玄宗开元及天宝初年,诗歌迎来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诞生了李白、杜甫这样引领时代的诗仙、诗圣,其作品精致华美、雄健清新、意象超妙、韵律和谐,体现出了与盛唐社会相对应且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盛唐气象”。作为唐诗的两大重要流派,这一时期的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创作高度发达。前者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作品建功立业的气氛②浓郁 ,情调豪迈悲壮,表现形式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后者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最为知名,作品主题多反映闲适□隐退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形式上多五言律诗及古体诗。
    1.选文□里应填的标点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
    2.给选文①处横线上填汉字,②处横线上填上拼音。
    ①dǐng______盛 ②浓郁______
    3.请结合选文中划横线的“津津乐道”一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判断选项中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每天都会用半个小时津津乐道地读英语。
    B.我们的语文老师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唐诗宋词了。
    C.回忆起奶奶讲故事的日子,他就忍不住津津乐道起来。
    D.很多时候,那些道听途说的消息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4.选文中划浪线的“结合”“清新”词性分别是______、______。
    【答案】1.C
    2.①鼎 ②yù
    3.A
    4.①动词 ②形容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辨析。
    第一空,前面提到“表现形式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后面说“后者……形式上多五言律诗及古体诗”,前后分句是并列关系,且句子内部已经有逗号,所以这里应该用分号;
    第二空,“闲适”和“隐退”是并列的词语,中间用顿号。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①鼎盛:dǐng shèng,指几乎到极端的盛世。
    ②浓郁:nóng yù,意思是指(花草等的香气)浓重。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辨析。“津津乐道”意思是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
    A.“津津乐道地读英语”用法错误,“津津乐道”不能修饰“读”这个动作,应该是“津津有味”;
    B.“语文老师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唐诗宋词”,表示老师很有兴趣地谈论唐诗宋词,用法正确;
    C.“忍不住津津乐道起来”,意思是忍不住开始很有兴趣地说起来,用法正确;
    D.“那些道听途说的消息更为人们津津乐道”,意思是人们很有兴趣地谈论那些消息,用法正确。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性辨析。
    第一空,在句子“这一阶段的诗歌也实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中,“结合”是谓语动词。它表示“使彼此紧密联系、联合”的动作,在这里是指思想和艺术相互联合、融合的动作,所以是动词。
    第二空, 在“作品精致华美、雄健清新、意象超妙、韵律和谐”这句话中,“清新”用来修饰作品的风格特点。它和“精致华美”“雄健”“意象超妙”“韵律和谐”等词语一样,是对作品特征进行描述的,具有形容词的典型特征,即可以修饰名词,在这里修饰诗歌作品,表示清爽新鲜的风格,所以“清新”是形容词。
    诗词盘点(7分)
    5.在下面横线是工整地填写古诗文名句。
    走进语文我们就走进了诗歌的殿堂:我们可以跟着李白欣赏到“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的月下美景;我们可以在李益的“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中品味思乡的惆怅;可以和曹操感受“_______,洪波涌起”的壮阔;我们也可以吟咏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表达对远行友人的殷殷关切;可以借用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感受时序不停息的更迭。
    【答案】①影入平羌江水流 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③秋风萧瑟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 ⑤随君直到夜郎西 ⑥海日生残夜 ⑦江春入旧年
    二、阅读(45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材料二:
    张无垢勤学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①谪:贬谪,被降职。②昧爽:拂晓,黎明。③洎(jì):到。④趺(fū):脚。
    材料三:
    七录
    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③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注】①溥:张溥,明代文学家②钞:同“抄”,抄写。③沃汤:浇热水。汤,热水。
    6.《论语》是________家的代表作。
    7.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B.思而不学则殆(懒惰)
    C.如是者十四年(这样)D.后名读书之斋(命名)
    8.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所选的四则内容都和学习相关,第一则中也谈到了个人修养。
    B.材料一中的“温故而知新”和“学而时习之”都是在强调复习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学习是第一位的,二者是有主次之分的。
    D.材料三印证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同时也在向世人说明“抄书”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9.翻译材料三中划横线的句子。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10.材料二和材料三在刻画人物时,除了都运用正面描写外,还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请结合两文的具体语句分别加以分析。
    11.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写人物在学习上不怕苦不怕累,一定是对学习这件事有着特别的学习态度,这种态度可用材料一中哪一则概括?并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具体分析这一态度的表现。
    【答案】6.儒 7.B 8.C
    9.冬天手被冻裂了,每天要浇几次热水(取暖)。
    10.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材料二通过“双趺之迹隐然”,突出了张无垢刻苦;材料三通过“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和“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突出张溥的勤奋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围绕“材料二中的张无垢能够十四年如一日地刻苦学习,并在窗下留下了脚印的痕迹,材料三的张溥为了抄书达到了手上长茧和冻裂的程度,可见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是非常热爱的,是‘以之为乐’。”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是儒家经典著作,内容涵盖政治、教育、伦理等多方面。书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语言简洁精炼,蕴含深刻哲理,对中国文化和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B.有误,句意: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殆:疑惑。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为: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由此可见,学习和思考同等重要,二者没有主次之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皲: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这里指手被冻裂;日:每天;沃:浇,这里可引申为浸泡; 汤:热水;数次:好几次。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在材料二中,正面描写了张无垢每日黎明在窗下执书苦读的行为。结合 “双趺之迹隐然” 可知,此处是侧面描写,我们可以想象,他在窗前站了十四年,双脚的痕迹都留在石头上,这深刻地表现出他长期坚持、刻苦读书的程度之深,从旁人可见的痕迹来衬托他的勤奋。
    在材料三中,正面描述了张溥抄书、朗诵、反复抄写的学习过程。结合“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等内容可知,是侧面描写,茧子是长期握笔抄写形成的,冬天手皲裂仍坚持,可见其勤奋之至,从身体部位受的影响突出他的好学与刻苦。这些侧面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一问,材料一中四则内容与学习态度的关联。“学而时习之”主要讲学习和复习的方法;“温故而知新”侧重于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在学习与思考的关系。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现的是对学习的热爱程度,从知道学习到爱好学习,再到以学习为乐的态度递进。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人物,无论是张无垢十四年如一日的窗前苦读,还是张溥反复抄书到指掌成茧、手皲仍不止,都体现出他们对学习的热爱,是一种“乐之”的态度,所以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概括最为恰当。
    二问,结合材料二“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可知,张无垢谪居横浦,条件艰苦,但他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坚持十四年之久,直至窗下石上留下双趺之迹。这种长期的坚持并非易事,若不是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很难做到。他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才不惧环境艰难,乐此不疲。
    结合材料三“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可知,张溥读书必手钞,反复六七次,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裂仍每日沃汤数次继续抄书。这种近乎痴迷的行为,充分体现出他对学习的热爱。他不是把学习当作任务,而是当作一种乐趣,所以才会如此全身心投入,不怕吃苦受累。他们二人都展现出了“乐之”的学习态度。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材料二: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后,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住的寝室有一扇短窗,每天天刚亮时,他就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明亮的晨光读书。像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等到他回到北方,窗下的石头上,双脚站立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直到现在仍然留存着。
    材料三: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完毕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然后又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被冻裂了,每天要在热水里浸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自己读书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漠上花·红柳
    胡岚
    ①古人写柳,姿态万千,“绿柳含烟映日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江南杨柳绿千条,绾得春愁向空卷”“寒食东风御柳斜”“杨柳青青著地垂”“柳条百尺拂银塘”……看得人眼花缭乱。
    ②红柳是柳也非柳,和江南柳树的柔软、纤细、纤弱、娇媚无关。在戈壁大漠,红柳像西北大汉手执铁板,高唱大江东去,铮铮铁骨又柔情在怀。
    ③红柳和胡杨同为沙漠的古老居民。胡杨高大粗壮,是贵族,秋天叶子黄了,树上挂满金币,又仿佛身披金甲,凛凛有威,气度华贵。红柳却像一个布衣农人,个头低矮,其貌不扬。
    ④早前,塔克拉玛干沙漠没有路,后来才有沙漠公路。为阻止流沙,人们修建了防护林。沙漠栽树不易,要耐得住干旱天,要饮得了苦咸水。红柳天然防沙耐旱,只消用地底苦咸水滴灌,任由漠风吹,不怕烈日晒,一日日长得茁壮繁茂。
    ⑤北方的风任性、狂躁、粗粝。一场一场沙尘,漫天飞扬,大风一场一场呼啸而过。有回外出,漫天风沙席卷过来,黄沙弥漫,明亮的天空,全是沙土色。沙漠公路覆上了一层黄沙,天地昏黄。
    ⑥车像一叶孤舟在茫茫沙海颠簸,好像随时会被卷走。空气中悬浮着沙尘,三十米外景象全无,前路隐在黄沙里,车不敢前行半步。路边的红柳依然屹立,随那风随那沙,不畏不惧。风沙过去,红柳面目全非,一身风尘,却让人看见了韧性,看见了生命之顽强,顿时生出敬意。所谓铁骨铮铮,就是这样吧。
    ⑦冬日的几场大风吹过,大沙漠中生机勃勃的春天到了。红柳开始泛青,叶叶青翠。红柳绿了,梭梭绿了,沙拐枣绿了,沙漠公路绿了,绿浪逶迤。
    ⑧红柳不如胡杨高大粗壮,更没有金黄华贵的色彩,但也不乏柔情。红柳样貌普通,开出花来却好看。恰好逢着一场雨,米粒大小的红柳花透着滋润,透着娇羞,白的、红的、粉的,众多色彩聚拢在一起。一望无际的沙海,经此一簇一团的点缀,美得生动,美得多姿。
    ⑨民间常用红柳枝条编筐、编制农具。喀什老城,能买到传统手工编制的篮子,手艺人用细细的红柳枝编出各种造型的工艺品,又实用又美观。
    ⑩红柳枝韧性好,架在炭火上树枝不断,不变形,用来烤肉烤鱼都好。红柳烤肉吃起来有种特别的清香。炭火慢慢加热,烤一面,翻转来再烤一面,往肉上喷点水,滋滋滋滋,炭火在燃烧,肉在跳舞,红柳枝的香慢慢渗透到肉中,孜然香、辣椒香、椒盐香,先是焦黄色再是金黄色,空气中焦香味弥漫,烤肉熟了,一串下肚,风卷残云。
    ⑪那年过塔里木乡帕满湖,秋水浩渺如烟,一卷烟云,山水画一样出现在眼前,如梦幻般,几疑来到江南。湖上几株树,错落有致,凌波水上,远处与天相接。及上车,发现路对面一丛丛红柳,尘土满面,沧桑萧瑟,好似人生另一番景象。帕满湖与红柳丛,两处隔路相望。或是因为红柳的守护,才让湖水静美如斯吧。红柳挡风挡沙,不怨不争,生性本分,为人也该向它看看啊。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27日)
    12.选文开篇为什么从写柳的诗写起?
    13.选文第⑤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14.你怎么理解作者在最后一段极尽笔力描写帕满湖的美丽?
    15.第⑧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所写的都是红柳花,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
    花梗长0.2—1厘米;苞片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条状钻形,卵状长圆形,渐尖,长1.5—2(—2.8)毫米,与花萼等长或超过花萼(包括花梗);花梗长0.5—0.7毫米,短于或等于花萼;花5数;花萼长0.5—1毫米,萼片广椭圆状卵形或卵形,渐尖或钝,内面三片比外面二片宽,长0.5—0.7毫米,宽0.3—0.5毫米,边缘窄膜质,有不规则的齿牙,无龙骨;花瓣粉红色或紫色,倒卵形至阔椭圆状倒卵形,顶端微缺。
    【答案】12.围绕“①写出了江南柳美丽的特点,②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红柳,③同时也和红柳形成对比,④给文章增添了文学性和诗意”写出三点即可。
    13.写了北方的风任性、狂躁、粗粝的特点,交代了红柳的生长环境恶劣,为下文看见红柳心生敬意做铺垫,侧面烘托了红柳生命力强,有韧性的品质。
    14.写帕满湖的美丽是为了和路另一边的一丛丛满面尘灰、萧瑟沧桑的景象形成对比,说明帕满湖的美丽是红柳守护的结果,从而体现了红柳不怨不争、生性本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红柳的赞美敬佩。
    15.围绕“划线句运用了生动的描写的和排比、拟人的修辞,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链接材料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平实,没有描写和修辞的体现,只是客观的介绍红柳,没有情感的流露”回答即可。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
    根据第①段“绿柳含烟映日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江南杨柳绿千条,绾得春愁向空卷”“寒食东风御柳斜”“杨柳青青著地垂”“柳条百尺拂银塘”可知,引用古诗句,充分展现了江南柳柔软、纤细、充满诗意等美丽的特点。
    根据第②段“红柳是柳也非柳,和江南柳树的柔软、纤细、纤弱、娇媚无关”可知,自然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红柳。
    根据第②段“和江南柳树的柔软、纤细、纤弱、娇媚无关。在戈壁大漠,红柳像西北大汉手执铁板,高唱大江东去,铮铮铁骨又柔情在怀”可知,通过江南柳与红柳的对比,突出红柳独特的风格,同时,开篇引用众多写柳的诗句,给文章增添了浓郁的文学性和诗意。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作用分析。
    第一问,根据第⑤段“北方的风任性、狂躁、粗粝。一场一场沙尘,漫天飞扬,大风一场一场呼啸而过……沙漠公路覆上了一层黄沙,天地昏黄”可知,这段详细描写了北方风沙肆虐、狂风呼啸、天地昏黄的恶劣天气状况。交代了这种恶劣的环境就是红柳生长的环境。
    第二问,根据第⑥段“路边的红柳依然屹立,随那风随那沙,不畏不惧”可以看出,恶劣环境与红柳的坚韧形成对比,突出了红柳在如此艰难条件下顽强生存的特点,为后文作者看到红柳后心生敬意做了铺垫,有力地从侧面烘托出红柳强大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韧性。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作用分析。
    根据第⑪段“那年过塔里木乡帕满湖,秋水浩渺如烟,一卷烟云,山水画一样出现在眼前,如梦幻般,几疑来到江南。湖上几株树,错落有致,凌波水上,远处与天相接”可知,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帕满湖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象。而“及上车,发现路对面一丛丛红柳,尘土满面,沧桑萧瑟”,这里将美丽的帕满湖与满面尘灰、沧桑萧瑟的红柳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第⑪段“或是因为红柳的守护,才让湖水静美如斯吧。红柳挡风挡沙,不怨不争,生性本分”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帕满湖的美丽离不开红柳的默默守护,进而体现了红柳不怨不争、生性本分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红柳的赞美与敬佩之情。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第⑧段“红柳不如胡杨高大粗壮,更没有金黄华贵的色彩,但也不乏柔情。红柳样貌普通,开出花来却好看。恰好逢着一场雨,米粒大小的红柳花透着滋润,透着娇羞,白的、红的、粉的,众多色彩聚拢在一起”可知,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透着滋润,透着娇羞”,赋予红柳花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柳花的可爱。同时运用排比,“白的、红的、粉的”写出了红柳花色彩的丰富,使语言富有表现力,表达出作者对红柳花的喜爱之情。
    根据【链接材料】“花梗长0.2—1厘米;苞片披针形……花萼长0.5—1毫米……”等内容可知,只是单纯从科学的角度,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客观地介绍红柳花的花梗长度、苞片形状、花萼大小、花瓣形状和颜色等特征,语言平实,没有运用描写和修辞手法,也没有情感的融入,只是准确、客观地对红柳花进行说明。
    (三)(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团圆的味道
    谭鑫
    ①每逢中秋时节,在老家重庆涪陵的风俗里,除了圆圆的月饼之外,还有另一种圆圆的食物。它和月饼一热一冷、一米一面,两种甜互为补充。在涪陵,它有一个街知巷闻的名字——热糍粑。
    ②童年的记忆里,热糍粑出现在餐桌的时节,地里的高粱玉米已经脱粒装袋,田间的稻谷也已化作新米入仓。秋日的农忙刚好告一段落,农人们总算可以腾出手来,用精工细作的食物来慰藉秋收。
    ③刚刚出落而成的稻米,当仁不让地化作了第一口香。其中,又以相对珍贵的糯米为代表。在乡人的认知中,对于精心侍弄的新鲜糯米,必然要回馈一个最佳归宿。一口热糍粑,便应运而生。
    ④每每中秋将至,外公常常会打来电话。话里不说过中秋,也不说吃月饼,只一句:“来打热糍粑。”短短5个字,传递的却是关于中秋和团聚的信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热糍粑自然而然地并入了家乡过中秋的风俗。
    ⑤到外公家时,经过了隔夜浸泡的新鲜糯米,每一粒都饱饮了水,更显洁白圆润。外婆将糯米搓洗后,用筲箕沥干,之后,用手将糯米捧入蒸饭的甑子里,同时嘱咐正在帮忙烧火的我父亲:“大火!”一节节干柴被依次递进灶膛,火舌直舔锅沿,刹那间,厨房灯火通亮。
    ⑥约莫一个小时后,等厨房有米饭的香气溢出,外婆会将手背放在甑子盖子顶部试温。如果能感受到甑子内部涌动的热气,外婆便会说:“上气了!”这预示着,糯米已经蒸熟,即将迎来下一道工序。
    ⑦严格意义上来说,每年第一口新糯米的品尝者,是外公由一块石头开凿而成的碓窝。在那里,糯米将完成称呼上的变化——从糯米到糍粑。
    ⑧待滚烫的糯米倒入碓窝中,周围的人便一拥而上,人手一根洗净的新鲜竹子,朝着石窝里的糯米连捶带挤,手力往石窝使,脚步围石窝转。
    ⑨幼年时,这样的时刻,我都是围观,只需静静等到糍粑出落。待到年岁渐长,则会接过竹棒加入其中。新手上场,必是施着蛮劲猛敲乱打。直到家人喝止或力气将尽,才会停下来,开始遵循规律—重刺、轻转、速扯、身移,一群人朝着一个目标使劲。
    ⑩等到石窝里的热气即将散尽,此刻粒粒分明的糯米已化成细腻黏黏的糍粑。只消一声“起”,一整个白白的糍粑团便被握竹棒的人一挑而起。外婆拿来盆子接过糍粑团,端到桌上。接下来,糍粑团便由外公和舅舅接管。为防糍粑粘手,他们在手中抹了菜籽油或熟蛋黄,耐着糍粑烫手的余温,将其细细地揪搓成团,递到争相伸到眼前的手中,或一一堆叠在碗里。
    ⑪我接过的糍粑,仍有些烫手和粘手。舅妈端来一碗黄豆面,那是秋天成熟的黄豆,炒熟碾粉后,饱含馥郁的谷物气息。白胖胖的糍粑只需在这黄豆面中一裹,便宛如穿上一件磨砂的秋衣,烫与粘不攻自破。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口味,蘸上白糖或者蒸熟的红糖水食用。
    ⑫咬上一口热糍粑,糯米软糯清甜,黄豆面喷香解腻。从儿时的狼吞虎咽到如今的细嚼慢咽,那滋味穿过悠长岁月,至今仍让我回味。
    ⑬在涪陵,热糍粑这种小零食并不稀奇。岁深时节,时常有小贩走街串巷叫卖:“热糍粑,又香又糯……。”凑近一看,糯米是由机器研磨,经孔口出落,在小贩的手动切压中,个头均匀地落在黄豆面里打滚。用漏勺捞起,抖落多余的黄豆面,一颗颗指节大小的热糍粑便被扣入碗中。
    ⑭围观者以孩子居多。有时也会有一些大人,目光忍不住往摊前打量。也许,热糍粑一直温热在他们记忆的味蕾里。
    (《人民日报》2024年09月23日)
    16.做热糍粑有哪些的工序?请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①________——大火蒸熟——②__________——挑出搓团
    17.阅读②③段,概括家乡人要在中秋时节吃“热糍粑”的原因有哪两点?
    18.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语句。
    待滚烫的糯米倒入碓窝中,周围的人便一拥而上,人手一根洗净的新鲜竹子,朝着石窝里的糯米连捶带挤,手力往石窝使,脚步围石窝转。
    19.本文题目是“团圆的味道”,这团圆的味道里包含着哪些味道呢?
    【答案】16.①浸泡沥干 ②连捶带挤
    17.①农忙刚好告一段落,农人们有空闲时间用精工细作的食物来慰藉秋收;②乡人们要给稻米中珍贵的糯米一个最佳归宿。
    18.动作描写(场面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家人围绕着石窝捶打糯米的场景,突出全家人齐心协力,体现了团圆热闹。
    19.热糍粑甜美的味道(必答),品味秋日收获的味道,团圆的味道,亲情的味道,童年的味道。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空,根据第⑤段“经过了隔夜浸泡的新鲜糯米……外婆将糯米搓洗后,用筲箕沥干”可知,做热糍粑的第一道工序是浸泡沥干。
    第二空,根据第⑧段“待滚烫的糯米倒入碓窝中,周围的人便一拥而上,人手一根洗净的新鲜竹子,朝着石窝里的糯米连捶带挤”可知,在糯米蒸熟后要进行连捶带挤这一工序。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②段“秋日的农忙刚好告一段落,农人们总算可以腾出手来,用精工细作的食物来慰藉秋收”可知,此时农忙结束,人们有时间精心制作食物来犒劳自己,这是中秋吃热糍粑的一个原因。
    根据第③段“又以相对珍贵的糯米为代表。在乡人的认知中,对于精心侍弄的新鲜糯米,必然要回馈一个最佳归宿。一口热糍粑,便应运而生”可知,因为糯米珍贵,人们认为热糍粑是糯米的最佳归宿,所以会在中秋吃热糍粑。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根据“一拥而上”“人手一根”“连捶带挤”“手力往石窝使,脚步围石窝转”这些内容可知,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场面描写)。这些生动的动作描写,将一家人围绕碓窝捶打糯米的热闹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朝着一个方向用力,体现出全家人齐心协力制作糍粑的画面,有力地突出了团圆热闹的氛围,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这种家庭团聚劳作的欢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①段“它和月饼一热一冷、一米一面,两种甜互为补充”以及第⑫段“咬上一口热糍粑,糯米软糯清甜,黄豆面喷香解腻”可知,热糍粑本身具有甜美的味道,这是团圆味道中最直接的体现;
    根据第②段“秋日的农忙刚好告一段落,农人们总算可以腾出手来,用精工细作的食物来慰藉秋收”可知,热糍粑是用秋收后的新米制作,其中蕴含着秋日收获的味道,是团圆时对丰收的庆祝;
    根据第④段“每每中秋将至,外公常常会打来电话”“来打热糍粑”“短短5个字,传递的却是关于中秋和团聚的信息”可知,这简单的话语传递着团聚信息,一家人共同制作热糍粑,体现了团圆的味道;
    根据第⑤段“外婆将糯米搓洗后,用筲箕沥干,之后,用手将糯米捧入蒸饭的甑子里,同时嘱咐正在帮忙烧火的我父亲”,第⑧段“周围的人便一拥而上,人手一根洗净的新鲜竹子,朝着石窝里的糯米连捶带挤,手力往石窝使,脚步围石窝转”等场面描写可知,体现出亲情的味道,亲情在这一过程中交融;
    根据第⑨段“幼年时,这样的时刻,我都是围观……待到年岁渐长,则会接过竹棒加入其中”可知,热糍粑贯穿了作者的童年,这里面有童年时对热糍粑的期待,看着家人制作的好奇,以及后来参与其中的快乐,蕴含着童年的味道。
    (四)名著阅读(5分)
    20.结合《朝花夕拾》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品情。《朝花夕拾》是鲁迅对童年、少年、青年时期往事的回忆,读这些散文我们不仅要了解鲁迅生活的“那些年”,认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更要体会鲁迅心中的“那些情”,其中哪一个人物给予鲁迅的“情”最打动你?为什么?
    (2)任务二:悟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改后的书名好在哪里?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年,你从这个书名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答案】(1)示例:长妈妈,因为她没有文化,听不懂作者说的《山海经》是什么,却给作者买到他心心念念的“宝书”;或者围绕“藤野先生的师生情,范爱农的朋友情(同乡情/同事情)”回答都可以。
    (2)围绕“改后的书名把旧事比喻成朝花,突出了这些旧事的珍贵、美好”回答即可。 道理围绕“我们要珍视当下,珍惜我们的青春时光,给自己多留下美好的回忆。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分析。作答时,首先确定一个给予鲁迅深刻情感的人物,如长妈妈、藤野先生等。然后分析这个人给予鲁迅的具体情感,如长妈妈对鲁迅的关爱、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真诚教导与关心等。可以结合书中具体情节阐述这种情感的表现,如长妈妈为鲁迅买《山海经》,藤野先生认真批改鲁迅的作业等,进而说明这种情感为何打动自己,突出其在鲁迅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示例:寿镜吾先生,因为他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要求严格却不严厉。他的教学方式虽然传统,但在那个时代给予了鲁迅知识的启蒙和对学问的尊重。他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互动中,让鲁迅感受到了一位良师的风范,这种师生情也深深打动着读者。
    (2)本题考查名著书名作用分析及启示。
    第一问,《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改后的书名,“朝”表示早上,这里指早年时候;“夕”表示这里指晚年时期。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 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突出了这些旧事的珍贵、美好。
    第二问,开放性试题,作答时,书名中悟出的道理,结合自身成长,可从回忆的价值、珍惜过往等角度思考。可以谈回忆能让人反思成长、珍惜当下时光等,展现对过去经历的珍视和对未来成长的启示。
    示例:从“朝花夕拾”这个书名可以明白,无论是快乐的、悲伤的经历,在未来的某一天都会成为我们珍贵的财富。就像早晨的花朵,当时的美好可能一闪而过,但在日后回忆起来,能让我们重新感受到那些纯真的情感。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1.孔子曾经发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感叹,我们的课本里也有“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活动,可见人生离不开朋友,拥有“真朋友”也是人生的一件幸事。
    (1)活动一:用“文字”阐释朋友“义”。今天,朋友的含义已经颇为广泛:网上偶遇,聊聊天、留个言,叫“网友”;路遇陌生人,问个路,可以称对方为“朋友”;甚至看到幼儿园的小孩,我们要称之为“小朋友”……但是,我们心中的“朋友”依然还是古人所说的那种志同道合的“朋友”。请你补全横线,使之构成排比句,阐释我们心中的朋友“义”。
    黯然时,朋友就是吹散阴霾的清风;懈怠时,朋友就是鼓励前行的号角:_____,______。
    (2)活动二:用“声音”表达朋友“情”。朋友的真情体现在行动中,而对于文章中的朋友情我们却可以通过声音来表达。请结合【链接材料】完成问题。
    【链接材料】
    A我的生活曾经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分了给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B这些不要报答的慷慨的施舍,使我的生活里也有了温暖,有了幸福。我默默地接受了它们。我并不曾说过一句感激的话,我也没有做过一件报答的行为。但是朋友们却不把自私的形容词加到我的身上。C对于我,他们太慷慨了。
    节选自巴金随笔《朋友》
    ①请从A和B两处划线语句选择一处说说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并说明理由。
    ②C处哪个词应该重读?为什么?
    (3)活动三:用“故事”展现朋友“谊”。古代有很多有关朋友的故事,比如《伯牙破琴》《管鲍之交》《刘柳情谊》等,请你选一则古人真挚友谊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写出来。(60字左右)
    【答案】(1)①示例:迷茫时,朋友就是指引方向的灯塔; ②孤独时,朋友就是慰藉心灵的暖光。
    (2)①示例:选择 A 处。应该用低沉、悲苦的语气来朗读。理由:从“A 我的生活曾经是悲苦的,黑暗的”可知,作者在回忆过去悲苦黑暗的生活,用低沉悲苦的语气能更好地体现当时生活的艰难以及作者内心的痛苦。
    ②“慷慨”应该重读。原因:“对于我,他们太慷慨了”强调了朋友们对“我”的无私付出,重读“慷慨”更能突出朋友们的大方、无私,从而更好地体现朋友之间真挚的情谊。
    (3)示例:《管鲍之交》,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处处包容他。管仲贫困时,鲍叔牙常资助他;管仲打仗逃跑,鲍叔牙理解他是为了奉养老母。两人情谊深厚,传为佳话。
    【解析】
    (1)本题考查仿写语句。作答时,先分析前两个句子的结构和语义特点,明确“……时,朋友就是……”的句式以及“朋友”在特定情境下的积极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在不同情境下想出与朋友作用相关的比喻内容进行仿写。
    示例:彷徨时,朋友就是照亮前路的明灯;颓废时,朋友就是激发斗志的战鼓。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①需结合语句内容及情感确定语气,A 处体现生活悲苦,可用低沉悲苦语气;B 处表达生活有了温暖幸福,可用舒缓欣慰语气。理由结合语句中的关键词分析。
    示例:选择 B 处。应该用舒缓、欣慰的语气来朗读。理由:从“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使我的生活里也有了温暖,有了幸福”可知,作者在讲述朋友们的给予让自己的生活有了改变,用舒缓欣慰的语气能体现出作者对朋友的感激以及内心的幸福之感。
    ②“慷慨”一词突出朋友的无私付出,重读可强调朋友情谊,所以应重读“慷慨”。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内容概括。作答时,先选定一个故事,明确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核心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将其概括出来,注意字数限制。
    示例1:《伯牙破琴》,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子期亡,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表对知音子期的敬重与怀念。
    示例2:《刘柳情谊》,刘禹锡与柳宗元同遭贬谪,相互扶持。柳宗元临终托孤刘禹锡,刘不负所托,尽显真挚友情。
    (二)写作(50分)
    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其一作文。
    22.作文题目:友谊之花开在心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校名。
    ②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23.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
    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介绍自己的成功起点:1天做1个俯卧撑,1天读1页书,1天写50个字。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读的书是过去的10倍。这就是小到几乎不可能失败的小起点的魔力,毕竟,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都有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自然会收获一个让人满意的硕果。
    请记住:没有一夜长高的树,没有一步登天的路!
    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实情感。
    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的姓名、校名。
    ②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③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相关试卷

    吉林省四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吉林省四平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八年语文期中pdf、八年语文答案docx、八年语文期中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