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5.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Fe:56
Ⅰ卷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 Na2OB. H2SO4C. CO2D. NO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O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H2SO4是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CO2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正确;
D.NO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2.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符合的是
A. 纯碱——治疗胃酸过多B. 次氯酸钠——消毒剂
C. 过氧化钠——漂白剂D. 小苏打——制作馒头和面包的膨松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纯碱为Na2CO3,其水溶液具有较强的碱性,对胃具有刺激性,因此纯碱不能治疗胃酸过多,故A说法错误;
B.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可作消毒剂,故B说法正确;
C.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剂,能将有色物质漂白,因此过氧化钠可作漂白剂,故C说法正确;
D.小苏打为NaHCO3,受热或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其碳酸氢钠对人体无害,因此小苏打为制作馒头和面包的膨松剂,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A。
3. 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是物质本身有无导电性
B. 判断纯净物与混合物的依据为是否仅含有一种元素
C.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依据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
D. 氧化剂:在反应时失去(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是依据本身是否电离,如NaCl晶体不导电,但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电离为电解质,而CO2自身不可能电离,为非电解质,与本身是否导电无关,故A错误;
B.纯净物与混合物:看是否为同一物质组成,仅含有一种元素的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仅含有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故B错误;
C.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是否变化,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否则不是,故C正确;
D.氧化剂是在反应中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故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
B. 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混合物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C. 将FeCl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可以制得Fe(OH)3胶体
D.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可用上图表示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的为胶体,故A错误;
B.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故B错误;
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将饱和FeCl3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C错误;
D.胶体属于分散系,而分散系都是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则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5. 合成新物质是研究化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关于O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O4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B. 1个O4分子由两个O2分子构成
C. 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D. O4和O2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O4和O3是氧元素的原子和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A正确;
B.1个O4分子由四个O原子构成,故B错误;
C.O4是氧元素的一种单质,不是化合物,故C错误;
D.O4转化为O2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不能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转化,故D错误;
故选:A。
6.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氢氧化钙电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B错误;
C.1个硫酸分子电离出2个氢离子和1个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C错误;
D.硫酸铝电离出铝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7. 实现下列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A. NaOH→NaClB. Cl2→HClO
C. HCl→Cl2D. CaCO3→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反应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则选项中的物质应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剂氧化,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A.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发生复分解反应,无需加入氧化剂,故A错误;
B.氯气和水发生歧化反应生成次氯酸和HCl,Cl2既做氧化剂也做还原剂,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B错误;
C.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正确;
D.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发生分解反应,无需加入氧化剂,故D错误;
故选:C。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燃烧制备过氧化钠B. 向氯化钙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沉淀
C. 侯氏制碱法制备得到的是纯碱碳酸钠D. 金属钠着火时,用干燥的沙土来灭火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和氧气在燃烧过程中生成Na2O2,A正确;
B.碳酸的酸性比盐酸的弱,氯化钙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不能反应,B错误;
C.侯氏制碱法是将氨气、二氧化碳气体依次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制备碳酸氢钠晶体,再加热分解得到的是纯碱碳酸钠,C正确;
D.钠和水生成可燃性气体氢气,故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而需要干燥的沙土来灭火,D正确;
故选B。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2O2可以作为呼吸面具或潜水艇里的氧气来源
B. 可用水来检验某Na2O样品中是否含有Na2O2
C. 每次焰色试验后,要将铂丝用硫酸洗净
D. 碳酸钠固体和碳酸氢钠固体可用加入少量水,根据温度变化情况来鉴别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都产生氧气,所以Na2O2可以作为呼吸面具或潜水艇里的氧气来源,故A正确;
B.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所以可用水来检验某Na2O样品中是否含有Na2O2,故B正确;
C.硫酸不易挥发,灼烧时,硫酸及其盐不易挥发掉,无法达到洗净的目的,故每次实验后,要将铂丝用盐酸洗净,故C错误;
D.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碳酸钠溶于水放热,取两种固体分别滴入少量水,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变化,升温的是碳酸钠,故D正确;
故选:C。
10. 某同学在一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B. 该实验说明H+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
C. 实验中pH试纸呈浅红色说明HClO为弱酸
D. 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HClO具有漂白性,Cl2无漂白性,故A错误;
B.由实验可知,滴加氯水的中间区域变白色,而周围变成红色,可说明H+的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故B正确;
C.新制氯水中含有H+,实验中pH试纸呈浅红色说明有H+存在,并不能证明HClO为弱酸,故C错误;
D.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为稀盐酸,无漂白性,因此用久置的氯水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不同,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1.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相互反应时,若改变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比),化学反应并不改变的是
A. 和B. 和C. 和D. 木炭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常温时:,点燃时:,故A不选;
B.和反应,时,反应为;,时,反应为,故B不选;
C.和的反应与用量和温度无关,均为,故C选;
D.木炭和反应,时:;时:,故D不选;
故选C。
12. 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在人体中的作用是
A. 作氧化剂B. 作还原剂
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D. 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活性氧”氧化性极强,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表明Na2SeO3能将“活性氧”还原,“活性氧”为氧化剂,Na2SeO3为还原剂,由此可知Na2SeO3在人体中作还原剂,故答案为:B。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流酸:
B. CaCO3与醋酸溶液反应:
C. NaOH溶液与过量Ca(HCO3)2溶液反应:
D. 钠与水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离子个数配比不符合物质结构组成;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BaSO4↓+2H2O,故A错误;
B.CaCO3与醋酸反应,醋酸为弱酸,应保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CO2↑+2CH3COO-+H2O,故B错误;
C.碳酸氢钙过量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氢钠和水;NaOH溶液与过量的Ca(HCO3)2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Ca2++═CaCO3↓+H2O,故C错误;
D.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14. 实验室利用氯气与溶液反应制备溶液,下列装置和原理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取并收集氯气B. 用装置乙除去Cl2中的HCl
C. 用装置丙制备NaClO溶液D. 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需要加热,装置甲没有加热装置,A错误;
B.应该用饱和食盐水来除去Cl2中的HCl,另外洗气瓶应该长进短出,B错误;
C.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制备次氯酸钠,C正确;
D.饱和食盐水不吸收氯气,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氯气,D错误;
故选C。
15. 离子方程式BaCO3+2H+=CO2↑+H2O+Ba2+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 )
①HCl ②H2SO4 ③HNO3 ④NaHSO4 ⑤CH3COOH
A①②③B. ③④⑤C. ②④⑤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CH3COOH是弱电解质,不能拆分成离子;H2SO4和NaHSO4中的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能形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可拆分成离子,所以答案为C。
16. NaCl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将NaCl固体溶于水,溶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发生了分解反应
B. 离子从固体表面脱离后不会再回到固体表面
C. 水合Na+的图示不科学
D. NaCl溶于水后发生了电离,是在通电条件下进行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过程只有化学键的断裂,并没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更不是分解反应,故A错误;
B.该过程中存在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氯化钠的表面溶入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受氯化钠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氯化钠的表面,最终会出现动态平衡NaCl(s)⇌Na+(aq)+Cl- (aq),离子从固体表面脱离后会回到固体表面,故B错误;
C.钠离子带正电荷,形成水合离子时应该是水中带负电的氧原子靠近钠离子,即图示错误,故C正确;
D.NaCl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子键断裂,形成水合离子,并不需要通电,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金属钠:2Na+Cu2+=2Na++Cu
B. 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C. Na2O2固体中阴、阳离子数比为1:1
D. 区别NaHCO3与Na2CO3溶液,可用Ca(OH)2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金属钠,不能置换出金属铜,钠先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NaOH溶液再和CuSO4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Cu2+=2Na++Cu(OH)2↓+H2↑,故A错误;
B.Na2O2投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蓝,是由于生成了碱,后褪色,是Na2O2由于具有强氧化性,氧化而褪色,故B正确;
C.Na2O2固体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阳离子为钠离子,阴、阳离子数比为1:2,故C错误;
D.不能用Ca(OH)2溶液区别NaHCO3与Na2CO3溶液,都会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8. 关于反应CaH2+2H2O==Ca(OH)2+2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O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B. CaH2中H元素被还原
C. 此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原子个数比为1:1D. Ca(OH)2是氧化产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反应中,只有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在CaH2中H为-1价,被氧化成0价;CaH2中H元素被氧化,B错误;反应物水中H为+1价,被还原为0价,因此,H2O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A错误;2个 H2O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被还原生成1分子H2,另外2个氢原子价态未发生变化,CaH2中的2个氢原子被氧化生成1分子H2,所以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其分子个数之比为1:1,故C正确;由于H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所以Ca(OH)2为生成物,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C。
19. 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空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 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 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D. 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两块钠的质量都是23g,即钠的物质的量是1ml,钠在氧气中加热的反应方程式为:2Na+O2Na2O2,23g钠完全燃烧生成39g过氧化钠,转移电子是1ml;钠在氧气在常温下反应为:4Na+O2=2Na2O,23g钠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钠的质量是31g,转移电子是1ml;所以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第一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故选B。
20.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 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bg
B. 取ag混合物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
C. 取ag混合物与过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bg固体
D. 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逸出气体经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bg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由减少的质量bg和该反应用差量法可计算出NaHCO3的质量,进一步计算Na2CO3的质量,进而能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A项不符合题意;
B.取ag混合物与过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发生的反应为NaHCO3+NaOH=Na2CO3+H2O,加热、蒸干、灼烧,得bg固体由Na2CO3和过量NaOH组成,过量NaOH的质量未知,不能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B项符合题意;
C.取ag混合物与过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发生反应Na2CO3+Ba(OH)2=BaCO3↓+2NaOH、NaHCO3+Ba(OH)2=BaCO3↓+H2O+NaOH,过滤、洗涤、干燥,得bg固体是反应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根据混合物的质量、BaCO3的质量、结合碳原子守恒可列方程组计算Na2CO3、NaHCO3的质量,进而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C项不符合题意;
D.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发生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逸出气体经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碱石灰质量增加bg为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根据混合物的质量、CO2的质量、结合碳原子守恒可列方程组计算Na2CO3、NaHCO3的质量,进而计算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1. 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Ba2+、Na+、、B. Mg2+、Cl-、Al3+、
C. K+、Cl-、、NO3-D. Ca2+、Na+、 Fe3+、
【答案】B
【解析】
【详解】A.Ba2+与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Mg2+、Cl-、Al3+、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也不与氢离子反应,且无色,可以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在强酸性溶液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存在,故C不符合题意;
D.含有Fe3+的溶液会显淡黄色,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2. 己知反应:①②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都属于置换反应
B. 氧化性KBrO3>Br2,还原性Br->Cl-
C. 反应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之比为6:1
D. 反应③能说明氧化性Cl2强于Br2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②不符合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单质、化合物,反应物均为化合物,可知只有②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③中B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氧化性 KBrO3>Br2;①中Br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还原性Br->Cl-,故B正确;
C.②中1mlCl得到电子与5mlCl失去电子相等,则②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故C错误;
D.反应③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Cl2是还原剂,溴元素化合价降低,Br2是还原产物,只能说明还原性:Cl2> Br2,故D错误;
故选:B。
23. “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可用于消毒和漂白,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对比实验①和②,②中蓝色迅速褪去的原因是发生了反应ClO−+H+ ===HClO
B. 实验③中产生的气体是Cl2,由HClO分解得到:2HClO===Cl2↑+H2O
C. 对比实验②和③,溶液的pH可能会影响ClO−的氧化性或Cl−的还原性
D. 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需要调控合适的pH才能安全使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A.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B. 产生的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氯气,在酸性条件下,次氯酸跟离子与氯离子发生归中反应所得;
C. 对比实验②和③,溶液的酸性增强,产生了氯气;
D. 通过对比三个实验,可看出适当的pH会增大“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
【详解】A. 对比实验①和②,②中蓝色迅速褪去主要是因为加入的酸与溶液中的次氯酸跟离子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次氯酸,其离子方程式为:ClO− +H+ = HClO,故A项正确;
B.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与次氯酸钠,实验③中产生的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是Cl2,主要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了两者发生归中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lO− +2H++ Cl− = Cl2↑+H2O,故B项错误;
C. 溶液的pH值减小的情况下,产生了大量气体,使得氯离子与次氯酸跟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则说明溶液的pH可能会影响ClO− 的氧化性或Cl− 的还原性,故C项正确;
D. 对比三个实验可以看出,加酸可以提高“84”消毒液的漂白效果,但酸性太大,会使溶液中产生大量有毒的氯气,则需要调控合适的pH才能安全使用,故D项正确;
答案选B。
24.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 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NaOH溶液
B. 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C. 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
D. CO2(HCl),通过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则反应可除杂,故A正确;
B.碳酸钠、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通入过量的CO2气体可除杂,故B正确;
C.氧化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则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可除杂,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氯化氢均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D错误;
故选:D。
25. 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其中可能含有、、、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以下实验(所加试剂均足量):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粉末中一定有
B. 是否存在无法确定,需进一步实验确定
C. 白色沉淀乙可能是和的混合物
D. 原粉末中一定没有,可能有
【答案】A
【解析】
【分析】固体粉末加水溶解后过滤,有完全溶于稀的滤渣,该滤渣可能是或,即原粉末中一定含;滤液加稀硫酸生成的白色沉淀甲为,即原粉末中一定含,则一定无;滤液中加生成的白色沉淀乙应为,即原粉末中含。
【详解】A.由分析可知,原粉末中一定有,A正确;
B.由分析可知,原粉末中一定有,B错误;
C.滤液中含,则肯定没有,即白色沉淀乙是,不可能含,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原粉末中一定没有,一定有,D错误;
答案选A。
Ⅱ卷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分)
26. 今有下列8种物质:①Cu②Na2O③Fe(OH)3胶体④CaCO3固体⑤盐酸⑥蔗糖⑦熔融的KOH⑧CO2⑨液氯,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3)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③⑤(2)②④⑦
(3)⑧
【解析】
【小问1详解】
③Fe(OH)3胶体、⑤盐酸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③⑤;
【小问2详解】
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②Na2O、④CaCO3固体、⑦熔融的KOH属于电解质;
【小问3详解】
水溶液和熔融状态均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⑥蔗糖、⑧CO2属于非电解质,CO2溶于水形成碳酸能导电,故选⑧。
27. A、B、C、D四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子分别是Na+、Ba2+、Fe3+、Ag+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Cl-、、、中的某一种。现做以下实验:①将四种盐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5mL蒸馏水的4支试管中,只有B盐溶液具有颜色。②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发现A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盐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而D盐溶液无明显现象。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这四种盐的化学式分别为: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D→:___________;
②C+HCl→气体:________。
(3)已知Fe3+与在溶液中“相遇”时,会有红蝎色沉淀生成并产生气泡,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当某溶液X中存在时,X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选填序号)。
A.B.C.H+D.Fe3+
【答案】(1) ①. AgNO3 ②. Fe2 (SO4)3 ③. Na2CO3 ④. BaCl2
(2) ①. ②.
(3) ①. ②. CD
【解析】
【分析】A、B、C、D四种可溶性盐,其阳离子分别是Na+、Ba2+、Fe3+、Ag+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是Cl-、、、中的某一种,Ag+和Cl-、、生成微溶或不溶物,只能为AgNO3;①将四种盐各取少量,分别溶于盛有5mL蒸馏水的4支试管中,只有B盐溶液具有颜色,B盐阳离子为Fe3+;②分别向4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发现A盐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为AgCl,则A为AgNO3,C盐溶液中有较多气泡产生说明含有,只能与Na+才能共存,则C为Na2CO3,而D盐溶液无明显现象,则B为Fe2 (SO4)3,D为BaCl2;
【小问1详解】
根据上分析:A为AgNO3,B为Fe2 (SO4)3,C为Na2CO3,D为BaCl2;
【小问2详解】
①A为AgNO3,D为BaCl2,两者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②C为Na2CO3,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Fe3+与在溶液反应会有红蝎色沉淀Fe(OH)3生成并产生气泡CO2,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与H+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Fe3+会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两种离子均不能在X溶液中共存,故选CD。
28. 完成下列问题。
(1)有一种制取氯气的方法,及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Ⅱ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②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工业生产中常用氨气检查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有Cl2泄漏。若Cl2有泄漏,可以观察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为NH4Cl固体),同时会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将Cl2通入HBr溶液中,发生反应,而将少量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这个事实说明Br-、Cl-、Fe2+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置换 ②.
(2)
(3)Fe2+>Br->Cl-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图可知该反应Ⅱ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②反应I中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由题意可得产物为氮气和氯化铵,故反应为:8NH3+3Cl2=6NH4Cl+N2;
【小问3详解】
根据将Cl2通入HBr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Br-=2Cl-+Br2,证明微粒的还原性:Br->Cl-;根据将少量 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而Br-不发生反应,可知微粒的还原性:Fe2+>Br-,故三种微粒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的顺序为:Fe2+>Br->Cl-。
29.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如图A装置中分液漏斗盛有浓盐酸,圆底烧瓶中的固体是二氯化锰。写出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并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2)①装置B中盛有无水硫酸铜,其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②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装置D、E出现不同的现象说明___________。
(3)装置F吸收反应生成的Cl2,装置G验证HCl挥发出来。乙同学认为此处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G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F、G之间再增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管中应该盛放___________(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
(4)实验室也可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常温下反应制取氯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29. 30. ①. 白色固体变蓝 ②. 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③. 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次氯酸)有漂白性
31. 湿润的淀粉-KI试纸
32.
【解析】
【分析】实验装置可知,A中发生MnO2+4HCl(浓)MnCl2+Cl2↑+2H2O,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可检验水,C中无水氯化钙可干燥氯气,D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E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F中四氯化碳可吸收氯气,G中HCl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在F、G之间再增加一个盛放湿润的淀粉-KI试纸的装置,可检验氯气是否存在,以此解答。
【小问1详解】
A中二氯化锰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锰元素化合价降低,反应转移2个电子,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为:;
【小问2详解】
①装置B中盛有无水硫酸铜,其中的现象是白色固体变蓝,其目的为检验水蒸气;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③装置D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E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干燥的氯气无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次氯酸)有漂白性;
【小问3详解】
装置F吸收反应生成的Cl2,装置G验证HCl挥发出来,此处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G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F、G之间再增加一个装置,则该装管中应该盛放湿润的淀粉-KI试纸,若此处无现象即可证明,故答案为:湿润的淀粉-KI试纸;
【小问4详解】
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化钾、氯化锰、氯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0. 向含有10.6gNa2CO3的溶液中缓慢滴加盐酸,边滴加边搅拌。一开始没有气泡,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
(1)滴入含HCl___________g的盐酸时,开始产生气泡。
(2)滴入盐酸至过量,共生成CO2___________g。
【答案】(1)3.65g
(2)4.4g
【解析】
【小问1详解】
Na2CO3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时,没有气泡,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Cl=NaHCO3+NaCl,10.6gNa2CO3消耗3.65gHCl,则滴入含HCl3.65g的盐酸时,开始产生气泡;
【小问2详解】
实
验
现
象
混合后溶液的pH=9.9,
短时间内未褪色,一段
时间后蓝色褪去。
混合后溶液pH=5.0,蓝色
迅速褪去,无色气体产生。
混合后溶液pH=3.2,蓝色
迅速褪去,并产生大量
气体,使湿润的淀粉碘化
钾试纸变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5 Mn55,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将10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金华2023_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