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404592/0-17320068391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404592/0-173200683932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404592/0-173200683934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404592/0-173200683941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404592/0-1732006839439/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404592/0-1732006839466/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404592/0-173200683948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比较阅读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404592/0-1732006839501/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命哲学之光,学习目标,介绍文体,活动3情感线索比较,活动4探究情感之别,任务三感文章之风流,表达方式,语言特色,2词语使用,①虚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行书第一”的《兰亭集序》与“魏晋孤文”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又透出怎样的生命之光呢?
余秋雨先生说:“笔墨是一场作者于生命的对话,是一次自我情感的表达”。 从历朝散文中,可以看到不同的生命哲学之光。先秦有百家争鸣,建安有铮铮风骨,而至魏晋则有名士风流,他们都在为大唐气象张本。魏晋风度,承前启后,尤其是对生命的观照,对自我的反思与省察已渐具思辨明理色彩,影响后世千年。
1.在阅读疏通的基础上,理解辨析两篇魏晋散文的情感异同。2.理解因志抒怀的不同表达。3.结合文化背景,理解魏晋风度。
任务一:明确文体,梳理两文内容
2.梳理展示两篇文章内容并解说。
任务二:体会并比较作者情感
活动1:结合以下问题,梳理《兰亭集序》的感情线索
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系?2.从文章内容上看,开头两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3.第3段转入议论,议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痛”的?4.文章的第三段,写了人生哪些方面的感受,这些感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感有何关系?
2.开头两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3.第3段转入议论,议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转“痛”的?
4.文章的第三段,写了人生哪些方面的感受,这些感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活动2:体会《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的情感状态
1.有人说“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表现了一种乐尽哀来之悲。你对这两句是如何理解的?
2.如何评价结尾两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然之乐——生死之痛——千古同悲
1.乐与悲之异同:两人都有乐与悲,二者的乐与悲有何异同吗?请结合文本分析。
点拨:转瞬与沉浸之别。他们自然观、处事观不同,对外的感觉不同。都有自然之乐,但对自然的态度不同,表现出来就是无我、有我之别,情景融合度,疏离感的有无之别。
点拨:王羲之是千古同悲,破而不立,觉而不醒。陶渊明是乐天安命,登高舒啸清流赋诗的愿景表达。破而有立,觉而自省,以农耕厚植自己的生命观。
2.探情感之源 二者同为名士,为何情感选择如此迥异?可从个人意志、道家文化、社会政局等角度来探因。
文章中千古名篇,两篇文章均具极高的艺术价值。试从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的角度体会文章之不同。
(1)语言风格 魏晋时期,文坛上已经开始出现雕饰堆砌之风,而《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并序》两篇文章却能保持朴素自然、流丽淡雅的语言风格。
小结:虚词尽管没有意义,但是具有极强的修辞效果,在情感表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两篇文章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除了高超的艺术表达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思考。人生要处理两种关系,对外与对内,自我是核心。没有对自我的觉察与反思,就会在各种关系中苍白无力,甚至陷入虚无而不能自拔。一切文化都会沉淀为人格,文化史即为人格史。
两篇文章为何会成为千古名篇?
人在面对眼前优美风景时,很容易将自己融入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感悟有限的人生,从中领悟永恒的哲理,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古代文人多在逆境中因自然万物欣欣向荣而喜,使精神超脱外物的羁绊,而在天地间获得永生。试举2至3例简要分析。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9.2 *项脊轩志评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至情至性,学习目标,梳理两篇文章内容,活动小结,任务引入,《陈情表》情感梳理,①动之以情大打孝牌,《陈情表》,②以情喻理悱恻动人,《项脊轩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1 兰亭集序教课内容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山水田园,知人论世,二陶渊明其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精品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字音检测,二重点文言知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诵读课文梳理结构,探内容,品情感,联系实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