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基题,阅读题,翻译与默写,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Ⅰ卷(40分)
    一、语基题(每题2分)
    1. 下列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携(xié)带 峥嵘(zhēng) 挥斥方遒(qiú)
    B. 上阕(juè) 阻遏(è) 百舸(gě)争流
    C. 三匝(zā) 哺育(pǔ) 鼓瑟(sè)
    D. 沉吟(yín) 拾掇(duō) 呦呦(yā)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镀隙(xià) 山峦(lán) 闺阁(guī) 酣畅淋漓(gān)
    B. 契入(qì) 铆钉(mǎ) 倾吐(qǐng) 清辉洋溢(yì)
    C. 慰劳(wèi) 贪婪(lán) 屋檐(yán) 挂匾(biǎn)
    D. 点缀(zhuì) 包扎(zhā) 赤裸(guǒ) 羞涩(sè)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石砾 撕列 慰籍 自然赐予
    B. 催残 鄙弃 倦怠 赡前顾后
    C. 层颠 列缺 丘栾 石扉
    D. 五岳 剡溪 渌水 荡漾
    4.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掂脚 遂道 诞生 跨步
    B. 扒车 笼罩 刹那 臂弯
    C. 渚青 猿啸 萧萧 耸恿
    D. 霜鬓 檩冽 浊酒 纤陌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枉用相存(问候、探望) B. 但为君故(但是)
    C. 桃李罗堂前(罗列) D. 暖暖远人村(迷蒙隐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B. 委身为贾人妇 委身:托身,嫁人
    C. 峥嵘岁月稠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
    D.予出官二年 出官:离家外出做官
    7.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 “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是反问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手法。
    8.《短歌行》中下列各诗句没有使用典故的一项( )
    A.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C.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D.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创作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
    B.我们学习的《红烛》写于1923年,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死水》是诗人的第一部诗集。
    C. 闻一多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都产生深远影响。
    D. 《致云雀》作者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诗人运用象征手法,热情地赞美云雀,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和近体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B. 李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以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奇特,情感充沛,常常用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出壮丽奇谲的境界。后世称他为“诗仙”。
    C.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的作品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D. 白居易,字乐天,号易安居士,唐代伟大诗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长篇叙事诗代表是《长恨歌》《并序》。他的诗文集《白氏长庆集》是按照皇帝年号命名的。
    1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讽喻诗,而且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B. 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C.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不仅写出了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也写出了诗人对自身失意的感慨。
    D. 《琵琶行并序》有一明一喑、一实一虚两条结构线索。暗线是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诉身世,明线是诗人的感受。两条线索的联结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同感情体验。
    12.下列对《百合花》原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叙述了宏大战争背景下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在政治主题之外,还表现了人情美、人性美,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B.男主人公本是一个稚气、腼腆的小通讯兵,他是在小说直接描写的残酷战争中才成长为一名英勇无畏的革命战士的,人物形象真实、立体、丰满。
    C.小说中描写的温馨场面与小通讯兵的壮烈牺牲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使小通讯兵的牺牲更刺痛人心,增强了艺术张力。
    D.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通过“我”串联男女主人公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并通过“我”的细腻感受,增强了抒情性。
    13. 下列不属于费孝通先生所说“乡土社会是不需要文字”原因的一项( )
    A.一方面空间上不需要,因为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会。
    B.一方面是时间上不需要,因为在乡土社会中有声音就足够了,经验可以言传身教。
    C.乡下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不是知识问题。
    D.乡土社会的文化传承可以通过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延续,有文化但不需要文字。
    二、阅读题(每题2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小题。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另出新意,或借古题写时事,或借古题发心声,曲尽拟古之妙。这位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天才诗人,诗中总是洋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他总是习惯用第一人称的抒怀、议论,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 ),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 的高峰。他的歌行体诗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将进酒》等,更是 ;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几乎被他完全打破,诗笔随着诗人瞬息万变的情感, 、摇曳多姿而又 。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更加强了回环震荡的节奏旋律,使其诗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1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位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天才诗人,总是在诗中充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
    B. 这位天才诗人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的精神风貌,他的诗中总是洋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
    C. 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这位天才诗人,他的诗中总是充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
    D. 最能代表盛唐士人精神风貌的这位天才诗人的诗中,总是洋溢着豪迈的气势和非凡的自信。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完全被打破
    B. 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
    C. 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这一写法完全被打破
    D. 完全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打破了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无与伦比 交口称赞 宛若天成 变幻莫测
    B. 独一无二 脍炙人口 变幻莫测 宛若天成
    C. 独一无二 交口称赞 宛若天成 变幻莫测
    D. 无与伦比 脍炙人口 变幻莫测 宛若天成
    (二)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7——20小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㢏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17.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古代称跨出已较为“跬”。
    B.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刻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
    D.吾从而师之。 师:老师
    18.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 )
    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蟹六跪而二螯
    C.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
    D.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19.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劝学》段中心思想是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心思专一,才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
    B.《劝学》段中心思想是学习贵在积累,这样才能逐步提高。
    C.《师说》段中心句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D.《师说》段作者认为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年长和年少的区分,谁懂得道,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Ⅱ卷(80分)
    三、翻译与默写(16分)。
    21、翻译下面句子(6分)。
    (1)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分)

    (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分)

    22、默写(10分)
    (1)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
    (2) ,风华正茂。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4) ,善假于物也。
    (5) 《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这两句是: , 。
    (6) 李白 的 《 梦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 中 表 现 诗 人 蔑 视 权 贵 的 句 子 是“ , ”
    (7)《登高》中,写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2分)
    九日齐山登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注)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
    23、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结合诗句概括。(2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2分)。
    苦工
    李家同
    我做大学教授已经很多年了,我注意到大学男生属于白面书生的已经是非常少了,大多数男生都有很健康的肤色,可是比起在外面做工的工人来说,似乎我们的大学生仍然白得多了。张炳汉是少数皮肤非常黑的那种大学生,难怪他的外号叫作“小黑”,我是他的导师,第一天导师学生面谈,他就解释给我听为何他如此之黑,他说他从高二开始就去工地做小工,再加上他是屏东乡下长大的,所以皮肤黑得不得了。他说他家不富有,学费和生活费都要靠哥哥,而他哥哥就是一位完全靠劳力赚钱的建筑工人,他大一暑假就跟着他哥哥打工,赚了几万元。
    有一天,一位屏东县社会局的社工人员来找我,他告诉我一件令我大吃一惊的事,他说张炳汉的父母绝不可能是他的亲生父母,张炳汉其实是走失的孩子,他现在的父母领养了他,当时他只有二岁,十八年来,他的亲生父母从未放弃过找他的意念,依据各种证据,他们已可百分之百地确定小黑可以回到亲父母怀抱了。小黑听到了这个消息,当然感到十分地激动,可是,他告诉我,他早就知道他的父母不可能是他的亲生父母,血型是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是他和他哥哥完全不像。
    小黑说他不知道他的亲生父母是什么人物,但是不论他们是什么人,他的身份证上父母栏不会改变,他的理由非常简单:他们对我这么好,收养了我,含辛茹苦地将我带大,我这一辈子都会认他们为爸爸妈妈。至于亲生父母,我会孝顺他们,将他们看成自己的父母,只是在法律上,我不要认祖归宗了。
    社工人员告诉小黑,他的生父是一位地位不小的公务员,生母是中学老师,他们还有一个儿子,比小黑小一岁,念大学一年级,他们住在台北。小黑表现得出奇镇静,他要和社工人员一齐回屏东去,将这一切告诉他的爸爸妈妈,他的爸爸妈妈是典型的乡下好人,他们听到这个好消息立刻和台北方面联络,约好周六小黑去台北见他的亲生父母。由我和太太陪他们前去“相亲”。
    小黑虽然是个壮汉,可是当他走下汽车的时候,两腿都有点软了,几乎由我和太太扶着他进电梯上楼,大门打开,小黑的妈妈将他一把抱住,哭得像个泪人儿,我发现小黑比他妈妈高一个头,现在是由他来轻拍安慰妈妈。事后,他告诉我,当天他在回台中的火车上,大哭一场,弄得旁边的人莫名其妙。我观察到他的亲生父母都是非常入情入理的人,他的弟弟和他很像,可是白得多,和小黑一比,真是所谓的白面书生了。我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还是我们的小黑比较漂亮,尤其他笑的时候,黝黑的脸上露出一口白白的牙齿,有一种特别男孩子的魅力。
    小黑收到了件夹克做为礼物,是滑雪的那种羽毛衣,小黑当场试穿,完全合身,这也靠我事先通风报信,将小黑的尺寸告诉了他的亲生父母。我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小黑要我请客,将他的“双方家长”都请到台中来,我这个导师只好听命,除了两对爸妈以外,我还请了小黑的哥哥和他的亲弟弟,因为大家都是很真诚的人,宴会进行得十分愉快,我发现小黑的哥哥的确比他壮得多,我又发现小黑的弟弟比他们白了太多,小黑好像感到这一点,他说他还有一个绰号,叫做“非洲小白脸”,他显然希望由此说来缩短他和弟弟间的距离。小黑的帐户中增加了很多钱,可是小黑的生活一如往常,只是周末有时北上台北,有时南下屏东。
    大二暑假开始,小黑向我辞行,我问他暑假中要做什么,他说他要去做苦工,我暗示他可以不必担心学费和生活费了,他说他一定要再去屏东,和他哥哥在一起做一个暑假的苦工,他要让他哥哥知道他没有变,他仍是他的弟弟。
    我知道屏东的太阳毒得厉害,在烈日之下抬砖头、搬水泥,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我有点舍不得他做这种苦工。小黑看出了我的表情,安慰我,教我不要担心,他说他就是喜欢做苦工,他还告诉我他做工的时候,向来打赤膊打赤脚,这是他最痛快的时候。可是小黑没有骗得了我,我知道小黑不是为喜欢打赤膊、打赤脚而去做苦工的,如果仅仅只要享受这种乐趣,去游泳就可以了,我知道他去做工,完全是为了要作一个好弟弟。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我看到小黑身旁多了一个年轻人,在他旁边玩电脑,我觉得他有点面善,小黑替我介绍,原来这就是他弟弟,可是我怎么办都认不出来了。他过去不是个白面书生吗? 现在为什么黑了好多,也强壮多了? 小黑的弟弟告诉我,他已经打了两个暑假的苦工,都是在屏东,两个暑假下来,他就永远黑掉了,他笑着,露出了一嘴的白牙齿,他指猛小照对我说“我要当他的弟弟”。 (有删改)
    2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 “相亲”原指为寻找结婚对象,男女双方经人介绍见面,作者用在文中,表达了“我”对他们亲人相认的欣喜,取得了独特的语言效果。
    B. 当小黑走下汽车要见他生身父母的时候,两腿都有点软了。可见虽然他壮实,经常锻炼,可性格还是有些软弱。
    C. 文中说“屏东的太阳毒得厉害”,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又照应了小黑外号由来的前文,还烘托了小黑的人物形象。
    D.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串起了小黑的种种故事,所以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这一形象对刻画小黑起到了烘托作用。
    E.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用通俗朴实的文字把故事交代清楚,情节简单,但削弱了人性和温情。
    25.请依据小说内容,分析小黑的性格特征。 (5分)
    26.结尾画线处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 (3分)
    六、作文(50分)
    27.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新时代领路人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 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不断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中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 请结合上述名言和自己的生活,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 。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语文答案
    1-5ACDBB; 6-10DBABD
    11-15DBCAB; 16-20DDBCB
    21 (1)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向上吃土向下喝黄泉水,是因为心思专一。
    (2)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答疑解惑的。
    22 (1) 万类霜天竞自由
    (2) 恰同学少年
    (3) 则知明而行过矣
    (4) 君子生非异也
    (5)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7)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3高兴喜悦; 对人生多忧苦;
    24 BE
    25自立自强; 感恩的心; 自信开朗; 镇静
    26 句式与前文描写小黑的肖像和神态相同,结构上前后呼应; 内容上表现弟弟对小黑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认同,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相关试卷

    2023天津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天津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22页。

    2023天津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天津宁河区芦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