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地理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地理 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图中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此次降雪对该地的影响,正确的是,图中断层面F形成于,III地层形成期间,当地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学校:丹东四中 东港二中
第I卷(单项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区域性人口回流是指流动人口由跨省流动转为省内流动,亦或由省内跨市流动转为市内跨县流动的返迁流动行为。下图示意近年我国区域性回流人口在不同行政等级城镇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国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接受的区域性回流人口最多
B.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是区域性人口回流主要目的地
C.西部地区的县级城市对区域性回流人口吸引力最强
D.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的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最高
2.与县级城市相比,普通地级城市区域性人口回流占比高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产业发展水平更高 ②占地面积更广大
③工资水平和生活成本更高 ④公共服务更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针对我国人口区域性回流现象,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A.提高直辖市能源工业、重化工业比重
B.扶持技能型劳动力丰富的普通地级城市发展
C.调整直辖市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空间
D.全面落实城市落户、住房、医疗、教育等平等化
某年3月洛阳正值桃花盛开时,部分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降雪伴闪电、打雷天气(该天气现象被称为“雷打雪”,是由冷暖空气交汇产生强对流引起的),地面厚积雪厚达20多厘米。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天气系统剖面图中,最符合“雷打雪”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此次降雪对该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
①提高土壤温度 ②降低野火风险
③利于桃树挂果 ④改善土壤墒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辫状水系”发育。每年的特定时期,大量斑头雁迁徙至此,在沙州和两岸峭壁上筑巢、孵化、繁殖,“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的“天然产房”。而另一不同的特定时段,“辫状河道”易成为风沙的来源地,对途径的青藏铁路线上的列车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下图为沱沱河“辫状河道”局部地形和景观。据此完成6-8题。
6.沱沱河“辫状水系”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①河床平坦开阔,流速慢 ②气温日较差大
③两岸比降小,季节性洪水携沙多 ④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沱沱河“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天然产房”,是因为该时期( )
①人类活动少,污染少 ②生物量大,食物来源充足
③河流含沙量小,水质好 ④沙洲四面环水,天敌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辫状河道”成为风沙来源地的特定时段最可能是( )
A.冬季清晨 B.冬季午后 C.夏季清晨 D.夏季午后
下图为贺兰山东麓冲积扇上某陡坎剖面图,F为断层,I-V代表不同年代地层,其中只有V地层是松散的充填物,分选性差、无层理构造。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断层面F形成于( )
A.I之后、II之前 B.II之后、Ⅲ之前
C.Ⅲ之后、Ⅳ之前 D.Ⅳ之后、V之前
10.III地层形成期间,当地气候( )
A.先转干后转湿 B.持续冷干
C.先转湿后转干 D.持续暖湿
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国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据此完成11-13题。
11.我国南方的茶园中,常利用茶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茶叶品质,其原理是( )
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茶园小气候 B.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
C.调整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 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12.“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 )
A.旱涝 B.冻害 C.高温 D.大风
13.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 )
A.降低风速,改善农田的小气候 B.保持水土,增加地表粗糙度
C.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 D.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2023年6月,中国某煤炭企业与湖北签订了“丹水北运”项目,即借助我国“北煤南运”重要的铁路运输通道,将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淡水装入密闭液袋,用集装箱运往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沿线城市(下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企业签约“丹水北运”项目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B.提高丹江口水库的经济效益
C.缓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压力 D.解决运煤车“空载返程”问题
15.北运的“丹水”主要用于( )
A.居民饮用 B.农田灌溉 C.工业冷却 D.生态修复
16.“丹水北运”项目持续造福沿线城市的关键是( )
A.减少运输过程损耗 B.维护水源地生态安全
C.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D.保障铁路运输的通畅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共3道大题,总计52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白鲸集中分布于北冰洋地区,主要在河口附近海面或近海面活动,食物广泛,具有季节迁徙性,但其游行速度缓慢,大致每年夏季携幼鲸从北极迁徙到纬度较高的河口或海湾中,圣劳伦斯湾是白鲸主要迁徙目的地,该海湾曲折,多暗礁、浅滩,海湾连通圣劳伦斯河,成为加拿大腹地通往大西洋的重要水道。下图示意圣劳伦斯湾地理位置及洋流分布状况。
(1)推测与同纬度大洋相比,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的高低,并说明其原因。(8分)
(2)从洋流角度,分析白鲸夏季南下及集聚圣劳伦斯湾的有利条件。(6分)
(3)圣劳伦斯湾是航行事故高发的危险海域,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青藏地区一直是我国粮食短缺地区之一,提高其粮食自给能力和确保粮食安全一直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青藏地区粮食问题历来受到我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20世纪60年代的垦荒运动、70年代的商品粮基地建设、90年代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和青海东部农业综合开发及2000年黄河丘陵台地土地整治工程等,均是为了提高该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和保障食物安全。到2020年该区域粮食缺口依然高达142.92万吨。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农业生产类型分布状况。
(1)试分析2020年青藏地区粮食缺口依然较大的原因(4分)。
(2)从供给角度,据图指出青藏地区粮食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并为保证该地区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建议(8分)。
(3)青藏地区粮食以自给为主还是依靠外地调运,在学界一直存在争论。说出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第一种观点:粮食短缺制约经济发展,力争粮食自给对青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种观点:青藏地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实现粮食自给,发展畜牧业比种植业更有前景。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长白山西坡为半阳坡,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050~2550m之间,以多年生的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花期集中,叶面窄小,灌木多呈矮曲状匍匐生长,根系发达。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2050~2250m西坡苔原带出现了以小叶章为代表的草本植物入侵现象,植被种类逐渐增多。
(1)依据材料说明苔原带植被特点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6分)。
(2)据图说明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土壤有机质与海拔的关系,并推测原因(8分)。
2024—2025学年度(上)七校协作体11月高三联考
地理试题答案
17(20分).(1)盐度较低(2分)。原因:圣劳伦斯河水量丰富,注入海湾可稀释表层海水,降低盐度(2分);该海湾纬度较高,且有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蒸发较弱(2分);该海湾海域较封闭,与外界的海水交换不畅,所以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2分)。
(2)沿岸有寒流流经,为白鲸提供冷水环境(2分);白鲸可顺洋流南下,提高游动速度,节省体力(2分);圣劳伦斯湾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为白鲸提供充足食物(2分)。
(3)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能见度低;该海域多浮冰(高纬度寒流携带浮冰南下),海上航行风险大;海湾的湾岸曲折、多暗礁、浅滩,不利于海上航行;该海域海面风浪大,多阴雨天气,航行不利。(任答三点,6分)
18(18分).(1)农业县少,耕地面积小,产量低(2分);海拔高,气温低,熟制为一年一熟,产量小(2分)。
(2)风险较高的地区:青藏地区的中部,北部和西北部牧业县和半农半牧业县地区(2分)。建立完整的粮食储备体系(2分)与交通物流体系(2分),增大粮食存储量;适当进行垦荒运动(2分)。
(3)第一种观点:青藏地区粮食以自给为主,可以减少青藏地区对外界的粮食依赖(2分);有利于青藏地区稳定(2分);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分)。
第二种观点:畜牧产品在青藏高原居民饮食中占据主导地位(2分);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畜牧产品,不仅满足当地人的消费需求(2分);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粮食购买力(2分)。
19.(1)多年生,花期集中,适应当地(中纬度较高海拔山地)气温低、暖季时间短的气候特征(2分);植被矮小匍匐生长,根系发达,适应当地多大风的特征(2分);叶面窄小,利于减少水分蒸腾(2分)。
(2)关系:2050~2250m,随海拔升高有机质含量升高(2分);2250m以上,随海拔升高有机质含量降低(有机质在2250m处最为丰富)(2分)。
原因:2250m以下由于草本植物的入侵,植被盖度、种类增加,凋落物(数量及种类)增多,土壤有机质增多(在海拔2250m处达到最高)(2分);2250m以上(随着海拔升高和土壤年均温下降),植被盖度、种类减少,凋落物(数量及种类)减少,土壤有机质逐渐下降(2分)。
1
2
3
4
5
6
7
8
D
C
B
D
C
C
D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A
B
A
C
D
A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PDF版附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docx、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