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2年6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叠等是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源于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玉璧、玉璋等在华北、华南地区都有发现。这体现出早期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多元一体 B.南北均衡 C.中原核心 D.领先世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以及玉器与其他多个地区出土的文物有着相似之处,三星堆与中华大地其他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A项正确;材料体现出早期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多元一体,未涉及南北文明比较衡量,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体现出早期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多元一体,未体现中原核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2.如图为“宜侯夨”青铜簋。簋内铭文记述了西周时期周王册封夨,将其迁徙到宜地,并赏赐给土地、人口等,通过该铭文能够了解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内外服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记述了西周时期周王册封夨,将其迁徙到宜地”可知,铭文记述的是周王对夨的册封,C项正确。禅让制是夏朝以前的制度,排除A项;内外服制是商朝的制度,排除B项;此时还没有出现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C项。
3.战国时期,韩非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一主张()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B.反映了学术文化的繁荣
C.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D.促成了社会制度的转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体现了法家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C项正确;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排除A项;仅从法家一家思想,无法看出学术繁荣的特征,排除B项;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非思想助推,排除D项。故选C项。
4.下列思想家中,第一次把“道”作为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提出来,并提出“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恶)”等命题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道”“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恶)”和所学可知,老子的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A项正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墨子的思想是兼爱、非攻、节俭和尚贤,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孟子提倡仁政,民贵君轻,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各诸侯国掀起了变法的热潮,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这一时期的变法主要适应了()
A.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B.维护广大商人利益的需要
C.维护周武王统治的需要 D.维护奴隶阶级利益的需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当时各国的变化主要是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A项正确;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正在进行社会转型时期,不可能维护商人利益,商人在战国时期受到一定打压,排除B项;周武王是西周时期,题干是东周时期,排除C项;题干是维护地主阶级,不是维护奴隶阶级利益,排除D项。故选A项。
6.秦朝建立后,采取了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编制户籍等措施。这些措施()
A.导致了秦末的农民起义 B.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C.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D.促进了租庸调制的实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编制户籍”及所学可知,秦统一后采取了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措施,这有助于加强对国家的管理,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B项正确;秦的暴政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排除A项;百家争鸣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后采取了“焚书坑儒”的做法,排除C项;租庸调制是唐朝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7.秦律规定,迁移户口者,须事先申请,经批准,办妥更籍手续后方能生效,否则要受到严厉制裁;若发现隐匿人口或以小报老、以壮报残,里典、伍老及同伍邻人不予告发,要受到经济处罚及流放。秦朝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中央集权 B.保障赋役征发
C.掌握人口实况 D.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从材料信息可知秦朝对于民众的户籍变动及户籍登记有严格的管理要求,违反相关规定会受到严厉的惩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王朝的户籍制度不仅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更有保证赋税征收和徭役摊派的目的,B项正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并不是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秦朝上述政策可以帮助国家掌握人口实况,但并非主要目的,排除C项;加强君主专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秦朝建立时自认为水德,“水气胜,故其色尚黑”,所以秦朝的衣服旗帜皆以黑色为尊,并把百姓命名为“黔首”。这表明秦始皇()
A.用颜色彰显统一格局 B.重视兴修水利工程C.把儒学作为官方学说 D.大力推行郡县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本题要考察的是秦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统一措施的内容。据材料秦朝的衣服旗帜皆以黑色为尊”,可以看出秦用黑体现统一的格局,A项正确。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在材料里没有体现,排除B项;结合所学,西汉时期儒学成为官方学说,排除C项;大力推行郡县制度是秦的地方管理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9.中国古代皇帝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和地位,为他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作为谥号。西汉刘彻谥号“孝武皇帝”,根据其生前事迹,最符合谥号的事迹是()
A.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经济增加政府收入 D.打败匈奴开疆拓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西汉刘彻谥号'孝武皇帝”且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刘彻)打败匈奴开疆拓土,符合该谥号,D项正确;其余选项虽是西汉刘彻的生前事迹,但不是很符合谥号“孝武皇帝”,排除A项、B项与C项。故选D项。
10.论及“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有学者指出,它“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增强了西域各地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该学者意在强调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A.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B.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
C.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 D.使汉王朝首次了解到了西域的具体情况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打破了西域各地小国林立、互不往来的隔离状态”“增强了西域各地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及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理,从而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加强,C项正确;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与汉藏友好关系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排除B项;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使汉王朝了解到了西域的具体情况,选项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11.公元前145年,汉景帝实行改革,“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在制度上降低诸侯王的权限,由中央政府任命王国的官吏。这一改革()
A.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B.激化了阶级矛盾
C.导致了外戚宦官专权 D.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实行改革,在制度上降低诸侯王的权限,由中央政府任命王国的官吏,这一改革有利于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从而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这一改革有利于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与阶级矛盾无关,排除B项;这一改革有利于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并不会导致外戚宦官专权,排除C项;这一改革有利于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没有废除郡国并行制,排除D项。故选A项。12.汉高祖陆续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官室百官同制京师”,而汉朝中央直接管辖 只有15个郡,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隐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开通大运河 B.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C.颁布“推恩令” D.支持商鞅进行变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西汉初期诸侯王国势力迅速膨胀,不断壮大,威胁西汉的中央集权统治,严重影响了国家统一,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C项正确;隋炀帝时开通大运河,排除A项;北宋推行崇文抑武政策,排除B项;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排除D项。故选C项。
13.在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治国理政直接关系到王朝兴衰。如表中的政策统治者统治政策()
统治者
统治政策
前秦苻坚
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传授汉文化;废除胡汉分治
后秦姚兴
注重人才选拔;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厉行节俭
北魏孝文帝
改汉服,禁北语,说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尊孔墨儒,复兴礼乐
A.体现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消除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C.反映了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 D.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前秦苻坚,重用汉官等”“后秦注重人才选拔;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等信息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的“重用汉官”、“提倡儒学”、“改汉服”、“说汉话”等汉化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交流,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D项正确;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与材料“前秦”等时间不符,排除A项,“消除了”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学习,未反映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排除C项。故选D项。
14.历史学家田余庆概括某王朝的特征是“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该王朝是()
A.秦朝 B.汉朝 C.东晋 D.隋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根据“皇帝垂拱“士族当权”“流民出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晋时期,王朝的建立依赖于世家大族,世家大族掌握大权,由此出现了“皇帝垂拱”“士族当权”的现象;当时北民南迁,由北方迁移到南方的人民成为流民,为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贡献。所以这一王朝应该是东晋,C 项正确;秦朝和隋朝时期都与“皇帝垂拱”“士族当权”的描述不符,排除AD项;汉朝后期虽然出现过世家大族势力膨胀的情况,但与“流民出力”的描述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
15.观察如表,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唐前期课税口数、课口比例表
A.农民负担沉重 B.两税法存在严重弊端 C.租庸调制废除 D.课税“惟以资产为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自武德年间至天宝十四年,人口数不断增加,但课税口数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却没有增加,甚至在天宝十四年有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有些农民失去土地,却要承担较重的赋税,体现了农民负担沉重,A项正确;租庸调制废除,开始实行两税法的时间是780年,较材料时间晚,排除BC项;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此时两税法尚未实行,排除D项。故选A项。
16.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了一项赋税制度,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该赋税制度是()
A.摊丁入亩 B.均田制 C.两税法 D.一条鞭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可知,该赋税制度是两税法,C项正确;摊丁入亩是清朝实施的,排除A项;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施的赋税制度,排除B项;一条鞭法是明朝实施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7.唐宣宗尚文学,尤重科名,爱羡进士,每对朝臣,问:“登第否?”有以科名对者,必有喜,便问所赋诗赋题,并主司姓名。或有人物优而不中第者,必叹息久之。这反映了当时()
A.科举制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B.选官只注重门第和家世
C.程朱理学成为考试主要内容 D.科举是唯一 选官方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唐历
公历
口数
课税口数
比例
武德年间
618-626年
(1600万+)
(184万+)
11.5%
神龙元年
705年
(3714万+)
(590万+)
15.9%
开元十
四年
725年
41418712
(658万+)
159%
天宝十四年
755年
52919309
8208321
15.5%
“唐宣宗尚文学,尤重科名,爱羡进士有以科名对者,必有喜,便问所赋诗赋题,并主司姓名。”及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科举制是主要的选官制度,统治者重视对诗赋内容的考查,A项正确;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和家世,排除B项;南宋时期,程朱理学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排除C项;科举并不是唐代唯一的选官方式,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8.“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皇帝),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这一制度是()
A.三省六部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公九卿制 D.南北面官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中“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皇帝),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央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因此,这一记载说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排除C项;南北面官制是辽朝统治者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采取“因俗而治”统治方法建立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A 项。
19.魏晋时期佛教盛行,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曾说,在家而慕佛法者,首先应该事奉双亲、礼敬君王;而想脱俗出世的人,必须得到君亲的同意而行动。如果君亲不同意,就应该暂时搁置自己的想法,等待君亲的觉悟。由此可见佛教()
A.与道教思想实现融合 B.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C.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主张出世是唯一修行途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魏晋时期佛教对在家慕佛法者要求事奉双亲、礼敬君王,对脱俗脱俗出世的人也要得到君亲同意,体现出佛教在中国化过程中吸收了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的部分思想,所以佛教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B项正确;题干并不能体现与道教思想融合,排除A项;魏晋时期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排除C项;题干中涉及到在家慕法核脱俗出世两种途径,排除D项。故选B项。
20.唐朝的文艺作品洋溢着大唐之美。如,《霓裳羽衣曲》既重视宫廷音乐,也不排斥民间音乐,还广纳胡乐,是体现大唐之美的代表作之一。由此可知,“大唐之美”在于()A.婉约细腻、吏治清明 B.思想活跃、三教并行
C.气象宏大、兼收并蓄 D.市井气息、西学东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霓裳羽衣曲》既重视宫廷音乐,也不排斥民间音乐,还广纳胡乐,是体现大唐之美的代表作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在重视宫廷音乐的同时,也不排斥民间音乐,同时广纳胡乐,兼收并容,《霓裳羽衣曲舞》成为当时最有名的乐舞,也标志着唐代音乐审美的最高成就,堪称唐代精神的代表之一。这体现出“大唐之美”在于气象宏大、兼收并蓄,C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吏治清明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佛道儒的内容,无法得出思想活跃、三教并行,排除B项;材料虽提及不排斥民间音乐,但不能等同于“市井气息”,且未看到西学东渐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21.陕西某中学为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组织了“寻找家乡文化之脉”的研学活动,参观了秦始皇帝陵与汉武帝茂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小灿同学参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之后撰写的研学报告(节选)。
材料二茂陵的研学活动引发了小莹同学对汉武帝开疆拓土的思考,她再次阅读教材,参考相关文献,制作了如下思维导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大一统国家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开拓疆域的主要内容,分析其主要影响。
【答案】(1)主要措施:政治上,开疆拓土,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车轨、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思想文化方面: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基本特征: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版图范围大,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高度集中。
(2)主要内容:击败匈奴,设四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管理。
积极影响:促进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推动民族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
消极影响:穷兵黩武,连年用兵,耗费国力,造成国库空虚,加剧社会矛盾、统治危机和民生困苦。
【解析】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措施:根据材料“政治上,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拓边疆”可以概括,开疆拓土,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等;经济上,统一车轨、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并结合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所学知识概括,经济上,统一车轨、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根据材料“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思想”可以概括,思想文化方面: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基本特征:根据材料“版图覆盖范围的扩大,也在于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高度集中”可以得出基本特征: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版图范围大,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高度集中。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三击匈奴......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张骞出使西域”且结合汉武帝开拓疆域所学知识可得:击败匈奴,设四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管理;影响:对于汉武帝开拓疆域的主要影响应该采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即积极+消极,根据材料二思维导图右半边从上到下分积极、消极整理即可。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晋时,南方户数约占全国户数的 40%,南方地广人稀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经过东晋南朝的开发,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摘编自王大建、刘德增《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材料二据估计,截至南朝初年,南渡人口已达95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大批劳动力的补充,是南方农业得以加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南方政权总体上没有放松农业生产。在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江南农业便迅速发展起来了。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析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发展的意义。
【答案】(1)表现:形成稻麦兼种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增加。
(2)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南方政权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南北劳动人民的努力。
(3)意义:江南农业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为南方的发展加速了进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表现:根据材料“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的作物体系”可知,形成稻麦兼种的作物体系;根据材料“南方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可知,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增加;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原因:根据材料“大批劳动力的补充”可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根据材料南方政权总体上没有放松农业生产”可知,南方政权对农业生产的支持;根据材料“在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可知,南北劳动人民的努力;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江南农业发展为经济重研学时间
2023年3月27日
研学地点
秦始皇帝陵
研学体会
今天参观了秦始皇帝陵兵马俑,感受颇深,收获良多。
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我认识到兵马俑这样的实物史料,一定程度印证了文献史料对历史的叙述。从历史知识角度,这次研学活动使我想到了课堂上学过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政治上,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开拓边疆等;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等;交通上,修驰道、直道等;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思想等。从历史认识角度,大一统不仅在政治上表现为版图覆盖范围的扩大,也在于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国家组织力也更强。同时,大一统也指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的高度集中。
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为南方的发展加速了进程。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从三幅图片中自行选取其中之一,并对此类文物作一简要介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物的价值。
【答案】(1)甲骨文:在殷墟遗址中发现;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记录了商朝的重要活动,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史料;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青铜器:商周时期重要的手工业产品;青铜器种类丰富,制作工艺高超;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方面;青铜器的功能逐渐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任答3点即可)
瓷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瓷器,逐渐形成了青瓷、白瓷等不同类型;宋朝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瓷器精美,艺术价值高;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任答3点即可)
(2)文物作为历史的产物,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任何历史文物都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具有科学价值;文物有审美、欣赏、借鉴等艺术价值。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按照题干要求,从甲骨文、青铜器、瓷器中选取其中之一作简要介绍,甲骨文重点介绍其在书写材料、记载内容方面 特点和价值影响等,青铜器重点介绍其种类、工艺、功能和象征意义等,瓷器重点介绍其发展历史和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独特价值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记录了商朝历史上发生的重要活动,是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史料;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一种成熟的文字,促进了我国汉字的发展,即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商周时期重要的手工业产品;我国夏商周时期被誉为青铜时代,这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制作工艺高超;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方面,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青铜器数量的增多,其功能逐渐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瓷器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领域,在宋朝时期瓷器工业达到了高峰;我国古代瓷器逐渐形成了青瓷、白瓷等不同类型,瓷器精美,艺术价值高,是宋元时期销往海外的重要商品,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物价值是凝结在历史遗迹、遗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历史进步的标志,具有明显的双重特性,即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作为历史的产物,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从这一点出发,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遗迹、遗物都具有历史价值,这是文物的首要价值,是历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任何历史遗迹、遗物,都是由产生它的年代所具有的科学水平创制出来的,本身包含了或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即任何历史文物都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具有科学价值。从整体来看,文物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历史遗存,并且文物有审美、欣赏、借鉴等艺术价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镇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