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1. 本卷满分100分, 地生答题时间90分钟。
2.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3. 答题使用 0.5mm黑色签字笔, 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注意不要答错位置, 也不要超界。
4. 作图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 并请加黑、加粗, 描涂清楚。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 小题, 每题2分, 共80 分。
1. 生活在亚马孙热带雨林里的切叶蚁,将树上的叶子切成小片后带到蚁穴中发酵,然后取食发酵叶片上长出来的蘑菇。切叶蚁有时也会跑出热带雨林,落户到当地人的部落里掠食木薯叶。上述材料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 切叶蚁B. 蘑菇C. 木薯D. 蚁穴
【答案】D
【分析】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切叶蚁是动物,蘑菇是真菌,木薯是植物,它们都具备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蚁穴不具备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D。
2.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 )
A. 竞争B. 合作C. 寄生D. 共生
【答案】A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详解】A.竞争关系是指两种生物为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的争斗,蔬菜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等,符合题意。
B.合作关系是指同种生物彼此协作,互惠互利,不符合题意。
C.寄生是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靠另一种生物上获取养料维持生活,不符合题意。
D.共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至少有一方不能生存,不符合题意。
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
A. 生长发育B. 呼吸C. 排出体内废物D. 遗传和变异
【答案】A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的特性,故选A。
4. 下列诗句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同时也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A不符合题意。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没有生命,B符合题意。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以及生物的新陈代谢现象,C不符合题意。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桃花对温度的刺激作出反应现象,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营养物质中,能在纸张或布匹上留下油斑的是( )
A. 蛋白质B. 淀粉
C. 脂肪D. 水
【答案】C
【分析】试题分析: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所以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蛋白质高温会凝固。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能在纸张或布匹上面留下“油斑”的营养物质是脂肪。
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详解】
6. 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A. 水中B. 干燥的陆生环境C. 潮湿的陆生环境D. 土壤里
【答案】C
【分析】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详解】鼠妇喜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茅草屋)、庭院内。鼠妇在20---25度之间生活较为正常。若室内外温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盆里、坛内均可以找到;温度低于25度,需要选择温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边进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进行收集。因此鼠妇的生活环境是阴暗潮湿的陆生环境。
故选C。
7.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与黄鹂比,翠柳不具备的结构层次是( )
A. 组织B. 器官C. 系统D. 个体
【答案】C
【分析】被子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详解】被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柳树属于被子植物,而黄鹂属于动物,通过比较二者的区别是柳树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 儿童患佝偻病,是因为饮食中长期缺乏含某种成分的无机盐,这种成分是( )
A. 锌B. 铁C. 磷D. 钙
【答案】D
【分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 ,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
【详解】A.缺锌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A错误。
B.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B错误。
C.缺磷会导致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C错误。
D.缺钙会导致儿童患佝偻病、中老年患骨质疏松症,D正确。
故选D。
9. 蘑菇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糖等营养成分。在分类上它属于( )
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非生物
【答案】B
【分析】真菌有单细胞(如酵母菌),有多细胞的(如青霉菌、曲霉菌、根霉菌、蘑菇等); 真菌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
【详解】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 )
A. 二氧化碳和水B. 淀粉和氧气
C. 淀粉和维生素D. 多种有机物
【答案】B
【分析】光合作用的定义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详解】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能,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可见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将四株生长状况差不多的同一种植物幼苗,分别培养在下列液体中,能正常生长的是( )
A. 糖水B. 盐水C. 土壤浸出液D. 自来水
【答案】C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详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糖水中的糖是有机物,不能被植物体的根吸收利用,因此幼苗生长不良;盐水中主要含钠盐,而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因此不利于幼苗生长;土壤浸出液,含有大量的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因此利于幼苗生长;自来水中含无机盐较少,且含有消毒剂,对植物生长不利,C符合题意。
故选C。
12. 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青蛙捕食昆虫B. 蛇吃青蛙C. 黄鼠狼吃鸡D. 羊吃草
【答案】D
【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可见,选项中“青蛙捕食昆虫”、“蛇吃青蛙”和“黄鼠狼吃鸡”都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而“羊吃草”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阳光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详解】A.生产者——绿色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除满足自身需要外,还养活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A不符合题意。
B.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取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B不符合题意。
C.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C符合题意。
D.阳光——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下列人类活动:①绿化荒山,植树种草②要致富,砍大树③若要吃得好,就吃蛙蛇鸟④见毒蛇就打死它⑤退耕还林⑥提倡“免赠贺卡”、“少用一次性木筷”,其中有益于保护生物圈的是( )
A. ①②⑥B. ①⑤⑥C. ①③⑥D. ①④⑥
【答案】B
【详解】①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有益于改善生态环境,建造一个鸟语花香的生态家园;②树木能够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大量砍伐树木,只能破坏环境; 因此,要致富,砍大树,是错误的做法;③蛙蛇鸟是野生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我们应该保护这些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而不能吃它们;④毒蛇也是一个物种,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能见毒蛇就打死它;⑤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环境的最佳做法;⑥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要耗费大量的木材,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B符合题意。
15. 探究水温对鱼的呼吸的影响的实验中,设计对照组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两组鱼的大小相同B. 两组鱼的水温相同
C. 两组鱼的生活状态相同D. 养鱼的水质相同
【答案】B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对照实验要求除控制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该实验探究水温对鱼的呼吸的影响,所以水温是变量。除此之外,两组鱼的大小、两组鱼的生活状态、养鱼的水质等条件都应相同。因此,两组鱼的水温相同是错误的,所以B符合题意。
16. 下列各项中。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
A. 草→鹿→野兔→狼
B. 草→昆虫→食虫鸟→蛇
C. 阳光→草→昆虫→食虫鸟
D. 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
【答案】B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食物链起点是草,属于生产者,终点是狼,狼吃鹿和野兔,但是野兔不吃鹿,故A错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所以该链状结构构成一条食物链,故B正确;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故C错误;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该链状结构没有生产者,故D错误。故选B。
17. 几百年来,长期在海上航行的船员经常遭受坏血病的困扰,但只要多吃柑橘,坏血病就能很快治愈.这是因为柑橘中含有丰富的( )
A. 维生素AB. 维生素BC. 维生素CD. 维生素D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坏血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由上可知,柑橘富含维生素C,能防治船员的坏血病,C正确。
故选C。
18. 植物的呼吸部位是( )
A. 只有幼小的果实B. 只有生长旺盛的叶片
C. 只有根尖的根毛D. 植物体内任何的活细胞
【答案】D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有呼吸作用。
【详解】A、植物的幼小的果实能进行呼吸作用,但除了幼小的果实,其他的活的细胞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故A错误;
B、植物的叶片能进行呼吸作用,但除了叶片外其他的活的细胞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故B错误;
C、根尖的根毛能进行呼吸作用,其他的活的细胞也能进行呼吸作用,故C错误;
D、只要是活的细胞都需要能量,就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故D正确。
19. 早餐是人体饮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均衡饮食,青少年在吃面包牛奶的同时,最好选择的搭配( )
A. 一根油条B. 一个鸡蛋C. 一根鸡腿D. 一个苹果
【答案】D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详解】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谷类中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每天摄入最多,其次是蔬菜、水果类,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类。面包中含有淀粉,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根据平衡膳食要求,应该再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苹果中含有维生素和无机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0.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的下层
B. 大气圈的中下层、水圈、岩石圈的表层
C.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D. 大气圈的中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的表层
【答案】C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大气圈围绕在地球周围,大气圈的下层有生物生存;水圈主要分布在地球的表层和地下,水是生命之源,整个水圈都属于生物圈;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故选C。
21. 通过“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是其细胞内含有
A. 叶绿体B. 液泡C. 细胞质D. 细胞核
【答案】A
【分析】用银边天竺葵来“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实验的变量是叶绿体,据此答题。
【详解】银边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变蓝。由此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故选A。
22. 下列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
A. 水、 淀粉、 脂肪B. 无机盐、纤维素、水分
C. 淀粉、维生素、纤维素D. 无机盐、淀粉、蛋白质
【答案】B
【分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糖类、脂肪、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纤维素也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详解】A.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淀粉、 脂肪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无机盐、纤维素、水分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B符合题意。
C.淀粉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维生素、纤维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淀粉、蛋白质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 通常位于食物链第二个环节的生物是( )
A. 微生物B. 植食性动物C. 绿色植物D. 肉食性动物
【答案】B
【分析】自养生物都处于食物链的起点,共同构成第一营养级。以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都处于第二营养级,即食草动物营养级。第三营养级包括所有以植食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依此类推,还会有第四营养级和第五营养级。
【详解】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食物链中相邻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生产者位于食物链的第一环节,食物链第二环节的消费者以生产者为食;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食物链第二环节的生物就是植食性动物。
故选B。
24. 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 鼻腔和肺B. 气管和肺C. 呼吸道和肺D. 呼吸道和气管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呼吸系统的组成。
【详解】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
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故选C
25. 同学们一定知道,冬天若教室里长时间不开窗,很多同学都会感到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这是因为教室里( )
A.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缺氧B. 温度太高
C. 氧气浓度太高D. 病毒、细菌太多
【答案】A
【分析】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
【详解】教室若长时间不开门窗,学生们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教室的氧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教室内缺氧,就会使人感觉精力不集中,甚至头晕等,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6. 我们的鼻腔吸进的空气和口腔吃进的食物.进入人体后都要经过的器官是( )
A. 咽B. 气管C. 食管D. 喉
【答案】A
【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其中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系统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咽是空气和食物进入人体的共同通道。
【详解】A、咽既是食物进入的通道,也是气体进入的通道,正确。
B、气管是呼吸的通道,不是食物进入的通道,错误。
C、食管是消化的通道,不是气体进入的通道,A错误。
D、喉是气体进入的通道,不是食物进入的通道,错误。
27. 把手插进潮湿的小麦种子堆里,会感觉里面是暖和的,这是因为种子进行了( )
A. 呼吸作用B. 光合作用C. 蒸腾作用D. 生长作用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潮湿的小麦种子含水量多,呼吸作用旺盛,释放了大量的能量,堆在一起会出现发热现象。故选A。
考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8. 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消化即可被人体吸收的是( )
A. 麦芽糖B. 脂肪C. 蛋白质D. 葡萄糖
【答案】D
【分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人体只能吸收小分子的能够溶于水的物质。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麦芽糖只有被消化为葡萄糖、脂肪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消化为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葡萄糖是小分子糖类,可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
故选D。
29. 下列搭配有误的是( )
A. 缺乏维生素C——患坏血病B. 缺乏含钙的无机盐——患佝偻病
C. 缺乏含铁的无机盐——患贫血症D. 缺乏维生素A——患骨质疏松症
【答案】D
【分析】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一旦缺乏就会引起相应的疾病。
【详解】几种无机盐无机盐的主要作用、缺乏症状及食物来源
由表格可知,D符合题意。
30. “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缺少肥料,不利于光合作用B. 缺少水分,不利于呼吸作用
C. 缺少二氧化碳,不利于光合作用D. 缺少氧气,不利于呼吸作用
【答案】D
【分析】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的现象。
【详解】植物体的根要进行呼吸作用,以维持根的正常生命活动。践踏草地会使草地中的土壤板结,而板结的土壤,其土壤颗粒间的间隙减小,其中氧气含量就减少,因此缺少氧气,根的呼吸作用减弱,从而使根的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影响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甚至造成植物体的死亡。因此不能践踏草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1.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在视野左下方(如图所示),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
A. 左上方B. 右上方C. 左下方D. 右下方
【答案】C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
【详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在视野左下方,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左下方”。
故选C。
32. 用盐腌制黄瓜时,黄瓜发生的变化是( )
A. 细胞吸水,黄瓜变硬B. 细胞失水,黄瓜变软
C. 细胞失水,黄瓜变硬D. 细胞吸水,黄瓜变软
【答案】B
【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
【详解】用盐腌黄瓜时,黄瓜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黄瓜细胞内部浓度,所以细胞失水,从而导致黄瓜皱缩变形、变软。可见B正确。
故选B。
33.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 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答案】C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C。
34. 下图“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部分步骤,能依次解释其实验目的的选项是( )
①消耗叶片原有淀粉 ②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 ③去掉叶片的绿色 ④设置对照实验
A. ①②③④B. ④③②①
C. ①④③②D. ①③④②
【答案】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第一步: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对应实验目的①。
第二步:用不透光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则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对应实验目的④。
第三步: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对应实验目的③。
第四步: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本实验中,滴加碘液变蓝说明生成物是淀粉,对应实验目的②。
可见,题图是“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实验的部分步骤,能依次解释其实验目的的选项是①④②③,故C正确。
故选C。
35.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现代的粽子种类多种多样,关于人体对粽子的消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粽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
B. 粽子中的脂肪在口腔内初步分解
C. 粽子中的蛋白质在小肠内初步分解
D. 粽子中的淀粉在胃内初步分解
【答案】A
【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各段消化道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口腔能够初步消化淀粉,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详解】A.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因此粽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故A正确。
B.脂肪在小肠处初步分解,因此粽子中的脂肪在小肠内初步分解,故B错误。
C.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因此粽子中的蛋白质在胃内初步分解为多肽,故C错误。
D.口腔能够初步消化淀粉,因此粽子中的淀粉在口腔内初步分解为麦芽糖,故D错误。
故选A。
36.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达尔文B. 虎克C. 袁隆平D. 恩吉尔曼
【答案】C
【分析】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
【详解】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了高产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故选C。
37.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生物圈B. 海洋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D. 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A
【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
【详解】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8. 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是因为
A. 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强B. 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
C. 白天光合作用弱,晚上呼吸作用强D. 白天光合作用弱,晚上呼吸作用弱
【答案】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与温度有关,我国新疆产哈密瓜地区,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烈,晚上,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由于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微弱,因此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综上所述A、C、D选项错误,只有B选项正确。
39. 给花生施肥,可是却出现了“烧苗”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肥料少了,花生缺乏营养B. 肥料多了,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C. 土壤板结,花生无法吸收水和无机盐D. 所施肥料不正确,无法被植物吸收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施肥过多会造成植物萎蔫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土壤溶液浓度的变化方面来切入。
【详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故选:B。
40. 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株植物相同位置摘取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可能是( )
A. 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B. 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C. 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
D. 三片叶片蓝色深浅程度一样
【答案】B
【分析】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制造有机物的多少与光合作用的时间长短有关。夜间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要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淀粉遇碘变蓝色,含淀粉多的蓝色最深。
【详解】A.早晨摘取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一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片中的淀粉最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A不符合题意。
B.植物在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因此傍晚摘取的叶片,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碘液颜色最深,B符合题意。
C.深夜摘取的叶子,由于植物进行了半夜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淀粉,所以这时候叶片中的淀粉比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比较浅,C不符合题意。
D.从A、B、C三项分析可知,三片叶片蓝色的深浅程度不一致,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 41题每空2分, 42、43题每空1分, 共20分。
41. 图一为某风景区内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二的甲、乙、丙、丁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的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A. 绿色植物B. 鼠C. 猫头鹰
(2)若图一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
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
(3)图一中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生物为________。
A. 蛇和猫头鹰B. 蛇和鼠C. 食草昆虫和蛙
(4)图一中符合图二的食物链有________条。
A. 2B. 3C. 4
(5)图二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丙是________。
A. 绿色植物B. 蛇C. 猫头鹰
【答案】(1)A (2)C (3)A (4)A (5)C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因此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而数量减少,可见在该食物网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数量最多,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由分析可知:图一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图一的食物链有: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蛇→猫头鹰、绿色植物→食草昆虫→蛙→蛇→猫头鹰、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绿色植物→鼠→猫头鹰,因此图一的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其中蛇和猫头鹰都会捕食鼠,存在竞争关系,猫头鹰还会捕食蛇,存在捕食关系,因此蛇和猫头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小问4详解】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因此图二中可表示的食物链为:丁→乙→甲→丙,因此图一中符合图二的食物链有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共两条,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一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图二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丙是是猫头鹰,A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2. 下图是消化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填上序号,横线上填消化器官名称):
(1)图中能暂时贮存食物的是[ ]_____,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蛋白质在⑧里被分解为_____。
(2)[ ]_____的分泌物是胆汁,其中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能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3)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
(4)[ ]_____的分泌物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答案】(1) ①. ⑥ 胃 ②. 氨基酸
(2)⑤肝脏 (3)⑧小肠
(4)①唾液腺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图中①是唾液腺,②是口腔,③是咽,④是食道,⑤是肝脏,⑥是胃,⑦是大肠,⑧是小肠,⑨是肛门。
【详解】(1)图中⑥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呈囊状,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2)⑤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大部分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能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3)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⑧小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且上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面积;小肠内有肠液、胰液、胆汁,利于消化食物;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因而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4)①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43. 下图是验证“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的各步骤图解
(1)其中,将天竺葵暗处理 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的______消耗殆尽。
(2)用酒精脱色,是使叶片中的______溶解到酒精中,这样做的目的是易于观察。
(3)在实验中向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______是否存在。
(4)若下图是其中一片实验叶片,完成现象记录并分析:
实验中,甲处和丙处对照说明光合作用是在______内进行的。乙处和丙处对照说明_____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1)淀粉##有机物
(2)叶绿素 (3)淀粉
(4) ①. 叶绿体 ②. 光
【分析】(1)“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用酒精脱色,是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这样做的目的是易于观察。
(3)淀粉遇碘变蓝。在实验中向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染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
(4)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甲处与丙处对照,变量是叶绿体,说明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内进行的,即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乙处与丙出对照,变量是光照,说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主要功能
含钙的无机盐
儿童缺钙易患佝病(鸡胸、膝内翻或膝外翻);中老年人特别是中老年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奶类、豆类、虾皮等
构成牙齿、骨骼的主要成分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等)
动物血液、肝脏、瘦肉、鱼、奶类、菠菜等
构成血红蛋白的
成分
维生素 A
促进人体的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动物肝脏、鱼肝油、胡萝卜、黄玉米等
维生素C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新区教学共同体学情调研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新区教学共同体学情调研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生物pdf、七年级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页。
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1),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