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遗传平衡定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均可导致基因突变
    B. 单倍体水稻植株长得弱小,稻穗、米粒比二倍体水稻小
    C. 三倍体西瓜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 与圆粒不同的是,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C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DNA分子上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如果发生在基因内部,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才可导致基因突变,A错误;
    B、单倍体水稻植株长得弱小,高度不育,一般不会结出稻穗和米粒,B错误;
    C、三倍体西瓜培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正确;
    D、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2. 真核生物微卫星DNA(STR)中,A-T碱基对所占的比例均大于同一长度DNA中C-G碱基对所占的比例,不同个体的STR具有明显的差异。下列有关STR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STR分子初步水解,可得到4种脱氧核糖核酸
    B. 相对于其他DNA序列,STR序列结构的稳定性可能较强
    C. 若某STR中(A+T)为70%,则该STR的一条链中(A+T)为35%
    D. 不同个体的STR具有明显的差异,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答案】D
    【分析】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的多样性,而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详解】A、STR是DNA分子,初步水解后可以得到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而脱氧核糖核酸是大分子,A错误;
    B、A-T碱基对含两个氢键,C-G碱基对含三个氢键,STR中A-T碱基对所占的比例较多,相对于其他同长度DNA,STR的稳定性可能较差,B错误;
    C、STR中(A+T)所占比例与每条链中(A+T)的比例相同,C错误;
    D、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不同生物个体的STR不同,体现了DNA具有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3. 果蝇的部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雌配子中一定存在v,雄配子中一定不存在w
    B. cn和v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受精时自由组合
    C.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cn所在的常染色体上不可能出现cn的等位基因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所示常染色体上有cn和cl两种基因; X染色体上有v和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cn和cl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v和w也不是等位基因。
    【详解】A、据图可知,X染色体上有v和w两种基因,雌配子一定含有X染色体,雄配子可能含有X染色体,或含有Y染色体,A错误;
    B、cn和v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自由组合,受精时发生配子的结合,B错误;
    C、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自由组合时,含cn、cl的常染色体与含v、w的X染色体分配到一极,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基因cn、cl、v、w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正确;
    D、若基因cn所在的常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即片段重复,则基因cn所在的常染色体上可能会出现cn的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C。
    4. 下图是某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示意图,①-⑦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Ⅰ和Ⅱ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RNA上的起始密码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
    B. 过程I中的④表示mRNA,其延伸方向和过程Ⅱ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相反
    C. 过程Ⅰ中的③表示RNA聚合酶,过程Ⅱ中⑤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D. I过程中共有8种核苷酸参与碱基配对的过程,与Ⅱ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某基因表达的过程,其中Ⅰ为转录过程,Ⅱ为翻译过程;①②为DNA分子的两条链,③为RNA聚合酶,④为mRNA,⑤为核糖体,⑥为tRNA,⑦为多肽链。
    【详解】A、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是基因中的启动子,而不是起始密码,起始密码是翻译开始的信号,A错误;
    B、过程Ⅰ为转录,④表示mRNA,由图可知,mRNA的延伸方向为从右向左,由肽链长度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移动方向相同,B错误;
    C、过程Ⅰ为转录,其中的③表示为RNA聚合酶,过程Ⅱ为边转录变边翻译的过程,为原核生物,⑤为核糖体,原核生物不含核仁,C错误;
    D、Ⅰ过程是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中共有8种核苷酸参与碱基配对,其中有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特有的配对方式是T-A,Ⅱ过程即翻译过程,特有的配对方式是U-A,二者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D正确。
    故选D。
    5. 自然状态下,小茧蜂(无Y染色体)的X染色体有三种类型(X1、X2、X3),未受精卵细胞或含相同X染色体的受精卵会发育成雄性,含不同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雌性。现有一个人工培育的群体,雄蜂组成为X1X1∶X2X2=1∶1,雌蜂组成为X1X2∶X2X3∶X1X₃=1∶1∶1。该群体中雌雄蜂随机交配,若雌蜂的3/8卵细胞受精,那么在子代群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比例是( )
    A. 2∶1B. 3∶5C. 3∶1D. 4∶1
    【答案】C
    【分析】一、分析题意可知,该小茧蜂的性别为:性染色体纯合型为雄性,性染色体杂合型为雌性。
    二、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是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则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p2表示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的频率,2pq表示杂合子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隐性纯合子基因型的频率。
    【详解】由题干可得,该人工培育群体中,雄蜂组成为X1X1:X2X2=1:1,产生的精子中X1占1/2,X2占1/2,雌蜂组成为X1X2:X2X3:X1X3=1:1:1,卵细胞中X1占1/3,X2占1/3,X3占1/3,其中参与受精的X1占1/8,X2占1/8,X3占1/8,雌、雄蜂随机交配后,纯合受精卵X1X1占1/16,X2X2占1/16,这些受精卵都发育为雄性,5/8卵细胞直接发育为雄蜂,所以雄性后代总共占5/8+1/16+1/16=3/4,在获得的子代群体雄性:雌性=3/4:1/4=3:1,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 中国科学家在广西获得了一块距今2.4万年的古大熊猫化石。将该化石中提取到的线粒体DNA通过测序分析和比较,发现古大熊猫与现代大熊猫的相关DNA序列高度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古大熊猫通过主动适应环境而逐渐进化为现代大熊猫
    B. 不同种类生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差别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C. 现代大熊猫与古大熊猫存在差异的根本来源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D. 线粒体DNA测序的比较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答案】B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详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古大熊猫不是通过主动适应环境而逐渐进化为现代大熊猫,而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逐渐进化,A错误;
    B、不同种类生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差别越小,说明它们的遗传物质相似程度越高,亲缘关系也就越近,B正确;
    C、现代大熊猫与古大熊猫存在差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而不是基因重组,C错误;
    D、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而不是线粒体DNA测序的比较,D错误。
    故选B。
    7. 已知种群乙和丙均由甲演化而来,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乙和丙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图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的3个地区。D/d位于常染色体上,G/g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种群乙和丙存在地理隔离,自然状态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 若种群丙中XGXG约占32%,则种群中XGY占40%
    C. 甲种群突变和迁入与迁出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仅考虑D/d控制的性状,若种群乙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数量相同,则d的基因频率大于50%
    【答案】C
    【分析】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迪一温伯格定律,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即保持着基因平衡。该理想状态要满足5个条件:①种群足够大;②种群中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此时各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频率存在如下等式关系并且保持不变:设A=p,a=q,则A+a=p+q=1,AA+Aa+aa=p2+2pq+q2=1,其中p2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2pq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q2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
    【详解】A、种群乙和丙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存在地理隔离,在自然状态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
    B、若种群丙中XGXG约占32%,由于雌雄比例相当,雌性中XGXG=32%×2=64%,则雌性个体XG的基因频率=80%,雄性中的该基因频率与雌性中的该基因频率相当,雄性中XGY=80%,雌雄比例相当,所以种群中XGY占40%,B正确;
    C、突变和迁入与迁出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但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错误;
    D、仅考虑D/d控制的性状,若种群乙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数量相同,设显性个体(DD、Dd)和隐性个体(dd)各占50%。假设d的基因频率为p,D的基因频率为1-p,则dd的基因型频率为p2,因为dd占50%,所以p2=0.5,解得p≈0.707>0.5,D正确。
    故选C。
    8. 某学校学生用大小相同的红色圆形铁片、银色圆形塑料片、磁铁等为材料进行实验。将红色圆形铁片模拟无抗药性的普通蚊蝇,银色圆形塑料片模拟有抗药性的蚊蝇,磁铁则模拟杀虫剂。首先放入铁片50片,塑料片4片,再用磁铁随机吸取,记录第一次剩余的铁片与塑料片数目,由于蚊蝇的繁殖速度与能力强,在下一次用磁铁吸取前,都要补充一定数量的铁片与塑料片,即通过生殖与遗传,增加抗药性与普通蚊、蝇的数量,再重复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随着“杀虫剂”的不断使用使“蚊蝇”发生了适应性突变
    B. 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使“蚊蝇”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在上表中,随着实验次数的不断增加,“抗药性蝇蚊”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大
    D. 长期使用“杀虫剂”后,“蚊蝇”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标志着“蚊蝇”发生了进化
    【答案】A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发在自然选择之前,即使用“杀虫剂”之前,A错误;
    B、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使得具有抗药性的“蚊蝇”越容易存活下来,数量越来越多,即抗药性越来越强,这是自然选择(杀虫剂使用)的结果,B正确;
    C、据表可知,随着实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即杀虫剂不断使用,“抗药性蝇蚊”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增大,C正确;
    D、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长期使用“杀虫剂”后,“蚊蝇”种群中“抗药性蝇蚊”个体数量越来越多,其控制“抗药性”的基因频率升高,标志着“蚊蝇”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A。
    9. 下图是人体体液中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为细胞内液,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b、c、d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神经递质属于b的成分
    C. 图中b、d处的氧分压b<d,氧气不能从组织细胞进入毛细血管壁细胞
    D. 图中b、c、d分别为血浆、组织液、淋巴液,b中的蛋白质含量比d高
    【答案】D
    【分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约占三分之一)和细胞内液(约占三分之二)。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液、血浆
    【详解】A、a为细胞内液,为细胞内的液体,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b、d之间为双箭头,b、c、d之间为单箭头,所以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d为血浆,a为细胞内液,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即b、c、d共同构成内环境,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中,组织液属于b,B正确;
    C、氧气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所以氧分压b<d,氧气不能从组织细胞进入毛细血管壁细胞,C正确;
    D、根据图中物质交换关系可知,b为组织液,c为淋巴液,d为血浆,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淋巴高,D错误。
    故选D。
    10. 在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湖北籍运动员郑钦文获得网球女子单打的冠军,创造了历史。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流汗等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比赛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B. 比赛过程中,内环境中产生大量乳酸,但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
    C. 大量出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适量的淡盐水
    D.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血浆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具体表现是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详解】A、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而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先分解为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分解,A错误;
    B、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大量出汗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用适量的淡盐水可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无机盐,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
    D、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不仅仅是血浆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还包括各种化学成分,D错误。
    故选C。
    11. 脑雾,即大脑处于“模糊状态”,患者常常表现出意识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长期饮酒易导致脑雾。近期有研究发现,脑雾患者持续性血脑屏障破坏,可诱发脑内炎性反应,出现脑水肿和脑炎等生理病变。据此推断错误的是( )
    A. 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是大脑皮层受损导致
    B. 血管壁细胞和脑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C. 酒精经机体摄入后到达肝脏被氧化分解,需要经过的内环境有血浆和组织液
    D. 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出,脑脊液渗透压降低,引发脑水肿
    【答案】D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患者意识障碍可能是大脑皮层受损导致,因为大脑皮层是调控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
    B、血管壁细胞是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一道具有选择通透性的屏障,脑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因此血管壁细胞和脑细胞都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正确;
    C、酒精经机体摄入后进入血浆,经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然后到达肝脏细胞中被氧化分解,C正确;
    D、患者的血脑屏障破坏,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渗出,脑脊液渗透压将升高,引发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D。
    12. 襄阳已经举办了多届“襄马”,深受广大运动健身者的喜爱。运动时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维持生命活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构成
    B. 运动时,细胞产生的CO₂会刺激下丘脑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C. 运动时,骨骼肌活动受躯体运动神经的调节,内脏器官活动变化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
    D. 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活动减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答案】B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详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这些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等,A正确;
    B、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而不是下丘脑,细胞产生的CO2会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B错误;
    C、运动时,依赖骨骼肌的运动,不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而内脏器官活动变化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C正确;
    D、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而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活动减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D正确。
    故选B。
    13. 惊跳反射是人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是机体对威胁反应的重要表征。眨眼反射是一种比较连续和持久的惊跳反射。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眼反射,此时可检测到眼眨肌产生电信号。经过训练,大鼠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眨眼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B. 吹向角膜的气流引起的眨眼反射是非条件反射
    C. 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D. 条件反射形成后,声音信号由非条件刺激转为条件刺激
    【答案】D
    【分析】一、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
    二、无关刺激:无关刺激不引起机体产生反射;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能引起机体非条件反射。
    【详解】A、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这是由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决定的,A正确;
    B、据题干信息可知,对大鼠的角膜吹气,大鼠会不自主发生眨眼反射,故该反射为非条件反射,B正确;
    C、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形成和消退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
    D、经过训练后,声音信号可以引起大鼠出现条件反射,而训练前,声音不能引起眨眼反射,所以声音信号由无关刺激转为条件刺激,D错误。
    故选D。
    14. 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之间以突触联系,电表Ⅰ的电极分别在Q点细胞内外侧、电表Ⅱ的电极分别在R、S点的细胞外侧;图乙和图丙是可能存在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降低膜外K+浓度,①和③点均上移,②和④点不变
    B. ①→②电位变化可表示Q点兴奋产生过程,②处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C. 刺激P点,电表Ⅰ发生1次偏转,电表Ⅱ发生2次偏转,电位变化分别为图乙和图丙
    D. 刺激P点产生兴奋,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答案】D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细胞外K+浓度降低,K+外流增多,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所以①和③点均下移,②和④点不变,A错误;
    B、①→②电位变化可表示Q点兴奋产生过程,②处膜内Na+浓度仍然低于膜外,B错误;
    C、刺激P点时,产生动作电位,当兴奋传到至Q点时,膜内外的电荷分布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电表I指针向左偏转1次,当兴奋传到至R点时,膜内外的电荷分布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电表Ⅱ指针也向左偏转1次,方向相同,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兴奋不能传至S点,C错误;
    D、刺激P点产生兴奋,与未兴奋部位形成局部电流,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正确。
    故选D。
    15. 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一种致瘾性物质,会与神经元上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中枢神经分泌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分泌增加,让人产生开心、愉悦的情绪,而大量吸烟会导致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的运动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B. 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
    C. 尼古丁与神经元上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引起Na+的内流
    D. 戒烟时会感到情绪低落的原因是大量吸烟导致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减少,多巴胺分泌减少
    【答案】B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的运动属于一种扩散运动,不消耗能量,A正确;
    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化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B错误;
    C、尼古丁与神经元上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动作电文,钠离子内流,C正确;
    D、大量吸烟会导致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减少,多巴胺分泌减少,因此戒烟时会感到情绪低落,D正确。
    故选B。
    16. 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课前,有些同学即使没有尿意,但为了避免上课时上厕所,可能会选择去排一次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B. 排尿过程中,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膀胱缩小
    C. 人体产生“尿意”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尿意”过程属于反射
    D. 上课前的主动排尿说明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
    【答案】D
    【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在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高级中枢调节起着主导的作用,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详解】A 、考试前的主动排尿说明大脑皮层对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的活动起调节作用,该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分级调节,A错误;
    B、排尿过程中,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会使膀胱缩小,B错误;
    C、人产生“尿意”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由于没有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所以不属于反射,C错误;
    D、上课前的主动排尿说明大脑皮层对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D正确。
    故选D。
    17. 脑科学是21世纪最富有挑战性的前沿科学,中国脑计划在2019年加入全球大型脑科学计划潮流中。以下关于人脑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丧失的记忆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某患者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说话非常困难,可能是S区发生损伤
    C. 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下肢运动的代表区
    D. 学习和记忆不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的
    【答案】A
    【分析】学习和记忆也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如同人脑的其他高级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
    【详解】A、记忆功能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B、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S区发生障碍,则患者不能讲话,但能听懂别人说话,B正确;
    C、大脑中央前回主要是运动区,中央后回主要是感觉区,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下肢运动的代表区,C正确;
    D、如同人脑的其他高级功能一样,学习和记忆也不是由单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D正确。
    故选A。
    18. 下图表示人在提起重物时所发生的反射通路,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引起α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示部分共有7个突触
    B. 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感受器和效应器
    C. 如果刺激图中的α神经元,则产生的兴奋可以传至γ神经元
    D. A神经元属于传入神经,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
    【答案】C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特殊结构决定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突触,图中所示部分共有7个突触,A正确;
    B、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中(含梭内肌纤维和神经末梢),所以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正确;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刺激图中的α神经元,产生的兴奋不能传至γ神经元,C错误;
    D、A神经元接受来自肌梭的信号,且其上存在神经节,属于传入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兴奋经过传递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从而提起重物,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 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下图甲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Ⅰ、Ⅱ是有关的生理过程,a~c代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图乙为人体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①~④代表体液。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C表示_____,Ⅱ表示_____。
    (2)图甲中的a对应图乙中的_____(填序号),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若乙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O2从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通过_____层磷脂分子。
    (3)某小组用未饲喂酒精的健康小鼠探究“解酒药”X是否具有解酒功效,请完善以下实验内容:(观察方法和指标:交管部门提供的吹气式微电脑数控酒精测试仪,显示酒精含量值)
    ①实验组服用适量酒精和解酒药X,对照组服用_____,一段时间后,收集两组小鼠呼出的气体进行检测。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当_____时,说明“解酒药”X具解酒功效。
    【答案】(1)①. 皮肤 ②.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
    (2)①. ② ②. 无机盐和蛋白质 ③. 12
    (3)①. 等量的同种酒精和清水 ②. 实验组的酒精含量值低于对照组
    【分析】根据图甲可知,A是小肠、B是肾脏、C是皮肤、D肺,过程Ⅰ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分析图乙:①是细胞内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淋巴。
    【小问1详解】过程Ⅱ是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故B代表肾脏,C代表皮肤。
    【小问2详解】图甲中的a是血浆,对应图乙中的②,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氧气从红细胞进入肝脏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通过6层生物膜(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肝细胞膜1层、线粒体膜2层),1层生物膜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所以至少需要通过12层磷脂分子。
    【小问3详解】①酒精属于脂溶性小分子,饮入的酒精先在图中I过程中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图中A(小肠)上皮细胞,然后通过血液运输至肝脏发生分解(解酒)。为探究某种“解酒药”X是否具有解酒功效,自变量为是否口服X溶液。实验组服用适量的酒精和解酒药X,对照组服用等量的同种酒精和清水,一段时间后,收集两组小鼠呼出的气体(酒精)进行检测。
    ②若口服药X溶液具有解酒功效,那么小鼠呼出的气体(酒精)含量更低,因此当实验组的酒精含量值低于对照组时,说明“解酒药”X具解酒功效。
    20. GABA(γ-氨基丁酸)是一种自然存在于人体中的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减轻紧张、焦虑情绪,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在控制疼痛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某神经元的GABA部分作用过程,神经元细胞膜上GABA的受体有两种:分别为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心跳加快,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位于_____。
    (2)据图分析,突触前细胞受到刺激,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小体时钙通道打开,Ca2+内流,推测Ca2+的作用是_____。GABA与GABAB受体结合的意义是_____。当兴奋传来时,GABA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中,进而与突触后膜上的GABAA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填“兴奋”或“抑制”),判断依据是_____。
    (3)西医以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为主治疗失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安全微生物(例如乳酸菌)产生的GABA可能是新型的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食品活性因子。为研究加入乳酸菌对酸枣仁进行发酵后的产物(酸枣仁乳酸菌发酵液)对失眠动物模型的影响,科研小组进行以下实验,结果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睡眠潜伏期是指入睡时间,从上床准备就寝到实际入睡所需时间。
    ①根据表中数据_____(填“能”或“不能”)看出该科研小组成功建立小鼠失眠模型。实验组分别给予酸枣仁溶液、酸枣仁乳酸菌发酵液、地西泮溶液并持续7天,模型组的处理是_____。
    ②在给药的第17天,所有的小鼠禁食12h,然后采集小鼠血样,检测血清的GABA水平,请预测四组小鼠的GABA含量:失眠模型组

    相关试卷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真核生物微卫星DNA,自然状态下,小茧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成年人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联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