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河南省十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B. 细胞呼吸的产物属于代谢废物,均无法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C. 尿液、汗液、血浆、消化液均不属于内环境
D. 健康人体的内环境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D
【分析】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坎农提出了稳态的概念,并且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A错误;
B、人体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CO2可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错误;
C、汗液、尿液、消化液属于外界环境,血浆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健康人体的内环境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故选D。
2.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我国的奥运健儿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绩的背后是运动员们刻苦的训练,甚至很多运动员在训练期间手脚会磨出水疱,水疱在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疱中液体的主要去向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
B. 训练期间要监测运动员内环境中的相关指标,如血红蛋白、葡萄糖等
C. 水疱主要是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D. 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大量流汗,应及时补水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答案】C
【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详解】A、水疱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的主要去向是血浆,少量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A错误;
B、血红蛋白属于胞内蛋白,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
C、水疱是血浆中的水大量流向组织液导致的,C正确;
D、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大量出汗,排出水分和无机盐,应及时补充淡盐水,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D错误。
故选C。
3.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图示为肺部器官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示④的流动方向
A. A端比B端血糖浓度更低,O2浓度更高
B. ⑤代表红细胞,其中的O2进入⑦内被消耗至少穿过6层膜
C. 由于②具有盲端结构,因此①内的细胞仅存在于②中
D. ①④⑥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钾离子和氯离子
【答案】B
【详解】A、由于图示为肺部细胞,属于组织细胞,会交换一部分营养物质和氧气,因此A端比B端血糖浓度更高,O2浓度更低,A错误;
B、红细胞内的O2到达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和2层线粒体膜,即至少穿过6层生物膜,B正确;
C、②为毛细淋巴管,①内的细胞为淋巴细胞,淋巴液会汇入血浆,淋巴细胞存在的内环境主要为淋巴液和血浆,C错误;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D错误。
故选B.
4. 下列依次对①、②、③的描述中,符合图示模型关系的是( )
A. 轴突、神经纤维、髓鞘
B.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C. 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
D. 外周神经系统、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
【答案】B
【分析】据图可知,①②③的关系是①包含②③。
【详解】A、神经纤维由轴突和外面的髓鞘构成,A错误;
B、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B正确;
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和脊髓,C错误;
D、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可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 自主神经系统属于脊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C. 受到惊吓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
D. 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控制,大脑皮层不能对其进行调节
【答案】C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A错误;
B、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所以自主神经系统属于脊神经和脑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B错误;
C、当人受到刺激兴奋、紧张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的,C正确;
D、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控制,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错误。
故选C。
6. 图中①~⑦表示人体中相应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学生进行指尖采血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⑥
B. 若⑥损伤,则“缩手反射”仍可完成
C. 某学生采血时看到针头会缩手,该过程的感受器为⑤
D. “缩手反射”的效应器由②的末梢和①构成
【答案】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A、某学生进行指尖采血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⑥大脑皮层,A正确;
B、“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若⑥损伤,则“缩手反射”仍可进行,B正确;
C、某同学采血时看到针头会缩手,此时针头并未接触手指,因此该过程的感受器不是⑤,C错误;
D、“缩手反射”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②的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①构成,D正确。
故选C。
7. 图示为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检测动作电位时,可将电极分别插在神经纤维膜的两侧
B. 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依赖神经纤维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
C. 电位低于-70mV可能与钠离子通道未能及时关闭有关
D. 电位从低于-70mV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依赖ATP的水解
【答案】C
【分析】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电位变化过程。 在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通常为-70mV 左右,主要是由于神经纤维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钾离子外流导致的。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受刺激时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钠离子内流引起膜电位迅速去极化。
【详解】 A 、检测动作电位时,将电极分别插在神经纤维膜的两侧是可行的,A 正确;
B 、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依赖神经纤维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钾离子外流,B 正确;
C 、电位低于-70mV 可能是因为钾离子通道未能及时关闭,导致钾离子继续外流,C 错误;
D 、电位从低于-70mV 恢复为静息电位的过程主要是通过钠钾泵实现的,主动运输,依赖 ATP 的水解,D 正确。
故选C。
8. 痛觉的形成与神经元A、B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与阿片受体结合;吗啡是一种阿片类毒品,也是一种常用的镇痛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P物质经胞吐过程从神经元A释放
B. 神经元A、B、C之间可形成3个突触
C. 由图可知,痛觉的调节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
D. 长期使用吗啡止痛,停药后可能导致P物质释放增多,痛感加剧
【答案】B
【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图中P物质和受体结合,导致B神经元兴奋,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而内啡肽是一种与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使静息电位的值增大,从而产生抑制效应。
【详解】A、P物质是神经递质,经胞吐过程从神经元A释放,A正确;
B、图中的神经元A和B、C和A分别形成了2个突触,B错误;
C、由图可知,痛觉形成后,神经元C释放内啡肽抑制P物质的释放,从而抑制痛觉产生,该调节过程为负反馈调节,C正确;
D、长期使用吗啡止痛,会导致神经元C释放的内啡肽减少,停药后神经元A受到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导致P物质释放增多,痛感加剧,D正确。
故选B。
9. 阿尔茨海默症的大体病理表现为脑的体积缩小和重量减轻,颞叶(包含听觉中枢、言语区等)特别是海马区萎缩明显且出现突触丢失。阿尔茨海默症最突出的神经生化改变是大脑皮层和海马区乙酰胆碱水平的降低,研究发现患者体内催化乙酰胆碱分解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过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马区受损萎缩,主要影响人的长时记忆
B. 大脑皮层突触丢失会影响新突触的建立,主要影响人的感觉性记忆
C. 若颞叶言语区的H区受损,患者会出现听力下降等听觉障碍
D. 临床上应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
【答案】D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记忆、情绪等,其中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详解】A、海马区受损萎缩,主要影响人的短时记忆,A错误;
B、新突触的建立主要影响人的长时记忆,感觉性记忆属于短时记忆,B错误;
C、言语区的H区受损,患者会听不懂别人说话,并不是听力下降,C错误;
D、临床上应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减少乙酰胆碱分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D正确。
故选D。
10. 科学家在发现与寻找激素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沃泰默的实验无法证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调节,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则可以证明
B.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发现了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C. 班廷之前,科学家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收效甚微,是因为提取液中还有胰高血糖素
D. 性腺摘除和移植实验分别运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可证明性腺的功能
【答案】D
【详解】A、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无法证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调节,A错误;
B、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产生,不是胰腺分泌的,B错误;
C、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所分解,C错误;
D、性腺摘除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性腺移植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通过观察性腺摘除和移植后动物出现的变化,可证明性腺的功能,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激素的作用部位及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可作用于肝脏,作用相反
B. 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垂体,促进促甲状腺激素分泌
C. 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均可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作用相反
D. 成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会引起巨人症
【答案】A
【分析】人体内某些激素可通过下丘脑-垂体-腺体轴进行调节,在该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作用于相关腺体,如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调节都包含该过程,该过程即体现了激素分级调节的特点也体现了反馈调节的特点。
【详解】A、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胰高血糖素则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A正确;
B、甲状腺激素对垂体具有负反馈调节,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B错误;
C、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醛固酮可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对Na+的重吸收,二者作用并不是相反的,C错误;
D、成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多,会引起肢端肥大症,D错误。
故选A。
1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液调节的速度通常较神经调节要慢,作用时间也短
B. 某些体液调节可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C. 激素调节可作用于神经系统影响其兴奋性
D. 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
【答案】A
【分析】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详解】A、体液调节的速度通常较神经调节要慢,但作用时间较长,A错误;
B、一些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B正确;
C、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缺少甲状腺激素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C正确;
D、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例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等,都需要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D正确。
故选A。
13. 下丘脑在人体的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
B. 分泌多种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
C. 维持身体平衡和调节生物节律
D. 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答案】C
【分析】下丘脑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参与多种调节,具有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中枢、血糖平衡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节律中枢、摄食中枢;下丘脑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调节腺体的功能,也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详解】A、下丘脑存在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A正确;
B、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多种激素作用于垂体,进行激素的分级调节,B正确;
C、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是小脑,C错误;
D、下丘脑存在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D正确。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变形虫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其生活的内环境
B. 大熊猫内环境中含有维生素、麦芽糖、氨基酸等各种营养物质
C. 大量饮水可能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
D.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需要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答案】AB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 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 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4) 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 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变形虫为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A错误;
B、麦芽糖为二糖,不能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因此麦芽糖不属于内环境中的营养成分,B错误;
C、大量饮水可能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C正确;
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需要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D正确。
故选AB。
15. 当用乳头或手指碰人类婴儿的口唇时,其会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该过程称为吸吮反射。这一反射行为在新生儿出生后3~4个月自行消失,逐渐被主动的进食动作所代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吸吮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能大大提高动物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B. 该反射的消失与仅单独使用条件刺激有关
C. 口唇运动的调控区域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
D. 非条件反射的数量非常有限,而条件反射的数量则是无限的
【答案】CD
【详解】A、吸吮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才能大大提高动物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A错误;
B、条件刺激为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的刺激源,吸吮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刺激无关,B错误;
C、除面部外,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代表区与躯体各部分有上下倒置的特点,所以口唇运动的调控区域位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C正确;
D、非条件反射生下来就有的,所以数量是有限的,但是条件反射可以后天形成,数量无限多,D正确。
故选CD。
16.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研究发现,多巴胺与各种成瘾行为有关。毒品可卡因通过图示的作用机制,刺激大脑中的“奖赏”中枢,使人产生愉悦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多巴胺的突触小泡来自于内质网或高尔基体
B. 图中的蛋白质具有组成细胞结构、运输和信息传递的功能
C. 可卡因会使多巴胺的“回收率”下降,从而缩短愉悦感
D. 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减少
【答案】BD
【分析】据图分析:多巴胺代表神经递质;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得突触后膜兴奋,使人产生愉悦感。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起作用后不会被转运载体运回细胞,使得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详解】A、突触小泡来自于高尔基体,A错误;
B、图中的蛋白质有转运载体、通道蛋白和受体,具有组成细胞结构、运输和信息传递的功能,B正确;
C、可卡因会使多巴胺的“回收率”下降,从而延长愉悦感,C错误;
D、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数量减少,D正确。
故选BD。
17. 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研究发现,神经—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发生反射活动
B. 适度刺激腓肠肌,坐骨神经也能够检测到动作电位
C. 肉毒杆菌毒素和箭毒分别作用于突触前膜、突触后膜
D. 肉毒杆菌毒素和箭毒均会导致肌肉松弛
【答案】AB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坐骨神经为传出神经,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不能发生反射活动,A错误;
B、坐骨神经为传出神经,腓肠肌属于效应器,神经冲动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神经—肌肉间通过突触相联系,因此刺激腓肠肌,坐骨神经不能够检测到动作电位,B错误;
C、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因此其作用于突触前膜,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可见其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
D、肉毒杆菌毒素和箭毒均会使神经—肌肉突触处无法传递兴奋,导致肌肉不能收缩,处于松弛状态,D正确。
故选AB。
18. 如图为人体激素的两种作用机制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激素可通过影响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从而调节生理活动
B. 激素需要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后才能被激活并催化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C. 激素B口服后通常可以发挥作用,激素A通过注射作用效果较好
D. 激素可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仅作用于有相应受体的细胞
【答案】AC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机制I是内分泌腺A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至靶细胞的细胞膜,进而使靶细胞产生物质a,物质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通过影响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生命活动;机制Ⅱ是内分泌腺B分泌的激素通过体液传送至靶细胞内的受体,二者结合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通过影响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生命活动。
【详解】A、机制Ⅱ是内分泌腺B分泌的激素通过影响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从而调节生理活动,A正确;
B、激素具有调节作用,并无催化作用,B错误;
C、激素A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不进入细胞,应为分子较大的蛋白质或多肽类的激素,激素B进入细胞内与受体结合,可能是固醇类的脂溶性成分或小分子有机物,因此激素B可口服而激素A不可口服,C正确;
D、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有靶器官和靶细胞上的特定受体才能识别并结合这些激素,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9分。
19.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ICU常见的危重急症,起病凶险,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出现免疫功能障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如何帮助患者在SAP早期恢复内环境稳态非常关键。回答下列问题:
(1)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中各种________和________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
(2)患者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组成成分,维持内环境稳态最重要的缓冲对是________。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有关。
(3)人体胰腺处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急性胰腺炎常伴有胰腺水肿,原因是胰腺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造成________的渗透压相对升高。
【答案】(1)①. 化学成分 ②. 理化性质 ③.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①. 属于 ②. HCO3-/H2CO3 ③. 7.35~7.45 ④. 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①. 血浆和组织液 ②. 组织液
【分析】内环境稳态指的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小问1详解】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小问2详解】
乳酸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虽然产生于细胞,但是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到内环境,因此乳酸属于内环境中的组成成分。维持内环境稳态最重要的缓冲对是HCO3-/H2CO3。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小问3详解】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当毛细血管壁受损时,导致血浆中的血浆蛋白流至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
20. 健康的成年人在环境条件不允许时的“憋尿”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成年人在环境条件不允许时“憋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___调节。婴儿不能“憋尿”的原因是________。
(2)图中属于交感神经的是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3)成年人在“无尿意”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排尿,根据图示完成该过程:________→盆神经等→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排尿。
【答案】(1)①. 分级 ②. 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低级中枢进行调控的能力差
(2)①. 腹下神经 ②. 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
(3)大脑皮层→脑干→脊髓骶段
【分析】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脊髓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调控。
【小问1详解】
成年人在环境条件不允许时“憋尿”,体现了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分级调节。由于婴儿的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完善,对低级中枢进行调控的能力差,因此婴儿不能“憋尿”。
【小问2详解】
在排尿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膀胱缩小。图示为不排尿过程,因此腹下神经为交感神经,此时处于兴奋状态,膀胱不缩小。
【小问3详解】
成年人在“无尿意”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排尿,该过程由大脑皮层直接控制低级中枢排尿,主要的神经通路为大脑皮层→脑干→脊髓骶段→盆神经等→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排尿。
21. 持续性的抑郁会过度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通过糖皮质激素影响海马区神经递质Glu(兴奋性递质)和GABA(抑制性递质)的浓度,Glu水平长期显著高于正常值会过度激活其受体而产生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从而使神经元损伤,使患者出现各种抑郁表现。脑内Glu和GABA在代谢中有着紧密的联系,GAD既是Glu的降解酶,又是合成GABA的关键酶,是Glu转化为GABA的主要代谢酶。GAD65和GAD67是GAD中最主要的两个酶。对正常大鼠和抑郁模型组大鼠体内GAD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大鼠海马区GAD65、GAD67蛋白表达比较
(1)情绪是__________的高级功能。与正常大鼠相比,抑郁大鼠体内Glu浓度__________,尝试分析大鼠形成抑郁的原因:_________。
(2)目前临床应用的抗抑郁药物还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部分患者还存在药物依赖、副作用等问题。近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某研究团队利用正常大鼠和抑郁模型组大鼠为材料,进行21天针刺百会、太冲穴理疗干预,并检测大鼠海马区GAD蛋白表达情况。
①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抑郁大鼠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正常大鼠若干只、电针治疗仪、百忧解(临床应用广泛的抗抑郁药)、GAD定量测量仪。设计实验验证针刺百会、太冲穴理疗干预可以作为药物治疗抑郁症的良好替代手段,简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
②若检测结果表明针刺组对GAD65蛋白的失衡调节优于药物组,而对GAD67蛋白的调节不明显。请将结果补充在下图中_____。
【答案】(1)①. 大脑 ②. 偏高 ③. Glu浓度过高,会对大脑神经元产生兴奋性毒性,造成神经元损伤,从而出现抑郁情绪
(2)①. 实验步骤: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抑郁大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大鼠不作处理,B组大鼠用一定剂量的抗抑郁药物处理21天,C组大鼠进行针刺百会、太冲穴理疗干预21天;D组另取相同数量的正常大鼠不作处理,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相同时间后检测4组大鼠海马区GAD65、GAD67表达情况 ②.
【分析】学习、记忆、情绪是人脑的高级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小问1详解】
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据表格可知,与正常大鼠相比,抑郁大鼠体内GAD含量低,因此Glu浓度偏高,由于Glu是兴奋性递质,因此大鼠形成抑郁的原因可能是Glu浓度过高,会对大脑神经元产生兴奋性毒性,造成神经元损伤,从而出现抑郁情绪。
【小问2详解】
①若要验证针刺百会、太冲穴理疗组干预21天可以作为药物治疗抑郁症的良好替代手段,则实验自变量为是否进行针刺理疗,因变量为大鼠GAD表达情况,其它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步骤为: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抑郁大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A组大鼠不作处理;B组大鼠用一定剂量的药物处理21天;C组大鼠进行针刺百会、太冲穴理疗干预21天;D组另取相同数量的正常大鼠不作处理,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相同时间后检测4组大鼠海马区两种GAD表达情况。
②由于检测结果表明针刺组对GAD65蛋白的失衡调节优于药物组,而对GAD67蛋白的调节不明显。因此GAD65蛋白的表达量应高于百忧解组(低于空白组),而GAD67蛋白的表达量低于百忧解组,与模型组差别不大。
22. 某地进行山地马拉松比赛时突遇冰雹和冻雨,导致多名参赛选手因失温症遇难。失温症又称低温症,是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造成人体核心区(大脑、心肺等主要生命器官)温度降低,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反应,下表是3种不同程度失温症。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参赛选手跑步时骨骼肌产热增加,通过调节使皮肤的血管舒张和_________从而增加散热以维持体温,同时由于出汗增加,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_________。参赛选手此时耗氧量较赛前__________,产生的CO2不仅仅作为代谢产物排出,还具有_________(答出1点)方面的积极意义。
(2)轻度失温时,皮肤中__________先产生兴奋,传至体温调节中枢后,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__________神经促使皮肤血管收缩,还可通过_________轴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行分级调节,该调节方式的意义是_________。
(3)中度、重度失温时会出现尿失禁、反常脱衣现象,由此可推测失温会影响_________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人的意识。中度、重度失温时,内环境稳态会受到破坏,这说明_________。
【答案】(1)①. 下丘脑 ②. 汗腺分泌增加 ③. 增加 ④. 增加 ⑤. 生成体液中的缓冲物质,作为信息分子调节呼吸运动
(2)①. 冷觉感受器 ②. 交感 ③.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④. 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3)①. 大脑皮层 ②. 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小问1详解】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参赛选手跑步时骨骼肌产热增加,通过调节使皮肤的血管舒张和汗腺分泌增加从而增加散热以维持体温,同时由于出汗失水,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排尿。参赛选手运动时耗氧量较赛前增加,产生的CO2不仅仅作为代谢产物排出,还具有生成体液中的缓冲物质和调节呼吸运动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小问2详解】
轻度失温时,皮肤中冷觉感受器先产生兴奋,传至体温调节中枢后,可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促使皮肤血管收缩,还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对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行分级调节,该调节方式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小问3详解】
中度、重度失温时会出现尿失禁、反常脱衣现象,有意识控制排尿和脱衣行为都需要大脑皮层控制,由此可推测失温会影响大脑皮层的正常功能。中度、重度失温时,内环境稳态会受到破坏,这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23. 为研究夜间白光暴露以及槲皮素分别对小鼠血糖调节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一:取健康小鼠平均分两组,分别置于黑暗和光暴露环境中进行血糖代谢测定,方法如下:将小鼠原始血糖值和实验测定的血糖值做差值,再通过计算每个时间点的相对血糖值绘制曲线,计算曲线与横纵坐标包围的面积数值(AUC),量化小鼠的血糖代谢能力,如图所示。
实验二
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体内具有升高血糖功能的激素主要有_________(至少答2种),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激素是__________。
(2)实验一中AUC值能体现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理由是__________。由该实验结果可推测,光暴露会使小鼠__________。
(3)实验二中①为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该实验结果显示槲皮素可使糖尿病小鼠_________。
【答案】(1)①.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②. 胰岛素
(2)①. AUC值代表不同时间点原始血糖值和实验测定的血糖值的差值总和,该值越小说明小鼠调节血糖的能力越强 ②. 血糖调节能力降低
(3)①. 糖尿病小鼠 ②. 1ml生理盐水灌胃 ③. 甲和乙 ④. 血糖有所降低,但不能恢复正常水平
【分析】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二者可共同作用使血糖升高。
【小问1详解】
动物体内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能升高血糖,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小问2详解】
实验一中AUC值反映了不同时间点原始血糖值和实验测定的血糖值的差值总和,该值越小说明小鼠调节血糖的能力越强。实验结果显示,光暴露比黑暗环境中AUC值高,由此可推测光暴露会使小鼠血糖调节能力降低。
【小问3详解】
实验二目的为研究槲皮素对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有何影响,丙组用槲皮素溶液灌胃,为实验组,甲和乙均为对照组。甲组应用1ml生理盐水灌胃,乙组应选糖尿病小鼠,以排除生理盐水灌胃对小鼠血糖产生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丙组小鼠的血糖比乙组有所降低但仍高于甲组,说明槲皮素可使糖尿病小鼠血糖有所降低,但不能恢复正常水平。
项目
空白组
模型组
GAD65
1.88±0.93
0.92±0.34
GAD67
1.74±0.49
1.30±0.67
体温(℃)
症状
轻度失温
37~35
身体会感到寒冷,浑身不停颤抖,但是颤抖还处于可控范围。
中度失温
35~33
浑身剧烈颤抖并且无法用意志进行有效抑制,反应力下降,走路跌跌撞撞,甚至出现尿失禁的状况。
重度失温
33~30
人的意识变得模糊,对冷的感觉变得迟钝,身体从剧烈颤抖发展为间歇性颤抖,有时会出现反常脱衣现象。
组别
甲
乙
丙
实验材料
健康小鼠
①
糖尿病小鼠
实验处理
②
1ml生理盐水灌胃
5mg/kg槲皮素配成1ml溶液灌胃
时间
连续灌胃3周
实验结果(血糖值/mml·L-1)
0周
4.3
23.1
23.4
1周
4.5
25.3
23.2
2周
4.1
221
22.3
3周
4.2
23.8
19.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5~7, 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