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考点剖析】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剖析(含解析)
专题一0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练习)-【考点剖析】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剖析(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一0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练习)-【考点剖析】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剖析(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全球航路的开辟(1-6)
考点02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7-1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某学者认为,早在15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就认为财富并不来源于拥有大量领土,而是对海上贸易航路的垄断。他们实行了诸如扩大海洋权益、垄断海上商路等政策。他们航海计划的目的性很强,探索船队也是侦察船队,发现与情报收集同时进行。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葡萄牙( )
A.国家战略颇具超前性B.航海技术世界领先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早D.经济结构日益复杂
2.如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3.据《全球通史》记载: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这一变化( )
A.推动了西葡殖民方式的转变B.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
C.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D.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
4.15世纪,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就开始聚集科学家、探险家和商业家,制定出一系列探险计划,目标是在印度洋地区寻找替代传统丝绸之路的通商路线。15世纪的欧洲探险活动( )
A.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性B.促进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发展
C.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D.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和美洲
5.1498年2月,达·伽马到达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港。据船队记载,该港有许多阿拉伯人在此经商,并对船队很友好,但获知其来历后,表现出明显的敌视,并拒绝再供应淡水和食物。达·伽马用炮轰击阿拉伯人,并抢夺其船只离去。这场冲突的实质是( )
A.新航路对旧航路构成的挑战B.殖民地人民对殖民者的反抗
C.对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争夺D.海上商路与陆上商路的较量
6.13世纪之后,禁奢法令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意大利各个自治城市的立法条令之中,仅15世纪整个意大利地区就颁布了83部禁奢法令,这一数字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更是翻了两番,这股潮流直至18世纪才逐渐偃旗息鼓。这些法令的颁布( )
A.契合了人文主义
B.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推动了价格革命
D.阻碍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7.有学者指出:“数百万人在短时间内的大规模迁徙是最近两个世纪才出现的现象。现在居住在西半球的10亿人中有80%是公元1500年后到达那里的移民的后裔。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相应的人口比例只有5%。”这反映出( )
A.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B.殖民扩张重塑了世界格局
C.美洲人口结构的替代性变化D.移民文化呈现出多元特征
8.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陆续将旧大陆家畜家禽带到美洲。马在欧洲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被一些印第安部落迅速使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有了马,阿帕奇人才能与欧洲人对抗300年之久。而当巴拿马的一个酋长在回答西班牙人给当地人带来的最大益处是什么时,却不假思索地说,是鸡蛋。这反映了( )
A.世界动植物的跨区域大范围交流B.美洲印第安人适应能力出众
C.物种引入对印第安人的多重影响D.旧大陆的物种数量非常丰富
9.16世纪晚期。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与中国的贸易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其主要表现为西班牙等国商人用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这被称为“丝银对流”,“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B.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C.加速了美洲生产方式的改变D.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0.1462—1530年,中欧地区的白银产量增加了五倍多。在1526—1535年中欧地区的白银产量达到最大,每年生产近300万盎司,这些白银大量流向西欧和东方。中欧白银这种流向( )
A.是西欧出现价格革命的主因B.刺激西欧走上黑奴贸易之路
C.推动世界范围的商品大交换D.导致东西方的经济实力悬殊
11.据统计,1620年荷属东印度公司从胡椒获得的利润为56%;1668年和1670年该公司从胡椒获得的利润为29%,其他香料为28.5%;1738年和1740年该公司从胡椒获得的利润是11%.其他香料23.5%。这体现出( )
A.香料需求市场在缩小B.股份公司削减了利润空间
C.海外贸易竞争的加剧D.荷兰与亚洲贸易联系加强
12.17世纪的荷兰,大量精美的商业地图刊印出版,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喜爱地图以及收藏地图,经常把地图挂在房间里或是建筑物庄严的大厅里,就像他们用绘制有当地的以及海外的题材的画来做装饰品一样。这反映出( )
A.地圆学说深入人心B.海外贸易发展影响社会风尚
C.殖民扩张竞争激烈D.商业格局变化推动荷兰崛起
13.18世纪,英国流行印度的印花棉布,推动棉布取代传统的毛织品;房屋装饰使用来自中国的瓷器、漆器、屏风、壁纸;茶从上层社会的奢侈品成为普通大众消费品。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海外贸易改变生活方式B.光荣革命消弭等级差别
C.工业革命提高国民收入D.殖民扩张推动商品输出
14.对下图中1540年以后英国麦价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近代工厂的兴起导致原料需求增加B.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增加了粮食产量
C.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引发了物价上涨D.高产作物促进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
15.16世纪欧洲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有学者提出,在16世纪前半期物价上涨率最高,16世纪中叶金银流入量不断扩大;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班牙金银输入量最大,其物价是相对稳定的。这一认识( )
A.表明商业革命刺激了货币需求B.否定了贵金属流入欧洲的影响
C.反映了价格革命成因的复杂性D.证实了欧洲对美洲殖民的残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新航路开辟后的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图政治”视角下的殖民主义
1502年,意大利北部的费拉拉公爵埃尔科莱一世·德斯特花费重金请里斯本的制图师制作了一张世界地图《坎迪诺平面球形图》。它以非洲大陆为中心,勾勒了南美洲东海岸以西一直到东亚和东南半岛的广大地域。在图的左侧画上了一条直直的竖线,把已知世界切割成两部分。坎迪诺图成为现存最古老的反映这条边界线的地图。
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将陆地和海洋二分,各大陆的轮廓线日益清晰。和在陆地上的争夺不同,殖民帝国的海上之争,争夺的不是空间,而是航道。各霸权国也将陆地主权的专属特性延伸到船只和航道上。
1886年7月24日,英国伦敦的《绘图》杂志发表了题为《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的一幅地图。它采用墨卡托投影法,重点突出的是英国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个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紧密的物质联系。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中心,地图上的英属殖民地以粉红色填充,地图下方,象征英国的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执三叉戟和未字盾牌,端坐在标注着“世界”的地球之上。
地球空间在近代欧洲地图上表现为三种形态:一种是“已知”空间,一种是“未知领土”,最后一种是海洋。16到19世纪的欧洲地图作品所体现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或技术,而是赤裸裸的权力。“权力从地图中走来,又行走于打造地图的道路上”。
——摘编自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
(1)概括材料中16世纪至19世纪地图内容变化以及趋势。
(2)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欧洲地图作品。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史料一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史料二: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
史料三: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材料二: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19世纪以前,亚洲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公元950年,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意大利诸城有了棉纺织业。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棉花产业中心。15世纪,德意志南部也出现了棉花产业。18世纪初期,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从中国、日本再到欧洲、北美,棉纺织品成为主要纺织品。19世纪,法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属棉纺织类;1860年,原棉贸易占美国所有出口货物的60%;同时期,印度、埃及、巴西等同样依赖以棉花为主的种植园经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棉纺织业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棉纺织业的历史写一篇小论文。(要求:标题自拟,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现代史事(部分)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编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史料一:《吉尔伽关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史料二:《汉漠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史料三: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材料二: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15—16世纪,西班牙人将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19世纪中期,美国葡萄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摘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
——《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选择A: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早在15世纪中叶”“实行了诸如扩大海洋权益、断海上商路等政策”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学者意在强调当时葡萄牙国家战略颇具超前性,助推了对外扩张。排除B、D;材料没有提及葡萄牙航海技术和葡萄牙经济结构日益复杂的相关信息。排除C;材料没有提及葡萄牙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2.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7-18世纪东印度公司进口的胡椒明显减少,茶叶,咖啡的数量在增长,棉纺织品稍有减少,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茶叶,咖啡的增多,表明民众的消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C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这一时期仍属于工场手工业时代,生产方式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B
解析:材料并没有涉及西葡殖民方式,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引发世界贸易的变化,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变化对封建制度的解体作用不大,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商业地位的变化,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据材料“在印度洋地区寻找替代传统丝绸之路的通商路线”,丝绸之路自古是商机,其他州争取之地,其他州也想开辟新的航线,D项正确。证明了地圆学说正确性是 16世纪麦哲伦的探险活动,排除A项;15世纪的欧洲不是各国都产生资本主义,排除B项;葡萄牙本身是封建国家,传播的不是先进的生产方式,排除C项。故D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831年”“南部郡总人口约326万,有权选举议员235名,北部6郡超过千万的人口却只能选出68人”“北方的兰开夏人口高达133万人,却仅有2名议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后,由于纺织、冶金和采煤工业的发展,英国西北部出现了一些人口众多的新兴工业城市,却没有被划成选举区。随着国家经济重心逐渐由南向北转移,南部沿海地区渐趋衰落人口日益减少,但由于贵族及王室的支持,仍占有大量议会席位,而南部却出现大量“袖珍选区”和“袁败选区”,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阻碍了中产阶级的参政渠道及英国政治现代化进程,C项正确;政党体制并不排斥新兴社会力量,主要是由于贵族及王室排斥新兴社会力量,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英国亟需进行政治革新是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是城市化进程的影响,排除B项;民主政治建设的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业的进步,但是工业发展的潜力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据材料“禁奢法令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意大利各个自治城市的立法条令之中”,可知13-18世纪意大利颁布了诸多禁奢法令,据此可推知此时意大利地区盛行奢侈风气,侧面反映此时商品交换活跃,受到了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影响,故选B项;人文主义重视人的价值,关注人性,材料中的禁奢令实质是对人性的限制,和人文主义的精神相反,排除A项;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因此材料中的法令不是推动价格革命的因素,排除C项;对奢侈品的追求是民众生活水平高的表现之一,但奢侈品超出了基本的生活所需,因此禁奢法令对民众生活水平的影响非常有限,阻碍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数百万人在短时间内的大规模迁徙是最近两个世纪才出现的现象。现在居住在西半球的10亿人中有80%是公元1500年后到达那里的移民的后裔。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相应的人口比例只有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扩张,使美洲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殖民扩张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移民文化呈现出多元特征,故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在欧洲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被一些印第安部落迅速使用”、“西班牙人给当地人带来的最大益处是什么时,却不假思索地说,是鸡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将马带到了美洲,对于征服美洲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印第安人也使用了马、鸡等旧大陆家畜家禽,丰富了他们的物质生活,反映出物种引入对印第安人的多重影响,C项正确;材料仅提及了欧洲的家畜家禽带到美洲,没有其他地区,无法体现世界动植物的跨区域大范围交流,排除A项;材料与印第安人适应能力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不是旧大陆的物种数量丰富与否,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B
解析:A.“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没有引发菲律宾的“价格革命”,故A项错误;B西班牙等国商人用从美洲掠夺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商品,这被称为“丝银对流”可以看出当时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这必然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C.材料未涉及美洲生产方式的转变,故C项错误;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价格革命是指黄金白银从殖民地大量流入欧洲导致欧洲金银价格下跌,物价上涨,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材料中的白银是从中欧流入西欧和东方,故A项错误;刺激西欧走上黑奴贸易的是资本原始积累,与中欧白银流向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白银流入西欧和东方是通过购买西欧与东方的农产品与手工业品的方式实现的,这推动了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故C项正确;当时东西方的经济实力悬殊是由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而非中欧白银流向,故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从1620年至1740年,荷属东印度公司从胡椒和其他香料获得的利润大幅减少,说明荷兰海上马车夫的地位被削弱。究其原因,主要是英法等国的崛起导致海上贸易竞争激烈,故选C选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7世纪的荷兰,大量精美的商业地图刊印出版,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喜爱地图以及收藏地图”并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材料中的现象反映出海外贸易发展影响社会风尚,B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地圆学说深入人心和殖民扩张竞争激烈,排除A、C项;材料没有涉及荷兰崛起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A
解析: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外来商品进入英国,英国民众的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故选A项;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等级差别依然存在,茶叶从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并不意味着等级差别消失,排除B项;题干中商品在英国的流行主要是输入量的大幅增加,价格下降,不是收入提高,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商品的输入英国,不是输出,排除D项。
1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引发了白银贬值和物价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材料中1540年英国小麦价格的上升趋势正是价格革命的体现,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工厂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农场经营指的是通过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经营并以榨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农业企业,材料体现了小麦价格的变化,没有涉及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小麦的产量,且粮食产量提高一般会使得价格下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1540年以后英国小麦价格的变化,没有涉及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也没有涉及英国人口数量的变化,不能得知高产作物促进英国的人口大量增长,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C
解析:对于16世纪欧洲爆发的严重通货膨胀,学者提出在16世纪前半期物价上涨率最高,16世纪中叶金银流入量不断扩大;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班牙金银输入量最大,但其物价是相对稳定的,说明价格革命成因的复杂性,C项正确;通货膨胀反映的是价格革命,不是商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没有否定贵金属流入欧洲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欧洲对美洲殖民的残酷,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1)演化历程:1502年《坎蒂诺图》以非洲大陆为中心,勾勒局部世界,且体现西葡对世界的瓜分;116世纪后的世界地图侧重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大陆轮廓更加清晰;1886年《帝国联盟》重点突出英国的全球殖民地及其与宗主国的物质联系,通过格林尼治子午线突显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趋势: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与殖民扩展紧密相连,政治色彩浓厚。
(2)评析:近代欧洲地图不仅是地理测绘等科技成果的展示,也是殖民大国对外探索、对外扩张的体现。随着欧洲生产力的进步,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日益清晰,在地理科学的技术支持下,地图绘制不断推陈出新,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世界地图的绘制一方面推动了地理学的进步,深化了人们对世界的整体认知。另一方面服务于殖民扩张,推动了新一轮的殖民扩张,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7.答案:(1)价值及推断:史料一有助于研究古代印度棉纺织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古印度地区棉花的种植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棉布成为人们的重要衣料。史料二有助于探讨棉花种植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有助于研究古代南美洲植棉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出古代秘鲁也是棉花种植和棉织业的故乡。史料三可用来探讨棉花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有助于了解古代埃及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助于研究棉布彩带是否为古代埃及法老特权的表现,可以推断出古代埃及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
(2)示例标题:棉纺织业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交往不断扩大的历史。阐述:棉花原产地为印度、东非和中美洲。随着不同地区商贸往来的扩大,欧亚大陆之间的经贸往来增多,棉花种植技术传播到西亚和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汉代以来伴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棉花种植技术逐渐大量传入中国,中国棉纺织业也逐渐发展起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扩张,世界各洲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物种交流越来越多,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品也成为深受人们喜欢的重要产品。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殖民扩张的加剧,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英法美等国竞相发展棉纺织工业,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掠夺棉花原料、向其倾销棉织品,以牟取暴利,从而导致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总之,棉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的发展趋势。
解析:(1)据材料“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得出史料一有助于研究古代印度棉纺织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古印度地区棉花的种植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棉布成为人们的重要衣料。据材料“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得出史料二有助于探讨棉花种植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有助于研究古代南美洲植棉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出古代秘鲁也是棉花种植和棉织业的故乡。据材料“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得出史料三可用来探讨棉花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有助于了解古代埃及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的发展,有助于研究棉布彩带是否为古代埃及法老特权的表现,可以推断出古代埃及棉花种植和棉纺织业发展历史悠久。
(2)据材料“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等信息,得出标题:棉纺织业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交往不断扩大的历史。阐述:首先,说明棉花的原产地,并介绍商贸发展对棉花种植以及扩展带来的推动作用,同时介绍汉代以来,受海陆丝绸之路的影响,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特点。其次,说明新航路开辟和西方殖民扩张,对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品的影响。最后,说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亚非拉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最后总结,得出棉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的发展趋势。
18.答案:示例1:论题: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阐述: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大大减少。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亚的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和鸡、牛、羊等禽畜传入美洲。物种交流改变了世界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社会生活。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总之,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封闭的状态,推动了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
示例2:论题:商品流动推动文化交流国际化;论述:国际贸易的过程伴随着文化的传播。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各国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如在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在英国形成了“下午茶”。18世纪,法国的服装设计融入了中国服装柔软的面料、富有东方韵味的款式。明治维新后,作为“文明开化”的一部分,西服在日本流行。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有吸收了中国服装剪裁方法的“自由”套装,有杂糅了日本和服样式的午茶便装;总之,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各国文化随同其商品一道,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
解析: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首先,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拟定论题,如:根据材料“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17世纪初英国殖民北美”等信息,可以知道,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即拟定论题为: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如物种的交换、人口的迁移、殖民的扩张等角度进行阐述,如:新航路的开放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大大减少。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欧亚的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和鸡、牛、羊等禽畜传入美洲。物种交流改变了世界动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社会生活。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最后,对提炼的论题进行总结升华,再次明确论题的准确性,如:总之,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封闭的状态,推动了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另外,根据材料中信息,也可以从商品流动推动文化交流国际化、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格局、新航路开辟促进近代商业贸易变化、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殖民扩张推动人口结构发生改变等角度进行阐述。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案:(1)史料价值《吉尔伽美什》作为苏美尔人的史诗和传说,是依据一定史实加工而成的,既有历史真实,也有夸大和神话的可能,史料一属于二手史料,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在研究成文法的过程中,《汉漠拉比法典》的真实性得到一定程度的确认,史料二是研究葡萄酒历史的重要二手史料。现代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文物土陶罐进行化学分析,分析结果是科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结合的产物,史料三折射了葡萄酒真实的历史。
合理推断据《吉尔伽美什》的记载可知,当时已经有啤酒、麦芽酒、葡萄酒生产,且产量可能较大,社会层面有饮酒习俗。据《汉漠拉比法典》的规定可知,法律上严禁社会下层饮酒,并严惩违反禁令者。据现代科学家对土陶罐进行的化学分析可知,高加索地区在公元前6000年前后已经可以酿造并储存葡萄酒。
(2)示例论题:葡萄酒的酿造与传播。阐述: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在西亚、中东地区出现;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广泛传播;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在古代,饮用葡萄酒是社会上层的专利。近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葡萄酒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扩张开始,葡萄酒被带到殖民地。随着全球化发展,葡萄酒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当今世界,法国在葡萄酒的酿造与储藏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与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解析:第(1)问,是历史研究场景类题目,考查史料探究能力。从史料价值看,史料一、史料二是研究葡萄酒早期发展的重要文献;史料三呈现了对高加索地区早期文物土陶罐的化学分析结果,属于近现代科学与历史学的跨学科研究,其结论具有真实可信的科学价值与史学价值。关于推断,依据史料作出合理解释即可。
第(2)问,是一个开放性设问,设问要求“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闻述”。据此可知,解答步骤可分两步。第一步,可从多个角度拟定论题,要注意的是,必须围绕“葡萄酒的历史”:第二步阐述,可结合所学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等知识展开。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时间
史事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
马、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80年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1600年
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7世纪初
英国殖民北美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新英格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之一
1750—1850年
美洲人口增长6倍
约1800年
运往新大陆的奴隶数量达到750万
1850—1859年
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
1900年左右
埃及的棉花种植造成200万农民失去土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一0九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练习)-【考点剖析】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剖析(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一0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练习)-【考点剖析】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剖析(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一0六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练习)-【考点剖析】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剖析(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