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第1页
    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第2页
    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如图为某区域晨昏线分布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日甲地日落的地方时为( )
    A. 17:00B. 17:30C. 18:00D. 18:30
    2. 该日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
    A. 美国密西西比河正值枯水期B. 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快
    C. 非洲热带草原食草动物向北迁徙D. 北印度洋从西往东航行的油轮逆风逆水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道上各地6:00日出,18:00日落,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18:00经线以东约7.5°的地方即比赤道上日落晚半个小时,即18:30日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非洲热带草原食草动物向南迁徙,C错误,符合题意;美国密西西比河冬季接受补给少,正值枯水期,A正确,不符合题意;1月份地球绕日公转速度较快,B正确,不符合题意;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呈逆时针,从西往东航行的油轮逆风逆水,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早上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12:00。
    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甲地的构造地貌为( )
    A. 向斜谷B. 向斜山C. 背斜山D. 背斜谷
    4. 关于图中乙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内力作用使其高于两侧③岩层受挤压发生弯曲②两侧岩层受到侵蚀 ④可能发育有河流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甲地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地形,BC错误;甲处及其附近的岩层分布特点是J-T-J,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A错误,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图中乙地等高线凸向低处,应为山岭,岩层分布特点是J-K-J,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因此,乙地是向斜山。其成因是岩层受挤压发生弯曲,向斜槽部岩性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两侧岩层受到外力侵蚀,形成向斜山,②③正确;内力作用使其最初形成向斜谷,低于两侧,①错误;山岭不可能发育有河流,④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中新翼老为向斜,中老翼新为背斜;根据岩层弯曲状态判断:向上拱起为背斜,向下弯曲为向斜。
    岱崮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山区独有的地貌类型,是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图甲示意岱崮地貌景观,图乙为岱崮地貌等高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岱崮地貌的景观特点是( )
    A. 断崖壁立、山麓陡峻B. 顶圆、坡缓、麓缓C. 顶尖坡陡、山体高耸D. 顶平、坡陡、麓缓
    6. 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构造基础是( )
    A. 岩层弯曲变形B. 垂直节理发育C. 岩层平移错位D. 板块不断移动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由甲乙图可知,岱崮地貌顶部等高线稀疏,说明顶部比较平缓,顶部四周为陡崖分布,说明山坡陡峻,外围山麓等高线较稀疏,说明山麓比较和缓,D正确,排除ABC。故选D。
    【6题详解】
    岱崮地貌能够形成山顶凸起的形态,其原因是地壳抬升,流水沿垂直节理进行下蚀、分割,使顶部坚硬岩石得以保留,故而垂直节理是岱崮地貌形成的有利地质构造.,B正确;与岩层弯曲变形、岩层平移错位、板块不断移动关系不大,排除ACD。故选B。
    【点睛】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汉白玉是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大理石,内含闪光晶体,主要由CaCO3、MgCO3和SiO2组成。天安门前的华表,金水桥,宫内的宫殿基座,石阶,护栏都是用汉白玉制作,所谓“玉砌朱栏”,华丽如玉,故称汉白玉。回答下列题目。
    7. 从成因上看天安门华表的制作材料大理石所属的岩石是( )
    A. 花岗岩B. 岩浆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
    8. 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汉白玉形成的条件是( )
    A. 冷却凝固B. 外力作用C. 高温高压D. 固结成岩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岩浆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受外力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常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来的岩石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由材料可知,汉白玉就是纯白色的大理石,大理石属于变质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岩石会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汉白玉为大理岩,属于变质岩,为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C正确;冷却凝固形成的是岩浆岩,A错误;外力作用加上固结成岩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BD错误,故选C。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要点:岩浆来自地幔,且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岩浆指向地表为喷出型岩浆岩,未指向地表应为侵入型岩浆岩;形成变质岩需要在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形成沉积岩需要外力作用加上固结成岩作用。
    读下图“2024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9.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 甲地阴雨,受暖锋影响B. 乙地狂风暴雨,受暖锋影响
    C. 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D. 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10. 锋面过境后,甲地的天气状况是( )
    A. 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B. 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C. 天气转雨,气温下降,气压升高D. 天气转雨,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答案】9. C 10. A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可知,丙地为高压(反气旋),形成晴朗天气,C正确;甲地受冷锋影响,且在锋后,形成阴雨天气,A错误;乙地受暖锋影响,形成连续性的降水,B错误;丁地等压线稀疏,风力小,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地受冷锋影响,且锋后,过境后,完全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冷锋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锋,它可以活动于全国各地。由于冷锋和高空槽的配置,移动快慢等不同,冷锋附近云和降水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别,有的主要出现在锋后;有的则主要出现在锋前。
    我国某中学生发现,在书桌的固定观测点上,每年仅有一天通过窗户既可观察到日出也可看到日落。下图为夏至日日出、日落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则该窗朝向( )
    A. 正南B. 东北C. 正北D. 西南
    12. 若该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3.8°,则该学生所在地最可能是( )
    A. 济南(36°N)B. 广州(23°N)C. 武汉(30°N)D. 拉萨(29.5°N)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夏半年,我国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半年,我国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正东日出、正西日落。如图,甲乙在180°的视线范围内,时间上不可能是春秋分,空间上应面向正北或正南。若乙为该日日出位置,甲则为日落位置,如果朝向正南,则乙为西南应为日落位置,与材料不符,则图示窗户朝向正北,故选C。
    【12题详解】
    该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济南(36°N)正午太阳高度为77.5°,A错误;广州(23°N)正午太阳高度为89.5°,B错误;武汉(30°N)正午太阳高度为83.5°,C错误;拉萨(29.5°N)正午太阳高度为84°,与83.8°最为接近,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
    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气候( )
    A. 逐渐变冷B. 逐渐变暖C. 反复升降D. 相对稳定
    14. 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 )
    ①冰川消融量较小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③冰川谷比较宽阔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一条冰碛垄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该时期内冰川在同一区域融化后冰碛物大致在同一位置堆积而成,因此形成过程中气候相对稳定,D正确;而气候变化则会使冰川的融化量变得不稳定,造成堆积物位置不稳定,不利于形成冰碛垄,AB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辫状河道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流量很不稳定,含沙量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因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而使得流量不定,冰川消融区释放出大量粒度粗而不均一的砂砾,再加上冰川谷比较平坦宽阔,对汛期水流的约束小,因此很容易形成辫状水系,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冰川消融量较小不利于辫状水系的发育,①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辫状水系又称辫流,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汉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常出现在冰川末端,由冰川融水构成,或出现在水流不稳定,含沙量大的山区与山前河流上。辫状河道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流量很不稳定,含沙量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它们的形成可以从洪水期与枯水期两个不同的时间去描述。洪水期时河流含沙量大,当洪水流出山口或河道宽阔处,地势变得平缓、河谷比较开阔,河流流速变缓,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沙洲或浅滩;枯水期时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或者在洪峰退后,浅滩出露形成若干沙岛及多股的忽分忽合河道。
    沃克环流是指东太平洋洋面上空气冷却下沉,然后顺信风向西到达西太平洋后,因温度升高而上升,在高空再向东运动,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现象(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当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分别( )
    A. 减弱、减弱B. 加强、减弱
    C. 减弱、加强D. 加强、加强
    16. 赤道地区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增强对该地及周边大气环流的直接影响( )
    A. 赤道低压势力减弱B. 东南信风势力增强
    C. 南亚季风势力减弱D. 印尼的火山加剧喷发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导致赤道太平洋东岸温度低、西岸温度高。由此形成的环流成为沃克环流。而厄尔尼诺现象是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即导致赤道太平洋东西岸海水温度差异缩小,甚至东岸温度高、西岸温度低,由此使沃克环流顺时针减弱,甚至逆时针,即沃克环流减弱;拉尼娜现象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即导致赤道太平洋东西岸海水温度差异加大,东岸温度更低、西岸温度更高,由此使沃克环流加强。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
    【16题详解】
    沃克环流增强,意味着拉尼娜现象的出现,赤道地区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增强,赤道低压势力增强,A错;出现拉尼娜现象时,东南信风势力增强,B对;南亚季风势力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系,东南信风势力增强,南亚季风势力增强,C错;火山活动与地球内力有关系,D错。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厄尔尼诺年,夏季风减弱,我国夏季雨带位置偏南,华北一带少雨干旱。2、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的日期偏晚。3、在厄尔尼诺年的秋季,我国东部地区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类型。4、我国往往出现暖冬。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那木拉错(拉姆拉错)又名琼果杰神湖,是西藏最具传奇色彩的湖泊,坐落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曲科杰丛山之中。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地势险峻,其中主要山峰有南迦巴瓦峰。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
    (1)指出那木拉错所处的构造地貌类型,并说明那木拉错的形成过程。
    (2)从地质作用力角度分析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的原因。
    (3)说明墨脱地区交通建设成本高的自然原囚。
    【答案】(1)那木拉错所处的构造地貌类型为盆地。其形成过程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地表下沉,逐渐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凹陷区域,进而积水成湖。
    (2)墨脱县境内山高谷深的原因,从地质作用力角度来看,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频繁,导致山脉抬升和河谷下切。同时,该地区岩石类型多样,不同岩石的抗侵蚀能力不同,也加剧了地表形态的差异性,形成了山高谷深的独特地貌。
    (3)墨脱地区交通建设成本高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地形复杂多变,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增加了道路建设的难度和工程量:地表凹陷区域较多,需要更多的工程投入来修建桥梁和隧道等基础设施:此外,该地区还可能面临地质灾害的威胁,如滑坡、泥石流等,进一步增加了交通建设的成本和风险。
    【解析】
    【分析】本题以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构造地貌类型、地貌形成过程,地形对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从地表形态看,那木拉错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谷地)地形;从岩层形成上来看,该地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中部又发生断裂错位,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和断层作用,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导致地表下沉,形成较大规模的凹陷盆地,汇集周围的降水、冰雪融水,进而形成高原湖泊。
    【小问2详解】
    山高、谷深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墨脱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山高主要是因为内力作用,该县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挤压隆起、地壳不断抬升,形成高大的山体;谷深主要受外力作用的影响,该地区降水丰富、且冰川融水量较大,加上岩石类型多样,不同类型岩石的硬度、抗侵蚀能力不同,差异性侵蚀加剧了地形的起伏,形成深切峡谷。
    【小问3详解】
    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处山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建设难度大,工程量大、成本高;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附近,地质构造活跃,多断层构造,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建设难度大、成本高;读图可知,该地多凹陷地带,地表崎岖,为降低交通线的坡度,需架桥开挖隧道,也会加大交通建设的难度与成本。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M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渔场之一,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
    (1)说明图中M海域渔场的成因。
    (2)分析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
    (3)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沙漠分布面积较广的原因。
    【答案】(1)该海域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沿海地带的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底层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被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养分,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利于渔场形成。
    (2)沿海地区常年受(本格拉)寒流影响,导致沿海气温较低;内陆地区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偏低。
    (3)沿海地区地处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降水稀少,地表干旱严重;受来自大陆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空气干燥、水汽较少;沿岸(本格拉)寒流的减湿作用明显、干旱加剧、导致沿海地区沙漠广布。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大陆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洋流的影响、气温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从离岸风的形成、上升流的形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等方面来分析渔场形成的原因。读图可知,图中海域位于非洲西南部地区,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将表层海水吹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进行补充,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多,鱼类饵料丰富,有利于渔场形成。
    小问2详解】
    从洋流的影响角度分析沿海气温较低的原因,从海拔的角度分析内陆地区气温较低的原因。沿海受洋流影响,该海域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寒流水温较流经海区低,起到降温作用;据图可知,内陆地区海拔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偏低。
    【小问3详解】
    图示沿海地区有南回归线穿过,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地表干旱严重;大陆西岸受来自大陆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是离岸风、空气干燥、降水少;沿岸的本格拉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明显,降水少加剧干旱,导致沿海地区沙漠广布。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门多萨位于安第斯山东侧,其周边地区是世界典型的焚风多发区。门多萨拥有阿根廷最大的葡萄酒产区,也是安第斯山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图10为2012年12月24日当地时间12:00南美洲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为当日门多萨气温和露点温度(空气冷却至水汽饱和状态时所需的温度)变化统计图。

    (1)判断锋线①的类型,并说明依据。
    (2)读等压线分布图,说明当日门多萨焚风显著的原因。
    (3)分析门多萨在经历焚风期间露点温度变化的原因。
    (4)评价焚风对门多萨地区生产生活的影响。
    【答案】(1)冷锋。依据:锋线位于低压槽,冷暖气团汇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气旋顺时针辐合,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
    (2)冷锋向东北方移动,推动海上暖湿气流向安第斯山区流动;在安第斯山西侧,从海洋到内陆气压由高到低变化,形成西风;安第斯山区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速强,加大翻越安第斯山的气流强度,焚风效应增强。
    (3)暖湿气流在安第斯山迎风坡形成地形雨,水汽被大量拦截;在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形成干热气团;为使空气的水汽饱和,需冷却至更低温度,因此露点温度显著下降。
    (4)有利影响:改善山区热量条件,增加光照,利于葡萄种植;增大融雪量,增加河流水量;加快山区地表积雪消融,利于高山牧草返青。不利影响:加剧干旱,不利于葡萄生长;干热天气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大风对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产生干扰;干热风易引发火灾风险。
    【解析】
    【分析】本题以门多萨相关材料和南美洲局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等压线判读,锋面气旋,焚风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和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由等压线可知,锋线①位于低压中心西北侧,等压线向高值凸出,应为低压槽部,南北两侧气团在低压槽部汇聚;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南部气团比北部气团温度低,即南部为冷气团,北部为暖气团,该气旋位于南半球,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呈顺时针辐合,则在锋线①处,冷气团顺时针由南向北移动向暖气团,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
    【小问2详解】
    焚风是由于空气作绝热下沉运动时,因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一般出现在山体背风坡。结合上图可知,锋线①处为冷锋,锋面气旋顺时针移动,形成西南风,推动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向东北方向的安第斯山区运动;图示时间为当地时间12:00,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陆地气温高气压低,结合图示可见,此时在门多萨西部的安第斯山区,等压线几乎和海岸线平行,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形成偏西风,且由图示可见,该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使原本因冷锋形成的较大西风再次加速,风速变强,翻越安第斯山的气流强度增加,焚风效应加剧。
    【小问3详解】
    一般来说,空气中水汽含量少,不饱和状态时,需要更低的温度让其变饱和。由露点温度变化统计图可见,门多萨在下午和傍晚时温度较高,在傍晚和21点左右时露点温度较低。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门多萨在下午因受冷锋和安第斯山地区气压变化影响,焚风效应加强,导致其温度明显升高,由西风带来的湿润气流在迎风坡因地形抬升,气温降低,形成地形雨,水汽含量急剧减少,越过山脉后,随海拔降低,气流升温,形成干热气团,即焚风,此时受焚风影响,门多萨受干热气团控制,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饱和度下降较多,为使空气中的水汽饱和,需更低的温度, 导致露点温度大幅降低。
    【小问4详解】
    影响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焚风导致门多萨易被暖干气团控制。门多萨位于山区,焚风导致热量增加,改善了其热量条件;由材料可知门多萨拥有阿根廷最大的葡萄酒产区,可知其应有葡萄的种植,由于焚风干热的性质,导致门多萨地区降水减少,晴天多,增加了光照,利于其葡萄的光合作用,有利于葡萄的种植;焚风导致热量增加,温度升高,是安第斯山高积雪更容易融化,增大了融雪量,补给了河流水,增加了河流流量,同时积雪消融的加快和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高山牧草的返青。
    不利影响:焚风性质干热,导致门多萨降水减少,加剧了该区域的干旱,不利于葡萄的生长,同时由于干热气团的控制,气温高,空气湿度低,容易引发火灾;由材料可知,门多萨是安第斯山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焚风势力强劲,大风对公路和航空交通产生干扰;焚风导致的干热天气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危害。

    相关试卷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共8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9,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19,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