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2025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第1页
    2025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第2页
    2025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含解析,共27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
    B. 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C. 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一定是奇数,染色体数可能是偶数
    D. 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基因
    2. 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载体蛋白、纤维素、血红蛋白、ATP合成酶均不存在于正常机体内环境中
    C. 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稳态
    D. 尿毒症和镰状细胞贫血都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3.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测定了已在3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填补了人类进化史的研究空白。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到今不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 在环境条件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 对研究生物进化来说,基因组序列是比化石更直接的证据
    D. 基因突变虽然对很多个体不利,但有利的基因突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4. 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强于成人,这可能与视觉中枢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有关。在视觉训练过程中,儿童GABA含量显著增加,且持续到训练结束后的几分钟,而成人GABA含量始终无明显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学习是人脑的高级功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一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
    C. 抑制GABA的合成和释放,可能提升人的学习能力
    D. GABA可能通过抑制某些神经元兴奋而减少对后续学习的干扰
    5. 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多种激素陆续被发现。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内分泌细胞产生的,通过血液循环后可以促进胰液的分泌
    B. 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太少
    C. 与沃泰默实验相比,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磨碎,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 研究者摘除公鸡的睾丸后,其雄性特征消失,然后再把睾丸移植回公鸡体内,该实验未运用控制变量的“加法原理”
    6. 如图分别表示四种生物的体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所示细胞某二倍体生物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B. 图b细胞中是由于碱基的增添导致基因突变
    C. 仅患21三体综合征的患者体内的细胞为图c所示细胞
    D. d细胞所代表的植株高度不育,该植株较为矮小
    7. 超雄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XYY)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超雄综合征且红绿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Y(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男孩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 仅考虑染色体组成,理论上,该男孩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C. 该男孩色盲的原因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体单体未正常分离
    D. 该男孩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8. 非洲干旱环境下生长的金合欢,是具有长达10厘米尖刺的高大树种,尖刺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又可抵御动物的啃食。长颈鹿有长达45厘米的舌头,柔软细长的舌头加上长长的脖子可以轻松吃到被尖刺覆盖的金合欢嫩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金合欢的尖刺和长颈鹿的长舌头都是生物适应性的表现
    B. 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C. 非洲干旱环境使金合欢出现适应性性状并遗传给后代
    D. 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9. 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动物种群A(雌雄个体数相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雌性个体中有1/100患甲病(由X染色体上的h基因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A中基因型为XhY的个体占所有雄性的20%
    B. 种群A中患甲病的个体占所有个体的11/200
    C.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基因突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D. 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的雄性减少10%,则H基因频率减小
    10. 某同学进行了“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部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若每3滴测一次pH,滴加18滴HCL时共需要测6次
    B. 每种溶液的初始pH不同,但对实验结论的得出影响不大
    C. 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
    D. 该实验中,自来水组和缓冲液组均属于对照组
    11. 巴黎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大获全胜,取得了5枚金牌的好成绩,在男子单打的半决赛时由于比分开始的落后和胶着,观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紧张,直到最后取得胜利的欢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心跳加快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 呼吸急促的原因之一是肾上腺素分泌加快
    C. 紧张状态可能会抑制人脑中的神经发生
    D. 由欢呼引起的心跳和呼吸的改变受意识支配
    12. 惊跳反射亦称莫罗氏反射,婴儿在突然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像受惊一样,表现为面部及躯体肌肉的快速收缩,之后往往还伴随心率加快等特征。一般到三四个月才会消失,是正常的生理反射,有时安静睡觉时也会发生。M细胞是指令性神经元,它能接收多种感觉传入信息并加以整合后导致惊跳反射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推测构成惊跳反射神经中枢的神经元应包括M细胞
    B. 惊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C. 惊跳反射引起的心率加快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是不随意的
    D. 发生惊跳反射时,神经纤维的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
    13. 图Ⅰ数字表示人体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突触,其中Gly 与突触后膜结合,引起CI-通道开放,CI-内流;图Ⅱ表示兴奋传来后突触1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降低突触1中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会导致动作电位降低
    B. 图Ⅱ中发生ab、bc 段电位变化时,离子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C. Gly作用于突触后膜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膜两侧电位差没有发生改变
    D. 图Ⅰ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14. 研究发现,情绪压力对肾上腺分泌功能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代表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均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B. 激素a可促进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激素b可升高血糖浓度
    C. 情绪压力导致的短期和长期压力效应增加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 垂体细胞存在激素b和胰岛素的受体
    15. 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的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通常情况下,图中的途径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途径②进行调节,字母A代表参与调节的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鹌鹑体内雌激素的含量过高时,经途径②可使雌激素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B. GnRH通过导管直接运输到A,促进促性腺激素的释放
    C. 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兴奋时对GnRH神经元所起的作用相同
    D. 养殖场为提高鹌鹑的产蛋率,在鹌鹑排卵期前可在饲料中添加Kp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的茎色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受等位基因A/a的控制。科学家用X射线处理某纯合紫株的花药后,将获得的花粉对绿株进行授粉,得到的F1中出现了1株绿株(M)。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是通过______产生的。将纯合紫株的花粉对去雄后的绿株进行授粉,得到的F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植株甲______(填“是”或“不是”)一个新物种。
    (2)若M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则发生突变的基因是______(填A或a),发生突变的时间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若M的出现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而且变异的配子活力不受影响(两条染色体异常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则对M出现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M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还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最简便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A、B、C、D),湖泊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如图1),湖中的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图2为C湖泊中某段时间内鳉鱼种群中E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溪流消失后,各个湖泊中的鳉鱼不再发生基因交流,原因是存在______,各个种群通过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现在有人将来自A、B两湖中的鳉鱼交配,发现其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多样性。
    (2)在对C湖泊中鳉鱼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EE和ee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5%和2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EE和ee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和5%,其调查的年份应该在图2的______时间段内,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填“是”或“否”)。
    (3)D湖泊周围有一种植物,该植物能产生有毒酚糖充当“矛”来防御昆虫侵害,多余有毒酚糖会通过自身的PMaT1基因产物来降解,烟粉虱直接“盗用”植物PMaT1基因变成自身基因,获得对抗植物的“盾”。该现象反映出在进化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______。进化是否一定会形成新物种?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下面甲图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A进B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化验单中每种成分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了:①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②内环境稳态是指一种______的状态。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禁食8小时以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人不小心撞到膝盖,被撞处肿了个大包,原因是被撞处的皮下毛细血管破裂,使③渗透压______(填“升高”“不变”或“下降”),48小时后热敷有利于液体进入______(填乙图中序号)从而消肿。
    (3)若乙图代表肝脏局部结构模式图,饥饿时与A端液体相比,B端液体葡萄糖的含量会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毛细血管中的葡萄糖被附近的肌肉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__层磷脂分子层。
    (4)若图乙所示是肝脏组织细胞的内环境,那么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______](填标号)液体进行化验,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______。
    (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内环境中的pH变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当人体部分内脏器官患病时,感觉体表某一区域的疼痛称之为牵涉痛,不同的内脏疾病导致不同的受累疼痛部位,比如心脏病可导致心前区、左肩或左上臂疼痛;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有背痛的症状,当患者处于仰卧位时背痛可能会加重。如图1为牵涉痛神经传导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痛觉产生部位是______。图中c属于______神经,a、b、c、皮肤和内脏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b神经元各放置一个电极如图2所示,适宜电刺激N处将导致电表甲发生______次偏转;已知药物X可以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用药物X处理后,适宜电刺激M处将导致电表甲发生______次偏转。
    (3)病变的内脏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导致皮肤被误认为是反射弧的______部分,内脏和疼痛位置的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会传递到神经中枢的______(填“相同”或“不同”)部位。
    (4)有同学认为:若体表的痛觉传入神经纤维断裂,则对应的体表疼痛就会消失。请结合题干分析这种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某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1,a~c表示激素。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2(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是______(填“a”“b”或“c”),甲状腺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3点)等作用。
    (2)如果切除垂体,图1中激素a、c分泌量改变分别是______、______。
    (3)正常机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一是高浓度血糖引起血糖调节中枢即______兴奋,通过有关神经支配相关细胞分泌胰岛素;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2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______。
    A. 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B. 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
    C. GLUT-4基因表达不足D. 信号传导过程受阻
    (5)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被重吸收回血液。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时,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一个基因可突变成多个等位基因
    B. 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C. 单倍体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一定是奇数,染色体数可能是偶数
    D. 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A错误;
    B、基因重组就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B错误,
    C、凡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均称为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含有1个或几个染色体组,因此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染色体数也可能是奇数或者偶数,C错误;
    D、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但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基因,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D正确。
    故选D。
    2. 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载体蛋白、纤维素、血红蛋白、ATP合成酶均不存在于正常机体内环境中
    C. 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稳态
    D. 尿毒症和镰状细胞贫血都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载体蛋白(细胞膜上)、纤维素(消化道内)、血红蛋白(细胞内)、ATP合成酶(细胞内)均不可存在于内环境中,B正确;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
    D、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而引起的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3.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测定了已在3万年前灭绝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序列,填补了人类进化史的研究空白。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到今不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 在环境条件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 对研究生物进化来说,基因组序列是比化石更直接的证据
    D. 基因突变虽然对很多个体不利,但有利的基因突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详解】A、地球上最早的生态系统中只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A正确;
    B、即使环境条件稳定,由于遗传变异以及其它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会发生改变,B错误;
    C、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C错误;
    D、基因突变的利害关系由生存环境决定,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选A。
    4. 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强于成人,这可能与视觉中枢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有关。在视觉训练过程中,儿童GABA含量显著增加,且持续到训练结束后的几分钟,而成人GABA含量始终无明显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学习是人脑的高级功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 一侧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障碍
    C. 抑制GABA的合成和释放,可能提升人的学习能力
    D. GABA可能通过抑制某些神经元兴奋而减少对后续学习的干扰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详解】A、学习是脑的高级功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
    B、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皮层的第一运动区内都有它的代表区,而且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错误;
    C、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强于成人,且视觉训练过程中儿童GABA含量显著增加,因此推测GABA含量增加有利于学习新知识,C错误;
    D、GABA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在视觉训练过程中,儿童 GABA 含量显著增加,因此推测GABA含量增加有利于学习新知识,进一步推测GABA可能通过抑制某些神经元兴奋而减少对后续学习的干扰,D正确。
    故选D。
    5. 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多种激素陆续被发现。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由胰腺内分泌细胞产生的,通过血液循环后可以促进胰液的分泌
    B. 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太少
    C. 与沃泰默实验相比,斯他林和贝利斯将小肠黏膜磨碎,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 研究者摘除公鸡的睾丸后,其雄性特征消失,然后再把睾丸移植回公鸡体内,该实验未运用控制变量的“加法原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1、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他进而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发现这样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他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反射。
    2、 斯他林和贝利斯读了沃泰默的论文,设计实验并证明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细胞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他们把小肠黏膜分泌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作促胰液素并提出了激素调节。
    3、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
    【详解】A、促胰液素由小肠黏膜分泌,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
    B、班廷之前,科学家试图通过制备胰腺提取物治疗糖尿病却收效甚微,是因为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所分解,B错误;
    C、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巧妙在于将小肠黏膜和盐酸混合后获得的提取液注射到血液中,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正确;
    D、研究者摘除公鸡的睾丸后,其雄性特征消失,该实验与对照相比,是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所以该实验运用控制变量的“减法原理”,研究者重新将睾丸移植回公鸡体内,该公鸡的雄性性征逐步恢复,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运用了“加法原理”,D错误。
    故选C。
    6. 如图分别表示四种生物的体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所示细胞是某二倍体生物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B. 图b细胞中是由于碱基的增添导致基因突变
    C. 仅患21三体综合征的患者体内的细胞为图c所示细胞
    D. d细胞所代表的植株高度不育,该植株较为矮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b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d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
    【详解】A、图a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为三体,但不知该细胞所在个体的发育起点是配子还是受精卵,因此无法判断该细胞所在个体是二倍体还是单倍体,A错误;
    B、图b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4所在染色体片段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C、21三体综合征的患者体内21号染色体有三条,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图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是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
    D、d细胞中只有1个染色体组,是单倍体,在因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而高度不育,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D正确。
    故选D。
    7. 超雄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XYY)的疾病。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超雄综合征且红绿色盲的男孩,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Y(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男孩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B. 仅考虑染色体组成,理论上,该男孩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
    C. 该男孩色盲的原因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体单体未正常分离
    D. 该男孩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超雄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数目异常(XYY)的疾病。红绿色盲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A、该男孩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Y,体细胞内含有47条染色体,只是细胞内多了一条Y染色体,并没有多一个染色体组,故体细胞内含两个染色体组,A错误;
    B、该男孩患超雄综合征且红绿色盲,基因型为XbYY,减数分裂时三条性染色体随机分离,因此会形成Xb、YY、XbY、Y的配子类型,即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22+Xb、22+YY、22+XbY、22+Y,共四种类型,B正确;
    CD、该夫妇表型正常,生了一个患超雄综合征且红绿色盲的男孩,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男孩出现色盲的原因是母亲减数分裂形成了含有Xb的卵细胞,与含YY的异常精子(父方的精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Y染色体没有分离)结合形成了XbYY,并非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体单体未正常分离,CD错误。
    故选B。
    8. 非洲干旱环境下生长的金合欢,是具有长达10厘米尖刺的高大树种,尖刺减少水分散失的同时又可抵御动物的啃食。长颈鹿有长达45厘米的舌头,柔软细长的舌头加上长长的脖子可以轻松吃到被尖刺覆盖的金合欢嫩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金合欢的尖刺和长颈鹿的长舌头都是生物适应性的表现
    B. 生物的适应性特征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C. 非洲干旱环境使金合欢出现适应性性状并遗传给后代
    D. 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金合欢的尖刺减少水分散失适应非洲干旱环境,同时尖齿的存在也可以抵御动物的啃食,能够让自己生存下来,长颈鹿的长舌头可以轻松吃到金合欢嫩叶也是为了生存,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A正确;
    B、适应是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协同进化的结果,适应的形成离不开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积累与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B正确;
    C、尖刺对于金合欢是一种表现型,该表现型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非洲干旱环境起到选择作用,拥有尖刺的金合欢能适应非洲干旱环境,C错误;
    D、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生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和繁殖因此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D正确。
    故选C。
    9. 某二倍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动物种群A(雌雄个体数相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雌性个体中有1/100患甲病(由X染色体上的h基因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群A中基因型为XhY的个体占所有雄性的20%
    B. 种群A中患甲病的个体占所有个体的11/200
    C.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基因突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D. 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的雄性减少10%,则H基因频率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雌性个体中有1/100患甲病,且该病由X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所以Xh的基因频率为10%,XH的基因频率为90%。
    【详解】A、因为雌性个体中有1/100患甲病,且该病由X染色体上h基因决定,则雌性个体中Xh的基因频率为10%,XH的基因频率为90%,因①群体中的XH 、Xh基因频率=雌性中XH 、Xh基因频率=雄性中XH 、Xh基因频率,②在雄性群体中: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表现型频率,所以种群A中基因型为XhY的个体占所有雄性的10%,A错误;
    B、因为Xh的基因频率为10%,XH的基因频率为90%,种群A中患该病的个体的基因型有XhY和XhXh,由雌雄个体数相等,种群A中患甲病的个体占所有个体的(10%+10%×10%)×1/2=11/200,B正确;
    C、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C错误;
    D、若某病毒使该种群患甲病雄性个体(XhY)减少10%,则种群中h基因频率降低,H基因频率应增大,D错误。
    故选B。
    10. 某同学进行了“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部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若每3滴测一次pH,滴加18滴HCL时共需要测6次
    B. 每种溶液的初始pH不同,但对实验结论的得出影响不大
    C. 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
    D. 该实验中,自来水组和缓冲液组均属于对照组
    【答案】A
    【解析】
    【分析】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到7.45之间。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碳酸氢根和磷酸氢根等离子有关。
    【详解】A、实验过程中若每3滴测一次pH,滴加18滴HCI时,加上实验前测1次pH,共需要测7次,A错误;
    B、本实验探究的是机体维持pH的机制,实验的因变量需要观察溶液pH的变化趋势,分析得出每种溶液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因此每种溶液的初始pH不同,但对实验结论的得出影响不大,B正确;
    C、从图上看,两种生物材料维持pH的能力与缓冲液差不多,说明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C正确;
    D、该实验中,自来水中无缓冲物质,pH变化明显,缓冲液中含有缓冲物质,pH变化不明显,结果已知,马铃薯匀浆和蛋清稀释液结果未知,因此自来水组和缓冲液组属于对照组,马铃薯匀浆组和蛋清稀释液组为实验组,D正确。
    故选A。
    11. 巴黎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大获全胜,取得了5枚金牌的好成绩,在男子单打的半决赛时由于比分开始的落后和胶着,观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紧张,直到最后取得胜利的欢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心跳加快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B. 呼吸急促的原因之一是肾上腺素分泌加快
    C. 紧张状态可能会抑制人脑中的神经发生
    D. 由欢呼引起的心跳和呼吸的改变受意识支配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A正确;
    B、紧张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呼吸急促,进而引起心跳加快,B正确;
    C、紧张、焦虑可能会引起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所以紧张、焦虑等可能抑制成人脑中的神经发生,C正确;
    D、由欢呼引起的心跳和呼吸的改变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不受意识支配,D错误。
    故选D。
    12. 惊跳反射亦称莫罗氏反射,婴儿在突然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像受惊一样,表现为面部及躯体肌肉的快速收缩,之后往往还伴随心率加快等特征。一般到三四个月才会消失,是正常的生理反射,有时安静睡觉时也会发生。M细胞是指令性神经元,它能接收多种感觉传入信息并加以整合后导致惊跳反射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推测构成惊跳反射神经中枢的神经元应包括M细胞
    B. 惊跳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C. 惊跳反射引起的心率加快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是不随意的
    D. 发生惊跳反射时,神经纤维的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一致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详解】A、M细胞是指令性神经元,它能接收多种感觉传入信息并加以整合后导致惊跳反射的发生,所以参与神经中枢的组成,A正确;
    B、新出生的婴儿出现惊跳反射,说明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B错误;
    C、心率加快是由内脏运动神经支配的,C错误;
    D、兴奋传导时,膜内电流方向与传导方向一致,D错误。
    故选A。
    13. 图Ⅰ数字表示人体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突触,其中Gly 与突触后膜结合,引起CI-通道开放,CI-内流;图Ⅱ表示兴奋传来后突触1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降低突触1中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会导致动作电位降低
    B. 图Ⅱ中发生ab、bc 段电位变化时,离子的运输不消耗能量,但需要转运蛋白协助
    C. Gly作用于突触后膜时,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膜两侧电位差没有发生改变
    D. 图Ⅰ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 I可知,兴奋由突触1传导至突触后膜后,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因此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兴奋由突触2传导至突触后膜后,突触后膜不兴奋,因此 Gly 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图Ⅱ表示兴奋传来后突触 1 的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情况。
    【详解】A、动作电位的产生是钠离子内流的结果,因此降低突触1中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钠离子内流减少,会导致动作电位降低,A正确;
    B、图Ⅱ中发生ab段表示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是钠离子内流的结果,bc段为复极化过程,是钾离子外流的结果,该过程中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Gly作用于突触后膜时,Gly与突触后膜结合,引起Cl-通道开放,Cl-内流,膜外仍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但是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C错误;
    D、图Ⅰ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属于胞吐,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C。
    14. 研究发现,情绪压力对肾上腺分泌功能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②代表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均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B. 激素a可促进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激素b可升高血糖浓度
    C. 情绪压力导致的短期和长期压力效应增加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D. 垂体细胞存在激素b和胰岛素的受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分级调节。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详解】A、激素a不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A错误;
    B、激素a表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使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促进产热,激素b属于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浓度,B正确;
    C、据图可知,情绪压力通过传入神经作用于下丘脑,再作用于垂体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相应激素,导致短期和长期压力效应增加,因此均属于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
    D、垂体细胞要接受激素b的负反馈调节,同时要摄取利用葡萄糖,也具有胰岛素的受体,D正确。
    故选A。
    15. 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的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通常情况下,图中的途径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途径②进行调节,字母A代表参与调节的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鹌鹑体内雌激素的含量过高时,经途径②可使雌激素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B. GnRH通过导管直接运输到A,促进促性腺激素的释放
    C. 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兴奋时对GnRH神经元所起的作用相同
    D. 养殖场为提高鹌鹑的产蛋率,在鹌鹑排卵期前可在饲料中添加Kp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干Kp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其由核糖体合成,其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GnRH神经细胞,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1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而过程②能促进KP神经元2活动,下丘脑释放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综合上述分析,此过程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详解】A、据图可知,经途径②可使雌激素含量释放增多,因此鹌鹑体内雌激素的含量过高时,经途径②会使体内雌激素含量更多,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A错误;
    B、GnRH是下丘脑合成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作用于垂体(A),促进促性腺激素的释放,B错误;
    C、据图可知,Kp神经元1和Kp神经元2兴奋时,都是通过促进GnRH神经元释放GnRH来发挥作用,C正确;
    D、Kp是多肽类激素,口服会被分解,在鹌鹑排卵前期,在饲料中添加Kp不能提高鹌鹑的产蛋率,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某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的茎色紫色对绿色为显性,受等位基因A/a的控制。科学家用X射线处理某纯合紫株的花药后,将获得的花粉对绿株进行授粉,得到的F1中出现了1株绿株(M)。请回答下列问题:
    (1)等位基因是通过______产生的。将纯合紫株的花粉对去雄后的绿株进行授粉,得到的F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植株甲______(填“是”或“不是”)一个新物种。
    (2)若M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则发生突变的基因是______(填A或a),发生突变的时间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若M的出现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而且变异的配子活力不受影响(两条染色体异常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则对M出现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定M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还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最简便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基因突变 ②. AAaa ③. 是
    (2) ①. A ②.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③.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的缺失或A基因位于的染色体整条缺失
    (3) ①. 取绿株M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 ②. 若染色体片段缺失或染色体丢失一条,则为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否则为基因突变所致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由于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后,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因此等位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不同。
    【小问1详解】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等位基因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突变,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将纯合紫株(AA)的花粉对去雄后的绿株(aa)进行授粉,得到的F1幼苗(Aa)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得到的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aa,植株甲与正常的二倍体植株之间具有生殖隔离,因此甲一个新物种。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对紫株A_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对绿株aa授粉,子代出现了aa的绿株,如果是基因突变产生,说明了A的配子突变成a;如果是由于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则是在紫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的缺失或A基因位于的染色体整条缺失,紫株产生了不含控制该性状的染色体的配子,和绿株(产生含a的配子)结合,子代生成了只含a的植株,表现为绿株。
    【小问3详解】
    由于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基因突变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因此为了确定M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还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取绿株M根尖分生区细胞,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若染色体片段缺失或染色体丢失一条,则为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否则为基因突变所致。
    17. 一万多年前,某地区有许多湖泊(A、B、C、D),湖泊之间通过纵横交错的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后来,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如图1),湖中的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图2为C湖泊中某段时间内鳉鱼种群中E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溪流消失后,各个湖泊中的鳉鱼不再发生基因交流,原因是存在______,各个种群通过______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现在有人将来自A、B两湖中的鳉鱼交配,发现其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且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多样性。
    (2)在对C湖泊中鳉鱼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EE和ee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5%和2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EE和ee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和5%,其调查的年份应该在图2的______时间段内,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填“是”或“否”)。
    (3)D湖泊周围有一种植物,该植物能产生有毒酚糖充当“矛”来防御昆虫侵害,多余有毒酚糖会通过自身的PMaT1基因产物来降解,烟粉虱直接“盗用”植物PMaT1基因变成自身基因,获得对抗植物的“盾”。该现象反映出在进化上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是______。进化是否一定会形成新物种?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地理隔离 ②. 突变和基因重组 ③. 基因(遗传)
    (2) ①. Y3-Y4 ②. 否
    (3) ①. 协同进化 ②. 否 ③.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改变的种群不一定与原有种群产生生殖隔离。(或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形成生殖隔离,而进化只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的产生)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单位是种群,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叫基因库;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小问1详解】
    溪流消失后,不同湖泊之间产生了地理隔离,各个湖泊中的鳉鱼不再发生基因交流;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但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B两湖中的鳉鱼交配产生了可育后代,说明两湖中的鳉鱼还是同一物种,但子代之间存在一定的性状差异,说明子代之间的遗传物质有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基因)多样性。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当EE=65%,ee=25%,Ee=10%,则E基因频率=65%✖1+10%✖1/2=70%,第二年EE=45%,ee=5%,Ee=50%,则E基因频率=45%✖1+50%✖1/2=70%,经计算发现两年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且E基因频率都为70%,对应图2中Y3~Y4;生物进化的实质使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Y3~Y4时间段内E/e基因频率未改变,因此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小问3详解】
    协同进化(共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分析题意,题干中是植物和昆虫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不同生物,故反映的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18. 下面甲图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乙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A进B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了:①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②内环境稳态是指一种______的状态。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禁食8小时以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人不小心撞到膝盖,被撞处肿了个大包,原因是被撞处的皮下毛细血管破裂,使③渗透压______(填“升高”“不变”或“下降”),48小时后热敷有利于液体进入______(填乙图中序号)从而消肿。
    (3)若乙图代表肝脏局部结构模式图,饥饿时与A端液体相比,B端液体葡萄糖的含量会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毛细血管中的葡萄糖被附近的肌肉细胞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__层磷脂分子层。
    (4)若图乙所示是肝脏组织细胞的内环境,那么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______](填标号)液体进行化验,会发现转氨酶的含量偏高,这是因为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______。
    (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内环境中的pH变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相对稳定 ②. 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
    (2) ①. 升高 ②. ①④
    (3) ①. 增加 ②. 6
    (4) ①. ④ ②. 增大
    (5) ①. 小 ②. 机体内供氧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导致内环境pH降低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肌酐含量高于正常值,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说明肾功能可能有障碍;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患糖尿病。
    【小问1详解】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说明内环境稳态的变化是相对的,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因进食可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判断是否正常,因此在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
    【小问2详解】
    某人不小心撞到膝盖,被撞处肿了个大包,原因是被撞处的皮下毛细血管破裂,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吸水能力增强,水分增多,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现象;组织液可以与血浆进行相互的物质交换,也可以单向地流向淋巴,48小时后热数有利 于液体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即进入②④,从而消肿。
    【小问3详解】
    图中血流方向为A→B,饥饿时,机体血糖主要来源是肝脏细胞中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因此A端葡萄糖含量小于B端;毛细血管中地葡萄糖被附近的肌肉细胞利用,需要进入毛细血管壁细胞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一进一出穿过两层生物膜,再进入浸润在组织液中的肌肉细胞,穿过一层生物膜,在肌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被初步分解,因此整个过程穿过三层生物膜六层磷脂分子。
    【小问4详解】
    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增高。由于肝炎病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大,肝炎病人化验时,需取图中的④血浆液体进行化验。
    【小问5详解】
    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CO2无法及时排出,氧气供应不足。机体供氧不足,细胞进行一定程度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导致内环境pH降低。
    19. 当人体部分内脏器官患病时,感觉体表某一区域的疼痛称之为牵涉痛,不同的内脏疾病导致不同的受累疼痛部位,比如心脏病可导致心前区、左肩或左上臂疼痛;急性胰腺炎患者可能有背痛的症状,当患者处于仰卧位时背痛可能会加重。如图1为牵涉痛神经传导相关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痛觉产生部位是______。图中c属于______神经,a、b、c、皮肤和内脏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a、b神经元各放置一个电极如图2所示,适宜电刺激N处将导致电表甲发生______次偏转;已知药物X可以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用药物X处理后,适宜电刺激M处将导致电表甲发生______次偏转。
    (3)病变的内脏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导致皮肤被误认为是反射弧的______部分,内脏和疼痛位置的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会传递到神经中枢的______(填“相同”或“不同”)部位。
    (4)有同学认为:若体表的痛觉传入神经纤维断裂,则对应的体表疼痛就会消失。请结合题干分析这种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大脑皮层 ②. 传入 ③. 不能 ④.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a和c都属于传入神经,b属于神经中枢,皮肤和内脏均属于感受器,反射弧结构不完整
    (2) ① 1 ②. 1
    (3) ①. 感受器 ②. 相同
    (4)不合理,体表的痛觉传入纤维断裂后,还能产生因内脏病变导致的牵涉痛,故对应体表疼痛不一定就会消失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小问1详解】
    感觉包括痛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分析题图,a和c上都含有神经节,故a和c都是传入神经;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a和c都属于传入神经,b属于神经中枢,皮肤和内脏均属于感受器,反射弧结构不完整,故a、b、c、皮肤和内脏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小问2详解】
    在a、b神经元各放置一个电极如图2所示,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据图可知,刺激N,不能传到M所在的神经元,所以适宜电刺激N处将导致电表甲发生1次偏转;已知药物X可以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用药物X处理后,适宜电刺激M处,由于药物X的作用,兴奋无法传到N所在神经元,所以将导致电表甲发生1次偏转。
    【小问3详解】
    因为病变的内脏神经纤维与体表某处的神经纤维会合于同一脊髓段,导致皮肤被误认为是反射弧感受器部分,故内脏和疼痛位置的神经元受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会传递到神经中枢的相同部位。
    【小问4详解】
    因为体表的痛觉传入纤维断裂后,还能产生因内脏病变导致的牵涉痛,故对应体表疼痛不一定就会消失,故该说法不合理。
    20. 某动物生命活动调节部分过程如图1,a~c表示激素。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2(GLUT-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是______(填“a”“b”或“c”),甲状腺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3点)等作用。
    (2)如果切除垂体,图1中激素a、c分泌量的改变分别是______、______。
    (3)正常机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一是高浓度血糖引起血糖调节中枢即______兴奋,通过有关神经支配相关细胞分泌胰岛素;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2分析,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的可能原因有______。
    A. 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B. 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
    C. GLUT-4基因表达不足D. 信号传导过程受阻
    (5)尿液形成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2)被重吸收回血液。血糖浓度超过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时,将形成糖尿。试分析SGLT-2抑制剂辅助治疗糖尿病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b ②. 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2) ①. 增加 ②. 减少
    (3) ①. 下丘脑 ②. 高浓度血糖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4)BCD (5)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
    【解析】
    【分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据图2分析:图中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内信号分子的传导,引起GLUT-4基因表达增加,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分解及储存。
    【小问1详解】
    图1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图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即图中的c,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即图中的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和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作用。
    【小问2详解】
    图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图中的b甲状腺激素也可以直接作用于垂体,所以图1中垂体是激素a和激素b的靶器官,直接原因是垂体上有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激素b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如果切除垂体,则垂体释放的c促甲状腺激素的量会减少,会使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减少通过反馈调节对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其分泌量增加。
    【小问3详解】
    正常机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通过以下两条途径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一是高浓度血糖引起下丘脑兴奋,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二是高浓度血糖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小问4详解】
    A、激素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胰岛素受体数目增加不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A不符合题意;
    B、含GLUT-4的囊泡移动受阻会使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增加受阻,导致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B符合题意;
    C、GLUT-4基因表达不足也会使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增加受阻,导致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C符合题意;
    D、信号传导过程受阻直接导致胰岛素不起作用,D符合题意。
    故选BCD。
    【小问5详解】
    SGLT-2抑制剂可以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使过量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降低血糖,所以具有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相关试卷

    海南省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7页。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海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