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太阳活动常见的类型有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
B. 太阳活动周期大体上约为11年
C. 黑子数量多,个较大的时候,其它太阳活动较弱
D. 耀斑出现在色球层,黑子出现在光球层
2. 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A. 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 地球上各地地震频繁
C. 无线电长波辐射受中断或衰减D. 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3.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面问题。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
C. 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与气温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①层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
A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B. 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
C.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D. 地面是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5. 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层——天气现象单一B. ②层——有利于飞机飞行
C. ②层——人造卫星在该层运行D. ③层——大气层厚度大、密度大
6. 由于大气的反射作用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有( )
A.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B. 夏季天空多云,白天气温不算太高
C.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天的夜晚温暖D. 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的夜晚
2018年11月底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了大雾天气,一些地方能见度还不足50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与“高处不胜寒”直接相关的环节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8. 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 ③增强B. ①增强C. ②减弱D. ④增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D. 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10. 乙的末期( )
A. 蕨类植物明显衰退B. 恐龙灭绝
C. 被子植物繁盛D. 爬行动物繁盛
自然界地理事物运动规律,常用环流模式图来表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 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C. 甲处气压比乙处高D. 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12. 若乙为海洋,甲为沿海一座城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地气温较高B. 此时可能为白天
C. 此时甲高空为低压D. 近地面的风能增强城区的热岛效应
13. 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乙表示地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代表陆地B. 人类活动对③影响最大
C. ③可以是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D. 环节④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问题。
1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 ①地B. ②地C. ③ 地D. ④地
1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显示的天体系统数量是
A. 1B. 2C. 3D. 4
17. 图中天体A,B,C的名称分别为
A. 天王星、水星、火星B. 金星、土星、木星
C. 海王星、水星、土星D. 木星、火星、金星
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叫地层。主要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水平地层
A 下新上老B. 同时形成C. 下老上新D. 陆地缺少
19. 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A. 生成顺序B. 新老关系C. 地表环境D. 时间长短
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六个圈层。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与地幔相邻的地球圈层是
A. 地核、地壳B. 大气圈、水圈
C. 生物圈、水圈D. 地壳、大气圈
21.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 地核B. 下地幔C. 软流层D. 地壳
22. 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核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内部圈层
B. 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C. 水圈是连续且很规则的圈层
D. 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关于图中箭头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一水平气压梯度力B. 乙一地面摩擦力
C. 甲一风向D. 丙一地转偏向力
24. 此图表示半球是
A. 东半球B. 西半球C. 南半球D. 北半球
25. 随着海拔的降低,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A. 先变大后变小B. 先变小后变大
C. 逐渐变小D. 逐渐变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26.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波:A__________,B__________;不连续面:D__________,F__________。岩石圈主要存在于C圈层_______和E圈层_______(填名称)的顶部。
(2)图中F处,地震波A_________,地震波B传播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地球内部圈层中,可能为液态的是_____(填名称),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
27. 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名称:A , F 。
(2)请用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
(3)简述岩石圈发生的地震,地震波在向地核传播过程中,波速的变化特征。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材料二 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材料三 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1)写出环节①、②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项目
年平均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 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 径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00
255
95
160
345
2024年兰州一中高一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卷(1)
地理
时长: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据报道,科学家预计2023年太阳活动将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我们可以预见到那时将发生大量的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太阳活动常见的类型有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
B. 太阳活动周期大体上约为11年
C. 黑子数量多,个较大的时候,其它太阳活动较弱
D. 耀斑出现在色球层,黑子出现在光球层
2. 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A. 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 地球上各地地震频繁
C. 无线电长波辐射受中断或衰减D. 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活动常见的类型有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太阳活动周期大体上约为11年,故AB正确;太阳活动往往具有同步性,当黑子数量多时,其它太阳活动也较强,故C错误;耀斑出现在色球层,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故D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选C。
【2题详解】
太阳活动到达地面后会在极地产生极光,并不是全球各地能看到极光,故A错误;地球上地震的发生主要是有地球内部能量的不稳定释放导致的,与太阳活动相关性不大,故B错误。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故C错误;产生磁暴现象,地球上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故D正确。
3. 地球自形成到现在,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在地壳、动物、植物等方面,都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到下面问题。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 三叶虫→鱼类→恐龙
C. 元古宙→古生代→太古宙D.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答案】B
【解析】
【详解】明确地质年代的顺序,了解各时代动植物的演化特点。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古生代比太古宙晚,哺乳动物比爬行动物高级,ACD错误。B正确。故选B。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与气温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①层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
A.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B. 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
C.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D. 地面是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5. 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层——天气现象单一B. ②层——有利于飞机飞行
C. ②层——人造卫星在该层运行D. ③层——大气层厚度大、密度大
【答案】4. D 5. B
【解析】
【4题详解】
图中①层为对流层,臭氧层位于②层,A错误;对流层大气最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距离地面越远得到的热量越少,和大气逆辐射无关,B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引起地面增温,地面再以地面辐散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引起大气增温,距离地面越远得到的热量越少,C错误;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D正确。故选D。
【5题详解】
①层为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错误;②层是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飞行,B正确;②层是飞机飞行的层次,人造卫星多在大气层以外飞行,C错误;③层距离地球较远,大气层密度较小,D错误。故选B。
6. 由于大气的反射作用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有( )
A.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B. 夏季天空多云,白天气温不算太高
C. 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天的夜晚温暖D. 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的夜晚
【答案】B
【解析】
【详解】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大气的中尘埃能散射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夏季天空多云,白天气温不算太高为反射作用而产生的,B正确。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天的夜晚温暖和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的夜晚体现了大气的保温作用;故选B。
2018年11月底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了大雾天气,一些地方能见度还不足50米。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与“高处不胜寒”直接相关的环节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8. 白天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 ③增强B. ①增强C. ②减弱D. ④增强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高处因距地面较远,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图中②表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B正确;①表示到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③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雾的形成,使空气中的水气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大气中的细微水滴和微小颗粒物增多,对可见光具有反射作用,会将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中去,这种反射无选择性,故雾越大,反射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少,能见度越低。故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①增强,故选B。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 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 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D. 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10. 乙的末期( )
A. 蕨类植物明显衰退B. 恐龙灭绝
C. 被子植物繁盛D. 爬行动物繁盛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读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甲时代对应的动物是恐龙,甲是中生代。乙对应的是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乙是古生代,故选B。
【10题详解】
乙时代为古生代,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出现裸子植物;恐龙灭绝的时代为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于新生代繁盛;爬行动物繁盛为中生代。故选A。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1、地质年代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 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记忆)。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 → 鱼类时代 → 两栖动物时代 → 爬行动物 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3、植物演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自然界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常用环流模式图来表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 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C. 甲处气压比乙处高D. 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12. 若乙为海洋,甲为沿海一座城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地气温较高B. 此时可能为白天
C. 此时甲的高空为低压D. 近地面的风能增强城区的热岛效应
13. 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乙表示地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代表陆地B. 人类活动对③影响最大
C. ③可以是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D. 环节④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答案】11. B 12. B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处上升气流,说明甲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对应的高空丙是高气压;乙处下沉气流,说明乙地遇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对应的高空丁是低气压;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高空与其对应的地面的点相比气压低;所以四点的气压值大于排序是:乙>甲>丙>丁;近地面气温甲>乙。故选B。
【12题详解】
乙为海洋,气流下沉,气温较低,甲为沿海一座城市,气流上升,气温较低,气温较高,此时可能为白天,B正确;高空与近地面相反,此时甲的高空为高压;近地面的风能减弱城区的热岛效应。故选B。
【13题详解】
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环节②为海水蒸发,甲处为海洋,丙到丁的④处为水汽输送,环节③为降水,环节①为地表径流。人类活动对①地表径流影响最大,B错;③为降水,不是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C错;环节④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D正确;故选D。
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问题。
1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 ①地B. ②地C. ③ 地D. ④地
1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14. D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b中甲乙两水文站测得流量都有增加且甲测得洪峰流量早于乙水文站,可知这次暴雨带来河流洪峰先经过甲再流经乙水文站。若①、②、③三地出现降水,则甲水文站均不会出现洪峰。即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④地。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水文站位于湖泊下游。由于甲、乙水文站之间的湖泊对河流的流量进行了分流,从而使得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所以选C。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中显示的天体系统数量是
A. 1B. 2C. 3D. 4
17. 图中天体A,B,C的名称分别为
A. 天王星、水星、火星B. 金星、土星、木星
C. 海王星、水星、土星D. 木星、火星、金星
【答案】16. B 17. D
【解析】
【分析】天体系统,是宇宙各星系的统称。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16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显示完整的地月系和部分太阳系两级天体系统,故本题选B。
【17题详解】
在太阳系中,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据图可知A为木星,B为火星,C为金星,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及太阳系中的七大行星。
地质历史上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和堆积物叫地层。主要沉积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水平地层
A. 下新上老B. 同时形成C. 下老上新D. 陆地缺少
19. 地层不能够反映的是
A. 生成顺序B. 新老关系C. 地表环境D. 时间长短
【答案】18. C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水平地层反映岩石形成的关系和地壳运动,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越在下层的年龄越老,即由下往上岩石的年龄由老到轻,下面的地层形成的时间早,故本题选C。
【19题详解】
地层能够反映地层生成顺序和相对的新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层形成时的地表环境,但不能反映各个地质时期时间的长短,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六个圈层。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与地幔相邻的地球圈层是
A. 地核、地壳B. 大气圈、水圈
C. 生物圈、水圈D. 地壳、大气圈
21.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 地核B. 下地幔C. 软流层D. 地壳
22. 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核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内部圈层
B. 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C. 水圈是连续且很规则的圈层
D. 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答案】20. A 21. C 22. A
【解析】
【分析】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分为地核、地幔、地壳,外部圈层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岩石圈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部分。
【20题详解】
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内到外为地核、地幔、 地壳,其外部圈层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因此与地幔相邻的地球圈层是地核、地壳,故本题选A。
【21题详解】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特殊圈层--软流层,该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呈熔融状态,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故本题选C。
【22题详解】
地壳平均厚度约17km,地幔厚约2800km, 地核厚约3400km。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与地壳组成的,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读高空风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关于图中箭头的含义,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一水平气压梯度力B. 乙一地面摩擦力
C. 甲一风向D. 丙一地转偏向力
24. 此图表示的半球是
A. 东半球B. 西半球C. 南半球D. 北半球
25. 随着海拔的降低,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A. 先变大后变小B. 先变小后变大
C. 逐渐变小D. 逐渐变大
【答案】23. A 24. D 25. D
【解析】
【23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与甲方向相反,表示地转偏向力;高空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丙表示风向,故本题选A。
【24题详解】
做水平运动物体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一般来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处不偏转”。由图可知,风向向右偏,因此此图表示北半球,故本题选D。
【25题详解】
随着海拔的降低,地面摩擦力越来越大,风向逐渐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因此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变大,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组要考查风力的形成原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26.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波:A__________,B__________;不连续面:D__________,F__________。岩石圈主要存在于C圈层_______和E圈层_______(填名称)的顶部。
(2)图中F处,地震波A_________,地震波B传播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地球内部圈层中,可能为液态的是_____(填名称),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横波 ②. 纵波 ③. 莫霍界面 ④. 古登堡界面 ⑤. 地壳 ⑥. 地幔 ⑦. (突然)完全消失 ⑧. 突然(快速)下降 ⑨. 外核 ⑩. 横波不能通过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详解】(1)该图的左半部分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发生的变化情况。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纵波和横波。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的是横波,波速快的是纵波。据此可以判定A为横波,B为纵波。 根据波速的变化,可知在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分别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靠近地表的为莫霍界面,靠近地心的为古登堡界面,据此知D为莫霍界面,F为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这两个不连续面将地球内部分为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C位于最外层为地壳,E为地幔,岩石圈主要存在于C圈层(地壳)和E圈层(地幔)上部的刚性盖层,主要由各类岩石组成。
(2)根据图示信息,当地震波到达F界面附近时,传播速度发生的明显变化是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由于地震波达到古登堡面时横波消失,纵波的速度减少,所以据此判断由地幔进入地核后物质为液态,即外核可能为液态。
27. 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名称:A , F 。
(2)请用在图中画出岩石圈的范围。
(3)简述岩石圈发生的地震,地震波在向地核传播过程中,波速的变化特征。
【答案】(1)A莫霍界面;F外核
(2)如图:
(3)若地震发生在岩石圈的地壳部分,其地震波向地核传播过程波速变化情况是:经过莫霍界面后,纵波、横波速度增加;经过古登堡面后,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减慢。若地震发生在岩石圈的上地幔顶部部分,其地震波向地核传播过程波速变化情况是:经过古登堡面后,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减慢。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和地震波的相关知识。
【详解】(1)厚度在33千米处的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A为莫霍界面,位于2900千米以下的是地核,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F为外核,G为内核。
(2)岩石圈为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和地壳的整和,图中软流层以上即可。
(3)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注意说明地震发生的不同位置,如果是在岩石圈,则向下只经过古登堡界面,如果发生在地壳,向下则经过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材料二 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材料三 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1)写出环节①、②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答案】(1)①下渗;②地表径流
(2)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和城市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城市内涝和水循环的知识。
【详解】(1)环节①指下地下,为下渗,环节②由城市指向水面,表示地表径流。
(2)据材料二中数据可以得出,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但因城市化使城区内硬化路面增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
项目
年平均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 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 径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00
255
95
160
34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原卷高一地理1docx、高一地理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PDF版附答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