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时练习,共3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默写1.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庭中有奇树》) 2.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龟虽寿》) 3.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赠从弟(其二)》) 4.八方各异气, 千里殊风雨 。(《梁甫行》) 二、阅读(一)阅读《庭中有奇树》,回答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A.诗的前两句是对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庭院中一棵奇异美丽的树,长得枝繁叶茂,尤其那花开得十分繁盛,充满生机和活力。B.三、四句描写主人公看见树上那美丽的花,引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于是折下一枝开得最美的花,准备送给自己日夜思念的亲人。C.五、六句写主人公折到花后,顿时感到花香充满了自己的襟怀和衣袖,但遗憾的是自己所思念的人离得太远了,根本无法送到他的手中。D.最后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的痛苦:这枝美丽的花是何等珍贵呀,只是它让我想起跟亲人长时间分别以来的往事,内心更加伤感。2.简要分析最后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答: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 (二)阅读《龟虽寿》,回答问题。1.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答: 这四句诗用比喻的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这是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2.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答: 诗人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表明自己要利用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有所作为,而不虚度年华。 (三)阅读《赠从弟(其二)》,回答问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A.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B.起首二句,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C.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D.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内而外,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2.这是一首咏物诗,标题是“赠从弟”,内容却在写“松”,请简要分析诗人的用意。答: 本诗以松柏为喻(或:使用象征手法),诗人借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明自己的志向之坚贞,自勉的同时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四)阅读《梁甫行》,回答问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A.全诗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使海边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B.此诗描述了海边百姓的艰难生活,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C.“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描写出了逃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反而变成孤兔们的自由跳梁纵情嬉戏的王国。D.“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剧哉边海民”的衬托。各地的情况虽然不同,但最艰难困顿的要数“边海民”了。2.“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侧面衬托(侧面描写);以“家园荒芜、狐兔出没”的环境衬托出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或: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承接前面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了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