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武汉市经开区一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经开区一中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下列数据中,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
B.小轿车在高速公路的限速大约是120m/s
C.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cm
2.(3分)奥密克戎病毒是新冠病毒最严重的变异毒株,是目前突变量最严重的变异毒株。新冠病毒的直径大小在60~140nm左右,是病毒家族中的“大个子”,下列关于该病毒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80nm=80÷1000μm=0.08μm
B.80nm=80nm×10﹣6mm=8×10﹣5mm
C.80nm=80nm×10﹣8=8×10﹣7dm
D.80nm=80×10﹣9m=8×10﹣8m
3.(3分)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千河。”有力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3分)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好成绩,成为第一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某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自行车1min内通过0.48km的路程。比较他们速度的大小,则( )
A.苏炳添的最大B.汽车的最大
C.自行车的最大D.三者一样大
5.(3分)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关于该系统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智能系统可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系统上的音箱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
C.对系统发布“大点儿声”的指令,目的是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D.播放音乐时,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6.(3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长,其速度v越大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t越少,其速度v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确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7.(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8.(3分)下列事例中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A.(1)(4)B.(1)(2)(3)C.(2)(4)D.(3)(4)
9.(3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10.(3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他们运动的路程之比为1:2,运动时间之比为3:1( )
A.6:1B.3:2C.2:3D.1:6
11.(3分)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D.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12.(3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750m处所用时间小于甲车到达750m处所用时间
C.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13.(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声音的音调从左向右逐渐降低
C.蝙蝠发出超声波是在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发声的扬声器旁边烛焰是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14.(3分)李伟同学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2s,如果他前6s的平均速度是8m/s,那么他在后6s的平均速度为( )
A.8.5m/sB.9m/sC.10m/sD.8.7m/s
15.(3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6.(3分)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为34m的空铁管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B.2次敲击声C.3次敲击声D.4次敲击声
17.(3分)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3s末的速度为10m/s
B.1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m/s
C.物体在第5s末的速度为10m/s
D.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比前6s内的平均速度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8.(3分)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图2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s。
19.(2分)有5名同学,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5次测量记录是:(1);(2)18.83cm;(3)18.28cm;(4);(5)18.80cm;则:
(1)其中测量结果错误的数据是 。
(2)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
20.(5分)如图是选自物体课本中的“想想议议”,请认真阅读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想想议议: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的前进了,“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开始时以 (选填“对面列车”或“乘坐列车”)为参照物,对对面列车是反方向运动的,所以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 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你” 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若火车全程行驶约26km,全程行驶总时间约为45min km/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1.(2分)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这样医生就可得到被检者的心电图,医生再通过心电图了解被检者心跳情况,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即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同一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不变),若医生测量时记下乙的心率为60次/min,则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 mm/s,甲的心率为 次/min。
22.(2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 ,音调相同的是 。
23.(6分)(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产生的;假若在月球上用图乙做这个实验,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 (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
(2)蝙蝠采用回声定位的方式来确定目标的方向和位置,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判断汽车与障碍物距离,倒车雷达探头的频率大多数为40000Hz、48000Hz或58000Hz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倒车雷达发出的声;若某次倒车雷达在发出声呐0.02s后收到回波,则障碍物离汽车距离为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并向下拉活塞时 (选填“变高”或“变低”)。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4分)
24.(10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有 和 ;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陡”或“较缓”),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4)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5)如图所示,与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做运动圆像相符的是 ;
(6)某次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7)若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通过全程中点时刻的速度为v1,通过全程中点位置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25.(4分)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 、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 、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四、计算题(共15分)
26.(11分)国庆假期,小乐随家人搭乘出租车到武汉站,准备坐高铁去北京旅游。下面是武汉到北京的G558次高铁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1)G558次列车由许昌东站驶往新乡东站的运行时间是 min。
(2)G558次列车从郑州东站到石家庄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小乐在17:50看到了路旁如图的标志牌,若手机导航app显示前方道路畅通,小乐和家人进站、安检、检票、登车的过程共需20min,请通过计算从时间的角度分析小乐能否搭乘G558次列车?
(4)G558次列车行驶途中以36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27.(4分)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向山崖行驶,司机鸣笛后4s听到回声,求:
(1)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s1;
(2)从鸣笛到听见回声,声音经过的路程s2;(声音的速度:340m/s)
(3)鸣笛时,汽车和山的距离s。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经开区一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1分)
1.(3分)下列数据中,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
B.小轿车在高速公路的限速大约是120m/s
C.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cm
【答案】B
【解答】解:A、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
B、小轿车在高速公路的限速大约是120km/h≈33.3m/s;
C、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D、教室里课桌的高度大约是80cm。
故选:B。
2.(3分)奥密克戎病毒是新冠病毒最严重的变异毒株,是目前突变量最严重的变异毒株。新冠病毒的直径大小在60~140nm左右,是病毒家族中的“大个子”,下列关于该病毒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80nm=80÷1000μm=0.08μm
B.80nm=80nm×10﹣6mm=8×10﹣5mm
C.80nm=80nm×10﹣8=8×10﹣7dm
D.80nm=80×10﹣9m=8×10﹣8m
【答案】D
【解答】解:A、80nm=80×10﹣3μm=0.08μm,故A错误;
B、等式不成立,故B错误;
C、等式不成立,进率错误;
D、进率和过程正确。
故选D。
3.(3分)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千河。”有力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答案】B
【解答】解:A、“月羞躲云中”意思是月亮是运动的,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B、“轻舟”行驶过程中,所以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故B错误;
C、小船行驶过程中距离青山越来越近,“青山”迎面而来,故C正确;
D、“坐地日行八万里,人们住在地球上,在不知不觉中,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人是运动的,人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B。
4.(3分)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好成绩,成为第一位闯入奥运百米决赛的黄种人:某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自行车1min内通过0.48km的路程。比较他们速度的大小,则( )
A.苏炳添的最大B.汽车的最大
C.自行车的最大D.三者一样大
【答案】A
【解答】解:运动员苏炳添的速度:v苏炳添==≈10.1m/s;
自行车的速度:v自行车==4m/s;
汽车的速度:v汽车=36km/h=36×m/s=10m/s;
由此可知,苏炳添的最大。
故选:A。
5.(3分)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关于该系统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智能系统可根据语音指令完成相应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系统上的音箱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
C.对系统发布“大点儿声”的指令,目的是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D.播放音乐时,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答案】C
【解答】解:A、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故A正确;
B、系统上的音箱靠扬声器纸盆的振动发出声音;
C、“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D、人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C。
6.(3分)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s越长,其速度v越大
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t越少,其速度v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确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答案】D
【解答】解: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
而选项A、B、C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故选:D。
7.(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答案】A
【解答】解:A、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气体中传播;
B、声速受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的影响,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振动产生的声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等原因,故D错误。
故选:A。
8.(3分)下列事例中是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A.(1)(4)B.(1)(2)(3)C.(2)(4)D.(3)(4)
【答案】B
【解答】解:(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声音传递信息;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声音传递信息;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声音传递信息;
(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声音传递能量。
故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1)(2)(3);
故选:B。
9.(3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答案】D
【解答】解:(1)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未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是错误。故B错误;
(2)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所以选项AC错误。
故选:D。
10.(3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他们运动的路程之比为1:2,运动时间之比为3:1( )
A.6:1B.3:2C.2:3D.1:6
【答案】D
【解答】解:s甲:s乙=1:2,t甲:t乙=6:1,
∴它们的速度之比:==×=×=。
故选:D。
11.(3分)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D.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答案】D
【解答】解:A、如图,甲的距离不变。乙车的路程跟运动时间成正比。不符合题意。
B、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的速度为v==。不符合题意。
C、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通过了10m的路程。
D、6s后甲在10m位置,所以甲乙相距5m。
故选:D。
12.(3分)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750m处所用时间小于甲车到达750m处所用时间
C.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解答】解:A、由图知、200m,故A正确;
B、由图知,乙车到达750m处所用的时间为30s,故B错误;
C、由图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s=1200m可知在40s内甲,故D正确。
故选:B。
13.(3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它们,声音的音调从左向右逐渐降低
C.蝙蝠发出超声波是在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发声的扬声器旁边烛焰是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B
【解答】解:A、把耳朵贴在桌面上也能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固体和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B、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图中的瓶子,瓶内水越少,音调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
C、蝙蝠靠发出的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捕获食物,故C正确;
D、扬声器发声时,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故选:B。
14.(3分)李伟同学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2s,如果他前6s的平均速度是8m/s,那么他在后6s的平均速度为( )
A.8.5m/sB.9m/sC.10m/sD.8.7m/s
【答案】D
【解答】解:
已知前t1=6s的v6=8m/s,根据速度公式v=,
求出前6s跑的路程:s4=v1t1=2m/s×6s=48m,
后6s跑的路程:s7=s﹣s1=100m﹣48m=52m,
后t2=6s的平均速度:v2==≈8.4m/s。
故选:D。
15.(3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答案】C
【解答】解:
A、甲图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故A正确。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结论不能直接得出。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刻度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16.(3分)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长为34m的空铁管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空气中声速为340m/s,铁中声速为5200m/s)( )
A.1次敲击声B.2次敲击声C.3次敲击声D.4次敲击声
【答案】A
【解答】解:声音沿着铁管和空气传播的时间间隔为:Δt==<7.1s,故A正确。
故选:A。
17.(3分)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3s末的速度为10m/s
B.1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m/s
C.物体在第5s末的速度为10m/s
D.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比前6s内的平均速度小
【答案】C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所以该物体在第3s末的速度为0m/s;
B、由图象知,所以物体的平均速度:v==,故B错误;
C、由图象知,其速度为v′==,所以第5秒末物体的速度为10m/s;
D、由图象可知,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30m得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前6s内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8.(3分)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cm ,物体的长度是 1.85 cm,图2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341.5 s。
【答案】0.1cm;1.85;341.5。
【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6cm;
物体左侧与11.00cm对齐,右侧与12.85cm对齐;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指针在“5”和“5”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min=330s;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7s之间有10个小格,指针在11.5s处,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11.5s=341.7s。
故答案为:0.1cm;3.85。
19.(2分)有5名同学,使用同一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5次测量记录是:(1);(2)18.83cm;(3)18.28cm;(4);(5)18.80cm;则:
(1)其中测量结果错误的数据是 18.28cm 。
(2)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18.82cm 。
【答案】(1)18.28cm;(2)18.82cm。
【解答】解:(1)从5个测量结果看,18.28cm与其它测量结果偏差太大,应该舍去;
(2)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四次测量的平均值
L=≈18.82cm。
故答案为:(1)18.28cm;(2)18.82cm。
20.(5分)如图是选自物体课本中的“想想议议”,请认真阅读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想想议议: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的前进了,“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开始时以 对面列车 (选填“对面列车”或“乘坐列车”)为参照物,对对面列车是反方向运动的,所以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 站台 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你”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若火车全程行驶约26km,全程行驶总时间约为45min 34.7 km/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对面列车;站台;选择的参照物不同;34.7。
【解答】解:(1)开始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方向运动时;
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
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火车全程行驶的路程s=26km,火车全程行驶的时间t=45min=h;
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v==≈34.7km/h。
故答案为:对面列车;站台;34.7。
21.(2分)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这样医生就可得到被检者的心电图,医生再通过心电图了解被检者心跳情况,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即每次心跳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同一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不变),若医生测量时记下乙的心率为60次/min,则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为 25 mm/s,甲的心率为 75 次/min。
【答案】25;75。
【解答】解:乙心脏每次跳动的时间间隔是:=1s/次,
由图乙可知,在1s时间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路程是25mm=25mm/s;
同一台心电图仪出纸速度相同,由图甲可知,
由v=可知==0.8s,
故甲4min心跳的次数为:=75次。
故答案为:25;75。
22.(2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 甲丙 ,音调相同的是 甲乙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
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甲丙;甲乙。
23.(6分)(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振动 产生的;假若在月球上用图乙做这个实验,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被弹起。
(2)蝙蝠采用回声定位的方式来确定目标的方向和位置,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判断汽车与障碍物距离,倒车雷达探头的频率大多数为40000Hz、48000Hz或58000Hz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倒车雷达发出的声;若某次倒车雷达在发出声呐0.02s后收到回波,则障碍物离汽车距离为 3.4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哨音是由 管内空气 振动产生的,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并向下拉活塞时 变低 (选填“变高”或“变低”)。
【答案】(1)振动;不会;(2)不能;3.4;(3)管内空气;变低。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
(2)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而倒车雷达探头的频率大多数为40000Hz,属于超声波,故人耳不能听到倒车雷达发出的声音。
由v=得,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v声t=340m/s×0.02s=6.5m,
则障碍物离汽车距离:s′===3.7m;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嘴吹管的上端,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向下拉“活塞”时,空气柱变长,则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故答案为:(1)振动;不会;3.4;变低。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4分)
24.(10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v= ;
(2)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 和 秒表 ;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较缓 (选填“较陡”或“较缓”),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间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4)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90.0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0.3 m/s;
(5)如图所示,与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做运动圆像相符的是 C ;
(6)某次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平均速度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7)若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通过全程中点时刻的速度为v1,通过全程中点位置的速度为v2,则v1 < v2(选填“>”、“<”或“=”)。
【答案】(1)v=;(2)刻度尺;秒表;(3)较缓;时间;(4)0.3;(5)C;(6)偏大;(7)<。
【解答】解:(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其中s代表小车通过的路程;t代表小车运动的时间。
(2)“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4)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10.0dm﹣1.8dm=9.0dm=90.2cm,所用的时间tAC=15:35:23﹣15:35:20=3s,
因此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30.0cm/s=0.6m/s;
(5)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到B点的路程sAB=10.0dm﹣6.7dm=4.0dm=40.3cm,所用的时间tAB=15:35:22﹣15:35:20=2s,
因此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20.0cm/s=0.4m/s;
则vAB<vAC,
所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是变速直线运动;
(6)如果小车过了起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可知;
(7)由于小车做加速下滑,小车经过下半段路程所需的时间比经过上半段路程所需的时间短,故v1<v2。
故答案为:(1)v=;(2)刻度尺;(3)较缓;(4)4.3;(6)偏大。
25.(4分)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 A 、 B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 A 、 C 两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明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 55 。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为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B进行研究。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择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C进行研究。
(3)如果验证猜想三,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应选B,则表格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55。
(4)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长度以及横截面积有关,需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故答案为:(1)A、B;(2)A、C;(4)控制变量法。
四、计算题(共15分)
26.(11分)国庆假期,小乐随家人搭乘出租车到武汉站,准备坐高铁去北京旅游。下面是武汉到北京的G558次高铁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1)G558次列车由许昌东站驶往新乡东站的运行时间是 48 min。
(2)G558次列车从郑州东站到石家庄站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小乐在17:50看到了路旁如图的标志牌,若手机导航app显示前方道路畅通,小乐和家人进站、安检、检票、登车的过程共需20min,请通过计算从时间的角度分析小乐能否搭乘G558次列车?
(4)G558次列车行驶途中以36km/h的速度穿越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列车全部在隧道中行驶的时间是150s,那么这列火车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1)48;
(2)G558次列车从郑州东站到石家庄站的速度为261km/h;
(3)小乐不能搭乘G558次列车;
(4)这列火车的长度是100m。
【解答】解:(1)G558次列车由许昌东站驶往新乡东站的运行时间为21:00﹣20:12=48min;
(2)G558次列车从郑州东站到石家庄站的路程为948km﹣536km=412km,运行时间为22:15﹣20:40=1h35min=95min≈1.58h,
G558次列车从郑州东站到石家庄站的速度:v==≈261km/h;
(3)小乐和家人在路上的时间为:t′===0.15h=9min,
小乐和家人达到车站需要的时间为20min+6min=29min,小乐和家人达到车站的时刻为17:50+29min=18:19>18:16;
(4)火车行驶的路程:s″=v″t″=150s×36×m/s=1500m,
因为s=L隧道﹣L车,
所以,L车=L隧道﹣s=1600m﹣1500m=100m。
答:(1)48;
(2)G558次列车从郑州东站到石家庄站的速度为261km/h;
(3)小乐不能搭乘G558次列车;
(4)这列火车的长度是100m。
27.(4分)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向山崖行驶,司机鸣笛后4s听到回声,求:
(1)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s1;
(2)从鸣笛到听见回声,声音经过的路程s2;(声音的速度:340m/s)
(3)鸣笛时,汽车和山的距离s。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1)由v=可得,汽车行驶的路程:
s1=v1t=10m/s×4s=40m;
(2)此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2t=340m/s×5s=1360m;
(3)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1+s5,
所以s===700m。
答:(1)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s1为40m;
(2)从鸣笛到听见回声,声音经过的路程s8为1360m;
(3)鸣笛时,汽车和山的距离s为700m。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1/6 14:48:13;用户:物色里;邮箱:17680465072;学号:48039009编号
A
B
C
D
规格
材料
尼龙
尼龙
尼龙
镍合金
长度(cm)
55
55
80
①
横截面积(mm2)
1
0.5
1
0.5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km
1
武汉站
始发站
18:16
0分
0
2
信阳东站
18:59
19:06
43分
199
3
驻马店西站
19:31
19:40
1小时15分
357
4
许昌东站
20:10
20:12
1小时54分
485
5
郑州东站
20:35
20:40
2小时19分
536
6
新乡东站
21:00
21:03
2小时44分
643
7
石家庄站
22:15
22:22
3小时59分
948
8
北京西站
23:34
终点站
5小时18分
1229
编号
A
B
C
D
规格
材料
尼龙
尼龙
尼龙
镍合金
长度(cm)
55
55
80
①
横截面积(mm2)
1
0.5
1
0.5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km
1
武汉站
始发站
18:16
0分
0
2
信阳东站
18:59
19:06
43分
199
3
驻马店西站
19:31
19:40
1小时15分
357
4
许昌东站
20:10
20:12
1小时54分
485
5
郑州东站
20:35
20:40
2小时19分
536
6
新乡东站
21:00
21:03
2小时44分
643
7
石家庄站
22:15
22:22
3小时59分
948
8
北京西站
23:34
终点站
5小时18分
122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经开区国际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共13题,共39分,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4m/s,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13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硚口经开区上学期期末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