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第1页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第2页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航拍中国》第三季第一集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约170万年前,他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这一集介绍的省份是( )
    A. 辽宁B. 山西C. 云南D. 山东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C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生活的地区是云南省元谋县,辽宁、山西、山东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 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
    B.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 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
    D. 远古人类以家庭为单位各自生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北京人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原始群居。山顶洞人的社会组织形式是集体生活。远古人类以家庭为单位各自生活,表述错误, 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山顶洞人已懂得人工取火,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 经过考古学家的长期发掘,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这一考古发现,可用来说明北京人( )
    A. 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方法B. 已经掌握农作物种植技术
    C. 居住于半地穴式圆形房屋D. 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中发现了厚达6米的灰烬积层,灰烬中有很多石块、兽骨和朴树籽等”可知,材料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烧烤食物,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D项正确;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北京人生活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原始农耕生活时代的原始居民开始种植粮食粟和水稻,北京人不会种植粮食,排除B项;北京人居住在山洞里,不会建造房屋,排除C项。故选D项。
    4. 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东南地区”“干栏式建筑”“禾本科植物”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住宅是干栏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种植水稻,C项正确;元谋人遗址在西南地区,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都在北方地区,排除BD项。故选C项。
    5. 下列考古发现中,能够用于研究中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研究中国原始农耕生活”及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炭化稻粒表明当时农业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骨耜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于翻土的农业工具,故图①、图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当时还没有产生原始农业。④铜鼎是夏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的,此时已经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因此图③、图④不符合题意,BCD项都包含③或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
    6. 考古学家将类似于黄河中游地区仰韶遗址的遗址类型统称为仰韶文化,其在农业上以种粟为主,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为著名。下列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
    A. 河姆渡遗址B. 元谋人遗址C. 半坡遗址D. 北京人遗址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半坡人在农业上以种粟为主,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为著名,符合仰韶文化特征,所以半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C项正确;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排除A项;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年,排除B项;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20万年,排除D项。故选C项。
    7. 2024年掀起龙年寻“龙”热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
    A. 夏朝文明B. 商朝文明C. 西周文明D. 东周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和所学知识可知,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A项正确;经上分析,二里头遗址属于夏朝文明,而不是商朝文明、西周文明以及东周文明,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8. 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A.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B. 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联系所学可知,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存通过物品交换来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排除A项;商朝时期广泛使用青铜工具,排除C项;牛耕技术开始推广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9. 在距今约4000年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城垣构成,城内密布宫殿建筑等遗迹。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
    A. 北京人遗址B. 良渚遗址
    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距今约4000年的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是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城垣构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与题干所述遗址较为相近,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下列出土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玉器文物可以印证中华文明( )
    A. 先进丰富B. 稳定发展C. 多元一体D. 民族交融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浙江良渚遗址·玉琮”“四川三星堆遗址·玉琮”“山西陶寺遗址·玉琮”可知,浙江、四川、山西等都出土了玉琮,这说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项正确;题干并未与国外文明进行对比,因此先进丰富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与稳定发展和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11.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平了洪水。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
    A. 黄帝B. 炎帝C. 蚩尤D. 大禹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材料“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治平了洪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说中禹全身心投入治理黄河水患,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 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民众尊称他为“大禹”,D项正确;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与治水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蚩尤是传说中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首领,曾在涿鹿之战中被炎黄部落联盟打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 炎帝和黄帝B. 尧C. 舜D. 禹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A项正确;尧、舜、禹是黄帝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为部落联盟贡献了力量,但并非是人文初祖,排除BCD项。故选A项。
    13.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一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炎帝、黄帝等部落频繁交往于长江流域
    B. 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 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逐渐发展为华夏族
    D. 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融中逐渐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请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各族逐渐融合扩大形成了华夏族,D项正确、排除C项;炎帝、黄帝等部落频繁交往于黄河流域而非长江流域,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信息,排除B项。故选D项。
    14. 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A. 平王迁都洛邑B. 发生“国人暴动”C. 盘庚迁都D. 禹建都阳城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信息殷朝废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盘庚迁都到殷,即现在的河南安阳地区,C项正确;平王迁都洛邑及今天的洛阳,排除A项;国人暴动发生于西周时期,是在西周的都城镐京,今陕西西安一带,排除B项;禹建都阳城是在现在的河南登封,排除D项;故选C项。
    15. 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 夏朝建立B. 商汤灭夏C. 武王伐纣D. 平王东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夏,定都镐京,史称西周,③处应该是武王伐纣,C项正确;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排除A项;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排除B项;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东周,排除D项。故选C项。
    16.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 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 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 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可知,这主要强调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同时推动了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的扩展,即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B项正确;“稳定政局,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是分封制实行的目的,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在秦朝,排除C项;题干材料主旨是强调分封制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没有涉及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
    17. 如果把“铁器牛耕的推广”“争霸兼并战争”与“变法强国”作为一个学习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 早期国家产生B. 奴隶制繁荣C. 社会大变革D. 统一国家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政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在诸侯国内展开变法运动,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因此,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社会大变革,故选C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排除B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D项。
    18. 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 )
    A.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B. 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
    C. 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D.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可知,春秋时原本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夷狄”的秦、楚等国,到战国时并列为中原诸侯,被视为华夏族的组成部分,说明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这一转变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渐趋强化,A项正确;百家争鸣是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涌现并互相争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与民族关系变化无关,排除B项;“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秦统一六国后,统一多民族国家才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9.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其中一位诸侯他任用管仲为相,对内改革,对外征战,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他是( )
    A. 晋文公B. 齐桓公C. 楚庄王D. 秦穆公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B项正确;ACD项都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但不是第一个霸主,排除ACD项。故选B项。
    20.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 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 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 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 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表明农具促进农业生产,材料“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表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新兴阶级的出现,根据材料“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可知,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发展,这些都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A项正确;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在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工具改进的原因,排除C项;水利工程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1. 《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说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铁器牛耕,经济发展B.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 制度变革,社会发展D. 百家争鸣,思想繁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可知,这是说,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局面混乱,B项正确;铁器牛耕,经济发展是春秋战国经济的特征,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制度变革,社会变革是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排除C项;百家争鸣,思想繁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22. 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 封建经济出现飞跃,生产工具革新
    B. 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C. 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渐形成
    D. 人民深受战争灾难,起义不断爆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指的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性质的变化,而非经济发展,排除A项;BD两项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但没有反映本质,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23. 下面是老师出示的某一历史时期的思维导图,由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原始的农耕生活B. 早期国家的建立C. 动荡的春秋时期D.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兼并战争”“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各国变法改革”等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在各个方面的变化情况,D项正确;原始的农耕生活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等方面,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早期国家的初步建立是在夏商周时期,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春秋时期动荡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24.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
    A. 建立县制B. 奖励军功C. 鼓励耕织D. 废除特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B项正确;商鞅变法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商鞅变法经济上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商鞅变法政治上,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5. 商鞅在秦国推出一道法令:“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以上举措( )
    A.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 便利了经济交流
    C. 促进了思想大解放D. 保护了贵族特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措施的描述,这一措施在当时所起的最主要作用是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这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现强兵,A项正确;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交流,排除B项;材料中涉及的商鞅变法内容是军事方面的措施与思想方面无关,排除C项;商鞅变法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
    26. 《吕氏春秋》记载:“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材料可以佐证( )
    A. 铁农具出现B. 牛耕的使用C. 私学的兴起D. 诸侯的争霸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到铁质农具,排除A项;题干与私学和诸侯的争霸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2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材料说明该时期( )
    A. 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倒退B. 社会秩序整体和平稳定
    C. 社会转型变革激烈深刻D. 王室权威实力不断提升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政治、经济、社会都发生巨变的时代,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促进了生产力进步,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止社会动荡不安,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引发诸侯争霸,排除D项。故选C项。
    28. 春秋初期,列国对吴国以蛮夷视之;直到春秋晚期,晋国开始拉拢吴国抗楚,吴国才真正进入中原人的视野,列国也逐渐承认其诸夏的身份。这表明,春秋争霸战争( )
    A. 导致了政局动荡B. 造就了文化繁荣C. 推动了民族认同D. 削弱了周王威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初期到春秋晚期,列国对吴国的态度发生明显变化:从被视为蛮夷到承认诸夏的身份,体现了民族交融,推动了民族认同,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局动荡,排除A项;造就了文化繁荣的是百家争鸣,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项;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削弱了周王威信,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9. 《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尤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 )
    A. 灵渠的开凿B. 都江堰的修建
    C. 黄河的治理D. 大运河的开通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干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尤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并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B项正确;秦朝时期开凿灵渠,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是都江堰的修建与黄河的治理无关,排除C项;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发展,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30. “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急,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 不耻下问B. 谦虚好学C. 有教无类D. 因材施教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可知,题干材料表明孔子注意“因材施教”,D项正确;不耻下问是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排除A项;谦虚好学是虚心,肯接受批评,排除B项;有教无类是教育没有差别,排除C项。故选D项。
    二、综合题(31小题12分,32小题12分,33小题16分,共40分。)
    31. 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总会寻找到它的蛛丝马迹,我们可以通过遗址、遗存和博物馆去反映体会历史的气息。阅读材料
    材料一
    人面鱼纹彩陶盆 碳化稻谷粒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建筑
    材料二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礼记•礼运》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列举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当时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传授的哪一制度?你认为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1)图一反映了半坡人会制作陶器(彩陶)(使用陶器.手工业发展);图二反映了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种植农作物.农业发展);图三反映了半坡人会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四反映了河姆渡人会建造干栏式建筑(其他如实现定居生活.建造房子)。
    (2)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农业工具的进步/会种植水稻.粟等农作物);发展:会制作玉器、骨笛、骨哨(手工业进步,会制作陶器等)。
    (3)禅让制;有利于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用人要发扬民主,重用贤人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信息:根据材料一图一“人面鱼纹彩陶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事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在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说明半坡人会使用陶器,手工业发展。根据材料一图二“碳化稻谷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遗迹,这说明图二反映了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农业发展。根据材料一图三“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是半坡人居住的房屋,说明半坡人会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根据材料一图四“干栏式建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四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说明河姆渡人会建造干栏式建筑。
    【小问2详解】
    表现:根据材料二“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可知,中国北方和南方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农业工具进步;粮食的储备,这些都是当时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
    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居民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少量的乐器陶勋。
    【小问3详解】
    制度:根据材料三“大道之行色,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禅让制。禅让制是指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借鉴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禅让制是指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因此禅让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是用人要发扬民主,重用贤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耕用牛耕,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朱伯康、施正康《中国经济史(上卷)》
    材料二: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材料三: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生产被破坏,田地荒芜。
    ——《史记·周本纪》
    材料四:春秋时,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以“攘夷”号令诸侯抵抗……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1)材料一中的“革命性突破”是指什么?该“革命性突破”对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答案】(1)突破:铁犁牛耕的出现;影响: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起来
    (2)原因:①周王室衰微;②诸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
    (3)影响:①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②促进了民族交融;③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解析】
    【小问1详解】
    突破:根据材料信息“耕用牛耕,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可知,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故“革命性突破”是铁犁牛耕的出现;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耕用牛耕和铁器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开垦荒地和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这种技术革新带动了农业的稳步增长,推动了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为人口的繁衍和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小问2详解】
    原因:结合材料二“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火,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和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牛耕和铁制农具的推广,分封制逐步瓦解,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这些因素都推动了春秋争霸局面的出现。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大量人口失去生命或流离失所,生产被破坏,田地荒芜”可知,争霸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结合材料信息“中原霸主以“攘夷”号令诸侯抵抗……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可知,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各大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
    材料二 战国时期,新旧时代交替,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实行变法。商秋变法重视“耕战”……使原来比较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最先进的强因,为日后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关于农业、军事方面的内容。并简述商鞅变法对秦的历史作用。
    【答案】(1)目的: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利弊: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2)原因: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内容:(农业)鼓励耕织;(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目的:依据材料一“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各大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得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利弊:本问结合所学可从统一趋势和灾难性影响的角度回答。国家出现了走向统一的趋势;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小问2详解】
    原因:依据材料二“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各国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实行变法。”得出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原因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及在复杂的斗争中生存下去。
    内容:本小问比较简单,根据所学回答即可:(农业)鼓励耕织;(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作用:商鞅变法对秦的历史作用可从对秦国国力、军队战斗力、和秦统一全国的角度回答。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浙江良渚遗址·玉琮
    四川三星堆遗址·玉琮
    山西陶寺遗址·玉琮

    相关试卷

    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文件包含七年级历史pdf、七年级历史答题卡pdf、24-25第一学期第10周联考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答案docx、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