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解析: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本卷共四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1. 湖南醴陵陶瓷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之一。陶瓷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制坯B. 刻花C. 磨底D. 釉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A、制坯,是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A选项错误;
B、刻花,是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B选项错误;
C、磨底,是物质的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错误;
D、釉烧,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同时泥土会转化为陶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选项正确。
故选:D。
2. 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家是
A. 袁隆平B. 张青莲C. 屠呦呦D. 道尔顿
【答案】B
【解析】
【详解】A、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上有卓越贡献,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张青莲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该选项符合题意;
C、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下列习俗活动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是
A. 分月饼B. 赏明月C. 酿花酒D. 敲大鼓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导电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详解】A、分月饼,是月饼的形状大小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与化学性质无关,A选项错误;
B、赏明月,没有生成新物质,与化学性质无关,B选项错误;
C、酿花酒,糖类转化为酒精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与化学性质有关,C选项正确;
D、敲大鼓,没有生成新物质,与化学性质无关,D选项错误。
故选: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守护美丽的家园。
4. 我国科学家徐寿曾将氧气换名为“养气”,其主要原因是
A. 供给呼吸B. 支持燃烧
C. 能用作燃料D. 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将氧气换名为“养气”,其主要原因是氧气能供给呼吸,而不是因为氧气支持燃烧,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另外,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
故选:A。
5.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公园散步可闻到浓浓的桂花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 不断运动B. 有间隔
C. 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D. 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浓浓的桂花香味的主要原因。即闻到浓浓的桂花香味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A符合题意;
B、闻到浓浓的桂花香味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B不符合题意;
C、闻到浓浓的桂花香味不能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C不符合题意;
D、闻到浓浓的桂花香味不能说明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A。
6. 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反映空气质量状况,下列物质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
A. 二氧化硫B. 二氧化氮C. 二氧化碳D. 一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故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二氧化碳,故选C
考点:空气的污染
7. “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热词。下列做法或行为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绿色出行B. 植树造林
C. 大力推广燃煤发电D. 使用新能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绿色出行,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
B、植树造林,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
C、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力推广燃煤发电,不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
D、使用新能源,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
故选:C。
8. 中国“天和号”空间站使用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约为
A. 78%B. 21%C. 0.94%D. 0.03%
【答案】A
【解析】
【详解】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N2)约占78%,氧(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39%(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二氧化碳(CO2)约占0.031%,还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如臭氧(O3)、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水蒸气(H2O)等,“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基本相同,所以“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约为78%,故选A。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9. 水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 海洋含有丰富的水资源,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 应用新技术、改进工艺和改变用水习惯可以节约用水
C. 水体污染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D. 自来水的净水过程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海洋含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A选项错误;
B、应用新技术、改进工艺和改变用水习惯可以节约用水,B选项正确;
C、水体污染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C选项正确;
D、自来水的净水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属于物理变化,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因此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D选项正确。
故选:A。
10. 化学兴趣小组制作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A. 河水经沉淀、过滤、吸附后可得纯水B.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C. 活性炭能除去异味和色素D. 通过该净水器可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沉淀、过滤能除去难溶性杂质,吸附能除去色素和异味,则得到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仍为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净水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则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1.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 水变为水蒸气后水分子变大D.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水分子是由氢、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变为水蒸气过程中,分子大小不变,但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则水分子是由氢、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规范的实验操作以及实验能力的形成是科学探究的有力保障。
12.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 加热液体B. 检查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D. 倾倒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加热液体时,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距离试管口三分之一的位置,液体的体积不超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呈45°角倾斜,试管口不可对着人,A选项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产生气泡,且松开手后导管口上升一段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选项正确;
C、点燃酒精灯需要使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易导致酒精洒出并起火,C选项错误;
D、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应将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紧挨着试剂瓶瓶口,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D选项正确。
故选:C。
13. 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该选项描述正确;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D、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故选B。
14.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可行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通常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A选项正确;
B、燃烧需要氧气,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安静地燃烧;O2能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会使燃着的木条很快熄灭,三者现象不同,可以用燃着的木条鉴别空气、O2、CO2三瓶无色气体,B选项正确;
C、二氧化锰与水不反应,将二氧化锰加入水中,无明显现象;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将二氧化锰加入H2O2溶液中,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二者现象不同,可以用二氧化锰鉴别H2O2溶液和H2O,C选项正确;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固体,导致装置内气压降低,燃烧停止且温度恢复室温后,进入装置的水的体积即为装置内原有氧气的体积,据此推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用木炭代替红磷,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燃烧停止且装置恢复室温后,集气瓶内气压几乎不变,水不能进入集气瓶,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选项错误。
故选:D。
15. 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
A.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则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水
B.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则任何一种原子必含质子、中子和电子
D. 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氨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但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水,例如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A选项错误;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O2、O3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但不属于单质,B选项错误;
C、一般来说,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但氢原子不含中子,C选项错误;
D、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碱性物质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D选项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30 分 )
1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___。
(2)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 SiB. CAC. ALD. zN
【答案】(1)CO2 (2)A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符号是CO2;
【小问2详解】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A、Si为硅元素符号,正确;
B、Ca为钙元素符号,错误;
C、Al为铝元素符号,错误;
D、Zn为锌元素符号,错误;
故选:A。
17. 航天员在太空生活需要氧气和水。氧气和水的相互转化,体现了“合”与“分”的思想。
“合”的思想
(1)液氢和液氧反应产生的能量可为返回舱返回提供动力,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反应;
②返回舱返回的动力采用液氢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
“分”的思想
(2)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该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合”与“分”的思想
(3)通过以上事实,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答案】(1) ①. 化合 ②. 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等
(2) (3)氢、氧元素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②返回舱返回的动力采用液氢作为能源的优点是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等;
【小问2详解】
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所需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即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18. “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有的思维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E中的x=16,该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上图中共有_________种元素。
(2)从原子结构分析,A和B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四##4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微粒结构示意图左侧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根据图E,E中的x=16,则该粒子属于硫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则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说明该粒子是硫离子,1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书写离子符号时,需在原子或原子团右上角标注电荷量,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数值为“1”时数值可以省略不写,则该粒子的符号是;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B、C、D、E的质子数分别是9、17、12、12、16,则图中共有4种元素。
【小问2详解】
一般来说,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从原子结构分析,A和B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19.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即使艳阳高照、天气晴好,人们有时也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与臭氧(化学符号O3)有关。臭氧原本是大气中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绝大部分臭氧存在离地面25Km左右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臭氧层。臭氧量往往随经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但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呢?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生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中,臭氧含量超过180μg/m3的环境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症状。研究表明,每立方米空气中臭氧含量增加100μg,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1)臭氧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
(2)地表空气中臭氧产生方式______________。
(3)以臭氧为例,分析物质具有两面性的特点:______________。
【答案】(1)具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2)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生成的
(3)利: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弊: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中,臭氧含量超过180μg/m3的环境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症状。研究表明,每立方米空气中臭氧含量增加100μg,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解析】
【小问1详解】
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沸点、导电性等;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根据题目信息,臭氧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具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小问2详解】
根据题目信息,地表空气中臭氧产生方式: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生成的。
【小问3详解】
根据题目信息,臭氧的有利一面是: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
不利一面是: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中,臭氧含量超过180μg/m3的环境中,会产生一些不良症状。研究表明,每立方米空气中臭氧含量增加100μg,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20. 垃圾分类有利于保护环境,充分利用好资源。某厂从废旧的电子产品中回收贵重金属,制备胆矾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垃圾分类的角度,该厂加工的废旧电子产品属于 (填字母)
A. 有害垃圾B. 可回收垃圾C. 厨余垃圾D. 其它垃圾
(2)上述流程中,操作1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的类别来看,预处理后的粗铜属于__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B (2)烧杯、玻璃棒、漏斗
(3)混合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以从废旧电子产品中回收贵重金属。因此,从垃圾分类的角度,该厂加工的废旧电子产品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选:B。
【小问2详解】
操作1得到滤液和滤渣,实现了固液分离,说明操作1是过滤,过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小问3详解】
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预处理后的粗铜含铜、铁、银、金,属于混合物。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初中生必备的实验技能。下图是制取气体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3)通常情况下,CH4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CH4,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__。
【答案】(1)试管 (2) ①. BC##BE ②. ## ③. ## (3)AD##AE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像,仪器a是试管。
【小问2详解】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快速分解生成水、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可选用发生装置是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或E,则装置组合是BC或BE;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CH4,属于固体加热型反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CH4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或E,则装置组合是AD或AE。
22. 某实验小组探究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红砖粉末是否可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猜想与假设】
(1)猜想一:红砖粉末可以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
猜想二: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2)
【讨论与反思】
(3)有同学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红砖粉末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三,其目的是___________。
【质疑】
(4)小明同学认为,要证明红砖粉末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你认为还需要探究实验三中获得的红砖粉末能否_________。
【实验结论】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答案】(1)红砖粉末不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
(2)木条不复燃 (3) ①. 称量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质量是否变化 ②. 不变
(4)继续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猜想一红砖粉末可以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可知猜想二为红砖粉末不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
【小问2详解】
根据结论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很慢或不分解,可知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木炭不复燃;
【小问3详解】
根据实验分析红砖粉末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可知,此过程的探究目的是红砖粉末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变化;根据结论可知,红砖粉末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因此现象是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质量不变;
【小问4详解】
催化剂的特征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实验只探究了改变反应速率和质量不变这两点,没有探究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故还需要探究的实验是实验三得到的红砖粉末的化学性质是否发生变化即能否继续加快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
23. 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5.8g高锰酸钾可制得1.6g氧气。若要得到6.4g氧气,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要有计算过程)
【答案】设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则
解得x=63.2g
答: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63.2g。
【解析】
【详解】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操作)
A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B
鉴别空气、O2、CO2三瓶无色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燃烧情况
C
鉴别H2O2溶液和H2O
加入二氧化锰
D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木炭代替红磷
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一
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
______________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很慢或不分解
实验二
将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
木条复燃
红砖粉末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三
准确称量红砖粉末的质量,完成实验二,待反应结束后,将实验二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红砖粉末的质量;对比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质量
反应前后红砖粉末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
红砖粉末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解析: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