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衡阳八中教育集团 2024 -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八中教育集团 2024 -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文件包含衡阳八中教育集团2024年下期期中检测八年级下物理试题解析docx、衡阳八中教育集团2024年下期期中检测八年级下物理试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物理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脉搏每秒跳动的次数约70次
B.课桌的高度约为120cm
C.适宜的洗澡水温度约为40℃
D.老师讲课时,声音的频率为15Hz权所有
【答案】C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适宜的洗澡水温度约为40℃,故C符合实际;
D、老师讲课时,声音的频率为150Hz权所有,故D不符合实际。
2.在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后,小华同学想测量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宽度,他一共测了5次,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2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小华认真操作,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B.所选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cm
C.根据小华的测量数据,物理书的宽度大约为18.45cm
D.小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答案】D
【解答】解: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不正确的操作造成的,因此只要认真操作,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A错误。
B、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次测量的刻度尺分度值都为0.1cm,故B错误;
C、五组数据中,18.20cm为错误数据,故物理课本的宽度为:L=18.52cm+18.52cm+18.50cm+18.51cm4≈18.51cm,故C错误;
D、小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D正确;
3.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在平直轨道上高速行驶过程中,放在列车窗台上的四枚硬币稳稳地竖立着。若我们说四枚硬币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图中的( )
A.四枚硬币B.复兴号列车
C.平直轨道D.地球
【答案】B
【解答】解:A.判断四枚硬币是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不能选择自身为参照物,故A不正确;
B.以复兴号列车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B正确;
C.以平直轨道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C不正确;
D.以地球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D不正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用力敲鼓可使音调变高B.图乙,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可以在真空中传声
C.图丙,笛子比二胡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调低D.图丁,敲击水杯时水越多音调越低
【答案】D
【解答】A. 用力敲鼓可使鼓面的振动幅度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故A错误;
B.图乙磁悬浮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但在真空中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图丙比较笛子和二胡的波形图可知,笛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高,音调高;振幅大,响度大,故C错误;
D.图丁杯中的水越多,越不容易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D正确。
5.噪声污染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严重的噪声污染甚至会危及生命。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 )
A.中心城区内禁止机动车辆鸣笛
B.城区道路两旁种草植树
C.在道路上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D.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
【答案】C
【解答】解:A、中心城区内禁止机动车辆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城区道路两旁种草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在道路上安装噪声监控装置,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建筑工地禁止夜间施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温度的准确测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下列有关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可以将玻璃管的内径变粗
B.如图乙所示,为防止温度计被胀破,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后,要立刻读数
C.如图丙所示,体温计使用之前必须要用沸水消毒
D.如图丁所示,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沿B方向
【答案】D
【解答】解:A、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与玻璃管的内径粗细无关,故A错误;
B、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后,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
C、如图丙所示,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使用之前不能用沸水消毒,故C错误;
D、如图丁所示,B方向的视线与液面相平,故D正确。
7.下列语句不涉及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B.如影随形,形影相伴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答案】C
【解答】解: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故A不符题意;
B、如影随形,形影相伴中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题意;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指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形容歌声高亢、优美悦耳,余味无穷,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故C符合题意;
D、井底之蛙,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题意。
8.生活是学习知识的主舞台,我们要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对图中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衡阳冬天道路结冰,可以通过撒盐提高冰的熔点
B.吐鲁番坎儿井利用地下水管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C.东北冬天在地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来保存蔬菜
D.湖北武当山特色“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
【答案】A
【解答】解:A衡阳冬天在结冰的道路上撒盐,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冰中掺入杂质,降低冰的熔点,使冰在0℃以下熔化,从而使交通畅通,故A错误;
B.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可以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空气的流速,从而减少水的蒸发,故B正确;
C.东北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在低温时凝固可以放出热量来保存蔬菜的,防止冻坏,故C正确;
D.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为冰,然后冰再熔化为水形成的,故D正确。
9.武汉黄鹤楼公园推出造型为湖北标志性地标——“黄鹤楼”的文创雪糕,文理细密,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立体感强,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喜爱。小武同学也买了一只尝尝,他打开包装后,发现雪糕“冒”出了“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其实是从雪糕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白气”的形成过程会吸热
C.吃雪糕时感觉冰冰凉凉是因为雪糕自身温度很低而且熔化时吸热
D.雪糕上出现一层“白霜”是因为水凝固变成冰
【答案】C
【解答】解:AB.“白气”其实是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故AB错误;
C.吃雪糕时感觉冰冰凉凉是因为雪糕自身温度很低,会发生热传递,吸收人体的热量,而且雪糕在体内熔化时也会从人体吸热,故C正确;
D.“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10.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甲到乙是凝固过程,冰的形成与该过程相同
B.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衣服晾干与该过程相同
C.由丙到甲是凝华过程,霜的形成与该过程相同
D.由乙到丙是升华过程,冰雪消融与该过程相同
【答案】A
【解答】解:由图知,丙放热变化成甲,甲放热变化成乙,而乙吸热直接变化成丙,则丙为气态,甲为液态,乙为固态,
A、则甲到乙是凝固过程,如:冰的形成,故A正确;
BD、乙到丙是升华过程,如: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樟脑丸变小等,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故BD错误;
C、丙到甲是液化过程,如:“白气”的形成,露水的形成等,故C错误。
11.甲、乙两同学同时同地沿水平路面向东运动,他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B.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向西运动
C.经过9s,甲、乙两同学相距6m
D.甲、乙两同学的速度之比3:4
【答案】B
【解答】A.甲为v﹣t图象,从图中可知,甲的速度为3m/s不变,故甲做速度为3m/s的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表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甲同学的速度为3m/s,乙同学的速度:v乙=s乙t乙=4m2s=2m/s,甲、乙两同学同时同地沿水平路面向东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向西运动,故B正确;
C.经过9s,甲、乙两同学相距:Δs=s甲1﹣s乙1=v甲t﹣v乙t=3m/s×9s﹣2m/s×9s=9m,故C错误;
D.甲、乙两同学的速度之比:v甲:v乙=3m/s:2m/s=3:2,故D错误。
12.兴趣小组以相同的小烧杯盛有等量的水,放入大烧杯中,大烧杯内分别装有等量的醋、水、油,以相同的500℃热源加热。已知醋、水、油的沸点分别为60℃,100℃,230℃,在加热足够长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中有两个小烧杯内的水能沸腾
B.三个小烧杯内的水都能沸腾
C.三个温度计示数t甲<t乙=t丙
D.三个温度计示数t甲<t乙<t丙
【答案】C
【解答】解:AB.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能继续从外界吸热,甲小烧杯外的物质能达到60℃,则甲小烧杯中水温等于6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大烧杯中水温能达到100℃,乙小烧杯中水也能达到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丙烧杯外的物质能达到230℃,则丙烧杯中水温等于100℃,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会沸腾,所以,其中有一个小烧杯内的水能沸腾,故A、B错误;
CD.由于甲小烧杯中的水温等于60℃,乙、丙小烧杯中的水温都能达到100℃,则t甲<t乙=t丙,故C正确,D错误。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1)如图1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
(2)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3)图3甲所示的液体温度计的示数是 ,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小乐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3乙所示;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上面玻璃弯管中有一段液柱,当此气体温度计的液柱向右移动时,表示所测物体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1)2.50;(2)247.5;(3)﹣8℃;降低。
【解答】解:(1)图1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6.5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6.50cm﹣4.00cm=2.50cm;
(2)图2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4min和5min之间,偏过中线;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7.5s,因此秒表读数为4min7.5s,即:247.5s;
(3)由图3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示数从下向上的数值逐渐减小,故示数是0℃以下,故读数为﹣8℃;
由图3乙可知,当此气体温度计的液柱向右移动时,说明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球形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是因为容器内气体受冷体积减小,所以表示所测物体的温度降低。
14.如图,“音乐公路”路面上有一条条凹槽,当汽车驶过时,由于轮胎的 发出音乐声,同一辆汽车以不同的速度通过该路段时,音乐声的 (选填“响度”、“音调”、“音色”)不同。
【答案】振动;音调。
【解答】解:当汽车驶过时,由于轮胎的振动发出声音;同一辆汽车以不同的速度通过该路段时,声音振动的频率不同,音乐声的音调不同。
15.如图所示是爆红朋友圈的“泼水成冰”,寒冬时泼出的热水吸热 成水蒸气,大量的水蒸气再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这种美丽壮观的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汽化;凝华。
【解答】解: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在极寒冷的空中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16.《墨经》中最早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如图,该现象由于光的 形成;如图为书中绘制的示意图,当室外的人靠近小孔时,他在墙壁上所成像的大小将变 。
【答案】直线传播;大。
【解答】解:如图所示,小孔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光通过小孔,沿直线传播形成了倒立的实像。
当室外的人靠近小孔时,人两端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夹角变大,像距不变,他在墙壁上所成像的大小将变大。
17.火车正在以v1=144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运行,这时司机发现正前方出现隧道,火车鸣笛后就立即开始减速,经过4s听到由隧道口反射回来的回声,此时观察到速度仪表盘上的速度显示为v2,有v1:v2=2:1。紧接着司机再次鸣笛,并保持v2匀速直线运动下去,2.5s后司机再次听到由隧道口反射回来的回声(v声=340m/s),火车第二次听到回声后,再经过 后火车开始进入隧道,火车在减速过程中走过的路程为 m。
【答案】20;460.
【解答】解:火车速度为v1=144km/h=40m/s,
由v1:v2=2:1可得,第2次的速度:v2=20m/s;
由v=st可得,列车鸣笛后4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列车鸣笛后2.5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列车鸣笛后2.5s时间内火车通过的路程为:
则火车第二次鸣笛时距离隧道口的距离为:
火车第一次鸣笛时距离隧道口的距离为:
火车在减速过程中走过的路程为:
火车第二次鸣笛时,声音传到隧道口并反射回来共用时2.5s,第二次听到回声时距离隧道口的距离为:
d2=v声t"−v2t″2=340m/s×2.5s−20m/s×2.52=400m,
火车第二次听到回声后,进入隧道的时间:t'''=d2v2=400m20m/s=20s,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1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如图甲显示了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B点是AC的中点。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应适当调整坡度较小,其目的是便于测量 ;
(3)根据图甲中信息回答,vB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填“大”或“小”)
【答案】(1)v=st;(2)时间;(3)0.3;(4)大;
【解答】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再用v=st计算平均速度。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应适当调整坡度较小,运行速度较慢,运行时间长,便于测量时间。
(3)B点是AC的中点,所以
sBC=12s1=12×120cm=60cm=0.6m
时间tBC=2s,所以速度为
vBC=sBCtBC=0.6m2s=0.3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小,根据v=st可知,测得的速度会偏大。
19.为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小雨将质量相等的冰和松香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再将两个试管同时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如图甲所示,图乙中曲线A、B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的冰和松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曲线 (选填“A”或“B”)代表冰的熔化图像,冰的熔化时间持续了 分钟,熔化过程中,冰不断吸热,温度 。
(2)如图丙是“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图甲、丙两个实验都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 (填字母)。
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
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
C.图甲是为了受热均匀,图丙是为了控制温度
D.图甲是为了控制温度,图丙是为了受热均匀
【答案】(1)B;6;不变;(2)C。
【解答】解:(1)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由表格可知,B为晶体,是冰的熔化图象;冰从第4min开始熔化,第10min时冰刚好熔化结束,熔化时间为:
t=10min﹣4min=6min;
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2)在图甲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物质受热均匀且温度升高缓慢,便于观察物质的状态和记录数据;碘的熔点约为113℃,图丙中采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碘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避免出现固态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碘蒸气的情况,故C正确。
20.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了图甲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2)小林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线可知:
说明此时环境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a、mb,则ma mb(选填“>”、“=”或“<”)。
(4)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水还未沸腾,此时烧杯内气泡的情况应该是如图丁中的 (选填“A”或“B”)所示。
【答案】(1)停表;(2)小于;(3)<;(4)B。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加热时间,因此需要用到电子停表。
(2)由于98℃低于100℃,据气压和沸点的关系可知,此时的气压应该是小于标准大气压;
(3)由图乙知,a的初温与b的初温相同,末温相同,a先沸腾,说明a的质量大
(4)由图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温度计的示数为93℃;温度未达到水的沸点,此时水没有沸腾;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遇低温液化,气泡减小,此时烧杯内气泡的情况应该是如图丁中的B所示。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0.“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小明假期早上从西安北站乘D2502次动车去太原参观晋祠(D2502次列车时刻表如下表),他从太原南站出站后乘出租车时看到了如图的标志牌。
(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求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
(3)已知D2502次动车长为200m,途中列车以50m/s的速度匀速通过某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42s,则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24min;
(2)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为139km/h;
(3)隧道的长度为1900m。
【解答】解:(1)从交通标志牌可知,从太原南站到晋祠s1=24km,最大行驶速度v1=60km/h,
由v=st可得,乘出租车到晋祠最快需要时间:t1=s1v1=24km60km/ℎ=0.4ℎ=24min;
(2)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路程s=556km,所用时间t=11:41﹣7:41=4h,
全程的平均速度:v=st=556km4ℎ=139km/h;
(3)动车匀速通过隧道的速度v′=50m/s,完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t′=42s,
动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v′t′=50m/s×42s=2100m,
因为动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
所以隧道长:L隧道=s′﹣L车=2100m﹣200m=1900m。
答:(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24min;(2)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为139km/h;(3)隧道的长度为1900m。
21.天际岭隧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我国跨度最大的城市隧道。一辆洒水车以某一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时,在进入隧道前525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3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2)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3)如果洒水车距隧道口420m时,步行于隧道中某处的小尹刚好听到洒水车的音乐声(如图),他若立刻向隧道前或后两个方向跑,当洒水车到达隧道口时,小尹恰好都能刚好跑出隧道,进入到开阔地带,避免了水溅到身上。如果小尹跑动的速度恒为3m/s,洒水车以第(2)问的速度行驶,试求该隧道的长度。
【答案】(1)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1020m;
(2)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10m/s。
(3)该隧道的长度为360m。
【解答】解:(1)由v=st可知,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1=340m/s×3s=1020m;
(2)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洒水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等于鸣笛处与隧道口距离的2倍,即鸣笛处于隧道口的距离s=12(s声+s车);
鸣笛处于隧道口的距离:s=525m,则洒水车行驶的路程:s车=2s﹣s声=2×525m﹣1020m=30m;
洒水车的速度:v车=s车t1=30m3s=10m/s;
(3)洒水车与隧道口的距离:s2=420m,由v=st可知,洒水车达到前隧道口的时间:t2=s2v车=420m10m/s=42s;
人向着洒水车运动,此时人刚好到达隧道口与洒水车相遇,由v=st可知,人运动的距离:s人=v人t2=3m/s×42s=126m;
人与洒水车运动方向相同时,当洒水车刚好达到后隧道口时,人也刚好运动到后隧道口;
假设隧道长度为L,则洒水车运动的路程为s3=420m+L,人运动的路程:s4=L﹣126m;
由v=st可知,420m+L10m/s=L−126m3m/s;
解得:L=360m。
答:(1)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1020m;
(2)洒水车行驶的速度是10m/s。
(3)该隧道的长度为360m。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1/14 9:45:21;用户:初中物理;邮箱:15874002161;学号:32141262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km
1
西安北
﹣
7:41
0
2
运城北
8:54
8:56
242
3
太原南
11:41
﹣
55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八中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湖南省衡阳市八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