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文件包含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x、七年级历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历史试题
亲爱的同学,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由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8页。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 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考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 分)
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多学科 结合研究,指出黄河、长江和西辽河等区域是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探源中华 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 )
A. 学者推测 B. 远古传说 C. 考古发掘 D.文字记载 2.山顶洞遗址中发掘的石器只有25件,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枚骨针和一些钻孔小
石珠和兽牙。这枚骨针长约8.2厘米,针身微弯,针孔是用小而细锐的尖状器 挖成的。由此可知山顶洞人( )
A.知道人工取火 B.使用磨制石器
C.过着群居生活 D.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3.《韩非子》中记载:“民食果孤(luǒ 草本植物的果实)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
胃,民多疾病。”我国原始居民结束这种茹毛饮血的生活始于( )
A.学会制作陶器 B. 学会用火 C. 学会使用工具 D. 学会农耕
4.农业起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课
题。历史学家马克毒指出:“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已取得长足发展,黄河 流域主要种植耐旱作物黍和粟,长江流域则以稻作农业为主。”造成这种差异 的主要因素是( )
A. 生产力水平不同 B. 自然条件不同
C.地域习俗的不同 D. 生活时期不同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5.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是由攫取经济到生产经济的伟 大革命性转变。下列文物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带藤条残木柄骨耜
C.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D.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戴金面
和装饰品 罩青铜人头像
6.1959年和1960年郭沫若先生两次到某遗址参观考察,在第二次去的时候,曾 写下一首诗:“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
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该遗 址是( )
A. 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 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7.有学者指出:我们可以将中国南北之格局的渊源追溯到4000年前的良渚和
陶寺。我们对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两个遗址的发掘可以用来研究( )
A. 远古时期的人类社会 B. 早期国家的出现
C.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D.部落联盟的兴起
8.所谓的新石器时代是一个笼统的称呼,不仅仅只有石器,而是代表了早期华夏 民族的智慧结晶。下面是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它们共同说明了 ( )
良渚遗址出土的玉琮 牛河梁遗址出
土的玉猪龙
陶寺古城遗址出土 的彩绘龙纹陶盘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A. 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B.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C.龙成为统一的崇拜对象 D.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9.相传夏禹铸九鼎,夏商周三代都以鼎为传国的重器。《左传》记载:“桀有昏德,
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据引文可以看出,夏商周时“鼎” 发生变更的共同原因是( )
A. 暴政失德 B.洪水泛滥 C. 任用贤才 D.战乱频繁 10.1986年,青铜器克孟、克馨出土于1193号大墓,是燕都遗址出土的最珍贵文
物。在克孟、克晷的器盖及口沿内部铸有两篇43字铭文,铭文中有“王曰太 保”“令克侯于燕”之句。证明了《史记》中“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 记载。该铭文可直接用于研究(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11.公元纪年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它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
依据以下公元纪年法解读示意图,判断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应属于( )
A.公元前7世纪 B. 公元7世纪 C.公元前8世纪 D. 公元8世纪 12.春秋时期,周平王为了防止郑庄公独揽朝政,就想分政给虢(guó) 公,以保持
政权的平衡。然而,郑庄公不买周平王的账,对周平王准备采取的这一举措 怨恨不已,以致后来发生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太子作为人质的“周郑交质” 事件。这说明( )
A. 王室衰微,分封破坏 B. 尊王攘夷,征伐兴起
C. 维护王权,天下共主 D. 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13.春秋晋悼公时,司马魏绛执掌军法。他提出了和戎之策,向晋悼公陈述和戎五
利。悼公乃使魏绛与诸戎结盟。从此晋无戎患,“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 和,无所不谐”,国势日振,复兴霸业。“和戎之策”反映出春秋时期( )
A. 制度变革,社会转型 B. 民族交融,华夏认同
C. 诸侯争霸,政局动荡 D. 学术繁荣,科技进步
14.西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战国时期这一变化的根源是( )
A. 土地制度的变迁 B.耕作方式的变革
C. 生产工具的改进 D. 封建制度的确立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3页(共8页)
15.观察地图获取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下面《春秋争霸形势图》和 《战国形势图》,对比发现,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不包括( )
战国形势图
春秋争霸形势图
A. 诸侯国数目减少 B. 晋国被韩赵魏瓜分
C. 战争更加的频繁 D. 社会转型变革激烈
16.战国时期,齐国制定了《市法》,建立贸易监管制度,规定市场的经营、交易、定 价等规则,设立市监进行监管和调解。秦国制定了“布币制”,改革货币制度, 用布作为货币。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 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B.手工业发展可观
C. 冶炼技术的迅速提高 D.商业贸易的发达
1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邻国相 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上述言论出自( )
A. 道 家 B.儒 家 C. 墨 家 D.法 家
18.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A. 推崇西周制度 B. 支持兼并战争
C. 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教育平等
19. 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下面记载的内容应出自( )
A.《论 语 》 B.《春秋》 C.《离骚》 D.《道德经》
20.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述史料可以说明甲骨文( )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4页(共8页)
辛巳卜,口贞:登妇好三千,登(征集)旅万。乎伐……
战争
贞:今,庚辰夕,用鬲(献)小臣三十、小妾三十于妇?
祭祀
癸卯卜,争,贞:今岁商受年?
农业
妇好使人于湄(地方)。
政务
A. 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B.造字方法多样
C.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D.体系较为完整
21.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的竹简《编年记》记载了墓主人“喜”参与攻 韩、攻赵、攻魏等多次战争,并且提供了具体的战争时间线、军事行动和战略 部署。这些记载与下列史实相关的是( )
A. 国人暴动 B.秦灭六国 C.楚汉之争 D.秦朝灭亡 22.秦朝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下列数据统计最能够说明秦朝( )
40万北筑长城 -50万南戍五岭
70万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修驰道,运粮饷
A. 赋税沉重 B.战乱不止 C.刑法严酷 D.徭役繁重 23.第一手史料是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所记录的材料;第二手史料是后人利用
第一手史料进行研究及诠释的材料。下列能为我们研究“西汉建立”提供第 一手史料的是( )
A.电视剧《大汉天子》 B.“汉并天下”瓦当
C. 汉高祖斩白蛇传说 D.《楚汉相争》连环画
24.成语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 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有关的是( )
A. 一鸣惊人 B. 四面楚歌 C. 围魏救赵 D.揭竿斩木
25.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 段历史告诉我们( )
A. 勤政爱民,苛法治国 B.关注民生,商业立国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约公元前 年,夏朝建立;公元前 年,西汉建立。 27.老子的核心思想是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28.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秦始皇派人
开凿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29.春秋末期孙武的《 》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战国时
期问世的《 》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30.秦朝长城西起 :秦朝疆域西到 0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5页(共8页)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始农业生产生活
——《七年级上 · 中国历史》摘编
材料二 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金属)以铸锄、夷、斤、厮 (zhǔ), 试诸壤土……宗庙之牺(牛),为畎(quǎn) 亩(田地)之勤。
——《国语》
(1)观察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归纳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4分)
(2)材料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概括这一现象对当 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 ·离娄上》
材料二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6页(共8页)
考 古 发 现
半坡人半地穴式 房屋复原想象图
石锛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的大
汶口文化墓幕出土的随
葬品——成套陶器(陶器
可烧煮食物、存储食物和
饮用水)
河姆渡遗址出土 的猪纹陶钵
十年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 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百年
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前260年)
百三十年
“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 ——《阿房宫赋》
(1)材料一是孟子对战国时期残酷战争的形象写照。结合所学,思考与春秋 时期相比,该时期战争的新特点。你怎样评价该时期战争的影响?(4分)
(2)材料二中《史记》描述的现象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概 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影响。(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 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摘编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二 春秋末季,战国时代,中国政治社会经济各方面之组织结构发生空 前大变动,各国竞争激烈亦旷古所未有……正奇峰出,云诡波涌,蔚为壮观, 诚为中国学术史上最灿烂光辉之大时代。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为什么说“孔子之教育俟百世而不 惑”。(4分)
(2)材料二中“大时代”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时代”出现的原 因。(4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 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摘编自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7页(共8页)
材料二
象
身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中国之政”具体指什么?结合所学概括它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
响。(4分)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两种措施的共同作用。(4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 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有人进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宣布不接受 献礼。修建陵墓时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七年级上 · 中国历史》
材料二 秦朝建立后,为了彰显皇帝的权威和满足统治阶层对奢华生活的需 求,大规模征发民力修建了阿房宫、秦始皇陵等大型工程……汉初,统治者吸 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深刻认识到百姓的力量和民心的向背对于政权的稳固至 关重要。
——摘编自吕思勉《秦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指出汉 文帝实行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至汉初统治者治国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简析秦 朝、汉初统治者治国政策带来的不同影响。(4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8页(共8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文件包含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x、八年级期中历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文件包含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x、九年级期中历史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第一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