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上浇油B.滴水成冰C.叶落知秋D.春风化雨
2.(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D.量取液体
3.(2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B.天然气C.汽油D.氢气
4.(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铁矿石C.氯酸钾D.红糖水
5.(2分)疫情期间,小明在家用酒精进行消毒时,可闻到一股气味(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2分)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B.+3C.+4D.﹣3
7.(2分)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SO2B.H2SC.COD.H2
8.(2分)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9.(2分)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含有3个原子
D.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10.(2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C.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甲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4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镁的元素符号 。
(2)表示两个氢原子 。
(3)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 。
(4)氯化亚铁的化学式 。
12.(4分)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请回答: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 、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 (填字母序号)。
A.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B.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出一种新能源 。
13.(7分)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12号元素的名称 。
(2)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16号元素为 元素(“金属”或“非金属”)。
(4)在这些元素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
(5)第35号元素是溴元素,如图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值为 ,溴元素位于第 周期,溴元素应与表中A﹣D元素中 (填字母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14.(5分)运用相关化学知识填空。
(1)净化水的操作方法有:①沉降,②过滤,③清毒杀菌,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选填序号)。
(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 (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0mL水和10mL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和小于20mL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序号)。
①分子的数目减少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④分子的大小改变
15.(5分)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我国对石墨烯技术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性能优良,用途独特,比如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 性。
(3)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 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 的结构。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
16.(10分)如图为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我们常在实验室制取和检验气体,如: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则此装置还需 ,请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 ,基本反应类型为 。
(3)若用A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若用F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请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17题共5分)
17.(5分)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化工原料,工农业生产中用作漂白剂、种子消毒剂及鱼类运输时的制氧剂等。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某同学把20g不纯的过氧化钙样品(杂质不与水反应)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生成2.24L氧气(氧气的密度是1.43g/L)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2023-2024学年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火上浇油B.滴水成冰C.叶落知秋D.春风化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春风化雨、叶落知秋、滴水成冰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火上浇油,故选项正确;
B、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C、叶落知秋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D、春风化雨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2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D.量取液体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
B、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C、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考虑;
D、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
【解答】解:A、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故A错;
B、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试管倾斜,故B错;
C、天平的使用方法:左物右码,故C正确;
D、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3.(2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B.天然气C.汽油D.氢气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据此解答。
【解答】解: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污空气,观察选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能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空气B.铁矿石C.氯酸钾D.红糖水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铁矿石、红糖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解:A、空气中有氧气,属于混合物;
B、铁矿石中有氧化铁和杂质;故选项错误;
C、氯酸钾是一种物质;故选项正确;
D、红糖水中有蔗糖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2分)疫情期间,小明在家用酒精进行消毒时,可闻到一股气味(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小明在家用酒精进行消毒时,可闻到一股气味,向四周扩散。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2分)C3N4是一种新型材料,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B.+3C.+4D.﹣3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3N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在C3N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3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7.(2分)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SO2B.H2SC.COD.H2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2、18、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6、0、14、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2。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2分)近期有些地方发生的火灾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法或做法错误的是( )
A.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C.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为扑灭森林火灾,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分析】A.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防止爆炸来分析;
C.根据火场逃生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一定的,可以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灭火;
B、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选项说法正确;
C、为避免烟雾呛鼻和毒气的吸入,并拨打火警电话;
D、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是利用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原理;
故选:A。
【点评】此题虽然考查灭火原理,爆炸的知识等,但最关键还是教育学生注意防火,加强安全意识及学会自救能力,熟悉自救方法。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要服务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要多加训练。
9.(2分)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现代仪器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含有3个原子
D.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分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与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解:A.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
B.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2)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7):(16×5)=42:3:40;
C.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是由分子构成的,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5H6O5)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3种原子构成的;
D.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适中。
10.(2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代表氢原子,“”代表氧原子,“”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C.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甲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分析】根据微粒的构成及变化,分析物质的构成及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新型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2O2,化学方程式为:CO6+H2CH2O2。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属于化合反应;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丙(CH6O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图示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进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4分)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镁的元素符号 Mg 。
(2)表示两个氢原子 2H 。
(3)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化合价 O2 。
(4)氯化亚铁的化学式 FeCl2 。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故答案为:Mg;
(2)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数字在后,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5,则x+(﹣2)×2=4,故表示为O2;故答案为:O2;
(4)氯化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则其化学式为FeCl6;故答案为:FeCl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4分)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请回答: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 煤 、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 AB (填字母序号)。
A.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B.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列举出一种新能源 太阳能 。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以及能源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乙醇的性质以及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3)根据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来分析。
【解答】解:(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
(2)乙醇具有可燃性,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乙醇可应通过粮食发酵的方法获取,部分替代石油;故填:AB;
(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风能、潮汐能;故填:太阳能(合理即可)。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在近年的中考中,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题已渐渐成为新宠。
13.(7分)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元素的部分信息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12号元素的名称 镁 。
(2)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0.97 。
(3)16号元素为 非金属 元素(“金属”或“非金属”)。
(4)在这些元素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18 。
(5)第35号元素是溴元素,如图为溴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值为 7 ,溴元素位于第 四 周期,溴元素应与表中A﹣D元素中 C (填字母序号)的化学性质相似。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顺序进行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的信息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名称分析元素种类;
(4)根据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
(5)根据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元素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12号元素为镁元素。
(2)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3)16号元素为硫元素,硫为”石“字旁。
(4)最外层电子数为8(只有一个电子层数为2)的结构属于稳定结构,则D粒子属于稳定结构。
(5)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溴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为最外层电子数,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故答案为:(1)镁;
(2)30.97;
(3)非金属;
(4)18;
(5)7;四;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理解相关含义及原子间各微粒之间的关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4.(5分)运用相关化学知识填空。
(1)净化水的操作方法有:①沉降,②过滤,③清毒杀菌,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④ (选填序号)。
(2)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 b (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1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3)10mL水和10mL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和小于20mL的主要原因是 ③ (选填序号)。
①分子的数目减少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分子之间有间隔
④分子的大小改变
【分析】(1)根据常见的净水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电解水的现象、氧气和氢气的性质及原理进行分析;
(3)根据微粒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1)蒸馏得到的水为纯水,则净化程度最高。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且氧气具助燃性,由图可知,则收集的气体为氧气,则试管a;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7H2↑+O2↑。
(3)10mL水和10mL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和小于2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答案为:(1)④;
(2)b;5:12O8H2↑+O2↑;
(3)③。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水的资源及微粒的性质,理解常见的净水方法、电解水的现象及结论、微粒的性质等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15.(5分)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金刚石,该变化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我国对石墨烯技术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性能优良,用途独特,比如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 导电 性。
(3)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 吸附 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 疏松多孔 的结构。
【分析】(1)根据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以及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2)根据石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3)根据木炭的结构与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化学;
(2)我国对石墨烯技术的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石墨烯性能优良,比如用作太阳能电池的电极;故答案为:导电;
(3)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其原因是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疏松多孔。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等是解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0分)
16.(10分)如图为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长颈漏斗 ;②: 酒精灯 。
(2)我们常在实验室制取和检验气体,如: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B (填字母序号),则此装置还需 在试管口处放置一团棉花 ,请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 2KMnO4K2MnO4+MnO2+O2↑ ,基本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
(3)若用A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由长颈漏斗逸出 ,若用F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 a (选填“a”或“b”)端通入;请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注意事项、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仪器①、②分别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4K2MnO8+MnO2+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新物质,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故答案为:B;3KMnO4K2MnO7+MnO2+O2↑;分解反应;
(3)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5+2HCl=CaCl2+H4O+CO2↑,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由长颈漏斗逸出,若用F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是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则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7=CaCO3↓+H2O;故答案为:CaCO4+2HCl=CaCl2+H8O+CO2↑;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由长颈漏斗逸出;a2+Ca(OH)6=CaCO3↓+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四、计算题(17题共5分)
17.(5分)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化工原料,工农业生产中用作漂白剂、种子消毒剂及鱼类运输时的制氧剂等。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某同学把20g不纯的过氧化钙样品(杂质不与水反应)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生成2.24L氧气(氧气的密度是1.43g/L)请计算: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氧气的体积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2.24L×1.43g/L=3.2g;
(2)设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x
2CaO6+2H2O═5Ca(OH)2+O2↑
144 32
20gx 6.2g
=
x=72%
答:(1)生成氧气 3.2g;
(2)该样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72%。
故答案为:(1)2.2g;(2)72%。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多校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16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恰热克镇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市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